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听课笔记
时间:2018年11月16日
地点:育才三中
授课人:朱云
一导入
1律诗简介
(请同学在诗歌中标注四联名称)
2知人论世
①刘禹锡
②诗作背景
3字词积累、诗题含义
①归类实词
②归类虚词
③酬:酬谢,以诗相答;见赠:赠送给我。
4补充赠诗
《醉赠刘二十八使军》(白居易)
二声情并茂诵古诗——揣摩“情绪”
1学习用诗歌内部的停顿来表达情绪
2通过句子关键词语来表达情绪
3学习通过诗中对比抑扬手法来表达情绪。
(生读——⑩师范读(声情并茂,朗读功底强))
(生默读酝酿——生再齐读)
(个别生读前两句——全体齐读后两联)
(全体齐读前两联——个别生读后两联)
4用读诗意的方式来表达情感(小组讨论交流)
例:首联:回首往事,辛酸凄婉
颔联:人事变迁,伤怀悲戚
颈联:新旧更迭,开朗旷达
尾联:表明心态,坚强乐观
展示后,学生读。
学生活动:先写后表达
生再读诗歌
穿插微讲座:酬赠应和,巧妙高雅
补充:《咏老赠梦得》《酬乐天咏老见示》
三、细嚼慢咽品古诗——扣住“情绪”
话题:_______________联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的情感,我是这样解读的:____________。
(解读提示:意象表达、情感抒发、人物形象、章法结构、表现手法、炼字炼句)
总结
学生活动:动笔写
首联:直陈叙事,慨叹身世
颔联:籍用典故,寄寓感慨
颈联:情理含蓄,表达襟怀
尾联:照应诗题,酬勉友人
补充微讲座
情理相偕,盎然生姿
四分门别类辑古诗——体味“豪情”
联系学过的刘禹锡的诗文,从中感受诗人豪放的气质。
五作业
1默写诗歌
2辑录:(1)古诗中的“贬谪诗”
(2)古诗中含意象“舟”的诗。
想做好语文诗歌鉴赏题就得掌握一些基础知识和答题技巧。在此我给大家整理了赏析古诗的答题技巧及常用术语,供参考。
高中语文赏析古诗的答题技巧及常用术语
赏析古诗常用术语: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衬托、对比、用典等。
表现手法有:象征、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思想感情有: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按内容可分为咏物诗、咏物诗、羁旅诗、送别诗、咏古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闺怨诗、贬谪诗等。
咏物诗:一般先描写物,然后议论抒怀,寄托诗人的情怀志向。常见写法:托物言志,象征,借物喻人。例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
送别诗:表现离愁别绪,或留恋、安慰、或嘱咐,或祝愿、感情、有惆怅期望等,感情色彩比较惆怅悲凉,但也有乐观豁达的送别佳句。如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羁旅诗:主要表现旅人的旅途寂寞愁思与艰辛,以及在外漂泊旅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如温庭筠的《商山早行》
咏古诗:写景或叙事,融入诗人自己的感受及对于古人、事件的评论。常用的写法是借古讽今,或曲折的表现自己对现实的关注。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昔胜今衰的感慨。如:杜牧《过华清宫》、杜牧《泊秦淮》、《赤壁怀古》;
山水诗:主要通过山水景物的描绘,给读者展现大自然的美丽;或者作者对景物的赞美喜爱之情;寄情山水的悠闲自得;青春易逝的伤感等。常用的表达方式是描写抒情。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以动衬静、虚实相生、虚实结合等;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田园诗:主要描写农村田园风光或劳动场景。一般富有生活情调,风格清新、自然、质朴。主题一般表现田园的悠闲;表达对劳动人民的质朴感情;隐逸生活的情趣。如孟浩然《过故人庄》
边塞诗:常见表现奇特的边塞风光,悲壮的沙场征战,寂寞的军旅生活,凄楚的思念念家之情。或者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如陆游的《渔家傲》
闺怨诗:以女性为主人公,表现闺中女子的生活、闲愁、孤独寂寞。闺中思人。以描写、抒情为主。写法有渲染、抑扬等。如温庭筠的《望江南》。
贬谪{干谒}诗:内容以仕途失意的苦闷,抑郁为主。或贬谪途中羁旅愁思。或得到重用的期盼,跻身仕途的渴望。
(1)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
(2)描写自然景物,表现 归隐田园,钟情山水 之意。
(3)借景表达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4)写景抒发 送别时不舍或劝勉之情。
(5)表达客居他乡,怀友思亲的感情。
(6) 表达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等感伤。
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明净绚丽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明净绚丽等。
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赏析古诗常考题型及答题技巧:
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答题的时候应该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的时候一定要忠于原诗,还有用自己的想象加以创新,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等,注意能准确的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答这样题目的时候千万不要空洞,例如“回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够的,也得不到多少分,应回答出因为什么而“感伤”。
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表现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情感的这样表达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
(1)、准确的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述为什么用这种手法。
(3)、阐述此手法有效传达诗人怎样的感情
分析语言特色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语准确点名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第四种模式:炼字型
提问方式:某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本诗中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用某个字替代行吗为什么
(1)、解释该字在 句子 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4)、如果说用某个字替代,好不好结合原文好的原因是什么如何生动贴切的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
第五种模式:一词领会全诗型
答题步骤:
(1)、该词对突出诗歌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歌的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文/张娟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辛弃疾《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一、 从意象上,认识“豪放词”
师:宋词分为豪放和婉约。这四首词你认为分别属于哪一类呢?
展示:(豪放、婉约的定义)
《诗余图谱》中说:“词体大略有二,一体婉约,一体豪放。婉约者欲其词调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宏。然亦存乎其人,如秦少游之作多是婉约,苏子瞻之作多是豪放。”
异口同声“豪放”。
师:你们也许是凭着直觉说的。下面我们弄懂两个词语的含义。
展示:
蕴藉:藏在其内,隐藏而不外露。
恢宏:博大、宽宏。
师:根据你的理解,谈谈哪些句子豪放?(提示:可是从意象、意境方面谈及。)
生:第一首的“四面边声连角起”“四面”写出了边塞战地的声响之大,说明战争正在兴起,他踌躇满志。
师:我们且不看平仄,从用词上思考为什么不用“周围”而用“四面”?
生:“四面”范围更广,空间更大。
师:你从空间、战争场面看出豪放。
生:第一首的“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他想建功立业,有志向。
师:“燕然未勒”,用典故抒发抱负, 笔力宏阔。
生:塞下秋来、四面边声、千嶂里,长烟落日,写的气势恢宏,豪放。
师:上片,你来读,你会带着一种什么样的感情读出来?
生:豪放。
师:豪放的语气可以通过语速、语调、词语的重音读出来,你读。
生读。
师:还有呢?有没有认为第一首都是“豪放”的句子?
