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化律师:能结婚的“僧人”不是僧人
文:广化律师
有人说日本的僧人可以娶媳妇?其实不可以!世间多误会日本僧人可以娶媳妇,实际上只有日本净土宗的传教师,可以娶妻生子,另外,日本其它各宗派的佛教僧人,都是严守戒律的!
现在全世界的佛教国家,如中、韩、泰、印、越、缅、锡、柬等地的僧人,都仍然遵守佛制,无妻无子,惟独有人误会日本僧人,娶妻生子。须知道日本净土宗里,娶妻生子的传教师,是居士身份,非“结婚比丘”。
追寻日本净土宗传教师的娶妻因缘,起源于摄政关白时代,亲鸾上人年青英俊,善于说法,很得朝野钦敬。当时摄政王公关白之女,私恋亲鸾,意欲逼他还俗结婚。
适亲鸾的师父法然上人,大倡净土法门仗他力了生死之说,于是关白询问法然道:我今居俗,上人出家,我们同是念佛,是否功德同等——同生西方,同了生死?法然答是同等。
关白抓住此语病就说:既是出家在家念佛功德同等,即请上人命令高足与小女结婚。亲鸾慑于关白之*威,不敢违抗,如果不答应他,他就会毁佛,会给佛教造成严重后果,于是就舍戒还俗结婚,并迁出原住之寺院,另建新居。
因亲鸾善说法,信众很多,显得独成一派,类似我国的居士林,即今日本之净土宗,但他们并不“自称僧人”,是以“居士身份”传教的“佛教讲师”。
续明法师遗著一二六一页云:但据去年日本京都西本愿寺传教师飞利浦、查理、爱德曼致函“佛教世界”声称:“真宗并无僧侣比丘教士等,本愿寺传教师,皆是佛教讲师,并不自称僧人,亲鸾上人脱离僧侣生活而返俗作居士,以居士身传教。最要者,即为本愿寺传教师并非破戒之‘结婚比丘’,不可作此想。日本比丘亦如西洋比丘,坚持佛戒,住持佛法。因宗多为西方佛教徒误解,故特为说明。”
由此项声明,可知世人以为日僧娶妻生子,皆是误会。台湾过去受日本统治之影响,本省人亦有作东施效颦者,娶妻生子,居住佛寺,宣传佛法。此等人若“并不自称僧人”,亦可视作“以居士身传教”的“佛教讲师”;若“自称僧人”,那就是“结婚比丘”,破戒又破见的恶人了。
从根本上来说,和尚有没有情人和能不能结婚是佛教戒律早就规定了的事情。按照佛经《四分律》规定,出家人年满20岁就开始受具足戒,也即比丘(和尚)戒、比丘尼(尼姑)戒。比丘戒把四大恶行:*、盗、杀、妄语列为根本罪,*排第一,这也是古人说万恶因为首的由来(其实是佛说)。佛还说,犯*戒是不可悔的重罪。也就是说,佛教徒犯了*戒求佛拜佛都没用。这也是西游记中那些美貌的妖精们千方百计地引诱唐僧犯*戒的原因,这个戒一犯,你就只有还俗一条路。
这里我们似乎可以下个结论,出家人根本就不能和其他人有男女关系的。更不要说有情人或女朋友,甚至结婚什么的。
和尚本身,是可以结婚的。
但如果是出家的和尚,那就不能结婚了。因为出家有特定的规定。
而对于在家的和尚,完全可以结婚。
千万不要误认为:
出家人一定是和尚,在家人一定不是和尚,那大错特错。
只有佛法大师,才可以称为和尚,无论出家或在家。
即使出家人,如果不是佛法大师,那也仍然不是和尚。
即使在家人,如果是佛法大师,那也仍然称为和尚。
民间所说的“和尚”,实际应该是“比丘”。
比丘,不一定是和尚。
和尚,不一定是比丘。
在佛教中,“和尚与比丘”,是2个含义完全不同的词语。
但被民间,完全搞混乱了。
出家人为什么不结婚
出家人有一个戒律就是不结婚,很多人对此不是很理解。认为结婚与否与出家不出家有什么联系那。另外,性也是人之常情,禁欲应该是很残酷的一件事情。
其实不允许出家人结婚是有一定道理的。
和尚,确切地说应称出家人,他们是否可以结婚,是现代人去寺院经常要问起的一个问题,这要从几方面讲起。
1、从原始佛教上讲,结婚是出家人的根本大戒,如果做不到的话,就不能出家。
2、在日本,出家人可以结婚。主要是日本的寺院是世袭制,儿子长大后要接父亲的位继承寺院。有一本书还有一种解释:在日本出家作僧人,是一件很光荣的事,一般的寺院都是天皇批示建造的,僧侣们的地位特别高,于是清规戒律被打破了,为了更好地管理僧侣们,也就规定了僧人可以结婚生子,但我想主要还是世袭制的原故。
3、藏传佛教中的花教也不禁娶妻。藏传佛教是中国佛教的重要一支,喇嘛教是它的俗称,主要有红教(宁玛派)、花教(萨迦派)、白教(噶举派)、黄教(格鲁派)。清以后,黄教成为喇嘛教的正统派和西藏地方的执政的教派。历史上的花教寺院主持由一家世代相传,但规定生子后不能再接近女人,所以不禁娶妻。
