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创业者的自我流放

一个创业者的自我流放,第1张

流放,古时候是对罪人放逐到边远地区的刑罚。只是有人把它当做了惩罚,有人把它视为经历和救赎。刘放,是一个连续创业者,破产后依旧为理想苟延残喘。于刘放而言,这是一次自我放逐,是惩罚,是救赎。

此时刘放坐在住处就近的一家咖啡馆里,心神有些恍惚,从决定离开自己生活了十二年的第二故乡-珠城,到落脚这座于自己过去没有任何交集的城市-蓉城,刘放只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蓉城不是一个边远城市,而刘放确实是一个戴罪之人。

故事,要从十一年前说起。2009年,身处大一第二学期的刘放误打误撞走上了互联网创业的道路,而那个时候的电商还是属于淘宝网、当当网、卓越网三大巨头包揽的时代,在那个移动支付还未流行、甚至连在线支付都才刚萌芽的时代,刘放和班上的小伙伴一起做起了代购。那时的代购,不是境外代购,而是帮学校的师生代买三个网站上的任何产品,代买,代送,代售后,以此获得电商平台的分佣以及送货到宿舍的跑腿费用。每个月可以分到600至1000元的收入,这种通过服务得到经济回报的获得感,给了刘放创业的启蒙。

而后他相继在学校做起了校内网购平台、水果超市、水果团购等等尝试性项目。直到2013年5月,刘放开始注册了人生中的第一家公司,从依托阿里电商生态,微博微信移动社交生态,做起了电商代运营、微博微信营销的业务。从校内尝试,到真正参与到市场竞争,似乎不需要一个太长的适应期。带着10来人的团队,几乎都是业务岗,包括刘放自己也是,就这样开启了非正规军战斗式的创业生活。不到一年时间,刘放有了五十余万元的积累。大概因为内心始终期望着能做一家类似阿里巴巴、腾讯那样的“正规公司”,不安于依附平台创业,于是决心做一个自己独立的品牌。

2015年,正是全国互联网的O2O时代,平台类的美团、滴滴、58同城、携程旅行,细分领域的河狸家、黄太吉·······无数的互联网创业人参与到了这次的模式创业浪潮中。而刘芳,像是被丢进浪潮中的一颗石子,溅起了些许的浪花,最后逃不过宿命般的淹没在了千层巨浪中。

2014年下旬,刘放用自己积累的50万元,加上说服叔叔投资的50万元,创立了公司旗下第一个O2O轻食品牌。自主开发的互联网平台,完整的产品和运营团队,还算可观的启动资金,刘放心想,离做成一家伟大的公司就不过一步之遥了。在那个热钱贴项目冷屁股的年代,全国的创业者最不缺的,似乎是资本。刘放的第一个品牌项目也拿到了VC前后2000万的投资。而后,也得到了世人同求的房子、车子、爱人,甚至都已经有了40岁就退休狂妄想法。

2016年中旬至2017年,全国开始吹起了税改风,看起来毫无关联却又陆续出现了中国创业公司的倒闭潮以及资本的寒冬潮,整个互联网创业环境风声鹤唳。而刘放在品牌扩张了将近20家门店时,开始经历了税务危机,资本撤离,资金链断裂。而后用了2017年下半年的短短6个月时间,用资产和信用筹集了600余万元现金准备力挽狂澜、自救公司。最终也就只用了半年的时间,弹尽粮绝,2017年12月,发出公告,公司及品牌全线关停。当时,名下剩下的的是500多万的负债,以及无力修补的失信和辜负。

我们经常听到的道理是,只要尽力了就会无悔于心。事实上,当你经历了人生中的一次尽心尽力而未得好果时,最后是千苍百孔,身心俱疲,不甘且悔恨。更无力的是,未到谷底,你永远不知道接下来你还需要趟过多深的泥泞。

2018年4月,刘放只身前往海南,不死的心想要基于积累的用户通过转型做“果园直邮”重启项目,经过一个月的奋力尝试,带回了数万元的预售订单。不料就在5月2号,受执行局的传唤,因为公司关停未结清部分员工薪资及补偿款而余留下的9个劳动诉讼,已经到了被执行阶段。和对方协商未果,毫无预兆的15天司法拘留。

从拘留所出来,刘放回家收拾好自己后,第一件事是将拘留时在各样褶皱纸上写的拘留日志整理成了文章,发布在了公司的微信公众号上。经历过一些事情以后,刘放明白,一个人越惧怕什么,就要越主动去公开什么。虽然律师再三跟刘放说,这属于民事拘留,不是刑事犯罪,不会留档,不会影响日后的生活和职业生涯。但于刘放而言,从一个创业者到阶下囚的事实,成为了自己身上无法抹去的灰点。要在未来的职业生涯里,不受这个灰点所困,他就必须主动公开这段经历。不为求得同情,只为未来的自己可以过活的更通透些。

之后的三个月里,内心平和且笃定。平和是因为刘放知道,他已经趟过了这个阶段里最深的泥泞了。笃定的是,只要努力上进,定有清偿之时。2018年9月,在负债500多万的处境下,刘放拿了30万的种子资金,启动了新的项目,重启了创业路,开始做线下社交和在地人文,服务圈层用户和实体商业。

低谷反弹是实,只是要从泥泞中抽身前行,终少不了阻力和羁绊。按计划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刘放带着小团队,打磨项目,测试市场。一路匍匐前进,只待厚积薄发。紧接着迎来的,就是2020年的全球灾难—新冠疫情。大到国际、国家,小到街头巷角,无不深受影响。而对于一个身在低谷正努力回到地面的创业者,刘放这次失去的,是600万的天使轮资金。

刘放常安慰自己说,“发生在自己身上的,都是这一生注定要去经历的。”

大概因为历经过至暗时刻的人们,都会变得擅长在黑暗里寻找微光,身处困境,却也能觅得生长出机会的缝隙。这次全国无一例外经历过了防疫期内的禁足生活,禁足期的无助和无奈,更近一步地论证了人们离不开线下生活,离不开人间烟火。而这,正是刘放现在的项目正在做的事。只是,经历一次疫情的影响,珠城的市场体量和实体活力短期内已经不足以支撑项目的发展。

于是,他决心离开。

我们可能谁都无法感同身受一个创业者的说走就走。要离开自己积累了十几年的商业关系,断开生活了十几年的情感维系。离开亲人、离开朋友、离开合作伙伴····刘放想,这不过是一场如常的考验。

“已离开,会回来。”

刘放在自己的朋友圈留下最后的签名。

刘放内心知道,

如果离开,才能重生,他应该义无反顾些;

如果承担,才能救赎,他在这场自我流放中,

应该从容些。

诗人在这首诗中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一个雨后的早晨田园生活的宁静闲适而又美好的生活图景,表现了诗人的隐逸情怀

原文

其一

日出篱东水,云生舍北泥。

竹高鸣翡翠,沙僻舞鹍鸡。

其二

蔼蔼花蕊乱,飞飞蜂蝶多。

  幽栖身懒动,客至欲如何。

其三

凿井交棕叶,开渠断竹根。

扁舟轻褭缆,小径曲通村。

其四

急雨捎溪足,斜晖转树腰。

隔巢黄鸟并,翻藻白鱼跳。

其五

舍下笋穿壁,庭中藤刺檐。

地晴丝冉冉,江白草纤纤。

其六

江动月移石,溪虚云傍花。

鸟栖知故道,帆过宿谁家。

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诗歌风格

沉郁顿挫

  杜甫的诗歌在语言上,普遍认为具有“沉郁”的特点,“沉郁”一词最早见于南朝,“体沉郁之幽思,文丽日月”,后来杜甫写更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作品的语言,“至于沉郁顿挫,随时敏捷,而扬雄、枚皋之徒,庶可跂及也”。对杜诗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其诗歌风格的形成,与其恪守的儒家思想有着密切关系。同时,杜甫处于盛世末期,少时有雄心壮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后来安史之乱爆发,国运衰微,加之仕途不济命途多舛,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也使杜诗诗风大有转变,趋近现实主义。而杜诗对意象选择的个性化,是杜诗语言的基础。常在杜诗中出现的意象,例如古塞、秋云、猿啸、残炬、急峡、危城、孤舟、落花、落日等自然景观,以及织女、老妇、老农、嫠妇等普通百姓,还有官吏、将军、恶少等权贵势力,都表现了杜甫对“中兴济世的热切,对淆乱乾坤的指斥,对横行霸道的愤慨,对漂泊流离的悲伤,对生灵涂炭的悲悯,对物力衰竭的惋惜,对博施济众的赞美”,而正是这些沉重情感的表达,使得杜诗的语言趋于“沉郁顿挫”。吴沆《环溪诗话》评杜甫晚期诗句“恣肆变化、阳开阴合”又云:“惟其意远,举上句,即人不能知下句”。吴沆又说:“凡人作诗,一句只说得一件事物,多说得两件。杜诗一句能说得三件、四件、五件事物;常人作诗,但说得眼前,远不过数十里内,杜诗一句能说数百里,能说两军州,能说满天下,此其所为妙”。

兼容并蓄

  杜甫的诗歌在风格上,是兼备多种风格的,元稹这样评价杜甫:“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骚,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秦观也有类似的看法:“于是杜子美者,穷高妙之格,极豪逸之气,包冲淡之趣,兼俊洁之姿,备藻丽之态,而诸家之所不及焉。然不集众家之长,杜氏亦不能独至于斯也。”例如杜甫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就可以看出杜甫的豪气。主流观点认为,杜甫诗歌的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精炼,格律严谨,穷绝工巧,感情真挚,平实雅谈,描写深刻,细腻感人,形象鲜明。“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是他的创作风格。就杜诗特有的叙事风格和议论风格而言,有学者认为是受到《诗经·小雅》的影响,而其悲歌慷慨的格调,又与《离骚》相近。也有学者认为,杜诗具有仁政思想的传统精神,司马迁的实录精神。还有观点认为杜甫诗作具有“人道主义精神”。唐代的大文学家韩愈曾把杜甫与李白并论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王安石表彰杜诗“丑妍巨细千万殊,竟莫见以何雕锼”的成就。陈善《扪虱新语》卷七:“老杜诗当是诗中《六经》,他人诗乃诸子之流也”。蒋士铨《忠雅堂文集》卷一《杜诗详注集成序》亦称“杜诗者,诗中之《四子书》也。”

炼字对仗

  杜甫的诗歌在格律上,具有炼字精到,对仗工整的特点,符合中国诗歌的“建筑美”,例如“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就是杜诗炼字与对仗高超的体现。另外,在体裁上杜甫有许多创新,例如他在五七律上的创造性也是他文学创作的独到之处。

内容深远

  杜甫的诗歌的内容上,作品大多是反映当时的社会面貌,题材广泛,寄意深远,尤其描述民间疾苦,多抒发他悲天悯人的仁民爱物、忧国忧民情怀,杜诗有诗史之称,这种说法最早见于晚唐,“杜逢禄山之难,流雍陇蜀,毕陈于诗,推见至隐,殆无遗事,故当号为诗史”。到宋时成定论,但诗史之义各有各说。人有以史事注杜诗,认为杜诗为纪实的诗,可以补史证史,所以称为诗史。这种说法只重史事之虚实真假,而轻视诗的情感特性。有人认为杜甫具史识史见,其笔法之森严,可媲美汉朝历史学家司马迁。而诗有评人评事者,皆可“不虚美,不隐恶”,故号诗史。此说可取。另一说是,杜甫之诗之所以号诗史,因其悲天悯人,感时伤事,这种说法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可取的。但也有不喜欢杜甫诗者,杨亿就不喜欢杜甫,刘放《中山诗话》云:“杨大年不喜杜工部诗,谓为村夫子。”

思想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揭露和批评。他同情人民,甚至情愿为解救人民的苦难做出牺牲。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以最普通的老百姓为主角,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

刘备,生于公元一六六年,死于公元二二三年。公元二二一年至二二三年在位。蜀汉昭烈皇

帝,字玄德,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县)人。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儿子。少年孤独贫困,与母亲贩鞋子、织草席为生,后与关羽、张飞于桃园结义为异姓兄弟。剿除黄巾军有功,任安喜县尉。经常寄人篱下,先后投靠过公孙瓒、曹操、袁绍、刘表等。建安十二年(公元二○七年)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为军师,率军攻占了荆州、益州、汉中。于公元二二一年正式称帝。在替关羽、张飞报仇时,大举进攻吴国,被东吴陆逊用火攻打败,不久病死于白帝城。世人也称他刘先主。

诸葛亮,生于公元一八一年,死于公元二三四年。三国时蜀国政治家、军事家、天下奇才。字孔明,琅琊郡(今山东省沂南)人,号“卧龙”先生,汉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代。幼年丧父母,随叔父生活。建安十二年(公元二○七年)被刘备三顾茅芦的诚意感动,出任刘备军师,并帮助刘备占领荆州、益州、汉中,是赤壁大战的主要指挥者之一。刘备在成都称帝后任他为丞相,刘禅继位后封为武乡侯,任益州牧,领军平定南蛮,七擒孟获,并北伐曹操,一生打了无数胜仗。制造“连弩”武器,以及能在山地运输粮草的“木牛流马”。建兴十二年在与司马懿军相拒时,病死于五丈原(今陕西省岐山县东南)军中,葬于定军山(今陕西省汉中勉县定军山)。

关羽,生年不详,死于公元二一九年,刘备的义弟,五虎大将排名第一位。字云长,河东解(今山西省临猗西南)人。曾在汜水关前斩华雄,虎牢关前战吕布而闻名天下。官渡之战前被俘

