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常态下普遍的数学教学,绝大多数学生都有“单调琐碎、生涩复杂、严肃枯燥……”的“坏感”。究其原因,这与以理性见长、科学严谨的数学学科自身特点有关外,还较大程度上与教者授业解惑的单一乏味息息相关。美国教育家哈・曼说:“那些不设法勾起学生求知欲望的教学,正如同锤打着一块冰冷的生铁。”生铁可塑,可惜冰冷无情。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英国现代教育学家斯宾塞的“愉快教育”理论也认为“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带有乐趣”。要使原本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巧用幽默很重要。正如前苏联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所说:“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是的,在数学课堂中恰当地巧用幽默,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融洽师生关系,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之中,灵感伴随着智慧火花和谐相生,进而达成“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的教学效果。
一、幽默介绍――融洽师生情感的“润滑油”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教师缺乏幽默感,就会筑起一道师生互不理解的高墙:教师不能理解儿童,儿童也不理解教师。”教育研究表明,师生情绪严重对立时,学生会拒绝接受来自教育者的一切要求,阻碍他们对正确要求的意义的真正理解,即所谓“意义障碍”。而教师的幽默,正是和谐师生关系,消除意义障碍的良药,它可使学生感到老师的人情之美和性格优点,从而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功效。
接手新班级,直面新学生,师生见面的第一节课,我们常称之为“见面课”。“见面课”是师生的初次会晤,互相介绍认识必不可少。本人一直格外珍视“见面课”的好机会,新学年的第一节数学课总能巧用幽默介绍,融洽师生情感,让学生对我这数学老师一见钟情。“见面课”上,一般都是老师做自我介绍,而我却反过来,让学生来介绍我。“我要认识同学们,一时做不到,待以后慢慢认识。但你们认识我比较容易,现在我就站在大家的面前,有些情况我不用介绍大家就知道了,我请同学把你看到的、了解到的我向大伙做个介绍。”学生边笑着观察我,边兴趣盎然地介绍开了:“四只眼睛,眯眯眼”、“个头挺高,小伙蛮帅”、“笑容可掬,很亲切”、“很自信,很有激情”、“肢体语言丰富,说话很幽默”、“上课挺好玩”……学生热情高涨。接着,我又发话了“同学们看到的、感觉到的都已说得差不多了,还有看不到、也感觉不到的,想知道什么,尽管问。”话音刚落,问题如泉涌而来,“老师,你教几年书了?你的家在哪?你几岁了,有女朋友吗?你的生日是什么时候,你的QQ号是多少?你最喜欢的明星是谁?……”面对学生提出的各类问题,我亮出我的幽默机智,有求必应、乐此不疲,并适机出示了我自编的关于我姓名的谜面(13π+1,武士之心紧相连,弓箭虽短亦胜敌)及QQ号竞猜的趣味数学题等,学生边问、边猜、边做、边玩,不亦乐乎。每每通过精心准备的见面课介绍,都能给学生带去轻松与快乐,都能让学生在第一节数学课上感受到我的幽默、我的激情、我朋友般的坦率和真诚,角色定位迅速明朗,师生情感迅速升温,带好一个新班级,我常常就赢在这起跑线上。
二、幽默导课――开启智慧之门的“金钥匙”
都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导课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着实需要教师的独具匠心。导入新课时,在追求新颖独特的前提下,若能巧用幽默,让学生在新鲜生动的教学情境中渐入佳境,既能激发兴趣,又能活跃思维,令人耳目一新。
如,在教学《比例尺》一课的导入时,我就利用幽默,故作神秘地说:“我的衣服口袋里装着一个人。”“啊!怎么装呀?”学生茫然。接着我像变戏法似的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相片。“啊?原来是照片!”学生恍然大悟,哄堂大笑。幽默一笑后我就顺势导入认识比例尺,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幽默导课,恰似一把激发求知欲望、开启智慧之门的“金钥匙”,使学生一开课就处于一种积极愉悦的状态中,正所谓“课伊始,趣已生”!
