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札记|《情感勒索》(第5、6章)

读书札记|《情感勒索》(第5、6章),第1张

继读完 《恰如其分的自尊》 后,我近来开始阅读 《情感勒索》 。可以说,这两本书和去年阅读的 《不要用爱控制我》(1-4) 在内容上有很大的相关性。之所以系统阅读这方面的书籍,主要是希望继续深入理解关系里的“暴力”,构建更好的人际关系;其次也希望略作一些读书札记,与读者分享,使更多人受益。

第五章为《情感勒索者的内心世界》,第六章为《受害者的特质》,两章结合起来读,收获颇丰。我从这两章中抓取出以下最有感触的七个关键点:

1 如何处理挫折?

遭遇挫折后,人们可以有两种反应。一种是难以容忍挫折,无法接受失望的结果,立即采取行动,欺压别人。另一种是调节自己的心态,品味挫折和失败的痛苦,但不沉浸于痛苦,继续努力向前迈进。

很显然,采取第一种应对方式的人更容易成为情感勒索者。这也是挫折教育的另一重意义,不仅使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也避免因遭受挫折而伤害他人。

2 童年期遭遇重大丧失

作者认为,“很多在童年时期失去过重要事物的人,成年后会变得过度依赖和黏人,他们再也不想尝到被拒绝、被遗弃或是被忽略的苦涩滋味了。”

我想,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成年后,可能会把情感勒索作为避免再度失去重要人物的应对方式。而另一部分人,则会因为害怕失去重要的人而牺牲自我、接受情感勒索。

若情感勒索者不愿再诉诸情感勒索,那么他便要学会说出真实的感受,也就是勇于承认自己内心真实的需求和恐惧。

3 给孩子提供“完美生活”的负面影响

有些父母因为不希望子女经历自己童年时的艰苦,便对子女百般呵护、过度保护,在物质上尽力给予孩子想要的一切。这样养育子女将带来两方面的负面影响。

一方面,是使孩子误以为自己想要什么都能毫不费力地轻松得到。假如将来他不能轻松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便可能会用情感勒索的方式来强取。

另一方面,是使孩子失去了学习应对挫折的机会。因为不懂得如何应对挫折、拒绝、失去,因此他更加依赖情感勒索的方式来满足自己不可遏止的需求。

这也折射出挫折教育的重要意义。

4 情感勒索者善于“合理化”自己的行为

情感勒索者第一种合理化的方式是,将自己看成是拥有判断力的“法官”。他们将自己伤害他人的行为解读为维持家庭秩序、建立规则、做“该做的事”。

情感勒索者第二种合理化的方式是,将自己看成受害者,而把受害者看成施暴者。他们往往极端自我中心、极度敏感,歪曲事实,从而合理化自己对受害者的伤害。

情感勒索者第三种合理化的方式是,将自己看成在人格、动机、能力等方面优于受害者的人。因此,他们贬低受害者的价值,如此一来,他们既可以合理地打击受害者,又可以在受害者真的要离他们而去时,减轻他们的失落感。

情感勒索者第四种合理化的方式是,将自己的行为看作是“这都是为了你好”。他们不觉得自己的行为伤害了对方,反而觉得是在替对方着想、帮助对方。

5 什么样的人容易遭受情感勒索?

这些特质包括:“过度需要他人认可;过分害怕他人生气;不计代价维持和平;容易为他人负过多责任;频繁质疑自我。”

这些特质都可以追溯到人们的早年生活。孩提时代,人们最害怕失去父母的认可、最害怕父母生气、害怕家庭不和睦、当家人有需要时年幼的子女也能立即承担起本不属于自己的责任、担心自己没做好……

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教育绝不仅限于学业方面,更重要的是:多给予孩子一些无条件的爱、多给予孩子无条件的肯定、建设和谐的家庭关系、成年家人要处理好自己的情绪而不是让孩子来时时关照自己的情绪……

6 哪些做法容易强化情感勒索?

作者认为,当你面对情感勒索者施加的压力时,以下做法中的任何一项都无异于是在对情感勒索进行正强化:

”道歉;试图跟对方讲道理;争吵;哭泣;哀求;改变或取消重要计划或约会;提出让步,希望这是最后一次;投降。“

受害者原以为退一步海阔天空,但其实这些做法相当于对情感勒索行为的奖励,将促使情感勒索不断升级。

正确的应对行为包括:

”为自己的观点辩护;正视事实;申明自己的原则;让情感勒索者知道他们的行为是你不能接受的。“

7 自我勒索

这是我第一次听说“自我勒索”这个词,这个词形象生动地反映出那些对自己不好的人到底是怎么回事。

作者认为,我们可以一人分饰两角(勒索者和受害者),实施“自我勒索”。

很多人因为担心遭受反对、拒绝、批评、挫败,我们甚至不敢和别人商量,就在想象中给自己施压,放弃了自己的主张和权益,阻止自己去做想做的事情。然而,假如理性分析一下,就会发现,这些担心并不是事实。这是自我设限,也是自我勒索。

比如,一个四十岁的中年男性常年和守寡的母亲一起生活,一直单身,从未谈婚论嫁。在他的潜意识中,他若成家,便是抛弃了母亲。

1小说的影响

《理智与情感》是英国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小说,它的出现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从资料得知从十八世纪七十年代到十九世纪头十年,菲尔丁等大师开拓的英国现实主义传统几乎完全中断,英国小说被淹没在一派家浪漫主义的感伤泪水之中,几十年间没有产生任何重要作品。而1811年出版的长篇小说《理智与情感》无疑打破了这种沉闷的局面。