,被曹操拜为偏军,封汉寿亭侯,为曹操杀了袁绍名将颜良、文丑。后千里走单骑,骑坐赤兔马

,提一口青龙偃月刀,过五关斩六将,终于回到刘备身边。后攻曹仁于樊城,水淹七军,收降曹

操大将于禁,杀庞德,让华陀刮骨疗毒,威名远扬。但终因骄傲轻敌,刚愎自用,兵败麦城,被

孙权所杀。一生重情义,智勇双全,武艺绝伦。

张飞,生年不详,死于公元二二一年,刘备义弟,五虎大将中第二位。字翼德,涿郡(今河北省涿县)人。曾在虎牢关与关羽、刘备一起迎战吕布。长坂坡桥头上一声吼,吓退曹操百万军。葭萌关夜战马超,巴西大战张�,一支丈八蛇矛勇冠三军。刘备入川以后拜为本骑将军,封西乡侯。公元二二一年为替二哥关羽报仇,同刘备起兵攻伐东吴。临行前,因鞭挞士卒被部将范疆、张达刺杀。

魏武帝曹操,生于公元一五五年,死于公元二二○年。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

家。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园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从小聪明机警,有侠气。黄巾军起义爆发

时,任骑都尉,参加剿除黄巾军。从建安二年到十六年(公元一九七年至二一一年),先后用兵

打败吕布、袁术、袁绍等豪强,统一北方。曾在赤壁被周瑜、诸葛亮用火攻战败。建安二十一年

,受封为魏王,四年后,病死于洛阳。曹丕称帝后,追尊为魏武帝。

司马懿,生于公元一七九年,死于公元二五一年,三国时魏国大将。字仲达,河内温(今河南省温县)人。熟悉兵法,多智谋,善于玩弄权术。曾多次出师与诸葛亮斗兵法。曹芳任皇帝时,他和曹爽同受曹睿遗诏辅政,后乘曹爽出城游猎时,发动政变,杀了曹爽,代为丞相,封晋王,执掌国政。死后被孙子司马炎追尊为晋宜帝

蒋干,字子翼,三国时期的人物,九江人。

《三国志》描述蒋干“有仪容,以才辩见称,独步江、淮之间,莫与为对”(《三国志·江表传》)。初曹操知道周瑜年少有美才,派蒋干去见周瑜,希望能说动周瑜,周瑜接见蒋干,向蒋干说:“子翼良苦,远涉江湖为曹氏作说客邪?”蒋干说:“吾与足下州里,中间别隔,遥闻芳烈,故来叙阔,并观雅规,而云说客,无乃逆诈乎?”周瑜说:“吾虽不及夔、旷,闻弦赏音,足知雅曲也。”然后和蒋干一同进食。三天后周瑜邀请蒋干叁观军营,宴饮时还请侍者展示服饰珍玩,并向蒋干说:“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讬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行计从,祸福共之,假使苏张更生,郦叟复出,犹抚其背而折其辞,岂足下幼生所能移乎?”蒋干笑着但始终没有说话。蒋干回去后向曹操称赞周瑜雅量之高不是言辞所能形容。

《三国演义》描述赤壁之战前蒋干充当曹操之说客,企图劝说周瑜投降。而当时,不想周瑜正担心蔡瑁和张允帮助曹军训练好水军,将计就计,摆下“群英会”,诱导他盗走假的张、蔡二人的“投降书”,以反间计除去了这二人。后却自以为立功。成为笑柄。

张让 张角 张宝 张梁 张飞 张钧 张举 张纯 张济 张邈 张超 张杨 张虎 张温 张闿 张燕 张辽 张昭 张紘 张英 张勋 张绣 张鲁 张郃 张顗 张南 张武 张温 张允 张横 张既 张卫 张松 张任 张肃 张翼 张著 张音 张爽 张裔 张南 张达 张苞 张嶷 张韬 张普 张虎 张休 张茂 张当 张特 张约 张缉 张布 张遵 张绍 张峻 张悌 张尚 张华 张象 张节 张明 张俭 张球 张先 张承 张世平

刘焉 刘备 刘陶 刘虞 刘恢 刘宏 刘协 刘辨 刘岱 刘表 刘范 刘晔 刘繇 刘艾 刘璋 刘安 刘延 刘辟 刘勋 刘禅 刘琦 刘琮 刘泌 刘封 刘先 刘馥 刘熙 刘度 刘贤 刘磐 刘璝 刘巴 刘循 刘瑁 刘永 刘理 刘廙 刘豹 刘宁 刘琰 刘敏 刘劭 刘放 刘丞 刘谌 刘璿 刘瑶 刘琮 刘瓒 刘恂 刘璩 刘达 刘寔 刘苌 刘宠 刘郃 刘邠 刘畯 刘雄 刘弘 刘元起 刘子扬

王允 王匡 王方 王颀 王昌 王邑 王立 王朗 王则 王垕 王楷 王忠 王植 王修 王琰 王威 王粲 王累 王平 王甫 王谋 王双 王连 王伉 王肃 王建 王昶 王韬 王基 王经 王真 王含 王沈 王业 王敦 王瓘 王买 王颀 王祥 王浚 王浑 王戎 王观 王必 王子服

孙仲 孙坚 孙策 孙权 孙翊 孙匡 孙朗 孙韶 孙静 孙乾 孙观 孙瑜 孙高 孙皎 孙桓 孙礼 孙资 孙登 孙和 孙亮 孙峻 孙綝 孙据 孙恩 孙干 孙闿 孙谦 孙恭 孙楷 孙休 孙皓 孙异 孙単 孙冀 孙歆 孙秀 孙河

曹节 曹操 曹嵩 曹仁 曹洪 曹豹 曹性 曹昂 曹丕 曹植 曹纯 曹休 曹永 曹彰 曹熊 曹睿 曹真 曹遵 曹宇 曹芳 曹爽 曹羲 曹训 曹彦 曹据 曹髦 曹德 曹奂 曹霖 曹安民

李傕 李儒 李肃 李典 李蒙 李别 李封 李乐 李暹 李丰 李通 李孚 李珪 李谌 李恢 李严 李丰 李伏 李意 李异 李辅 李福 李胜 李歆 李鹏 李崇 李丰 李球 李虎 李撰

