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带来的启示

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带来的启示,第1张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对中国社会冲击造成的负面影响已为历史证明,且有客观的评价,但对其积极作用的定位却不甚明确。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主要是由中华民族自己完成的,而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冲击的积极作用应定位在对中国社会起到了进行间接的资产阶级革命的作用上。这样有利于我们认识历史,也有利于我们客观合理地面对当前的对外开放和国际竞争。

那么,我们很多人知道但丁《神曲》的重要,知道它的杰出的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但是我们没有读过它,或者开个头,觉得很难读下去。这是什么原因呢?我觉得可能有这样两个缘故:第一个原因,但丁《神曲》内容博大精深,涉及到中世纪社会生活、文化生活、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可以说是一部百科全书一样的作品。它里面包含着历史、哲学、政治学、神学、宗教、文化艺术和文学典故,所使用的象征、比喻、隐喻比比皆是,因此增加了阅读的难度。第二个原因,《神曲》是一部用诗体写成的巨著。它用的诗体叫三韵句,就是每三行是一个诗节,每三行隔行押韵,连环押韵,一押到底。全诗一共一万四千二百三十三行,全部用三韵句作连续押韵,从第一行一直押到第一万四千二百三十三行。我们知道英国有一个大诗人雪莱。雪莱写过一首著名的长诗《西风颂》。在《西风颂》里,有我们很熟悉的诗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雪莱的《西风颂》也是受了但丁的影响用三韵句写的,也是隔行连环押韵,一押到底。《西风颂》只有七十行,而《神曲》是一万四千二百三十三行,每一行严格地用十一个音节,这样一个完美的严谨的艺术形式,要用汉语表达出来难度极其大。我曾在一篇文章里说过,唐诗里有这样两句诗:“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而我认为,“译《神曲》难,难于上青天”。意大利一位伟大的哲学家、美学家克罗齐曾经说过,诗是没有法被翻译的。把一部文学艺术的杰作转换成另一种语言是不可能的。要么你很忠实于原著,但是译出来失去原著的韵味,他认为是“拙劣的忠实”;要么你的译文很好,但你脱离了原文,不忠实原文,他把这叫做“美丽的不忠实”。所以翻译诗歌的人总是处在这样两难的境地,要么你翻译出来的作品是“拙劣的忠实”,要么是“美丽的不忠实”。但丁本人也认为诗歌是不能被翻译的。他说,要把诗歌翻译出来,翻译成另一种语言,就必然失去原著的和谐和完美。基于这样的原因,《神曲》有很多种译本,但是都很难接近原著完美的艺术形式,很难达到等值。所以我们阅读《神曲》就感到很大的困难,读不下去。我想这些构成阅读的困难,从另一面看来,这对我们又是一种挑战,或者说是一种诱惑,一种刺激,可以引发我们对《神曲》的兴趣,到底它是一部什么样的作品,会刺激我们的求知欲,激发我们的好奇心,焕发出我们要补充自己学业上的空白。我们阅读《神曲》要抱着一种很平和的心态,首先不要把《神曲》作为一消费性的文化快餐式的作品去读。打比方说我们去吃饭,我们要品尝中国烹调的美味,你不能吃快餐,麦当劳是文化快餐,你一定要到风味餐馆慢慢地品味。正像我们日常生活中,要是我们真有雅兴的话,抱平和心,坐在茶馆里喝一杯中国的好茶,慢慢地品味。第一道品不出味道来,第二道茶水,你慢慢地就品出滋味来了。我们抱着这种品味中国的绿茶、龙井茶这样的心态去慢慢地阅读《神曲》,你可以体味到它的诗情,它的诗意,它的诗美,可以获得一种审美的享受,也可以获得很多智力上的启迪。那么《神曲》是一部巨著,今天我就不面面俱到地讲,我换一个角度谈谈,我们怎么来走近《神曲》,怎么来欣赏《神曲》,怎么用现代人的眼光,现代人的思维读这部古典名著,而不是用给大学生、研究生讲课那种学院式的方式讲《神曲》。但丁生活在十三世纪,一二六五年出生,一三二一年去世,相当于我们国家元初这段时期。他的生平我不想仔细讲,我就讲对他生活和创作最有影响的两件事。一件事就是他对一位名叫比阿特丽斯的女子的爱。传说在但丁九岁的时候,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具体说是五月一日,他和一群小朋友玩,见到另一位小姑娘。小姑娘的名字就叫比阿特丽斯。他第一次见到比阿特丽斯心中就油然地萌发出一种异样的情感,一种爱慕之情。