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也就是暗喻,从字面理解,就是把要说的话,有话不直说,换个说法说,目的是让人接受。因为某些理念被藏起来了,讲隐喻故事的过程也就成了一个寻觅与解读的过程。这里说的解读是潜意识层面的解读,在意识读到故事表面内容的同时,潜意识也受到影响而有所松动,于是故事的影响就静悄悄地发生了。
比利时作家、象征主义戏剧创始人莫里斯·梅特林克的那篇脍炙人口的童话《青鸟》讲述的是,在一栋伐木人的小屋里,有一对兄妹迪迪和麦迪,他们在平安夜被仙女蓓丽吕带去寻找青鸟,因为仙女的女儿生病了,需要青鸟才行。仙女给了麦迪、迪迪一个带魔法钻石的帽子。能看清事物的灵魂,因此兄妹俩就认识了狗、猫、火、水、光神、面包、糖果等精灵,当狗、猫、火、水、光神、面包、糖果等精灵听说帮兄妹俩找到青鸟,自己就会恢复原样时,非常伤心。因此猫多次陷害麦迪和迪迪,而他俩也就很难找到青鸟了。
在这里我们看到,故事的主人公因为有了带魔法钻石的帽子而能看清事物的灵魂,这样的看清太直接了,狗、猫、火、水、光神、面包、糖果等精灵,并不想让自己习以为常的生活形态得到改变,因此它们会拒绝帮迪迪和麦迪找到青鸟。
故事里的青鸟似乎真的被藏起来了,于是他们一次次寻找。他们去了怀念国、未来国、夜宫、墓地和森林,本以为夜宫中的鬼和病魔有多么可怕,却原来只是一团棉花;在怀念国中又见到了去世的那些亲人们;在墓地本以为出来的是死人,结果都是花草树木;在森林中,麦迪差点被野猪吃了,迪迪就用小刀不停乱挥……最后光神来了,让麦迪把钻石转回去,一切才又都恢复了原先的样子。
无论怀念国、未来国、夜宫,还是墓地或森林,其实就如讲隐喻故事的历程,因为宝贝是被藏起来的,所以夜宫里的鬼和病魔掩盖了棉花,墓地出来的死人则包藏了花草树木……麦迪和迪迪与野猪的纠葛像是隐喻故事里主角的迷惘,而光神正是隐喻故事里藏匿的智慧。
有趣的是,在怀念国抓的青鸟变成黑色了,在未来国抓的那只鸟飞走了,夜宫的那只鸟不是青色的,森林中的鸟又没抓到。这就是隐喻的趣味性,因为意义被隐藏,才激发人们去省思,去寻觅,这就是隐喻的妙用。不管兄妹俩如何努力寻找,都找不到真正的青鸟,但是正因为有了这样寻找的过程,才使迪迪有了勇敢、善良的性格,麦迪有了充满爱心、和蔼可亲的性格。这是隐喻故事带给人的生命历程的转化和心灵意义的成长。
通过隐喻故事做心理辅导,其实与改变认知、改变行为、改变结果的认知行为疗法有异曲同工之妙,甚至更具优势。它的治疗轴线是未来导向、资源取向和在当事人价值原则下取用资源,或者说,它是强调创造性和发展性的。隐喻故事辅导主张把人的成长看成是大大小小的故事,生活是由许多故事组成的,我们就生活在故事中。每个人的背后都有好多好多内在故事值得回忆,也希望拿来与人分享,更希望被人听懂;倾诉与倾听本身就是我们心灵的内在需求,而把人生看成是一段段故事的感觉也真的很美妙。
那么如何定义隐喻故事辅导呢
所谓隐喻故事辅导,就是通过对情绪的捕捉发展一个埋藏治疗因子使问题得到外化的故事脉络;它是问题解决导向的,所以是手术刀;它使问题得到外化,使当事人脱离“受害者”角色,所以是麻醉剂;它使用讲故事的方式,所以比任何一门功课都有趣和引人入胜;它在意识清明的状态实施潜意识催眠,所以催眠不再是一件神秘的事情;它在潜意识的层面同理和陪伴当事人,所以疗效显著而又安全。
无论作文教学还是心理辅导,我们都特别看重对情绪的捕捉。因为我们相信人活情绪,人际互动也是情绪的互动,抓住了情绪的脉络,也就抓住了根本。于是我们要知道情绪想要说什么,然后把情绪的语言转换成图像的隐喻,情绪用图像来表达内涵,我们把它叫作情绪语言图像。情绪语言图像也就是潜意识语言,它本身就是象征的、隐喻的图像。