杨彪 杨密 杨琦 杨奉 杨丑 杨龄 杨秋 杨阜 杨修 杨怀 杨柏 杨松 杨洪 杨昂 杨任 杨锋 杨仪 杨陵 杨暨 杨颙 杨祚 杨综 杨欣 杨济 杨大将

陈蕃 陈耽 陈宫 陈生 陈登 陈武 陈横 陈兰 陈珪 陈纪 陈琳 陈震 陈孙 陈就 陈应 陈群 陈矫 陈式 陈泰 陈骞 陈俊 陈翔 陈造 陈元

赵忠 赵弘 赵萌 赵岑 赵云 赵彦 赵睿 赵范 赵衢 赵昂 赵月 赵累 赵祚 赵融 赵咨 赵统 赵广 赵直 赵颜 赵岐 赵韪

马腾 马宇 马超 马延 马良 马谡 马岱 马休 马铁 马玩 马忠 马忠 马遵 马钧 马邈 马玉 马汉 马融 马元义 马日磾

韩忠 韩馥 韩当 韩遂 韩暹 韩融 韩胤 韩嵩 韩福 韩猛 韩珩 韩浩 韩玄 韩德 韩瑛 韩瑶 韩琪 韩暨 韩综 韩祯 韩莒子

夏侯敦 夏侯渊 夏侯兰 夏侯恩 夏侯杰 夏侯尚 夏侯德 夏侯存 夏侯茂 夏侯霸 夏侯威 夏侯惠 夏侯和 夏侯玄 夏侯咸

吕布 吕公 吕虔 吕范 吕旷 吕翔 吕蒙 吕通 吕义 吕常 吕建 吕凯 吕岱 吕霸 吕据 吕伯奢 吕威璜

董卓 董重 董旻 董璜 董承 董昭 董袭 董和 董祀 董衡 董超 董允 董厥 董禧 董寻 董朝

胡轸 胡才 胡华 胡班 胡济 胡质 胡忠 胡遵 胡烈 胡渊 胡奋 胡冲 胡邈 胡车儿 胡赤儿

周毖 周奂 周瑜 周尚 周泰 周昕 周仓 周循 周胤 周善 周群 周平 周鲂 周旨

许攸 许褚 许汜 许贡 许靖 许芝 许慈 许允 许晏 许允 许仪 许劭 许昌 许韶

邓茂 邓龙 邓义 邓贤 邓芝 邓贤 邓艾 邓忠 邓程 邓敦 邓良 邓飏 邓铜 邓禹

诸葛亮 诸葛瑾 诸葛均 诸葛虔 诸葛恪 诸葛瞻 诸葛诞 诸葛靓 诸葛绪 诸葛尚 诸葛原

吴匡 吴景 吴敦 吴硕 吴臣 吴懿 吴兰 吴质 吴班 吴纲 吴押狱

朱隽 朱治 朱灵 朱桓 朱光 朱然 朱褒 朱赞 朱恩 朱异 朱芳

司马徽 司马懿 司马孚 司马师 司马昭 司马望 司马炎 司马攸 司马朗

蒋钦 蒋奇 蒋干 蒋琬 蒋济 蒋班 蒋舒 蒋斌 蒋显 蒋延 蒋义渠

黄盖 黄琬 黄祖 黄邵 黄忠 黄奎 黄权 黄皓 黄崇 黄承彦

郭胜 郭汜 郭嘉 郭图 郭常 郭奕 郭淮 郭恩 郭永 郭攸之

袁绍 袁术 袁隗 袁遗 袁谭 袁熙 袁尚 袁胤 袁綝 袁逢

何进 何颙 何苗 何仪 何宗 何平 何晏 何曾 何植 何曼

荀攸 荀爽 荀谌 荀彧 荀正 荀恽 荀恺 荀顗 荀勗 荀绲

丁原 丁管 丁奉 丁斐 丁仪 丁廙 丁咸 丁谧 丁封 丁立

程普 程旷 程昱 程秉 程咨 程银 程畿 程武 程远志

杜远 杜袭 杜琼 杜路 杜微 杜义 杜祺 杜睿 杜预

公孙瓒 公孙越 公孙康 公孙渊 公孙度 公孙晃 公孙恭 公孙修

孟坦 孟达 孟光 孟获 孟优 孟节 孟宗 孟公威

庞舒 庞统 庞德 庞羲 庞义 庞柔 庞会 庞德公

关羽 关纯 关定 关宁 关平 关兴 关索 关彝

薛兰 薛礼 薛综 薛悌 薛则 薛乔 薛莹 薛珝

徐荣 徐晃 徐璆 徐庶 徐盛 徐商 徐质 徐勋

蔡邕 蔡瑁 蔡阳 蔡和 蔡中 蔡勋 蔡曛 蔡林

高升 高顺 高览 高干 高沛 高定 高翔 高柔

陆康 陆绩 陆逊 陆抗 陆凯 陆景 陆纡 陆骏

傅婴 傅巽 傅干 傅彤 傅嘏 傅佥 傅士仁

崔烈 崔毅 崔勇 崔琰 崔禹 崔谅 崔州平

田丰 田楷 田氏 田畴 田预 田续 田章

郑泰 郑玄 郑度 郑文 郑伦 郑袤 郑宝

尹礼 尹楷 尹奉 尹默 尹赏 尹大目

秦琪 秦宓 秦良 秦明 秦朗 秦庆童

全琮 全端 全怿 全纪 全尚 全祎

钟缙 钟绅 钟繇 钟进 钟会 钟毓

梁刚 梁兴 梁宽 梁绪 梁虔 梁畿

严纲 严舆 严畯 严颜 严政 严白虎

潘隐 潘凤 潘璋 潘浚 潘举 潘遂

文丑 文聘 文钦 文淑 文虎

苏双 苏由 苏飞 苏越 苏颙

贾诩 贾华 贾逵 贾范 贾充

宋果 宋宪 宋忠 宋谦 宋白

成廉 成宜 成济 成倅 成何

阎圃 阎晏 阎宇 阎象 阎芝

范成 范疆 范谤 范康 卫弘 卫凯 卫演 卫瓘 左丰 左灵 左慈 左咸

樊稠 樊能 樊建 樊歧 彭安 彭羕 彭和 彭伯 辛评 辛毗 辛敞 辛明

鲍信 鲍忠 鲍隆 鲍素 伍琼 伍孚 伍习 伍延 陶谦 陶商 陶应 陶浚

华雄 华佗 华歆 华核 桓阶 桓范 桓嘉 桓彝 岑壁 岑威 岑昏 岑眰

于禁 于麋 于吉 于诠 焦触 焦炳 焦彝 焦伯 费观 费祎 费诗 费耀

冯礼 冯习 冯紞 冯方 孔伷 孔融 孔秀 孔昱 魏续 魏延 魏邈 魏平

皇甫嵩 皇甫闿 皇甫郦 淳于琼 淳于导 淳于丹 裴景 裴秀 裴元绍

管亥 管宁 管辂 向朗 向举 向宠 唐周 唐咨 唐彬

侯览 侯成 侯选 龚景 龚都 龚起 祖茂 祖郎 祖弼

吉太 吉邈 吉穆 乐进 乐就 乐綝 种拂 种辑 种邵

鲁馗 鲁肃 鲁芝 廖化 廖淳 廖立 留赞 留略 留平

金旋 金祎 金尚 太史慈 太史亨 毋丘俭 毋丘甸

眭固 眭元进 石苞 石广元 邢贞 邢道荣 雷薄 雷铜 万政 万彧

姜叙 姜维 段珪 段煨 夏恽 夏恂 卢植 卢逊 牛辅 牛金

昌稀 昌奇 虞翻 虞松 凌操 凌统 蒯良 蒯越 耿武 耿纪

尚弘 尚广 沮授 沮鹄 典韦 典满 边让 边洪 糜竺 糜芳

宗宝 宗预 郝萌 郝昭 任峻 任夔 审配 审荣 穆顺 穆顺

戴员 戴凌 步骘 步阐 爰靑 爰邵 丘建 丘本 申耽 申仪

韦康 韦晃 霍峻 霍弋 谢旌 谢雄 滕胤 滕修 乔瑁 乔玄

臧霸 臧旻 伏完 伏德 吾彦 吾粲

窦武 封諝 蹇硕 邹靖 颜良 方悦 和洽 邴原 谷利 闵贡 逢纪 麴义 桥蕤 俞涉

纪灵 笮融 简雍 满宠 毛玠 应劭 卞喜 史涣 路昭 车胄 祢衡 顾雍 阚泽 骆统

甘宁 妫览 郄虑 脂习 晏明 牵弘 州泰 曾宣 施朔 党均 宁随 邵悌 干休 羊祜

楼玄 雍闿 沈莹 山涛 仇连 花永 巩志 鄂焕 戈定 苗泽 法正 泠苞 赖恭 卓膺

谯周 翟元 殷纯 谭雄 靳祥 常雕 郤正 来敏 官雝 爨习 盛勃 苟安 伦直 卑衍

柳甫 毕轨 司蕃 句安 葛雍 师篡 白寿 阳群 汪昭 檀敷 区星 普净 武安国

娄子伯 慕容烈 士孙瑞 濮阳兴 单子春 乔国老 南华老仙 紫虚上人 金环三结

董荼那 阿会喃 忙牙长 朵思大王 带来洞主 木鹿大王 兀突骨 土安 奚泥

沙摩柯 轲比能 彻里吉 雅旦 越吉 迷当 俄何烧戈 蹋顿 乌桓触 左贤王

王美人 何后(灵帝妻) 唐妃(少帝妻) 董太后(刘苌妻) 吴夫人 吴国太(孙坚妻) 糜夫人 甘夫人 孙夫人 吴夫人(刘备妻) 貂蝉 严氏 曹氏(吕布妻) 邹氏(张济妻) 伏后 董妃 曹贵人(献帝妻) 刘氏(袁绍妻) 蔡夫人(刘表妻) 徐氏(孙翊妻) 王氏(赵昂妻) 杨氏(马超妻) 刘氏 卞氏 丁氏(曹操妻) 甄后 郭贵妃(曹丕妻) 李氏(庞德妻) 张后(刘禅妻) 毛后 郭夫人(曹睿妻) 刘氏(曹爽妻) 徐夫人 王夫人 潘夫人(孙权妻) 张后(曹芳妻)全后(孙亮妻) 胡氏(刘琰妻) 李氏(马邈妻) 崔夫人(刘谌妻) 何氏(孙和妻)大乔(孙策妻) 小乔(周瑜妻) 朱太后(孙休妻) 冯氏(袁术妻) 刘氏(潘举妻) 黄氏(诸葛亮妻) 夏侯令女(曹文叔妻) 祝融夫人(孟获妻) 云英(董承妾) 李春香(黄奎妾) 蔡琰(蔡邕女) 舞阳君(何进母) 樊氏(赵范嫂)

曹操简介

--------------------------------------------------------------------

魏武帝

姓名: 曹操

庙号: 太祖

谥号: 武皇帝

陵墓: 高陵

政权: 曹魏

在世: 155年--220年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中国东汉末年着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及诗人。

生平

曹操出生在官宦世家,他的父亲曹嵩本姓夏侯,因为后来成为中常侍大长秋曹腾的养子,於是改姓曹氏。曹操年轻时即已文武双全,《魏书》说他「才力绝人,手射飞鸟,躬禽猛兽,尝於南皮,一日射雉获六十三头」。《三国志》说他「才武绝人」,「少机警,有权数」。

公元175年曹操举孝廉,任洛阳部尉。公元177年任顿丘令,公元179年娶卞氏为妻,公元180年升为议郎。公元184年,在东汉王朝镇压黄巾军起义的战争中起家,任骑都尉。由於镇压黄巾军有功,升任济南相。后历任东郡太守、都尉、典军校尉等职。公元189年董卓入京后,逃亡回家乡陈留起兵讨伐董卓。

公元192年,曹操正式组建自己的军事集团「青州兵」,公元196年率军进驻洛阳奉迎汉献帝,「奉天子以令诸侯」并迁都至许昌。公元200年到公元207年间,经官渡之战等战役,打败袁绍和其它割据军阀,统一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208年)十二月,於赤壁之战中败於孙权和刘备联军,从此奠定中国历史上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

公元213年,曹操封为「魏公」。公元215年,攻灭汉中的张鲁势力。公元216年,再被晋爵「魏王」,受九锡,设天子旌旗,戴天子旒冕,出入得称警跸,并作泮宫。他名义上虽仍为汉臣,权倾朝野,实际上已具备皇帝的权力和威势,但仍未纂汉自立。曹操死於公元220年3月15日,享年六十六岁,谥曰武王。

公元220年长子曹丕立魏代汉,追尊曹操为太祖武皇帝。他是魏国的奠基人。着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军事着作和《蒿行》、《观沧海》、《龟虽寿》等诗篇。后人并且辑有《曹操集》。

史书评论曹操:「明略最优」,「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资治通鉴》引谋士荀、郭嘉对曹操的评,说曹有十,即“道、义、治、度、谋、德、仁、明、文、武”。着名的《让县自明本志令》作於建安十五年(210年),光明磊落,字字真挚。曹操感性地说:「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事实的确如此。

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里面,因为文学上的需要,而表现出明显的贬曹笔法。然而三国志对他的评价,可算是魏蜀吴三国君主之中最高者,陈寿评价曹操为「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视四州,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后世学者认为,这是《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有意歪曲事实,并没有正确评价曹操。曹操唯才是用,军事上战术战略灵活多变。他对东汉末年中国北方的统一,经济生产的恢复和社会秩序的维有着重大贡献。在内政方面,曹操创立屯田制,命令不用打仗的士兵下田耕作,减轻了东汉末年战时的粮食问题。

曹操诗风

曹操手迹曹操的诗歌,极受乐府影响,现存的诗歌全是乐府歌辞。这些诗歌虽用乐府旧题,却不因袭古人诗意,自辟新蹊不受束缚,却又继承了「感於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例如《薤露行》、《蒿行》原是歌,曹操却以之悯时悼乱。《步出东门行》原是感人生无常,须及时行乐的曲调,曹操却以之抒述一统天下的抱负及北征归来所见的壮景。可见曹操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歌,开启了建安文学的新风,也影响到后来的杜甫、白居易等人。

曹操诗的内容大致有三种:反映汉末动乱的现实、统一天下的理想和顽强的进取精神、以及抒发忧思难忘的消极情绪。

汉末大乱,曹操又南征北讨,接触的社会面非常广大,故多有亲身经验和体会如《蒿行》谓汉末战乱的惨象,见百姓悲惨之馀又见诗人伤时悯乱的感情。故后人谓曹操乐府「汉末实录,真诗史也」。

曹操生於官宦,对天下具有野心,故怀有统一之雄图,《短歌行》有谓「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可资明。其进取之心亦可见出,如《龟虽寿》言之「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言己虽至晚年仍不弃雄心壮志。

一代枭雄,纵风光一世,亦有星落殒灭之时。曹操对此也感到无能为力,只有作诗感,无可奈何。如《短歌行》中「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感伤,《秋胡行》之低沈情绪,《陌上桑》等游仙作品中都可见他的消极情绪。

曹操的诗歌形式是十分创新的。他尤擅写五言体和四言体。《蒿行》原是杂言,曹操却以五言重写,非常成功。四言诗方面,本自《诗经》之后已见衰落,少有佳作,但曹操却继承了《国风》和《小雅》的传统,反映现实,抒发情感。例如《短歌行》、《步出夏门行》等均是四言诗之佳作,使四言诗重生而再放异彩。曹操诗文辞简,直抒襟怀,慷慨悲凉而沉郁雄健,华美辞藻并不常见,惟形象鲜明,如《观沧海》一诗:「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寥寥数笔,即能以辽阔的沧海景象,表现诗人的胸襟,不加润饰。

孙权简介2007-01-07 20:37孙权(18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15岁时随史策征战。18岁时孙策被刺身亡,孙权便代兄为江东统帅,在张昭、周瑜等人的辅助下,巩固并发展了江东根据地。

孙权英武果断,胆略过人。他曾在濡须口一带,乘大船侦探魏军阵容,异常镇定自若。魏军弓箭齐发,箭镞集中在船的一侧。孙权下令掉转船头,再以另一侧受箭,待箭匀船平后再安全驶回。他"博览书传历史"颇有才华。他曾写信给曹操说:"春水方生,公宜速去足下不死,孤不得安。"短短16字,寓意很深。

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战败齐表,取得荆州,企图一举灭吴。他对孙权声称:"今治水军80万方与将军会猫于吴。"孙权没有被曹操的气势汹汹所吓倒。他果断地采纳鲁肃静建议,与刘备结成同盟,在著名的赤壁之战中,用火攻战术大破曹军,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孙权审时度势,考虑重新选择一个合适的政治中心。建安十六年(211年),他在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后,毅然决定自京口(今镇江)徙治秣陵(今南京),又在石头山建石头城。次年改秣陵为建业。黄初二年(211年),因与刘备争夺荆州,为便于指挥对蜀作战,又以荆州的鄂城为政治中心,改称武昌。黄龙元年(229)四月,孙权在武昌称帝。同年九月,又将都城自武昌迁回"舟车便利,无限险之虞:田野活饶,有转输之籍;进可以战,退可以守"的建业。这样,孙权开创了南京的建都历史。

孙权规划并建造了建业都城,城周二十里十九步。建业城中建有壮丽的宫城和衙署、民居中、寺院,城外有石头城、丹阳郡城,还有人口集中和商业繁荣的市场。孙权创建的建业成为古代一座真正的城市,为日后南京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孙权对开发建业和整个江南地区做出重大贡献。他采取了不少措施,鼓励发展生产。他"亲自受田",将驾车用的八头牛改作耕牛,以表示提倡农业生产。并下令禁止官史在家忙时征调农民服徭役,以保证生产期间,又兴修水利,疏浚和扩大秦淮河水道,开破岗渎、运渎、东渠、潮沟等。当时建业城有数千名技术熟练的手工业工人,从事丝织、冶铸生产。孙权还发展了航海事业,派将军卫温和诸葛直领兵万人航行到夷州(今台湾省),又派人出使辽东半岛及海南诸国,有的使者到高句丽、扶南(今柬埔寨)、林邑(今越南中部)和南洋群岛等地。247年,还为西域僧人康僧会建造了建初寺,这是金陵的第一座佛寺。

孙权统治江东51年。他的一生,正是吴国创业的黄金时代。到他的晚年,有才华的太子孙登不幸早逝,其他儿子们为了王位明争暗斗吴的元气大伤。太元二年(252年),孙权,这位雄踞江东的杰出政治家在失望中与世长辞,终年71岁,葬在蒋山之阳(今紫金山梅花山)。

诸葛亮简介

诸葛亮字孔明。他父亲诸葛珪曾做过东汉的泰山郡丞,是一名普通的文职小吏。诸葛亮有两个姊姊、一个哥哥、一个弟弟。在他八岁时,父母相继去世,他们姊弟五人便依靠叔父诸葛玄生活。一九五年,袁术任命诸葛玄为豫章太守,诸葛亮姊弟随叔父来到了南昌。但不久东汉朝廷又委任朱皓为豫章太守,诸葛玄就率全家来到了襄阳,投奔荆州牧刘表。一九七年,诸葛玄病逝,诸葛亮的两个姊姊都已出嫁,哥哥诸葛瑾当年留在老家,至今查无音讯,诸葛亮就与弟弟诸葛均一齐在襄阳城西二十里的隆中盖了几间茅草屋,开始了躬耕生活。在隆中,诸葛亮一共住了十年。在这十年里,诸葛亮阅读了大量的文史典籍。他十分喜欢兵家、法家的著作、崇慕古代的管仲、乐毅,常常咏诵梁父吟,以表明自己的志向。

沔南名士黄承彦非常敬重诸葛亮的才华。一天,他对诸葛亮说:「听说你还没有娶妻,我有一个女儿,相貌虽不太好,但才学可与你相配,不知你是否中意?」诸葛亮早已听说黄老先生有一才女,自己也有心求慕,如今听老先生一问,便欣然应允。这位黄夫人后来给了诸葛亮很多助益,据说诸葛亮发明木牛、流马,就是从夫人那里受了启发。

一次,刘备向司马徽求教。司马徽说:「伏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伏龙即卧龙诸葛亮,凤雏即庞统。」不久,徐庶投靠刘备,又推荐诸葛亮。刘备想让徐庶把诸葛亮召来。刘备思贤若渴,就带领关羽、张飞到隆中拜访,前两次都没见到诸葛亮,第三次才见到了诸葛亮。当时是公元二0七年隆冬,刘备四十七岁,诸葛亮二十七岁。刘备虚心向诸葛亮请教,于是引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隆中对策。听了诸葛亮的分析,刘备茅塞顿开,于是恳请诸葛亮出山,诸葛亮觉得刘备胸怀大志,又三顾茅庐,便慨然应允。从此诸葛亮离开隆中,开始了后半生的戎马生涯。

诸葛亮随刘备来到新野,认为当务之急,应先扩充军队。他对刘备说:「现在流寓荆州的人口很多,而有户籍的很少。如果按户籍徵兵役,就会引起百姓的不满。将军可转告刘表,让他下令境内游户如实申报人数,从中选拔,以扩大兵员。」刘备采纳诸葛亮的建议,几个月内,就把几千人的部队扩大到了数万人。一次,刘琦邀诸葛亮游观后园,共登高楼,饮宴之间,令人撤去楼梯,再次向诸葛亮请教:「今日上不着天,下不着地,言出您口,入于我耳,先生可以教我一条自安之术了吧?」诸葛亮对他说:「你不知道申生在内而为,重耳在外而安吗?」刘琦马上明白诸葛亮的意思。正好这时江夏太守黄祖被孙权杀死,刘琦请求父亲允许他出守江夏,刘表同意,任命他为江夏太守。

