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门缝漏的光拉长屋子里重重的书影,对人事的失望左右着我的心怀。在如此适合倾述的黄昏里,我决定以温情润笔写一封昨日的信,给那个骑着风追梦的男孩。
醒在微熹的晨,一手撑开的眼界一片崭新的空白。空调机嘶嘶地响,冷气如丝地拍在手上,顺着细绳卷起千叶帘,青色玻璃外的世界宁在老镇的一个不起眼的岁月中。一穹清远的淡蓝苍幕,也许几丝涤云也许只是几缕缈烟,偷恋着清宁而醉在陌上。在负一万米的高空中看客机缓慢如蜗虫般滑过,引擎声嗡嗡空灵地碎在老镇瓦巷之尽,微细得柔软旖旎。
眼前景中的教堂金橙色望塔,晨曦射堂而过的宗教气息氤氲弥漫,有种说不出的平静伴着日息越发浓郁。飞鸟旋塔而掠,群群离默向远,寻找有关自然的地平线。
倚窗默默,下巴磕在墙上。这动作似乎与生俱来又近乎陌生,同一个动作的背后藏着不同心思的脸。十岁的我十七岁的我中间隔着多远的光年,还是只是隔着一窗的距离?在这生命里几乎恒定的跨越十载的夏晨里我已找不到彼时纯粹的我。十岁的景放在十七岁的眸里,随景而变的眼神里充满了岁月的扑朔迷离和独有的随岁月推移沉淀的过去。那些沉淀倒映在眸里的故事,渐渐地埋没眼神直至深深难觅。
有一个安澜的下午,我坐在房门后,看着一本与苦难有染的书。午后的阳光伴我延伸到黑暗的尽头,回光返照的旭日撑不了多久闪耀,而后徐徐褪入雁界。
静坐,与黑暗相对无言的对话。清夜吝啬给一丝月光,风唐突地卷着窗帘飘忽,溽热的胸膛躺着翻滚的血液。路街的红灯绿酒车水马龙只属于意兴阑珊堕落自糟的人,那些纷扰的噪嘻弄潮般地冲刷安澜的世界。
很久很久,夜到月凝华成一种安澜的沉默的幽眸时,就着冷风涌上心头的不甘失望与意料之中的淡然练定,隔壁楼的破旧的楼廊和照不亮温暖的暗淡白炽灯此刻照亮了属于我的沉默青春的岁月。
彼时我十六岁,趴在宿舍外的走廊栏杆上,望着冷夜幽幽的背幕上悬着隔江别墅的虚荣景饰灯依次在十一时熄灭,湘子桥的轮廓步灯的后尘消饵在夜畔,由远至近没有韩江浅吼的涛声,沙船的引擎在夜里嘶吼萦萦,整个眸里的世界只有三处不能依靠没有温暖的灯亮,长坝的冷淡霓虹灯,近在眼前的教科楼大白炽路灯,三个室外的的残盏,那么仓促而意味沉重的照亮我的世界。这样的景让我发呆了那么多的夜,经常莫名其妙地担忧路归何方,或者为前季飘絮的潇雨的灿然离去而怀念……还有那些伤情内疚的事咽在心头,说与不说都显得那么矫情不堪,早知现在何必当初呢。有很多事都不能只是一厢情愿。
这样的发呆思考似乎没什么意义,因为从没有谁能在沉在过去开出希望的花儿。于是沉睡便成了解救我久久沉默的脚步。现在回想,那真是维系我当时意念的微妙姿态。
坐车驱往数十公里外的'学校,终点是一张薄薄的毕业证书和一场深眸的告别。去时的路堆满整整一季的阳光,纯美地满盈。路野的屋舍旧了旧三年,建了三年新三年的一味两三层单色小楼藏不住大片嫩然孜享的稻田,淡蓝的天穹,眉目上粉饰着太平的云华。这样的景看了三年,物是人非了几轮又几轮。人事至此,早已看不透当时开始上路的美好心情到底是为了什么。任何无力的想象在现实面前总是不堪一击。
沿山梯拾步而上,寻过一间又一间斑斓过记忆的课室,那么多的梦即将落在山腰的课室里,曾经飞满廉价试卷的课室如今只剩下一个空壳。与一张张熟悉的青春扬动的面孔打着或许最后的招呼,浅侃半句而离。偶尔几位挚友,有千言万语却不知如何说出口,只能淡淡地说再见。一位又一位同窗,就这样即将翻过去。很奇怪这样异样的别离感觉——茫然局促。我沉在这种感觉中,在离家只有寥寥几里的梅林湖才发现,往事已与我相离别却,我再也回不去07、08、09。的岁月。而梅林湖依然潋滟粼粼,我的青春尾巴永远已落在金山。
才发现,如果当初的我没有珍惜你,那这次会是往事的我和你永远的别离。我们已在这条生命的河错过了十七年,错过了你我的少年,而我的青年中年老年时代,你又会在哪里河湾?
