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小班美术祥案我爱动物为主题

幼儿小班美术祥案我爱动物为主题,第1张

教学目标:

  1、了解动物是怎样保护自己的,知道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2、对探索动物世界奥秘感兴趣,具有较细致的观察能力。

  3、培养幼儿热爱动物的情感。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鲨鱼来了)、(动物的自我保护)。2、各种动物的卡片。3、房子分类卡。4、水彩笔5、轻音乐。6、动物头饰。

  教学过程:

  一、由多媒体课件《鲨鱼来了》导入课题,激发幼儿的兴趣。

  在蓝蓝的大海里发生了一件事……

  播放多媒体课件,提问:发生了什么呀

  原来,小动物在遇到危险的时候会想办法来保护自己。

  二、观看互相讨论交流。

  1、小朋友桌上有许多动物,大家看看,互相讨论,说说,它们用什么方法来保护自己的!

  2、幼儿操作卡片,教师引导提问。它是用什么方法来保护自己的呢?

  三、按小动物自我保护的方法,对小动物进行分类,并为它们设计标记。请幼儿合作完成。

  

  四、作业展示。教师将幼儿合作的成果向大家展示,并请幼儿说说,你为什么这么想。   

  五、观看课件,进一步了解动物的自我保护方法,模仿表演动物自我保护的方法。  

  六、游戏:敌人来了。那我们戴上头饰,模仿小动物是怎么保护自己的。

  七、活动自然轻松地结束。

  (五)、分组活动二:我喜欢的小动物(美工活动)

  教学目标:

  1、运用已学过的折、拼、粘、画等方法制作“我喜欢的小动物”。

  2、培养幼儿热爱小动物的情感。

  教学准备:

  各种彩色色纸、纸杯、橡皮泥、图画纸、水彩笔、油画棒、浆糊、艰双面胶、相机等。

  教学过程:

  1、请幼儿说说,你最喜欢的小动物,为什么?

  2、出示制作好的成品,激发幼儿制作的兴趣。

  3、介绍材料,并交代注意事项。

  4、请幼儿自由选择材料分组进行制作。

  5、作品展示,收集。

  分组内容:①折拼贴“小熊猫”;②泥

  工“可爱的小动物”;③手工纸杯制作“小猫”等;④绘画“森林里的动物”。

  (六)、幼儿午膳午睡。

  (七)、午间接待活动——特色班活动:欣赏:舞蹈《聚宝盆》、歌表演《小鸭小鸭长大了》;形体练习:头肩练习

  教学目标:1、观看舞蹈,让幼儿欣赏舞蹈的情趣美,培养幼儿热爱舞蹈的情感。

  2、进行基本功的练习,为学习舞蹈奠定基础。

  教学准备:舞蹈VCD,场地布置。

  教学过程:

  1、请幼儿欣赏舞蹈《聚宝盆》、歌表演《小鸭小鸭长大了》;

  2、请幼儿说说你看了舞蹈后,你觉得怎么样,舞蹈中你最喜欢哪个动作,为什么,你能模仿吗?

  3、教师简短地介绍舞蹈内容,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4、跟着VCD进行形体练习。要求跟节奏,动作到位。

  (八)、结构游戏《动物家园》与做做玩玩《动物袋偶》。(分组进行)

  结构游戏提供材料:积塑、插塑、套筒、花片等。

  要求:幼儿爱护玩具,能结伴商量共同完成,能把自己的所想运用在建构活动中,遇事能自己解决,能向同伴学习不同的拼插方法,能将自己作品送到指定的地方。

  做做玩玩提供材料:信封、图画纸、水彩笔、油画棒、双面胶。

  要求:幼儿制作故事玩偶(公鸡、大猫、小狗、胖猪),要求幼儿节约纸张,不随地乱扔,注意用剪卫生和安全。制作完后能结伴进行表演。

  (九)、户外活动:游戏《丢手绢》。

  要求:幼儿遵守游戏规则,表演节目时,请幼儿表演与动物有关的节目,如:唱动物歌曲等等。

小班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初探论文

 每年小班新生入园时,总有一些幼儿出现这样那样的行为问题,如暴力反抗不愿上幼儿园、过分依赖个别保教老师、冲动爱打人、持续哭泣、尿裤子、吮吸手指、乱咬东西等。幼儿出现的这些行为,很大原因是由于家长的过度溺爱、庇护,孩子缺少交流和应对人际瓜葛的能力造成的。如何透过这些表面的行为问题,开启幼儿的心扉,培养幼儿健康的心理呢?

  一、“我们的新家真漂亮”。

 为了迎接孩子们的到来,我们精心创设幼儿的活动环境。门口——“小头爸爸”带着“小头儿子”来上学了。墙壁——“可爱的一家人”里有每个小朋友与爸爸妈妈的照片。主题墙——“可爱的幼儿园”里有一群小动物在幼儿园里开心地玩耍。玩具柜——有小朋友最爱玩的玩具。小椅子——有小朋友最喜欢的小贴画。在环境的创设中我们把环境安全放在第一位,注意室内的色彩搭配,游戏区域的划分,各种物品的摆放。使小小的活动室看起来亲切又活泼,温馨又和谐。孩子来园后,看到了爸爸妈妈的照片,自己喜爱的玩具,他们忘记了陌生环境给他们带来的不安,“娃娃家”“玩具室”“电话亭”以及小贴画等,都成了他们情感依托和表现的最好空间。