三、幽默启悟――点燃思维火花的“强化剂”
由于知识水平、生活积累、理解能力的欠缺,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遇到这样那样的难题是常见的,教学时巧用幽默,点拨启悟,如同叩击学生心灵的鼓点,可以调节学生的情绪;可以让教学内容趣味化,教学过程形象化,让学生轻轻松松地学会,扎扎实实地巩固,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学生解答一道鸡兔同笼的问题:有头100个,脚240只,问鸡兔各有多少只?学生看到题目,议论纷纷,思路纷乱,心算、笔算后仍面露难色。于是教师说:“我们命令全体兔子立正(像人一样两脚着地)提起前面的两只脚。”全班学生哄堂大笑,个个睁大了神奇的眼睛。教师说:“现在,鸡兔脚的只数相同了。上面有100个头,下面有多少只脚呢?”学生齐答,脚的只数是头的个数的2倍,是100×2=200(只)。师问:“和原来脚的只数比,少了多少只呢?”学生计算后马上得出240-200=40(只)。“这40只脚到哪里去了呢”教师问。学生回答:“被兔子提起来了。”师又问:“现在笼里有多少只兔子多少只鸡”学生们欢叫道:“有20只兔子,80只鸡。”这样一个抽象而有难度的问题,通过教师比拟化的幽默启悟,变得浅显、生动而有趣,犹如满天迷雾被太阳驱散,一切都明明白白。幽默与风趣,让学生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四、幽默纠错――架起人文关怀的“心灵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会发现学生犯同类错误。怎样让学生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呢?采用训斥或罚重做的方法,虽然会收到短期效果,但不能有彻底改观,也不利于学生心灵的健康发展。德国著名学者海因・雷曼麦说:“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容易让人接受。”要使学生根治错误,又能体现教师的人文关怀,不妨适时来点幽默,将错误“夸大”,以幽默风趣、绘声绘色的语言和惟妙惟肖的动作进行教学,使学生对错误有高层次的认知,实现自我改正的需要。
比如,我在教学《商中间有0的除法》时,虽反复强调遇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时,就在那一位上商“0”,但学生仍是记不住,练习、作业中漏商“0”的情况时有发生。为了纠正学生的这种错误,我在教学中来了点幽默,对学生这样说:“同学们,大家知道,假如路面有坑,必须填平才好走,跳过去难免伤脚。好,现在我们的前面出现了一个‘坑’,我们必须想办法将‘坑’填平。呦,我找到了一个填坑的鹅卵石(即‘0’)――商上‘0’。”学生一听,咧嘴笑了。由于我的语言比较生动形象,具有潜在的诱导力,富于幽默感,在商中间上“0”的问题上,给学生们留下了极深的印象,漏写商“0”的现象大大减少了。
再如,我发现班上许多同学6、9、8这些数字总写得不规范时,适时就给学生讲了一段小幽默《农夫钓鱼的故事》:一个小孩在路上遇到一农夫钓鱼回来,便问:“老大爷,你今天钓到了几条鱼”农夫回答:“我钓到了6条没头的,9条没尾的,8条半截的,你猜是几条?”在学生竞猜无果时,我宣布答案是0条,学生愕然。紧接着我在黑板上规范地写数6、9、8,然后形象地演示6去头,9去尾,8去半截,顷刻间,教室里会心地笑开了,学生书写中的错误也在笑声中得到了纠正。
五、幽默练习――奏响丰实灵动的“七色音”
练习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验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途径。若能在多元练习中加点幽默,必可驱散学生的疲倦,激起学生主动练习的欲望,使学生在快乐中练习,练习中轻松获得成功体验,在课尾奏响丰实灵动的“七色音”。如六年级数学总复习中的一道综合改错题――“小马虎”的数学日记:“嘿嘿,大家好!先作个自我介绍:我出生于1998年2月29日,身高141米、体重32克。今天早上,迷迷糊糊地从2分米长的床上爬起来的我,瞪眼一看钟,快22点了!我赶紧用2厘米长的牙刷刷完牙,迅速洗把脸,喝了一盒250升的牛奶,背起4吨重的书包上学去。我用了10秒的时间走到了离家1000米的学校,跑进40公顷的教室一看,很多迟到的同学正挨批呢,我呢,唉,真是雪上加霜啊!”试想如此幽默搞笑的改错题一出现,学生怎不兴趣盎然,怎不乐学呢?
总之,幽默为数学课堂注入了一脉新鲜血液,它是使学生保持浓厚兴趣度、持久注意力、旺盛求知欲的有效方法,也是提高教学效率、让数学课堂魅力别样的有效途径。有了它,课堂如同磁石般富有吸引力,成为学生流连忘返的殿堂;有了它,课堂如同一首和谐明快的歌,旋律流畅,荡气回肠;有了它,课堂如同一幅构思不凡的画,精彩纷呈,美不胜收。但教学幽默绝不是轻薄和滑稽逗乐,也不是哗众取宠,更不是低级趣味。数学教学博大精深,教学幽默是巧中取胜,只有不脱离教学内容和数学本质的幽默,方能得心应手、浓淡相宜,既“寓教于乐”又“乐而不俗”。■
(责任编辑:邹开煌)
摘 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作用。教师只有挖掘文本的情感因素,在引领学生与文本的真情对话中,体验感悟,真正实现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才能使教学过程中的知、情、意、行相统一。
关键词 教师;情感教学;促进;学生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语文教育出现了两次大的改革,一次是在二十世纪80年代,主要成果体现在教学方法的探索,涌现了像魏书生这样的语文教学专家;一次是在90年代后期,主要是教育理念的变革,它的影响将更深远。因此我们应该建立新的教育理念、实践活的教学方法,适应课改要求,推动课改发展:实现新课改下的教师角色的转变。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是要既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又要注重培养和提高人文素养。对于教学过程本身来说,它作为一个特殊实践认知过程,师生双方都是带着自己主观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来认知和理解教材的,它也应是一个认知与情感相统一的过程。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1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亲其师、信其道”,首要的便是建立师生之间真诚、和谐的情感氛围。林肯曾说,“人人都喜欢受人称赞”。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而在学校教育中,这种称赞和肯定实际是要求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进步,他的每一次进步,都是成功,都是值得肯定的。如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运用一些简短而有激励性的语言:“你说呢?”“你认为怎么办?”“你怎么知道的?”“你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吗?”“你说得真好!”“这个见解很新颖”“能不能仔细想想?”等。这些尊重、期盼性的语言,不仅是对学生情感的激发,更重要的是营造了一种平等、民主、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从而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和努力探索、获得成功的强烈愿望,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但在教学过程中有些老师却将学生绞尽脑汁思考出的一个答案,虽然言之有理但就是因为不符合老师的标准答案而被一棍子打死,要学生怎么再能畅所欲言、积极思维呢?