4、南传佛教是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等国家的佛教,在我国主要流传于云南省傣族、布朗族等地区,那里人民的佛教传统信仰与南亚佛教国大致相同。南传佛教国家或地区的男子,按习俗一生中一般都出家一次,每个男子到七八岁左右,都要到佛寺当一段时间和尚,过后可以还俗,继续过常人的生活,当然也就可以结婚了。
总述,信佛出家的人是不能结婚的,但信佛在家居士可以结婚。从佛教教义上讲,佛教不反对结婚,但在佛寺的出家人严禁结婚。信佛之人要“五戒”,其中要戒*,但*有正*与邪*之分,邪*严禁,但正*却是相对的。
如信佛在家居士有结婚的,这叫正*,是允可的,佛教并不反对。
又如,历史上翻译金刚经的鸠摩罗什,一个将军逼他娶一个女的,否则就杀掉这个女的,鸠摩罗什以慈悲故,娶了她而无冒犯。这是大成就者的作为,一般人是不能比的。
有趣的是,男女结婚那个“婚”字,在中文来讲有个“女”字边,加个黄昏的“昏”。也就是说结了婚,就没有智慧了,天天都好像在晚间过生活,天天都在黑天,不清净了,天天都是睡觉一样。所以中国这个字义研究起来,很有道理的。昏是头昏脑胀的,头昏就是没有智慧了。结婚就是“昏”加上一个“女”字边,没有“女”字边,头就已经昏了,再加上个“女”字呢,不就更昏了。但结婚的人也不必忧虑,只要你能入尘出尘,在这个境界上,能明白这个境界,不被它所迷,这就不要紧的,重要的是研究这个道理。
那么结婚与不结婚的信佛之人有区别吗?当然有,从教义上讲,结婚的人是不能成佛的,这个*行,是人的根本罪,它是轮回的根源,你如果结婚,你只能进入轮回,出不了六道,也就进不了四圣。所以说,带婚姻的修行,只是浅修行,只是表面的修行,不彻底的修行。
在我们传统意识里,佛教的人是不能结婚的,但是活佛却是可以结婚的。
在世人传统观念中,僧人是不可以结婚的。但了解藏传佛教的善友们却发现,西藏历史上中出现过许多结婚生子的大成就者。
活佛可以,但藏传释教的和尚不成以。
因为在藏区旅游时见到过一些已经当作家的活佛,或者在互联网上看到过关于活佛成婚的报道,良多人便由此作出判定:藏传释教许可和尚成婚。
首先僧人是绝对不允许结婚的,但活佛分为出家活佛和在家活佛两种。
活佛转世是藏传佛教独有的。宗教上认为,高僧大德圆寂后,灵魂转生为新的肉身,继续完成弘法大愿。活佛转世有一套既定仪轨和批准手续,包括寻访灵童和金瓶掣签是法定程序,不得任性。
藏传佛教允许一些有修为的在家居士(瑜伽士)传法,所以在家活佛虽然是活佛形象和地位,但其实他们没有受比丘戒,并不是僧人的身份。
藏传佛教戒律有沙弥戒、比丘戒和菩萨戒数百条,潜心修行的人都应严格遵守。戒律规定出家修行的活佛或喇嘛不可以结婚。只有在家修行或者还俗的活佛或喇嘛才可以结婚生子,但不得穿袈裟,这叫还戒,就是把这条戒律还给了佛祖,表示依然遵守戒律。
同时藏传佛教又分为“法脉传承”与“血脉传承”两种不同形式的传承体系,通常只有延续“血脉传承”的在家活佛才会选择结婚。
所以,活佛是可以结婚的。
佛陀住在舍卫城的祇园精舍时,一位比丘出外托钵乞食,遇见了他出家前的妻子。前妻一直思念已出家的丈夫,很自然的,当她碰到前夫比丘后,便想令其还俗,继续以前的夫妻生活。
于是,前妻施展**的妩媚,以各种柔美的姿态,挑逗、诱惑前夫。这位比丘有点招架不住,几度踌躇,终于闷闷不乐的回到祇园精舍。
精舍其他比丘,见他失魂落魄的样子,便关怀的上前询问,这位比丘如实作答。比丘们觉得,应该带他去见佛陀,因为依他们的'能力,不一定能解决这位比丘的烦恼。
于是,比丘们陪他一起见佛陀。来到佛前,众比丘先顶礼世尊,然后告知实情,安静的站在一边。佛陀询问:“比丘!你陷入苦恼是事实吗?”这位比丘回答:“世尊!是事实!”佛陀问:“你为谁而烦恼?”比丘回答:“世尊!我的前妻非常美丽,今天托钵遇见了她。一时之间,我难以割舍对她的思恋。”佛陀微笑,然后告诉他:“比丘!这个女人实际上是在害你,前世你也差点为她而死!”于是为说过去之事。
昔日,于波罗奈都城,有梵与王治国。那时,释迦菩萨是国王的祭司。一天,有位渔夫去河口捕鱼。他撒下一张鱼网,然后坐在一边静等鱼儿落网。
当时,有一条大雄鱼为爱欲所牵,接近自己的妻子,与雌鱼一同游戏。这条雌鱼在丈夫的前面游泳,突然,她闻到鱼网的臭味。说时迟、那时快,这雌鱼迅速偏向,火速向旁边游动,早已将后面赶来的丈夫忘得干干净净!