  二、“我想上幼儿园”。

 孩子来到幼儿园,生活环境和次序的改变,给他们带来了不安和恐惧。为了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新生入园前我们去每位孩子家里家访,亲近幼儿,了解孩子的个性、习惯、爱好以及家长对孩子所采取的教育方法,让家长配合幼儿园做好孩子入园前的能力和心理准备工作。

 新生来园前夕,我们组织了两次半日活动。一次以“美丽的幼儿园”为主题,请家长带着孩子到幼儿园来,参观幼儿园,在幼儿园里自由玩耍,熟悉幼儿园的生活环境,激发幼儿喜爱幼儿园的情感。一次以“我上幼儿园”为主题,请家长和孩子共同参加班级的活动,我们按幼儿园正常的作息时间制度组织活动,在集体活动环节我们安排了丰富多彩的亲子游戏,帮助幼儿和家长熟悉幼儿园的一日活动,让孩子们在其乐融融的气氛中,感受集体生活的乐趣,激发幼儿想上幼儿园的愿望,从心理上减轻对新环境的恐惧感。

  三、“老师像妈妈”。

 那些过于依恋父母的孩子,来到幼儿园后会惊慌失措,有的把班级某一老师当救命稻草,有的干脆用沉默和哭泣筑起一道屏障。尽快地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可以缓解幼儿这些不良行为。因此我们常常以“妈妈”的身份出现,有时是“兔妈妈”,有时是“娃娃妈妈”,有时是“羊妈妈”等。我们和孩子一起参加各种活动,在活动中我们用“妈妈”的胸怀包容他们,细心照料他们的生活,理解他们的情感,解决他们的困难,以母亲般的情怀去补偿幼儿的情感缺失,渐渐的孩子们打开了心扉把老师当“妈妈”。

  四、“我爱演节目”。

 小班阶段的幼儿是非观念差,不知如何与同伴交往,部分幼儿爱用拳头解决与同伴间的纠纷,其根源在于他们不能正确分辨出自己行为的对错。小班幼儿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事物的认识常常要借助于具体形象。我们就把发生在幼儿身边的事,编成生动有趣的故事,通过木偶表演出来。如:针对幼儿抢玩具这一现象,我们设计了两个角色,谦让、友爱的“佳佳”,霸道、自私的“强强”,让孩子们在观看表演后思考“你喜欢谁?为什么?”在孩子们都有了正确认识之后,我们组织每位幼儿反复模仿“佳佳”的行为,孩子们经过讨论和表演,合理行为得以强化,消极行为得以消退。

  五、“我认真学本领”。

 受年龄特点的`制约,小班幼儿大多不能专注于某一活动、专心听别人说话。我们在教学方面用新、奇、特的事物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放慢学习的速度和节奏,注意调控班级的学习气氛,以我们的激情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注重常规习惯的培养。把四处乱串的幼儿吸引到老师身边,安静下来和小朋友一起参加活动。

 对于有多动症倾向的孩子。我们一方面积极和家长取得联系,及时对幼儿的行为问题进行纠正和治疗;一方面逐渐加强要求让其跟上集体的步子。

  六、“我喜欢做游戏”

 游戏可以满足幼儿好动、好奇、好问、好模仿、喜欢成功、喜欢合群的心理需求。因此,我们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体育游戏中适量的运动,帮助幼儿宣泄内心紧张和不安。表演游戏为孩子们提供了自我表现的机会,增强了自信、锻炼了勇气。自选游戏中孩子们做自己喜欢的事体验了成功的快乐。在游戏中我们发现孩子们的闪光点,注意给有不良行为的幼儿一些特殊的帮助。如给不爱交往的孩子在大家面前表现的机会;交给好动的孩子一些具体的任务;让爱哭的孩子去哄“布娃娃”睡觉;对于过分哭闹不愿参加活动的幼儿,尊重他们的意愿,给他们足够的心理缓冲时间。游戏中孩子们稳定了情绪,转移了注意,放松了心情,行为问题逐步缓解。

  七、“老师喜欢我”。

 对于尿裤子的幼儿,能定时提醒排尿;注意控制幼儿的活动量;不讥笑和指责幼儿,缓解因遗尿带来的心理压力。使幼儿的行为问题向好的方向发展。

 对于“吮吸手指”“乱咬东西”的幼儿。我们首先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安全的生活环境,消除紧张情绪;其次减少幼儿独处的机会;第三用注意力转移的方法调整幼儿的行为。

 还有一些“口吃”的孩子。我们忽视“口吃”的毛病,为他卸下心理包袱,提供宽松的交流环境;放慢交流的速度,不强调“不着急,慢慢说,再说一边”;鼓励他大胆说话并和家长取得共识,使家园教育保持一致。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创设良好的环境,围绕主题活动,把健康教育融入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逐步使孩子们身上的一些行为问题得到纠正或缓释,让他们较快适应了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

幼儿园养成教育浅析论文篇二

 《幼儿养成教育初探》

 摘要:幼儿养成教育的路径,一要通过故事启发幼儿的认知;二要通过游戏增强幼儿的情感体验;三要通过日常生活锻炼幼儿的抑制能力;四要通过榜样法培养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

 关键词:幼儿;养成教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G6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0845(2012)08-0030-02

 我国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陈鹤琴先生曾指出:“人类的动作十分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在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意习惯的养成。但是习惯不是一律的,有好有坏;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养得不好,则终身受其累。”斯金纳经过研究发现,人的一天的行为中大约只有5%是属于非习惯性,而剩下95%的行为都是习惯性的,并且人一旦形成某种习惯后就很难改变。由此可见,作为一种“自动化”的过程,习惯对于人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随着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的不断发展,习惯的重要性开始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养成教育作为一种专门培养人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也应运而生。从人们对养成教育的关注点来看,人们更多关注的是中小学阶段的养成教育,而相对忽略幼儿阶段的养成教育。

