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会“放手”的父母
很难养出独立人格的孩子,有时候,父母做得越多,越容易切断孩子的独立性。因为孩子享受了父母给的“舒适圈”,一旦需要独立的时候,无法实现自己与父母的“分离”,内心依然希望靠父母来帮自己。
从心理学上来说,孩子从两到三岁开始就有强烈的“我要自己做”的欲望,这时候他们会逐渐完成与父母的“心理分离”。
这就意味着孩子有了自我意识,开始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也能控制自己的行为。这时候成全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放手”。
正是因为有很多“永远为孩子考虑”的父母切断孩子的“求知欲”,让孩子在脱离父母之后,毫无自主能力。
2、被逼迫独立的孩子
永远都在寻找安全感,我们常说“从小要让孩子独立”。
但是,很多父母却违背了孩子的成长规律,刻意地把孩子训练得很独立。对孩子来说,过早地被逼迫独立,内心除了恐惧,还表现出“情感疏离”,很有可能会培养出一个内心缺爱的孩子。
有心理学家这样说过:孩子只有在依赖得到满足以后,才能在获取充足的安全感和爱之后:真正地踏上独立之路。
因此,想要培养真正独立的孩子,就必须先为他设立“不独立”的条件,让他在心理上和情感上有权力依赖你。
3、把握独立与依赖的尺度
孩子才能“接住”未来教育孩子,我们要让他明白:在成长路上,永远会给你需要的依靠;当我要你独立时,是因为你有能力面对。享受过依赖的孩子,才会有“接住”未来的机会,因为父母给的安全感是孩子信任自己和他人最好的机会。
有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的安全感和独立性密切相关,孩子只有在父母身上获取了足够的安全感,才会敢于去探索外面的世界,变得独立。因此,独立的孩子必定是先依赖父母的,有了安全感孩子才更有力量。
傻瓜!正常的我还24了呢,我也喜欢时常的依偎着我女朋友呢!不是懦弱,只是觉得某个女人能让你没有压力没有烦恼,那么在她那儿你更能找回自己!依偎在那女孩怀里你可以静下心来,可以不为世俗烦恼!甚至就是对女人的一种爱!没事的,别想太多!呵呵,采纳
想要在孩子中体现情感,那么我们就必须要先拥有情感,比如喜怒哀乐。
喜,喜形于色,这个就必须看场合体现,和孩子一起玩的时候,开心的话,就把你的开心表现出来。笑脸相迎,天真无邪。
怒,孩子做错事的话,你要先对他进行怒气,这样的话,他才会畏惧。但是,事后一定要安慰他受伤的小心灵。
哀,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或者不能接受的事,表现出现哭泣,难受,孩子可以看出来。
乐,乐的话你就可以根据平时的情况,遇到快乐的情形就乐一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