比如,有位患强迫思维的高中生主述在课堂上总是无法控制地想“我的坐姿不对”,我们让他体会这个情绪状态然后转换成图像。他转换的图像是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整天背着一袋面粉累得汗流浃背却不肯放下。我们通过继续追问,就呈现了一个隐喻故事出来,那个让小男孩背面粉的人答应只要他不放下袋子,就会让他在饿的时候有食物吃,冷的时候有衣服穿,小男孩把那人当师傅。“让他在饿的时候有食物吃,冷的时候有衣服穿”,说明这个师傅就是孩子父母的隐喻。
而当我们让这个高中生描述故事里师傅的形象时,他说是一个抱枪站岗的石头雕像。这样的雕像是会给人冷冰冰的感觉的,抱枪也给人监视、看管的感觉,正是这个雕像让小男孩背上了沉重的包袱。这就隐喻了父母的唠叨、否定和挖苦,这些消极影像在孩子那里就成了沉重的心理负担。
隐喻故事中的事件、人物、人物之间的关系与真实的个案的情形是有模拟性的,在这个过程中,隐喻的原型故事与生活世界的主角就形成了一种对称的'“同态体”。如故事里的“小男孩”和“他的师傅”与生活里的“高中生”和“他的父母”就是一对“同态体”。也就是说,生活世界里主角的元素和过程,都能在隐喻故事里找到对应的脉络。这样的“同态体”有助于听故事的人在内在产生一种联结,联结自己的困境与正在吸收进来的故事。
于是我们写下了一个治疗性的故事:
一个慈祥的白胡子老头出现了,他告诉小男孩那包袱里不是面粉而是棉花,小男孩忽然觉得包袱变轻了。包袱变轻是觉悟,是知道真相后的觉悟。故事的发展是白胡子老头要小男孩放下包袱,果然那包袱是空的,背它干什么只为得到食物吗于是小男孩跟白胡子老头学种田,学养猪,学认字,小男孩终于有了本领。
这位高中生听了故事之后,长长地叹了口气,心里似乎也轻松了不少。强迫性思维源于紧张和压力,故事的历程就要达到 纾 解紧张和释放压力的目的。故事的影响是从“背面粉的小男孩”同步同理了高中生繁重的课业压力开始的,“抱枪站岗的雕像”既是故事里的障碍性因子,又是生活中的压力来源,而作为帮助性关系的“白胡子老头”的出现,则促成了转化的发生:“放下面粉”,并改善了与“师傅”的关系,于是高中生感觉轻松了。至于“跟白胡子老头学种田,学养猪,学认字,小男孩终于有了本领”则激发了高中生发展的动力。
可见,隐喻的故事给大家的是工具,它开启了沟通的空间,可以自己处理自己的问题或者在别人的帮助下交互处理自己的问题。隐喻本身是安全的,所以才敢碰触情绪。隐喻不但安全,而且用于十分咨询有效,因为它的沟通可以碰触到潜意识,至少有故事可以做处方和疗愈的心药。
;一、后现代风格设计理念
1、强调形态的隐喻、符号和文化、历史的装饰主义。后现代主义室内设计运用了众多隐喻性的视觉符号在作品中,
强调了历史性和文化性,肯定了装饰对于视觉的象征作用,装饰又重新回到室内设计中,装饰意识和手法有了新的拓展,光、影和建筑构件构成的通透空间,成了大装饰的重要手段。后现代设计运动的装饰性为多种风格的融合提供了一个多样化的环境,使不同的风貌并存,以这种共用关系贴近居住者的意义和习惯。
2、主张新旧融合、相容并蓄的折衷主义立场。后现代主义设计并不是简单地恢复历史风格,而是把眼光投向被现代主义运动摒弃的广阔的历史建筑中,承认历史的延续性,有目的、有意识地挑选古典建筑中具有代表性的、有意义的东西,对历史风格采取混合、拼接、分离、简化、变形、解构,综合等方法,
运用新材料、新的施工方式和结构构造方法来创造,从而形成一种新的形式语言与设计理念。
3、强化设计手段的含糊性和戏谑性。后现代主义室内设计师运用分裂与解析的手法,打破和分解了既存的形式、意向格局和模式,导致一定程度上的模糊性和多义性,将现代主义设计的冷漠、理性的特征反叛为一种在设计细节中采用的调侃手段,以强调非理性因素来达到一种设计中的轻松和宽容。
二、后现代风格设计要素
由曲线和非对称线条构成,如花梗、花蕾、葡萄藤、昆虫翅膀以及自然界各种优美、波状的形体图案 等,体现再墙面、栏杆、窗棂和家俱等装饰上。线条有的柔美雅致,有的遒劲而富于节奏感,整个立体形式都与有条不紊的、有节奏的曲线融为一体。
