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情感,你了解多少?

关于情感,你了解多少?,第1张

人是有情感的,而情感又可以分为亲情,爱情,友情,就是因为这些情感,才组成了我们的关系网,有人陪伴,也让我们的生活也更加多姿多彩。情感更是一个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没有了情感,我觉得人都不能再为人,而是没有感情的动物。

首先就是亲情,它是家人之间的一种情感,是亲属之间情感,尤其是父母对子女的亲情,这是最无私,最纯洁的,也是最浓厚的,最伟大的。这是这个世界上,血浓于水,无法割舍的情感,因为亲情的存在,我们才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亲情的存在,才让我们远离了世间的孤独悲凉和痛苦,有亲情的地方才叫家,一个人的小区只能叫住所,不能叫家。亲情,也是家人对我们的一种牵挂。亲情我们无法割舍,也值得我们用一生珍惜。

爱情,这是存在伴侣之间的感情,爱情是浪漫的,是幸福的,是彼此之间浓厚感情的表达,因为有爱所以两个人才成为了伴侣,才会一起共同面对生活的困难,才会一起走人婚姻,组成一个家庭,当爱情经历挫折,最终两人之间的爱情会升华为亲情,因为这个时候两个人之间早已密不可分,仅仅的联系在一起,成为了家人。

友情,存在我们和朋友之间,因为存在友情,我们才会有很多朋友,遇到困难,我们的朋友也会深处援手,因为友情,我们的生活才不会孤独,无聊的时候可以和朋友一起谈心玩耍,分享我们的快乐,友情也组成了我们重要的人际关系,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多彩。这些就是我对情感的看法,每个人对情感的理解不同,看法不同,体悟也会不同,不过每人都有情感,情感存在我们的生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因此,要体现和发挥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就要重视语文课对学生在文学、情感方面的熏陶、感染作用,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呢?

一、依托教材,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教材是教学课堂教学中唤起学生情感体验的基础。现行语文教材中所选的课文,形神俱佳,文质兼美,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浓郁的感情,是情感满溢的海洋。这些课文为学生创设了多种情境,为激发学生的情感因素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披文以入情”,把握住跳动在字里行间的情感脉搏,激发学生去体验、去思考,感悟思想情感的真谛。比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直以来都被选作中学语文教材,哺育了几代人。它之所以读罢让人泪眼朦胧,就在于它字里行间渗透着爱子之情。在学习中教师紧紧抓住最能体现“背影”的情感因素――“蹒跚”、“探”、“攀”、“缩”等几个饱含深情的字眼,引导学生仔细品味父亲对儿子真挚、深厚的情感,让学生结合生活的实际,体悟父亲对自己关心的点点滴滴,使学生更加珍惜生命中所拥有的真情。这样,就用教材的情感因素,开启学生的情感世界,给学生以亲情的启迪,进而构建学生的精神世界。

二、融入感情,营造和谐人文的课堂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倾入感情,进行情感教学,让特定的情景激起学生的感情波澜,诱发学生的激情,撞击学生的心灵,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教师也只有自己真正动情,才能传之以情,以情激情,感染学生,使学生真正得到体验。比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在教学生学习《最后一课》的最后一个场景时,不是一般性的朗读、讲述,而是声像并举,充满激情。“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就在这一位学生满带感情的朗读刚停,寂静笼罩课堂的刹那间,录音机里骤然响起“当、当……”12响沉重而遥远的钟声,学生既惊又诧,全神贯注。趁学生惊诧之际,她出示一张韩麦尔先生写完“法兰西万岁”五个大字的彩色,要求学生图文并照,仔细观察,仔细阅读,要求他们在认真品读的基础上用自己饱含感情的语言描述当时课堂上庄严肃穆的场景,描述韩麦尔的神情、语言、动作以及他内心的痛楚和期待,描述此时此刻小弗朗士的心情和感受。学生观察、阅读,沉醉于文本之中,情不自禁地朗读,畅所欲言地谈起了自己的看法。于老师大加赞扬,并加入他们的行列,深情地谈起了她自己在抗战时,家乡的小学即将解散,音乐老师教唱《苏武牧羊》的一段亲身经历。她说,从此这首歌不断在胸中激荡,构成了她生命的一部分。学生聚精会神,在心中弹奏爱国主义的最强音。融入了情感的语文课堂是充满诗意的世界,也惟有用充满激情的教学才能唤醒、激励、鼓舞学生,感动、感染、感化学生。