公元二0八年秋,曹操挥师南下,直取荆州,这时刘表病死,刘琮继任为荆州牧,投降了曹操。刘备闻讯,马上召开紧急会议,诸葛亮提出两条计策:上计是袭取襄阳,夺取荆州,抗击曹操;下计是全军火速南撤,保存实力,退守江陵。刘备不忍夺占刚刚死去的刘表的荆州,只好按下计行事。但许多刘表部下及荆州百姓不愿降曹,都跟着刘备逃难,共达十多万人,行动迟缓。诸葛亮又请刘备派关羽带一支兵马赶往江夏,向刘琦搬取救兵。江东了孙权一直关注着形势的发展,当他得到曹军南下、刘表去世的消息后,马上派鲁肃去荆州。联络刘备。诸葛亮对刘备说:「眼下情势紧急,只有与孙权联合抗曹,才是出路。」于是刘备派诸葛亮同鲁肃一齐去柴桑会见孙权,商议联盟之事。这时孙权内部分成了主降和主战两大派,诸葛亮决定采用激将法说服孙权。

沉郁顿挫

  杜甫的诗歌在语言上,普遍认为具有“沉郁”的特点,“沉郁”一词最早见于南朝,“体沉郁之幽思,文丽日月”,后来杜甫写更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作品的语言,“至于沉郁顿挫,随时敏捷,而扬雄、枚皋之徒,庶可跂及也”。对杜诗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其诗歌风格的形成,与其恪守的儒家思想有着密切关系。同时,杜甫处于盛世末期,少时有雄心壮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后来安史之乱爆发,国运衰微,加之仕途不济命途多舛,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也使杜诗诗风大有转变,趋近现实主义。而杜诗对意象选择的个性化,是杜诗语言的基础。常在杜诗中出现的意象,例如古塞、秋云、猿啸、残炬、急峡、危城、孤舟、落花、落日等自然景观,以及织女、老妇、老农、嫠妇等普通百姓,还有官吏、将军、恶少等权贵势力,都表现了杜甫对“中兴济世的热切,对淆乱乾坤的指斥,对横行霸道的愤慨,对漂泊流离的悲伤,对生灵涂炭的悲悯,对物力衰竭的惋惜,对博施济众的赞美”,而正是这些沉重情感的表达,使得杜诗的语言趋于“沉郁顿挫”。吴沆《环溪诗话》评杜甫晚期诗句“恣肆变化、阳开阴合”又云:“惟其意远,举上句,即人不能知下句”。吴沆又说:“凡人作诗,一句只说得一件事物,多说得两件。杜诗一句能说得三件、四件、五件事物;常人作诗,但说得眼前,远不过数十里内,杜诗一句能说数百里,能说两军州,能说满天下,此其所为妙”。

兼容并蓄

  杜甫的诗歌在风格上,是兼备多种风格的,元稹这样评价杜甫:“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骚,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秦观也有类似的看法:“于是杜子美者,穷高妙之格,极豪逸之气,包冲淡之趣,兼俊洁之姿,备藻丽之态,而诸家之所不及焉。然不集众家之长,杜氏亦不能独至于斯也。”例如杜甫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就可以看出杜甫的豪气。主流观点认为,杜甫诗歌的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精炼,格律严谨,穷绝工巧,感情真挚,平实雅谈,描写深刻,细腻感人,形象鲜明。“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是他的创作风格。就杜诗特有的叙事风格和议论风格而言,有学者认为是受到《诗经·小雅》的影响,而其悲歌慷慨的格调,又与《离骚》相近。也有学者认为,杜诗具有仁政思想的传统精神,司马迁的实录精神。还有观点认为杜甫诗作具有“人道主义精神”。唐代的大文学家韩愈曾把杜甫与李白并论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王安石表彰杜诗“丑妍巨细千万殊,竟莫见以何雕锼”的成就。陈善《扪虱新语》卷七:“老杜诗当是诗中《六经》,他人诗乃诸子之流也”。蒋世铨《忠雅堂文集》卷一《杜诗详注集成序》亦称“杜诗者,诗中之《四子书》也。”

炼字对仗

  杜甫的诗歌在格律上,具有炼字精到,对仗工整的特点,符合中国诗歌的“建筑美”,例如“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就是杜诗炼字与对仗高超的体现。另外,在体裁上杜甫有许多创新,例如他在五七律上的创造性也是他文学创作的独到之处。

内容深远

  杜甫的诗歌的内容上,作品大多是反映当时的社会面貌,题材广泛,寄意深远,尤其描述民间疾苦,多抒发他悲天悯人的仁民爱物、忧国忧民情怀,杜诗有诗史之称,这种说法最早见于晚唐,“杜逢禄山之难,流雍陇蜀,毕陈于诗,推见至隐,殆无遗事,故当号为诗史”。到宋时成定论,但诗史之义各有各说。人有以史事注杜诗,认为杜诗为纪实的诗,可以补史证史,所以称为诗史。这种说法只重史事之虚实真假,而轻视诗的情感特性。有人认为杜甫具史识史见,其笔法之森严,可媲美汉朝历史学家司马迁。而诗有评人评事者,皆可“不虚美,不隐恶”,故号诗史。此说可取。另一说是,杜甫之诗之所以号诗史,因其悲天悯人,感时伤事,这种说法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可取的。但也有不喜欢杜甫诗者,杨亿就不喜欢杜甫,刘放《中山诗话》云:“杨大年不喜杜工部诗,谓为村夫子。”

参考资料古诗文网

三国演义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共447  一共1191个人物:  白寿, 鲍隆, 鲍信, 鲍忠, 卑衍, 北斗, 边洪, 边让, 卞喜, 邴原, 步阐,步骘, 蔡和, 菜林, 蔡瑁, 蔡勋, 蔡埙, 蔡琰,蔡阳, 蔡邕, 蔡中, 曹昂, 曹豹 ,曹操, 曹纯, 曹德, 曹璜, 曹节, 曹芳, 曹洪, 曹奂, 曹据, 曹髦, 曹霖, 曹丕, 曹仁, 曹睿, 曹氏, 曹嵩, 曹爽, 曹腾, 曹羲, 曹性, 曹熊, 曹盱, 曹训, 曹彦, 曹永, 曹宇, 曹休, 曹彰, 曹真, 曹植, 曹遵, 昌奇, 昌豨, 常雕, 车胄, 毕轨, 陈蕃, 陈登, 陈耽, 陈宫, 陈珪, 陈横, 陈纪, 陈矫, 陈就, 陈俊, 陈兰, 陈琳, 陈骞, 陈群, 陈生, 陈式, 陈孙, 陈泰, 陈炜, 陈武, 陈翔, 陈应, 陈元, 陈造, 陈震, 岑璧, 岑昏, 岑威, 岑晊, 程秉, 程畿, 程旷, 程普, 程武, 程银, 程昱, 程咨, 成倅, 成何, 成济, 成廉, 成宜, 崔谅, 崔烈, 崔琰, 崔毅, 崔勇, 崔禹, 爨习, 戴陵, 戴员, 党均, 邓艾, 邓程, 邓敦, 邓良, 邓龙, 邓茂, 邓铜, 邓贤, 邓飏, 邓义, 邓禹, 邓芝, 邓忠, 典满, 典韦, 貂蝉, 丁斐, 丁奉, 丁封, 丁管, 丁立, 丁谧, 邓士载, 邓玄茂, 邓伯苗, 丁咸, 丁仪, 丁廙, 丁原, 董超, 董朝, 董承, 董和, 董衡, 董璜, 董晃, 董厥, 董旻, 董祀, 董禧, 董袭, 董寻, 董允, 董昭, 董重, 董卓, 窦武, 督邮, 度尚, 杜路, 杜祺, 杜琼, 杜睿, 杜微, 杜袭, 杜义, 杜预, 杜远, 段珪, 段煨, 鄂焕, 法真, 法正, 樊稠, 樊建, 樊能, 樊岐, 樊氏, 范成, 范疆, 范康, 范滂, 方悦, 费观, 费诗, 费耀, 费祎, 封谞, 冯礼, 冯习, 冯紞, 逢纪, 伏德, 伏完, 傅佥, 傅干, 傅嘏, 傅彤, 傅巽, 傅婴, 关平, 关索, 关兴, 关彝, 关羽, 管亥, 管辂, 管宁, 郭常, 郭恩, 郭嘉, 郭淮, 郭胜, 郭汜, 郭图, 郭奕, 郭永, 甘宁, 干休, 高定, 高干, 高览, 高沛, 高柔, 高升, 高顺, 高翔, 葛雍, 戈定, 耿纪, 耿武, 龚都, 龚景, 龚起, 巩志, 苟安, 谷利, 顾雍, 妫览, 官雝, 关纯, 关定, 关宁, 郝萌, 郝昭, 韩当, 韩德, 韩福, 韩馥, 韩浩, 韩暨, 韩猛, 韩琪, 韩琼, 韩融, 韩嵩, 韩遂, 韩暹, 韩珩, 韩玄, 韩瑶, 韩胤, 韩瑛, 韩忠, 韩综, 何后, 何进, 何曼, 何苗, 何平, 何晏, 何仪, 何顒, 何植, 何曾, 何宗, 和洽, 侯成, 侯览, 侯选, 胡班, 胡才, 胡冲, 胡奋, 胡华, 胡济, 胡烈, 胡邈, 胡渊, 胡轸, 胡质, 胡忠, 胡遵, 花永, 华核, 华佗, 华歆, 华雄, 桓范, 桓嘉, 桓阶, 桓彝, 黄崇, 黄盖, 黄皓, 黄奎, 黄权, 黄劭, 黄琬, 黄忠, 黄祖, 霍戈, 霍峻, 吉邈, 吉穆, 吉平, 纪灵, 贾充, 贾范, 贾华, 贾逵 ,贾诩, 简雍, 姜冏, 姜维, 姜叙, 蒋班, 蒋斌, 蒋干, 蒋济, 蒋奇, 蒋钦, 蒋舒, 蒋琬, 蒋显, 蒋延, 焦炳, 焦伯, 焦触, 焦彝, 金尚, 金旋, 金祎, 靳祥, 沮鹄, 沮授, 句安, 阚泽, 孔融, 孔秀, 孔昱, 孔伷, 孔宙, 寇封, 蒯良, 蒯越, 来敏, 赖恭, 雷薄, 雷铜, 雷叙, 泠苞, 李别, 李崇, 李典, 李丰, 李封, 李服, 李福, 李伏, 李孚, 李辅, 李珪, 李虎, 李恢, 李傕, 李乐, 李蒙, 李鹏, 李球, 李儒, 李胜, 李氏, 李肃, 李通, 李歆, 李暹, 李严, 李意, 李异, 李膺, 李撰, 廖淳, 廖化, 梁刚, 梁畿, 梁宽, 梁虔, 梁兴, 梁绪, 凌操, 凌统, 留平, 留赞, 刘艾,刘安, 刘巴, 刘豹, 刘备, 刘辩, 刘邠, 刘禅, 刘苌, 刘谌, 刘丞, 刘宠, 刘达, 刘岱, 刘度, 刘范, 刘放, 刘封, 刘馥, 刘璝, 刘郃, 刘弘, 刘恢 ,刘表, 刘晙,刘理, 刘瑁, 刘泌 ,刘敏, 刘宁, 刘磐, 刘辟, 刘琦,刘璩,刘璿, 刘劭, 刘胜, 刘氏, 刘睃, 刘寔, 刘陶, 刘琬, 刘熙, 刘先, 刘贤, 刘协, 刘雄, 刘勋, 刘循, 刘恂, 刘焉, 刘延, 刘琰, 刘瑶, 刘繇, 刘晔, 刘廙, 刘永, 刘虞, 刘瓒, 刘璋, 刘贞, 刘琮, 柳甫, 楼玄, 卢逊, 卢植, 鲁馗, 鲁肃, 鲁芝, 陆绩, 陆景, 陆骏, 陆凯, 陆康, 陆抗, 陆纾, 陆逊, 陆议, 路昭, 吕霸, 吕布, 吕常, 吕岱, 吕范, 吕公, 吕建, 吕据, 吕凯, 吕旷, 吕蒙, 吕虔, 吕翔, 吕义, 伦直, 骆统, 吕通, 马超, 马岱, 马汉, 马谡, 马钧, 马良, 马邈, 马融, 马肃, 马腾, 马铁, 马玩, 马休, 马延, 马宇, 马玉, 马忠, 马遵, 满宠, 毛玠, 孟达, 孟光, 孟获, 孟节, 孟坦, 孟优, 孟宗, 糜芳, 糜竺, 祢衡, 迷当, 闵贡, 苗泽, 穆顺, 南斗, 宁随, 牛辅, 牛金, 潘凤, 潘举, 潘浚, 潘遂, 潘隐, 潘璋, 庞德, 庞会, 庞柔, 庞舒, 庞统, 凤雏, 庞羲, 庞义, 裴景, 裴秀, 裴绪, 彭安, 彭伯, 彭和, 彭羕, 普净, 牵弘, 蹇硕, 桥蕤, 桥玄, 乔瑁, 大乔, 小乔, 谯周, 秦朗, 秦良, 秦宓, 秦明, 秦琪, 丘本, 丘建, 区星, 麴义, 全端, 全纪, 全尚, 全祎, 全怿, 全琮, 任峻, 任夔, 山涛, 邵悌, 申耽, 申仪, 审配, 沈莹, 盛勃, 施朔, 师纂, 石苞, 史涣, 史迹, 司蕃, 孙恭, 孙观, 孙皓, 孙和, 孙河, 孙桓, 孙冀, 孙坚, 孙皎, 孙静, 孙据, 孙峻, 孙闿, 孙楷, 孙匡, 孙朗, 孙礼, 孙亮, 孙谦, 孙权, 孙仁, 孙韶, 孙歆, 孙休, 孙秀, 孙翊, 孙异, 孙资, 孙仲, 宋白, 宋果, 宋谦, 宋宪, 宋忠, 苏双, 苏由, 苏顒, 苏越, 眭固, 孙策, 孙綝, 孙登, 孙恩, 孙干, 孙乾, 孙高, 蹋顿, 檀敷, 谭雄, 唐彬, 唐妃, 唐周, 唐咨, 陶谦, 陶商, 陶应, 滕胤, 田畴, 田丰, 田楷, 田氏, 田续, 田豫, 田章, 土安, 万彧, 万政, 汪昭, 王必, 王粲, 王昶, 王昌, 王敦, 王方, 王甫, 王观, 王瓘, 王含, 王垕, 王浑, 王基, 王建, 王经, 王楷, 王伉, 王匡, 王朗, 王累, 王立, 王连, 王买, 王谋, 王平, 王颀, 王浚, 王戎, 王沈, 王肃, 王双, 王邑, 王允, 王则, 王真, 王植, 王忠, 王韬, 王威, 王祥, 王修, 王琰, 王业, 韦晃, 韦康, 卫瓘, 卫弘, 卫凯, 卫演, 魏邈, 魏续, 魏延, 文丑, 文虎, 文聘, 文钦, 文淑, 文鸯, 伍孚, 伍琼, 伍习, 伍延, 吾粲, 吾彦, 吴班, 吴敦, 吴纲, 吴景, 吴匡, 吴兰, 吴硕, 吴懿, 吴质, 奚泥, 郗虑, 膝循, 郤正, 夏恂, 夏恽, 向宠, 向朗, 向举, 谢旌, 谢雄, 辛敞, 辛毗, 辛评, 邢贞, 许昌, 许褚, 许慈, 许贡, 许靖, 许韶, 许劭, 许汜, 许攸, 许晏, 许仪, 许允, 许芝, 徐晃, 徐康, 徐璆, 徐荣, 徐商, 徐盛, 徐氏, 徐庶, 徐质, 荀谌, 荀绲, 荀恺, 荀爽, 荀勖, 荀顗, 荀攸, 荀彧, 荀恽, 荀正, 薛兰, 薛礼, 薛乔, 薛悌, 薛珝, 薛莹, 薛则, 薛综, 雅丹, 严纲, 严畯, 严氏, 严颜, 严舆, 严政, 颜良, 阎圃, 阎晏, 阎宇, 阎芝, 晏明, 杨昂, 杨柏, 杨彪, 杨丑, 杨锋, 杨奉, 杨阜, 杨洪, 杨怀, 杨济, 杨暨, 杨龄, 杨陵, 杨密, 杨琦, 杨秋, 杨任, 杨松, 杨欣, 杨修, 杨仪, 杨顒, 杨综, 杨祚, 阳群, 伊籍, 殷纯, 殷馗, 阴夔, 尹奉, 尹楷, 尹礼, 尹默, 尹赏, 应劭, 雍闿, 俞涉, 于吉, 于禁, 于糜, 于诠, 虞翻, 虞松, 越吉, 乐綝, 乐进, 乐就, 袁綝, 袁隗, 袁逢, 袁尚, 袁绍, 袁术, 袁谭, 袁熙, 袁遗, 袁胤, 爰青, 爰邵, 云当, 张郃, 张横, 张衡, 张纮, 张虎, 张华, 张缉, 张济, 张既, 张俭, 张角, 张举, 张钧, 张峻, 张闿, 张梁, 张辽, 张陵, 张鲁, 张茂, 张弥, 张明, 张邈, 张南, 张普, 张球, 张让, 张任, 张尚, 张绍, 张松, 张肃, 张爽, 张韬, 张特, 张悌, 张卫, 张温, 张武, 张先, 张象, 张休, 张绣, 张勋, 张燕, 张杨, 张嶷, 张顗, 张裔, 张翼, 张音, 张英, 张约, 张允, 张昭, 张著, 张遵, 赵昂, 赵岑, 赵范, 赵广 ,赵弘, 赵累, 赵萌, 赵岐, 赵衢, 赵融, 赵睿, 赵统, 赵韪, 赵颜, 赵彦, 赵月, 赵云, 赵直, 赵忠, 赵咨, 赵祚, 郑宝, 郑度, 郑伦, 郑袤, 郑泰, 郑文, 郑玄, 脂习, 钟会, 钟进, 钟缙, 钟绅, 钟繇, 钟毓, 种拂, 种辑, 种邵, 周仓, 周鲂, 周奂, 周毖, 周平, 周群, 周善, 周泰, 周昕, 周循, 周胤, 周瑜, 周旨, 州泰, 朱褒, 朱恩, 朱芳, 朱桓, 朱儁, 朱灵, 朱然, 朱异, 朱赞, 朱治, 伏龙, 卓膺, 宗宝, 宗预, 邹靖, 邹氏, 祖弼, 祖郎, 祖茂, 左丰, 左灵, 左咸。

