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田园杂兴》中表达了什么情感?

《四时田园杂兴》中表达了什么情感?,第1张

古诗三首分别是四时田园杂兴、稚子弄冰、村晚,四时田园杂兴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作者无意参加当时政治斗争,仁人义士只好寄情于山水的无奈;稚子弄冰表达诗人发自内心地尊重儿童的天真;村晚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范成大 〔宋代〕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译文:

白天去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线,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荫下学着种瓜。

2、稚子弄冰

杨万里 〔宋代〕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译文:

儿童早晨起来,将冻结在铜盆里的冰块脱下,用彩线穿起来当铮。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般穿越树林,忽然冰锣敲碎落地,发出美玉摔碎般的声音。

3、村晚

雷震 〔宋代〕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译文:

在一个长满水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山衔住落日淹没了水波。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乐曲。

赏析:

《四时田园杂兴》是作者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园诗,共六十首。这是其中的一首,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这首诗以朴实的语言、细致的描绘,热情地赞颂了农民紧张繁 忙的劳动生活。

首句“昼出耘田夜绩麻”说: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绳。次句“村庄儿女各当家”,“儿女”即男女,全诗用老农的口气,“儿女”也就是指年轻人。“当家”指男女都不得闲,各司其事,各管一行。首句用昼和夜对比,展开了一幅乡村男女耕田、绩麻,日夜忙碌的图景。

第三句“童孙未解供耕织”,“童孙”指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在桑树阴底下学种瓜。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却颇有特色。结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流露出诗人对儿童的喜爱。

四时田园杂兴的诗意:以朴实的语言、细微的描绘,热情地赞颂了农民紧张繁忙的劳动生活前两句写乡村男耕女织,日夜辛劳,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敬重后两句生动地描写了农村儿童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的情景,流露出对热爱劳动的农村儿童的赞扬诗中描写的儿童形象,天真纯朴,令人喜爱全诗有概述,有特写,从不同侧面反映出乡村男女老少参加劳动的情景,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译文:

白天锄草夜间搓捻细麻,

农家男女没有片刻闲暇

小孩子不懂得耕田织布,

也靠在桑阴下学着种瓜 (非原创)

希望能帮你

耕织的意思如下:

耕织,读音gēng zhī,汉语词语,指的是耕种纺织,犹言农桑。

出处:

1、《管子·幼官》:“三会诸侯,令曰:‘田租百取五,市赋百取二,关赋百取一,毋乏耕织之器。’”

2、汉·贾谊 《新书·过秦论上》:“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3、《后汉书·逸民传·梁鸿》:“乃共入 霸陵山 中,以耕织为业。”

4、宋·刘克庄 《王孺人墓志铭》:“孺人独与母居,课臧获,勤耕织,变贫窭为丰裕。”

5、宋·范成大 《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6、清·方文 《述哀》诗:“方技知卜医,可以代耕织。”

词语分解:

耕的解释 耕 ē 用犁把土翻松:耕种(恘 )。耕作。耕耘(耕地和除草,亦泛指 劳动 ,如“着意耕耕,自有收获”)。笔耕(喻写 文章 )。

舌耕(喻教书)。 部首 :耒; 织的解释 织 (织) ī 用丝、麻、棉纱、毛线等编成布或衣物等:织布。编织。织女(织布、织绸的女子;指织女星)。棉织物。 引申为构成:罗织罪名。 用染丝织成的锦或彩绸:织锦。织文(即“织锦”)。

四时田园杂兴一般指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四时田园杂兴》其31的意思即是第三十一首。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范成大 〔宋代〕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译文

白天去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线,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

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荫下学着种瓜。

这首诗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首句“昼出耘田夜绩麻”是说: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线。“耘田”即除草。初夏,水稻田里秧苗需要除草了。这是男人们干的活。“绩麻”是指妇女们在白天干完别的活后,晚上就搓麻线,再织成布。这句直接写劳动场面。次句“村庄儿女各当家”,“儿女”即男女,全诗用老农的口气,“儿女”也就是指年轻人。“当家”指男女都不得闲,各司其事,各管一行。第三句“童孙未解供耕织”,“童孙”指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他们从小耳濡目染,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就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种瓜。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却颇有特色。结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

  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逸趣横生。

《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是南宋诗人范成大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园诗,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部分,每部分各十二首,共六十首。诗歌描写了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

其中春日田园杂兴12首、晚春田园杂兴12首、夏日田园杂兴12首、秋日田园杂兴12首、冬日田园杂兴12首,共60首。描写了4个季节田园中的不同景象,生动绘制了一幅幅田园农作动态图。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南宋诗人。字致能,又字幼元、友生,号山中居士,又号石湖居士,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绍兴进士,历任知处州、知静江府兼广南西道经略安抚使、四川制置使、参知政事等职。曾使金,坚强不屈,几被杀。晚年退居故乡石湖,卒谥文穆。其诗题材广泛,与陆游、杨万里、尤袤齐名,称“中兴四大家”或“南宋四大家”。又工词,文赋也享有盛名。著作颇富,传世作品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桂海虞衡志》《吴船录》《吴郡志》等,存诗1900多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90232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1
下一篇2023-07-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