轻松愉快、民主和谐的氛围还体现在座位排列的重组、创新上:不再是统一的“秧田式”,而是有的排成马蹄形,有的呈“蜂窝壮”,有的围成了半圆、全圆的形式。座位的重组,不只是排列形式上的变化,更重要的是教学思想观念的变化:“秧田”式:是最能诠释传统的“授受”式教学思想观念——教师是科学知识的施舍者,是课堂中至高无上的权威;而在座位重组后,不仅营造了便于信息交流的教学空间,有利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还生动地反映了课堂教学观念的变革——课堂教学的中心从以教师为主转到了以学生为主体上来。在这里教师不再是权威,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充分体现了民主与和谐的学习氛围。
2以情激情,引发情感共鸣
要使学生受到课文的感染、熏陶,首先要求教师全身心投入,以情激情,使教学双方产生情感共鸣。如教学《万里长城》的王崧舟老师,显然正像他自己对学生讲的:“每当我读到这篇文章时,我的心里总有一种激动。”正是这种激动的心情,使他饱含深情地投入到教学之中,从而拨动了学生的情感琴弦。自豪感、赞美之情溢于言表,学生自会受到感染,沉浸于情感的共鸣之中,教学效果自是不言而喻了。
二、教学活动中要注重置师生于课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1创设情境,引发情感陶醉
由于儿童生活区域的局限性,许多教材与我们孩子生活仍相距甚远,那么就需要“未成曲调先有情”,即我们教师要针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供引导性材料,建立起与课文的联系,以引导学生的注意与兴趣,诱发积极情感。 为了使开课就能打动学生的心,不妨以表演进入课堂,导入新课。如学习《坐井观天》,上课之前请俩位学生扮演“小鸟”和“青蛙”。让他们各自说说自己的生活状况。这样,把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引到课堂,既引出了课题,也使学生对课文背景有一个大致地了解,为学习下面的课文打下伏笔。让学生在趣味盎然的语境中步入阅读过程,调动学生爱学语文的情感。 我们也可以利用现代教育媒体形象性、再现性的特点,把形、声、光、情、意融为一体,接近时空距离,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师之情、学生情、课文情于是交融渗透。 这种表演也可以在学习课文中进行。如学习《小柳树和小枣树》、《酸的和甜的》,《称赞》等课文时,让学生自己挑选角色,上台演一演、比一比谁演得好。通过表演,学生既弄懂了故事情节,对课文中的一些教师可讲的词句也理解了,受到的效果完全是不一样的。有人曾说:"课堂上宁可要深刻的部分,也不要平淡的全部"。我认为,适当的进行课堂表演,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这完全是有必要的。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情感冲动
当我们把一首优美的旋律或一幅别开生面的画带到语文课堂时,就会在学生中产生非凡的效果,这是由于音乐和美术自身的艺术性和趣味性决定的。语文课要是加上音乐和美术的融合,学生学语文就不会感到枯燥了。如学习《秋天的图画》这一课时,用画画带动语文教学效果非常好。我请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再结合自己观察到的秋天的景色,画一画"秋天"的景象。结果通过画画,学生不仅理解了课文里许多好词的意思(因为他们通过画画把这些好词给表现出来了。)也激发了学生观察大自然的热情。许多学生有这样的感想,"哇,原来秋天真的这样美丽啊!语文课是一个情感的世界。语文教学过程始终伴随着情感活动,脱离情感活动的语文教学是不存在的,因此语文课堂应洋溢生机,真情流淌,成为师生的“情场”。而作为教师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研究教材,加深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教学过程中的知、情、意、行相统一。
情感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以积极的情感去感染学生、激励学生,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尽量在多个层面上满足学生的需要,让学生在“快乐—兴趣”的情绪状况下,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学生从“要我学”升华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从而达到以情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一)拥有一颗爱心,以情唤情
情感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热爱是核心。只有热爱,才能产生热情。教师热爱学生,就是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就是要相信每一个学生,人人都能学好,个个都能成材。教师应通过自己的表情来表达对学生的爱,和蔼的态度,亲切的目光,时时表现出对学生的期待、信任和鼓励,从而使学生产生对老师的信任和热爱,并由因喜爱老师而热爱语文学习。
笔者曾经接触过一个学生,三年级时他语文学得很不好。究其原因,原语文老师说他缺乏兴趣,上课常睡觉,所以学不好;我把该学生找来询问情况,他告诉我说原语文老师瞧不起他,看他的目光中充满嘲讽,所以他干脆自暴自弃。经了解,真正的起因是一次课堂提问,由于他回答错误,该老师反问了一句,引起全班同学哄堂大笑。事过境迁,老师早已忘记,而他却耿耿于怀。由此可见,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表情可能会影响一个敏感的学生对这门功课的态度,甚至可能影响他的一生。
美国心理学之父、哈佛大学教授威廉詹姆斯说过:“人性中最本质的愿望是得到别人的赞赏。”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应尽量避免刺激性,寓批评于表扬之中,真诚地激励学生,满怀爱心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潜能,让学生体验成功,张扬个性。
(二)展示语文之美,以美融情
“科学是美的,每个科学家都有这种感觉。”(杨振宁语)语文世界绚丽多彩,千姿百态,奥秘无穷。
语文美在于它的内容美。诗歌散文给人以节律美,文学结构给人以对称美,内容各异的写景文给人以静态美,语言描写给人以动态美,讨论演讲又给人以辨证统一美。语文美还在于语言之美。