代赠二首之一

楼上黄昏欲望休,

玉梯横绝月如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1]

同向春风各自愁。[2]

出处:

中华诗词-唐五代-李商隐

宫辞

君恩如水向东流,

得宠忧移失宠愁。

莫向尊前奏花落,

凉风只在殿西头。

出处:

中华诗词-唐五代-李商隐

「夜出西溪」李商隐

东府忧春尽,西溪许日曛。月澄新涨水,星见欲销云。

柳好休伤别,松高莫出群。军书虽倚马,犹未当能文。

「效长吉」李商隐

长长汉殿眉,窄窄楚宫衣。镜好鸾空舞,帘疏燕误飞。

君王不可问,昨夜约黄归。

卷541_24 「柳」李商隐

江南江北雪初消,漠漠轻黄惹嫩条。灞岸已攀行客手,

楚宫先骋舞姬腰。清明带雨临官道,晚日含风拂野桥。

如线如丝正牵恨,王孙归路一何遥。

「九月於东逢雪」李商隐

举家忻共报,秋雪堕前峰。岭外他年忆,於东此日逢。

粒轻还自乱,花薄未成重。岂是惊离鬓,应来洗病容。

「四皓庙」李商隐

本为留侯慕赤松,汉庭方识紫芝翁。

萧何只解追韩信,岂得虚当第一功。

「赠司勋杜十三员外」李商隐

杜牧司勋字牧之,清秋一首杜秋诗。前身应是梁江总,

名总还曾字总持。心铁已从干镆利,鬓丝休叹雪霜垂。

汉江远吊西江水,羊祜韦丹尽有碑。

「高花」李商隐

花将人共笑,篱外露繁枝。宋玉临江宅,墙低不碍窥。

「嘲桃」李商隐

无赖夭桃面,平时露井东。春风为开了,却拟笑春风。

「送丰都李尉」李商隐

万古商於地,凭君泣路岐。固难寻绮季,可得信张仪。

雨气燕先觉,叶阴蝉遽知。望乡尤忌晚,山晚更参差。

「天平公座中呈令狐令公时蔡京在坐京曾为僧徒故有第五句」李商隐

罢执霓旌上醮坛,慢妆娇树水晶盘。更深欲诉蛾眉敛,

衣薄临醒玉艳寒。白足禅僧思败道,青袍御史拟休官。

虽然同是将军客,不敢公然子细看。

「江上忆严五广休(一本入集外诗)」李商隐

征南幕下带长刀,梦笔深藏五色毫。

逢著澄江不敢咏,镇西留与谢功曹。

「饯席重送从叔余之梓州」李商隐

莫叹万重山,君还我未还。武关犹怅望,何况百牢关。

卷541_37 「访隐」李商隐

路到层峰断,门依老树开。月从平楚转,泉自上方来。

薤白罗朝馔,松黄暖夜杯。相留笑孙绰,空解赋天台。

卷541_38 「寓兴」李商隐

薄宦仍多病,从知竟远游。谈谐叨客礼,休浣接冥搜。

树好频移榻,云奇不下楼。岂关无景物,自是有乡愁。

卷541_39 「东南」李商隐

东南一望日中乌,欲逐羲和去得无。

且向秦楼棠树下,每朝先觅照罗敷。

卷541_40 「归来」李商隐

旧隐无何别,归来始更悲。难寻白道士,不见惠禅师。

草径虫鸣急,沙渠水下迟。却将波浪眼,清晓对红梨。

卷541_41 「子直晋昌李花(得分字)」李商隐

吴馆何时熨,秦台几夜熏。绡轻谁解卷,香异自先闻。

月里谁无姊,云中亦有君。樽前见飘荡,愁极客襟分。

卷541_42 「河清与赵氏昆季宴集得拟杜工部」李商隐

胜概殊江右,佳名逼渭川。虹收青嶂雨,鸟没夕阳天。

客鬓行如此,沧波坐渺然。此中真得地,漂荡钓鱼船。

卷541_43 「寓目」李商隐

园桂悬心碧,池莲饫眼红。此生真远客,几别即衰翁。

小幌风烟入,高窗雾雨通。新知他日好,锦瑟傍朱栊。

卷541_44 「题道静院院在中条山故王颜中丞所置虢州刺史…写真存焉」李商隐

紫府丹成化鹤群,青松手植变龙文。壶中别有仙家日,

岭上犹多隐士云。独坐遗芳成故事,褰帷旧貌似元君。

自怜筑室灵山下,徒望朝岚与夕曛。

卷541_45 「赋得桃李无言」李商隐

夭桃花正发,秾李蕊方繁。应候非争艳,成蹊不在言。

静中霞暗吐,香处雪潜翻。得意摇风态,含情泣露痕。

芬芳光上苑,寂默委中园。赤白徒自许,幽芳谁与论。

卷541_46 「登霍山驿楼」李商隐

庙列前峰迥,楼开四望穷。岭鼷岚色外,陂雁夕阳中。

弱柳千条露,衰荷一面风。壶关有狂孽,速继老生功。

卷541_47 「寄和水部马郎中题兴德驿,时昭义已平」李商隐

仙郎倦去心,郑驿暂登临。水色潇湘阔,沙程朔漠深。

鹢舟时往复,鸥鸟恣浮沉。更想逢归马,悠悠岳树阴。

卷541_48 「题小松」李商隐

怜君孤秀植庭中,细叶轻阴满座风。桃李盛时虽寂寞,

雪霜多后始青葱。一年几变枯荣事,百尺方资柱石功。

为谢西园车马客,定悲摇落尽成空。

卷541_49 「行次昭应县道上,送户部李郎中充昭义攻讨」李商隐

将军大旆扫狂童,诏选名贤赞武功。暂逐虎牙临故绛,

远含鸡舌过新丰。鱼游沸鼎知无日,鸟覆危巢岂待风。

早勒勋庸燕石上,伫光纶綍汉廷中。

卷541_50 「水斋」李商隐

多病欣依有道邦,南塘宴起想秋江。卷帘飞燕还拂水,

开户暗虫犹打窗。更阅前题已披卷,仍斟昨夜未开缸。

谁人为报故交道,莫惜鲤鱼时一双。

卷541_51 「奉同诸公题河中任中丞新创河亭四韵之作」李商隐

万里谁能访十洲,新亭云构压中流。河鲛纵玩难为室,

海蜃遥惊耻化楼。左右名山穷远目,东西大道锁轻舟。

独留巧思传千古,长与蒲津作胜游。

卷541_52 「过故府中武威公交城旧庄感事(武威公王茂元也)」李商隐

信陵亭馆接郊畿,幽象遥通晋水祠。日落高门喧燕雀,

风飘大树撼熊罴。新蒲似笔思投日,芳草如茵忆吐时。

山下只今黄绢字,泪痕犹堕六州儿。

卷541_53 「赠田叟」李商隐

荷筱衰翁似有情,相逢携手绕村行。烧畲晓映远山色,

伐树暝传深谷声。鸥鸟忘机翻浃洽,交亲得路昧平生。

抚躬道地诚感激,在野无贤心自惊。

卷541_54 「赠别前蔚州契苾使君」李商隐

何年部落到阴陵,奕世勤王国史称。夜卷牙旗千帐雪,

朝飞羽骑一河冰。蕃儿襁负来青冢,狄女壶浆出白登。

日晚鸊鹈泉畔猎,路人遥识郅都鹰。

卷541_55 「和人题真娘墓(真娘吴中乐妓墓在虎丘山下寺中)」李商隐

虎丘山下剑池边,长遣游人叹逝川。罥树断丝悲舞席,

出云清梵想歌筵。柳眉空吐效颦叶,榆荚还飞买笑钱。

一自香魂招不得,只应江上独婵娟。

卷541_56 「人日即事」李商隐

文王喻复今朝是,子晋吹笙此日同。舜格有苗旬太远,

周称流火月难穷。镂金作胜传荆俗,翦彩为人起晋风。

独想道衡诗思苦,离家恨得二年中。

卷541_57 「春日寄怀」李商隐

世间荣落重逡巡,我独丘园坐四春。纵使有花兼有月,

可堪无酒又无人。青袍似草年年定,白发如丝日日新。

欲逐风波千万里,未知何路到龙津。

卷541_58 「和刘评事永乐闲居见寄」李商隐

白社幽闲君暂居,青云器业我全疏。看封谏草归鸾掖,

尚贲衡门待鹤书。莲耸碧峰关路近,荷翻翠扇水堂虚。

自探典籍忘名利,欹枕时惊落蠹鱼。

卷541_59 「和马郎中移白菊见示」李商隐

陶诗只采黄金实,郢曲新传白雪英。素色不同篱下发,

繁花疑自月中生。浮杯小摘开云母,带露全移缀水精。

偏称含香五字客,从兹得地始芳荣。

卷541_60 「喜闻太原同院崔侍御台拜兼寄在台三二同年之什」李商隐

鹏鱼何事遇屯同,云水升沉一会中。刘放未归鸡树老,

邹阳新去兔园空。寂寥我对先生柳,赫奕君乘御史骢。

若向南台见莺友,为传垂翅度春风。

卷541_61 「喜雪」李商隐

朔雪自龙沙,呈祥势可嘉。有田皆种玉,无树不开花。

班扇慵裁素,曹衣讵比麻。鹅归逸少宅,鹤满令威家。

寂寞门扉掩,依稀履迹斜。人疑游面市,马似困盐车。

洛水妃虚妒,姑山客漫夸。联辞虽许谢,和曲本惭巴。

粉署闱全隔,霜台路正赊。此时倾贺酒,相望在京华。

卷541_62 「柳枝五首」李商隐

花房与蜜脾,蜂雄蛱蝶雌。同时不同类,那复更相思。

本是丁香树,春条结始生。玉作弹棋局,中心亦不平。

嘉瓜引蔓长,碧玉冰寒浆。东陵虽五色,不忍值牙香。

柳枝井上蟠,莲叶浦中干。锦鳞与绣羽,水陆有伤残。

画屏绣步障,物物自成双。如何湖上望,只是见鸳鸯。

卷541_63 「燕台四首。春」李商隐

风光冉冉东西陌,几日娇魂寻不得。蜜房羽客类芳心,

冶叶倡条遍相识。暖蔼辉迟桃树西,高鬟立共桃鬟齐。

雄龙雌凤杳何许,絮乱丝繁天亦迷。醉起微阳若初曙,

映帘梦断闻残语。愁将铁网罥珊瑚,海阔天翻迷处所。

衣带无情有宽窄,春烟自碧秋霜白。研丹擘石天不知,

愿得天牢锁冤魄。夹罗委箧单绡起,香肌冷衬琤琤佩。

今日东风自不胜,化作幽光入西海。

卷541_64 「燕台四首。夏」李商隐

前阁雨帘愁不卷,后堂芳树阴阴见。石城景物类黄泉,

夜半行郎空柘弹。绫扇唤风阊阖天,轻帷翠幕波渊旋。

蜀魂寂寞有伴未,几夜瘴花开木棉。桂宫留影光难取,

嫣薰兰破轻轻语。直教银汉堕怀中,未遣星妃镇来去。

浊水清波何异源,济河水清黄河浑。安得薄雾起缃裙,

手接云輧呼太君。

卷541_65 「燕台四首。秋」李商隐

月浪冲天天宇湿,凉蟾落尽疏星入。云屏不动掩孤嚬,

西楼一夜风筝急。欲织相思花寄远,终日相思却相怨。

但闻北斗声回环,不见长河水清浅。金鱼锁断红桂春,

古时尘满鸳鸯茵。堪悲小苑作长道,玉树未怜亡国人。

瑶琴愔愔藏楚弄,越罗冷薄金泥重。帘钩鹦鹉夜惊霜,

唤起南云绕云梦。双珰丁丁联尺素,内记湘川相识处。

歌唇一世衔雨看,可惜馨香手中故。

卷541_66 「燕台四首。冬」李商隐

天东日出天西下,雌凤孤飞女龙寡。青溪白石不相望,

堂中远甚苍梧野。冻壁霜华交隐起,芳根中断香心死。

浪乘画舸忆蟾蜍,月娥未必婵娟子。楚管蛮弦愁一概,

空城舞罢腰支在。当时欢向掌中销,桃叶桃根双姊妹。

破鬟矮堕凌朝寒,白玉燕钗黄金蝉。风车雨马不持去,

蜡烛啼红怨天曙。

卷541_67 「河内诗二首」李商隐

鼍鼓沉沉虬水咽,秦丝不上蛮弦绝。常娥衣薄不禁寒,

蟾蜍夜艳秋河月。碧城冷落空蒙烟,帘轻幕重金钩栏。

灵香不下两皇子,孤星直上相风竿。八桂林边九芝草,

短襟小鬓相逢道。入门暗数一千春,愿去闰年留月小。

栀子交加香蓼繁,停辛伫苦留待君。

阊门日下吴歌远,陂路绿菱香满满。后溪暗起鲤鱼风,

船旗闪断芙蓉干。轻身奉君畏身轻,双桡两桨樽酒清。

莫因风雨罢团扇,此曲断肠惟北声。低楼小径城南道,

犹自金鞍对芳草。

卷541_68 「赠送前刘五经映三十四韵」李商隐

建国宜师古,兴邦属上庠。从来以儒戏,安得振朝纲。