后现代风格是对现代风格中纯理性主义倾向的批判,后现代风格强调建筑及室内装潢应具有历史的延续性,但又不拘泥于传统的逻辑思维方式,探索创新造型手法, 讲究人情味,常在室内设置夸张、变形的柱式和断裂的拱券,或把古典构件的抽象形式以新的手法组合在一起,即采用非传统的混合、叠加、错位、裂变等手法和象 征、隐喻等手段。
大量使用铁制 构件,将玻璃、瓷砖等新工艺,以及铁艺制品、陶艺制品等综合运用于室内。注意室内外沟通,竭力给室内装饰艺术引入新意。
三、后现代风格设计特点
1 隐喻的和装饰的设计
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义全然屏弃的古典主义异常关注,
他们不搞纯粹的复古主义,而是将各种历史主义的动机和设计中的一些手法和细节作为一种隐喻的词汇,采用折衷主义的处理手法,开创了装饰主义的新阶段。后现代主义的装饰风格体现了对于文化的极大的包容性,这里即包括传统文化,也包含现行的通俗文化:古代希腊、罗马、中世纪的歌德式艺术、文艺复兴、巴罗克、洛可哥以及20世纪的新艺术运动、装饰艺术运动、波普艺术、卡通艺术等等任何一种艺术风格。运用的手法更是不拘一格:借用、变形、夸张、综合甚至是戏谑或嘲讽。汉斯·霍莱恩设计的玛丽莲沙发就综合了古罗马、波普艺术和装饰艺术运动的风格特征。
2 想像的和情感的设计
后现代设计将诗意重新带回我们的生活。
后现代主义者认为,设计并不只是解决功能问题,还应该考虑到人的情感问题。安德勒·伯兰滋将许多非设计师者的所知道的东西上升为理论。例如,“我们对产品的选择受到我们记忆和联想、我们的愿望和我们朋友的影响,也受到我们在电视和博物馆中所看到的东西的影响”。(《1945年以来的设计》)。1987年,他设计了一系列名为“家养动物”的家俱,把西欧人对意识的兴趣与北美人对某些宠物的兴趣融为一体。这些设计是非常有亲和力的,即不是设计适应人,也不是人适应设计,而是二者亲切、自由的对话。
3 仪式化的特征
后现代设计中这种仪式化特征主要是针对过分强调功能而使生活变成了一种机器运转般毫无感情禁色彩的动作而引发的一种设计倾向。
吃饭不仅仅是一个吞咽的过程,更是一种气氛:环境、餐具、食物的颜色和味道,包括进餐的动作,都是仪式的一部分,它让我们感受过程、感受存在的意义以及人与物的交流、对话。
选择一件设计不仅是为了用,而且是为了寻找自我的象征性。安德勒·伯兰滋出版了一本名为《家养动物》的小册子,在书中他声认为我们现在的住宅几乎无法居住,因为我们要在那里度过更多的时光;我们需要重新考虑一下我们可以从周围环境得到的仪式的、神话创作的以及不可思议的特征。安德勒·伯兰滋的话是十分隐晦的,但是他至少说明房子仅仅用来居住是远远不够的。这种观点导致了后现代主义设计的仪式化特征。消费者对设计的选择与使用过程更多地体现一种信仰,并以此将自己与其他人区分开,归属到特定的社会团体中。日本设计近些年受到西方的普遍关注。“在日本,艺术与功利,神圣与凡俗之间是没有区别的”(《1945年以来的设计》)。
4 轻松的生活
后现代主义设计的通俗化特征将轻松愉快带入日常生活,使每天的行动不再象举行宗教仪式般严肃刻板。现代主义是设计的理想主义,而后现代则强调人们生活在“现在”,后现代设计也自然而然地表现出物质的特征。享乐主义高于一切,快乐是最重要的原则,“好的生活比好的形式更重要”(1945年以来的设计)。与严肃冷漠的现代主义“黑匣子”(BLACK BOX)相比,后现代设计中大量运用夸张的色彩和造型,甚至是卡通形象,唤起我们关于童年的美好记忆,让我们和我们的孩子一起再次感受童贞和无拘无束的快乐。这种设计表面上看起来好象是一种简单的借用,或者是奇思怪想的任意组合,没有章法,不考虑实用,是设计师的一些很主观的设计。但透过这种现象,我们看到这样做给现代主义或我们目前的生活带来了有价值的东西:生活,真实而感性的生活,不是高尚的品位,幽雅的举止,而是光着脚在沙发上吃著苞米花看电视,和孩子在地板上嬉戏,扭著 在厨房煎鸡蛋。盖当诺·佩西色彩鲜艳的纽约的日落沙发将大自然的风景引入室内, Ettore Sottsass在1981年设计的滑稽可爱的Cas lanca餐具架和ALESSI公司装饰著小鸟的鸣唱水壶使厨房油腻的操作过程多了一些轻松幽默的气氛。从这方面来看,后现代设计将人们从简单、机械的枯燥生活中解救出来,重新回到真实的生活中。使人这一概念变得更加感性和人化,而不是机器。
