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算彻底放下了一段感情?

怎样才算彻底放下了一段感情?,第1张

我们先把问题放大来看,我们通常说放下一件事的表现,都是提起这件事的时候能很坦然面对,表现出豁达的态度,并不要求我们一定要对它反刍出美好的感情,但一定不是会引起内心的负面波动——悲伤、愤怒、嫉妒、悔恨等等。

放下一段感情也是如此,最好的放下是能够坦然地面对彼此已经分离、不再相爱的事实,接受彼此之间曾经有过的或好或坏的回忆。

好的记忆可以保存下来,但是绝对不会去否认它曾经真实存在过,是两个人爱过的证明。

坏的记忆不会在脑海中无限放大,更不会在日后遇到与他有关的话题就诋毁对方,给他强加人设,把你们的过往添油加醋地传播出去。

其实说是最好的状态是能够在提到对方的时候,内心毫无波澜,淡淡一笑而过。但是真正爱过的人又如何能装作什么都没发生似的,像个局外人似的没任何所谓呢?所以这个要求还是有点高吧。

装出来的不在乎通常还是心底放不下。

如果你真的爱过,真的放下了,就应该学会将现在的自己与那段感情割舍开,保存在心底的某一个角落里,不去触碰。可能某个阳光午后,想起来了,翻出来看看,但也还可以。

如果真的彻底放下了,就懂得如何整理这段感情,好好地反思在这段感情里,双方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收获了什么,失去了什么,什么原因分的手。然后将自己归零,重新开始。

男女交往的时候会确立一种关系,可能是朋友,可能是性伙伴,可能是情人,可能是夫妻,也可能是知己。

男女之间成为朋友是一种很好的关系。可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男人和女人在很多方面是互补的,不会计较一些小事情,也不会互相吃醋,他们的友谊是纯洁的。

男人和女人成为性伙伴的时侯,那么他们就和自然界的动物没什么区别,只徒有躯壳,没有灵魂,这种关系是低级的,是庸俗的。

男女成为情人的时候,彼此会有一份思念,一份牵挂,一份浪漫,一份激情,是一种美的享受。可是没有永远的情人,情人之间始终会有一天要分开,好聚好散。

男人和女人成为夫妻后,会因为柴米油盐,家庭琐事而争吵,夫妻在一起时间久了,感情也会变淡,导致一方或者双方婚姻出轨,有的最终选择了离婚。

如果男女成为知己,那是一种超凡脱俗,高尚无比的关系。因为彼此喜欢,彼此欣赏,所以在一起,可以心甘情愿,毫无保留地为对方付出。因为关系亲密,他们之间互相倾诉,无话不谈。有的话跟家人说,家人会着急;跟情人说,情人会吃醋;跟朋友说,朋友会打趣。只有跟知己说,才会敞开心扉

男女想要成为知己,是一件很难的事情,除了自身要具备良好的素质外,还要讲究缘分。千金易得,知己难求!然而,在这繁华浮夸的世间,男女之间又有几个能成为知己呢?有个知己真好,你有吗?

“当今工作人员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就是如何消除压力,在下班后放松身心。”资深健康心理学教授马克·克洛普利在其新书《如何才能没压力》中如是说。的确,忙碌的节奏、高强度的工作已经让奋斗在都市里的人们身心俱疲。焦虑不安、疲乏劳累、烦躁易怒、失眠多梦等压力综合征已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你我的周围。与其痛苦地做压力的奴仆,我们不如静下心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我们为什么不尝试改变,从容地面对工作和生活呢?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一下马克博士是如何巧妙地平衡工作与生活的冲突,巧妙化解压力的吧!

一、 工作时的减压法

人们绝大部分的压力都是来自于工作。不论是繁杂的工作还是复杂的人际关系,都可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压力。学会在工作中减压,可以直接消除大部分的压力。

1、 懂得休息

懂得休息?!你可能会问:休息难道不会占用工作时间吗?

我们需要明确的是:休息并不一定就是浪费时间!合理的休息是给自己充电的好方法:休息过后,人们的创造力往往更强,做出的决定更明智,效率也更高。我们需要消除那种认为休息是浪费时间的传统观念,这种想法不仅是错误的,而且狭隘、愚蠢,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切身经历,学生时代上一节40分钟的课我们都难以集中注意力,何况枯坐在工位上一个上午!因此,我们一定要学会在繁忙的工作中找个机会来放松一下自己的身心,泡个茶、走动走动、远眺窗外都是可行的方法。只有劳逸结合才能保证高效率,磨刀不误砍柴工嘛!

