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莺的作品赏析

夜莺的作品赏析,第1张

虽然在“l8世纪时,欧洲对中国的崇拜达到了异乎寻常的高度”,但进入l9世纪后,随着经济交往中利益冲突日渐升级,加之文化语言的差异阻碍了交流的深入,西方对中国这个遥远而强大的“他者”摆出众益明显的轻视姿态,相应地,在文学中也出现了越来越多被丑化的中国形象。尽管一些浪漫主义者仍然把中国化为理想的圣地,但这种误读实以西方的标准界定中国,并非建立在尊重的基础之上。在这样的潮流中, 《夜莺》的中国想象便显现出别具一格的特性,那就是鲜明的平等性。

主要角色间的关系是平等性的重要表现。平凡的小鸟与高贵的国王,不论从生物学的维度还是从社会学的维度,安徒生都把自身的象征物置于表面弱势的地位,这至少说明,他宁愿对陌生的异域采取仰视的姿态,也无意从傲慢与偏见出发对其作出强制性的规定,这种低姿态使为角色提供了平等对话的可能。所以在童话中,时时可以看到夜莺与皇帝的相互理解与尊重,尽管他们的生命行走在截然不同的轨道,正如中西文化间的天壤之别,即使他们也曾彼此错过,但庙堂之上的皇帝仍可以被夜莺的歌声感动至落泪,以树林为家的小鸟亦珍视皇冠一如珍视皇帝的眼泪。这似乎暗示,即使安徒生对中国所知甚少,即使明了中西文化的巨大差异,他仍然相信,植根于心灵深处的高贵情感是相近互通的。

黄金这种贵重金属,作为中国通行的货币,往往是财富与荣耀的象征,完全吻合19世纪之前的西方人对中国的集体想象。因而黄金、黄金制品、甚至黄金的光泽,一向是西方文学与文化界定中国的常用套话。套话具有语义单一、稳定的特点,它是对异国形象的固定表述,释放出关于异国的“基本信息”,可以在不同的语境中“反复使用”。对此类套话,安徒生显然非常熟悉。比如,他曾经为一位朋友的女儿克里斯汀制作过一本画册,其中有一张以中国为主题的拼图,安徒生为它题写了一首小诗:“中国人吃的是玫瑰糖浆,棕嘴用的是绫罗绸缎,半座房子镀得金光闪闪。”在这里,玫瑰糖浆、绫罗绸缎、金光闪闪,都是富足奢华的标志,这组词单一的语义完成了对中国这个繁华盛世的重言式书写。可是在《夜莺》中,安徒生并没有完全沿用这种固定的书写模式,尽管在能指层面他仍然用黄金装点中国宫廷,但是住所指层面却赋予了它财富与荣耀之外的相反含义。

上述的同一性与差异性或许说明,安徒生的中国想象本身是微妙而复杂的。对这个既难目睹也甚少耳闻的国家,他并未如许多18世纪的作家那样武断丑化或刻意美化。尽管他熟悉文学中关于中国的各种套话,但他没有把中国当作各种模式化要素简单叠加拼凑的集合;另一方面,尽管拥有惊人的想象力,他也未对这个古老、神秘的东方古国进行天真行空的书写。他的中国想象似乎力求在客观模式与主观幻想间寻求平衡,既沿用固定表达,又在一定范围内赋予其新的意义。因此,《夜莺》里的中国形象,使呈现为一个多义的混合体。那里是民主、文明、充满温情的,但并非与冷漠专制、甚至愚蠢绝缘;那里充满了一派华丽繁荣的生机,但繁华风光又极可能掩盖着华而不实的空虚。所有这些想象与非想象性的因素被巧妙地熔于一炉,构成了童话中清晰而错综的中国形象。 《夜莺》开篇呈现给读者的是一个如画的御花园:“它完全用精致的瓷砖砌成,从御花园里可以看到世上最珍奇的花儿。那些最名贵的花上都系有银铃,好使走过的人一听到铃声就不得不注意到这些花儿。这花园是那么的大,如果—个人不停地往前走,他就会遇见一个茂密的树林,树林里有很高的树,还有一些很深的湖。这树林一直伸展到蔚蓝色的深沉的海边。这树林里住着一只夜莺。它唱得非常好听。”在这里,生态危机的思想文化根源——人类中心主义初现瑞倪。以人类中心主义为思想基础的如画美学创造出了如画环境,此如画环境是对自然的格式化,是海德格尔式的人对自然的“座驾式”统治的具体体现。自然不仅成了依据人的观念改造的客体,而且成了人消费的客体,是以自然美的名义对自然权利的剥夺。人们把那些最名贵的花移栽到皇宫,并系上银铃,好使走过的人一听到铃声就不得不注意到这些花儿。