后来,但丁在他的诗集《新生》中曾描写他九岁时见到比阿特丽斯时的感情:“这个时候,藏在生命中最深处的生命之精灵,开始激烈地颤动起来,就连很微弱的脉搏里也感觉了震动。”我们可能会感到奇怪,一个九岁的小男孩怎么会对一个小女孩产生这种爱慕之情呢?应当说,在当时中世纪末期和文艺复兴时期,像但丁,像另外的一位写《十日谈》的大作家薄迦丘,大诗人彼特拉克,他们的心目中都有一位爱慕的女子。他们对这些女子的爱并不是一种世俗的爱,而是一种精神的爱,就像基督徒对圣母的虔诚的爱。他们把钟爱的女子当成崇拜的偶像,这种爱能够陶冶他们的情操,能够洗涤他们的灵魂,使他们的心智得到一种升华,这是一种伟大的精神力量和道德力量,使他们变得更纯洁更高尚。但丁就是从九岁时,见到比阿特丽斯第一眼,就产生了这种精神上的强烈的爱慕之情。八年以后,但丁又一次在佛罗伦萨(他的故乡)街头,具体说是在阿尔诺河的一座桥边又一次见到了比阿特丽斯。他的心再次剧烈地跳动,感情再次受到猛烈地冲击。关于第二次但丁在佛罗伦萨旧桥见到比阿特丽斯,有很多画家画了画。(画)这就是但丁的肖像,这是佛罗伦萨,这是有名的阿尔诺河,这是旧桥,但丁第二次见到比阿特丽斯。比阿特丽斯穿着浅色的长裙,深褐色的衬衣,手上拿着一枝美丽的玫瑰花。第二次见到比阿特丽斯,但丁一下惊呆了,都不知道怎样开口,她给他留下了一种震撼心灵的印象。这幅画非常有名,去佛罗伦萨旅游的话,在很多报亭里都可以买到根据这幅画制作的明信片《但丁与比阿特丽斯相遇》。后来,比阿特丽斯嫁了人,年纪轻轻就去世了。但丁感到非常悲哀,他把自己对比阿特丽斯表示哀悼怀念的诗歌和散文串联起来写了一部散文和抒情诗相揉合的作品叫《新生》。很长时间,但丁不能静下心来读书和写作,但后来他终于明白,这样下去他只会更消沉,沉迷于对比阿特丽斯的怀念和悲哀,这实际上也是和他对比阿特丽斯的爱不相称的。他感到要振作起来,决定开始认真写作。他要从感情的世界跳跃到哲学的世界,他要去探索人性完善的道路,去探索意大利在政治上道德上复兴的道路,他要把自己创作的成果作为奉献给他钟爱的女子比阿特丽斯的礼物。所以他开始写作《神曲》。如果没有他对比阿特丽斯的爱,这种爱使他的精神得到升华,使他的情操得到陶冶,没有比阿特丽斯的爱对他的刺激,使他决心走上探索个性和意大利复兴和完善的道路,他是不可能写出《神曲》的。比阿特丽斯对但丁一生的作用是无可估量的,也正因为如此,但丁游历地狱炼狱是由一位古罗马的诗人维吉尔作向导,但丁尊称他为自己的导师,智慧的海洋。维吉尔引导但丁游览地狱炼狱,但是维吉尔是受比阿特丽斯的派遣来引导他,游历完地狱炼狱以后到了天堂,就是比阿特丽斯引导他游九重天。从《神曲》这样安排也可以看出,比阿特丽斯对但丁的一生的思想精神的深深的影响。这是一件事。另外一件对但丁的生活和创作有影响的事情就是:但丁他不是书斋里的学者。他的一生自始至终是迎着时代的风暴,用他的笔去进行战斗。从年轻的时候开始,但丁就积极地参于佛罗伦萨的政治活动。我们知道当时意大利是欧洲经济最发达,金融业最昌盛的国家,当时佛罗伦萨的丝绸作坊多如牛毛,佛罗伦萨的银行是最有实力的,连英国王室都向佛罗伦萨的银行借贷。佛罗伦萨和意大利是欧洲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是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的国家,但同时,当时的意大利政治很动乱,分裂成一个个城邦,每个城邦有郡主,各个城邦之间世俗的政权和教权之间,市民阶级和封建君权之间的矛盾错综复杂。佛罗伦萨最早建立了共和政权,但丁始终为维护佛罗伦萨的共和政权而斗争,因此也得罪了教皇。当时在意大利,教权凌驾于皇权之上,皇帝加冕要得到教皇的批准。历史上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中世纪有一个皇帝,罗马帝国的皇帝亨利第四,他当时想反抗,他要加冕当皇帝得不到教皇的批准,就自己加冕当了皇帝。教皇大怒,发兵讨伐,打败了亨利第四。亨利第四被迫在意大利北方的一个城市,布雷萨内,在雪地里跪了三天三夜请求教皇宽恕。可见当时教权的厉害,教权驾凌皇权之上。但丁积极地参与维护佛罗伦萨共和政权的斗争,得罪了当时教皇彭尼八世。他有次外出,教皇就唆使人对但丁进行审判,判了但丁徒刑和罚金,而且要他自己认错才可以回到佛罗伦萨。但丁很硬气,坚决不肯忏悔认罪,教皇又唆使人第二次对但丁进行缺席审判,判处但丁死刑,永远不准回佛罗伦萨。从此但丁就开始了将近二十年的流亡生涯,从意大利的一个城邦到另一个城邦,投靠郡主,得到他们的庇护,才能够继续写作《神曲》。这种寄人篱下的生活,但丁后来在《神曲》里用这样两句诗来形容:“登别人的楼梯多么艰难,吃别人家的面包多么辛酸。”表现了他当时漂泊不定的生活。正是这样将近二十年漂泊不定的生活使但丁更深刻直接地接触了解了意大利动荡的现实,对意大利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形形色色的人物,有了真切直接的了解。他把这些认识都倾注到了他的作品《神曲》中。