谨以此信留掂我的青葱异岁,期待在记忆里与你再相遇。
再见,昨天。再见,流年。
分类: 地区 >> 广东 >> 汕头市
解析:
唐朝年间,潮州韩江流域存在着一种生性凶猛,能伤人畜的鳄鱼,当时的韩江也因此被称为"鳄溪"或"恶溪"
韩愈被唐宪宗贬到潮州后,访问民间疾苦,民众说:「恶溪有鳄鱼,食民畜产且尽,民以是穷。」「恶溪」就是后来的「韩江」,发源于梅州,由潮州入海。当时溪中产鳄鱼,时时上岸吞吃禽畜。数日后,韩愈命下属以一猪一羊投入江中、并写了《祭鳄鱼文》,此种富于神话色彩的荒唐,千年来名声大噪。据说祝之夕,暴风雷电起溪中,水尽涸,西徙四十里,自是潮无鳄鱼患。
《祭鳄鱼文》要求鳄鱼「率其丑类徙于海」,三日不能五日,五日不能七日,七日不能就表示不肯徙了。「与顽不灵而为民害者,皆可杀」,「刺史则选材技民,操强弓毒矢」,必尽杀为止。
生活在咸水中的鳄鱼为湾鳄,生活在淡水中有马来鳄、扬子鳄。过去以为韩江之鳄为湾鳄,后经多方考证应为马来鳄。一是鳄鱼「顽不灵」根本不会理会韩刺史的义正辞严和限期迁徙,二是生活在淡水中的马来鳄入大海也无法存活。
韩愈在时,肯定使鳄鱼受到重创,在人与野生动物争地盘中,人肯定胜利了。唐时,潮州向朝廷的贡品中就有鳄鱼皮和蟒胆。但也并不是从此「潮无鳄鱼患」。
韩愈之后二十年,李德裕也被贬到潮州,经鳄鱼滩时仍发现有鳄鱼。
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述潮人把猪绑在竹排上放入江中,去钓鳄鱼的事实。
直到明代,还有人们一次又一次围歼鳄鱼的记载。自明代起,再无鳄鱼的记载,可能真被灭绝了。
野生动物是人类的朋友,现在保护野生动物观念已深入人心了,以前人们并没有这种意识,致使许多物种灭绝或濒临灭绝。而且还被认为是保护了人的利益。
韩愈的祭鳄文就被认为是保护了百姓的利益的。韩愈在潮州只有七个月多,这短短的时间能做得了多少政绩?但他在潮人心目中崇高得很。「恶溪」被改名「韩江」,有一座山被称为「韩山」,汕头至今有昌黎路。
韩愈除了祭鳄鱼外还解放过奴隶,办过教育,为官者真心实意为民做了点好事,人们是永远记忆的。在某一时期,某一物种发展太快,予以制止并不为过,特别是在古代。
韩愈祭鳄,并未真正把鳄鱼赶出韩江流域,之后潮州还有鳄鱼的记录在气候的变化、海岸线的变迁和人类活动的多重作用下,加速了鳄鱼灭亡的进程如上作用在宋以后就更为明显,在优胜劣汰的规律下,鳄鱼或死或向南方的海域迁徙,最终绝迹于韩江流域
韩愈如在今日,倒要写保护鳄鱼的文章了。广州等地已在引进鳄鱼,建立万鳄场了。
教学目标
1、结合诗人的生平、思想侧重理解诗歌“凄切而不衰飒”的抒情特征。
2、比较两首贬谪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初步掌握贬谪诗的一般特征。
教学重、难点
理解本诗“凄切而不衰飒”的抒情特征。
教学课时
1课时
一、导入
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以治国平天下为人生价值的最高实现,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由士而仕、投身宦海。但宦海有不测风云,忠而被贬,贤而遭迁不乏其人。贬官的遭遇,除了降职、贬逐前往荒远之地外,不少人还经历过囹圄之祸。屈原、白居易、刘禹锡等,均曾有过这样辛酸凄惨的经历。韩愈也未能逃脱。你对韩愈了解有多少
二、作者介绍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三岁而孤,受兄嫂抚育,早年流离困顿,有读书经世之志。元和十四年(819),宪宗迎佛骨入大内,他上表力谏,为此被贬为潮洲刺史。不久回朝,历官国子祭酒、吏部侍郎等显职。卒于长安,韩愈在政治上力主加强统一,反对藩镇割据。
思想上尊儒排佛,以孔孟道统的继承者自居。他反对六朝以来的形式主义的骈偶文风,大力提倡古文,和柳宗元共同领导了中唐古文运动。韩愈是唐代著名散文家。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 ,“如长江大河,浑浩流转”(苏洵《上欧阳内翰书》)。有“韩潮苏海”之称。