 一、对幼儿进行养成教育的意义

 从人们对儿童年龄阶段的划分来看,幼儿期普遍指的是3~6岁这样一个年龄阶段[1]。这一阶段的孩子由于身心发展的不成熟性,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其行为习惯的养成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成人。幼儿阶段是整个人生中最敏感的时期,同时也是素质教育的最基础的阶段。因此,从长远来看,对这一阶段的儿童进行养成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通过养成教育能够让儿童学会辨别是非,形成初步的善恶观念。幼儿对事件对错的判断主要是依赖于成人的教育。对幼儿进行养成教育能够让幼儿获得基本的是非观念,形成对事物的初步辨别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养成教育能够让儿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儿童习惯的养成离不开成人的教育,成人通过创设各种情景,对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使儿童形成有利于自身发展的良好习惯。

 二、幼儿养成教育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单一的培养方式

 在对幼儿进行养成教育时,人们采用最多的一种方式就是说教,即通过语言灌输的方式将一些行为习惯的条条框框填塞给儿童。这样的说教方式,不符合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不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片面化的知识传授

 幼儿的养成教育是一个知、情、意、行相统一的过程。幼儿养成教育的效果离不开幼儿对养成教育的认知及相应的情感体验等。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成人在对幼儿进行养成教育时存在一种片面化注重知识的现象。人们谈到幼儿的养成教育时,通常将养成教育等同于幼儿对行为习惯知识的获得,变成一种纯知识的教育,使得养成教育往往达不到想要的效果。

 3家园合作不到位

 幼儿的养成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离不开家庭和幼儿园之间的合作。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家园合作意识逐步在增强。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家园合作往往流于形式化。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不稳定性。一方面,幼儿在学校能够和别人分享东西,知道谦让,懂得助人为乐;另一方面,幼儿回到家就变成了“小皇帝”、“小公主”。产生这种现象最为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幼儿教师和家长未能做好交流沟通工作。家园合作的不到位,使得幼儿养成教育很难取得好的成效。

 三、幼儿养成教育的路径

 1通过故事启发幼儿的认知

 皮亚杰通过“对偶故事”法对儿童的道德发展进行研究发现,幼儿并不能了解规则的真正意义,他们对规则的遵守只是基于对成人权威的服从。科尔伯格在皮亚杰研究方法的基础上通过“道德两难故事法”发现,幼儿处于前习俗水平阶段,这一阶段的幼儿缺乏是非善恶的观念,他们服从规范是为了避免惩罚[2]。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会发现很多这样的现象,在成人的要求下,幼儿会按照相应的行为规范行事,但当问道为什么这样做时,他们通常的回答都是“XX说的这样做的孩子才是好孩子”。但是,正如古人所说的一样,“万事始于行,诸行始于知”。人们采取某种行为是基于人们对这种行为的认知。因此,教育中注重启发幼儿的认知成为了教育的应有之义。

 幼儿阶段的孩子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中属于前运算阶段。他们对事物的认知依赖于具体的情景和生动的形象,而故事最基本的特征就是故事情节的情境性和故事人物的形象性。因此,故事对于幼儿来说具有普遍的

 吸引力。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教学不仅要考虑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还必须关注在有能力人的指导下,儿童可能达到的水平。基于此,通过故事法提高幼儿的认知水平最主要的是所选故事应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成人在给幼儿讲解故事时应绘声绘色,增强故事的吸引力;讲完故事后,成人可以提出相应的问题和幼儿共同讨论。如在故事《窗外的垃圾》中,教师讲解完故事后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窗外的垃圾是谁丢的”“它们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你喜欢故事中的小兔吗为什么”通过这样的提问既让幼儿养成不乱丢垃圾的习惯,又对幼儿的环保意识进行了启蒙教育。

 2通过游戏增强幼儿的情感体验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离不开人的主体性,人是一个生命的存在,人和动物的一个重要区别是人具有情感。在目前的幼儿养成教育中,人们关注的焦点通常是人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而相对忽略在养成行为习惯过程中人的情感体验。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说明了只有通情才能达理的道理。情感是个体产生某种行为的动力[3]。人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会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最基本的活动是游戏。“幼儿教育之父”福禄贝尔指出:“游戏是儿童发展的最高阶段,是这一时期人类发展的最高阶段,因为游戏是内部存在的自我活动的表现,同时,它是人的整个生活中所特有的,是人和一切事物内部隐藏着的自然生活中所特有的,所以,游戏给人欢乐、自由、满足,内部和外部的平静和整个世界的安宁。它具有一切善的来源。一个能够痛快地有着自动的决心、坚持做游戏、直到身体疲劳为止的儿童,必然会成为一个完全的人、有决心的人,能够为了增进自己和别人的幸福而自我牺牲的人。”[4]因此,游戏应是幼儿养成教育的基本途径,教师应注重创设游戏的情境,让幼儿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如在角色游戏中,让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从而体会不同角色的情感,培养幼儿的移情能力;在团队游戏中,让幼儿学会合作与分享,并体会到由此带来的快乐;在体育游戏中让幼儿学会相互帮助,享受“助人”和“被人助”时的愉悦体验。