2、 拒绝外界干扰

在很多情况下,各种因素都会导致任务无法如期完成,例如,在可用的时间内做太多的工作,缺乏规划和组织的能力,缺乏训练或能力不够等等。但最致命的一条是来自外界的不经意的干扰。干扰会导致我们分心,当心思散乱之后就难以集中了。有时候,干扰来自同事的几句攀谈——聊着聊着就忘记了原来的工作;有时候,干扰来自微信弹出的一条信息——点开一条后还想刷一下朋友圈;有时候,干扰还来自微博头条——xxx和xxx好上了,必须详细地看一下事情的始末。我们工作的时间难道不就是这样被无形消耗掉的吗?特别是在我们比较疲惫的时候,一点点的风吹草动都会对我们有致命的吸引力。因此,我们一定要有拒绝干扰的意识,否则利用下班时间来填补未完成的工作就得不偿失了。

可行的方法有:不要与他人目光有长时间的接触,专注与电脑屏幕或你正在做的任何事情;将手机放在远一些的位置;被打扰时给自己和他人设定限制,比如在5分钟后你必须回来工作等等。请记住:未完成的工作是压力的重要来源之一,而专心工作就是干掉未完成工作的重要武器!

3、 时间管理

如果我们详细分析自己一天的生活,大多数人都会觉得在时间管理上有改进的空间。

在时间管理上,最关键的问题在于按时完成适当的工作量,拒绝其他要求,让自己在空闲时间里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腾出你的时间,专注与那些让你得到个人满足的事情,其实会让你的工作更有效率。

令人感到惊讶的是,有太多的人在白天没有遵循一个明确的工作计划。一般说来,列出工作清单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将已完成的工作从列表上删除会使人感到非常欣慰,但是我们需要为清单表上的每一件工作留出充足的时间。有时,如果项目很大,不可能在一天甚至一周内将其完成,你需要将其分解为若干份小任务,这会在心理上会对我们有益。一旦我们将工作从列表中划掉,我们就会获得一种成就感。只要工作完成了,我们就不会再去想它,压力自然而然就减轻了。

二、 生活中的减压法

很多人都盼望着早点下班,似乎一下班就意味着工作的结束和压力的终结。然而遗憾的是,很多人在下班后依旧会不自觉地思考着工作中的问题。

有一个词叫做“情感型反刍性沉思者”,它是指这样一种人:在空闲时间里难以从情绪上脱离与工作有关的想法,他们因为不能停止思考工作问题而变得紧张和沮丧。其实,我们身上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情况。如果任由这种思绪发展,我们的休息时间将会被侵蚀殆尽。

因此,虽然压力直接来源与工作,但是在生活中我们也应当掌握放松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彻底跟压力说拜拜!以下介绍生活中减压的方法。

1、 转移注意力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在没有什么吸引人、让人兴奋、激发积极性的事物吸引的我们注意力时,我们的心思就会任意乱窜。因此,如果我们不能找到一些让我们感兴趣的事物来转移注意力时,我们的心思会毫不例外地跳转到与工作有关的问题上。因此,在不工作的时候,找到能让我们专注的事情非常重要。

那么,有哪些事物和活动能让我们快速地转移注意力呢?

让我们来看一项有趣的研究,研究者将研究对象分为三组:第一组是单身人士,没有孩子;第二组为已有伴侣的人士,也没有孩子;第三组是已婚或与伴侣同居的人士,家中至少已有一个孩子。研究者预计单身人士在晚上时血压降低值最大(意味着压力值降低最多),然而事实证明,下班还要辛苦照顾孩子的第三组人士才是血压降低值最大的那一组。研究者认为,照顾孩子是一件非常需要投入精力的事情。当人们的注意力被孩子吸引过去的时候,会有助于他们摆脱工作的束缚。

另外,看**、与友人外出就餐、做饭等活动也能很有效地转移我们的注意力。总之,别让你的大脑陷入胡思乱想中。

2、 正念冥想

难以摆脱工作的人通常会这么表述他们的为难之处。首先,他们很难放松自己;其次,他们不能摆脱与工作相关的想法,根本无法停止思考工作。

而正念冥想正好完克这两种“症状”!正念冥想促使我们将注意力集中在各种体验上,集中在当下,对一切不做评判,平静接受。一方面,正念冥想让我们从不断的思维中挣脱出来,关注感受;另一方面,它的宁静让我们感到放松。如果我们能够熟练地运用正念冥想,我们一定会受益匪浅!

正念冥想的一个核心的要素是:将我们的注意力集中在当前的每时每刻,不断地坦然面对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观察头脑中出现的任何思想或图像,而不是去处理信息的内容。

当我们专注于体验而不是处理信息的内容时,我们会产生一种微妙的感觉,大脑似乎停止疯狂的运行了。而这会给我们带来真正的放松。这比转移注意力更有效。

3、别做手机的奴隶

高科技产品的出现和无线设备的问世使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能轻而易举地进行远程工作。虽然这样的产品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的便利,然而,它也使家庭和工作间的界限变得支离破碎。

很多人都抱怨下班之后依旧接到了工作上的联系电话,而且实际情况比我们了解到的可能还要糟糕。一位客户经理就这样抱怨到:“他们大多数人都给我打电话,甚至在我外出度假时他们还会联系我。因为当时出了一些问题,他们不知道该如何处理。”一个好好的假期就这样被摧毁了,多么地令人沮丧!