韩愈的诗也有独创成就,向来亦称大家。其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奇特雄伟、光怪陆离。韩愈写诗的方法,是\"以文为诗\"。
潮州韩文公祠柱联:
“辟佛累千言,雪冷蓝关,从此儒风开海峤;(海峤:近海多山之地,指岭南地区。)
到官才八月,潮平鳄渚,于今香火遍瀛州”(潮州古有瀛州之称)
(韩愈在潮七个多月,却影响了千余年。贬潮,对韩愈而言或许是不幸,但对潮州百姓而言则是大幸。千年回眸,这位文化巨人在潮州留下的印痕依旧清晰深刻:“不虚南谪八千里,赢得江山都姓韩。”像韩江、韩山,祭鳄台,韩祠橡木、鳄渡秋风、昌黎旧治、昌黎小学等等,无不言说着潮人从古到今对韩愈的敬仰。更有宋时就建在韩江东岸笔架山麓的韩文公祠,是我国现存历史最久远、保存最完整的韩愈祠。)
(简介诗人的经历,本诗背景)(知人论世)
三、初通诗意,整体感知
先听朗读,学生跟读,疏通诗意后学生再读,体会情感。
(一篇《论佛骨表》早晨上奏给皇帝,晚上就被贬官到八千里外的潮州去。
本来想为皇帝清除危害社会的事情,怎么会顾惜我衰朽的残年余日呢。
云彩横出于秦岭,我的家在哪里 雪漫蓝田关,连我骑的马都不往前走。
知道你远道赶来送我是有深厚的情意,你做好准备到南方的瘴气之地收拾我的骸骨吧!)
古人借诗倾吐心声,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凄切)
清人纪昀认为《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语极凄切,却不衰飒” 。
四、研读文本
1、“一切景语皆情语”,请找出写景的句子。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2、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学生想象描绘)
3、这幅画面有着怎样的特点(境界雄浑)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横”字言广度,“拥”字言高度,二字皆下得极有力,境界雄阔,气象苍茫,为人们所激赏。
4、“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在此想向我们倾吐什么(体会出句与对句分别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秦岭” 指终南山。云横而不见家,亦不见长安:“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诗),何况天子更在“九重”之上,岂能体恤下情云遮雾绕的重重山岭象征着和故里、君王的重重阻隔。他此时不独系念家人,更多的是伤怀国事。韩愈在一首哭女之作中写道:“以罪贬潮州刺史,乘驿赴任;其后家亦谴逐,小女道死,殡之层峰驿旁山下。”可知他当日仓猝先行,告别妻儿时的心情若何。韩愈为上表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家何在”三字中,有他的血泪。
第六句既是实写也是虚写,实写大雪阻路,马难前行,虚写诗人留恋长安,不忍离去的感情。“马不前”用古乐府“驱马涉阴山,山高马不前”意。“马不前” 其实是人不前,是由于作者心事过重的缘故,诗人感到前途艰险渺茫,连马也为自己悲伤得不肯前进了。
五六两句中“秦岭家何在”与“蓝关马不前”,一回顾,一前瞻,也是两两相对,愈见其悲。
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要读出悲意)
5、颈联是本诗唯一写景的一联,写景的作用是什么
颈联:顾瞻无所,即景写情。这一联通过对壮阔景色的描绘渲染出严峻冷酷的气氛,与孤苦渺小的个人形成强烈的对比,暗示前路的艰辛,露出英雄失路之悲。
6、诗人为什么会流露出这样的感情在文中找出对应的诗句。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首联:直写获罪被贬的原因。
7、首联主要运用什么表现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手法:对比