 3通过日常生活锻炼幼儿的意志力

 “生活世界”的概念是由西方生活大师胡塞尔首先提出的,他的“生活世界”指的是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最主要的特征就是直观性。受胡塞尔“生活世界”观念的影响,许多教育家针对教育和生活的问题做了大量研究,如实用主义代表人物杜威提出的“教育即生活”,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等。综合相关研究观点可发现,他们都强调教育应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教育应回归日常生活世界,教育应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相关联。

 教育、人和生活三者之间的关系决定了生活本身就具有教育的意义。

 教育是通过各种途径促进人全面发展的一种活动,教育中教育者和受教育的对象都是人,人接受教育的一个途径之一就是生活,过什么样的生活就会使人成为什么样的人[5]。习惯指的是人们做某事的一种自动化的过程,不需要过多意识的参与,习惯的养成需要时间的积累和人们坚强的意志,而所谓意志是有意识地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人要养成某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排除外界环境的干扰,克服所遇到的困难,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就体现了意志的力量[6]。幼儿的意志力相对来说比较薄弱,很多时候做事情缺乏坚持性,对成人的依赖性较大。因此,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的意志力进行培养,如有的幼儿有挑食的毛病,不喜欢吃蔬菜、水果等,这个时候成人就要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让幼儿明白挑食的危害及合理膳食的重要性,帮助幼儿克服挑食的毛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还有的幼儿做事情总是很容易产生懈怠,针对幼儿这种“三分钟热情”的做事态度,成人应在日常生活中让幼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当值日生发碗筷等),培养幼儿良好的意志力。

 4通过榜样法,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

 行为是基于一定的认知和情感而产生的,养成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社会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班杜拉通过实验提出了观察学习的理论,认为儿童的学习主要是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而获得的。幼儿具有爱模仿的天性,幼儿模仿的对象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人。首先,幼儿模仿的常见对象是父母、教师等。因此,作为成人应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如要让幼儿养成不乱丢垃圾的习惯,成人自己就不应乱丢垃圾;要让幼儿养成尊老爱幼的习惯,成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尊老爱幼的人。总之,要想让幼儿成为什么样的人,成人自己就必须首先成为那样的人。其次,幼儿同伴也是幼儿模仿的主要对象,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利用幼儿的替代性经验对幼儿的良好行为进行强化。如当班上某个儿童具有帮助他人的好习惯时,教师就可以当着班上其他幼儿的面,给予这名幼儿以口头表扬(XX今天帮助了别人,真是一个好孩子等)或物质表扬(如奖励小圆点、五角星等)。通过这样的一种方式一方面能够强化幼儿的好的行为,另外一方面则能为其他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

 习惯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它包括了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方面的内容,良好的习惯是基于正确的认知、愉悦的情感体验再加上持之以恒的毅力并通过行为而表现出来的。为了达到养成教育的目的,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幼儿进行养成教育时应注重知、情、意、行的统一,不能单纯就行为培养行为,以免造成幼儿“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现象发生。同时,由于幼儿的年龄特征使然,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很大的反复性。教师和家长在对其进行教育时必须具备足够的耐心,不能急于求成。并且,人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总是处在一不个断变化的过程中,因此,养成教育应是贯穿于人一生的教育。除了需要加强家园合作外,还应注重家庭、幼儿园、社区“三位一体”教育模式的开发,通过家庭、幼儿园和社区之间的相互合作,从真正意义上将幼儿培养成一个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人。

 参考文献:

 [1]陈帼眉,冯晓霞,庞丽娟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冯勇刚家庭道德启蒙教育的情感艺术及其实施策略[J]教育导刊,2011(4)

 [4]张唤庭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5]唐汉卫生活:道德教育的根本途径[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11)

 [6]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一、主题设计意图

  孩子和动物之间,似乎有着天然的联系。从很小的时候起,孩子就喜欢动物,千变万化的动物世界总是能够引起孩子的注意。孩子们总是充满了对不同种类的动物的好奇心与探索兴趣。而小班的孩子对动物更是十分感兴趣,喜欢饲养和观察小动物,因此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点,我们确定开展主题——“可爱的动物”。这个课程单元,我们以“动物朋友”为切入点,从幼儿熟悉并喜爱的动物开始,通过故事、儿歌、参观、游戏等各种不同的活动内容,来发展幼儿对动物的探索愿望,进而引导他们用丰富多彩的方式了解和获得有关动物的更多的信息,并在活动中帮助幼儿增强学习感受力。

  如何与动物相处、如何照顾动物、爱护动物等,这些现代社会的人应当具有的情怀,也将通过幼儿参与的活动过程一点一滴地累积起来,成为幼儿内心真切的感受和经验。与此同时,我们还将通过画作的欣赏,激发幼儿创作的动机,通过平面的、立体的作品展现幼儿的学习成果。希望在这个月的课程里,我们能和幼儿一起经历愉快的、惊奇的、好玩的动物王国之旅!