生:“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我觉得写得索然,不太豪放,尤其“白发”“泪”这些词。
师:好,你觉得这首词还有不太豪放的地方?因为出现了老态的、消极的词汇。
生:我觉得辛弃疾“的卢马、弓……”,写出了报效国家,了却君王大事的愿望和志向。
师:南宋朝廷苟且偷安,诗人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结合,唱出了收复失地报效朝廷的慷慨之音。
生:第二首“左牵黄,右擎苍, 千骑卷平冈”,这一句写出了豪放气概。
生:我也觉得第三首中的“梦回吹角连营”,写出了战争的慷慨之声、豪迈气概。
生:我觉得第四首中的“心却比,男儿烈”,写出了女子的英雄气概。
师:这一句不是用意象,而是直接抒情。
生:我觉得苏轼的词,跟别人不一样,他没有一个消极情绪的意象,全是积极的意象。
师:这位同学有见地,苏轼的词作,一扫贬谪诗的常见意象。
师:意象是诗歌中体现作者情思的句子。找出意象,探寻词魂,体察作者的胸襟本色,是慷慨向上,还是低徊委婉,是辨别词风的依据。苏轼辛弃疾在历史上并称“苏辛”,我们来欣赏他们的不同。
生分别读。
展示:
白发、泪、风霜、雨雪、夕阳、鹧鸪、子规、落花、孤灯等等
而代之
黄狗、苍鹰、锦帽、貂裘、千骑、天狼等
师:关于苏东坡词无一句不豪放,我们大概没有什么争议。那么我们带着豪放的语气来齐读。
生齐读
师:辛弃疾是一员武将,在南归之前带兵厮杀战场,可南归后却被赋闲在家,毕生收复中原的志向付之东流,只能在醉酒后抚剑忧愁,此词就是写于这种情况之下。互相聊聊你从哪些意象看出他的志向。
生纷纷。
展示:
灯、剑、连营、的卢、分麾、弦、沙场、弓箭
师:我们看到这里面的意象,许多是战场的物事,抒发了可歌可泣杀敌决心,但是一个意象打破了所有的希望,道出无限失意的感慨。
生:白发。
师:对。刚才同学也讲到“白发”代表一种消极的情态,其实“ 白发”在古诗词里是常见的意象,请看。
展示:
宿昔青云志,蹉跎白发年。——张九龄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岑参
白发逐梳落,朱颜辞镜去。——白居易
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辛弃疾
……
生读。
师:你们分别读出一种什么情绪?
生:哀伤。
生:感叹时间流逝。
生:蹉跎岁月。
……
师:古诗词中的“白发”,确实代表一种“愁”。
展示:
壮志难酬之愁
怀才不遇之愁
忧国忧民之愁
物是人非之愁
怀旧思乡之愁
……
师:辛弃疾的词虽驰骋疆场三千里,实写的却只这一句。其他的句子都是醉和梦中的虚写,这种方法叫做——
生齐:虚实结合。
师:所谓诗言志,无非借人、事、景抒怀。也就是借用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物言志等表达方式抒怀。下面,我们比较秋瑾的词,看最后一首的意象,其实这首词严格说应该是叙事、抒情。但,即使叙事,也有意象,找一找。
生:篱下黄花
生:秋容如拭
生:青衫、泪水
展示:
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秋瑾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而其丈夫无心国事。1903年的中秋节,她与丈夫王廷均发生冲突,离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后虽由吴芝瑛出面调解,但秋瑾下决心投身革命,决定东渡日本留学。这首词即她在这个中秋的述怀之作。
师:一个女人,在这种背景之下,我们有一万个理由想象她应该“凄凄惨惨凄凄”,但我们看这些景物阴晦吗?
生:我们看到景物是偏向明丽的。
师:尤其篱下黄花,代表——
生:一种隐逸生活。
师:哪位把“秋容如拭”的解释背一下。
生背。
师:明丽的景物,烘托豪迈的个性,摆脱了小女儿的情态。但是男人和女人的豪放又是不同的。我们比较苏轼和秋瑾词中的句子。
展示: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师:从意象上,比较出了不同之处了吗?
生:“雕弓、满月、天狼星”,看出苏轼的文武全才,有阳刚之气。
生:秋瑾的“青衫湿”,写出泪水之多,可能是无限失望。
师:是的,秋瑾的词里,还是偶尔流露出一种女人的温婉美。当然了,我们区别豪迈词和婉约词,主要看主体意象的特点。下面我们齐读豪放词的意象特点。
展示:
刚健开朗、无拘无束
慷慨激昂、气势豪纵,
乐观进取、雄奇豪迈
阳刚之美、恢宏沉雄
生齐读。
二、 从情感上,思辨“豪放词”
师:建功立业,一直是豪放词中交响曲的主旋律。但现实是残酷的,生活是立体的,老去光阴速可惊,往往使得诗人又不自觉地幡然浩叹,请看
展示: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可怜白发生。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师:豪放词里的这些感叹,比如“征夫泪”“鬓如霜”“可怜白发生”“青衫湿”……如此悲凉的诗句,是不是就削弱了豪放词的豪放力度呢?
生沉默。
展示:
宋仁宗朝,西夏是从西北方面侵扰中原的强大敌人。公元1040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陕西延安),在边城驻扎,在防御上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朝廷腐败,败多胜少,也只能坚守以稳定大局为要。本词即作于此时。
师: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我们结合作者的经历考查吧。范仲淹当时创作的时候应该是一种什么心情?
生:苦闷吧,毕竟“将军白发 ”了,他说“可怜”。
师:“可怜”,自伤自悼,感叹时世多艰,其实“自古英雄多磨难”,
他们确实内心苦闷,所以也有人提出质疑,不认为这是“豪放词”。比如:
展示:
魏泰《东轩笔录》卷十一云:“范文正公(仲淹)守边日,作《渔家傲》乐歌数阕,皆以“塞下秋来”为首句,颇述边镇之劳苦。欧阳公尝呼为“穷塞主之词”,你认为呢?
师略作翻译
生:虽然这上片气势恢宏,但下片还是忧郁的。
师:欧阳修说他“穷塞主之词”,什么意思呢?大概就是写劳苦,穷途末路之感的牢骚,诉其镇边之苦。但这首词,还是跟诉苦不同,你认为呢?(一首一首讲,不要重复别人。)
生:我觉得“气象也很宏大”, “四面边声连角起”突出诗人的豪放。
生:我觉得“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燕然未勒”这个词说明他想像汉朝大将那样勒石而还,建立功业,还是豪放的。
师:诗人用典,往往以古人伟业,表达报国之志。所以并不觉得萎靡。你们揣摩其他三首词里的用典,抒发什么情感?
生:“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八百里分麾下炙”、“马作的卢飞快”也应该表达诗人的一腔热血。
生:这首词是苏轼被贬谪的时候写的,没有一丝抱怨和牢骚。
生:我觉得最后一首词“心却比,男儿烈!”比前三首都豪放。她是女儿身,却如此侠肝义胆,被称为“女侠”,名不虚传。
……
师:我们用词中的一个字分别形容这几首词的情感?
生:第一首我想用词牌里的“傲”
生:狂
生:壮
生:烈
……
师:豪放自是豪放词的本色,你读的时候,如何读出这种豪放呢?
展示:
我带着_____语气读这句,你看他________。
生:我带着藐视一切的语气读苏轼的“西北望,射天狼”这句话,你把把战功立业之心跃然纸上。
师:你用豪放的语气读。
师:他读出了豪放没有?我们来玩味怎么读出豪放。
展示:
魏良辅《曲调》里说:“长腔要圆活流动不可太长;短腔要简径找绝,不可太短。至如过腔接字,乃关锁之地,有迟速不同,要稳重严肃,如见大宾之状。”
师:我们记住三个要诀就行。长腔——圆活流动,不凝滞;短腔——简径找绝,不拖延;过腔——稳重严肃,不虚浮。
师:你来试试。
生读
师:他读的怎么样?