如果你也经常受到这样的骚扰,为了保护自己的私人时间,你需要做的唯一件事情就是向对方表明你没有空。下班后不接电话,不查看工作邮件,这不仅是我们应有的权力,也是让我们能全力投入到第二天工作中的必要保障。

很快你的同事和老板就会了解到,在晚上9点给你发消息打电话根本没用。而且他们也会尊重你,认为你在空闲时间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你也有属于自己的生活,而不太可能从糟糕的角度上去看待你。

以上就是马克博士在其新书《如何才能没压力》中提到的几个关键性的窍诀。总的说来,把控好工作和生活的平衡,该工作时认真的工作,该生活的时候好好的生活就是最好的减压方法!认真坦然地度过每一天,不去胡思乱想,你会发现压力自然而然就从你的身边跑开了!

4�1�����5�

  论文摘要:研究时间因素对谈判的影响有利于提高人们对时间重要性的认识,有效谈判策略的运用和整合结果的实现。时间因素对谈判者认知、行为和谈判结果的影响具体表现在:时间压力会降低谈判者的认知动机,使谈判者更加依赖认知启发式;暂停和中场休息是否会为谈判带来积极影响应该视不同的谈判事件和不同的心理状态而定;拉大谈判与结果实现之间的时间距离会提高谈判的共同结果,这可以从折扣效应和建构水平理论中得到解释。将来的谈判研究会进一步从时间向空间拓展。

  时间是谈判中的重要因素,与时间相关的各种因素作为谈判中的重要情境变量对谈判者的认知、行为和谈判结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谈判的时间因素研究中,学者们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时间限制和随之而来的时间压力对于谈判者行为和谈判结果的影响;暂时僵局是否会改变谈判者行为,扭转谈判局势;谈判中进行中场休息是否有利于提高谈判共同结果;谈判与谈判结果实现之间更长的时间距离是否会对谈判结果带来有利的影响。本文拟对这些研究进行总结,并探讨时间因素对谈判行为和结果影响的心理机制,以使人们能够对谈判中的时间因素加以重视,同时为谈判实践人员提供一定的谈判技巧参考。

  1 谈判中的时间压力研究

  对于时间因素的研究,研究者关注最多的就是时间限制对谈判者造成的时间压力。作为一种社会互动形式,谈判不可能无止境地持续下去,它要求谈判方必须在一个有限的时间内达成协议;这就会对参与谈判的各方形成时间压力。早期的研究者就时间压力的影响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得出的结论也比较一致,比如:谈判者提出的要求更低,妥协更快;沟通的准确性降低;更快达成协议;共同收益降低等。这些主要关注的是谈判者行为的改变,并不清楚时间压力是如何改变谈判者行为的。研究者经过进一步的探索,发现时间压力的影响主要在于改变了谈判者的信息加工过程。

  11 时间压力会提高人们在决策时的认知闭合需要

  认知闭合需要(need for cognitive closure)是个体应对模糊性时表现出的动机和愿望,按照个体所具有的这种认知特征的强烈程度可以将人们分为高认知闭合需要者和低认知闭合需要者:高认知闭合需要的个人一般在认知上表现得非常没有耐心,即使没有充分的证据也会立刻做出决策和确定行动方向,并有意无意地排斥新信息;而低认知闭合需要者对模糊性的容忍程度较高,更喜欢在判断之前广泛地搜集信息和对信息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从而对已知事实做多种解释。早在1983年,Kruglanski等人就发现,时间压力会增强人的认知封闭需要,使人们只是肤浅地加工信息,不会去考虑多种可能的解释,在判断和决策时更容易受认知启发式的影响,比如首因效应和刻板印象。谈判研究者从这些决策研究的结论中得到启发,开始探索时间压力对于谈判者认知过程的影响。

  12 时间压力促使谈判者更加依赖认知启发式

  De Dreu等人首次考察了谈判中认知闭合需要和启发式运用的关系。他们首先测量了个体长期的认知闭合需要,并通过时间压力使闭合需要的程度提高,结果发现,高认知闭合需要者比低认知闭合需要者更容易受刻板信息的影响,启发式的运用受到认知闭合需要的调节。之后,De Dreu等人又做了很多的后续研究,发现谈判者对认知启发式的依赖主要表现在对谈判对手刻板印象和固定资源知觉的依赖。谈判者在高时间压力下,系统加工信息的动机会降低,在做出让步时会更加依赖对谈判对手的刻板印象作为认知启发式的线索,比如谈判者认为商科学生更具有竞争性,因而做出的让步更小,提出的要价更高;认为宗教系学生更具有合作性,因而做出的让步更大,提出的要价普遍较低。而在不同时间压力下谈判者对固定资源知觉的依赖主要表现在:在低时间压力下,谈判者最初的固定资源知觉强,但到谈判后期会明显减弱;在高时间压力下谈判者的固定资源知觉程度始终是一样的,高时间压力下的谈判者更加依赖固定资源知觉进行决策和判断。这些研究结果说明,由于在高时间压力下谈判者的认知动机降低,难以改变头脑中存在的偏见,对启发式的依赖更高,缺乏对信息进行系统、全面、深入的加工,因而很难达成整合性的谈判协议。