  二、主题预设目标:

  1、丰富幼儿对动物的经验,知道常见动物的特征。

  2、能说出几种保护动物的方法,围绕主题进行讨论。

  3、运用身体动作表现动物的动作特征,模仿动物做爬、跳等动作。

  4、根据已有经验学习自制动物头套、杯偶等,并尝试用所制作的玩具编简单故事

  5、欣赏以动物为主角的国画名作。

  6、认识照顾动物的人,体会宠物与主人之间的关系,知道照顾宠物的方法。

  7、知道动物与人们的密切关系。(衣、食等)

  8、培养爱护动物的情感。

  三、主要活动安排:

  动物的种类:《奇奇和皮皮》 《小猫咪你在哪里》 《好玩的动物偶》 《小白鹅》 《可爱的熊猫》 《做个好梦》 《我的梦》

  动物的特征:《尾巴妙用多》《在农场》《母鸭带小鸭》《小白兔“咚咚”》《你会跳我会爬》《拼拼凑凑变色龙》《送动物回家》《我说你猜》《动物变变变》

  爱护动物:《和动物做朋友》《动物保姆》《逗鸟》《动物创意秀》

  四、家园共育:

  请家长与孩子共同收集有关动物的等资料,并为孩子解答关于动物的问题,丰富积累孩子的经验;与孩子共同饲养一些小动物,引导孩子细心地照料和关心;带孩子到动物园、花鸟市场等地游玩,让孩子接触大量的动物品种。还可拍一些孩子与动物亲密接触的照片。

小班认识动物教案5篇

兴趣是各种活动最好的老师。认识动物是小宝宝最感兴趣的了,但小班幼儿对动物的认识都比较零星、碎散,需要老师进行教导。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小班认识动物教案,希望大家喜欢!

小班认识动物教案(精选篇1)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激发幼儿热爱小动物的情感。

2在游戏过程中逐步认识小鸡、小鸭、小猫、小狗的名称及字宝宝。

3通过儿歌的形式让幼儿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

二、活动建议

(1)准备小鸡、小鸭、小猫、小狗头饰若干

(2)小鸡、小鸭、小猫、小狗玩具各一个

(3)小鸡、小鸭、小猫、小狗字卡大小各一

三、组织形式

(1)教师利用到农场参观的形式导入活动并让幼儿演唱歌曲《在农场里》。

(2)逐一出示则四种小动物玩具后,教师请幼儿找出小鸡、小鸭的小猫、小狗的字卡请他们认读,并让幼儿学出这几种小动物的叫声。

(3)看字卡做动作:教师分别出示这四种小动物的字卡,请幼儿作出相应的动作。

(4)结合当前的形势,给幼儿讲解讲卫生的意义及重要性。利用儿歌的形式教育幼儿逐步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

小鸡叫叽叽叽,叫我经常剪指甲

小鸭叫嘎嘎嘎,叫我别忘擦鼻涕

小猫叫喵喵喵,叫我天天把脸洗

小狗叫汪汪汪,叫我常常换衣裳

小朋友爱清洁,人人都欢喜。

(5)游戏:到小动物家去做客

让每个幼儿分别戴上这四种小动物的头饰,老师说完儿歌后,戴哪一种动物头饰,就到哪个小动物家去做客。

3听音乐《我爱我的小动物》做模仿动作走出教室。

小班认识动物教案(精选篇2)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动物妈妈和宝宝的生活方式及习性。

2、能说出喜欢的小动物的名称,知道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

3、感受动物之间的亲情。

◆活动准备

◎《小动物的妈妈》挂图(见教具盒)。

◎《动物宝宝》游戏卡(见教具盒)

◎《找妈妈》操作单(见幼儿操作包)

◆活动与指导

☆谈话

1、出示《小动物的妈妈》挂图,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教师:看一看,图上都有谁呀?

2、操作《动物宝宝》游戏卡,帮助小动物找到自己的妈妈。

教师:小猫找不到妈妈了,很着急,你能帮帮它吗?

还有一些小动物也着急了,我们帮它们找一找妈妈吧。

☆辨认

1、幼儿观察、区分动物幼年和成年时候的不同。

教师:小猫和猫妈妈长得一样吗?它们有哪些一样的地方?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

小袋鼠和袋鼠妈妈长得一样吗?

小鸡和鸡妈妈长得一样吗?鸡妈妈的头上有什么?

2、引导幼儿观察、区分青蛙和蝌蚪的不同。

教师:青蛙妈妈的宝宝不见了,你们知道青蛙妈妈的宝宝是谁吗?

它的宝宝就藏在我们的教室里,我们把它找出来吧。

小蝌蚪和青蛙长得一样吗?

☆交流

鼓励幼儿与同伴交流自己知道的动物宝宝和妈妈。

教师:你还见过哪些动物宝宝和妈妈?

它们和妈妈长得一样吗?

☆操作

请幼儿帮助《找妈妈》操作单中动物宝宝找到自己的妈妈。

◆活动建议

本活动在幼儿对动物有一定认知经验的基础上开展的。通过辨认一些动物宝宝和妈妈,初步了解他们的不同特点,感受动物宝宝与妈妈之间的亲情。

活动前,教师可通过收集、故事如《小蝌蚪找妈妈》等多种方式丰富幼儿的经验。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幼儿从不同的角度区分动物成年与幼年的不同,如个头大小、尾巴长短、皮毛颜色等,并为幼儿提供充分交流的机会。在进行青蛙与蝌蚪时可借助故事情节,引导幼儿说出青蛙的特征。活动后,可请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有关动物宝宝和妈妈的;饲养让小动物,让幼儿萌发爱护动物的情感。

此外,本活动的操作环节,也可利用区域活动时间完成。还可在美工区提供《蛋宝宝穿新衣》操作单,引导幼儿进行涂画与装饰,完成作品。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孩子们都充满了热情,教学中幼儿从什么都不知道到几乎成了一个小博士的自豪和自信,而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学习。使幼儿不仅知道动物的出生方式,还了解了什么是卵生动物,什么是胎生动物,很好的达成了教学目标。