三、超越教材,让学生在体验中升华情感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言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多元价值又会引发学生的思考与辨别,但学生因知识、经验、年龄的影响,很容易受错误价值观的诱导。因此,在授课过程中,要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这一理念为指导,让学生在直接的思维碰撞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把自己体验后形成的观点与教育和社会所倡导的价值观进行比较,用共同价值来对自己的选择作适当的修正,使学生对价值取向进行自我判断,同时不失时机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人文教育、情感教育,使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著名特级教师窦建梅在教授《难忘的一课》时,就很好地将学生情感的体验和价值观的选择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在深入的情感体验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爱国主义思想教育。课堂上,窦老师要求学生随着课文人物的需要一遍又一遍高声读着“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给学生以深度的触动,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此时,窦老师又用低沉而有感染力的声音朗读了席慕容的《乡愁》一诗,将学生的感情提升到了一个高度。当学生再自己品读这首诗时,感情的闸门被打开,情感得到升华,不禁泪流满面。此时学生不是在用嘴读,而是用心去读、去体验、去感悟,台上台下已融为一体,都在心里翻滚着一句话:“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不知不觉中学生已受到了一次强烈的爱国主义熏陶。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要突破单纯地注意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局限,把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放到至关重要的位置,把学生的生活积累、感情积累充分调动起来,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并最终积淀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和高品位的审美情趣。

在北野武的**当中总是能够找到很多的,潜藏在**之外的发人深省的迷思。在这一部剧当中,他的背后也隐藏着许多表象所看不到的东西,比如说其中的情感和一些哲学道理,都值得我们仔细的去体悟。在我的感受中,他主要有以下三点情感和体悟:第一点是对于亲情永远是最能打动我们的。第二点是对于爱情有的时候都是我们无法避免。第三点是对于生活,我们只有永远的昂扬向上,才能继续前进。

一、对于亲情永远是最能打动我们的

在剧中的正男是一个从来没有见过母亲,但是却仍然渴望亲情的小孩。正男从来没有放弃过寻找自己的母亲,他可以坚强承受住任何的困难,就是为了找到自己的母亲,在正男寻找自己母亲的过程当中,菊次郎他也有了很多的感悟,他的母亲在小的时候舍弃了他,他也打算到敬老院去看看他的母亲,虽然曾经被伤害过,他不知道该怎样去面对自己的母亲,面对这份亲情,都充满着挣扎。

二、对于爱情有的时候都是我们无法避免

对于爱情并不是我们能够选择逃避就能够逃避的,对于曾经的另一半,我们也不知道该怎样去靠近,与其在这样的关系当中无所适从,找不到合适的方法去相处,那还不如就继续当朋友,既让对方感到轻松,自己又能够感到开心。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并没有受到伤害,只能自己一个人默默的疗伤,将这份悲伤藏在心底。

三、对于生活,我们只有永远的昂扬向上,才能继续前进

真的没有找到自己的母亲,但是生活的脚步却在一直催促着他前进,慢慢的他不在执着于寻找自己的母亲,而是开始渐渐适应生活,一步步变得活泼开朗。小小的年纪但是他却可以战胜生活的艰难和困苦,学会着微笑面对生活。

                                文/曹然

佛经有云:”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我当教以圣道,令其永离妄想执著,自于身中得见如来广大智慧与佛无异。”

佛经亦有云:“人生八苦,即是:生苦、老苦、病苦、苦死、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取蕴苦。”

佛说:“结前世因,修来世果。”佛言:“一饮一啄,莫非前定。”

那人生命运和爱情缘分都是上天注定而后天无法改变的吗?非也!   

