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关系书讲的是什么

亲密关系书讲的是什么,第1张

从一看到书名起,就有一种想读的冲动,毫无疑问,这是一本情感类的书籍,是来帮助我们更加认识自己,治疗我们心灵的创伤,从而找回我们真正的自己,亲密关系是通往我们灵魂的桥梁,并适用于亲密到一定程度的家人、朋友、同事的一本书。因为我们之间的关系越亲密,我们了解彼此越多,就越多的发现他们其实并没有那么完美。而男女之间的亲密关系是能力和张力最大的,因此冲突也最大。

我们到底人类是如何选择自己的伴侣的呢?

其实最初被某人所吸引这都是我们的需求导致的,我们小时候脑中经常会出现未来自己心中完美的梦中情人的形象,比如,小时候觉得哪个明星特颜值高,长大后找个这样的人结婚之类的,而且你相信这个人会满足你的所有需求,我们很多人就会以这个为准则去寻找自己的另一半,最后只找到了满足少数需求的另一半。

于是你就会按照理想情人的标准去改造另一半,改造完成后你以为就能得到自己渴望已久的爱了,到最后你才发现,我们的需求并不能完全被满足,所以我们产生了失望,于是感觉到愤恨,就会在一些日常的琐事中吵得不可开交,你以为他爱你就该为你做出改变,但是改变并没有成功。

我们对伴侣的改造计划失败后,我们就会做出儿时曾经出现过的幼稚行为,我们小时候的痛苦大多是需求不被满足所造成的,所以我们就会产生很多局限性的信念,比如:爸爸没有履行你的约定,你就会认为爸爸不爱你了,紧接着又会衍生出一个观念,没有人爱我”,长大后我们就会认为这就是一个事实,越来越坚信这个创伤带来的限制性信念。长大后我们如果遇到了类似的失约行为,就会重新勾起你未愈合的创伤,你还是用儿时曾经出现过的负面情绪来应对来保护自己不受伤害,这样我们会把伤害我们的人拒之于千里之外,甚至去攻击自己亲近的人,其实你们现在吵架的原因并不是真正原因,我们自己只是还没有注意到这是个由来已久的创伤。

      《传播学是什么》是《人文社会科学是什么》系列丛书中的一部分,可以说是一本传播学的课外科普读物。这本书对传播学进行了一次非常基础甚至是通俗易懂的阐述,适合每一个初识传播学的小白阅读。

这本书中十分吸引我的是文艺传播这一个部分。众所周知,人类有抒发情感的需要,也正是这一个需要催生了文艺传播的诞生,文艺传播几乎贯穿了整个人类文明史。

                                                  文艺传播vs新闻传播

新闻报道(理论文章、学术文献、宣传材料)属于讯息性文本,传播的是功能性信息(逻辑信息)。而文艺传播中的文艺文本则传播的是非功能性信息(形象、情感)。与新闻报道不同,公众在接受文艺文本传播的信息时,或许会有一时的“忘我”,但是终究会回到现实,告诫自己“那是假的”。看一本小说,即使是一本以真实事件改编的小说,它的参照系也是作者虚构的情境,当不得真的。这是文艺文本区别于新闻文本的一大特征。因为我们都知道,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

此外,文艺信息中的情感的互动传播也是其一大特点。文艺文本通过提供完整的文本来激发接收者的审美情趣,同时被传者也可以反过来参与艺术的创造。因此文艺创作没有绝对客观的参照物,只需要合乎逻辑即可,而创作者还可以运用多种表现手法与修辞手法来使文本充满美学张力。

                                                             有限的母题

讲故事是文艺传播的本质。“讲什么故事”与“如何讲故事”代表了文艺传播的两大核心问题——内容与形式。古往今来,故事的内容看似千变万化,实则可以归纳为有限的母题。通过对有限母题的重新组合可以衍生出无数的故事。

那么什么是“母题”呢?“母题”是构成故事的基本元素,是故事中的最小的单元。其数量有限,但是通过不同的排列组合,却可以构成无数的作品,并表现在各种文学体裁和文化形式中。书中举例的“神奇的怀孕”让我想到曾经在很多历史书中看见过“天降异象”的母题。在中国历史上,很多大事件发生时都会“天降异象”。陈胜吴广起义时,有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的异象;赵匡胤陈桥兵变前有“黄袍加身”的异象;元末朱元璋起义时,有“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神秘预言出现的异象。而这两种母题背后,又代表了中国古代特有的“君权神授”的深刻思想背景。书中提到的其他母题,如死亡母题、情欲母题、寻宝母题都是非常典型的母题类型。

                                       如何讲好故事:格雷马斯的“符号矩阵”

记得曾经看过一句话:“天下文章一大抄。”这句话或许有些偏颇,但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人们讲故事是有套路。对此,曾有许多的学家做出研究试图找出这些“套路”,而结构主义叙事理论大家格雷马斯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符号矩阵”来揭示这一奥秘。

他提出,关于“意义”的基本概念是通过我们所感到的语义单位之间的对立呈现出来的,这种二元对立决定了人类的叙事行为,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提出了叙事的基本结构单位“结构素”,然后提出三对“行动素”范畴,所有“行动素”都可以适合三组二元的对立,产生出任何故事中的所有角色。它们是:(1)主体对客体;(2)送信者对受信者;(3)助手对敌手。每一个故事实际上就是有限行动素的无限变化的组合。这个矩阵适用于任何的文学作品的分析。

        综上,《传播学是什么》是一本适合所有刚刚接触传播学的小白的一本书,它通俗易懂、深入简出,或许比不上专业课本的权威,但作为入门读物,一定是极好的。

1.嘤嘤鸣矣,求其友声------<<诗经小雅伐木>>

2.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3.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诗经卫风木瓜>>

4.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汉乐府民歌<<箜篌谣>>

5.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三国魏曹植<<赠白马王彪>>

6.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7.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唐张九龄<<送韦城李少府>>

8.少年乐新知,衰暮思故友------唐韩愈<<除官赴阙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

9.以文常会友,唯德自成邻------唐祖咏<<清明宴司勋刘郎中别业>>

10.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唐白居易<<琵琶行>>

11.人生结交在终结,莫为升沉中路分------唐贺兰进明<<行路难五首>>

12.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唐杜甫<<徒步归行>>

13.友如作画须求淡,山似论文不喜平------清翁照<<与友人寻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1617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