小班认识动物教案(精选篇3)

活动目标

1.知道不同动物有不同食性。

2.有探索小动物食性的兴趣。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准备

各种实物:小鸡、小鸭、小兔,小米、小鱼、小虾、玉米面、菜叶。

教具:小动物,食物。

活动过程

1.带幼儿分别参观小鸡、小鸭、小兔的家,引导幼儿观察动物的外形、动作,鼓励幼儿用动作表现小动物的外形和动作,模仿几种动物的叫声。

2.小动物吃什么。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3.试一试:提供各种食物,幼儿依自已意愿选择食物喂小动物。

4.交流:我喂小动物吃了什么食物。

5.汇报:将动物爱吃的食物,粘贴在小动物下:小鸡爱吃玉米面和菜叶,小鸭爱吃小鱼、小虾和菜叶,小兔爱吃菜叶。

活动延伸

日常生活中,根据幼儿兴趣继续让他们探究其他小动物的食性。

小班认识动物教案(精选篇4)

活动目标:

1、熟悉生活中常见的小兔、大象、小鸭的形象及它们的主要特征。

2、能模仿小动物的形象,正确分辨各个动物的不同特征。

3、学说礼貌用语:你好。

活动准备:

1、小兔、大象、小鸭的卡片各一张

2、布置小兔、大象、小鸭的家。

活动过程:

一、认识小动物

1、“有一对长耳朵,喜欢吃萝卜和青菜,蹦蹦跳跳真可爱。”请小朋友猜猜是什么,(小兔)。教师出示小兔卡片,幼儿观察,并教幼儿学习小兔的模仿动作。老师:小白兔说,小朋友谁学得像我,我就请他到我家去玩。(教师引导,幼儿模仿)

2、“身体很高大,有一个长鼻子,猜猜我是谁。”引导幼儿猜是大象。教师出示大象,幼儿观察,并教幼儿学习大象的模仿动作。老师:大象说了,小朋友谁学得像我,我就请他到我家去玩。(教师引导,幼儿模仿)

3、“扁扁的嘴巴,走起路来摇摇摆摆,喜欢在水里玩,猜猜我是谁。”引导幼儿猜是小鸭。教师出示鸭子的,幼儿观察,并教幼儿学习小鸭的模仿动作。老师:小鸭说,小朋友谁学得最像我,我就请他到我家去玩。(教师引导,幼儿模仿)

二、游戏:到小动物家去玩

1、组织幼儿站成一排,告诉幼儿要到小动物家去玩了,并交待活动规则:到了小动物家,要学小动物的动作,小动物就会请你到他家去玩的。

2、分别带领幼儿到小兔、大象、小鸭家,教师带领幼儿学他们的动作,并鼓励幼儿的行为。

三、和小动物一起狂欢

播放音乐,教师请幼儿带上小动物的胸饰,一起随音乐舞蹈。

小班认识动物教案(精选篇5)

活动目标

1认识乌龟的外形特征,简单了解乌龟的生活习性。

2愿意饲养小动物。

3培养幼儿的爱心。

活动准备

1小乌龟四只分别养在四个鱼缸里。

2适合学小乌龟爬的慢节奏的音乐。

3喂小乌龟的食物:小鱼、小虾、碎肉等。

活动过程

1以猜谜语的形式导入课题。

教师说:身穿硬甲壳,四角慢慢爬,别人欺负它,快快躲回家。请幼儿猜一猜是什么动物。(乌龟)

2观察小乌龟。

(1)教师组织幼儿分组观察鱼缸中的小乌龟,讲一讲:小乌龟的头、脚、壳分别是什么样的(重点观察乌龟壳的花纹)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小乌龟在水里是怎样游的启发幼儿学学小乌龟游。

3探索活动

(1)将小乌龟放在地上,看一看小乌龟在地上是怎样爬行的(四肢很短,爬行很慢)

(2)用手碰碰小乌龟,看它会有什么反应(会把头和四肢缩进壳里,周围没有危险后再伸出来。)学学小乌龟缩头缩脑的样子。给乌龟翻个身,看它怎样用头顶地面使自己翻过来。

(3)喂喂小乌龟:教师出示准备好的食物,鼓励幼儿喂小乌龟,看小乌龟是怎样吞食的。

4游戏:学习小乌龟爬。

(1)师幼共同模仿小乌龟爬行的姿势,一起学学乌龟爬。

(2)放音乐,幼儿听音乐在活动室中自由模仿乌龟,两手两膝着地向前爬。教师用手触摸小乌龟,被点到的幼儿要把手脚都藏到缩起的身体下。

活动延伸

将小乌龟放在自然角里,由老师和幼儿一起喂养和照顾它。

对小班幼儿进行常规 教育 是为了帮助幼儿学习群体的生活方式,学习享受社会生活,这是幼儿生长的需要。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是为了帮助幼儿学习群体的生活方式。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小班幼儿常规教育浅谈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小班幼儿常规教育浅谈论文篇一

《谈小班幼儿的校园常规教育》

摘要: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是为了帮助幼儿学习群体的生活方式,学习享受社会生活,这是幼儿生长的需要。首先要注重常规环境的创设,有利于幼儿认识常规要求。其次,要进行日常生活的指导,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一贯一致的教育,是培养良好校园常规的必需。

关键词:幼儿园;小班;常规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 编号:1674-9324(2014)06-0274-02