欧洲封建制度解体和资本主义兴起(14至17世纪初)

特点: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资本主义从政治 经济 思想等方面开始冲击封建主义,资本主义曙光显现。

资产阶级革命时期(17世纪40年代至19世纪初)

特点: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资本主义剧烈冲击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制度在少数几个国家建立。

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统治地位(19世纪初至70年代)

特点: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迅速成长壮大,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取代金融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资本主义制度向帝国主义过渡,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

特点:垄断资产阶级迅速成长壮大,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标志资本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开始成熟,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作中形成。

现代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危机时期(1914~1945年)

特点:资本主义政治再打危机中不断调整完善,进一步成熟,私人垄断向国家垄断发展,法西斯势力嚣张。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资本主义世界政治制度发展趋向平衡(1945至9世纪70年代)

特点:资本主义世界重新组合,对极端垄断政治进行民主改造,注意缓和阶级矛盾,建立福利社会,国际垄断资本主义向深度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完全成熟;美国控制了资本主义世界的政治走向,西欧和日本为美国马首是瞻。

资本主义政治读计划和世界格局新变化时期(20世纪70年代至今)

特点:西欧日本利益要求摆脱美国控制,资本主义世界的政治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资本主义阵营逐渐瓦解。资本主义制度继续改革和完善。

马克思主义思潮

· 第四章:西方马克思主义特点(资本主义与人的异化)

                    1)资本主义的创造性毁灭    

                    2)人的异化与商品拜物教

                    3)反资本主义的另类现代性方案

· 第五章:马尔库塞

· 第六章:新左派运动

1、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关注的是文化、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的问题。

2、马克思对现代的批判

    与韦伯、西美尔对现代性的直接批判相比,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批判主要体现在其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中。

    马克思主义最富有革命的批判精神,是要揭露出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人是如何处于“完全的虚无”状态的。从唯物史观创立时期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资本论》的创作时代,对现实生活异化状态的关注始终是马克思理论活动的主旨。