  13 时间压力造成谈判者的认知偏差

  由于时间压力会降低谈判者认知动机,这就常常会使谈判者判断失误,忽略一些重要信息,反而对一些无根据的、自我臆想的信息过分看重,从而对谈判带来不利影响。比如,高时间压力下的谈判者会忽视谈判对手的情绪,团队谈判代表在高时间压力下会过分注重给团队成员造成的印象好坏,这些都会使谈判者错失达成整合协议的机会。

  Van Kleef有关情绪在谈判中人际效应的研究发现,对手愤怒的情绪会使谈判者让步更大,要求更低;而对手高兴的情绪会使谈判者要求更高,让步更小。这说明谈判者是根据对手的情绪来判断对手所能承受的底线,在决策时会将这些信息综合起来考虑。而Van Kleef在之后的实验中引入时间压力变量时发现,只有在低时间压力的情境中,谈判者才会对愤怒对手作出更大的让步,提出更低的要求;而在高时间压力情境中,谈判者不太受对方情绪的影响,达成整合性协议的可能性有所降低。另外,Igor Mosterd等人发现,当谈判者代表个人谈判时,时间压力会使他们的竞争性有所降低,在多数情况下谈判会达成协议;而当谈判者代表团队谈判时,谈判者的竞争行为会明显增强,在多数情况下谈判会陷入僵局。这主要是因为作为团队代表的谈判者认为他们对团队成员负有责任,希望通过最大限度地赢取谈判而在团队成员心目中建立良好的印象,这反而干扰了谈判者对谈判局势的判断,从而失去达成协议的机会。

  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谈判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谈判者加工谈判相关信息的动机和能力,而时间压力往往造成了谈判者的思维封闭,降低了他们系统加工信息的动机,因而是谈判成功的一个重要障碍。

  2 关于谈判中途暂停的研究

  为了避免时间压力给谈判带来的不利影响,研究者提出应该在谈判中赢取时间或拖延时间以提高谈判质量。Ury建议谈判者用“暂停谈判”的方法从谈判中解脱出来,以第三方的身份重新评价谈判。Friedman认为,谈判者应该为自己的思考争取“中场休息”的时间。然而,这些观点只得到了一些实证研究的部分支持,因为暂时僵局对谈判的积极影响应该视不同的谈判事件而定;中场休息时不同的心理状态对谈判结果产生的影响也不相同。 

  21 暂时僵局的积极影响取决于谈判者采取整合谈判行为的意愿

  暂时僵局有利于谈判者向合作行为的转变。暂时僵局是指谈判方僵持不下,都不让步,从而使谈

  判暂时停止的一个过程。Harinck等人根据前人的研究总结出,谈判通常会遵循一个整合前区别模型(differentiation-before-integration pattern):谈判中的个体总是以竞争性的行为开始谈判的,当他们都拒不让步的时候谈判就会陷入僵局,这时他们才反省竞争的谈判方式是错误的,为了避免出现不能达成协议的局面,他们会转而采取合作的整合谈判方式。

  暂时僵局对于谈判者采取整合行为是必要的,但并不会带来必然的结果,因为谈判者行为的转变还取决于他们思考和采取整合行为的意愿。我们可以从暂时僵局对不同谈判事件的不同影响来解释。研究发现,个人在利益谈判时才会更多地从竞争谈判行为转向合作谈判行为,谈判者面临的暂时僵局越多,向高整合行为的转变就越大,谈判所取得的整合结果就更高;而当个人进行价值观谈判时,谈判者在僵局之后并不会改变竞争性的谈判方式,所取得的整合结果更低。之所以暂时僵局对利益谈判的积极影响大于价值观谈判,是因为人们会对有关价值观问题上进行的利益交换表示道德上的愤慨和谴责,并会坚决反对和抵制。这就是Tetlock所说的“神圣价值观保护模型”。由此可见,利益谈判者比价值观谈判者更遵循“整合前区别”的行为模型,谈判者向整合行为的转变不仅在于暂时僵局,还在于谈判者认知过程的转变。

  22 谈判者中场休息时的心态决定谈判共同结果的高低

  既然暂时僵局能够对利益谈判带来积极的影响,那么谈判者需不需要在谈判中争取一个中场休息的时间,研究者继续围绕该问题进行了考证,并探讨了中场休息时的心理状态对谈判过程和行为的影响。