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是为了帮助幼儿学习群体的生活方式,学习享受社会生活,这是幼儿生长的需要。校园常规虽然所处的地域不广,但是它所涉及的点也还是比较多的。小班幼儿刚入幼儿园,对幼儿园的常规一点都不懂,更别谈是遵守了,因此,我们要想让孩子学知识、学做人,首先就要先让幼儿学会遵守幼儿园的常规。常规教育的开展形式很多,只要我们能够抓住教育的点与面,那我们就能在很多教育环节中开展常规教育,亦能够利用多方面的素材来培养幼儿的校园常规。笔者通过多年的日常教育与 经验 的积累,在小班的校园常规教育中有了自己的点滴感想,现诉诸笔端,与大家共勉、进步。

一、常规环境的创设,有利于幼儿认识常规要求

形象的 儿童 人物画 面以及可爱的动物形象画面是幼儿最喜欢的,这样的画面中所表现出的内容更能让幼儿感兴趣,能激发幼儿多次观看,而在幼儿看的同时亦能够慢慢照着画面中的要求来做。因此,我们就选择了一些类似的常规习惯,例如:正确搬椅子的 方法 、排队倒水、来园时跟老师相互问早等,分别布置在我们班级的一些墙面上。在老师布置之后,幼儿就经常会聚在一起看看、讲讲,有的说自己是跟照片上一样搬椅子的,有的说自己今天也跟老师说早安了……在潜移默化中,幼儿了解了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常规要求,同时也能慢慢照着常规要求来做。又如我们引导孩子养成有序入厕的习惯,但由于班级中孩子人数较多,进出厕所门口时常会有拥挤情况,因此,我们在厕所的门口贴上进出的剪头标记,并且注意进出标记都是靠右侧地面贴,这样幼儿就学会了看标记、沿着标记进出,慢慢也就养成习惯,同时在这个习惯的养成中也懂得了走路要靠右侧走。

二、日常生活的指导,能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良好的常规必须在日常生活中形成,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进行常规指导是很有必要,并且也是非常有效的。

例如洗手的问题,刚开学时幼儿洗手尚不会弄湿衣服,但是穿了长袖衣服后,就发现常有幼儿弄湿衣袖,因此,我们就教幼儿卷袖子。幼儿的早点是在早操之后的,因此,我们就利用从操场走到活动室这一路段上的时间,提醒并指导幼儿卷起衣袖,为洗手提前作准备。虽然从操场走到活动室的时间不长,但老师天天提醒幼儿,并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给予一定的帮助,因此幼儿学得很快,并且在之后也养成了习惯,洗手时把衣服弄湿的情况也就不会再有了。又如学习穿脱衣服的问题。我们除了在生活活动中教会幼儿穿脱衣服的方法之外,还经常在午睡前后,让幼儿进行脱衣服、穿衣服的比赛。老师先向幼儿提出比赛的要求:把脱下的衣服按平时的要求叠好放整齐,如果遇到困难,可以相互帮助,看哪些小朋友能够先睡下。虽然说这是一次比赛,但我们能够看到幼儿之间的相互帮助,如你帮我拉袖子、我帮你拉裤管。在比赛中,老师还给先按要求睡下的半数以上的幼儿贴了小红花,这也激励了平时速度比较慢的一些孩子,第二天再进行比赛时,就有好几个以前速度慢的幼儿也贴到了。

三、 故事 人物的渲染,是激发幼儿有效模仿的良药

幼儿都喜欢听故事,因为故事中的情节幼儿最易理解,教育最能让幼儿接受。“巧虎”是许多幼儿都熟悉的一个动画人物,他身上的一些特点正是我们小班幼儿常表现出的情况,因此,我运用“巧虎”的系列故事对幼儿进行相应的规则教育,也有效地促进了幼儿许多习惯的养成。例如刚开学时,由于幼儿刚进入幼儿园这一集体生活,第一次这么长时间地离开自己的家人,离开平时一直帮着自己做事的人,因此好多小朋友还是不习惯自己动手,习惯于让老师阿姨帮着做。我就让幼儿观看巧虎视频《自己能做好》,让他们看到故事中刚上幼儿园的巧虎是如何做的,使幼儿懂得自己的事要自己做。然后,我再举例表扬一些平时能自己收玩具、自己穿脱衣服、自己吃饭、自己上厕所的幼儿。通过这样的活动,孩子们都能开始自己动手了,慢慢地学着自己的事自己做。又如在午饭之前,我让幼儿看巧虎的视频故事《我不偏食》,然后根据故事中的内容进行提问与教育,使幼儿懂得“多吃水果身体好,多吃蔬菜营养好,多吃鱼肉身体壮,多吃米饭长得高”。然后在幼儿吃饭的时候再加以提醒。之前有很多幼儿都有偏食的情况,通过故事中的巧虎的经历,使幼儿能真正理解水果、蔬菜、鱼肉、米饭的用处,懂得了不能偏食,而且这是在饭前进行的教育,因此起到的效果也是非常明显。

四、一贯一致的教育,是培养良好校园常规的必需

在校园常规教育的一致性方面,包括班级中老师与老师的一致性教育,也包括老师跟保育员对孩子的一致性教育。因此在期初,我们班级的保教人员就应该先一起简单商量一下,对班级中的一些常规要求有一个相同的认识。在第一次向幼儿提出一些规定之后,班级中的全体师生就必需坚持执行下去,而不能随意去违反或者是去除。并且在培养幼儿良好的校园常规中,我们还可以借用家长的力量,例如,我们要求幼儿饭后养成漱口的卫生习惯,就要请家长一起配合,让孩子在家也能坚持做到。幼儿园的常规教育是为了让幼儿学会适应集体生活并具备初步的独立生活能力,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较好的组织纪律性。而我们把各种游戏化的形式渗入到常规教育中,这能使幼儿在生活中获得游戏性体验,使常规活动更加游戏化。