在几经周折找到夜莺后,夜莺得到的待遇却是“只有白天出去两次夜间出去一次散步的自由,每次有12个仆人跟着。他们在它腿卜系了一根丝线,而且老是牵得很紧。所以像这类的出游并不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夜莺象征的大自然不过是因为能讨得皇帝的欢愉而显得有价值。在机械夜莺出现后,真夜莺在没有人注意的情况下,飞回了绿色的树林。随后它遇到了所有朝臣的咒骂:说它是个忘恩负义的东西。可见人类处处以自我为中心来衡量自然界的生物。

安徒生是社会与人性的洞察者,是为人类社会忽略忘却“自然”这一倾向担忧的思想者。他的《夜莺》寥寥六千余字,是作者所经历的现实生活和关于中国幻想相结合的产物。他立足于大自然,发挥丰富的想象力,用童话的形式构建了生态侵理和生态美学的桥梁。安徒生童话的根本精神传递了一种“自然人”而非“社会人”的情感,体现出了一种“审美”而非“实利”的注意力。

我们需要的不是遗忘,而是铭记。

文|衿语

“夜莺”除了是一种鸟类的名字,似乎还是一个常常被当做代号的名字。

是语文课本里《夜莺的歌声》,是谍战片中的某位特工,或是某一次精心策划的秘密行动。

夜莺,在寂静的暗夜里唱歌。有多少人知道,它还象征着自由的生活,和对自由世界的渴望?

在2022年伊始的这两天,我看完了一本厚厚的小说,它的名字就叫《夜莺》。

在夜深人静里,跟随作者笔下的故事,穿过时光隧道,回到那个历史中的至暗时刻——二战。

拨开浓重的硝烟,感动于战争年代大背景下,如蝼蚁般苟活其中的个人的渺小和强大。

几度无声落泪,内心久久难以平复。

上一次让我有同样沉重感的一部作品,我想应该就是《辛德勒的名单》。而这本《夜莺》,有人称之为女版的《辛德勒名单》,确实一点都不为过。

本书作者是美国作家克里斯汀·汉娜,曾出版过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畅销50个国家和地区,累积销量破2000万册,比肩JK罗琳和卡勒德·胡赛尼等知名作家。

而这本《夜莺》可以说是她最重要的作品,一出版就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榜首,并成功提名2017年国际都柏林文学奖。

其**版也已经敲定,将会由好莱坞姐妹花范宁姐妹出演两位女主角。想必会让人非常期待。

这是一个真实再现二战阴影笼罩下,普通民众生存状态的悲伤故事。

战火的蔓延和法军的失利,让1940的法国逐渐变得面目全非,纳粹的旗帜在埃菲尔铁塔上飘扬,德军的铁骑踏进了乡间的农舍,宁静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姐姐薇安原本拥有着幸福的家庭,她温顺谦和,悉心经营来之不易的生活。

妹妹伊莎贝尔年轻气盛,失去母亲又被父亲放弃的她,从小就懂得不向挫折低头。

面对战争和纳粹的渗透,伊莎贝尔始终不放弃抗争的决心,而薇安只希望一家人能平安度日,为此她们分歧不断,矛盾重重。

性格迥异的两姐妹最终做出不同的选择,也迎向了各自的命运。

在面对道德良知和生死抉择的困境时,她们用自己的方式保护自己,救助他人。用相互背离却牢不可破的爱,照亮彼此人生至暗时刻的光。

作者对日常生活的入微描写,对人物内心的深度刻画,以及对迫害场景的真实重现,无不让人感到撕裂和震撼。

战争的触角,或许早在一战时期就已伸向两姐妹的人生。

战后归来的父亲性情大变,昔日的浪漫文人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沉默和逃避。母亲的离世,直接导致父亲把两姐妹寄养在别家。