5 有爱心的设计
这句话其实也可以说成是另外的功能主义。是对现代主义所宣导的功能主义的一个丰富和超越,即将理性的、逻辑的功能发展为既有生理的功能,又有心理的功能的新功能主义。斯图普创造了一个短语,叫“没有原由的困难”,即人们可以将东西放在他喜欢用的地方而不是应该放的地方。比如,把电话放在办公桌附近的窗前,接电话时可以顺便看看窗外的风景,放松一下心情,虽然这有点不方便。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讲,这实质上是对人的一种更加体贴的设计:人不是一个工作的机器,而是一个有工作能力,但同时需要生活、需要关怀和体贴的有智商的情感动物。
6 卖点的设计
后现代设计并非设计师孤独的尝试。市场给了他们最有力的支援,同时设计师的名望也是利润的来源。当60、70年代波普、朋克文化、 文化以及女性主义兴起时,市场就敏锐地感觉到了这个潜力巨大的市场,设计师也应这群新人类标新立异的生活方式而大胆地进行各种后现代主义尝试,文化的多元化、生活方式的多元化、新材料、新技术的出现,使设计突破功能主义的束缚而自由的发展。市场与设计师相互依赖,甚至设计师个人的学术性、主观性、观念性的尝试也一样可以成为商家的卖点。后现代主义几乎成了一个市场推销员,“制造者不仅仅将其视为因抄袭、打折等竞争氾滥而日趋饱和的市场上表现独特而有吸引力的手段,而且是可以另起炉灶的方法”。
这种观点导致了后现代主义设计的仪式化特征。消费者对设计的选择与使用过程更多地体现一种信仰,并以此将自己与其他人区分开,归属到特定的社会团体中。日本设计近些年受到西方的普遍关注。“在日本,艺术与功利,神圣与凡俗之间是没有区别的”(《1945年以来的设计》)。
4 轻松的生活
后现代主义设计的通俗化特征将轻松愉快带入日常生活,使每天的行动不再象举行宗教仪式般严肃刻板。现代主义是设计的理想主义,而后现代则强调人们生活在“现在”,后现代设计也自然而然地表现出物质的特征。享乐主义高于一切,快乐是最重要的原则,“好的生活比好的形式更重要”(1945年以来的设计)。与严肃冷漠的现代主义“黑匣子”(BLACK BOX)相比,后现代设计中大量运用夸张的色彩和造型,甚至是卡通形象,唤起我们关于童年的美好记忆,让我们和我们的孩子一起再次感受童贞和无拘无束的快乐。这种设计表面上看起来好象是一种简单的借用,或者是奇思怪想的任意组合,没有章法,不考虑实用,是设计师的一些很主观的设计。但透过这种现象,我们看到这样做给现代主义或我们目前的生活带来了有价值的东西:生活,真实而感性的生活,不是高尚的品位,幽雅的举止,而是光着脚在沙发上吃著苞米花看电视,和孩子在地板上嬉戏,扭著 在厨房煎鸡蛋。盖当诺·佩西色彩鲜艳的纽约的日落沙发将大自然的风景引入室内, Ettore Sottsass在1981年设计的滑稽可爱的Cas lanca餐具架和ALESSI公司装饰著小鸟的鸣唱水壶使厨房油腻的操作过程多了一些轻松幽默的气氛。从这方面来看,后现代设计将人们从简单、机械的枯燥生活中解救出来,重新回到真实的生活中。使人这一概念变得更加感性和人化,而不是机器。
5 有爱心的设计