“人未能无心,终为阴阳所缚,安得无数?”凡人都有一颗妄想的心,因此会受到阴阳之气的拘束,如此一来就会存在数理。

改革开放后,我国由古代传统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和近代的包分配讲成分逐渐进入了现代恋爱自由的时代,进入21世纪后,性自由性解放的思潮也席卷全球,作为现代人的我们,似乎已经可以随意恋爱,随意放纵欲望,随意更换恋爱伴侣,而不用承担过去严重的后果。

但同时,你看世人多奇怪。喜欢的人得不到,得到了不珍惜,在一起时怀疑,失去了怀念,怀念的想相见,相见的又恨晚,终其一生,满是遗憾。世界那么大,床却那么小,床上的两个人曾经那么好,却不能一起携手到老。每个人都喜欢牵了手就能成婚的故事,却活在了这个上了床也没有结果的时代。

究其原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如今经济与科技的飞速发展,我们的生活日新月异,新与旧飞快更迭,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彼此的距离逐渐缩小,一个庞大的未知的世界过早地向微茫的渺小的我们展开。我们的三观也在不知不觉中被改变,变得浮躁而空虚。小时候能在院子里和蜻蜓虫子玩耍一个夏天的人儿,如今却总想着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世上人那么多,我想去多遇见。什么青梅竹马,什么懵懂初恋,什么灵魂伴侣,什么红颜知己,小孩子才做选择,而我全都要体会一次!

但人类对于真正的爱情的要求是不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毕竟没有人会对伴侣说,你去尽情玩吧,玩累了,我再给你一段真正的爱情一个完美的家。但年轻人很少懂得这个道理,他们被荷尔蒙支配,被欲望支配,被寂寞支配,尽情狂欢放纵,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肆意挥洒自己青春的活力。等到经年已过,尘埃落定,再蓦然回首,过去那一直在背后守候的人却已经消失在灯火阑珊处。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每个人似乎都在怀念,都在呼唤,都在渴望这种“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的完美爱情。可惜随着人们欲望的增长与精神信仰的缺失,完美的爱情已经不再是必需,只是成为了一种美好的想象。爱情逐渐从一种精神层面的交往,变成了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甚至是可以用物质来衡量的东西,但看似随处可得,又像是从未获得。这不能不说是这个时代和人类的悲哀。

由于早慧和童年缺爱,我大概从二年级就开始对异性产生好感,可由于懵懂无知年少轻狂,始终未能识得真正的爱情是什么。那些当时所谓的非她不可,痛彻心扉,呕心泣血,患得患失,为了求得异性的青睐,不惜折辱自身尊严,直至失去自我,也堪扰了她人。而今再度回首,却只觉得如此羞耻,如此可笑。

那些年少时所谓愿意用命来换取的,是真正的爱情吗?非也!那些只是我内心对于情感的渴望,寂寞的思绪想要得到排解,心中的孤独想要得到慰藉,所谓的爱情不过是我的自导自演,自我感动,自作多情,一厢情愿,深陷情感泥淖而不自知。

后来,在和初恋分手后,我痛定思过,开始认真思考,爱情的含义是什么?真正的爱情是什么样子?我该如何获得真正的爱情?思索四年,如今终于略有了些看法。

真正的爱情应该是一个神圣的过程,而不该是沦为满足欲望的一块遮羞布。任何以满足自我性欲,安全感等等生理或者情感需求的,都不能叫做真正的爱情。真正的爱情是果实,而不是种子;是奉献,而不是索求;是互相成就,而不是彼此将就。从荷尔蒙分泌开始,经过共存、反依赖、独立,最终到达共生的状态。在这过程中,两者逐渐摆脱了低级生物本能的驱动,超越了现实情况的限制,使精神层次的交往愈加深入,最终实现灵魂和肉体的完美融合与交相呼应,精神世界的美好契合,两个人就仿佛活成一个人,这是我所理解的真正的爱情。

而想要获得真正的爱情,则需要修炼爱情。初恋当初推荐我看了一本明代大家袁了凡先生所著的《了凡四训》。书中以自己的身世及经历为依据,深含修身治世、重德载道之言。全书共分四章,从立命、改过、积善、谦德四个方面进行讲述,语言平实却发人深省,篇幅不长却字字良言。历经数百年,成为了修身养性之杰作,实为良善向上之书籍。