2关于作者

这本小说的作者是英国作家简·奥斯汀,她于1775年12月出生于英国汉普郡的史蒂文顿,共有兄弟姐妹八人。父亲是一名学识渊博的牧师,担任了数年的教区长。母亲出生于比较富有的家庭,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

虽然简·奥斯汀没有受过正规的学校教育,但优越的教庭教育和环境,无疑给她提供了优越的学习条件。她从十三四岁便开始写东西,具有卓越的语言表达能力。因为各种原因,简·奥斯汀及家人曾几次改变住址。这些经历无疑给她的写作创作了条件,也为之后几部经典小说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3关于书名

这本小说最初名为《埃莉诺与玛丽安》,数年后才改为以第三人称叙述的长篇小说《理智与情感》。从小说的书名不难察觉这部小说主角是埃莉诺和玛丽安,小说是围绕她们姐妹俩的感情线缓缓展开的。小说中出现了多个人物,个性鲜明,引人深思。其中埃莉诺和玛丽安面对感情的表现也形成了鲜明对比,理智是用来形容埃莉诺的,而情感无疑说的是玛丽安。

4故事梗概

事情源于达什伍德家族,位于萨塞克斯郡的诺兰庄园,因为已故庄园主是个单身汉,所以遗产给了亡故妹妹的儿子亨利·达什伍德。亨利同前妻生了一个儿子约翰,同现任妻子生了三个女儿,即埃莉诺,玛丽安及玛格丽特。亨利亡故后,便涉及到财产分配。虽然亨利让约翰好好照顾三个妹妹,但在约翰妻子范妮的劝说下,约翰把本来打算给妹妹的财产抛之脑后。居住在诺兰庄园的这段期间,埃莉诺结识了范尼的弟弟爱德华·费拉斯并互生情愫,妹妹还经常打趣他们。

后来因为无法忍受范妮的冷嘲热讽,又在达什伍德太太的一个亲戚的介绍下,他们搬到了位于德文郡的巴顿乡舍。条件虽不如诺兰庄园,但他们过得很开心。也是在这里玛丽安结识了威尔逊,他英俊潇洒且浪漫。很快他们两便坠入了爱河,并且不懂节制,高调。很快大家都知道了,很多人怀疑他们已私定终身,步入婚姻是迟早的事情。机缘巧合,他们两姐妹到邻居家做客,无意间认识了单身的布兰登上校,三十五岁左右。布兰登对玛丽安一见钟情,大家有目共睹。但对于布兰登上校对自己的迷恋,玛丽安却快言快语,和姐姐表达了对布兰登上校的厌恶,并表示自己绝不会看上他。这期间,爱德华也短暂地拜访过他们,但却显得心事重重。

不久之后,威洛比便匆忙地向他们告别,去了伦敦。很快,布兰登上校也慌忙地离开了。威洛比离开的这段期间,玛丽安心神不宁,坐立不安。她们一如既往地去邻居家做客,接连认识了邻居的朋友詹宁斯太太及她的两个女儿。其中一个女儿帕尔默太太还邀请他们姐妹两到她位于伦敦的克利夫兰庄园做客,但她们婉拒了。

不久之后,玛丽安和埃莉诺也结识了斯蒂尔姐妹两。虽然不太喜欢她们,但出于礼貌和善意,埃莉诺常听露西向她分享心事。也因此,她得知自己的心上人爱德华四年前便与露西私定终身,而且他们互相通信。对此,她感到怀疑加震惊,但他努力克制自己动荡的心,保持平静。之后詹宁斯太太邀请埃莉诺和玛丽安到自己位于伦敦波特曼广场附近的住所做客,埃莉诺本想拒绝,但妹妹急切想知道威洛比的事情,所以便欣然答应了。后面包括斯蒂尔**姐妹两也去了伦敦。

到达伦敦后,玛丽安迫不及待地给威洛比写信,但却音讯全无。对此,她焦灼不安,无心他事。这段期间威洛比来过一次,但他们碰巧外出。为此玛丽安遗憾不已,以后便不再外出以免错过威洛比。后再舞会上巧遇威威洛比,她欣喜若狂,但威尔逊却对他冷漠淡然。她百思不得其解,闷闷不乐。不久之后,玛丽安便收到了威洛比的信以及自己的发丝及之前写给她的书信,得知他即将和富家女成婚的消息。她痛苦不堪,将自己封闭于卧室,沉浸在自己的痛苦中,只想赶紧回家。

在这段期间,布兰登上校时不时地前来看望他们姐妹两,关心备至。在聊天中埃莉诺得知布兰登上校是一个负责任却专一的人,他与初恋心心相惜,但因为家人的阻挠,将初恋嫁给了自己的哥哥。他悲痛不已,离开了一段时间。待回来时,发现初恋过着悲苦的生活,待产女之后,便去世了。布兰登上校受初恋之托,收养了这个孩子。谁料这个孩子同她母亲有着一样悲惨的命运。偶遇威洛比,生下一女,却惨遭抛弃,这也是他之前急忙回伦敦的原因。