叔世何多难,兹基遂已亡。泣麟犹委吏,歌凤更佯狂。

屋壁馀无几,焚坑逮可伤。挟书秦二世,坏宅汉诸王。

草草临盟誓,区区务富强。微茫金马署,狼藉斗鸡场。

尽欲心无窍,皆如面正墙。惊疑豹文鼠,贪窃虎皮羊。

南渡宜终否,西迁冀小康。策非方正士,贡绝孝廉郎。

海鸟悲钟鼓,狙公畏服裳。多岐空扰扰,幽室竟伥伥。

凝邈为时范,虚空作士常。何由羞五霸,直自呰三皇。

别派驱杨墨,他镳并老庄。诗书资破冢,法制困探囊。

周礼仍存鲁,隋师果禅唐。鼎新麾一举,革故法三章。

星宿森文雅,风雷起退藏。缧囚为学切,掌故受经忙。

夫子时之彦,先生迹未荒。褐衣终不召,白首兴难忘。

感激殊非圣,栖迟到异粻。片辞褒有德,一字贬无良。

燕地尊邹衍,西河重卜商。式闾真道在,拥彗信谦光。

获预青衿列,叨来绛帐旁。虽从各言志,还要大为防。

勿谓孤寒弃,深忧讦直妨。叔孙谗易得,盗跖暴难当。

雁下秦云黑,蝉休陇叶黄。莫逾巾屦念,容许后升堂。

卷541_69 「哭遂州萧侍郎二十四韵(萧浣)」李商隐

遥作时多难,先令祸有源。初惊逐客议,旋骇党人冤。

密侍荣方入,司刑望愈尊。皆因优诏用,实有谏书存。

苦雾三辰没,穷阴四塞昏。虎威狐更假,隼击鸟逾喧。

徒欲心存阙,终遭耳属垣。遗音和蜀魄,易箦对巴猿。

有女悲初寡,无男泣过门。朝争屈原草,庙馁莫敖魂。

迥阁伤神峻,长江极望翻。青云宁寄意,白骨始沾恩。

早岁思东阁,为邦属故园。登舟惭郭泰,解榻愧陈蕃。

分以忘年契,情犹锡类敦。公先真帝子,我系本王孙。

啸傲张高盖,从容接短辕。秋吟小山桂,春醉后堂萱。

自叹离通籍,何尝忘叫阍。不成穿圹入,终拟上书论。

多士还鱼贯,云谁正骏奔。暂能诛倏忽,长与问乾坤。

蚁漏三泉路,螀啼百草根。始知同泰讲,徼福是虚言。

卷541_70 「送千牛李将军赴阙五十韵」李商隐

照席琼枝秀,当年紫绶荣。班资古直阁,勋伐旧西京。

在昔王纲紊,因谁国步清。如无一战霸,安有大横庚。

内竖依凭切,凶门责望轻。中台终恶直,上将更要盟。

丹陛祥烟灭,皇闱杀气横。喧阗众狙怒,容易八蛮惊。

梼杌宽之久,防风戮不行。素来矜异类,此去岂亲征。

舍鲁真非策,居邠未有名。曾无力牧御,宁待雨师迎。

火箭侵乘石,云桥逼禁营。何时绝刁斗,不夜见欃枪。

屡亦闻投鼠,谁其敢射鲸。世情休念乱,物议笑轻生。

大卤思龙跃,苍梧失象耕。灵衣沾愧汗,仪马困阴兵。

别馆兰薰酷,深宫蜡焰明。黄山遮舞态,黑水断歌声。

纵未移周鼎,何辞免赵坑。空拳转斗地,数板不沈城。

且欲凭神算,无因计力争。幽囚苏武节,弃市仲由缨。

下殿言终验,增埤事早萌。蒸鸡殊减膳,屑麹异和羹。

否极时还泰,屯馀运果亨。流离几南渡,仓卒得西平。

神鬼收昏黑,奸凶首满盈。官非督护贵,师以丈人贞。

覆载还高下,寒暄急改更。马前烹莽卓,坛上揖韩彭。

扈跸三才正,回军六合晴。此时惟短剑,仍世尽双旌。

顾我由群从,逢君叹老成。庆流归嫡长,贻厥在名卿。

隼击须当要,鹏抟莫问程。趋朝排玉座,出位泣金茎。

幸藉梁园赋,叨蒙许氏评。中郎推贵婿,定远重时英。

政已标三尚,人今伫一鸣。长刀悬月魄,快马骇星精。

披豁惭深眷,睽离动素诚。蕙留春晼晚,松待岁峥嵘。

异县期回雁,登时已饭鲭。去程风刺刺,别夜漏丁丁。

庾信生多感,杨朱死有情。弦危中妇瑟,甲冷想夫筝。

会与秦楼凤,俱听汉苑莺。洛川迷曲沼,烟月两心倾。

卷541_71 「咏怀寄秘阁旧僚二十六韵」李商隐

年鬓日堪悲,衡茅益自嗤。攻文枯若木,处世钝如锤。

敢忘垂堂戒,宁将暗室欺。悬头曾苦学,折臂反成医。

仆御嫌夫懦,孩童笑叔痴。小男方嗜栗,幼女漫忧葵。

遇炙谁先啖,逢齑即便吹。官衔同画饼,面貌乏凝脂。

典籍将蠡测,文章若管窥。图形翻类狗,入梦肯非罴。

自哂成书簏,终当咒酒卮。懒沾襟上血,羞镊镜中丝。

橐龠言方喻,樗蒱齿讵知。事神徒惕虑,佞佛愧虚辞。

曲艺垂麟角,浮名状虎皮。乘轩宁见宠,巢幕更逢危。

礼俗拘嵇喜,侯王忻戴逵。途穷方结舌,静胜但支颐。

粝食空弹剑,亨衢讵置锥。柏台成口号,芸阁暂肩随。

悔逐迁莺伴,谁观择虱时。瓮间眠太率,床下隐何卑。

奋迹登弘阁,摧心对董帷。校雠如有暇,松竹一相思。

卷541_72 「戊辰会静中出贻同志二十韵」李商隐

大道谅无外,会越自登真。丹元子何索,在己莫问邻。

蒨璨玉琳华,翱翔九真君。戏掷万里火,聊召六甲旬。

瑶简被灵诰,持符开七门。金铃摄群魔,绛节何兟兟。

吟弄东海若,笑倚扶桑春。三山诚迥视,九州扬一尘。

我本玄元胄,禀华由上津。中迷鬼道乐,沉为下土民。

托质属太阴,炼形复为人。誓将覆宫泽,安此真与神。

龟山有慰荐,南真为弥纶。玉管会玄圃,火枣承天姻。

科车遏故气,侍香传灵氛。飘飖被青霓,婀娜佩紫纹。

林洞何其微,下仙不与群。丹泥因未控,万劫犹逡巡。

荆芜既以剃,舟壑永无湮。相期保妙命,腾景侍帝宸。

卷541_73 「和郑愚赠汝阳王孙家筝妓二十韵」李商隐

冰雾怨何穷,秦丝娇未已。寒空烟霞高,白日一万里。

碧嶂愁不行,浓翠遥相倚。茜袖捧琼姿,皎日丹霞起。

孤猿耿幽寂,西风吹白芷。回首苍梧深,女萝闭山鬼。

荒郊白鳞断,别浦晴霞委。长彴压河心,白道连地尾。

秦人昔富家,绿窗闻妙旨。鸿惊雁背飞,象床殊故里。

因令五十丝,中道分宫徵。斗粟配新声,娣侄徒纤指。

风流大堤上,怅望白门里。蠹粉实雌弦,灯光冷如水。

羌管促蛮柱,从醉吴宫耳。满内不扫眉,君王对西子。

初花惨朝露,冷臂凄愁髓。一曲送连钱,远别长于死。

玉砌衔红兰,妆窗结碧绮。九门十二关,清晨禁桃李。

卷541_74 「四年…遂作忆雪又作残雪诗各一百言以寄情于游旧。忆雪」李商隐

爱景人方乐,同雪候稍愆。徒闻周雅什,愿赋朔风篇。

欲俟千箱庆,须资六出妍。咏留飞絮后,歌唱落梅前。

庭树思琼蕊,妆楼认粉绵。瑞邀盈尺日,丰待两岐年。

预约延枚酒,虚乘访戴船。映书孤志业,披氅阻神仙。

几向霜阶步,频将月幌褰。玉京应已足,白屋但颙然。

卷541_75 「四年冬以退居蒲之永乐渴然有农夫望岁之志…游旧。残雪」李商隐

旭日开晴色,寒空失素尘。绕墙全剥粉,傍井渐消银。

刻兽摧盐虎,为山倒玉人。珠还犹照魏,璧碎尚留秦。

落日惊侵昼,馀光误惜春。檐冰滴鹅管,屋瓦镂鱼鳞。

岭霁岚光坼,松暄翠粒新。拥林愁拂尽,著砌恐行频。

焦寝忻无患,梁园去有因。莫能知帝力,空此荷平均。

卷541_76 「大卤平后移家到永乐县居书怀十韵寄刘韦…于此县寄居」李商隐

驱马绕河干,家山照露寒。依然五柳在,况值百花残。

昔去惊投笔,今来分挂冠。不忧悬磬乏,乍喜覆盂安。

甑破宁回顾,舟沉岂暇看。脱身离虎口,移疾就猪肝。

鬓入新年白,颜无旧日丹。自悲秋获少,谁惧夏畦难。

逸志忘鸿鹄,清香披蕙兰。还持一杯酒,坐想二公欢。

卷541_77 「河阳诗」李商隐

黄河摇溶天上来,玉楼影近中天台。龙头泻酒客寿杯,

主人浅笑红玫瑰。梓泽东来七十里,长沟复堑埋云子。

可惜秋眸一脔光,汉陵走马黄尘起。南浦老鱼腥古涎,

真珠密字芙蓉篇。湘中寄到梦不到,衰容自去抛凉天。

忆得蛟丝裁小卓,蛱蝶飞回木绵薄。绿绣笙囊不见人,

一口红霞夜深嚼。幽兰泣露新香死,画图浅缥松溪水。

楚丝微觉竹枝高,半曲新辞写绵纸。巴西夜市红守宫,

后房点臂斑斑红。堤南渴雁自飞久,芦花一夜吹西风。

晓帘串断蜻蜓翼,罗屏但有空青色。玉湾不钓三千年,

莲房暗被蛟龙惜。湿银注镜井口平,鸾钗映月寒铮铮。

不知桂树在何处,仙人不下双金茎。百尺相风插重屋,

侧近嫣红伴柔绿。百劳不识对月郎,湘竹千条为一束。

卷541_78 「自桂林奉使江陵途中感怀寄献尚书」李商隐

下客依莲幕,明公念竹林。纵然膺使命,何以奉徽音。

投刺虽伤晚,酬恩岂在今。迎来新琐闼,从到碧瑶岑。

水势初知海,天文始识参。固惭非贾谊,惟恐后陈琳。

前席惊虚辱,华樽许细斟。尚怜秦痔苦,不遣楚醪沈。

既载从戎笔,仍披选胜襟。泷通伏波柱,帘对有虞琴。

宅与严城接,门藏别岫深。阁凉松冉冉,堂静桂森森。

社内容周续,乡中保展禽。白衣居士访,乌帽逸人寻。

佞佛将成传,耽书或类*。长怀五羖赎,终著九州箴。

良讯封鸳绮,馀光借玳簪。张衡愁浩浩,沈约瘦愔愔。

芦白疑粘鬓,枫丹欲照心。归期无雁报,旅抱有猿侵。

短日安能驻,低云只有阴。乱鸦冲晒网,寒女簇遥砧。

东道违宁久,西园望不禁。江生魂黯黯,泉客泪涔涔。

逸翰应藏法,高辞肯浪吟。数须传庾翼,莫独与卢谌。

假寐凭书簏,哀吟叩剑镡。未尝贪偃息,那复议登临。

彼美回清镜,其谁受曲针。人皆向燕路,无乃费黄金。

卷541_79 「送从翁从东川弘农尚书幕」李商隐

大镇初更帅,嘉宾素见邀。使车无远近,归路更烟霄。

稳放骅骝步,高安翡翠巢。御风知有在,去国肯无聊。

早忝诸孙末,俱从小隐招。心悬紫云阁,梦断赤城标。

素女悲清瑟,秦娥弄玉箫。山连玄圃近,水接绛河遥。

岂意闻周铎,翻然慕舜韶。皆辞乔木去,远逐断蓬飘。

薄俗谁其激,斯民已甚恌鸾皇期一举,燕雀不相饶。

敢共颓波远,因之内火烧。是非过别梦,时节惨惊飙。

未至谁能赋,中干欲病痟屡曾纡锦绣,勉欲报琼瑶。

我恐霜侵鬓,君先绶挂腰。甘心与陈阮,挥手谢松乔。

锦里差邻接,云台闭寂寥。一川虚月魄,万崦自芝苗。

瘴雨泷间急,离魂峡外销。非关无烛夜,其奈落花朝。

几处逢鸣佩,何筵不翠翘。蛮童骑象舞,江市卖鲛绡。

南诏知非敌,西山亦屡骄。勿贪佳丽地,不为圣明朝。

少减东城饮,时看北斗杓。莫因乖别久,遂逐岁寒凋。

盛幕开高宴,将军问故僚。为言公玉季,早日弃渔樵。

卷541_80 「李肱所遗画松诗书两纸得四十韵」李商隐

万草已凉露,开图披古松。青山遍沧海,此树生何峰。

孤根邈无倚,直立撑鸿蒙。端如君子身,挺若壮士胸。

樛枝势夭矫,忽欲蟠拏空。又如惊螭走,默与奔云逢。

孙枝擢细叶,旖旎狐裘茸。邹颠蓐发软,丽姬眉黛浓。

视久眩目睛,倏忽变辉容。竦削正稠直,婀娜旋敷峰。

又如洞房冷,翠被张穹笼。亦若暨罗女,平旦妆颜容。

细疑袭气母,猛若争神功。燕雀固寂寂,雾露常冲冲。

香兰愧伤暮,碧竹惭空中。可集呈瑞凤,堪藏行雨龙。

淮山桂偃蹇,蜀郡桑重童。枝条亮眇脆,灵气何由同。

昔闻咸阳帝,近说稽山侬。或著仙人号,或以大夫封。