从小就滋生的被遗弃感,令两姐妹都对父亲充满怨恨和鄙夷。

妹妹伊莎贝尔从不掩饰自己的内心,轻率鲁莽精力无穷,但却顽强坚韧,积极奋进,意志坚定。

“她总是在反抗。有人抛下她,她就跟上去。有人叫她不该做某件事,她就照做不误。她始终把每一个障碍变成良机。”

面对德军的入侵和占领,她桀骜不驯拍案而起,用实际行动以身试险,加入反抗组织。

她不怕艰难险阻,历经磨难,一次又一次地翻越寒气逼人的边界山脉,护送117位盟军受伤飞行员,寻求邻国的庇护而获新生。

她是冒着生命危险的“摆渡人”,是那只在黑夜里引吭高歌的美丽“夜莺”。

却也是那个被抓捕后,在集中营里受尽百般凌辱和残害,凭借顽强意志力熬到重获自由后,终究抵抗不了死神牵引,生命定格在花样年华的少女伊莎贝尔。

与伊莎贝尔叛逆反抗的性格截然相反的,是姐姐薇安的谨小慎微。

比妹妹年长几岁的薇安,逃离被父亲遗弃而产生的无助感的方式,是在16岁的时候便坠入爱河,与一心一意爱她顾家的安托万结婚,生下女儿苏菲,筑起了自己爱的港湾。

她所有的安全感都在于家庭完整的归属感。然而战争打破了她平静的生活,甚至走向支离破碎。

丈夫应征入伍,生死未卜,归来遥遥无期。德国军官入住家中,让每一天都变得如履薄冰。为了保护女儿,她谨言慎行,而这也正是妹妹无法苟同的态度。

然而,当最好的朋友因为是犹太人而遭到威胁,女儿被杀害,自己被遣送集中营后,尽管依然感到脆弱畏惧,但她心底的愤怒开始觉醒。

“虽然担心危机苏菲的性命,但忽然之间,她更担心让女儿在这样的世界长大——好人袖手旁观,任由恶人作孽;善良的女人可能背弃需要救助的朋友。”

在看到越来越多越过分的邪恶行径之后,薇安从一棵随波逐流的浮萍,变得有了方向有了掌控它的力量。

她用自己的方式,暗中藏匿保护了19名犹太小孩,为了这些孩子的安全,她面对盖世太保的身心侵犯,而忍辱负重。

如果说伊莎贝尔是那只勇敢振翅的“夜莺”,那薇安就是张开翅膀护雏的另一只“夜莺”。

像英雄一样慷慨赴死是伟大,像平凡人一样忍辱生存是另一种伟大。 

战乱年代的人性,往往被情感与理智、道德与大义拉扯得生疼。

伊莎贝尔和贾约丹的爱情,让人看得隐隐作痛,心生惋惜。

年轻男女在志同道合路上的萍水相逢,一见钟情,而燃眉的战火让男孩把不敢说出的爱化作暗中的屡屡保护。

女孩的无畏体现在爱里,便是渴求得到回应和珍惜在一起的一分一秒。

“他们的生命中充满太多风险,坠入爱河或许是最危险的选择。

她只知道在这个可怕、骇人的世界,她与他不期而遇。而她不愿再放手。

他们永远没有时间。没办法追求、恋爱、结婚,说不定没有明天。”

每一次见面都可能是最后一次。直到被捕,集中营里非人生活的每一天里,对爱和自由的信念,始终支撑着伊莎贝尔顽强的抗争。

在生命的最后,和日思夜想的人重聚相拥,如果时间能够定格,那就是永恒了吧。

“她终于为了一切而哭——她的痛苦、失落、恐惧、愤怒,她自己、他们众人在战火中经历的一切,她亲眼见证、永难摆脱的邪恶,她心中的惊恐,她为了生存不得不做出的种种牺牲……”

薇安和德国军官贝克之间的微妙情感,也是让人不胜唏嘘。

贝克入住薇安家里后,他的彬彬有礼,细致入微的关怀,竭尽所能地保护薇安母女不受牵连,让孤苦无助的薇安常常忘记了他的国籍和身份。

在他们之间,横亘着的是道德、理智、敌我和生死的鸿沟。

也正是因为这些的存在,在贝克和伊莎贝尔不可避免地站在对立面的时刻,薇安为了救妹妹,亲手杀害了这个让她有点动心的贝克中尉。

爱情如此,战火中的亲情和友情也在炼狱中,焦灼而坚韧。

父亲为了拯救伊莎贝尔,认下了“夜莺”的身份,两姐妹终于知道父亲的决绝和懦弱回避,是因为他的战争阴影以及秘密工作,是为了让她们与危险隔离,是为了保护一直深爱着的女儿。