这期间约翰曾邀请埃莉诺姐妹去他们那里暂住一段时间,但遭到范妮的说服,最终邀请了斯蒂尔姐妹二人。对此,露西欣喜不已并将这份欣喜和埃莉诺分享了。因为露西自身的条件,她觉得会遭到爱德华家人的反对。但这件事之后,她认为她与爱德华成婚的信心便足了些。住在那里时,露西姐妹无意间将露西与爱德华私定终身的事告诉了范妮。范妮一气之下,将斯蒂尔姐妹赶出了他们的住处。

另一边爱德华也拒绝了家人给她安排的和富家女的婚事,决定遵循之前与露西的约定。此事激怒了爱德华的母亲,她狠心的将给爱德华的财产给了他游手好闲但却深受母亲爱戴的弟弟罗伯特,并将他逐出了家门。埃莉诺虽然伤心,但面对爱德华的做法,她却对他表示同情及赞赏。而爱德华的这一举动也赢得了好多人的赞赏,而布兰登上校便是其中之一。

布兰登上校决定将空出来牧师的职位赠予爱德华,以缓解一下爱德华的燃眉之急。对此,埃莉诺对上校感激不尽。因为上校与爱德华尚未熟悉,所以此事便落到了埃莉诺的肩上,由他将此事转告爱德华。埃莉诺虽然有些为难,但还是欣然接受了。碰巧爱德华来访,她便借机将此事告知。爱德华感激不尽,尴尬聊了一会儿便离开了,面对爱德华与露西的婚事,埃莉诺表示了衷心的祝福。

在此,爱德华对此类事情的处理方式无疑与威洛比形成了鲜明对比。之后埃莉诺也接到了她曾写给母亲的回信,不久之后,她们便要回家。面对姐姐的遭遇,玛丽安心痛不已,表示自己忽视了姐姐的感受,一直沉浸在自己的事情了,对此表示深深的歉意,也对自己的行为作出了反思。很快他们开始启程,应詹宁斯太太的请求,他们先绕道去了位于伦敦的克利夫兰庄园,帕尔默太太的家。不幸的是,在那里玛丽安病重,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埃莉诺细心照料妹妹。最终布兰登上校前去接达什伍德夫人,好在这段时间玛丽安病情好转。

而此时威洛比突如其来,表明了之后发生的事情以及他对玛丽安态度转变的前因后果。埃莉诺起初很是抗拒,但看到他对妹妹的担忧,便决定接受他的诉说。说完之后,埃莉诺对他的厌恶少了几分而且生出了同情。想着威尔逊即将和一个自己不爱的人度过一生,这或许就是对他最大的惩罚。威尔逊希望埃莉诺能将这些告诉玛丽安以减轻玛丽安对自己的憎恨,求得宽恕,埃莉诺同意了他的请求,然后他便匆匆离开了。

不久之后,布兰登上校和母亲就来了。听到玛丽安病情好转的消息,大家如释重负。在这个过程中,母亲对布兰登上校也有了一个好印象。再加上她了解的情况生出了撮合玛丽安和上校的想法。随着玛丽安病情的日渐好转,他们很快回到了自己的家。一切似乎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但玛丽安和埃莉诺都有着各自的心事。

机缘巧合,埃莉诺仆人偶遇爱德华和露西,猜测他们已经结婚,并将此事告诉了埃莉诺。埃莉诺当头一棒,觉得最后的希望都破灭了。但她克制住内心的动荡,尽力表现平静。对此母亲和玛丽安表现出了应有的愤怒。不久之后,爱德华前来拜访,场面有些尴尬,但大家还是保持着应有的礼貌。后面交谈中才得知爱德华与露西并未结婚,而露西嫁给了自己的弟弟罗伯特。听到这个消息,大家先是一震,但都表示很开心。

很快爱德华向埃莉诺表明了心意,终于开心的走到了一起,也算是有情人终成眷属。不久之后,布兰登上校也来到了埃莉诺家,对埃莉诺和爱德华表示了中心的祝福。除此之外,也传来了一些他们感兴趣的事情。随着玛丽安心情见好,埃莉诺也将威尔逊的部分话语转告给了玛丽安。倾听之后,玛丽安心中的疑问也解开了,慢慢地也放下了她与威洛比的那段感情。

很快他们随姐姐埃莉诺去了爱德华任职的牧师寓所,这里离布兰登上校的住处很近。为此,他们也欣赏了布兰登上校的住所,埃莉诺忙着筹备自己的婚房,大家其乐融融。另一边,在埃莉诺的劝说下,爱德华和母亲的关系也得到了缓解。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家人和朋友的撮合下,玛丽安和上校最终也终成眷属,快乐地生活在了一起。到此,小说也到了尾声。面对这样的结局,书中人其乐融融,读者也为此兴高采烈。

5一点点小感言

实际上这是第二次读这本小说了,最吸引自己的莫过于刚翻开书页的那句英文句子:It is not what we say or feel that makes us what we are It is what we do or fail to do对应的中文翻译是成就我们的不是我们的所言所感,而是我们的所作所为,或未成之事。

小说中无论是埃莉诺还是玛丽安面对感情的态度,表现及处理方式都值得我们深思。另外一方面威洛比和爱德华面对出现的问题及自己的感情的处理方式及态度也形成了鲜明对比,也是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的。除此之外,小说中的布兰登上校也是个不容忽视的角色。

▉ 写在前面的话

很早就看到过这样的言论:路遥最感到骄傲的《人生》和《平凡的世界》因为他的文学天赋有限,从而使得小说都有着过重的意识形态,现实有余、变化不足,守旧有余、创新不足,励志有余、揭批不足。到底是不是怎样呢?