终南与清都,烟雨遥相通。安知夜夜意,不起西南风。

美人昔清兴,重之犹月钟。宝笥十八九,香缇千万重。

一旦鬼瞰室,稠叠张羉罿赤羽中要害,是非皆匆匆。

生如碧海月,死践霜郊蓬。平生握中玩,散失随奴童。

我闻照妖镜,及与神剑锋。寓身会有地,不为凡物蒙。

伊人秉兹图,顾眄择所从。而我何为者,开颜捧灵踪。

报以漆鸣琴,悬之真珠栊。是时方暑夏,座内若严冬。

忆昔谢四骑,学仙玉阳东。千株尽若此,路入琼瑶宫。

口咏玄云歌,手把金芙蓉。浓蔼深霓袖,色映琅玕中。

悲哉堕世网,去之若遗弓。形魄天坛上,海日高瞳瞳。

终骑紫鸾归,持寄扶桑翁。

卷541_81 「戏题枢言草阁三十二韵」李商隐

君家在河北,我家在山西。百岁本无业,阴阴仙李枝。

尚书文与武,战罢幕府开。君从渭南至,我自仙游来。

平昔苦南北,动成云雨乖。逮今两携手,对若床下鞋。

夜归碣石馆,朝上黄金台。我有苦寒调,君抱阳春才。

年颜各少壮,发绿齿尚齐。我虽不能饮,君时醉如泥。

政静筹画简,退食多相携。扫掠走马路,整顿射雉翳。

春风二三月,柳密莺正啼。清河在门外,上与浮云齐。

欹冠调玉琴,弹作松风哀。又弹明君怨,一去怨不回。

感激坐者泣,起视雁行低。翻忧龙山雪,却杂胡沙飞。

仲容铜琵琶,项直声凄凄。上贴金捍拨,画为承露鸡。

君时卧掁触,劝客白玉杯。苦云年光疾,不饮将安归。

我赏此言是,因循未能谐。君言中圣人,坐卧莫我违。

榆荚乱不整,杨花飞相随。上有白日照,下有东风吹。

青楼有美人,颜色如玫瑰。歌声入青云,所痛无良媒。

少年苦不久,顾慕良难哉。徒令真珠肶,裛入珊瑚腮。

君今且少安,听我苦吟诗。古诗何人作,老大徒伤悲。

卷541_82 「偶成转韵七十二句赠四同舍」李商隐

沛国东风吹大泽,蒲青柳碧春一色。我来不见隆准人,

沥酒空馀庙中客。征东同舍鸳与鸾,酒酣劝我悬征鞍。

蓝山宝肆不可入,玉中仍是青琅玕武威将军使中侠,

少年箭道惊杨叶。战功高后数文章,怜我秋斋梦蝴蝶。

诘旦九门传奏章,高车大马来煌煌。路逢邹枚不暇揖,

腊月大雪过大梁。忆昔公为会昌宰,我时入谒虚怀待。

众中赏我赋高唐,回看屈宋由年辈。公事武皇为铁冠,

历厅请我相所难。我时憔悴在书阁,卧枕芸香春夜阑。

明年赴辟下昭桂,东郊恸哭辞兄弟。韩公堆上跋马时,

回望秦川树如荠。依稀南指阳台云,鲤鱼食钩猿失群。

湘妃庙下已春尽,虞帝城前初日曛。谢游桥上澄江馆,

下望山城如一弹。鹧鸪声苦晓惊眠,朱槿花娇晚相伴。

顷之失职辞南风,破帆坏桨荆江中。斩蛟断璧不无意,

平生自许非匆匆。归来寂寞灵台下,著破蓝衫出无马。

天官补吏府中趋,玉骨瘦来无一把。手封狴牢屯制囚,

直厅印锁黄昏愁。平明赤帖使修表,上贺嫖姚收贼州。

旧山万仞青霞外,望见扶桑出东海。爱君忧国去未能,

白道青松了然在。此时闻有燕昭台,挺身东望心眼开。

且吟王粲从军乐,不赋渊明归去来。彭门十万皆雄勇,

首戴公恩若山重。廷评日下握灵蛇,书记眠时吞彩凤。

之子夫君郑与裴,何甥谢舅当世才。青袍白简风流极,

碧沼红莲倾倒开。我生粗疏不足数,梁父哀吟鸲鹆舞。

横行阔视倚公怜,狂来笔力如牛弩。借酒祝公千万年,

吾徒礼分常周旋。收旗卧鼓相天子,相门出相光青史。

卷541_83 「五言述德抒情诗一首四十韵献上杜七兄仆射相公(杜悰)」李商隐

帝作黄金阙,仙开白玉京。有人扶太极,惟岳降元精。

耿贾官勋大,荀陈地望清。旗常悬祖德,甲令著嘉声。

经出宣尼壁,书留晏子楹。武乡传阵法,践土主文盟。

自昔流王泽,由来仗国桢。九河分合沓,一柱忽峥嵘。

得主劳三顾,惊人肯再鸣。碧虚天共转,黄道日同行。

后饮曹参酒,先和傅说羹。即时贤路辟,此夜泰阶平。

愿保无疆福,将图不朽名。率身期济世,叩额虑兴兵。

感念肴尸露,咨嗟

参考资料:

《中华古诗词》,《李商隐诗全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生平

作者:佚名

年少优游

杜甫因青少年时因家庭环境优越,因此过着较为安定富足的生活。他自小好学,七岁能作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有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少年时也很顽皮,“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杜甫在青年时代曾数次漫游。十九岁时,他出游郇瑕(今山东临沂)。二十岁时,漫游吴越,历时数年。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回故乡参加“乡贡”。二十四年在洛阳参加进士考试,结果落第。他的父亲时任兖州司马,杜甫遂赴兖州省亲,开始齐赵之游。

天宝三载(744年)四月,杜甫在洛阳与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的李白相遇,两人相约为梁宋之游。之后,杜甫又到齐州(今山东济南)。四载秋,转赴兖州与李白相会,二人一同寻仙访道,谈诗论文,结下了“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友谊。秋末,二人握手相别,杜甫结束了“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的漫游生活,回到长安。

仕途不顺

天宝六载,玄宗诏天下“通一艺者”到长安应试,杜甫也参加了考试。由于权相李林甫编导了一场“野无遗贤”的闹剧,参加考试的士子全部落选。科举之路既不通,杜甫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不得不转走权贵之门,投赠干谒等,但都无结果。他客居长安十年,奔走献赋,郁郁不得志,仕途失意,过著贫困的生活,“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天宝十年正月,玄宗将举行祭祀太清宫、太庙和天地的三大盛典,杜甫于是在天宝九载冬天预献三《大礼赋》,得到玄宗的赏识,命待制在集贤院,然而仅得“参列选序”资格,等候分配,因主试者仍为李林甫所以没有得到官职。

天宝十四年,杜甫被授予一个河西尉这种小官,但杜甫不愿意任此“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的官职,朝廷就将之改任右卫率府兵曹参军(低阶官职,负责看守兵甲器杖,管理门禁锁钥)。杜甫因已年四十四,至长安也十年有余,为生计而接受了这所学无用之职。十一月,杜甫往奉先省家,甫入门即闻哭泣,原来稚子饿死。就长安十年的感受和沿途见闻,写成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战乱流离

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次年六月,潼关失守,玄宗仓惶西逃。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是为肃宗。这时,杜甫已将家搬到鄜州(今陕西富县)羌村避难,他听说了肃宗即位,立即在八月只身北上,投奔灵武,途中不幸为叛军俘虏,押至长安,同被俘的王维被严加看管,但因官小,未予囚禁。

至德二年(757年)四月,郭子仪大军来到长安北方,杜甫冒险从成西金光门逃出长安穿过对峙的两军到凤翔(今陕西凤翔)投奔肃宗,五月十六日,被肃宗授为左拾遗,故世称“杜拾遗”。不料杜甫很快因营救房琯,触怒肃宗,诏三司推问,幸赖宰相张镐救免十二月肃宗召回杜甫复任左拾遗。

杜甫在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六月至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秋,任华州司功参军。杜甫原在朝中任左拾遗,因直言进谏,触怒权贵,被贬到华州(今华县),负责祭祀、礼乐、学校、选举、医筮、考课等事。到华州后,杜甫心情十分苦闷和烦恼。他常游西溪畔的郑县亭子(在今杏林镇老官台附近),以排忧遣闷。他在《题郑县亭子》、《早秋苦热堆案相仍》、《独立》和《瘦马行》等诗中,抒发了对仕途失意、世态炎凉、佞进谗的感叹和愤懑。

尽管个人遭遇了不幸,但杜甫无时无刻不忧国忧民。时值安史之乱,他时刻注视着时局的发展,在此期间写了两篇文章:《为华州郭使君进灭残冠形势图状》和《乾元元年华州试进士策问五首》,为剿灭安史叛军献策,考虑如何减轻人民的负担。当讨伐叛军的劲旅——镇西北庭节度使李嗣业的兵马路过华州时,他写了《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的诗,表达了爱国的热情。

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年底,杜甫暂离华州,到洛阳、偃师(均在今河南省)探亲。第二年三月,唐军与安史叛军的邺城(今河南安阳)之战爆发,唐军大败。杜甫从洛阳返回华州的途中,见到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无穷灾难和人民忍辱负重参军参战的爱国行为,感慨万千,便奋笔创作了不朽的史诗——“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并在回华州后,将其修订脱稿。“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

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夏天,华州及关中大旱,杜甫写下《夏日叹》和《夏夜叹》,忧时伤乱,咏叹国难民苦。这年立秋后,杜甫因对污浊的时政痛心疾首,而放弃了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西去秦州(今甘肃省天水一带)。杜甫在华州司功任内,共作诗30多首。