同样的,薇安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所做出的牺牲,女儿苏菲也曾经鄙视和懊恼,最终爱和信任让彼此相互理解和救赎。

而薇安终其一生守住的秘密,那个本不该出现的儿子,也正是内心斗争后的结果。

因为爱的力量远胜于恨,否则我们就没有未来。

薇安与闺蜜蕾秋的相互扶持,伊莎贝尔与战友们的守望相助,在战火纷飞的岁月中,是用生命和希望浇筑的钢铁情谊。

战争对家国的破坏,纳粹对犹太人的残害,集中营里暗无天日的身心摧残,都在本书中一一呈现。

从这样的历史中存活下来的人们,想要走出这张巨大的阴影,试问该有多难?

看到穿插其中的第一人称叙事角度的篇章时,我一直以为这是伊莎贝尔,握着一张战后50周年重聚的邀请函,迟疑着是否要回巴黎见见那些曾经并肩作战的伙伴和家属。

直到看到最后,才发现她是姐姐薇安。

有时候,活下来的人需要更大的勇气和信念支撑,对抗那些随时翻滚而来的悲恸记忆,以及面对往后余生的生命重建。

“如果在我漫长的一生中曾学到什么,那就是爱;

爱,让我们明白自己想成为的样子;

但战争,让我们看到自己真正的模样。”

1、罗琳娜麦肯尼特Loreena Mckennitt的《Kecharitomene》:低沉的鼓声使人思绪飞扬,那不是激昂是忧伤 2、Joanie madden的《漫步神秘园Dow by the salley Gordens》:远离喧嚣一个人的花园中,钢琴与笛的泣诉。凄婉的笛声,暗暗的琴语,深秋午后的菩提树下,少女在颔首想思 3、 雅尼yanni的《夜莺nightingale》:长笛的音色亮丽、悠扬,听者尤若置身世外,心中油然生起一种宁静的愉悦 4、 《寂静之声the sound of silence》:(一定要听无人声的纯音乐)依然表达的是宁静的意境,琴声、鸟语、暖暖的晨光、睡梦中的爱抚,闭上眼想一下就是这样的感觉 5、《飞溪鼠Flying Squirrel Creek》:马修·连恩Matthew Lien很出名的一首音乐,风笛、鼓声暗合着激荡的溪涧和欢跃的松鼠,真宛如荡荡山风沁入心脾,一种明亮的愉悦在升华。 6、喜多郎Kitaro的《响宴Matsuri》:选自专辑〈古事记〉,主要是感受那种很大气的鼓声,(这应该就是日本的“太鼓”罢)。生生把人拉到洪荒未化的远古,我们赤膊攥石,群起狩猎;间或在苍茫的原野上嚎啕畅歌,发泄狂放不羁的冲动 7、梅得温古铎Medwyn Goodall的《太阳鼓Sun Drumming》:鸟鸣、水语在鼓声中显得很反叛,可这就是大自然:诡谲、神秘可又宽容、和谐。 8、吉田洁的《旅程的终结(エンディングテーマ)》:《日本人的遥远旅途Long Journey To Japan》的片尾曲,曾作为B&T精品flashz《大海》之〈大鱼〉的高潮阶段背景音乐。音乐向上的穿云裂石的张力,气势如虹的磅礴感召,使我每每聆之而潸然泪下。 9、风潮唱片-吴金黛的《森林狂想曲The Forest Show》:不用你去联想,油然间它就把你带入绿意蕹丛的森林深处,风舞林涛、溪流潺潺,绿意充满了所有的间隙她品出的是稚子的纯真和清冽,是没有污染的心无俗物的游流自然的天真本质的欢乐。 10、银杏花园Ginkgo Garden的《大地信札Letters From Earth》:“呀那哇”的人声更凭添了这首曲子的田园之景,荷锄林间过,落英媲头钗,一幅秋开景明的闲适诗意图。 11、《重返大峡谷Return to Grand Canyon》:再次赴入大峡谷的尼古拉斯冈恩Nicholas Gunn依然秉承他耿直、坚硬、苍凉、悠远的一贯曲风。似是狂放不羁却又尚本循初,亘古幽幽的大峡谷被他髹饰的更加苍茫旷远。 12、Bill Mize的《浩瀚无涯Water Is Wide》:也许是我的混沌,着实没有看到“浩瀚”,反倒是流淙淙漫踝、鸟啾啾萦耳,凉风习习、新绿盈盈的天然曼妙之音。 13、《春之歌Aess's Spring Song》:出自群星制作的《发烧音乐世界村Ⅰ》,一扫春的缠绵旖旎,没有思春,只有一派昂然、浩荡之春意。连同共享一辑的《渡鸦Raven》也没有了顽迂的颓废而显得坦坦荡荡。 14、《一百单八变Evolution 108》:奥立佛香提Oliver Shanti的音乐刻有明显的中华符号,不过这首曲子除了名字外实在不敢恭维说具有“中国元素”。许怕神秘和深邃才是他认为的东方文化罢,可道该曲禀赋了这样的“性情”。 15、《森林中的一晚A Woodland Night》:班得瑞(BANDARI),NewAge音乐的集大乘者,最贴近自然、最贴近心灵的乐者。隐士般的班得瑞BANDARI虽然广为人知,可又有几多人能如数家珍地说出他们的行迹。只有不羡喧嚣尘世的人才能感悟出灵魂的真知,这就是班得瑞BANDARI,这才是班得瑞BANDARI,这只有班得瑞BANDARI。 16、神思者SENS的《阿芙若狄特Aphrodite》:是很大方的伤心,远非“以头戗地尔”的草芥之痛;尤若让人在暗黄夕辉的大海边看到阿芙若狄特(海之女神)高贵背影的剪影。 17、�3�3�0�9�0�3的〈雨的印记Kiss The Rain〉:细细纷纷的雨、轻轻淡淡的忧,是低愁、是啜泣 18、马克西姆Maksim的〈出埃及记Exodus〉:钢琴的大气磅礴被他演绎的淋漓尽致,这是一部摩西在波澜壮阔的大海通道中,振臂指挥希伯来人甩掉追兵、逃出埃及的创世纪史诗性音乐

