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第1张

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就是以高度精炼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在水乡秋夜所见、所闻、所感的各种景物,无论是月色、鸦啼、还是渔火、钟声,都传达着诗人浓郁的羁旅之情,夜泊之景是诗人感情的折射,诗人的情绪情感仿佛随着这静夜的悠扬钟声回荡不已,正是这种独特的感受与体验使这首诗成为脍炙人口的杰作。古今中外大量的抒情诗通过各种手法表现情感,打动人心。

梵音袅袅

——喀左梅子现代诗《钟声》赏析

文/齐凤艳

在世界诗歌网辽宁频道做主编,可以说是被辽宁诗人炫东拉进来,这个主编是可当可不当的。我要感谢他的是,他让我结识了很多以前不认识的辽宁诗人。几个月过去,我在辽宁频道与家乡的诗人度过了美好的时光。故乡的山亲水亲人更亲。诗人都是感性的,有了这样的情感为前提,我乐此不疲地读着家乡诗人们的诗作,觉得每一首都那么美好,这既有主观情感上的先入为主,同时也是大家的好作品让我有这样的感觉和体认。

在诗友圈里,我的诗评一直得到了大家的鼓励。而我看到好诗,就总想写几句。辽宁频道诗友的佳作,我在频道评论区都只言片语赏析几句,那是我主编名分下的职责,更是我读到好诗时的情不自禁。这几天我有一个想法,就是不定期地对某位诗人的一首诗或者几首诗多谈几句我的阅读体会,与辽宁诗友交流。

钟声

文/喀左梅子

麻雀,站在飞檐的一角

认真地,听寺院里的钟声

一个沙弥对着天空,双手合十

我看见了,他心底的空灵

风不吹,云也没有动

麻雀飞走,空了屋檐与画

沙弥把钟声,带给佛祖

我听见了,我心底的雨

一柱香尽,鸽哨替我

诵了一部经,我钻进镜头

拾起一串佛珠,看红尘

看钟声外,飘渺的你

喀左梅子这首现代诗非常有古典意境。钟声贯穿全诗,它有实际的存在,更有意念中的回响。诗人写钟声写的很巧妙。首先写麻雀听钟声,万物有灵,它栖于飞檐聆听的样子与小沙弥双手合十同框,彼此参照,互生旨趣。佛音普传,生灵都被感染,而诗人被眼前的景物痴迷而入境,看到了“空灵”,这看是一种参悟。我似乎亦随着麻雀、沙弥、诗人一起,入境。

在第二节,诗人先以“风不吹,云也没有动”强化第一节的澄静,之后,以一实动带动两个虚动。“麻雀飞走,空了屋檐与画”,“画”字与“空”字令人联想到国画的留白效果,将读者的目光引至飞檐之上,遐想与麻雀同频起舞。钟声带给佛祖和我听见心底的雨都是无中生有,从有中看到无和从无中看到有,都是意念、信念的力。这看不见的力,它来自心志。

第三节。“鸽哨替我/诵了一部经”要比我们自己诵的更好吧。我们从尘世中来,而鸽子一直在尘埃之上,将经文托付鸽子不失一种明智的选择。此时,作者看到自己,那已是经过佛道洗礼后的自己。此时她眼中的红尘是什么样的?此时她望见的红尘中的那个人是否还如从前?结句中“钟声外”一个“外”字,将意念、诗意、诗境同时拓展,如诗中开始所说的飞檐的端点一样,开阔读者的目光与神思。

喀左梅子这首诗中的钟声一方面创造了艺术想象和精神感动,充分调动读者的听觉感知,捕捉那充满着文化内蕴与宗教意味的钟声;另一方面,在诗歌中营造出一种虚实相生、动静结合、高古澄澈的艺术境界,给读者留下充满着禅思梵意的袅袅回音。

在辽宁频道已经陆续读到喀左梅子的一些诗歌,都是非常喜欢的佳作,举出这首以为例。期待着读到喀左梅子更多好诗。

刘沧《晚归山居》原文:

《晚归山居》

刘沧 〔唐代〕

寥落霜空木叶稀,初行郊野思依依。秋深频忆故乡事,

日暮独寻荒径归。山影暗随云水动,钟声潜入远烟微。

娟娟唯有西林月,不惜清光照竹扉。

刘沧《晚归山居》赏析:

颈联从视觉角度描写“山影”,从听觉角度表现“钟声”。意境上,颈联诗人孤寂地行走在荒径,描写了山影投映溪水,随波暗涌,古寺钟声悠长,又随远烟逝去,意境幽暗空寂。

颔联体现了孤独惆怅之情。天空冷寂、树叶稀疏,渲染了凄清的气氛,诗人“独寻”荒径归来,心情孤寂惆怅。同时又有思念故乡之情。深秋时节,诗人独行郊外,“频忆”故乡往事,一个“频”字流露出诗人浓烈的思乡之情。尾联表现了诗人喜爱山居之情。诗人虽独处郊野,却见美好的山月,不吝惜清辉,洒向独居的竹扉。“娟娟”“不惜”表现出了诗人对山居恬淡美好生活的喜爱之情。

运用移步换景。傍晚时分,诗人从郊野走回山中,随着诗人的行踪,写了稀疏的树林,荒凉的山径,随云、水而动的黯淡山影,微茫雾霭中传来的钟声,是移步换景的写法。以时间为序。从日暮到天色越来越黯淡,雾霭茫茫,再写到月上西林,月光照在竹篱门上的情景,写了诗人一路所见的景物。以动衬静。黯淡的山影随云、水而动,晚钟的声音悠远而渺茫,从茫茫雾霭中传来,以有声衬无声,描绘出傍晩时分山中的宁静寂廖。抒发了诗人独居山中的孤独寂寞及思乡之情。傍晚时分,诗人独自走回山中,思绪依依,“秋深频忆故乡事”,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整首诗描绘秋天傍晚荒疏寂廖的山中景色,渲染出凄清冷寂的氛围,烘托了诗人孤独凄寂的心境。

作者简介:

刘沧(约公元八六七年前后在世),字蕴灵,汶阳(今山东宁阳)人。生卒年均不详,比杜牧、许浑年辈略晚,约唐懿宗咸通中前后在世。体貌魁梧,尚气节,善饮酒,好谈古今,令人终日倾听不倦。公元854年(大中八年),刘沧与李频同榜登进士第。调华原尉,迁龙门令。沧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刘沧为公元854年(宣宗大中八年)进士。据 《唐才子传》,刘沧屡举进士不第,得第时已白发苍苍。

表达主题:

《晚归山居》通过描写秋天傍晚的山中景色,抒发了作者独居山中的孤独寂寞及思乡之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85906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