生:“射”含有杀气,要严肃。
生读。
师:苏轼的词里确实有肃杀的逼人之势,让人觉得“天风海雨逼人”,是收到朝廷压抑之下的心灵抒写。苏轼的豪放词的代表作,我们曾经背过。再试着背背。
展示:
《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生齐背
师:你觉得这首词哪一句最能体现作者的情感?
生:我觉得“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一句。他写出了人物的雄心壮志。
生:我觉得“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最有情感,用典比喻自己的志向。
……
师:我们关于景物情感的融合有一句俗语叫“一切——”
生:一切景语皆情语
生:一切景语皆情思
师:“早生华发”和“鬓微霜”都是______
生:感慨人生苦短。
师:所以诗人的情感,既包含积极、向上、慷慨、任侠,也包含
生:感叹、惋惜、悲凉
师:你们看到豪放的一面,能看到婉约的一面吗?老师提醒。
展示:
根据创作心理学,作者个性对风格有巨大影响。田同之说,“填词亦各见其性情:性情豪放者,强作婉约语,毕竟豪气未除;性情婉约者,强作豪放语,不觉婉态自露。”
师:你们看到豪放的一面,其实也有无奈,但是这些词有着明显的共同点:
不是写______,而是写______。(用近反义词填)
生:我觉得不是写出了凄惨,而是抒发了慷慨大气。
生:不是写出了闲情逸致,而是写出了报国大志。
……
师:区别豪放和婉约还要考据:诗人的性情。其实范仲淹的这首词写于苏轼之前,为什么苏轼成为豪放词的开创者呢?我们来一番诗人性情的探究。
展示:
苏轼在写完《江城子·密州出猎》后,写信给朋友《与鲜于子骏书》: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师翻译。
师:你们读出了什么样的苏轼?
生:高度自信。
生:自是一家的高兴。
……
师:孩子们,成就其人的是——
生:性情。
展示:
范文正公和王荆公(王安石)的对词的态度:真英杰者,经天纬地平天下为己任。诗词,末技尔。
师:范仲淹留下的豪放词只有五首,而苏轼留下三百多首。孩子们,成就其人的是——
生:创作的目的,看什么都要当做事业来干。
师:成就其人的是——
生:心性。
师:其他三人的诗歌都有苍凉的诗句,而苏轼没有。其实,苏轼在写这首时候,正面临非常的不幸。
展示:
展示:
宋神宗熙宁八年,他被贬于密州第二年,此时密州蝗旱相连,而西北边境异族不断骚扰边境,内忧外患之下,虽已不惑之年,仍“雄心勃勃”,在任上尽力解除百姓疾苦, 这首词即作与同僚常山狩猎归来之时。
师:我们学过古人的许多诗歌,在被贬的情况下 ,常有
展示:
怀才不遇之愤
英雄末路之悲
壮志难酬之叹
生不逢时之愤
人生苦短之苦
他乡羁旅之忧
思乡怀旧之怅
消极避世之哀
……
师:我们看到的这些词——
生:怀才不遇 不悲戚
生:英雄末路 不放弃
生:壮志难酬之叹还迎
……
师:这就是“壮”词,这就是豪放词的情感密码。
展示:
豪放中苍凉
豪放中粗犷
豪放中悲壮
豪放中温煦
生齐读。
师:我们赏析古诗词,可以用下面的方法。
展示:
知识背景查阅到
赏析术语要记牢
意象意境和手法
情感寄托细推敲
典故里面藏蕴藉
怀才不遇忧国调
豪放婉约景殊同
宦海沉浮唱离骚
三、 从精神上,升华“豪放词”
展示五张疫情亮点(略)
师:寒假开始的时候,新冠疫情爆发。白衣天使临危受命驰援武汉,全国上下同心协力展开了与病魔的殊死搏斗。其实这就是苏轼豪放风格的传承,亲历险,战疫艰,意气风华靖四海。今天你们能重返课堂,这背后有多少人为我们负重前行,让我们联读豪放词中最豪放最抒情的句子,藐视灾难,向英雄致敬。
展示: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师:我们读壮词,会产生“驱散妖雾乾坤净,换来晴空万里明”的清朗之气。浑身涤荡着激情,让我们读出时代的最强音吧!
展示:
哪怕生活给你千疮百孔,也要学范仲淹▁▁;
哪怕错过了最好的年华,也要学苏轼▁▁;
哪怕可怜白发生,也要学辛弃疾▁▁;
哪怕女儿身,也要学鉴湖女侠▁▁;
……
(用课文里的句子,连句。)
师:哪怕生活给你千疮百孔,也要学范仲淹( )。
生:衡阳雁去无留意,无留意。
师:让我们读出时代的最强音,哪怕错过了最好的年华,
也要学苏轼( )。
生:鬓微霜又何妨,做国家栋梁。
师:让我们读出时代的最强音,哪怕可怜白发生,
也要学辛弃疾( )。
生: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梦回战场。
师:让我们读出时代的最强音,哪怕女儿身,
也要学鉴湖女侠( )。
生:算平身肝胆因人常热。
展示:
做时代的强者,在大漠风沙中磨练坚强
做时代的强者,在挫折磨难中锐不可当
做时代的强者,在忍辱负重中心怀梦想
做时代的最强音,打破男尊女卑的封锁
面对逆旅,
稳住心神
受得委屈
扛住风雨
赢得未来
齐读
齐背带典故的句子,下课。
贬谪”,在唐代乃至整个古代,是大多数文士无法回避的一种命运,一段必然经受的人生历程。文士要参政,要进入仕途,就必然有升迁与贬谪。凡是进入过仕途、在官场上摸爬滚打过的唐代文士,几乎都经历过或重或轻、或远或近、或长或短的贬谪。贬谪既是诗人普遍经历过的一种刻骨铭心的人生境遇,“发乎情”的诗歌,就必然与贬谪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而不同的人格个性,面对生命的沉沦,所表现的抗争精神又不一样。刘禹锡性格刚毅,饶有豪猛之气,在忧患相仍的谪居年月里,确实沉重的心理苦闷,吟出了一曲曲孤臣的哀唱,但他始终不曾绝望,跳动着一颗斗士的灵魂。
刘禹锡在巴山楚水凄凉地被弃置了23年之久,却在群星灿烂的唐代诗坛上赢得了“诗豪”的美誉,贬谪于他反倒成了一桩幸事。“故志复还,宝心再起,既赋形而终用,一蒙垢焉何耻?感利钝之有时兮,寄雄心于瞠视。”(《砥石赋》)借赞美经过砥砺重为利刃的佩刀,表达他百折不挠的劲节和待时而起的雄心。“多节本怀端直性,露青犹有岁寒心。何时策马同归去,关树扶疏敲镫吟”(《酬元九侍御赠壁竹鞕长句》)借咏赞竹鞕表达自己坚贞、正直的耿介个性,寄托重返长安的迫切愿望。“人生不失意,焉能暴己知”(《学阮公体三首》其一)、“不因感衰节,安能激壮心”(《学阮公体》其二)的坚强不屈;“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莫羡三春桃与李,桂花成实向秋荣”(《乐天所寄咏怀且释其枯树之叹》)的通脱自适;“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浪淘沙九首》其八)、“马思边草拳毛动 ,雕盼青云睡眼开。天地肃清堪四望 , 为君扶病上高台”(《始闻秋风》)的圆融豁达 ,无不表现出一种撼人心魄的力量。诗人在贬谪生活中更多的学习了屈原“苏世独立” 、“横而不流”、“上下求索”、“九死不悔”的刚强精神,有的是和屈原一样的对美好理想的执着与坚守,摒弃的是屈原“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孤独;有的是在专制政治压抑下自我意识的日渐觉醒和在历史残暴中自我保存能力的日趋增强,放弃的是像屈原一样执著于现实 , 在剧烈的情感波涛中苦苦挣扎的倔强。正因为如此 , 刘禹锡也才终于没有像屈原那样以身殉国、以死殉志 , 而是顽强地活着,斗争着,精神境界也因此变得更加得辽阔。