很久没看到国产**里能安安静静的讲故事的一部影片了。如果能静下心来,做一个倾听者的话,这部**会是你很好的选择。而抛去“内地申奥大作”“中法合拍**”等等名号之后,《夜莺》这部简单却隽永的**也会深久的打动我们的内心。

很小的时候,对我而言最好玩的地方就是爷爷家的小院。因为爷爷的小院里有各种各样的小动物,有各种各样的树和水果。我很喜欢那只老猫,**的毛,整天在院子里晃来晃去的晒太阳;夏天我会在葡萄架下和弟弟去抓蜻蜓,躲蚊子;爷爷每天都会给鸽子窝开关门,偶尔也会有令人厌恶的黄鼠狼光临咬死几乎所有的鸽子;而后院里的山楂树每每成为我和小伙伴们一起抓麻雀的乐园……可以说,童年的时光,除了羡慕着拥有着各种游戏机去爸妈单位打仙剑的几个小朋友外,我最美的时光都献给了爷爷的小院。 所以当影片里的李保田拿出鸟笼子时,我一眼认出了画眉,因为儿时爷爷最珍贵的鸟笼子里也是一对画眉,晨昏时总爱叽叽喳喳叫个不停,引来窗外无数麻雀的呼应。随着剧情的进行,我知道了**的核心都会放在爷爷和孙女的“历险记”之中,但这个略带公路片味道的剧情却更深刻的挖掘了每个人的过去,挖掘了不同代人之间最深的感情牵连。 爷爷李保田为了养家而只身一人来到北京,唯一带了一只奶奶送的鸟。爷爷在给孙女讲这个故事之前,孙女问爷爷“奶奶漂亮么”,爷爷说漂亮;孙女又问了一句“奶奶喜欢画眉么”,我想这里孙女的画眉指的是古代女子画眉毛的意思,在问的是奶奶喜欢画眉毛么。而爷爷却误当做画眉鸟,回答的是“当然喜欢画眉了,奶奶当初送给我一直画眉……”。其实这个故事里,我想寄托了很多感情,画眉鸟在古代中国文化里一直就是爱美的女性特有的化妆方法,而“画眉”这个动作也算是男人为女人所做的最浪漫的事,就如倚天屠龙记里赵敏问张无忌“我的眉毛很淡,以后能每天为我画眉么”这句话含义一样,奶奶也是希望爷爷心里永远有她吧! 再往后,孙女敏感地发现了爸爸和爷爷之间的矛盾,而这时玩性大发的她肯定是向着爷爷的,果断切断了视频,和爷爷再次踏上路程。 影片的高潮在爷孙俩历经万难到达阳朔后来到。爸爸因为担心女儿也来到阳朔老家,碰到吃早餐的爷爷;孙女起床发现爷爷的画眉鸟死了,下决心要为爷爷换一只能完成爷爷承诺的画眉鸟;而爸爸和爷爷两人也终于在共同的做事——打水洗脸——中谈开,爸爸拿出了自己幼时攒下的爷爷的小笛子,在这时带着道歉和感恩的心情为他再吹起鸟声。爷爷最终用这只换来的画眉鸟完成了对奶奶的承诺,我想鸟儿飞出笼子的一刻,他人生无数的岁月一一经过,所有的悔恨和爱意在那一刻有了最完满的表达吧!所以,孙女为爷爷做的这件事,虽然付出了一部一路上她爱不释手的IPAD,却也帮爷爷完成了晚年最大的梦想。而爸爸也把老房子的房产证交到爷爷手里,原来父爱一代代都这么传承,它深层不易被人发觉,却动人因为直接。 回到北京,机智的女儿用一只不会唱歌的夜莺留住了想走的爸爸,算是给爸爸一个不离开家的台阶。