四年来,我时常勤拂拭,不仅在为人处世,修身养性方面得到了许多启迪,回想起自己过去十余年的情感经历,就忍不住想要从爱情的角度来感悟这本书。

总的来说,立爱即是立命,修爱即是修心,行爱即是行善,积爱亦是积德。爱情和人生一样,都需要先立心立命,而后改过自新,之后行善如流,谦谨恭德,才得以明心见性,开悟觉醒,始终以一颗虔诚心去求,自然会得偿所愿。

一、立命之学

“命由我作,福自己求。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

——《了凡四训·立命之学》

有道是:“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人类在寻求爱情的过程中似乎也在大致遵循着这条古语。因此,人们更容易对自己附近的,见过更多次面的,看似更有缘分的人产生好感。那如此说来,遇见最多次的,便一定是真爱了么?非也!爱情,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强烈的依恋、亲近、向往,以及无私并且无所不尽其心的情感。人的一生短短数十载,无非都在做两件事,谋生和谋爱。我们谋的应该是内心真正之爱,人生的挚爱,而非所谓的上天或者亲人朋友为你安排的缘分和爱。

而想要尽早获得真爱,或者逃避最终将就相亲结婚的命运,就必须要立心立命。虽然我们会遇见哪些人具有不确定性,但一昧地顺应缘分,被动地等待爱情上门,结果往往不甚如人意。想要获得真爱,首先,就得先想清楚,我是谁?我想要什么样的人生?我该如何度过我的一生?先学会了为人,懂得做人的道理,明确了人生的方向,我们才可以去思考,我喜欢什么样的人?我想要什么样的爱情?我该如何经营我一生的爱情?因为,如果内心还没有坚定人生的方向,没有向自己想要的生活前进,没有逐渐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我们又何谈找到欣赏自己,愿意和我们共同成长的那个人呢?当我们把这些问题想清楚了,我们就不会在意人生旅途上偶尔的孤独,因为同行者虽然不断分离告别,但点点星光终将汇聚,最后的那个同路人终将会和你走到一条道路上来,并陪伴你一直走下去。

由此可见,爱情的命运其实是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是可以改变的,只要你明确自己心中所想,坚定地去寻找或者守候,忍受这期间的孤独和诱惑,那份专属于你的真爱就终将会到来。但很多人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依然只相信所谓的缘分。所以一次偶然的相遇就忍不住一见钟情,对方的几句关怀就激动得不能自已,稍微亲近一点就想相伴一生。缺乏自己对于爱情的主见和辨析能力,浑浑噩噩陷入了荷尔蒙的陷阱,终究会由于某天突然清醒过来,而陷入万般悔恨,却为时已晚。

二、改过之法

“今欲获福而远祸,未论行善,先须改过。”

——《了凡四训·改过之法》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寻找真爱的道路上,我们难免会由于种种原因,犯下了错误。比如因为一时冲动和初恋说了分手,比如分辨不清,陷入了一段错误的感情受到了伤害,再比如由于现实的无奈只能去找一个人将就度日……种种如此,莫不如是。

网上有一句流传甚广的话:“人的一生往往会遇到四个人,一个是你最爱但不爱你的人,一个是最爱你但你不爱的人,一个是互相最爱但不能在一起的人,一个互相不是最爱但却能一直走下去的人。”以前年少的我,还对这句话顶礼膜拜,并一直在寻找着这四个人。而今方觉得这就像是个笑话,竟然把在爱情中犯下的错误说得那么冠冕堂皇,甚至企图把经历多段爱情当做人生必做的事情。我认为这是错误的,毕竟最终陪伴你的人只有一个,经历了这么多恋情,还得和一个不是互相最爱的人在一起,那我谈何寻找真爱,结婚又还有什么意义呢?