同样,美的语言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语言,一要清楚明白、详略得当,二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三要优美动听、富有节奏感。板书是教学内容的纲要和精华,所以,板书要做到精练、明确、形象,既要概括教学内容又要体现美感,让学生印象深刻,铭记在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课堂上创设美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进行妙趣横生的科学探索,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语言之美,体验语文之美,那么他的教学一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当学生对语文之美感受最深刻的时候,他们的思维也就进入了最佳时期,聪明才智也就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三)优化课堂提问,以疑导情
“学贵有疑,学须知疑。”学习的情感产生于克服了由学习困难所造成的苦恼,愉悦之情表现于“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后的惊喜,是释疑、解疑后的成功体验。要使设疑达到预期的目的,关键在于问题的质量。
好的设疑应突出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通过设下埋伏、制造悬念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带着惊奇和疑问,进入兴奋和积极的思维状态。好的设疑应注重知识间的'联系。语文知识系统性很强,前后知识联系紧密,教师可在每节课的教学中,巧设疑问,承上启下,使学生温故而知新,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
另外,设疑的难度要适当。问题过难,不但不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反而会使学生逐渐失去学习的信心;问题过易,则会使学生感到语文知识简单乏味,久而久之会使学生失去积极探索进取的科学精神。因此,设疑的难度一定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若能在充分利用情感因素下精心设疑,并用激励性的语言对学生的回答及时作出准确而有分寸的评价,必然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四)贴近社会生活,以用激情
社会生产和人的需要是产生兴趣的源泉。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地为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以及科技服务。因此,在授课时有意识地介绍日常生活、社会环境和建筑等诸学科所用到的语文知识,使语文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语文教学过程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既可丰富教学内容,又可以通过生动的实例激发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的求知欲,同时,还可以大大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语文是一门极具时代气息的学问,从而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
(五)挖掘语文史,以史渗情
语文给人以知识,更给人以智慧。语文史对语文科学的形成、产生和发展的描述,揭示了语文科学的演变规律,其中蕴藏着丰富的哲理。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从教材中挖掘语文史实,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我们的祖国有源远流长的历史,有灿烂辉煌的文化,为我们流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在教学中适当引用这些语文史实,可帮助学生了解我国语文的过去,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再结合当前的国情教育,培养学生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努力升华自己的精神境界,激发学生为祖国的振兴而努力学习的拼搏精神和爱国热忱。
[摘 要] 课堂气氛是影响一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而幽默是调节活跃课堂气氛的一个重要手段。教师在英语课堂中若能灵活巧妙地运用幽默教学就能起到和谐师生关系、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和优化学生健康人格等积极作用,也能取得良好的课堂效果。
[关键词]幽默教学;英语课堂;课堂效率
相声和小品之所以被人们所喜爱,就是因为它成功运用了幽默这种形式。它让人在捧腹大笑之余,受到教育和启迪。在教学中,我们如果能成功地运用幽默,就会达到“寓庄于谐,寓教于乐”的效果。《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及其文化、对英语学习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消极的情感不仅会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而且会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自始至终关注学生的情感,创新教育教学理念,努力营造宽松、和谐、快乐的教学氛围,积极调动和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苏联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认为:“教育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在英语教学中恰当运用幽默,能激发学生情感及其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全面调动和提升学生学习情感的有效途径。
一、幽默教学走进英语课堂的有效作用
1.幽默是一种“柔化剂”,能够和谐师生关系。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教师缺乏幽默感,就会筑起一道师生互不谅解的高墙;教师不理解学生,学生也不理解老师。”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完成英语教学和培养兴趣的根本保证。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往往会碰到难题,如中西文化差异的影响,语法结构的凌乱,等等。这时,教师创造性地运用幽默语言能化繁为简,变难为易。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学生“犯错”在所难免,“挨批”更是家常便饭。而在课堂上对犯错的学生“口不择言”地狠批一通,不但会破坏学生的心情和整个课堂气氛而且极大地影响了课堂效果。