杜甫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 也称“浣花草堂”。后被严武荐为节都,全家寄居在四川奉节县。

两年后,离开奉节县到江陵、衡阳一带辗转流离。唐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诗人病死在衡阳市湘江的一只小船中。

在他最后漂泊西南的十一年间,他虽过着“生涯似众人” 的生活,但却写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秋兴》、《岁晏行》等一千多首诗。

家庭成员

作者:佚名

祖父

杜甫的祖父为唐初诗人杜审言。杜审言很有才华,但恃才傲世。少与李峤、崔融、苏味道合称“文章四友”。唐高宗咸亨元年(670)擢进士第,为隰城尉。后转洛阳丞。武后圣历元年(698),坐事贬吉州司户参军。却在此时得罪同事郭若讷、长官周季重,两人合谋诬陷杜审言,定了死罪。杜甫的叔叔杜并年十三,刺杀周季重,事震朝野。杜审言因此不死,被武则天召入京师。又因欣赏其诗文,授著作佐郎,官至膳部员外郎。后因勾结张易之兄弟,被流放到峰州。但不久又被诏回。

父母

杜甫的父亲为杜审言长子杜闲,生母为清河东武城人,但在其出生后不久就去世,父亲续娶卢氏。杜甫由其姑母抚养长大。杜甫有兄长,早夭,三个同父异母弟及一同父异母妹,杜甫在诗中常提及他们。但杜甫极少提到继母。

妻子

杜甫于30岁时,暂时中断了在齐鲁燕赵间的漫游,回到洛阳,在偃师县西北的首阳山下筑就陆浑山庄,然后迎娶了弘农县(天宝年间改灵宝县)司农少卿杨怡之女为妻。司农少卿为主管农业和财政的副部长,与世代为官的杜甫家可谓门当户对。妻子小他十多岁。遗憾的是杜甫并没有为爱妻立传,杨氏夫人的名字也无从知晓,但杜诗中多处提及她。

儿女

育有两子宗文、宗武,一女凤儿。

典故:愤斥奢靡无耻的皇亲国戚

作者:佚名

唐王朝,尤其是玄宗当政时期的唐王朝,在当时的世界上无疑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国;但就在这表面上看起来仍然强大的王国里,因上下其手等诸多原因,业已孳生着崩溃的征兆。

 玄宗李隆基年轻时是一个颇有作为的皇帝,他先后任用姚崇、宋璟、张九龄、韩休等忠心爱国者为丞相,大力整顿相应弊政,社会经济得到了很大发展,综合国力大增,以至被后世称之为“开元盛世”。然而,玄宗后来居然任用了诈成性的李林甫为相,政治便开始出现腐败的苗头。天宝四年(745年),他在封杨玉环为贵妃后,纵情声色,奢侈荒,政治遂越发腐败了。此后他还依次封赠玉环的姊妹为韩国夫人、虢国夫人及秦国夫人。她们出入宫廷,肆无忌惮,可以想见她们那“势倾天下”的吓人权力了。

 而杨玉环的堂兄杨钊也由于杨贵妃的得势而平步青云,在他担任御史时就被玄宗赐名“国忠”,以示恩宠。天宝十一载(752年),李林甫死后,原本是武则天面首张易之的儿子而其后却冒姓杨的杨国忠,居然做上了丞相;而玄宗也竟然把全国的军政事务交给杨国忠处理。此时的杨家,由于他们兄妹“势倾天下”,遂开始了结党营私,专干些非法的事情,把整个朝廷搞得乌烟瘴气,终于导致唐王朝迅速走向倾覆的转折点——“安史之乱”的发生。

 正像所有腐败现象的前期一样,杨家兄妹之间不但花天酒地,而且杨国忠还毫无廉耻地跟虢国夫人通。他们如此乱的生活,居然也得到了玄宗皇帝的纵容;而老百姓则固然是有苦难言。

 古历三月三日这个作为传统节日的上巳节,人们为了除去不祥气氛,便又到水边去“修禊”。天宝十二年,杨家一帮人不但去参加了这样的活动,而且还大张旗鼓地到曲江附近游春野宴,喧闹异常。大诗人杜甫获悉这种情况后,觉得这些当权者不顾民生只顾自己享乐的做法,定然会导致国家的败亡;于是他便大为愤慨地挥笔写下后来被选进选本《唐诗三百首》的诗作,亦即题为《丽人行》的七言长篇古诗。该诗由于把杨家那炙手可热的奢侈生活作了大胆的讽刺和深刻的揭露,成为一首名副其实的“史诗”;而人们还从中概括出一个成语“炙手可热”,用来表明气焰很盛,权势很大的那一号货色。

书法成就

作者:佚名

杜甫在书法的创作观上是非常成熟而有深度的。从记载来看,他的书体以楷隶行草兼工,整体以意行之,赞赏古而雄壮,注意书写中的速度、节奏、笔势、墨法等等内容,在唐代也是很有深度的书家了。同时,他对于唐代隶书家的赞扬、对于曹霸、张旭的评价都足以使他在书法留下声名,而他的“书贵瘦硬”说更是奠定了杜甫在书法理论的重要地位。

 “书画相通”,这是中国艺术史及美学富于民族特色的文化现象。杜甫知画又知书,今人如安旗即有言:“除文学外,杜甫对其他艺术也很留心。例如书法,‘九龄成大字,有作成一囊’,他不但本人从小就开始学习书法,后来在他的《观薛少保书画壁》、《观张旭草书图》、《李潮八分篆歌》诸诗中,我们还可以窥见他对书法的兴趣和修养。”又云:“后人常以‘沉郁顿挫’称杜诗,顿挫者,指诗的章法曲折,意境深远。……这不是和书法的‘一波三折’等笔法相通么?

诗歌风格

作者:佚名

沉郁顿挫

杜甫的诗歌在语言上,普遍认为具有“沉郁”的特点,“沉郁”一词最早见于南朝,“体沉郁之幽思,文丽日月”,后来杜甫写更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作品的语言,“至于沉郁顿挫,随时敏捷,而扬雄、枚皋之徒,庶可跂及也”。对杜诗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其诗歌风格的形成,与其恪守的儒家思想有着密切关系。同时,杜甫处于盛世末期,少时有雄心壮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后来安史之乱爆发,国运衰微,加之仕途不济命途多舛,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也使杜诗诗风大有转变,趋近现实主义。而杜诗对意象选择的个性化,是杜诗语言的基础。常在杜诗中出现的意象,例如古塞、秋云、猿啸、残炬、急峡、危城、孤舟、落花、落日等自然景观,以及织女、老妇、老农、嫠妇等普通百姓,还有官吏、将军、恶少等权贵势力,都表现了杜甫对“中兴济世的热切,对淆乱乾坤的指斥,对横行霸道的愤慨,对漂泊流离的悲伤,对生灵涂炭的悲悯,对物力衰竭的惋惜,对博施济众的赞美”,而正是这些沉重情感的表达,使得杜诗的语言趋于“沉郁顿挫”。吴沆《环溪诗话》评杜甫晚期诗句“恣肆变化、阳开阴合”又云:“惟其意远,举上句,即人不能知下句”。吴沆又说:“凡人作诗,一句只说得一件事物,多说得两件。杜诗一句能说得三件、四件、五件事物;常人作诗,但说得眼前,远不过数十里内,杜诗一句能说数百里,能说两军州,能说满天下,此其所为妙”。

兼容并蓄

杜甫的诗歌在风格上,是兼备多种风格的,元稹这样评价杜甫:“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骚,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秦观也有类似的看法:“于是杜子美者,穷高妙之格,极豪逸之气,包冲淡之趣,兼俊洁之姿,备藻丽之态,而诸家之所不及焉。然不集众家之长,杜氏亦不能独至于斯也。”例如杜甫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就可以看出杜甫的豪气。主流观点认为,杜甫诗歌的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精炼,格律严谨,穷绝工巧,感情真挚,平实雅谈,描写深刻,细腻感人,形象鲜明。“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是他的创作风格。就杜诗特有的叙事风格和议论风格而言,有学者认为是受到《诗经·小雅》的影响,而其悲歌慷慨的格调,又与《离骚》相近。也有学者认为,杜诗具有仁政思想的传统精神,司马迁的实录精神。还有观点认为杜甫诗作具有“人道主义精神”。唐代的大文学家韩愈曾把杜甫与李白并论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王安石表彰杜诗“丑妍巨细千万殊,竟莫见以何雕锼”的成就。陈善《扪虱新语》卷七:“老杜诗当是诗中《六经》,他人诗乃诸子之流也”。蒋士铨《忠雅堂文集》卷一《杜诗详注集成序》亦称“杜诗者,诗中之《四子书》也。”

炼字对仗

杜甫的诗歌在格律上,具有炼字精到,对仗工整的特点,符合中国诗歌的“建筑美”,例如“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就是杜诗炼字与对仗高超的体现。另外,在体裁上杜甫有许多创新,例如他在五七律上的创造性也是他文学创作的独到之处。

内容深远

杜甫的诗歌的内容上,作品大多是反映当时的社会面貌,题材广泛,寄意深远,尤其描述民间疾苦,多抒发他悲天悯人的仁民爱物、忧国忧民情怀,杜诗有诗史之称,这种说法最早见于晚唐,“杜逢禄山之难,流雍陇蜀,毕陈于诗,推见至隐,殆无遗事,故当号为诗史”。到宋时成定论,但诗史之义各有各说。人有以史事注杜诗,认为杜诗为纪实的诗,可以补史证史,所以称为诗史。这种说法只重史事之虚实真假,而轻视诗的情感特性。有人认为杜甫具史识史见,其笔法之森严,可媲美汉朝历史学家司马迁。而诗有评人评事者,皆可“不虚美,不隐恶”,故号诗史。此说可取。另一说是,杜甫之诗之所以号诗史,因其悲天悯人,感时伤事,这种说法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可取的。但也有不喜欢杜甫诗者,杨亿就不喜欢杜甫,刘放《中山诗话》云:“杨大年不喜杜工部诗,谓为村夫子。”

后世影响

作者:佚名

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同时,其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杜甫还继承了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摆脱乐府古题的束缚,创作了不少“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如的“三吏”、“三别”等。死后受到樊晃、韩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扬。杜诗对元白的“新乐府运动”的文艺思想及李商隐的近体讽喻时事诗影响甚深。但杜诗受到广泛重视,是在宋以后。王禹偁、王安石、苏轼、黄庭坚、等人对杜甫推崇备至,文天祥则更以杜诗为坚守民族气节的精神力量。杜诗的影响,从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艺的范围。生平详见《旧唐书》卷190。

 杜甫虽然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是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在他的有生之年以及他去世后的一些年,没有受到多少嘉奖和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他在风格和格律上的创新所导致的,某些评论家认为其中的有些作品仍然很大胆古怪。他在世时关于他的参考资料几乎没有,只有6名诗人共11首诗。而且这些诗关于他的影响这一方面,都没有提及他是诗歌和伦理观点的模范。然而,就像孔庆翔说的一样,杜甫是“中国影响随着时间不断增长的诗人”。

 公元九世纪时他的作品开始出名,早期的正面积极评价来自白居易,他推广了杜甫部分作品伦理观点,尽管他只在杜甫的部分作品中找到这些观点。除了白居易,还有韩愈,他撰文以此批驳反对李杜的声音,捍卫了他们的美学地位。同时,这两位诗人的诗文中都有杜诗的影子。

 公元十世纪初,五代前蜀诗人韦庄找到了草堂遗址,重新修建茅屋,使之得以保存[25]。这一个时期,中国刮起了“新乐府运动”的狂潮,杜甫作为这一次现实主义诗歌运动的启发者备受推崇。杜甫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自白居易后,影响了皮日休、曹邺、聂夷中、杜荀鹤等人的创作,从而形成一个现实主义诗派,在晚唐的诗坛上独领风骚。

 到了宋朝,杜甫的声名达到了顶峰,黄庭坚、陈师道等,专门探究杜诗奇峭的一面,形成了“江西诗派”,之后的王安石、陆游、文天祥也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杜甫的影响,文天祥在狱中作了200首集杜甫五言诗,自序里说:“凡吾意所欲言者,子美先为代言之。”鲁迅也评价过杜甫,“杜甫似乎不是古人,就好像今天还活在我们堆里似的”。而杜甫更广泛的影响是,杜甫的作品将律诗从文字上的游戏变成了抒发政治抱负的载体,对后来的诗人政治题材的写作奠定了基础。

 宋朝理学的发展确保了杜甫作为诗的典范和他的至高无上的地位,苏轼阐释了理由:“古今诗人众吴,而子美独为首者,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他思考的能力铸就了他的影响力,出于他对建立良好社会秩序的向往,他深受政治家的推崇,改革家也学习他对穷人的悲悯,文学家学习他在艺术手法上的创新。

 清初文学评论家金圣叹,把杜甫所作之诗,与屈原的《离骚》、庄周的《庄子》、司马迁的 《史记》、施耐庵的《水浒传》、王实甫的《西厢记》,合称“六才子书”。在当代,杜甫对国家的忠心和对人民的关切被重新诠释为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含义,而他本人因为使用“人民的语言”而受到现代研究者的赞赏。

 杜甫对后人的影响还有道德方面的。二十世纪,美国现代诗人雷克斯罗斯认为杜甫所关心的是人跟人之间的爱,人跟人之间的宽容和同情:“我的诗歌毫无疑问地主要受到杜甫的影响。我认为他是有史以来在史诗和戏剧以外的领域里最伟大的诗人,在某些方面他甚至超过了莎士比亚和荷马,至少他更加自然和亲切”。

 杜甫不只在中国流名,还扬名海外。1481年韩国将杜诗翻译成韩文,叫《杜诗谚解》。他对日本文学影响相对较晚,直到十七世纪他在日本拥有和在中国一样的名声。杜甫对松尾芭蕉的影响尤深。杜甫也是美国作家雷克斯罗斯(Kenneth Rexroth)最喜欢的作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92137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