    人们对社会进步和美好未来充满了希望,但是这种希望随时都会由于新的风险和奴役关系的出现而毁灭。

3、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工具理性扩张

    在马克思的阐释中,工具理性扩张的现代世界就是资本主义的世界,劳动分工是现代资本主义的重要起因。

明代中国社会的经济、科技和文化旧母体中曾慢慢长出一些新的文明枝叶,明代前期曾试图从传统的大陆政治基地上走向海洋,后期开始接受距离遥远的西方文化和科学技术。但在当时世界文明进步的历史坐标上,中国社会的历史包袱也日益沉重了。统治阶层在政治上的腐败和保守的传统经济模式遏制了社会生活中产生的新活力,历史中的保守趋势从整体上压倒了进取的趋势。由于发达的农业文明和潜伏于这种文明之中的周期性的土地集中、人口增长、经济危机、政治腐败和天下大乱,整个社会无法有效地吸收和利用它自身创造的科学技术成果。具有进步性质的科学、技术、文化方面的新生事物产生是艰难的,发展是不健康的,中国坐视着欧洲的进步和向全世界的殖民扩张,并在消极地等待着近代资本主义对古老东方的未来冲击。

一、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历程

1、萌芽——简单协作时期(14—16世纪)

重大事件: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2、兴起——工场手工业时期(17—19世纪初期)

重大事件: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英法美三大革命)、欧洲封建国家改革、启蒙运动

3、发展——蒸汽时代 (19初-1870年)

重大事件:工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运动(美国内战、日俄改革、意德统一)、社会主义运动(马克思主义诞生、第一国际、巴黎公社)、民族解放运动(亚洲革命风暴)

4、成熟——电气化时代前期 (1870年—1917年)

重大事件: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组织产生、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狂潮、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一战爆发

5、相对稳定发展——电气化时代后期(1918-1945年)

①战后初期(1918--1923),一战给欧洲资本主义国家造成严重破坏,美国开始取代英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

②二十年代(1923--1929),经济复苏,相对稳定繁荣

③三十年代(1929--1939),爆发世界经济大危机,法西斯上台并对外侵略扩张

④二战时期(1939--1945),二战爆发,法西斯与反法西斯的矛盾成为世界主要矛盾

6、进一步发展——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 (1945 年-至今)

①1945-1950年,西欧、日本经济快速复苏并达到战前水平,美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

②1950—197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强(西德、日本经济崛起),经济格局由美国独霸发展美日欧三足鼎立

③1973-80年代初,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相互交织(“滞胀”阶段)

④1980初-90年代初,经济回升并增长

⑤90年代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加强、知识经济兴起

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1、形成过程:

①开始形成:新航路开辟后

 原因:新航路开辟后,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加强各地之间的联系,早期殖民扩张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②初步形成: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原因: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推动工业资产阶级对外强占商品市场与原料产地,世界各地许多国家和地区被沦为列强的经济附庸,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其标志是1857年第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

③最终形成:二十世纪初

 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列强加紧对外侵略扩张,掀起瓜分世界的高潮,世界被瓜分殆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世界市场的作用(评价)

①促进了世界各国生产力的蓬勃发展

②进一步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客观上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扩展到世界各地,冲击了当地落后的社会生产方式

③加强了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联系,导致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三、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格局的演变

1、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①确立原因:

 a、英国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经济实力最强

 b、英国拥有广阔的殖民地

丧失原因:

 a、19世纪末20世纪初,向帝国主义过渡过程中,资本家不愿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

 b、美德经济的迅速发展,超过英国

2、二战后初期,美国确立了世界经济霸权地位,日本、西欧受控于美国

原因:

 a、美国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

 b、两次世界大战,使美国大必横财

 c、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力量在战争中被削弱

3、二十世纪六七十年年代以后,出现美、日、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原因:日本、西欧经济崛起,开始冲击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美国经济实力则相对衰落

4、九十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形成

原因: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一体化趋势加强

四、世界近现代史上资本主义经济有四次快速发展,是哪四次原因分别是什么分别造成什么影响

1、第一次:19世纪中期

原因:

①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的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②新兴资产阶级在世界范围内抢占更为广阔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特点: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影响:

①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浪潮掀起,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②资本主义国家进一步对外侵略扩张,最终东方从属于西方

③促进社会进步,工业文明逐渐取代农业文明

④三大进步潮流自由主义、民族主义、社会主义相位而生

2、第二次:1870~1913年

原因: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②帝国主义疯狂瓜分世界,促进经济的发展

③欧美处于相对和平发展时期

④资本主义产生了垄断组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特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美德经济迅速发展,英法相对缓慢,英国丧失世界工厂地位,俄日发展较快,但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影响:

①列强疯狂瓜分世界和资本输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②帝国主义矛盾加深,最终引发一战

3、第三次:1923~1929年

原因:

①欧美各国重视技术的革新,注重调整政策

②战胜国以“委任统治”的形式对殖民地进行瓜分

③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世界形势相对和平

特点:美、日发展突出,美国掌握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权德国经济重新崛起

影响:

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加据,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日益尖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激化,最终爆发1929-1933年经济危机

4、第四次:20世纪50~70年代

原因:

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②发达国家利用国际经济旧秩序,加强对第三世界的掠夺

③雅尔塔体系的确立,在一定时期内使世界局势相对安定

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空前发展

特点:日本、西欧发展迅速,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

影响:

①70年代,美、日、欧三足鼎立的经济格局形成

②西方大国利用雄厚的经济实力,加强对第三世界国家的干预

③使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科教在国际竞争中的战略地位日益突出

因为资本主义制度比封建制度更先进,所以资本主义思想比封建思想更先进。从历史来看,旧的思想、落后的思想迟早会被新的先进的思想与社会制度所代替。这是新的生产力一定会代替旧生产力所决定的。

浅析西方现代资本主义的道德支撑

 导语:对于西方现代资本主义而言,新教伦理发挥着道德规范的职能,我来分析西方现代资本主义的道德支撑,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作为西方宗教伦理学理论的代表作之一,着重论述了宗教观念(新教伦理)与隐藏在资本主义发展背后的心理驱力——资本主义精神(合理主义)之间的生成关系。在此马克斯·韦伯抛出了一个颇具启发性的论点:在任何一项事业背后,必然存在着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尤为重要的是,这种精神力量一定与该项事业的社会文化背景有着密切的关联。可以说基督教的新教为资本主义提供了道德基础,新教伦理为西方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道德依托和价值呵护。

 一、合理主义:西方现代资本主义的精神

 作为现代工业秩序的诊断学家,马克斯·韦伯指认了一个令人惊诧的事实:“为什么在西方文明中,而且只有在西方文明中,出现了一个其发展具有世界意义和价值的文化现象”马克斯·韦伯列举了资本主义合理化的主要表现:第一,“谋利、获取、赚钱、尽可能地赚钱,这类冲动本身与资本主义毫无关系贪得无厌绝对不等于资本主义。相反,资本主义倒是可以等同于节制,或至少可以等同于合理缓和这种不合理的冲动。”第二,“我们将资本主义经济行动定义为:以利用交易机会取得预期利润为基础的行动,亦即非强力手段获利、和平获利。第三,“合理化程度很高的资本主义计算”或带有鲜明量的发展的资本主义类型。第四,“合理的法律结构和行政管理结构”为现代资本主义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法律体系和按章行事的行政管理制度。

 马克斯·韦伯认为:世界其他地方或民族的“资本主义”样式明显缺乏西方现代资本主义的精神气质,即表现为合理性的缺乏:系统性、逻辑性、方法、概念体系或思想形式、经典化、专业化的缺乏。至此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马克斯·韦伯为自己确立的研究课题:“一定的宗教思想对经济精神发展的影响。

 二、道德呵护:作为合理主义构造工具的新教伦理

 对于西方现代资本主义而言,新教伦理发挥着道德规范的职能,即为资本的生产经营者的意见、志趣、情绪、甚至心里状态编制道德程序。这种程序往往具有相当高的运作效率,具有道德操纵的性质。马克斯·韦伯认为这种道德运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充分显示:

 (一)社会分层背后的宗教底蕴

 马克斯·韦伯列举了十分常见而又奇怪的情况:现代企业的经营领导和资本所有者中,高级技术工人中,尤其是在技术和经营方面受过较高训练的人中,新教徒都占了大多数。为什么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同时又特别倾向于一场教会的革命马克斯·韦伯认为要发现新教精神的某些特征与现代资本主义文化之间的联系,要从以下几点去观察:

 1、在现代经济生活中,处于所有者和管理者地位的清教徒较多,这很大程度上与其所受的教育类型有关。从家乡和家庭的宗教气氛所偏重的教育中获得的心理与精神特征,决定了职业选择从而又决定了他们的职业生涯。

 2、宗教改革受到欢迎,是因为改革并不意味废除教会对日常生活的控制,而是以一种新的控制方式代替旧的控制方式对行为的整体管制,这无疑符合发展资本主义的利益。

 3、尼德兰资本主义的发展表明:禁欲主义和宗教虔诚与资本主义营利活动这两个方面存在着一种亲密的关系,狂热的虔信和同样强烈的商业思维判断力的结合,往往是虔信派的特征。