2.幽默是一种“强化剂”,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良好的教学幽默艺术具有快速弥漫性和情绪感染力。对于初中生而言,更是容易激起他们思维的浪花,使他们积极的投入到课堂活动中去,从而活跃课堂气氛,营造出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例如,刚开学的一次课堂上,在谈论“How to learn english”这一话题时,因为开学伊始气氛沉闷,大家都不愿开口说英语,好不容易一个学生站起来扭扭捏捏地说“We can learn english by playing computer games”我连忙打趣说“Yes, we can learn two words‘Game Over’”一句话逗得大家哈哈大笑,课堂气氛顿时活跃,学生们开始七嘴八舌的议论起来。真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3.幽默是一种“催化剂”,能够激发学生求知欲。美国教育家哈曼说:“那些不想方法勾起学生求知欲的教学,正如同锤打着一块冰冷的生铁。”而教学的幽默艺术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直接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我们知道,英语的语法结构相当复杂,学生往往因为教师语法讲解的枯燥而渐渐失去对英语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英语教师应该让语法的讲解生动、鲜活起来,通过幽默有趣的方式巩固学生所学的语言知识。
4.幽默是一种“促进剂”,能不断优化学生个性。教师以生动有趣、诙谐幽默的语言教授知识,可以让学生直接感受到教学过程本身的幽默,享受到轻松愉快的情绪,由“苦学”进入“乐学”的境界。教学幽默又可以培养学生乐观、豁达的气度和积极进取的精神,优化学生的个性。因为一个具有幽默感的人,能时时发现事物有趣的一面,建立起自己独特的风度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宋朝学者张载说过,学习达到快乐的地步,就会轻松,以致不能自已,因此定会长进。通过幽默传授知识,在学习方法上给予学生一个启迪,使学生自觉地寻找灵活的学习方法,把繁杂的知识化作有趣的言语,增强学习效果,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二、幽默教学运用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运用幽默教学要体现启发式教学原则。幽默会引人发笑,使人感到愉快,但让人发出笑声绝不是幽默的真正目的,那些只能引人发笑而不具有启迪性的幽默就不是美的幽默,就不是英语课教学所需要的幽默。当人们听到一个有意思的笑话后感觉有趣时,就会下意识地引起广泛联想。它促使人们用发散思维去思考问题,因此可以达到更广阔的内心境界,头脑中想法越多,就越容易在它们之间的联系中找出规律。
2.运用幽默教学要体现审美教育功能。所运用的幽默素材和形式,要有一定的文化品位和美学修养,要能给学生美的享受,使他们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幽默是笑的艺术,但能引人发笑的并不都是幽默。就是说,幽默应是知识性、思想性、艺术性的统一,是真善美的统一。特别是用于英语课教学的幽默,必须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巧智奇思的智慧之美,情操高尚的品格之美,含蓄高雅的艺术之美。
3.运用幽默教学还必须把握适度原则。幽默作为语言教学的辅助手段,同样要服从于教学活动的需要,也就是说教学幽默的“剂量”要适当。不能让教师的幽默成为如老舍先生所说的“瞎胡闹和开玩笑”,“死啃幽默总会有失去幽默的时候,幽默到了论斤卖的时候,讨厌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选用的幽默不可哗众取宠,误了教学。
责任编辑 王凌燕
今年,数千万用户首次尝试在头条记录和发布自己的生活动态,分享个人观点和专业知识,提出或解答问题。创作,没有那么难。如果你也渴望与更多人互动,成为教育大v,这里有个机会你,新手小白也能从0到1运营头条号,你只需要情感学院的「头条公开课」。头条公开课是今头条官推出的、为头条创作者提供创作指导和运营培训的免费系列课程。平台特邀相关业务负责和资深讲师以视频课程的形式传授头条平台运营法论,课程涵盖多个体裁及多个领域,从“流量、内容、涨粉、变现”四个核诉求出发,从平台规则、推荐原理到爆款技巧、涨粉方法,力图深入浅出地帮助创作者全面熟悉平台玩法、有效掌握运营技巧,从实现创作进阶,获得官认可、分成收和平台签约机会。怎么观看情感学院的公开课呢?第一步:选择你感兴趣的体裁,报名学习点击活动入口打开今头条APP,登录后点击「我的」-「创作中」或「作品管理」-「头条公开课」,选择你感兴趣的体裁「即报名」开始通识课的学习。第二步:选择情感学院,学习进阶课程最后一节通识课的作业是选择想要加入的学院,大家选择「情感」,即可进入情感学院进行进阶课程的免费学习。第三步:免费学习课程,完成作业官运营答疑、咖嘉宾分享,带你边学边练,快速进阶成为创作达。每节课程均设有作业练习,平台会对作业进行审核,并返回成绩和改进建议,作业满分为100分,未达到满分可以重新提交。第四步:毕业赢奖励,争当「优秀毕业」同一体裁下,所有课程都达到满分即视为毕业,完成所有作业并满足标准即可获得今头条官认证的「优秀毕业」证书,更有机会获得现奖励。第五步:坚持创作,更多奖励等着你成长速度快的优秀作者还将有机会获得现金奖励,最高可拿到2000元创作基金。平台励优质内容创作者,坚持创作,持续产出优质内容,更多平台奖励和签约机会等着你!现在拿起手机点击活动入口:今日头条APP「我的」-「创作中」(或「作品管理」)-「头条公开课」,选择教育学院开始学习,上创作吧!让你的灵感与更多交流,在头条,起看更的世界。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与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而高效地展开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师生有效对话成为教学中最主要的形式,如何才能实现语文课堂师生之间有效对话,笔者在繁重和琐屑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慢慢摸索,获得一点心得与体会。现与大家一起交流: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关系是师生有效对话的前提
良好的师生情感关系是师生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的催化剂,是促进教师与学生的性情和灵魂提升的沃土。为此笔者自觉提高自身修养,扩展知识视野,提高敬业精神,提升教育艺术,努力完善自己的个性,使自己拥有热情、真诚、宽容、负责、幽默等优秀品质。真情对待学生,关心尊重爱护学生,公平公正,不厚此薄彼,尤其是对于学业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更切实帮助他们。在教学活动中,通过联系学生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情感体验,改进教学活动,使教学过程充满情趣和活力,提高教学活动的吸引力,师生关系亲密而融洽,为课堂师生有效对话铺设了良好的心理氛围。