可怜的雄鱼丈夫,内心充满着爱情,他的脑子里,除了爱妻还是爱妻。稀里糊涂的,为了追近妻子,他直奔鱼网游来。未等他有所反应,鱼网已将他牢牢缠住!
岸上的渔夫,见鱼网抖动得厉害,知道有大鱼入网。他高兴之极,赶快收网捉鱼。然后,将这大雄鱼丢在岸边,自己去捡点木材,准备就地烧上一顿鲜美的鱼肉吃。当渔夫生起大火,正细心削制,烤鱼肉串所用的木签,那条雄鱼在一边无比悲伤,他哀叹不已,心想:“火炙之苦,贯串之痛,我都无所谓的,唯有失去妻子,才是我内心真正的痛!”
接着,他以鱼类语言,说偈一首:“寒暑处网中,我皆不苦恼,恋夫赴他所,妻思我苦恼。
这时,菩萨祭司恰好由随从陪伴,来到这个河口洗澡。由于菩萨善知一切声音,了解许多动物的语言,所以他听到了雄鱼的悲哀之声。
释迦菩萨心想:“这条大雄鱼,为情所困,为爱所伤,心情沉痛之极。如果它以这样的心态死去,将会投生到地狱里去!今天,我必须救助于它。”
于是,菩萨走近渔夫,亲切地对他说:“渔夫啊,你每天都可以捕到鱼,今天能不能将这条鱼,供养给我呢?”渔夫认识这位著名的祭司,连忙起身顶礼:“祭主!您何出此言?如果您想要这条鱼,尽管拿去就是!菩萨微笑感谢,然后用双手,轻轻地捉住雄鱼。来到河水边,对大雄鱼说:“你今天如果不是遇见了我,必将遭遇死亡!今后,你不要再为情爱所累!”菩萨这样教诫后,将雄鱼放进河中,回都城而去。
中国和尚不可以结婚,必须还俗才可以,和尚结婚违反了佛门戒律。
在我国古代大约明清时期,确实有过明文规定禁止和尚结婚娶妻,如果发现和尚娶妻的话后果将会非常严重。因为在过去的佛教认为,如果和尚娶妻生子的话,就等于是不守戒规,最终难以修成正果。在这种根深蒂固的说法下,很多立志得道的僧人也自愿选择终身不娶。
相关的戒律戒条
1、“五戒”是佛教最基本的戒条,是树立佛教信仰和从事修行的开端。一般在家信徒发愿修持五戒是与三皈(皈依“佛”、“法”、“僧”)联系在一起的。五戒具体是不杀生(包括不杀害一切生物),不偷盗,不邪*,不妄语,不饮酒。
2、“八戒”又称“八关斋戒”,是在五戒基础上加不饰香花、不使用香油涂身、不观赏歌舞倡伎;不卧坐高广大床;不食非时食(在特定日子里正午之后不再进食)。
3、“沙弥戒”是不到20岁的出家者所应该遵守的戒条,有十戒,是在八戒基础上形成的。包括不杀生、不偷盗、不*、不妄语、不饮酒、不著花和香油涂身、不观赏歌舞倡伎、不坐卧高广大床、不非时食、不捉持金银宝物。
4、“菩萨戒”是大乘佛教讲的戒律,是菩萨修行所应遵守的,一般适用于在家和出家的信众。菩萨戒的内容称为“三聚净戒”,可以包括自度度人的所有法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