刘禹锡的诗,无论短章长篇,大都简捷明快,风情俊爽,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直气势。诸如“朔风悲老骥……不因感衰节,安能激壮心”(《学阮公体三首》其二),“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始闻秋风》)这类诗句,写得昂扬高举,格调激越,具有一种振衰起废、催人向上的力量。至于其七言绝句,也是别具特色,如“: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浪淘沙词九首》其八)“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杨柳枝词九首》其一)就诗意看,这两篇作品均简练爽利,晓畅易解,但透过一层看,便会领悟到一种傲视忧患独立不移的气概和迎接苦难超越苦难的情怀,一种奔腾流走的生命活力和弃旧图新面向未来的乐观精神,一种坚毅高洁的人格内涵。再如他那首有名的《凉词二首》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全诗一反传统的悲秋观,颂秋赞秋,赋予秋一种导引生命的力量,表现了诗人对自由境界的无限向往之情,胸次极高,骨力甚健。
刘禹锡最为人称道的事咏史怀古的诗作。这些诗语言平易简洁,意象精当新颖,在古今相接的大跨度时空中,缓缓注入诗人源于苦难而又沉潜凝聚了的悲情,使得作品具有一种沉思历史和人生的的沧桑感,隽永感,在中唐诗坛胜境独标。如《西塞山怀古》、《荆州道怀古》、《姑苏台》等作品,无不沉着痛快,雄浑老苍。就中尤以《西塞山怀古》为著,诗咏晋事,而饱含现实意味,“似议非议,有论无论,笔著纸上,神来天际,气魄法律,无不精到”(薛雪《一瓢诗话》),充溢着一种悲凉而不衰竭、沉重而不失坚韧的的精神气脉,以及纵横千古、涵盖一切的气象,读来令人感慨遥深。
禹锡正道直行,“忧国不谋身”,但却大半生“落魄不自聊”,偃蹇寡和,堙厄感郁,一寓诸文,便自然流露深沉的悲伤意绪和强烈的孤愤情怀。同时,他又能不沉溺于困厄的泥潭,而是以百折不挠的精神,豁达乐观的情怀,豪劲坚忍的气质,通脱圆融的态度,超然自适的心灵,来面对多舛的命运,克服忧患,自我拯救,从而看到了生命中更多的美丽,开创了贬谪诗豪壮劲健的崭新风貌,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刘禹锡这一诗歌风貌的底蕴,正是一种源于苦难现实并对现实苦难有所超越的精神,它体现了诗人对自己的政治理想的执着追求、生命力的坚韧不屈,从而也展现了历史重压下人性的顽强。
总之,刘禹锡在生命最低谷的时刻,其诗没有故作哀愁的无病呻吟,也没有因为不得志而郁郁寡欢,有的是巨大人生感恨形成的刻骨凄怆,憔悴的容颜、销魂的别恨、遥无际涯的愁思、肝肠寸断的哀怨,印证的是贬谪诗人的人生苦难,可是刘禹锡却显示出这群诗人中少数的豪气,为贬谪诗创造出了另一种气象。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琅琊溪①
[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 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8.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答:
试题答案这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山花随溪水流出等画面。表现了作者对琅玡山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
试题考点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鉴赏评价)
试题解析在鉴赏本诗过程中,要细读诗文,把握意象和意象的特点,即可迅速概括出画面内容,根据意象描写的意境特点,可探求作者寓于其中的思想感情。大多数写物的诗歌,要么抒发对物之情,要么表达托物之志。本诗歌就是属于抒情类的。如果考生能看到了几幅画面的生动美丽,就能领会作者的快乐和悠然。但是本题所给的注解不但不能对诗人的思想感情起到提示作用,反而对考生的正确理解其思想感情起到干扰作用。有的同学不去透彻地理解文本,只片面地去做知人论世的解读,一看到“被贬”就“伤感”,从而造成对诗歌情感的误解。文本的解读能力,是理解文本的最重要的能力。
9.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解析。(4分)
答:
试题答案实写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虚实结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
试题考点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理解鉴赏评价)
试题解析一般地,“表达技巧”从四个层面去理解,分别是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谋篇布局手法等。虽然本诗也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但是本试题从“虚实结合”考查,角度较小,要求考生对这些表达技巧的理解要深入,表达要准确。本试题的难点在于“虚实结合”的手法,属于常见的技法中不常见的那一类,知识掌握不扎实、不深入的话,有可能表达不到位。本题得分点在两个方面:手法运用分析和运用效果分析。
虚实结合是中国古典诗歌中重要的手法之一,它形式多种多样。就本题来说大致有这样一些形式:①山花为实,山春为虚;②眼见花漂流溪为实,想象溪源远近为虚;③具象花漂流溪为实,抽象山水之美为虚;④描摹花漂流溪为实,抒发喜爱之情为虚;⑤渲染流水落花为实,侧面衬托溪流为虚。
虚实结合的作用,是实虚互衬,可以使诗意蕴藉含蓄;又可以开拓诗境,丰富诗歌内涵。
诗歌赏析
本诗是作者被贬安徽滁州期间所作。宋仁宗庆历五年(1405) ,欧阳修因上书为范仲淹等政治改革派辩护,被贬为滁州知州。欧阳修被贬来到滁州,他在此地游山玩水,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文佳作。他对琅琊山上的各处美丽的景点,非常欣赏,为歌咏六处胜景,写下了组诗《琅琊山六题》,本诗就是其中之一。
本诗开头第一句描绘了琅琊溪冬去春来,雪融水涨的画面,照应文题,点出写作对象琅琊溪,并交代了当时的时令特征。第二句状写了游人们为欣赏琅琊溪春天美丽的景色,不惧涨水而冒险从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上渡溪过桥的情景,侧面烘托琅琊溪景色之美,表现了作者对此美景的喜爱。结尾两句从溪水飘流落花来写溪流之源头,因见有山中落花从水上流出,源头当在山中无疑,暗示了美景更在深山幽境处之意。这两句实写山花随流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虚实结合,以实喻虚,充分引发了读者的想象。
贬谪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现象,与之相关的贬谪文学则是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主题。我为大家整理的元和五大贬谪诗人是谁,希望大家喜欢。
元和五大贬谪诗人是谁
韩愈、柳宋元、刘禹锡、元稹、白居易