这句话其实也可以说成是另外的功能主义。是对现代主义所宣导的功能主义的一个丰富和超越,即将理性的、逻辑的功能发展为既有生理的功能,又有心理的功能的新功能主义。斯图普创造了一个短语,叫“没有原由的困难”,即人们可以将东西放在他喜欢用的地方而不是应该放的地方。比如,把电话放在办公桌附近的窗前,接电话时可以顺便看看窗外的风景,放松一下心情,虽然这有点不方便。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讲,这实质上是对人的一种更加体贴的设计:人不是一个工作的机器,而是一个有工作能力,但同时需要生活、需要关怀和体贴的有智商的情感动物。
6 卖点的设计
后现代设计并非设计师孤独的尝试。市场给了他们最有力的支援,同时设计师的名望也是利润的来源。当60、70年代波普、朋克文化、 文化以及女性主义兴起时,市场就敏锐地感觉到了这个潜力巨大的市场,设计师也应这群新人类标新立异的生活方式而大胆地进行各种后现代主义尝试,文化的多元化、生活方式的多元化、新材料、新技术的出现,使设计突破功能主义的束缚而自由的发展。市场与设计师相互依赖,甚至设计师个人的学术性、主观性、观念性的尝试也一样可以成为商家的卖点。后现代主义几乎成了一个市场推销员,“制造者不仅仅将其视为因抄袭、打折等竞争氾滥而日趋饱和的市场上表现独特而有吸引力的手段,而且是可以另起炉灶的方法”。
“爱之于我,不是肌肤之亲,不是一蔬一饭 ,它是一种不死的欲望 ,最疲惫生活中的英雄梦想 。 ” ——杜拉斯
《恋爱的犀牛》之所以受欢迎,除了广为流传的经典台词和理想主义的爱情故事,还有一个更为深层次的原因:它让年轻观众感受到了那种难得的勇气和偏执,为了所爱之人,所爱之事去忍受孤独、忍受世俗的荒诞,去和命运做抗争的勇气。《恋爱的犀牛》与其说是一出先锋派的爱情故事,不如说是在向“存在主义”哲学致敬。
百年孤独隐喻深度解读: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时代让孤独永恒。
《百年孤独》作为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史上的鸿篇巨著,艺术化再现了拉丁美洲一百年间的重重苦难与社会巨大动荡,展现了这块大陆上人民独特的生命力、生存状态、想象力。
如果读过莫言,会对魔幻现实主义有一定的感受。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用魔幻现实主义手法营造了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中,布恩迪亚家族的七代人普遍缺乏爱与被爱的能力,夫妻之间、父子之间、母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没有感情沟通,缺乏信任和了解。
他们要么是彻底地“自我囚禁”,离群索居,与自己以外的人和事划清界限,将所有的生命活动完全封闭在一个狭小空间之内;要么疯狂地“对外侵略”,追求践踏道德伦理的“情欲”和凌驾于人之上的“权欲”和虚名,对他人的生命自由造成极大的伤害。
在大环境下如此极端的生存方式,其结局也是可想而知。布恩迪亚家族虽然同在一篇屋檐下,但每个人都活成了一座孤岛。
对于这百年间生在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上的人来说,孤独与生俱来,尽管他们孤独的具体表现并不相同,但在时代的背景下殊途同归,不同的生命轨迹全部归于孤独,时代让孤独成了永恒。
隐喻技术讲解
——透过隐喻找到真实的自己
晓馨是一个初三女生,因为厌食前来求助。
她前段时间因为长期厌食致体重严重下降,被迫住进北京某著名精神科医院,接受厌食症住院治疗。她告诉咨询师说,她特别不喜欢这个环境,不愿意呆在那里,想早日离开这个环境。但她知道,只有体重增加到正常,医生和家人才会同意她走出了这个地方,于是她在护士监督下进食。经过一个月的住院治疗,体重恢复到正常,医生同意她出院了。出院回家后,她和从前一样没有食欲,不想吃东西,依然厌食。家里人还想把她送医院住院治疗,但她死活不愿意。目前体重并没有严重下降,家长接受了孩子的意见,给她找心理医生,进行心理治疗,不回到医院。