路遥始终关注着国家和人们生活的变化或者说改变,作家的使命感促使他如实的反应这些变化。《平凡的世界》以1975年至1985年中国广阔的社会背景,描写了一幅当代农村生活的全景图。确切地说是描写了生活在黄土高原上的以孙、田、金三家为代表的人民的生活在这十年之间所发生的变化。

路遥一生最佩服的作家是《创业史》的作者柳青,二人在写作题材上乃至艺术追求上都有很大的相似之处。跟柳青一样,他的创作心理始终缠绕着沉重的乡土情结,他始终深情地关注着土地上的农民的生存状态,正如他自己所说:“我对中国农村的状况和农民命运的关注尤为深切。”

当我捧起《平凡的世界》的时候,我就在想,读《平凡的世界》到底读什么?《平凡的世界》不平凡,正如《小城无故事》,此处题目所取反意。众所周知,人一生无非与衣、食、住、行打交道,《平凡的世界》中活着的这些人无非如此。想到这里,我当初对能否阅读下去产生了疑虑。

但当我读到第二部,读到孙少平只身来到黄原揽工,经过一番折腾并尝到生活的辛酸,半年之后,在秋天一个细雨菲菲的下午,在黄原城市的**院门口遇到田晓霞的时候,那一刻,我终于知道读《平凡的世界》应当阅读什么了。

对,《平凡的世界》从写成之日到今天20年过去了,最为值得阅读的只有爱情,《平凡的世界》中能够不朽的也只能是爱情。至于那些发生在土地上的变化都已经属于过去,现在和将来仍会不断地变化着,唯有爱情永恒。

如果仔细阅读过路遥的小长篇小说《人生》和中篇小说《在困难的日子里》、《黄叶在秋风中飘落》及短篇小说《杏树下》,就一定会发现,在某种不是很高的程度上,路遥算是一个写爱情的高手。我们甚至可以从他的这些作品当中推测出来,其实在不同小说中的女主人公形象都来自一个生活原型。

特别是《在困难的日子里》的吴亚玲和《人生》中的刘巧珍乃至《平凡的世界》中的田小霞。三个人物三个不同的名字,但有几点都是相同的。首先,这三个人物都是领导家的孩子(其中刘巧珍的父亲是大队书记,吴亚玲的父亲是县武装部部长,至于田小霞的父亲,官是越做越大,开始出场我们知道他是县革委会副主任,县上的二把手,后来升为地委二把手——行署专员,紧接着升为地委书记,在小说结束的时候他已经是省委副书记兼省所在市市长),家庭地位远远高于男主人公。

其次,这三个人都非常高尚,思想也非常之前卫,同时总是年龄比男主人公小但却比男主人公成熟(《在困难的日子里》男主人公我叫“马健强”,《人生》男主人公高加林,《平凡的世界》中叫孙少平)。

再次,这位同一个原型演变出来的女子,最终总是没有和男主人公走到一起。《在困难的日子里》没有写结局,《人生》中刘巧珍一气之下嫁了人,《平凡的世界》中的田小霞被洪水冲走了。其实这不难理解,虽然到目前为止,我没有读过关于路遥的任何只言片语,但我们很容易推测,田晓霞的结局应当就是路遥心目中的“她”即路遥用心良苦将其放到每一部作品当中的小仙女。

言归正传,下面我将细致讨论《平凡的世界》中的爱情。

▉ 爱情关系

孙少安——田润叶

孙少安——贺秀莲

孙少平——赫红梅

孙少平——侯玉英

孙少平——田晓霞

孙少平——黄原阳沟大队曹书记的大女儿

孙少平——金    秀

孙少平——惠    英

孙兰花——王满银

孙兰香——吴仲平

孙卫红——金    强

田润叶——孙少安

田润叶——李向前

田润生——赫红梅

金    波——青海藏族女子

金    秀——顾养民

金    秀——孙少平

赫红梅——孙少平

赫红梅——顾养民

赫红梅——前丈夫

赫红梅——田润生

武惠良——杜丽丽

以上标注实心符号的两人,表示生活在了一起,空心符号的作品中暗示将生活在一起。没有标注符号的,表示只有爱情关系,没有生活到一起。以下我将着重以孙少安、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讨论发生在他们二人身上的一些爱情关系,同时顺带交待出书中其他人之间的爱情纠葛。

▉ 爱情简述及评价

1孙少安的爱情

《平凡的世界》一书中地点的变化:原西县——黄原城——铜城大亚湾煤矿厂。因此,三部六卷也就各有所倾向。第一部的背景主要集中在原西县,所以对孙少安的着笔远远大于孙少平,尽管小说是以孙少平的出场作为开头,逐步因此故事的。

我们从小说中知道,孙少安跟田润叶是青梅竹马,两人之间从小就有了感情,尤其是田润叶对孙少安,更是爱到了骨子里,不惜舍弃作为一个女性的羞涩,主动出击,帮助孙少平,将自己节约下来的50斤粮票送给孙少平,要他转告他哥哥孙少安到县城来一趟。孙少安来了县城之后,她处处暗示自己爱他。这样,一个温柔娴熟对爱执著的女子跃然纸上,立在了读者面前。

当表白不成,便用书信——少安哥:我愿意一辈子和你好。润叶。

你看,短短的几个字,便将那种情感写到了极致。我想要是一个女子给一个男子写这样的信,这个男子还不得幸福死掉?如果说有一个女子给我写这样的信,我绝对会娶她并一生一世爱她!但我们的孙少安在小说当中却充当了一个懦弱者,或者说,是他的明智让他放弃了田润叶对他的爱,从而将田润叶推向了爱情的深渊。