简介
全书共35万字,分三编五章:
第一章为贬谪与贬谪文学论纲,重点分析了贬谪的概念、性质、渊源、成因、类型、文学表现、美感效应、贬谪诗人的心态变化等。指出:中国贬谪文学的开端在屈原那里,其鼎盛时期则在唐宋两代,而在这两代中,又突出地表现于元和、元佑两代时期;在这两大时期众多的贬谪士人中,柳宗元、刘禹锡和苏轼、黄庭坚堪为突出代表,白居易则可作为承唐启宋的过渡人物。从屈原到柳、刘,中经白氏而至苏黄,标志着中国贬谪文学的三个重要阶段,也显示了贬谪诗人的三大心理流程。如果将屈原赋作中表露的精神意向视作贬谪主题的一种基本模式,那么上述三阶段的突出特点便是模式的确立、模式的继承发展和模式的突破,亦即从执着走向超越。
第二章着重论述中唐文化精神与柳宗元、刘禹锡、韩愈、元稹、白居易五大诗人的政治悲剧。
一方面论证了元和文化精神的三大层面:
一、不甘衰败发奋图强的复兴精神和建基于多难兴邦、哀兵必胜信念之上的进取精神。
二、立足现实志在用世而又充满理性色彩的文化重建和文化追求。
三、与激切昂扬的参政意识和批判精神紧相关联的许国不复谋生的心性情怀。另一方面,具体揭示了五大诗人之贬与时代文化精神和专制政治的内在关联:对理想的执著追求本就预示着可能的悲剧性,而在此文化精神影响下相对开明、宽松的政局和五大诗人益发刚直激切的心性,更给这可能的悲剧性增添了现实发生的必然因素。于是,一面是参政主体为追求理想而不惜身命的执著态度,一面是潜隐于时代文化精神中随时可能爆发的危险基因,当此二者碰合一起而参政主体又无视开明与专制的界限、一再跨越禁区的时候,贬谪厄运便势所难免了。质言之,元和五大诗人的政治悲剧无不源于封建专制政治的严酷打击,无不源于他们强烈的参政意识及其对品格的持守。
第三章论述五大贬谪诗人生命沉沦和心理苦闷的三大阶段:
一、在严诏催迫和吏役驱遣下踏上万死投荒的贬谪路途,个体生命发生巨大逆转。
二、到达贬所后,由于自然、社会等异质文化环境的多方面侵袭刺激,贬谪诗人的肉体和精神受到更严重的摧残。
三、随着谪居时间的延长,贬谪诗人的被弃感、被拘囚感和生命荒废感日趋强烈,直至导致他们的性格变异。最后,论述了韩、元、白、刘脱离谪居后呈现的苦闷淡化、延续、沉潜三种类型的成因和异同,以及贬谪对他们后期人格的影响。
第四章对元和五大诗人的执著意识和超越意识详加考论,认为柳、刘的执著意识有三大特征,即悲剧反思中的理想坚持、基于复仇心理的勇猛反击、执著自我的发愤著述。前人指责刘、柳“悔志”、“饰非解谤”,实乃不实之词;他们对内方外圆性格的推崇,既深刻反映了严酷的专制政治对人性的异化,也明确的展示了贬谪诗人在自我防御机能引导下于困境中求生存的日渐成熟,而在终极意义上,他们的执著态度却并未因此而发生改变,甚至他们的性格在实际表现中也始终未曾与其主观设计相统一。分析了他们热衷佛教的三层意义,从本质上看,柳、柳仍是儒门中人,一狷一狂,奠定了他们的基本心性。
在中国历史上,白居易是一个特异的存在:对险恶政治斗争的怯色体认,对整个人生的深刻内省,构成了他超越意识的基础,饮酒、参禅、学道、悠游山水是他走向超越的具体途径;至于有名的“兼济”“独善”原则,则构成了他超越意识的核心内容和自我调节的心理机制。
为了准确把握柳、柳、白意识倾向的特殊性及其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文章进一步论述了屈原的执著意识及其在贾谊那里的变化,揭示了随着专制政治日益强化、广大士人离心力愈强、自我保存本能愈为扩展这一历史演进大势,从而对中唐贬谪诗人的意识特质予以新的界定。
第五章重点论述中唐贬谪文学的悲剧精神和艺术特征。
是贬谪,导致了五大诗人的生命沉沦,也正是贬谪,激发了他们借文学创作抒发郁愤并与忧患抗争的勇气,随着创作主体立足点的变化和心理的再度位移,亦即其关注对象从社会政治向个体生命、追求目标从建功立业向雪冤复仇、思维触角从人伦道德向苦难人生的重大转变,其文学作品大都以不同于贬谪前的方式转入了对人内心世界的开掘和描写,于是,内向的悲恨聚敛代替了外向的激情发越,对社会生活的反映遂让位于对自我、生命、人生、命运的深刻表现。
首先,沉重的悲伤意绪构成了中唐贬谪文学悲剧精神的基础,而对人生遭际和自我生命的感怀则是此悲伤意绪的突出表现。在艺术特征上,大量使用表示时空的数量词和伤禽笼鹰意象,借以更深刻的表现个体生命之受创、被拘囚的程度;频繁出现的思乡怀旧之情和登高望远之举,真实地再现了贬谪诗人从追求到失落那循环往复不能自己的悲剧性心路历程,与唐代中前期贬谪文学相比,大范围、长时间、群体性的鸣唱,悲剧意蕴的深化和艺术特征的鲜明突出,群体基本风格的形成,乃是中唐贬谪文学悲伤意绪在内容和形式上的显著特点。其次,中唐贬谪诗人强烈的孤愤情怀构成了其文学悲剧精神的硬核,在艺术上表现为四大特点,即由内心向外喷发不可遏制的直接抒情方式,对政敌、浊世予以鞭挞揭露的寓言讽刺方式,将强烈孤愤纳入饱经沧桑的悲凉心境,去审视社会、解悟人生的理性认知方式,借观照、反思历史以感慨现实、自浇块垒的咏史抒怀方式。再次,集中考察了柳宗元的游记文学,概括并论述了柳氏“投迹山水地,放情咏离骚”的现实幽怨和寂寞心态,以及与此紧相关联的直接象征性、间接表现性和风格偏执性诸大特征。最后,以刘禹锡为典型代表,论述了中唐贬谪文学雄直劲健风格的表现和成因,并从文学史的角度对之予以全景观照。结论:中唐贬谪文学诸多艺术特征和风格主调的形成,无不源于贬谪诗人命运的悲剧和克服悲剧的精神。
第一板块:语言知识与运用
1字音字形辨析题
○字形题答题技巧基本方法:以“义”定“形”①从形旁入手。②从词义入成手。③从词语的结构入手。④从成语的出处入手。
答题知识①因形近而错。②因音同或音近而错。③受上一个字或下一个字的影响而错。④因音近义通而错。⑤因音同音近而错。
○字音题答题技巧①常见多音字标“次读音”正确可能性大,标“常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小。形声字标“不同声旁读音”的正确可能性大,标“同声旁读音”的正确可能性小。常见字标音正确的可能性小。生僻字一般不会标错音。②善用排除法。
答题知识①正确把握形声字的读音,利用形声字声旁能表读音的功能识记一些难读字;记住形声字的声旁字与字的读音不一致的字。②注意区别形近字。③注意多音多义字的读音。多音多义的读音是考查的重点。多音常常是因为“多义”,所以因义定音是多音字正音的重要方法。④注意口语与书面语的读音区别。⑤注意一般词语与专用词语的读音区别。
2词语运用题
答题技巧①语素分析,“留同析异”,分析出不同的语素进行组词再作区别。②语境分析,对词语的运用,一定要在上下文中找到相应的信息,重点是使用场合上的搭配。③语素都不相同的词语,重点从用法方面考虑。
答题知识掌握实词的意义(包括本义、比喻义、引申义)和用法。辨析近义词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把握词义,辨析用法,体悟语境
3成语辨析题
答题技巧①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②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语越要注意陷阱。③特别陌生的成语往往是对的。
答题知识搞清成语意思(本义引申义比喻义)是前提,考察语境是基本切入点。重点:①注意易望文生义的成语。②注意有两个意义的成语。③注意含有相同语素的成语是否混用。④注意成语潜在的褒贬色彩。⑤注意成语的固定陈述对象。⑥注意谦敬成语是否误用。⑦注意只用于否定句的成语。⑧考虑成语的语法特点(词性,搭配以及和前后语境是否重复或矛盾)。
4病句辨析题