一封奏书,招致被贬数千里之祸。“朝” “夕”之间命运发生如此急剧的变化这是多么巨大的反差! “九重天”,言宫禁之深、皇权之威。“路八千”言贬谪之远、受挫之惨。作者巧妙地使用“一封” 与“八千”、“朝”与“夕”。让数量与时间之间形成强烈的对比。把突然的变故具体化、形象化,增强了感染力。他很有气概地说,这个“罪”是自己主动招来的。就因那“一封书”之罪,所得的命运是“朝奏”与“夕贬”,而且一贬就是“八千里”,诗人虽遭获谴亦无怨悔。
8、颔联表明诗人怎样的'心迹
颔联亦叙亦议,表明心志。这一联写诗人欲除弊事反遭贬不惜残年而无悔,意气坚定。
(诗人直书“除弊事”,认为自己是正确的,申述了自己忠而获罪和非罪远谪的愤慨,真有胆气,尽管招来一场弥天大祸,他还是“肯将衰朽惜残年”,且老而弥坚,使人如见到他的刚正不阿。)
小结:诗的前四句:忠而受贬。叙述议论,简洁明快、慷慨激昂。
9、试分析尾联的作用。(提示:结构与内容)
结构上扣题,尾联向侄孙交代后事,沉痛郁闷,内容上进一步深化诗意。
“知汝远来应有意”,通过侄孙的心情写出自己前途之艰险难测写出因遭受贬谪的无穷伤感,进一步吐露了凄凉之情。“好收吾骨瘴江边”,表明作者对未来的思考,诗人自知此去凶多吉少,但也无可奈何,只有冷静地面对了。《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记老臣蹇叔哭师时有“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之语,韩愈用其意,向侄孙从容交代后事,语意紧扣第四句,进一步吐露了凄楚难言的激愤之情。
10、现在谈谈你对纪昀的 “语极凄切,却不衰飒”的理解。
“朝奏夕贬”,“路八千”,“衰朽残年”,“家何在”,“马不前”,“好收吾骨瘴江边”,都是极为凄切的,但诗人的情感基调并不衰飒。原因是诗中融入了诗人慷慨激昂、刚直不阿的情感;同时在写景抒情上,“云拥雪横”,境界雄浑,气势磅礴,具有撼动人心的力量,所以读起来不觉得衰飒。
五、总结全诗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是一首比较深刻的政治抒情诗,诗人把朝廷的腐败同自己的不幸遭遇结合到一起来写,表白了自己为朝廷革除弊政的忠心和勇气。
诗的前四句:忠而受贬。叙述议论,简洁明快、慷慨激昂。后四句:蓝关示湘。宕开一笔,以写景叙事来曲致己意,凄楚悲凉,感情基调为之一变,造成全诗开阖起伏、沉郁顿挫。
潮州韩文公祠柱联:
“辟佛累千言,雪冷蓝关,从此儒风开海峤;
到官才八月,潮平鳄渚,于今香火遍瀛州”
韩愈刺潮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刑部侍郎韩愈因谏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是年正月十四日从长安起程,经过两个多月的长途跋涉,于三月二十五日抵达潮州。同年十月十四日\"量移袁州\"。韩愈治潮时间只有短短的8个月,但功绩卓著。首先是兴学重教,当他发现潮州州学荒废已久,随决意复置乡校,并起用了赵德这位\"颇通经、有文章、排异端、宗孔氏\"的进士出任海阳县尉,\"专勾当州学之事\"。并出己俸百千以为学本,从而使潮州文风蔚起,英贤辈出,赢得了\"海滨邹鲁\"的美名。此外,韩愈还十分关心农桑,修筑堤防,驱除鳄患,释放奴隶,使潮州生产得到发展,风气为之一新,他自己也赢得了民心和口碑。
(52岁的韩愈辗转几千里,历七十余日,终于到了潮州,小女却因惊恐劳顿死于途中。)
韩愈在潮州为官仅仅七八个月,而潮州人民却永远记住了这位韩公,不是因为他的仕途不顺,不是因为他的文辞华美,不是因为他的名声远扬,而是因为他的兢兢业业地为民办事,为民着想,因此潮州的山易名为韩山,潮州的水易名为韩水,山水中间环抱着一座韩公祠。贬谪潮州,令韩愈失望,令韩愈惆怅,但他没有想到这使世人更看清了他的勃勃心志与飒飒风骨,更没有想到这使他在南方有了一片水土。
老子说:“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生而生存。”韩愈在庙堂则直言谏君,在荒所则造福一方,不管身在何处,不管身历何难,他所充斥的只是一种忠君爱国和以民为天的思想,而这不正是我国古代知识分子的脊梁吗上承屈原,下继林则徐,然而潮州百姓却永远记住了这位韩公,历史也永远记住了韩公。