在这一点上,他远不及他弟弟孙少平果敢和坚强。我们很容易从书当中读出来,孙少平在面对爱情从来就没有自卑过,但孙少安却是因为自卑(或者说因为理性,觉得田润叶跟他在一起,是永远也不可能的事情)而放弃了田润叶。

当田润叶三番五次从县城回来,只是想见到孙少安,并向他表白或者说是投怀送抱,因为无需要再表白,一切都很明显,孙少安知道田润叶爱他,但孙少安的行为却是让我们失望的。当田润叶的父亲田福堂发现了女儿和孙少安的事情后,便动了点小手脚,让孙少安按了批评,孙少安更是对润叶火热的爱唯恐避之不及了,居然跑到山西讨回了二妈娘家的贺秀莲做老婆。尽管我们从后文知道,孙少安跟贺秀莲的结合简直是完美的结合,但却辜负了田润叶至真至纯的爱,终是一件憾事。这始终让读者感觉不舒服,心里赌得慌,想要发泄又不知道为何发泄,或者说不知道如何发泄。

至此,田润叶变得心灰意冷,几乎成了行尸走肉,以致于接下了的五六年时间里守活寡,与深爱她的李向前形同路人,直到李向前因为爱她而无法得到她,从而借酒浇愁,酒后开翻车子失去双腿,才突然唤回内心的情感,回到了李向前的身边。但他们二人显然付出得太多了,田润叶跟李向前都失去了大好的青春不说,结婚后没有及时生活在一起,享受夫妻间的完美生活,而且李向前还失去了双腿。这一切看似是他们两人之间的事情,但问题的根由则是因为田润叶之前始终爱着孙少安,才无法接受李向前的爱。我们甚至可以说,孙少安扼杀了田润叶跟李向前的青春,孙少安斩断了李向前的双腿,孙少安让田润叶跟李向前后来的生活残缺不全。

好在当孙少安跟贺秀莲结婚以后,开始生活虽然艰辛,但到底两夫妻恩恩爱爱,晚上两口子一丝不挂搂在一起的时候,那种幸福溢出来的感觉也仍是美好的。尽管孙少安时常在一些曾经跟田润叶同时出现过的地方会想到田润叶,会伤感一阵子,但自从他跟贺秀莲结婚以后,甜润叶就再也没有真正走进他的心里过。他过得心安理得。每当看到书中写田润叶如何伤心如何绝望如何麻木地生活中,过着行尸走肉的日子,我就会在心里对孙少安产生一股子仇恨,他对田润叶实在是太残忍了。

当然,孙少安和贺秀莲之间的爱情是美好的,在该书中也是刻画得相当成功的。当他们生活艰苦的时候,贺秀莲因爱惜自己的男人孙少安,在盛饭的时候自然起了私心,给男人孙少安舀稠的,将白面馍馍三番五次送到孙少安的碗里让孙少安吃,而自己从来都不吃。在艰苦的岁月里,这等好女人就是打着灯笼也找不到。就是母亲对自己的儿子,也未免能够做到这一点。

然而,我们的孙少安是如何对待她的好心的呢?他不但没有领她的情,而是将饭倒进锅里,搅拌均匀重新舀,而是将馒头放回去给奶奶吃。他虽然在父辈的眼中做了好儿子好孙子,但却真正伤了妻子的心啊!这个嫁人不要任何嫁妆和彩礼的女人,就是在结婚之前买衣服也是为他买好的为自己买差的的女人,孙少安就是这样对待的,自己去做乖儿子、乖孙子。

最让读者无法原谅的是,孙少安居然打贺秀莲一拳头,一个人上床蒙头就睡。当然他是打算向妻子道歉的,但是男人的自尊心阻止了他这么做——这该死的自尊心!当妻子秀莲伤心哭泣之后,爬上床脱下衣服拉过被子睡在孙少安身边委屈地说:“你把人家打得这么重……人家都有了……”所谓有了是说有了孙少安的骨肉。至此,贺秀莲这个人物形象活脱脱地立在了读者面前,我们不得不嫉妒:孙少安这小子真他娘的有福气,将田润叶这般好的女子错过了,还能找到这种女人!

事实上孙少安后来的发迹以及事业上的大获成功,无不是贺秀莲对他精神上乃至物质上的支持,否则,孙少安是无法从一个贫穷的农民翻身成为“乡镇企业家”的。我们可以说,孙少安的成功贺秀莲至少有一般以上的功劳。但老天爷总是容易嫉妒,让这么好的女人在生活刚刚过好的时候,竟让她患上了肺癌。

一点补充:书中关于孙少安和田润叶两人间小时候的生活,作者大多采用了是叙述的方式,真正细致描写的不多,其中田润叶为孙少安缝补衣服算作一个特例。如果我们阅读过作者的短篇小说《杏树下》中王小萍为“我”缝补裤子,就知道这是直接挪移,但显然失去了《杏树下》中的感人力量。

2孙少平的爱情

显然,孙少平才是路遥着重刻画的一号人物,才是作者自身经历的寄托者。因此,孙少平的爱情自然也就多一些。因为搞写作的人大多都有这样的毛病,喜欢将书中的主人公写得“神通广大”些,毕竟这往往就是理想中的作者自己。