二、激活学生原先的经验是师生有效对话的源泉
在新课程改革的课堂中,课程要素的整合要有效地唤醒学生沉睡的经验,并使其兴奋和活跃起来。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学生要按教学需求主动地进行有效经验的改组和改造,生成性的内容要有效的为落实预设目标服务。所以要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对话,激活学生以前的学习经验是很关键的。学习陶渊明《归园田居》一诗时,笔者先请学生回顾了上学期学过的《桃花源记》,在了解他的人生理想,品析他的语言风格之后,笔者再请学生理解诗歌最后一句“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中“愿”的含义。由于有效的暗示,唤醒了记忆中沉睡的经验,学生很快就领悟了“愿”的含义:他向往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即使做一个农夫也比在官场“为五斗米折腰”强。
三、改换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师生有效对话的条件
做什么事情,自主总比被动的效率高。让学生独立自主的寻疑解疑答疑的效果,确实比老师在黑板上一味的填鸭式讲解好的多。在启发式教学方式引领下,让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合作,共同探讨问题,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针对每一篇课文的教学重点难点,笔者巧妙的设计问题,课上想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尽量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学生自己悟出的道理和方法,印象深刻,一辈子都不会忘掉,在语文课堂上笔者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鼓励学生对书本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体验,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使师生对话真正落到实处,让学生受益。
在学习《我的第一本书》一文时,笔者让学生抓住文中一句话“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的最初的快乐和梦幻。”进行理解。笔者设置了几个问题:1“荒寒”一词如何解释?“寒”是“寒冷”的意思吗?联系“贫寒”一词让学生知道“寒”是“穷困”的意思。2在如此荒凉穷困的岁月里一本书将带给作者哪些最初的快乐和梦幻呢?也就是说围绕我的第一本书作者写了哪些童年往事?3“我的第一本书”仅指那半本课本吗?4“人不能忘本”的“本”是什么意思?一环扣一环的问题引领学生思考文本,从课文内容的掌握到领会作者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悟,师生对话深入而有层次性,从而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四、选择各种教学方法,保持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势是师生有效对话的关键
在新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每一个学生与特定的教学环境都存在着一种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动态关系,学生的各种认知、动机、态度、情感等都是在特定的学习境遇中产生的。因而,如何促使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和持续的新鲜感,保持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势是语文课堂师生有效对话的关键。以下是笔者做的几点尝试:
(一)上课形式的多样性
再精彩的课堂教学,如果千篇一律都会让学生产生审美疲劳,因此每当上课之前,笔者都在思考这个问题。于是笔者经常以朗读课,或是用多媒体课件,或是小组讨论等各种形式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师生有效对话设置良好的情境。
(二)作文教法的灵活性
有的老师说作文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写出来的。除了专门作文课,笔者认为好的文本能为作文教学提供契机,通过课堂阅读教学同样能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在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学习中,通过《云南的歌会》人物外貌描写,笔者要求学生用工笔和写意两种方法写我们身边的人。通过《端午的鸭蛋》对汪曾祺语言特色的学习,笔者要求学生也用短句和朴素的“大白话”写文章。《俗世奇人》中方言的用词和表达方式以及个性化的语言也给学生深刻的启示。由于作文训练灵活开放,在作文教学中师生对话才能做到既有的放矢,又有广阔的空间。
(三)综合性学习的多渠道性
由于各种原因,综合性学习往往成为一般教师教学中的空白,但却是学生最期待最感兴趣的内容,如“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上网利弊谈”、“科海泛舟”等等。为了使综合性学习的课堂上的师生对话不再流于形式,笔者根据具体情况要求学生从书本、自然、社会和生活中多渠道选择和确定某个专题问题作为突破点,加大学生的参与度,通过适当的指导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在研究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激发情趣。
(四)学生作业的层次性
学生的个性是有差异的,能力也是有差异的,作业布置也要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要想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使语文课堂师生对话取得决定性的效果,笔者采取作业分层的策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习题。生字词抄写和记忆、重点语句的分析、片段赏析、全文中心思想的理解与把握等,增加作业的层次性,以供学生选择,让每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保护,个性得到张扬,不同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展示。
(五)教师评价的鼓励性