再次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体会情感。试背诵诗歌。
六、迁移拓展
比较韩诗与柳诗,谈谈你对“昌黎《蓝关》诗,见忠愤之气。子厚柳州诗,多哀怨之音。”的理解。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诗人是怎样将满腹悲愁表达出来的
(提示:本诗中用到了哪些意象,具有什么样的特征描绘了怎样的意境结合诗人的遭遇,体会思想感情)
“高楼大荒”“ 海天茫茫”“ 惊风乱飐”“ 密雨斜侵”“ 岭树重遮”“ 江流曲回”“百越文身地”,对唐代的贬谪诗人来说,都是哀苦无比的景色。诗人正是通过这些景色的铺叙,远近结合,景中见情地把自己的无限哀情表达了出来。哀景写哀情
( 贬官文学多具有强烈的主观情绪。初踏贬途的仓皇、身陷文化“蛮夷”之地的精神痛楚、才学难施的生命荒废之感以及在贬谪苦难中既坚守忠奸大义又竭力超越痛苦的心路历程必然要反映到贬官士人的文学创作中。在许多朝代中,对官员进行贬谪处罚的典型方式就是派遣到远离京城的城市去。在这些被贬谪的官员心目中,这些城市就是一种草野。白居易被贬谪到九江,在他笔下这座城市的形象是“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完全是一幅荒郊僻壤的景象。柳宗元描写他被贬到的柳州是“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的蛮烟瘴雨之地。苏轼被贬到黄州后,所描写的景色不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就是“可惜一溪明月,莫教踏破琼瑶”,都是乡野江湖气象。实际上到了唐宋年间,上面提到的这些城市多已相当繁荣了。但在传统士人们的眼中,这些远离政治中心的城市文化和社会生活似乎是不存在的。因为他们心目中的世界只有朝廷和草野。所以范仲淹到了岳阳城,登上岳阳楼,看到、想到的还是只有庙堂和江湖两极,而没有眼下这个闾阎扑地、舸舰迷津的城市。)
芙蓉、薜荔:象征着人格的美好与芳洁。
贬官士人出于自身特殊的处境考虑,贬官文学多采取比兴手法,曲折地表现自己的情志。贬官士人在政治上的孤危地位,使得他们在文学中或托儿女之情以写君臣之事,或以花草自喻,表达自己内心的忧虑。自从屈原在《离骚》中开创“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后,贬官士人追随者日众。如骆宾王的《在狱咏蝉》借蝉自喻,用比兴手法寄托自己遭谗被诬的悲愤心情。辛弃疾在《摸鱼儿》中用历史上的美人陈皇后遭嫉妒,比喻自己被排斥及政治上的失意。
七、探究
(一) 贬谪诗中,诗人一般会抒发什么样的情感
1、英雄末路之哭
2、忠而被贬之愤
3、壮志难酬之怅
4、生不逢时之叹
5、羁旅行役之苦
6、思乡怀归之情
(二)结合有关诗句,谈谈贬谪诗中会出现哪些常见的意象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
归雁:重回故土或京城的愿望。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
江水:象征诗人的满腹愁绪,或对年华流逝、历史变迁的感慨。
“关门不锁寒溪水,一夜潺潺送客愁。” --李涉《再宿武关》
“澹澹长江水,悠悠远客情。”--韦承庆《南行别弟 》
香草、柑橘:象征人们的高洁品质。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张九龄《感遇(其七)》
贬谪诗中其它常见意象:
风霜 雨雪 夕阳 鹧鸪 落叶 孤灯……
(三)谈谈贬谪诗中会出现哪些表现手法
①贬官士人出于自身特殊的处境考虑,贬官文学多采取比兴手法,曲折地表现自己的情志。
②有感于今昔身份的变化、处境的反差,贬官文学多用对比手法。
③贬官文学言将尽时常常忍不住直抒胸臆。