经过第一阶段的认知治疗,在患者和咨询师的共同努力下,歪曲的自动思维得到了纠正,厌食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心理咨询师发现导致她出现厌食症的核心原因是她存在负性的核心信念——“我是无能的“,在厌食症状得到缓解的情况下,针对患者和家长的同意,心理咨询进入第二个阶段——深度认知治疗,处理患者的负性核心信念,将负性核心信念纠正为正性的核心信念。晓馨是一个青少年学生,自我概念尚处于未完全定型的阶段,认知治疗师除了采用核心信念作业表之外,还应用了隐喻技术。
1 文学修辞中的隐喻
隐喻是比喻的一种。
比喻是一个文学修辞方式,它是借用熟悉的事物了描述或说明不熟悉事物的特征和形状。比喻的构成有三个成分,本体、喻体和喻词。本体是被比喻的事物,是我们想要表达的事物,喻体是我们熟悉的事物,是我们借用来说明的事物,喻词是用来表达比喻关系的词语。
明喻是本体、喻体和喻词都出现的比喻形式。比如,”他动也不动,彷如石像。'又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舞女的裙。'在这两句中,喻词分为是”彷如“和”像“。
隐喻,又称暗喻,它的喻词常常用”是“,”成为“,”变成“等代替”像“之类的词汇。比如,”母亲啊!你是 荷叶, 我 是红莲“。又如,”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再也说不出话。“
仅就形式而言,明喻和隐喻只是在喻词上面有区别,但从用途和表达的内容来来看,明喻往往更多是对事物的外部特征的描写和刻画。而隐喻则更多是两个事物之间内在结构和关系上面的类似,重在两个事物意涵的相似。
2什么是隐喻技术
心理学意义看,比喻是一个“看起来像”的意思,它往往指在某个侧面或者某种意义上讲的。如,'叶子像亭亭舞女的裙。'这里表达的叶子的外形看起来像裙子。隐喻关注的方面则更为深刻一些,表达了本体对于喻体认同。比如,“母亲是荷叶,我是红莲。'这个隐喻中,用荷叶和红莲的关系,来表我和母亲的关系和情感,把母亲看做是荷叶,把自己看做是红莲,把自己对母亲的关系认同为红莲和荷叶的关系。
隐喻技术利用隐喻具有认同作用这个特点,通过隐喻的方式,引导患者认同某个隐喻,从而矫正患者的负性核心信念。应用隐喻认同,患者生活中的负性生活事件就能够得到解释,也能产生正性核心信念,对个人的未来也由于隐喻认同而产生希望。比如灰姑娘的隐喻,当我们把某个女孩隐喻为灰姑娘的时候,我们就是把她成长经历中的默默无闻和遭受的不幸都整合到灰姑娘这个隐喻中了,一旦患者认同自己就是灰姑娘的时候,她就能发现自己是善良的、勤勉的,但同时会有神仙教母来帮助自己,也会有白马王子的出现,自己未来的生活也会变得更加美好。其他如阿甘正传中的阿甘,龟兔赛跑中的乌龟等等。很多寓言故事、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都可以用来做隐喻。
3隐喻技术应用实例
我们以晓馨的案例为例来说明隐喻技术的应用。
从对晓馨成长经历的了解,发现龟兔赛跑故事中的兔子这个形象特别适合她。于是就让她告诉咨询师”龟兔赛跑“这个故事,并且询问她,龟和兔那个能力强,那个动物取得了胜利,如果再来一次比赛,并且兔子吸取教训的话,谁会赢,为什么等等。后来咨询师问她:”你有没有发现你特别像故事中的兔子,能力特别强,但成绩却很糟糕,原因是别人努力的时候,你却干别的去了,没有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学习上。“咨询师停了停,然后接着说:”我觉得你其实就是那只打盹的兔子,你觉得呢?“
对于我把她隐喻为打盹的兔子,她深以为然,也接受了”我就是那只打盹的兔子“的隐喻。
为什么她是那只打盹的兔子呢?