  在中场休息时反思会带来不利的影响,这个结论是受情感反刍理论启发而得以验证的。情感反刍(feeling rumination)是指个体在心理和行为上将注意集中到消极情绪、消极情绪因果和与其相关的自我评价上面。反刍会增强消极情绪,而转移注意力的活动,比如看情景喜剧或玩游戏则会使消极情绪得以减弱或保持不变。反刍的研究可以让人们推想,在中场休息时反思的谈判者比转移注意力的谈判者会以更加竞争性的方式重新开始谈判,并不会取得高质量的整合协议。Harinck等人验证了这个假设,他们发现,在中场休息之后,反思的谈判组比转移注意力的谈判组更加具有竞争性;反思的谈判组达成的共同结果低于转移注意力的谈判组。另外,他们还发现中场休息期间的竞争性思考不会对谈判产生积极的影响,反而会破坏相互有利的整合性协议的实现;在中场休息时进行合作性思考的谈判组会比竞争性思考的谈判组取得更高的共同结果。

  谈判中途暂停时究竟应该反思,还是应该转移注意力Harinck所做的前后两次实验有相互矛盾的地方,我们还需要通过进一步的研究来考察症结所在。但是,这些研究仍然具有很多积极的启发意义,谈判中应该重视谈判第三方(调停斡旋者)的作用,因为第三方可以给予谈判方暂停的时间,让他们进行转移注意力的活动,引导他们进行合作性思考,这样可以起到很好的调停斡旋作用。

  3 关于谈判中时间距离的研究

  在谈判研究中,涉及时间距离的研究相对较少,近几年来随着决策研究中对时间距离的关注,该问题才被引入谈判研究领域并加以重视。谈判与谈判结果实现之间的时间距离是如何影响谈判行为和结果的,学者们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视角:一种认为影响是由时间距离大小导致的不同折扣效应引起的;另一种则认为是时间视角的远近导致的不同建构水平引起的。

  31 谈判中的时间距离和折扣效应

  通常,我们可以根据谈判目标把谈判分为两种类型:使人们获得积极结果的谈判是收益谈判;使人们避免消极结果的谈判是负担谈判。谈判结果并不是立即就能感受得到的,谈判与谈判结果的实现之间总是存在着或长或短的时间距离(temporaldistance),谈判存在结果延迟(outcome delay)的情况。结果延迟将怎样影响收益谈判和负担谈判达成协议的有效性,研究者在收益和负担的时间折扣效应基础上对此进行了考察。Miller在他提出的冲突行为模型中指出,人们对于结果的延迟具有“接近”和“避免”的倾向,对于积极结果接近的程度和对于消极结果避免的程度取决于与结果实现之间的时间距离。Nisan和Minkowich就把这种接近和避免的倾向称为折扣效应(discounting effects),即与结果实现之间的时间距离会从根本上使个人对结果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打折扣。另外,研究者们还发现收益的折扣率和负担的折扣率是不对等的,负担的折扣率比收益的折扣率更高,这种现象叫做损益折扣不对称(gain/lossdiscounting asymmetry)。根据时间距离的折扣效应,Okhuysen等人通过研究发现结果延迟会对收益谈判和负担谈判带来不同的影响:首先,谈判结果越延迟,谈判的效率就越高;其次,结果延迟对负担谈判效率的积极影响大于对收益谈判效率的积极影响。这其中的机制就在于,时间的推迟降低了收益的吸引力和对负担的厌恶程度,结果延迟通过折扣效应降低了谈判中所涉及问题的重要性,也改变了谈判者对于谈判局势紧张程度和谈判对手竞争程度的认知,因而使谈判者更加开放地分享他们关于偏好(preference)的信息,最终实现互利互惠的利益交换。在这一过程中,信息交换是结果延迟、资源价(收益和负担)及二者交互影响谈判结果的关键机制。

  32 谈判中的时间距离和建构水平

  另外一些研究是从时间视角的远近所造成的建构水平高低来解释谈判中的时间距离效应的。根据Trope和Liberman的建构水平理论(construal leveltheory),人们会根据客体和事件与他们的不同距离进行不同的建构。从较远的视角,人们更加关注客体和事件的本质信息,善于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会形成抽象、全面、高水平的建构;从较近的视角,人们更关注客体和事件的次要信息,不能把事物的各个方面联系起来考虑,会形成具体、片面、低水平的建构。研究者还发现,离客体和事件更长的时间距离会促使人们在作出判断和决策时形成更高水平的建构。在时间建构研究的启发下,Henderson等人考察了谈判和结果实现之间的时间距离是否会对谈判者的要价方式、让步方式和谈判共同结果产生影响。

  首先,Henderson等人的研究发现了时间视角和问题考虑方式之间存在着显著的交互作用:由于较近时间视角的谈判者是以一种局部的、零散的和非结构化的方式加工谈判相关信息的,所以他们比较远时间视角的谈判者更加偏好对问题进行考虑逐个;而较远时间视角的谈判者更加偏好对问题进行同时考虑。其次,他们发现较远时间视角的谈判者往往在次优先选择上让步;而较近时间视角的谈判