孙少安只跟两个女人有爱情关系,但跟孙少平有爱情瓜葛的多达6个,这不能不说作者有些自恋。只有作者自恋,才会反应到书中的主人公被如此多的女子喜欢。孙少平到小说的结局仍然不过是个煤矿工人,干吗会有那么多的女人把他当宝贝?这天下的好男人难道都死光了?事实上,我们是不能这样来看待小说的。小说在某种程度上是在替作者满足那些现实生活中无法满足的美好幻想,我本人就常常在小说中虚构一个男子被很多漂亮又有学识又有气质的女人爱得死去活来。

如果说赫红梅跟孙少平只是因为大家都只能吃黑面馍连三等菜都几乎吃不上而相互走近,如果说跛女子侯玉英是因为孙少平救了她的命而爱上她,如果说黄原城阳沟大队曹书记两口子是因为自己没有儿子加之孙少平肯吃苦耐劳才愿意将自己的大女儿嫁给他,如果说金秀也许因为冲动且对顾养民产生了审美疲劳同时错误地把她和孙少平之间的近似兄妹的情感当成了爱才会爱上他,如果说原煤矿队长孙少平最开始的师父王世才的婆娘惠英嫂是因为失去了丈夫无依无靠加之孙少平对她儿子明明的关爱才会爱上他,这一切我们都是说得过去的。但是,田晓霞对于孙少平的爱,我们无法简单概述,也无法随便找出一个理由。

我甚至觉得,田小霞的爱是这个世界上最为奢侈的爱。对于孙少平来说,田小霞对她的爱是刻骨铭心的,但无轻重之分。事实上有了那么多女人爱着他,他会不会觉得天下的女子都喜欢他?这当然是我牵强附会。但对于我来说,就是将前面提到的五个女人对孙少平的爱加起来放在天平左端,再将田晓霞对孙少平的爱放在天平右端,显然右端要重得!

我在阅读的过程中,无时不刻不在嫉妒着孙少平!

当我读到田小霞记下的日记,我简直又谈了一场精神恋爱,觉得田小霞爱着的人是我。我狠狠地意恋了一回。但我在读过这则日记之后跟书中的孙少平一样,伤心绝望地哭了。因为我不得不哭,这等好的女子世间是不存在的,只有在诗歌中在艺术中才能存在。以下就是那则日记:

……常去旁边的冶金学院游泳,晒得快成了黑炭头。时时想念我那“掏炭的男人”……我为我的“掏炭丈夫”感到骄傲。是的,真正的爱情不应该是利己的,而应该是利他的……

是的,当你看到这样的日记,如果又知道写这则日记的女子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你无法不嚎啕大哭,无法不绝望的!我看田晓霞因为抢救一个小孩而被洪流卷走的那段是在书店看的,那天晚上一个人在家,回家看书感到寂寞,于是下班后径直来到书店。我从书店书架上取下书接着头天晚上的地方看,当看到田晓霞被洪流卷走时,我竟然流下了眼泪,并想大声痛哭!

田晓霞,每一个男人心目中都希望有这样的女子爱着自己。某种程度上来说,田晓霞是个天使,她是神而不是人。她太过完美乃至上天也开始嫉妒她了。如果说她真的跟孙少平走到了一起,读者一样无法接受的。因为孙少平根本不配拥有她,尽管他亲吻了田晓霞,田晓霞将初吻及整颗心都交给了他,但他不配拥有。田小霞是属于天下所有男人的,属于所有男人心灵深处的。

现在,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孙少平和田小霞的爱情履历:

田小霞最初跟孙少平走近是因为他们两人及金波和顾养民几个人被选去地区搞演出,之后因为两人都喜欢读书渐渐熟悉起来,田小霞经常将家中的书及报纸(特别是参考消息报)借给孙少平看。在孙少平毕业的时候,田小霞还请他吃了一顿好的。当孙少平回到家中务农后来教书,田小霞依然按周期给他寄报纸写信,以帮助他不至于与外界失去联系。

后来田小霞考上大学,靠近地区师院,仍然还是给孙少平写信告知外界信息并鼓励他,但这时候的孙少平开始自暴自弃了,不那么男人了,以前吹牛吹得太神,现在终于认识到自己不过是个农民,自觉不给田小霞回信了,因此二人之间暂时中断了联系。看到这里,我们也估计后文不会再让两人之间有何瓜葛了。但到第二部的时候,孙少安因为同学刘根民的关系,淘得了第一桶金,开起了砖厂,日子看起来好过起来了。自此,孙少平开始感觉到,自己不能再在家乡双水村待下去了,应当出去闯一闯了。书中说是孙少平想出去闯,实际上是迷茫是自卑。

生活中即使是亲兄弟,一个过得好一个过得不好,过得不好的那个也定然会自卑的,这种感觉可意会不可言传。于是,我们的孙少平一个人来到了黄原城,开始了他的揽工生涯。半年之后,在一个秋雨菲菲的下午,在**院门口,偶然碰到了田小霞。到此,书中第一次正面向读者将田小霞刻画了一番。事实上,这种刻画是多余的,田小霞自然长得很美,其实她长相如何已然不重要了,因为在读者心目中她早已加入仙女的行列。这一点在作者笔下最漂亮的人物孙兰香身上反而是失败的。作者路遥用很多文字写孙兰香如何美丽如何校花如何大方符合有气质,但读者就是感觉不到。