晓馨小学时候成绩特别好,经常受到老师的夸奖,上初一的时候成绩还很棒。她的成绩在初二发生了转折。上初二的时候,妈妈由于工作变动原因,经常上班早下班晚,很少能够关心到她的学习,每天给她一些零花钱让她在外面买饭吃。由于家长疏于辅导,晓馨也没有养成独立学习的习惯,初二的课程多作业也繁重,结果就是,她的作业经常没有完成,很自然地,考试成绩也就渐渐滑下去了。她发现其他同学和她聊天说话的时候变少了。于是她以为是自己成绩不好,其他同学也就不怎么理她了。她的负性核心信念”我是无能的“被激活了。
为了对抗负性核心信念,她希望自己能够赢得同学的认可和喜欢,她把注意力转移到“爱美”这个方面来。注意力的转移,一方面是因为学习成绩下降,排名落后,再要回到初一时期的名列前茅,在晓馨看来已经没有希望。另一方面,青春期的生理发育和性意识的觉醒,让她关注到女性魅力方面。她觉得自己身材不好,想要让自己变得更有魅力,有更多人喜欢自己,就需要减肥。于是,她开始控制饮食,尽管自己并不胖,但她觉得自己很胖,拼命减肥。减肥的失败再次触及她的负性核心信念“我是无能的”。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晓馨的厌食症根源在于负性核心信念“我是无能的”。其实,它由最初的学习成绩下降转化而来。
解决她的厌食症的问题,需要重建她的核心信念,把”我是无能的“负性核心信念转化成为”我是有能力“的正性核心信念。龟兔赛跑这个故事中”打盹的兔子“正好是”我是有能力的“正性核心信念的意象表达。这只打盹的兔子正好表达了她是有能力,她的成绩下滑是由自己疏于学习、没有很好地完成作业所致的。 这很好地解释了她过去经验,也纠正了她的负性核心信念。
基于”我是那只打盹的兔子“意象所隐含的”兔子醒来“的意涵,兔子是有能力的,一旦醒来,她就能够取得成功的想象。这也激发了她追求学习成功的积极性和热情。
当生活的焦点从”饮食减肥“回到”学习成功“后,厌食症的问题从根本上就解决了。
故事内容大致为为李**带着女儿过着单身生活。蓓蓓离婚后热衷跳探戈。格洛瑞亚有钱有闲老公失踪。三个完全不同的女人因为老白而产生了交集。上海爷叔老白自称杂家,专门教老年人画画。老白的好友老乌谈吐风趣,一生追逐浪漫。几顿饭局,让老白家的客厅成为了众人的聚会点。三女两男,在上海这座摩登之都里,凭借智慧、幽默过招,描摹出多样的市井烟火。
创作背景上来看作为一个女性导演,邵艺辉在剧本中描绘了一个去景观化的都市,将视角深入到弄堂阁楼中,近距离观察都市真实的鲜活生活。
爱情神话中的风花雪月背负着柴米油盐之重,它用柴米油盐兑换了风花雪月,该片更大的价值,是用放诞欢愉的笔触勾勒了当代上海的风情画,这种“风情”,是让外人想入非非的“梧桐区优渥生活”幻象和普通人家精打细算万事经营之间的拉锯。
我们在**里看不到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也看不到高科技的参与,自然看不到阶层之间的分离和对立。编导的本意也不在雕琢空间的现实性对人的影响,只是点到为止,诸如外表光鲜的房子,里面可能生活空间极为紧狭,比如李**家。该片中的上海图景,对于陌生于上海或者并不熟悉这一地域景观的观众,也是某种程度的想象、浓缩。创作者通过表现为“生活化”的高度戏剧化,打造出一个在情感上带有复古般温暖的“慢上海”的世俗空间,足以慰藉当下的都市观众群众,也看到爱既是神话,也是平常。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