  者往往在最优先选择上让步。最后,他们发现时间距离在问题考虑和让步行为上的效应会影响谈判结果。较远时间视角的个人比较近时间视角的个人在现实谈判中会更多地进行多问题要价,更多地同时处理多个事情;更多地进行权衡折中;更能达成较高的个人结果和共同结果。这些结果都说明,较远时间视角的谈判者是以一种更加整合化的方式来对待谈判的,因此能够取得更高的整合性结果。

  时间折扣效应和时间建构的研究都说明,谈判与谈判结果实现之间更长的时间距离对于提高谈判结果是非常有利的,因此拉开谈判与谈判结果之间的时间距离就不失为一项好的谈判策略。但是实际的谈判情景往往更复杂,既涉及收益,又涉及负担,谈判可能会带来多个结果,每个结果的延迟情况也不一样,劳资谈判就是一个典型,这就需要进一步深入的研究以探讨这些复杂因素的交互作用。

  4 今后研究的方向

  谈判中的时间因素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丰富对人类信息加工过程的认识,提高人们对时间因素在谈判中重要性的认识,从而指导人们运用有效的谈判策略,实现谈判收益的最大化。尽管研究者已经做了大量关于时间因素对谈判影响的研究,但是我们对于谈判中时间因素的考察仍然是不够系统和直观的,对于时间因素在谈判中影响的认识还显得较为片面和零碎。将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做深入的探讨。

  第一,进行不对称时间偏好(asymmetries intemporal preferences)的研究。目前大部分关于时间压力的研究都是探讨谈判各方面临同样截止日期的情况,而在实际情况中,每个谈判方对于何时达成协议可能具有不同的时间偏好,这种不对称时间偏好可以解释为什么有的谈判方面临时间压力,有的谈判方则没有。Blount和Janicik已经发现,谈判方时间偏好对称时比时间偏好不对称时会取得更多的积极结果。将来可以研究不对称时间偏好会对谈判者行为和谈判结果带来什么影响。现实谈判中,时间偏好也可能属于谈判者要协商的内容,属于结果变量,研究者也可以反过来研究什么因素会影响谈判者的时间偏好。

  第二,研究谈判者决策过程的折扣效应。有些谈判很可能要对将来的事情做出决策,比如研制开发一个新产品,投产一项新的工程。而组织中的人事流动变化较快,谈判与决策结果实现之间的时间距离较长,决策结果对决策继任人的重要性程度可能大于对决策者本人,这就是决策过程的折扣效应。Wade-Benzoni等人已经开始了对这种决策过程折扣效应的研究,将来可以探讨决策过程折扣效应对于谈判过程和结果的影响。

  第三,时间洞察力是个体对时间认知、体验和行动(或行动倾向)的人格特质。时间维度上的这种人格差异是否会及如何影响谈判者的成就动机、行为及谈判结果,应该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第四,探讨时间压力和时间距离对谈判结果的交互作用。时间压力和结果延迟在实际情境中可能是同时存在的,而既往的研究通常是只操纵其中的一个变量,而使另一个变量保持恒定,这样的研究结果难以推广到许多真实的谈判情境中。

  第五,进行空间因素对谈判影响的研究。值得注意的是,谈判研究中已经开始关注与时间相对应的另一个要素——空间,有学者已经发现,感到与事件间的空间距离(spatial distance)更大的被试会用更抽象的语言来描述事件并且能区分出更重要、更高级的事件目标。将来的研究应该对谈判中的时间和空间因素都给予充分的重视,以期在时空两个领域进行更全面和更深入的探讨。

一、

这个时代,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这个时代,有着更多的,新鲜的工作机会;这个时代,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也越来越分不开。

电话、邮件,各种社交app不遗余力地把生活和工作连成一片,躲都躲不开。

在我最早听到的交际规则里,早上9点前,晚上9点后,是不便打扰别人的。

无疑,这个规则已经过时了。不夸张的说,在周末接到与工作有关的电话,在睡觉前,甚至是凌晨1、2点我都收到工作有关的微信。来源是,各式各样的和你的工作有关联的人。

这种生活至少让我崩溃过两次。

一次是生病,牙痛到脸肿胀难堪,躺在床上万念俱灰。

结果收到两条来自工作的事务,一件事要及时处理沟通,一件事不急于一时,也让我心火浮躁。

一次为了赶赴异地男友的约会,我尽量早的处理完了手头的事情,心情愉悦地走在接男友回来的路上。然后收到一条求合作的微信,我看一看时间,马上是晚上的十点钟,心头愉悦一扫而空。我一边应对问题,一边应对忽如其来的情绪。