从此以后,接下来的两年时间当中,孙少平在每周周末的一个晚上就成了田小霞父亲办公室的常客,享受着田小霞买给他的饭和精神粮食——名著经典。其中特别提到的有《牛牤》、《白帆船》和《热妮亚鲁勉采娃》。《白帆船》是孙少平最喜欢的一本,但田小霞却最喜欢的是《热妮亚鲁勉采娃》,因为她要借助这本书的内容,去导演她与孙少平的未来的生活,只是书中的生活结局不幸言中了孙少平和田小霞后来的生活。

在这之间有一个小小的插曲,这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笔,田小霞也正是因为这一笔插曲,才开始真正爱上孙少平的。孙少安的生意慢慢好了起来,但自己的弟弟孙少平在外面过着非人的生活,于是瞒着妻子贺秀莲到黄原去,打算找弟弟孙少平回来和自己一起干,但因为不知道弟弟干活的工地在什么地方,于是去找田小霞带路。当田小霞跟孙少安来到孙少平的住处,发现他住在一个四面来风的只有几根柱子的房子内,点着蜡烛,睡在一堆烂棉絮当中,正阅读者田小霞借给他的书。

当晚孙少平跟哥哥孙少安到哥哥开的旅馆中住下,跟哥哥聊了一个晚上谈了自己的想法,第二天早上,哥哥孙少安一个人回了家乡双水村。当孙少平回到他的临时住处,发现多了一床新的褥子和一床新床单。我们知道这是田小霞买给他的,因为枕头上有她给他还给他留下的字条:不要见怪,不要见外。田。

也是简单的几个字。

我们试着分析一下,这个时候的田小霞,对孙少平的感情应当是很复杂的,有同情,有怜悯,有惊讶,也有爱。爱是因为觉得孙少平在这样的环境中都能够生存,而且对生活始终抱有信心。惊讶是她从来也无法猜想出,孙少平竟然过着这种日子。于是慢慢地,田小霞开始爱上了孙少平,在毕业之后的暑假里,还亲自导演了《热妮亚鲁勉采娃》,由自己和孙少平担任现实演员,跟孙少平约定两年以后在古塔山上的一棵杜梨树下不见不散。注意,这树叫“杜梨”树,跟“妒忌”有些谐音,妒忌离别之意,暗示了今后两人将跟《热妮亚鲁勉采娃》一样。之前两人已多次出来散步,到麻雀山,到古塔山,到河边到桥上……这次,田小霞终于把自己交给了孙少平,投入了孙少平的怀抱。就在这个时候,孙少平也因为阳沟大队曹书的帮忙和田小霞的从旁协助,要去铜城煤矿上班,即将成为正式工人了。田小霞也因为优秀进了省报社。

到了铜城以后,田小霞记工作之机来见孙少平,并献给他自己的香吻。但这个时候孙少平甚至连脸上的煤灰都没有洗掉。我们从书中看不到田小霞对他任何的轻视,而是看到热情看到爱。这是何等伟大何等高尚的爱啊,反正世间是没有的。而我们知道,这时候田小霞已经有比孙少平各方面条件不知好多少倍的优秀男子高朗的追求,高朗的爷爷是国家纪委的高层。但田小霞心中只有孙少平。

但孙少平到底还是自卑了一回,田小霞因为在心中写到有人追求自己,即使信中处处洋溢着爱,处处是对孙少平爱的真心,但孙少平到底还是自卑了,不再给田小霞回信。到此,直到田小霞被洪水冲走孙少平去赴两年前的约会,作者采取插叙的方式,交待出田小霞因为没有接到孙少平的回信感觉到了问题所在,于是又专门去了铜城并将自己的全部真心完全交给了孙少平。我们知道,孙少平无憾了。他能够获得田小霞的爱就是死也值得。

可是田小霞到底离开了读者。

3其他几个人的爱情

除开以上的重头戏,剩下来的几出爱情写得最好的,就要算金波的爱情了。金波的爱情作者着笔最少,但比起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的爱情来毫不逊色。金波爱上青海藏族女子,为现实主义的《平凡的世界》染上了浪漫主义色彩。两个处于萌动期的年轻人,因为歌声的牵引,因为本能般的爱,将两个人拉到了一起,拥抱到了一起,即使两人语言上也无法沟通。我想,这是本书中最为纯粹,也是最触及到人类本质的爱了。但到底两人被生硬地分开了,自始自终,就连对方的名字也不知道。金波的爱情是残酷的,也是残缺的。金波终于在八年以后终于鼓起勇气,去青海寻找那位女子,但书中同时告诉我们他找不到她。于是,我们只能替他哭,替他伤心,替他遗憾一生,痛苦一生。如果我是金波,我只会捧着那位不知名女子送我的搪瓷缸子一杯一杯地往肚子里灌茶水;如果我是那名女子,我只会整天对着草原深处吹奏金波送我的笛子,吹给大地听。我是金波,无法再爱上任何女子。我是青海女子,我无法再爱上任何男子。