总之,常规是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种活动中应该遵守的基本行为规则,它对于维持班级正常的保教秩序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我们必须以积极的形式推动细节管理的常态化,有效地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及良好的 文明礼仪 行为,使幼儿养成学会等待、室内不奔跑、出入门口右行和慢行,活动时会保护自己和别人的行为习惯,把开展“平安校园”活动落到实处。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小班幼儿常规教育浅谈论文  

#教案# 导语动物分类学家根据动物的各种特征(形态、细胞、遗传、生理、生态和地理分布等)进行分类,将动物依次分为6个主要等级,即门、纲、目、科、属、种。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幼儿园小班认识动物教案

 活动目标:

 1、知道一些水生动物的名称及其生活习性。

 2、知道要保护水的清洁环境。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观看有关内容的动物世界录像或。

 2、纸、笔等。

 活动过程:

 1、谈话,引入活动。

 问:你知道有哪些动物生活在水中,它们的名字叫什么?

 2、观看有关内容的动物世界录像或,幼儿认识水里的动物。

 (河里的、池塘里的、海洋里的)

 3、布置三个环境(海洋、河、池塘),幼儿绘画自己喜欢的水生动物,送它们回家。

 4、讨论:为什么要这样放?它们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5、教师小结。

 活动延伸:

 续继探索了解有关水生动物的知识。

 活动反思:

篇二幼儿园小班认识动物教案

 活动目标

 1、学会大熊猫的谜语。

 2、听教师讲知道大熊猫的习性。

 3、通过幻灯片边看边说认识大熊猫。

 活动准备

 1、谜语卡片

 2、大熊猫幻灯片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

 1、老师来出个谜语,看那位小朋友能快速的才出来?

 2、是猫不捕鼠,墨镜不离眼,要问最爱啥,最爱鲜竹叶。(打一动物)

 3、哇!小朋友们太棒了,这么快就猜到了!

 4、我们今天就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熊猫。

 二、说说大熊猫

 1、现在老师给你们放幻灯片,我们边看边说说吧!

 2、看大熊猫的身体胖嘟嘟的,有黑白两色的体毛。

 3、大熊猫脸上的眼睛像被打了,有黑黑的眼圈。

 4、大熊猫行走是八字形,它的爪子看起来好锋利啊!

 5、大熊猫后面还有短尾巴。

 三、大熊猫的生活习性

 1、大熊猫看起来懒懒的,很可爱。

 2、大熊猫有胖胖的身体,爬起树来一点也不笨,喜欢嘻嘻玩耍。

 3、大熊猫主要吃竹子,有时还吃野花,藤蔓,野草,蜂蜜,甚至是一些肉。

 4、大熊猫吃竹子时会手脚并用,一起剥竹竿。

 四、小结

 1、在看一遍幻灯片,让孩子自己描述一下大熊猫。

篇三幼儿园小班认识动物教案

 活动目标:

 1尝试区分几种动物外形的不同特征,学习用简单的方位词表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2喜欢观察和表达,体验与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

 3激发了幼儿对动物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①幼儿操作板;②多媒体设备及课件;③礼物筐;

 2情境准备:“动物园情境”、适宜玩捉迷藏游戏的场地。

 3经验准备:幼儿已具备认识上、下、前、后等空间方位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寻找动物。

 1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问题:动物园里的小动物和你们一起来玩捉迷藏的游戏,是谁藏起来了?

 2寻找辨别,大胆猜测。

 提示: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对不同动物显露出来的身体部位进行辨别,根据其局部特征猜测出动物名称。

 问题:①你猜一猜有哪个小动物藏起来了?

 ②你怎么知道是这个小动物呢?

 ③它藏在了什么地方?

 3确认方位,模仿动物。

 提示:引导幼儿将躲藏的动物一一找出,并尝试说出其躲藏的方位及动物某一部位在自身的位置。

 问题:①请小朋友把发现的小动物找出来,看看你猜的对不对。

 ②你们找到了哪个小动物?(如:小兔子),兔子的耳朵长在兔子身体的什么位置?

 二、巩固认识。

 1课件再现、核对方位。

 问题:①刚才有哪些小动物和我们一起玩游戏?

 ②它们都藏在哪里了?让我们看看小朋友说得对不对。

 提示:边提问边演示课件,引导幼儿根据画面内容将知识进行回忆和再现。

 2材料操作、探究学习。

 幼儿利用操作材料“调皮的小猫”,与课件进行互动,找出相同的方位图案。

 提示:关注幼儿是否能够独立找出相同的方位图案,并将“小汽车”(按钮)放到相应的位置上。

 三、快乐游戏。

 1游戏表达、巩固认识。

 (1)全体幼儿躲藏起来,说出自己隐藏的方位,请老师来寻找。

 (2)幼儿分成两组,一组躲藏起来,一组进行寻找。

 2活动延伸、赠送礼物。

 问题:

 ①我们还有一件东西没有找到,那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吧。

 ②你们在哪里找到的?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里面是什么?这些礼物应该怎样用?(如发夹戴在头上,椅垫坐在下等。)

 ③请小朋友选一件自己喜欢的礼物,送给会场里的老师,还要把它送到正确的位置上。

 3幼儿带礼物,走出会场,活动结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9228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