男朋友下车后,只见我蹲在马路边上,一边聊工作,一边哭。应对我的崩溃,男友给出的意见无非是:不开心的话,明天就辞职。

当然辞职从来都不能解决问题,也许是互联网行业的工作性质,也许是其他。

我的经历过的两份工作中,或多或少,我都未曾得到过安宁。

而且我觉得即使换一份工作,在生活受到侵扰的这件事情上,也不见得有多大的改善。

有些时候,需要变的是工作,但有些时候,改变工作方式会更加彻底一些。

二、

卡耐基有一句话说:今天就是生活——你唯一可以确定的生活。

工作是生活,工作之外的时间也是生活。

想要过好这一天的生活,必须平衡工作和工作之外的时间。

平衡这个概念,应该因人而异。每个人对工作的认知不一样,每个人的工作方式也并不相同。

《如何才能没压力》这本书里提到了3种运用不同工作方式的人——

1、情感型的反刍性沉思者

这类人在空闲时间内,难以从情感上脱离与工作有关的想法,,因为不能停止思考工作的问题变得紧张和沮丧。这类人群也是焦虑、抑郁、注意力不集中、疲劳和睡眠障碍的多发人群。

2、解决问题的思考者

这类人的特点是,喜欢在不工作的时候思考工作有关的问题,喜欢工作带来的挑战,喜欢解决问题的带来的快感。这类人的思考没有任何感情色彩,只是为了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

同时这类人具有很强的自控力和自律力,他们享受工作也重视休闲生活,可是说是身心健康的职场达人。

3、可以轻易摆脱工作的忘却者

这类人的特点是,离开工作后就可以忘却工作,工作留在办公室。工作之外是自由安排的休闲时光。

我自认为自己属于一个可以轻易摆脱工作的忘却者。因为工作平台依托的是一个网站,曾经有一次我们技术人员调出来了我和同事们在网站停留的轨迹。我的轨迹最为正常,工作时间活动频繁,工作之外,逐渐销声匿迹。

但我也是一个情感型的工作者。

我不否认工作的价值,享受工作成就带来的价值观,也喜欢薪水带来的自由度。

但在我的天秤上工作之外的生活权重,不会因为我对工作价值的认可而少一分。

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的理念,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个人的休闲生活被工作打断时,我才会很容易落入情感起伏中。

我想大部分的困扰和我并没有太大的差异,我们习惯把周末以及下班后的时间圈定为自己的私人领域。当这个领域频繁被打扰,其实是对人心智的侵扰。这种被侵扰的情况并不鲜见,否则社交网络上,那些加班猝死的批判或调侃也不会那么流行。

其实,工作与个人生活彻底分开并不实际。但是是否要在闲暇时间去思考,去处理工作,这是一个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我特别认可《如何才能没压力》的作者马克·克洛普利的观点——

答案取决于他们如何思考工作,取决于他们有关工作的想法是否已经影响他们的健康和幸福。

在闲暇时间工作或者思考工作并不是一个大不了的问题。但如果这种行为影响到了健康和幸福,我们要学会怎么叫停。

三、

马克·克洛普利是美国萨里大学的健康心理学教授,负责职业健康领域的研究,是帮助人们从工作中放松的专家。

这样一个学院派背景的作者,写的书也犹如论文一般清晰严谨,论据考究。比起来市面上大量的职场鸡汤,《如何才能没压力》是一本有理有据并可行的方法论。

他最先主张的就是修正工作信念。

好的工作状态是能积极投入又不痴迷,工作可以卓有成效,不必精疲力竭。

不必为准时下班怀有负罪感,当你真诚地觉得在闲暇时间放松身心是一件好事情,才能真正彻底地从工作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放松自己。而放松过后,疲劳降低,再投入工作当中,必将更有热情和精力。

如何做好工作与闲暇的平衡呢?最重要的是培养一些消除压力的技巧:

(一)不要让压力失控

1、关于工作的杂七杂八的想法,别想着一蹴而就,也别总想着“为什么会这样”,总是咀嚼为什么只会让人陷入对未来的焦虑,而不会改变结果。转变思考方式,从“为什么”变成“怎样做”才能帮助我们成长。

2、学着用笔头释放压力,表达性写作是一种有益于健康的技巧。

当我们遇见工作困扰,可以连续三天抽出20分钟写对工作上进行吐槽。宣泄是净化情感的一种方式。

3、正念冥想减压法

练习正念是一种减少紧张情绪,协助放松身体的有效方式,以呼吸、放松和集中注意力为中心。练习冥想的时候,人们的注意力会集中在此时此刻;而正念则是要你观察此时此刻自己的想法,关注到消极想法,把那些潜意识里控制你的情绪升华到意识层面,从而控制消除那些负面的想法。

(二)培养减压的爱好

你身边有没有工作狂?其实工作狂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上的原因很可能是:他们并没有学会如何玩乐。这种人会害怕休闲,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利用休闲的时间。

这样看来,有一种爱好的人十分幸运。

如果我们有一种真正喜欢的业余爱好,那么我们肯定乐意挤出时间去做这件事。

用作者的话说就是,爱好就是为自己留出时间,那是你自己的时间。

做爱好的事情,这是一个正向的过程。你享受了自己的时间,也同时能享受爱好带来的技能进步或者新鲜的社交圈。我们不能每天工作,爱好能拯救我们。

(三)学会如何安排工作

1、把工作留在办公室,充分利用工作时间

提交效率,为工作上的每一件事情的确定deadline,这有利于我们更佳集中精力的处理某件事情,防止拖延,提高效率。

所以To do list 是一个好东西,但是别忘了加上时间限制。

2、养成随时休息放松的习惯

作者提出:难以摆脱工作的人往往不会在工作中休息,在休息时,也不会利用休息时间恢复精神和体力。休息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并不是在浪费时间。