具体说来,就是采取积极的态度肯定学生,激励学生,提高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在课堂上,与每一位学生进行个人的、积极的对话与交流,针对其作业内容、完成质量等说一些鼓励的话。教师的一个点头或一个微笑,一句赞赏的话,一声亲切、热情的指导,都会激起学生的学习的欲望。
(六)训练方式的实效性。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不去加强并发展儿童的个人自尊感,就不能形成他的道德面貌……教育技巧的全部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笔者认为只要能抓住学生的上进心就是有效课堂。为此笔者经常采取最简单的办法——比赛。从内容上朗读,默写,口语表达理解运用都可以用比赛的方式进行,从形式上男女生比,小组比。一堂课下来,学生始终热情的参与,师生形成了良好的互动、有效的对话,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高效完成了教学任务。
五、关注学生学习结果是师生有效对话的提升
当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或者课堂教学结束后,学生都应该完成某一任务时,或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或交际能力的训练完成后,笔者便从完成的质量角度予以评价,对完成的方法或技巧加以指点。学生的答案千变万化,要适时的和学生交流结果,以利于学生以后碰到类似的问题能有效的找到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和技能,最大化的提升了师生对话的有效性
“满园深浅色,和谐师生缘。”在实际语文教学活动中,笔者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需要,全身心的真情投入,和他们保持和谐的师生关系,并平等的沟通与交流,增加师生之间对话的深度和广度,不仅在轻松愉悦中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而且帮助和引导了各类学生健康成长,真正实现了新课程“为了每一位的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张行涛,郭东岐新世纪教师素养[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傅仕娣 安徽省明光市第二中学 239400)
作者简介:王永红,任教于甘肃省镇原县翟池中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具有培养审美情感、铸造美好心灵,陶冶高尚情操的力量。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这些话道出了情感教育的真谛。我们教师要塑造学生的灵魂,净化学生的情感,就必须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相应的情感因素,运用情感的语言,去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即把教材的“此情此景”变成学生的“我情我景”,让学生感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使之“沁人心脾”,让学生读书明理,不但“知之”,而且“好之、乐之”。因此,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必须由于它的重要地位而迈出新步。语文学科课时多,教学时间长,学生几乎每天接触课本中思想性较强的课文,耳濡目染,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它所产生的教育作用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同时又具有丰富、生动的特点,但并不是依靠教室的理性说教,而是感染作用的充分发挥。所以,我觉得,语文教学中的情感陶冶显得犹为重要。一、设置导语,引入感情氛围导语就好像一台戏前的序曲,导语的设置为课堂教学定下了情感基调,所谓“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就是写的导语切入的效果。在教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我设置的导语是:“同学们,你知道人世间最真挚的感情是什么吗?你又曾仔细的观察过你的父亲的背影吗?今天我们将学习著名学者朱自清的亲清散文《背影》,来感受朱自清笔下的父亲对儿子的那份亲情。”开篇导语定下了饱含深情的基调,以唤起学生的深情回忆,打下了阅读课文的感情基础。二、加强学习主题的情感体验列宁曾经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所以,笔者清楚地认识到:只有启动情感的闸门,才能引起学生理性的思考,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和要求。从教学过程来看,它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是学生对概念从模糊到清晰的过程。由于学生是活生生的、有感情、有性格的个体,他们的价值、情感、意志和审美等评价标准不同,而这些因素对认识过程起着始动、维持、调节的作用,所以,学生得到的感染也是各不相同的。所谓“知之越深,则爱之越切”,而“爱之越切,则知之越深”。所以,笔者认为,要注意从教材和学生的年龄实际出发,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优化教学环节的组合,使教学的每一步骤都利于学生经理情感过程,并由于教育活动的积极后果产生愉快的体验,促使学习情感逐步丰富,而且得到多方面的陶冶。以《桂林山水》为例。笔者向学生提出了几个小问题:“你们去过桂林、欣赏过那儿的山水美景吗?或是在电视里看到过桂林山水的美景吗?想去看看吗?”于是,笔者就像一名导游,把学生引到享有美景甲天下的桂林,畅游在桂林山水的美景中。学生欣赏了桂林山水的录象,还欣喜地交流了初步的感受,就这样,学生愉快地开始了对课文的学习和探索。结合对这节课的欣赏和朗读,促使学生产生了丰富的联想,使学生和作者一样因为桂林山水秀丽的风景而惊喜、激动,陶醉在其中。 1准确地把握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语文教材提供了丰富的情感因素。文章是一个承载多种情感信息的载体。教师就要熟练地掌握教材,细心地体味感情,必须吃透教材。教师要把知识和感情传授给学生,必须在备课时首先增强自身对课文的真切感受,应拥有丰富的知识和饱满的思想感情,然后将这种情感融入到教学当中,引发学生的共鸣,使教学情境进入最佳状态。 