真爱永远只有一个,是那个你最爱她,她也最爱你的人,除此之外,都不算真正的爱情,世间除此人之外,你也不想再和其他任何人在一起。电视剧《神话》里,易小川和素素、吕雉、小月、玉漱四个女人的故事,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道理。她们四人恰好对应了所谓人生会遇到的四种人,但易小川最终的选择是,哪怕曾经做出过错误的选择,哪怕心中留有遗憾,哪怕曾有过动摇,但最终还是毅然决然默默等候了两千年,只为守候他此生的真爱,玉漱。我想,这不仅是易小川的决定,也会是所有有志于寻找到真爱的人共同的选择。

其实,在寻找真爱的路上,我们不要害怕犯错,犯错是为了让我们更加清楚自己内心的想法。面对错误的事,错误的人,我们只需坦然承认,然后决绝地从错误之地跳脱出来,然后纯净自己的内心,放下过去,认清未来的方向,勇敢地去追求新的生活。

发耻心,发畏心,发勇心,从事上改,从理上改,从心上改,才是真正的改过。这样,当我们面对新的爱情时就不用始终心怀愧疚,或者觉得低人一等,而是全心全意地投入这段新的感情。如此这般,两人的情感才能真正平等、持久。

三、积善之方

“是故人之行善,利人者公,公则为真;利己者私,私则为假。又根心者真,袭迹者假。又无为而为者真,有为而为者假。皆当自考。”

——《了凡四训·积善之方》

仓央嘉措有诗云:“情人路上能相遇,信是前生未了缘。白玉人间如不识,拾来翻又弃山前。”意为:有情之人能相遇,应该是前世未了的缘分,这种缘分如同白玉,需要珍视,需要善待。如若不能善待对方,就好比捡到白玉却不识,当成路石丢山前。

佛说:“佛前五百年的修行换来今生一次回眸。”今生今世能相见,不能不承认彼此之间的缘分。正如仓央嘉措所言,今世的情,是前世未了的缘分。每个人都在茫茫人海中苦苦寻觅自己的真爱,但是寻到了,我们又该如何待缘,珍缘,惜缘呢?

《了凡四训》中给的建议是,我们要在一段关系里不断地付出善意,行爱就是行善,积爱就是积德。对待爱情,我们要不吝啬自己的赞美,释放自己的善意,隐忍自己的脾气与恶念,学会接纳对方的不完美并愿意帮助对方就行改正,助他向善。

现代夫妻关系里,很多时候的争吵都是由于,双方不愿意退让,常常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事就无限上升高度,最后吵得不可开交,弄得一地鸡毛。也有因为双方不互相体谅,故意忽视或者忘记了对方的付出,男的嫌女的黄脸婆,女的嫌男的陪伴时间少,其实,婚姻说到底,不过是一屋二人三餐四季五十年,既然想要走入婚姻,就得做好承受后果的准备。

给彼此多一点善意,多一点赞美,多一些亲吻和拥抱,互相多一点体谅和理解,

彼此扶持,互相监督,共同进步,柴米油盐,鸡毛蒜皮,生儿育女,细水流长,相濡以沫,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共赴黄泉。这不就是婚姻的本质吗?

四、谦德之效

“《易》曰:‘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是故谦之一卦,六爻皆吉。《书》曰:‘满招损,谦受益。’”

——《了凡四训·谦德之效》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自然万物皆有定数,水满则溢,月满则亏。同样,爱情也是这样,欲望太满,态度太急,行为太过,速度太快,都会导致爱情的失败。真正的爱情不是呕心沥血,不是费尽心思,不是撕心裂肺,不是烈火烹油,而是萍水相逢,相识相知,自然而然,细水流长,如同山岗上那轮静静的满月。一段感情如果一直让你觉得太累,那就说明这不是真正适合你的感情,双方的关系从一开始就不平等了,需要尽快退出来,不然只会造成更大的伤害。

此外,对待爱情我们不能朝三暮四,要学会忠诚。因为每个人心中的爱意只有那么多,多爱一个人就会多损失一分爱意。谈恋爱时,如果总想着前任或者备胎之类的,那就无法对对方付出所有的爱,心猿意马,顾左右而言他,那最后终究会因为外界的诱惑和心中的妄念而使这段感情失败。因为你对爱情的态度对方也看得见,还纠结于其他的爱情经历则会让对方生厌。哪怕隐藏得来一时,但如果心中一直还抱着贪妄,未曾真正投入到如今的感情中来,也只是骗得了别人,而骗不了自己的心,这段感情也注定无法长久。