孙少平高中时,村上除他跟金波以外,还有一个田润生,田润叶地这个弟弟给我们的印象是内向,但跟所有田家儿女一样,骨子里的固执,这一点我们从他对赫红梅的爱上面可以看出来。甜润生对赫红梅的爱最初源于对同学的同情,也可能因为赫红梅的美丽。但这显然不是最为重要的,甜润生对赫红梅的爱,是出自于责任,是出自于人性的关爱,最终演变为男女之间的真爱的。正如作者所述,赫红梅对孙少平其实不能算是爱,只能算是一种“同是天涯沦落人”的理解和相通;对顾养民一方面除开青春期的不成熟,另一方面是因为跟着顾养民即是跟困难分手;对她那教书的第一人男人,更多的是因为生活所迫,爱的成分明显少于两个人一起生活的相互依赖的成分,刚好有爱的时候,男人又因为打窑洞死了。只有对甜润生的爱,才是经过生命的认知经过生活的磨练和淘洗之后的从骨子里冒出来的爱。有点戏剧化的是,赫红梅最终来到了孙少平的家乡教起书来。

我还不得不提到的是,孙少平的姐姐孙兰花跟王满银的爱。有人肯定会反对我了,说王满银一个二杆子,好吃懒做,孙兰花怎会跟他有爱情呢?事实上细心的读者就会发现,孙兰花虽然是被王满银强迫成为他女人的,但那个时候,王满银还是让孙兰花感到了自己是个女人的。给她买新衣服,给她讲新鲜事。孙兰花至少在那个时候是感到了幸福的。所以,后来即使王满银长年不归家,纵使哥哥孙少安劝她离婚,纵使她有丈夫跟没有丈夫一样,纵使她苦得像头牛拉扯着她和王满银的两个孩子,纵使村里很多男人想打她主义,但她仍坚守住了自己。其实,这一切都源于她对王满银的爱。而王满银在多年漂泊过着流浪汉似的生活以后,终于浪子回头,回到了兰花身边,这一点还是给了读者一点温暖的安慰。

至于孙少平二爸家的女儿孙卫红跟金家金强的爱情,其实是甜润生和赫红梅的爱情的变奏。相同的是,两对都遭到父母的反对,甜润生是因为男家田家反对,孙卫红是因为女家孙家反对。不同的是甜润生因为执著和坚持拯救了自己,而孙卫红是因为孙少安的提醒跟金强生米煮成熟饭,让父亲孙玉亭不得不同意。

说到武惠良和杜丽丽的爱情,就很有意思了。不过这对夫妇的爱情更像是西方的爱情,不像是中国式的。杜丽丽是田润叶的同学也是她最好的朋友,田润叶从原西县到黄原地团委工作,就是因为杜丽丽的关系武惠良给安排的。武惠良当时是黄原地区的地团委书记,后到原西县任县委书记。

杜丽丽是《平凡的世界》中思想最独特的一个人,她可以同时爱两个男人,既爱丈夫,又爱省上的一个搞现代诗歌的诗人。按照她自己的说法,丈夫和那位诗人是她的两种精神鸟儿的载体,她的这思想不可谓不前卫。但武惠良始终是个保守的人,或者说他始终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文化育出来的男人。他无法接受这种前卫的思想,于是两个人带着爱离了婚。

4孙兰香的爱情

孙兰香之所以被我单独拿出来谈,是因为孙兰香是作者在书中重点塑造的一个人物角色;之所以放在最后来谈,是因为我觉得这个人物形象实在太过模糊,作者对孙兰香的塑造显然是失败的。就整个《平凡的世界》而言,孙兰香是最聪明最漂亮最具有气质最高贵学位最高前途最光明的,这是作者想要告诉读者的。

但是,我们读完整部书,唯一记得住的,仍然只是书中开头地方孙少平回家路上在罐子村遇到替姐姐看屋的哭着的孙兰香,最多还能记住通过插叙交待的她小时候跟二哥孙少平一起检露水回来替奶奶治眼睛路上不小心摔了一跤将草尖上的露水弄掉。剩下来的就模糊一片了。也许是作者太想把兰香这个人物写好了,因此,才会写得一塌糊涂,因此才会在每次写兰香的时候,反复用“稍稍烫过的头发从耳根顺过去”、“出落成一个高挑的姑娘”、“校花”之类干瘪的词语去形容她。事实上路遥在兰香身上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再漂亮再有气质再有学问再聪明,也得通过具体的事例来突显,而不能一个劲儿在那里空喊着。所以,即使兰香考的是国家重点大学,交的男友是省委副书记的儿子,身材再高再漂亮,读者也会感到模糊,记不住。

四、爱情之外的唠叨

即使我对《平凡的世界》评价并不怎么很高,但单从阅读的角度来说我还是非常喜欢的。本文仅就爱情角度来谈点自己的想法,事实上还可以从很多角度来谈。但一部长达100万字的巨著,远非我1万个字就能够说得清楚,况且,从来没有一部书可以被完全解读。既然单独列出,命了小标题,不凡再多谈一些。

很显然,作者在写孙、田、金三家的时候,每家人的个性都是暗合一致的。比如孙家的不怕吃苦,勤劳,具体体现在孙少安两兄弟对待劳动上。比如田家的执著,具体体现在田润叶、田润生和田小霞对待爱情上。比如金家(以金波金秀家为参考对象)的外柔内刚,具体体现在金波、金秀及金强身上。

其次,说几点作者在创作过程当中的无意借鉴和模仿。其一是金俊文的大儿子金强的哥哥金富在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以后,一直在外偷东模西,这里的写法极像是对《阿Q正传》中阿Q进城那一段的扩写(当然阿Q对狗革命跟堂吉珂德大战风车又是何其神似);二是孙少平跟师父的婆娘惠英姐的关系,总令人想起贾平凹的《天狗》中天狗和师娘。

此次阅读《平凡的世界》又让我对创作有了新的认识:再好的小说,首先得让读者读下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96268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