2创设情境,激发情感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如果能以灵活多变、新颖独特的导入语,或是有意识地创设一些能引起学生精神活跃的问题,把学生带入新鲜的情境中,就很容易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内容预先设计一些与教材有关,同时又能激发学生兴趣的环节,创设能激发学生表现欲望的情境,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获取知识,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从朗读中体会情感许多优秀文学作品都蕴含着美的情感,给读者赏心悦目的美感。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范读课文,尤其是成功的表情朗读,可直接给学生一种美的享受。它会将无声的语句变为有声的语言,通过对文字信息的再创造,把课文中最美、最富情感的地方凸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在教师的朗读中进入角色,不仅仿佛置身于万物复苏、争奇斗妍的春天之中,而且将从这篇散文的形象美、绘画美、音乐美中受到强烈的感染熏陶。正确、动情的朗读是连接教师、教材、学生三者感情的桥梁。它会让语文课变得朗朗有声,情趣盎然。 4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课堂气氛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课堂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的过程。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是具有独立地位和极大认识潜能的实践者,因而要把教学过程组织成学生动脑学习、积极获取知识、增长智慧和才干、陶冶情操的过程。作为教师来说,不能心存偏见,要特别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在语文教学中,只要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够用渊博的知识、用博爱之心,仁爱之情去陶冶学生,理解、尊重、亲近和关心学生,以热烈的情绪、真挚的感情、和蔼的态度、生动的语言来吸引学生,使其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情的感染、美的陶冶、理的启迪。这样,语文教学才会取得理想中的效果,语文课才会获得学生的青睐。四、言传身教,体会情感德国伟大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我们认为,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心?”教师的精神具有很强的感染性,它可以使学生产生同样的或与之相联系的情感,所以,教师应以饱满、真挚的热情进行教学,把自己的真情实感有机地溶进讲课之中,做到言为心声,言之有情,盛情并茂,使学生体验到教师同样的感情,从而使师生双方情感共振,课堂沉浸在美好的情感激荡之中。此情此景,学生就不仅仅是用耳朵聆听教师的讲授,更是用整个心灵接受教师的影响。总之,如果我们既能注意发挥学习主体情感体验的积极性,又能发挥教师情感传导的主导作用,那么语文教学将会迈出可喜的一步。作者单位:甘肃省镇原县翟池中学
花垣县民乐中心小学教师 龙翠莲 情感是学生普遍共有的。丰富而健康的情感可以使学生生活得充实,可以提高学生的活力。巨大的热情和激情能驱动和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取得丰富的学习效果。情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这虽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但形成的力量和结果却是巨大的和有形的。后进者急起上进,失望者燃起信心,冷漠者出现热情,敌视者转为友善,悲观者勇气倍增,常常都是因多情感的转变。因此,情感教育,对学生动之以情,是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情从诚挚中来 诚挚就是要诚心诚意地对待学生,一丝不苟地对待学生,尽职尽责地对待学生。诚心实意就是对学生成长的投入,在他们面前毫无私心和假意,苦心孤诣地设计和创造教育条件,使学生顺利成长。对学生极端的负责,一丝不苟,严格要求,绝不马虎放纵,这样,学生会从中产生很深的感情,使师生关系和谐,使学生接受教育更加主动和自然。与这样的老师长期相处,学生会受到良好的感染,也会对他人诚挚和友爱。
二、情从公正中来 由于学生的智力因系和非智力因系不相同,老师有时会有意无意表现出不公正,不一视同仁,不能公正地爱护每一个学生,使部分学生与老师的感情疏远。有的学生最后到了很难教育的地步,往往就是这种原因造成的。他们感到老师不公正、有偏心,因此,他们就不会拿出真的情感对待老师。教师的任何不公正行为,都会造成他们的心理负担,甚至造成他们的不满情绪。他们会认为老师瞧不起他们,不关心他们,于是,可能产生三种后果:一是丧失信心,对老师和集体失去感情。二是产生逆反心理,三是兼而有之。所以教师一定要公正。当学生感到老师心地公正,不偏不倚,他们就会有一种平等感和尊严感,容易接受老师的教育;他们还会从老师的公正处事中学会做人,并对老师产生尊敬之情,亲切之情。情从公正中来。教师对待学生,处理事情,任何情况下都要公平公正。
三、情从实事求是中来 在教育教学中,会遇到各种各样问题,碰上各种复杂的矛盾,发现各具特长的学生。对待他们和他们提出的问题,我觉得应把握住一条,那就是实事求是。一个人在评价别人时常常凭主观意断。教师也不例外,在处理自己比较熟悉的学生存在的问题时,更容易主观。比如:对经常出差错的学生就会认为他们素质太差;对经常迟到的学生,会认为他们每次迟到都没有正当理由;对后进生的进步或好的表现,总持怀疑态度;对学生中的争议,总认为平时表现好的学生有理……教师若不能做到实事求是,最容易伤害学生的感情,会使学生蔬远教师,有的甚至对老师耿耿于怀。
四、情从和谐中来 师生关系的和谐,是增强学生自觉性、主动性的重要条件。教师付出多少爱,就会得到学生多少“情”。师生关系的建立,还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的尊重,能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既尊重教师又在教师面前无拘无束。
教师要从心底真正明白一个道理,靠“威严”和教训不会得到真正的信任,唠唠叨叨、没完没了的说教不会让学生信服。教师不是因为“说”通了道理就通达到教育的效果,学生是否“听”得进才是主要的;教师不能靠板面孔让学生尊敬和信服,就能达到学生只有“心服”才能接受教师的教育。与学生形成和谐友爱的关系,要防止另外一种偏向,那就是不恰当地与学生亲昵,在学生面前随随便便,凡事不拿主意,或是不讲原则,这会影响师生之间的正常关系,不能产生真正的师生之情。
五、情从解决困难与化解矛盾中来 学生在生活中常常遇到各种困难,教师要帮助学生,为学生排忧解难,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对学生中比较复杂的矛盾,教师要有耐心,要更为体贴、关心,帮助学生很好地解决。在这过程中师生之情会油然而生,并能得到长久的保持。
“动情教育”是教学工作中常用的方法。
觉得我说的不错就给我分把昭
最后祝楼主全家快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