答题技巧①注意题干的要求,看清选择的是有语病的还是无语病的一项。特别要注意若题干有“表意不明”要求,还应从句子有无歧义、矛盾上去考察。②做题思路:检查主干是否缺成分→推敲词语是否搭配→推敲词语有否重复→关联词位置是否正确→→并列短语或句子语序是否合理→个别短语有否歧义→句子是否符合逻辑。③善用排除法。
常见13类语病句子模型:
⑴并列成分要注意内部排序
⑵并列结构作句子成分要分别和各项都能搭配
⑶多个句子共一个主语,该主语和各句要都能搭配
⑷考虑正反两面是否照应
⑸误把宾语的长定语当宾语
⑹有介词或连词要考虑使用是否得当或是否缺少主语
⑺有两种表述方式的要注意两种结构是否杂糅
⑻如有数量短语或介词结构就看是否产生歧义
⑼禁止,避免,防止,忌等有否定味,不需再用否定词
⑽多重否定或否定加反问要看句意是否造成表意相反
⑾有代词的句子要注意指代是否明确或代词是否多余
⑿句子有多重定语或多重状语,考虑是否语序不当。
⒀有关联词就要注意位置和搭配是否得当。
5语言连贯题
答题技巧①看清题干要求,明白答题方向。②寻找题中暗示,找准突破口(解题关键处)。
解答排序题的要领是:①找准起始句和总结句。②发挥句中以下暗示性词语的作用:代词,关联词,重复出现的词和体现语段层次的其它词。③尤其注意句子之间的时间,空间和逻辑顺序。
6语段压缩与扩展题
○语段压缩题
答题技巧①看清题干要求,确定压缩方向。②辨明语段类型,确定主要信息:
○语句扩展题
答题技巧①看清题干要求,明确扩展要求。②注意被扩展语句的照应和暗示性词语。③原词句不能少。
7句式仿写题(仿修辞,仿句式,仿内容)
答题技巧①注意题干要求。②回应题中照应和暗示性词语。③修辞手法要符合事理和情理。④其中尤其要注意比喻的恰当性以及它与后面派生句子的搭配。
8句式变换题。
9综合改错题和语言简明题(注意看清题干提示的答题方向)
10.语言得体
①根据交际的目的来决定:说什么内容
②根据交际的对象来决定:用词得体(不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正确使用谦敬词。
③根据交际的场合来决定:公共与私交场合,庄重与随意等
④根据交际的手段来决定:选用书面语体(视觉语言)或口头语体(听觉语体)
11.其它实用类语用题
○对联:注意既“对”(短语结构相同,字数相同,末字仄起平落)又“联”(内容相关)。
○公益广告:字数一般10—30字。要有修辞手法,有情感,有创意,更要符合题意。
○图文转换:内容上,扣住话题,通过比较,抓主干信息,去次要信息;形式上:纵横对比,运用比较的说明方法进行表述
第二板块:古诗文阅读与鉴赏
1文言文阅读
预备知识一:如何读懂选文
①先读最后一道题目,了解大致内容和主要事件。
②然后带着“何人?”、“何时何地做何事?”、“结果怎样?”、“为什么?”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文章,以“事件”为依据对文章分层,理清文章思路。
③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必着急,同时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放放先读下文,也许过后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自然能明白,或者可以到题目中去找答案。
答题技巧记住:实词理解题不完全在于考你是否记得实词意思,更主要是考你是否会利用上下文进行推测。掌握常见的理解和推断实词在文中含义的方法:①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②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③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④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⑤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⑥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⑦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
○文言虚词题
答题技巧①先翻译每组学过句子中的虚词,再将这个意思套到另一句中来推断虚词用法是否相同。②具体辨析时,可在了解18个虚词基本用法的基础上,运用五点意识法:
虚实意识;结构意识;句位意识;呼应意识;语气意识。
2.诗歌鉴赏题
第一步准确解读文本:在了解“诗家语”多省略、多倒装特点的基础上,抓关键点:
①上看:看诗歌题目,圈出题眼(某一词语),认真研究古诗的题目,有的题目实际上就概括了诗的主要内容,或者给你理解该诗提供了感情基调。再看作者,回忆作者所处的朝代和作品风格。注意时代对作家的影响。
②下看:看注解提示,了解诗歌的背景,寻找诗歌内容和情感的线索。
③中看:看全诗主体,每句圈出一两个词作为句眼,特别注意诗歌中的表现情感的形容词和副词。后部分一般运用议论、抒情手法,是诗的主旨。
第二步明了答案构成要点(即给分点)。小口径问什么答什么,大口径问题一般要包括三个要点:
①采用的写作手法:常见写作手法(技巧)见后面的题型分析。
②手法揭示的内容:结合诗句,分析该手法写出了意象(人,物,景)的什么特点,或抒发(突出了)什么思想感情(哲理)。
③所起的作用:此种写法在内容或形式上起到的作用。(内容方面的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形式方面的作用:前后照应,虚实结合,先总后分,一问一答)。
第三步诗歌鉴赏简答题:根据题目类型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答题方法。
第一种类型:⑴分析意象类(意象即诗中描写的人、景、物)
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哪些意象?
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或: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
⑵分析意境类(意境=意象+情感)
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
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或: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意境氛围特点。
③根据这首诗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应答出为什么)。
第二种类型:分析主旨型(含情感及寄寓义)
相关知识诗歌就题材(内容)的不同,可分以下10类,据此可了解诗歌主旨:
1 咏史怀古诗:
②怀古伤今。
③借古抒怀。
④咏史寓理。
2托物言志诗。
③借物喻理。
3边塞征战诗。
4羁旅思乡诗。
5送别留念诗。
6田园山水诗。
7即事感怀诗。
8闺怨闺愁诗。
9别离贬谪诗。
10干谒诗。
第三种类型:表达技巧类(着眼于全篇整体或局部)
常式问: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写作手法?