一段真正的爱情,不是说非要从青梅竹马直至白头偕老,从始至终唯此一人,爱情完美无瑕。而是哪怕曾经彷徨,犯错,积恶,遭损,陷入泥淖,哪怕在寻找到真爱之前已经满脸泪痕,满目疮痍,身心俱疲,也要鼓起勇气,放下过往,收拾好心情,重新踏上寻找真爱的道路。

真正的爱情需要修炼,纵观前后,从未曾开始寻找爱情前,到寻找到爱情的经营过程中,再到犯下爱情的错误后,我们都要一次又一次地审问自己的内心,我明确自己的爱意了吗?我改过自己犯下的错误了吗?我对爱人发出善意了吗?我对待爱情的态度正确吗?只有把这四个问题思考清楚并解决了,才能更好地奔赴人生的下一段旅行。

人生就是一场有来无回的修炼己身的旅程,渡己是为渡人,渡人方能渡己。每个人各自修炼己身,立心立命,改过前非,以善意,以谦德,双方共同修炼这段情感,日转星移,年华老去,最终方能成就正果,得证真正的爱情。

真正的爱情从未消失,真正的爱情需要勤加修炼,真心以对才能获得。愿世间人都能顺天命,知己心,立矢志,勇寻觅,耻过往,改自新,勤赞叹,多积善,讲谦德,明定其志,忠贞其心,慎独其行,随缘惜缘,珍惜眼前人,定能品味真正爱情的滋味。

祝愿各位都能寻觅到属于自己的真正的爱情!

笔者注:

我和初恋刚在一起时,当时她信佛,讲究明尘事,行因果,积善德。她给我推荐的唯一一本书就是袁了凡先生的《了凡四训》,在恋爱期间,当时年少幼稚的我沉溺于体验爱情的欲望中,没有做到静下心来细心体会,只是当做一本古文鸡汤书,粗略读了一番。后来果然由于自己缺乏对于爱情的修炼,冲动做出了分手这个悔恨终生的决定。这使得我在这分开的四年里,饱受了无尽的痛苦与折磨。

于无常处知有情,于有情处知众生。在这四年里,偶然再翻阅开《了凡四训》,发现当是一本明悟哲理,修身养性,渡人渡己的不二经典。在往后的时间,更是常常勤拂拭,以其中立命,改过,行善,谦德四训为处世规范。往后亦更需谨言慎行,躬身亲省,戒骄戒躁,行善积德。不求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只求问心无愧,明心见性,识得了世理,改自身天命,改过往之过,行当下之善,谦未来之德。对得起爱自己和自己所爱之人,这也算不枉费来人间短短数十年走一遭了。

也感谢我的初恋给了我一个参悟人生和爱情的契机,让我能从懵懂幼稚年少轻狂逐渐明白事理日益成熟,于人生彷徨迷惘挣扎中得以脱逃出来,得以树起继续活下去的勇气,更是让我从此对于人生拥有了一份期盼,觉得人间值得。同时,她也让我能在孤独中感悟爱情的含义,于爱情破幻的时代识得爱情的真谛,得以改正以往在爱情中错误的想法和行为,更是在让我灯红酒绿的情感欲望中得以保持初心,坚定了内心对于爱情的执着。

“她教我收余恨、免娇嗔、且自新、改性情、休恋逝水、苦海回深、早悟兰英。”

“我偏要婆娑泪、炽艳火、自废堕、闲骨格、永葬荒墟、剜心截舌、独吞苦果。”

我爱她,我更感恩她,是她教会了我如何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如何更好地度过这一生,如何去爱一个人,并且识得了真正的爱情究竟是什么。按照她的看法就是:不曾清贫难做人,不经世事永天真,自古英雄出炼狱,从来富贵入凡尘。行德无需人见,行善自有天知,人的一生无非都在做两件事,谋生和谋爱。

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你们,能够去研读一下《了凡四训》,并静下心来思考,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样的人生,想要的是什么样的爱情,而自己又该如何去获得想要的人生和真正的爱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95985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