工作当中,要适当停下来休息一下,比如喝杯咖啡,简单做一下伸展运动。这些都能保持我们的活力。

而在工作之外,培养一些小习惯,提示自己该调整状态了。比如离开办公室之前,开始整理书桌,收起工作,列好明天的工作列表,告诉自己,下班了,要回归生活了。而回到家,可以立刻去洗澡,去做面膜,告诉自己进入了休息时间。

作者的个人习惯是:准备两幅眼镜,一个用作工作时间,一个用作私人时间。这很赞。

3、利用好通勤时间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种感觉,忙碌了一天,其实当你真正进了家门,歪在沙发上这一刻才算是真正的放松下来。这就意味着,通勤时间特别重要,通勤时间越长,人们会越疲惫。我的通勤时间,刚刚从30分钟延长到1个小时的时候,是我身心俱疲的时候。

但是通勤时间不可避免,但可以加以利用。

早晨开始上班的时候,可以开始看看邮件,简单处理一些工作上的事情,开始为工作做准备。晚上回家的时候,可以听听音乐,跟家人聊聊天,做一些可以让自己放松的事情。

回家路上的等车、堵车,这种体能的消耗会让人疲惫不堪,压力更大,很难从工作的紧张感中的走出来。这个时候,一个人多呆一会儿,会好很多。如果你的家人在工作回来期待沉默地呆一会儿,也不要去打扰他了。

3、交一些同事之外的朋友

这很重要,亲身体会。当你的朋友都是同事,你就很难摆脱工作的影响。

聊着聊着天,话题就跑到了工作上,这感觉真的不太好。

但是跟同事相处不可避免,那么请喝积极向上态度的同事在一起。人之间的气场会互相影响,与太过消极的人相处,会影响心情以及工作效率。

(四)学会享受闲暇时光

1、周末要有计划

做一个沙发土豆,看剧吃零食;还是投身于爱好当中?

作者在这里提醒:闲暇时光不要太无所事事,工作有工作计划,周末也应该有周末计划。

实际上,当我们一天的休闲时间全部用来看剧吃零食,或者放肆的睡觉,周末过去,反而

会觉得空空落落。

但当我们在这个时间,安排一些有趣或者有意义的事情。哪怕是俗套去寻找一顿美食,看一场院线**,都会觉得舒适很多。

闲暇时间过得好是一种能力。

正如作者所说的那样;在不工作吃仍过着枯燥乏味生活的人,似乎在工作中也是一样无所事事,缺乏热情。这并不是奇怪,这只是同一个人表现出来相同的人格特质而已。

(五)不做手机的奴隶

正如本篇文章开头所讲,手机、网络这些东西侵蚀了家庭与工作的边界。手机背后丰富的世界,给我们带来乐趣的同时,也绑架了我们的生活。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去掌握控制权。

首先,当进入休息时间,不要去回复工作上的信息,这样会让别人觉得随时都可以打扰你。

再次,你可以尝试下班后尽快关闭手机,或者试着远离手机。我曾经对手机进行过管控,我曾经有两个手机,一个手机上安装了工作邮件,也会时常收到工作上的微信,这个手机回到家就会被我搁置一旁。这里很感谢,我不是媒体工作者,不会有很要紧的新闻紧急处理。后来,恢复成一个手机之后,我买了闹钟,用于看时间和叫我起床。手机尽量不带进卧室。

再次;在非工作时间不要浏览工作相关的资讯网站。

这里我自己有一个补充,对于很多人,闲暇时间也不免要扩展学习业务上一些知识,这个时候怎么办?我会建议,在个人时间内圈定一个固定的时间块来做这一件事。这是比平常闲散的碎片化阅读更有效率的事情。

(六)保护好身体,睡眠、饮食、锻炼的重要性,一切都在不言中。

四、

我们经常自比成狗,古有丧家之犬,今有加班狗,单身狗,好像只有说像狗一样,才能有效说明,我们有多么狼狈。

但与此同时,朋友圈里晒加班也不是一种罕见的事情,虽然,表示工作很忙会让某些雇主无脑开心。但,忙并不是一件高尚的事情。这件事情背后,很多时候只是无效的努力。忙不是利用时间好的方式,但可能是安慰自己生活丰富的虚假繁荣。

正如作者而言:想要驾驭自己的生活,你需要对自己的所做多为负责,对遇到的各种事情负责。

换句话说:时间的用法就是生命的活法。工作上已然觉得自己像狗,生活中还不能像一个正儿八经的人一样活着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91034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1
下一篇2023-07-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