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周韶华西部山水画的图式个性及情感表达

试论周韶华西部山水画的图式个性及情感表达,第1张

摘要:中国山水画已有上千年的发展历史,细观每一时期的经典山水画作品,可以发现不同时期的山水画作品均有不同的图式个性。图式作为山水画作品中可视的艺术形象,它具有丰富的情感性和生动的表现力,直接反映着艺术家对客观山水感性体验的表达。纵观周韶华西部山水画作品,可以发现其作品图式与传统山水画的图式拉开了很大的距离,其作品图式特点主要以满幅构图和浓墨大板块结构为主,他在集传统与西方绘画的基础上追求着自己的图式个性,其西部山水画的构图特点与他本人的思想、生活经历和艺术实践有着密切的联系,基于此,本文就对其进行探究并详细阐述这一联系。

关键词:周韶华 西部山水画 图式特点 情感

从上世纪80年代起,周韶华多次西行,深入祖国的西部地区进行了艰辛的艺术实践与采风活动,并取得了斐然的艺术成就。通过观察他的西部山水画,可以发现他的西部山水画作品格调很独特,其西部山水画作品的图式特点主要是以浓墨大板块结构和满幅构图为主,这同西方绘画的图式有着相似的地方。我们知道中国绘画注重笔墨,善于把所要表现的客观物象转化成笔墨结构,并把表象程式化,然而西方绘画则善于将团块结构进行重新组合,以强化作品图式的张力结构,可以清楚的看出西画则是把表象形式化了。然而,通过观察周韶华西部山水画作品时,不难看出,他把这两者都调度到“气势”和“力度”的表现上,从而提炼了他的西部山水画图式。通过观察他的西部山水画作品时,总会给人以一种不言而喻的势能感,他将力度视为西部山水画的魂魄,每观传统的山水画作品时总会给人以“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般的惬意;然而每每看到周韶华西部山水画作品时,会使你感知到的是山河湖海的呼唤、历史的呼唤和时代的呼唤,同时也是一位东方赤子的深情呼唤。那么周韶华西部山水画作品的图式个性及情感表达具体有哪些呢,下文将给予详细论述。

1 满幅构图的图式特点

周韶华在表现西部山水时,大部分作品均采用了满幅构图的表现形式,通过观察这一类作品时总会给人以强有力的张力感和充实感,正如艺术评论家刘曦林先生对其所言,“仿佛雄关大笔不足以壮其骨,原色重染不足以现其情,冲破那纸的边沿也不足以张其力”。如作品《狂澜交响曲》、《雪域之灵》和《火洲图》等。作品《狂澜交响曲》采用了满幅构图,并且以写实的表现手法描绘了黄河壶口瀑布奔涌不息,激越飞扬而势不可挡的图式形态,作者借用西方绘画中的肌理手法来表现作品中激起的瀑布,斑斑勃勃并富有生动的表现力,远山则以淡墨渲染,营造出作品的空间感和层次感,整幅作品,近实远虚,使人看后总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从这幅作品我们可以领略出作者借用黄河瀑布的奔涌不息来来表现人类生命力的顽强和自强不息的思想情感,尽管作品满幅构图且只有数尺大小,但是给观者传达出的信息是很丰富的。再如作品《火洲图》,该作品同样采用了满幅构图的表现形式,描绘了一队行旅驼队艰难的行走在无比炎热的火洲走廊上,整幅作品,气势恢宏。画面以红色为主,猛一看,好像一团烈火熊熊燃烧,山地间流出很窄的一道白并将驼队疏密得当的置入其中,可以发现驼队已经非常的精疲力尽了,但是却没有停下来。周韶华作为一名革命出身的艺术家,献身于革命和艺术事业对于他来说都是同等的重要,在这幅作品中,从侧面也反映了作者积极向上的革命热情和生命精神。同时作者通过这样的图式和色调也为我们展现了西域之景的壮美。

通过以上论述可知,作者以个性化的图式结构为我们展现了西部山水的形貌,同时也是基于对客观自然对象内在结构的提炼。西部地区因具有辽阔,苍茫的特点,作者以满幅构图的造型方式来表现之,使观者看后会立刻体悟到西部山水之大。从这些作品的思想意蕴深层次来讲,作者均采用这种充实的满幅构图为我们传递出正能量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2浓墨大板块的图式特点