(贬官文学多有文学样式的创新。大凡一种新的文学样式,总是先从民间生活的土壤中萌发嫩芽的。而贬谪的经历,是他们的生活下跌到民间,无案牍之劳形的贬官士人,渐次摆脱名利等各种杂念的影响,能够更为充分地驰骋自己的艺术想象,诗人的视野都比较开阔,多种题材都可以入诗,加上自身的文学素养,往往能够探索出新的文学样式。刘禹锡在贬谪中以《竹枝词》吟咏风俗获得巨大成功,遂使竹枝词成为后世文人吟咏风俗的专用体裁。更有苏轼创豪放词,元白开文人以词唱和的新风。仕途的失意加重了士人的感伤情绪,政治上的挫折玉成了他们的咏史怀古诗,那种对历史和人生深刻思索,睿智而又隽永,如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乌衣巷》等。)
(四)作业:请收集相关资料,以“贬谪文学在文学创作上的艺术表现形式”为课题进行探究性学习,并和同学交流你的成果。
八、再次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体会情感。试背诵诗歌。
《红眠床·红木屐》读后感
林墉在《自序》中提到本书宜当作梦境去读,而且是逝去的梦,读后大体如此。书中记录的是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潮州古城的世间百态与风俗人情,是一幅远去的风景画,但在林墉笔下,古城之画栩栩如生,令人感受到这片土地的欢情与生命力的蓬勃。
德国诗人诺瓦利斯说:“哲学就是乡愁——一种回归家园的渴望。”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故乡,从16岁开始的梦,林墉直到五十开外才圆。离故乡越远,心越近;离故乡越久,思念越深。当念想浓得化不开时,就变成笔下汩汩流淌的梦境了。书薄薄,情深深。每个人的故乡都具体而丰富,林墉的故乡停留在童年趣味和少年萌动中,哪怕以后偶尔回到潮州,也从未改变此印象。
大厝、乡井、街巷、小食和韩江雨串起了故乡的面目,这既是属于林墉的故里,也是属于府城人的家乡;既是属于潮汕人的家园;也是属于海外潮人的故土。在《韩江雨韵》中,写的既是韩江四季之雨,又何尝不是潮汕四季的风物?在《乡井》中,写的既是“家乡的眼睛”,又何尝不是厝边头尾的世情?在《街巷深深》中,写的既是古城的地理脉络,又何尝不是潮州的历史与文脉?在《潮州小食》中,写的既是老家的味道,又何尝不是故乡人的情趣?心中如果没有极其炽热的爱,没有留下难忘的回忆,不可能把景致呈现得如此琳琅满目,如此津津有味,如此妙趣横生。这哪里是景物,分明是童年奔跑的梦境,是故乡在自己身上刻下的最显著的烙印。
绣花娘仔、潮州姿娘和潮州风月串起了故乡的人情,这是潮州之为潮州的特色,也是外出潮人对于原乡更深切怀念的情感所系。在《绣花娘仔》中,写的既是她们的谋生,也是潮汕女人的人生与生活。在《秀才娘》中,写的既是最日常的邻里场景,也是潮汕人重人情关系的剪影。在《姿娘,潮州的》中,写的既是千人千面的潮汕姿娘,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最好注脚。在《古彩戏法》和《桂姐》中,既可看到潮人与外地人一样的爱恨情仇,又有特属于潮汕平原“过番”和“侨批”所带来的跨国婚恋。因为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林墉笔下的欢声笑语与热泪盈眶都显得极为深刻。这哪里是风土,分明是难以再现的温情,是故乡在自己心底设置的密码。
“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或许是为了更活泼的描述故乡,书中无论散文还是小说均采用潮汕方言,通俗、简洁、精辟、地道,潮人特有的语言和性格在书中展现得淋漓尽致,眉目传神。用最“土”的潮汕方言,讲述最生动的粤东故事,展示“最潮汕”的地方社会,犹如鱼水关系高度融合,表里如一。特别是铺排潮州风月的文章,内容的生猛与语言之柔美,亦雅亦俗,结合得很“压帖”,常常令人忍俊不禁,惊叹于韩江流域的生机勃勃。
“我静静地走/穿过世界回家。”无论是通过风物回到故里,还是通过情意回到家乡,只要记住故乡的密码,就能回到母亲的怀抱中。阅读《红眠床·红木屐》的过程就好像在泡一壶茶,在一杯杯工夫茶中,故乡的面貌一帧帧浮现在眼前,令人思绪飘得很远很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