 (二)资本主义精神的宗教渊源

 马克斯·韦伯所使用的“资本主义精神”特指西方现代资本主义的合理主义,它在西欧和美国的资本主义中得到充分体现。马克斯·韦伯通过引述本杰明·富兰克林的话来揭示资本主义精神浅层意义上的构成:诚实、信用、守时、勤劳、节俭。此外马克斯·韦伯在更深层的意义上揭示了资本主义精神的内容,主要包括:

 1、马克斯·韦伯认为职业责任的观念作为资本主义文化的社会伦理的最重要特征,在一定意义上构成资本主义文化的根本基础。

 2、把赚钱纯粹当作目的本身,赚钱、获利支配着人并成为他一生的最终目标。获取经济利益不再从属于人,不是满足于他自己物质需要的手段,成为资本主义的一项主导原则。

 3、非资本主义精神化的地区盛行不择手段地通过赚钱谋取私利:劳动者缺乏良心、商人不讲廉耻,马克斯·韦伯认为不受任何道德规范约束、无情谋取财富的现象绝对不能代表现代资本主义精神。这就是说,资本主义精神是与某种道德理性相结合的,它既是对赚钱的中迷,又体现道德理性的要求。

 4、具有高度的责任感,把劳动本身当作唯一目的、当作天职去完成。这种劳动态度不是天性的产物,也不能单靠高工资去唤醒,它只能是长期的道德教化的产物。

 (三)“天职”观念的世俗影响

 在完全现代意义上使用的“天职”(德文中的Beruf或英文中的Calling)术语主要包含以下几层意思:第一,对尘世日常行为的宗教评价或者说赋予日常行为以宗教的意味。第二,新教认为上帝所接受的唯一生活方式是完成每个人在尘世上的地位所赋予他的义务,这就是他的天职。天职概念为新教提供了核心的教义。

 (四)世俗禁欲主义的宗教基础

 马克斯·韦伯发现:起源于宗教信仰和宗教实践的心理戒律对个人的实际行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些戒律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与它们背后的宗教思想特征有关,因此对新教教义进行观察很是重要。加尔文教派认为:作为神意的工具,人应该通过禁欲的活动来荣耀上帝并获救,这种获救观念和手段的革命无疑对教徒的日常生活行为的伦理化和合理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三、韦伯式发现: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借鉴

 马克斯·韦伯认定西方现代资本主义的孕育与发展离不开道德情感的支撑和依托, 不仅如此,马克斯·韦伯还看到了现代资本主义发展的三种倾向并对此表现出深深的忧虑:

 (一)自禁欲主义试图重造尘世并在尘世中实现它的种种理想以来,物质财富获得了一种历史上任何阶段都未曾有过的、愈来愈大且最终变得不可抗拒的统治人类生活的力量,成为生活的“牢笼”。

 (二)以科技为基石的资本主义不再需要宗教禁欲主义的支持,追求财富的生产努力已渐渐失去宗教和伦理的意义而与纯粹世俗的情感结为一体。

 (三)资本主义对生产标准化的热衷,齐一性逐渐统治社会。现代资本主义将走向何处在财富的生活“牢笼”中心安理得,还是在这场巨大发展告终时出现面貌一新的先知、旧观念旧理想的大复兴抛弃超验性假设,将生产同宗教价值相剥离,是资本主义合理化的必然要求,但是在分离过程中却产生了科学理性对价值理性的完全拒绝,从而使资本主义活动丧失了文化的根基。对此贝尔一语道破地指出:造成这种怪状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资本主义精神中相互制约的两个基因只剩下了一个,即“经济冲动力”。

 而另一个至关重要的抑制性因素“宗教冲动力”,已被科技和经济的迅猛发展耗尽了能量。作为资本主义的扬弃物,社会主义的确立体现了价值非神圣化方向的发展,因而它将生产活动置于真实的道德规范之下,并为其提供了健康的精神动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既不是“自由市场的乌托邦”,也不是“技术的乌托邦”,更不是使社会世俗发生逆转的“宗教乌托邦”而是要构制充满人文道德关怀的综合理性社会。这种社会体现了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相对平衡,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就此而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正是向上述目标的迈进。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7718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0
下一篇2023-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