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缺失症就是对外界刺激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对亲友冷淡,对周围事物失去兴趣,面部表情呆板,内心体验缺乏,或是内心想法丰富、流露于外部的非常少。
其实情感缺失在我看来更属于心灵上的孤独,可以表现为以下形态。
缺乏共情能力:很难感同身受他人的笑点或者是泪点,更甚至面对亲人的去世,在其他人哭成一条狗的情况下,自身却流不出一滴眼泪。
乐于独处,喜欢独自一人;对于恋爱保持无感的态度,甚至觉得自己一人能过得更好,而拥有伴侣是一件非常麻烦并令人感到恐惧的事情。
善于模仿和揣摩别人的心思,故而对外伪装出出一副“我很开朗”“我是个正常人”的样子,来维持正常的日常生活,实则全是演的。往往在人走后,立刻就会流露出自己冷漠的面孔。
扩展资料:
改善情感缺失:
1、多交流
交流不仅能使人克服冷漠,还能使人攻克一切情感障碍,愿君多用之,此方最见效。
2、 接触大自然
孤独冷漠感袭来时,不妨骑上自行车郊外转一圈,呼吸一下新鲜的空气,让它消除心中的苦闷和忧郁。
3、欣赏艺术
无论是音乐文学还是美术,都蕴含着让人不得不服它的魅力。如果你爱上了这些无生命的东西,是会对所有活生生的精灵充满爱心的。
你好:
情感冷漠,需要考虑是个人一直以来的特点,还是某段时间后的转变。如果是性格所致,那么,建议以核心社交圈的建立为重点。以二到三个人作为自己的社交重心,通过逐步式地相互相处,学会了解理解他人,并开始学会渐渐地展露自己的想法。因为是性格所致,可能建立一个人际关系都比较难,也更难发展出深层的人际关系,所以,还是要考虑在自己的人际圈当中挑出这些人来。但是呢,情感冷漠,也并不一定是因为个体不知道如何表达和如何与人相处,也可能只是单纯的来源于内心里对人际情感反应的滞缓或者干脆就是对人际深层情感需求特别低。这两种情况下,都是比较难处理的,特别是不能把目标放在如何改变情感冷漠的现状,只能考虑为先把人际圈的质量提高,再慢慢考虑其他。部分情感冷漠的人,恰好属于后者。属于这种问题的人,情感阈值都相对常人要高得多,他们本验到的情感强度和表现情感的强度都偏低,但他们本身并不会觉得难受,所以,他们自身就缺乏了一种体验和表现的能力。处于这种问题时,我个人觉得,把目标定在适应生活上就行。简单地理解,就是礼仪性人际关系就行了。毕竟,我们大部分情况下的人际交往,都是属于这个范围,只是,当我们拥有了比较灵活和恰当的情感表现和感受能力的时候,就逐步发出了深层的人际圈。但对他们而言,暂不可能达到这个程度。所以,围绕核心人际圈做这些就足够了。
但是,如果这种情感冷漠,是一种反向的自我保护机制转变而出的模式,这就意味内心存在着深层的冲突,要想改变这种模式,就需要把内在的问题解决了再说。
剩下的一种更严重的总是,则是精神疾病问题了。在精神疾病当中,出现情感冷漠的情况并不少。我们称其为阴性症状。这种症状的表现,只是精神疾病的一种附生症状。通过改善人际,改变环境,心理干预,都没有什么作用。它有可能是服药治疗神经病,精神病的副作用的结果,也有可能是精神病,神经病本身的一个症状。如果是这样的情况,就只能考虑药物治疗了。目前缓解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的药物并不少。可以询问医师。
总之,还是看问题是哪种性质。如果属于第一类,还比较容易处理。第二类,也还不难。只要不是第三类就行。如果是第一类,我还再补充一点。相对于情感的感受和表现来说,对于在人际交流交往当中处于被动的人而言,一开始,不要考虑为怎么样去与人交流会更好,把目标转变为,怎么样听懂,听清别人的谈话会更好。因为交往交流并非只是语言活动,它还包括了其他方面的内容。因此,单独地关注于语言,可能也会给自己一些误导和压力。全面地学会人际之间的双向流动模式,可以更好地结合自己的特点来进行转变,既少了压力,也多了收益。
情感冷漠症的表现为对亲人、朋友、熟人均缺乏情感,对人冷淡,对生活没有热情,对任何事物都缺乏兴趣,不喜欢参加社会交往,不愿参加集体活动,对自己的未来没有打算,对自我评价低,对周围的人和事缺乏信任,对自己的前途悲观,不能与人正确交流,对自己的行为缺乏控制,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错误。情感冷漠症是由于长期的精神紧张、情绪压抑,或受突然的精神刺激等因素引起的。无爱症的表现为没有亲情感、友情感、爱情感,不知道如何去爱别人、爱自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