变式问:这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或: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答题步骤:①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②结合诗句阐释哪个地方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③结合此手法的作用回答出怎样有效描写出意象或意境的什么特征,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①描写景物的方法:
⑴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有: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
⑵运用修辞手法:比喻,对比,夸张,比拟,借代,双关,反问,设问,互文。
⑶运用表现手法来写:衬托,对比,渲染,烘托,引用典故,象征,铺陈,白描。
⑷从景物的动静角度来写:动景静景结合,或以动写静,以静写动。
⑸从观察的层次来写:远看与近观结合,仰视平视与俯视结合;空间的上下结合,高低结合。
⑹从调动感觉的角度来写:视觉(形和色),听觉(声),嗅觉,味觉,触觉;或通感。
②描写人物的方法
⑴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
⑵运用具体描写手段: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⑶运用修辞手法来写人:比喻,对比,夸张,比拟,借代,双关,设问,反问,反语。
⑷运用表现手法来写:衬托,对比,渲染,烘托,象征,铺陈,白描。
③抒情方式
⑴直抒胸臆:直接运用抒情与议论的表达方式来抒发情感。
⑵间接抒情:托物言志(寓理),借古讽今,用典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④结构(构篇)方式:对比,前后照应,问与答,卒章显志,总分,虚实结合,过渡,详略,人称,设置悬念,欲扬先抑
⑴开头:开门见山,总领全篇;⑵过渡:承上启下,转接自然;⑶照应:题文照应;⑷结尾:水到渠成,自然收结—戛然而止,留下空白—设问留疑,启人想象—寓含哲理,精警深刻—画龙点睛,卒章显志
第四种类型:语言炼字类
常式问: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变式问: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答题步骤: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③点出该字如何表现了怎样的意象特点和怎样的意境,或如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第五种类型:语言特色类
常式问: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着眼于全篇语言风格)
变式问: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或谈谈这首诗歌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①用准确术语(一两个词)点明语言特色。②结合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③指出如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第六种类型:分析诗眼类(或在全篇思想内容方面,或在全篇结构形式方面)
常式问:诗中哪一个词语(句子)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变式问:诗中的哪一个词语(句子)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或:诗中的哪一个词语(句子)在全诗中具有统摄(总结)作用?为什么?
答题步骤: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③点出该字如何表现了怎样的意象特点和怎样的意境,或如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第七种类型:分析人物形象
常式问:简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答题步骤:①概括是什么形象。 ②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这一形象的特征具体表现在哪里。
③分析诗人借这一形象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八种类型:观点不同型
常式问:有人这样认为,有人那样认为,你觉得呢?
变式问:有人认为某字用得好,有人认为某字用得好,你认为呢?
答题步骤:①找到诗中这个词(句)与意象意境特征和主旨以及上下文的联系,得出关键几点。②从怎样更好表现意象意境特征和主旨特点方面分条作答。要用描叙性语言,不能用翻译的形式。
第三板块:现代文阅读
1一般论述类和说明类文章的阅读
考纲陈述:⑴理解:①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⑵分析综合:①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②分析文意结构,把握文章思路。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④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一)依据文体特征读懂文章
①根据文体特征读懂文章。
②注重整体阅读。
(二)选择题的解答
明确此类题目是在玩文字游戏,命题者改造原文设置错部分定语或状语(复句的部分分句),从而改变句意。①设误的常用五种方法:添:添加定语或状语,删:删除句子而改变句意。换:换用别的的词语代替,造成似是而非。调:调换词语或句子顺序,从而改变句意。凑:将意义有关或无关的几个词语(句子)杂糅凑合而造成错误。
②仔细辨别干扰项逻辑错误,特别关注选项中处于定语或状语位置的类似词语是否等值转换:
一偷换概念:通过漏字,添字,改字,换序等方法扩大、缩小或转移概念。尤要注意代词的指代。
二以偏概全:以部分代整体(或相反),以个别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重点关注:a表数量多少的词语(少数,部分,几个,大多数);b表范围大小的词语(凡,全,都,所有;部分等);c表程度轻重的词语(特别,十分,稍微等);d表频率高低的词语(通常,总是;有时,偶尔等)
三混淆时态:(已然与未然)已经,曾经,过去;现在,目前;将要,尚未等
四混淆模态:(可能与必然)一定,必将;可能,估计,如果,未必等
五正话反说:即肯定和否定颠倒。
六顺序错乱:时间先后错位,逻辑事理先后错位,空间位置错乱。
七颠倒因果:“因”与“果”错位;或“条件”与“结果”错位。
八强加因果:即两件事无因果关系,却强行说成有因果关系。
九无中生有:即原文无此信息。
十答非所问:即选项回答的不是题干中的问题,或没有答全题干中问题的几层意思。
另外,别让以下几点成为答题盲区:(1)记住:不能只看选项本身的错对,注意选项是否答非所问;(2)记住:题干中有“根据”、“证据”、“原因”等字样,选项与题干之间要能构成因果关系;
(3)记住:有的选项要选最佳答案,而非正误选择;
(4)记住:题干涉及几层意思,选项中则要答全几层意思。
★重点与难点:
重难点一: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把握文章思路的基本方法:
技巧1:辩明文体,选准角度议论文体,可从总体上根据引论、本论、结论来划分,理清行文思路,并分析其内在逻辑关系、材料性质、论证方法,进一步按常见的论证结构——并列、对照、总分、层进——作切分;说明文体,紧扣说明对象,根据其特定的说明顺序,或按时间、空间、或按事物自身的构成,或按事物发展,或按事理逻辑来划分。
技巧2:辨明重要文句。文章中有些句子,如领起句、总结句、过渡句、前呼后应句(包括文中反复出现的文句)
技巧3:审辨标志性词语。可以作为标志性词语的有:A顺序词,B关联词,C指代词,D范围词,E类别词,F过渡词。此外还有文中不同地方反复出现的同义或近义的词语。
技巧4:(1)从形式方面分析①重视具有前后衔接、勾联、照应作用的语言标志;重视有区分层次作用的标点符号。②掌握文章因文体不同而具有的不同的结构规律:议论文常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来论证事理;说明文常采用总分总式或并列式结构来说明问题。
重难点二: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归纳文章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是指将文章的整体内容和文章的主题中心用简明的语言表述出来。
1分析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要有文体特征意识:论述文,论题、论点(分论点)是主要信息,论据和论证是次要信息;说明文,说明的对象、说明的内容和对象的特征(特点)是主要信息,说明的方法及运用到的材料是次要信息。
②要有切层分层意识:研究段与段之间的结构关系或句与句之间的结构关系同一关系取其一;相属关系取其”属”;相并关系取其”和”;主次关系(偏正关系)取其”主”。
③要有全文整体意识:分析归纳时,要从全文出发、整体把握,才能全面准确。
语言组织方法主要有:
(1)采用摘句法:抓各段的中心句(各段的中心句往往都是要点),进行压缩。
(2)采用合并法:在各层意思不可缺时,可将各层内容合并起来。
(3)采用提炼法:对于没有中心句的段落,要分析语句间的关系,把握其内容的重点,选择主要内容。
2分析归纳中心意思,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①寻找中心句(段),概括中心意思:有的标题即是中心,有的开头点明中心,有的结尾揭示中心。
②合并各段内容,概括中心意思:寻找各段中心句,合并各段主要内容来提炼概括。
③采用整体把握法,概括中心意思:有的文章(段)没有主旨句,须将全文各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提炼。
重难点三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指作者对某具体事物的主观倾向,或赞同或反对,或喜爱或憎恶,带有鲜明的个人主观色彩。其表述因文体而有差异。有的直接说出,有的则分散在字里行间,若隐若现。在具体的分析概括时,首先要抓住文体特点,其次,要抓住一些标志性词句,如“认为”、“觉得”和一些主旨句等。必须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思想、主题。
分析的具体做法是:
①统观全文,筛选出能直接体现作者观点和态度的句子。
②从材料的中心内容入手来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③从作品的表达方式入手来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的阅读
(一)答题基本知识:
1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散文和小说);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
2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省。审题时注意:
◆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
◆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
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
3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
(二)常用写作手法(技巧)(加横线的为高考常考手法)
第一类: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第二类:表现手法:对比、衬托(反衬),变换人称,联想,想象,象征,类比,虚实结合,渲染,烘托
第三类:结构方式:前后照应、铺垫,过渡(承上启下)、设置悬念、卒章显志,欲扬先抑、制造波澜,特定线索、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材料安排(主次、详略等)
第四类:修辞手法:比喻、反复、对比、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借代:
第五类:描写手法:
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细节描写
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三)基本题型题(非探究型和评价型)及解答思路
题型1: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和表现力
A语句的含义题:还原修辞句的本义;揭示警策句的哲理;转化深奥含蓄句的意思;揭示句子的双关意;
B语句的作用题:要回答该句子在文章结构与内容主题两个方面起的作用。
1文首句:⑴照应标题(开篇点题);⑵渲染气氛(定下情感基调);⑶埋下伏笔
⑷设置悬念;⑸为下文(中心)作辅垫;⑹总领下文;
2文中句:⑴前后照应,⑵承上启下(过渡);⑶总结上文;开启下文;⑷为下文作辅垫
3文末句:⑴总照应开头或标题,结构紧密;⑵卒章显志,揭示中心;⑶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题型2:整理文章思路并归纳文章的内容
本题重在弄清文章是怎么写的和写了什么:文章各段说的是什么内容,是从哪些角度说的;段与段之间是什么关系(相并,相承,相属),它们之间是如何照应的,又是如何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各段与中心的关系)。只要你把作者起承转合的行文思路看出来了,把文章的领起段、过渡段、中心段、归旨段、结语段分辨清楚了,文章的脉络层次与主要内容就在你眼前了。
▲叙述性文体的线索:看时间的变化,看空间的变化,看情感的变化,看故事情节的变化,看事物发展阶段的变化。
▲论述性文体的结构: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总分式。
▲说明性文体的顺序: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
题型3:分析手法及作用这里主要举例说明修辞手法的作用: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拟人:化物为人,拉近距离,亲切自然;便于对话,交流情感。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语气强劲,抒情强烈。
7反复:突出思想,强调情感;承上启下,层次清晰;多次强调,增强感染力。
题型4: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归纳主旨
解题思路⑴快速读懂原文,深入理解文意(作者记叙、议论了哪些方面的事)→→⑵跳出文章外,整体把握文旨(文章涉及哪些社会问题?)→→⑶舍末逐本,归纳要点,把握文章真意和神魂(作者的真正意图是什么)→→⑷按照题目要求,整理提取有效的信息
题型5:探究类(含评价)另附专题
第一类:文学类文本的阅读:
考纲陈述: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观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阅读文学作品时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所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分析综合C
①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②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D
①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②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③对作品所体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3探究F
①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②探讨作品所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③对作品进行人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小说的阅读
1明确概念小说是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
2文体特征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是小说的基本特征,称为小说三要素。
3阅读要领
(1)要在读懂词句含义的基础上,分析把握小说的人物形象: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等方面来评价人物的性格特征。
肖像描写:暗示人物身分和地位;反映人物的精神状态和风貌;反映人物的性格爱好
动作描写: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心理描写:展现人物的内心活动,暗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语言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2)理清小说中的故事情节:在阅读小说时,要注意情节的设计如何有力地表现人物性格,情节的发展是否由人物性格的内在力量所推动,人物的行动和行动方式是否由其独特的性格决定。
(3)分析小说典型环境描写:小说的典型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恰当的环境描写有助于人物的刻画和主题的表达。
环境描写具有以下作用:
作用一: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作用二:暗示及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
作用三: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
作用四: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作用五: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4)把握、透析小说的主题:小说的主题就是小说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艺术形象的塑造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主题是小说的灵魂,分析小说的主题时:1从小说的人物、情节入手,进行认真的考察;2联系小说典型环境描写;3结合作家写作的时代背景和创作动机。
(5)了解小说的叙事手法:
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5平叙:(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诗歌鉴赏感情类型归纳
一、别离诗
1表达离愁别绪,多迷恋、伤感、别恨离愁
2表达深情厚谊,多赞美、留恋
3表达诗人豁达的胸襟和豪放的气度,乐观旷达和自强不息的精神
4表达自己的志向
5离愁别意: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
二、贬谪诗
1流露遭贬后郁闷、惆怅、失意的情感、贬官谪居之恨、愤世嫉俗、报国无门之激愤、怀才不遇之寂寞、孤苦无依、贫病潦倒、天下之大无处容身的忧怨和愤懑之情
2表达遭贬后仍不忘为国效力、关注黎民,但又英雄无用武之地的矛盾心理
3表现寄情山水,以求解脱的心态
三、爱情怨女诗
1描写男女之间深厚的情感,歌颂真挚爱情
2表达闺中生活的孤独寂寞或对丈夫、家人的思念
3对虚度光阴、青春易逝的哀怨,对自由自在生活幸福生活的向往
4因被丈夫冷落、抛弃之后的怨情,或借此表示自己不被朝廷重用等
四、思乡怀人诗
1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漂泊异乡的凄苦悲凉
2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挚爱与思念思乡怀人、思乡念亲、相知相思、游子迁客之凄凉,思念亲友、边关思乡等
3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4思乡诗往往和战争联系,反映征人厌倦战争,思念家乡亲人,渴望与家人团聚,渴望过安宁的平静生活
五、咏物抒怀诗
1表达不愿媚俗、不愿同流合污,坚持个性、保持清白的高尚情操,贞洁自守,不逐流俗的高尚品格
2表达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伤感
3表现自己的某种人生感悟、生活哲理
4陶渊明咏菊,抒写自己悠闲舒适、不慕富贵的心境;陆游咏梅,表明自己不媚于俗、坚守正义的气节
六、山水田园诗
1通过描写壮美山河,自然风光,表现自然之美,表达热爱生活、自然或祖国山河的激情
2通过对山水田园生活的描写,表达淡泊名利,追求闲适、恬淡的隐居生活,厌恶和鄙视黑暗社会的思想感情或与人酬唱、出游感悟、生活喜悦
3通过对景物描写表达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对自身处境的感叹或感身世时事、叹节物变迁,时光易逝
七、咏史怀古诗
1喟叹古今朝代兴亡变化,感叹昔盛今衰、物是人非、世事变迁
2借古讽今,批判现实,讽喻现实
3仰慕古人成就,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或功业无成的感慨,或自比自况抒发怀才不遇之情等
4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归纳历史规律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