在周韶华西部山水画作品中,浓墨大板块可以说是又一图式特点,他花费了将近30年时间对其进行探索与完善。从他的西部山水画作品中可以看出,浓墨大板块结构是其画面构成的基础,同时也是各个要素中起决定作用的要素,其构成样式和质量决定着作品的个性和质量。通过观察周韶华西部山水画中弄墨大板块结构的这类作品时,可以清晰的看出他的浓墨大板块结构图式有点类似于以小见大的篆刻艺术,在简洁、整体和单纯的图式结构中依稀可以看出所表达客观物象的丰富、充实和磅礴。如作品《征服大漠系列—战旱极》,该作品为典型的线面结合之作,细观该作品可以看出作者是用大排刷以及浓墨画出的严谨大板块,用来支撑着画面的图式结构,随后在以毛笔勾出浓淡干湿和粗细疏密等不同质感的曲线,画面背景则以留白、蓝色和**来表现,为观者营造出了一个脍炙人心的图式结构,整幅作品大气磅礴、气势雄伟。周韶华这种浓墨大板块结构图式与他水墨画革新中的“革命理想主义和革命的英雄主义”是吻合的,同时与他所追寻的“意象、结构象征、主体”等都归一了,并且与他的“大将气派”也相符合。从《征服大漠系列—战旱极》作品中也可以看出人类在恶劣的环境下也不完全是无能为力的,通过工业革命是可以战胜干旱的,从这幅作品也可以看出人类在战胜干旱沙漠时所表现的超拔智慧。

通过以上分析论述可以看出,他的浓墨大板块结构图式融汇了西方表现主义因素,同时又传承着中国画“畅神”传统,这也证实了他所提倡的“隔代遗传,横向移植”艺术理论。

综上所述,周韶华的西部山水画图式个性有着极强的主观意识,并在其诸多的作品中形成稳定的艺术样式。其个人图式风格的形成与自身思想和人生经历等因素息息相关,这种因素直接促使他心理情感的表达,这种情感深深地镌刻在周韶华西部山水画作品的图式之中,同时也强有力的表现了他个人与众不同的艺术气息。

参考文献

陈传席著,中国山水画史[M],江苏美术出版社,1988

周韶华著,大家之路—周韶华[M],山东美术出版社,2016

作者简介

雪松,山水画专业,书法爱好者

表达情感的方法有很多种,有通过线条的排列,也有通过明暗的对比,构图,以及材料的选择等等,素描不一定是要通过线条来表现,绘画的语言有很多,总体思维不能太狭隘。

你表达的情感是指的是应该是主观的,你自己的感受,先要了解对象,再选择适当的方式来表现对象给你的感受,或者你当时的心境。

狂乱的线条和规整的直线,一种是感性,一种是理性。

素描纸和卡纸,一种厚实与一种空灵

有色纸张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黄黄旧旧的感觉。

倾斜的构图有不安定的氛围,三角构图给人稳定感

碳粉的细腻,与粉笔的粗矿。

等等,有很多很多。

就说到这里,说得不好请见谅

幼儿美术在造型上的能力会略差一些,色彩当面会很大胆,敢用鲜艳的颜色,画面颜色处理会很好看,构图方面没有构图,幼儿不会构图,情感表达幼儿能把自己的画讲出一个故事,幼儿的每一幅作品都蕴含了丰富的情感。

这本书讲了一个象群经过铁道,可一只小象不听母亲的话,横穿铁道。

这时,一辆火车飞驰而来,它的母亲想把它从铁道上拉回来,可是已经太迟了,等火车飞驰而过的时候,象群们看见的就是死的小象和断了一条腿的母亲。

象群们非常愤怒,开始阻挡火车的前进,人们叫了一个狙击手来,这个狙击手一连杀了好几只头象。

最后,一个丛林人来到人们面前,他想让人们停止杀戮,可是人们并不放他于眼中,后来,从丛林人对人们的一系列攻击,才使人们真正意识到了保护动物是多么重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87475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