爸爸和妈妈重归于好,一家人又继续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但经历这一段故事后,我想他们都彼此更加的了解,未来的生活也会更加的和睦吧! 再回头想“夜莺”这个题目时,不由得想起安徒生的童话,就叫《夜莺》,说的是皇帝(讲的好像是中国的皇帝)喜欢夜莺为他歌唱,可他后来得到只更漂亮的玩具夜莺,真的夜莺就飞走了。而当皇帝面临死神召唤的时候,真的夜莺却飞回来为他歌唱赶走了死神。我想安徒生的童话讲的就是那些我们平常身边默默无闻的人,他们对你的好你从不察觉,可当有一天他离开时你才会发觉他的好。所以我想法国导演弥勒还是和上一部经典《蝴蝶》一样,也在讲述的是对过去的追忆,对本该拥有却失去的那些东西的缅怀吧。本来在愈发现代化的社会里,我们有更便捷的交流工具,有更快速的到世界各地的交通工具,我们本应该拥有更亲密无间的亲情,可现代人却因为种种原因失去了它,变得越来越冷漠;**《夜莺》正是站在这个角度,生动的为我们讲述了三代人失去亲情又失而复得的故事吧!

对于现在的都市人而言,对于成功的定义在于事业有成,有很高的社会地位,有永远不发愁的现金;而对于孩子的教育,是为他们培养各种各样的技能,买各种各样的现金电子产品。但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却再不接触,美丽的风景,清新的空气,动物植物等等人类的朋友,都被家长们排出在了孩子的世界之外。我想爷爷和孙女的隔阂也就在于此,经历了大自然,孙女自然接受了爷爷的爱,也更体会了发生在她出生前爷爷漫长的人生岁月里经历的甜和苦,是人生一趟丰富的课!

说到最后,聊个话题:好的**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于我而言,就如法国**理论家克里斯蒂安.麦茨所说的一样:每一部**都应该是一部故事片。是的,在我眼里,**最终奥义就是讲一个好的故事。看**最重要的心态还是做一个倾听者,看**里的剧情,听导演为我们阐述。

到了现在20多岁年纪,我还是很喜欢有时间去爷爷家坐坐,听他们讲那些我听了无数次的故事,问候他们现在身体如何。因为我一直觉得,爷爷经历80年岁月,他该为过去的日子自豪,更该把这些他不讲就不会有人知道的故事传承下去;而我作为爷爷疼爱有加的孙子,真想为他把人生再去梳理一次,看看他教会我们的谦逊好客助人为乐这些心态缘何而起,听听他略带吹嘘却从不夸张的人生精彩。因为我真想为岁月唱首歌,安静的讲过去的故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91700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1
下一篇2023-07-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