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贤阮籍的故事

竹林七贤阮籍的故事,第1张

竹林七贤阮籍的故事

 阮籍与嵇康为竹林七贤的代表人物,但不同于嵇康的情感外放、激烈的反社会性,甚至面临杀身之祸时,还不愿意向当权者低头。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阮籍的故事吧!

 魏晋乱世,诗作甚多。其中,能以诗文加以隐晦的手法,抒发对朝政不满的,当推“竹林七贤”。而“竹林七贤”中又以阮籍、嵇康二人成就最高。二人各有所长。刘勰在《文心雕龙·才略》中指出“嵇康师心以遣论,阮籍使气以命诗。殊声而合响,异翮而同飞”。可见二者作品的思想不谋而合。不过嵇康工于文论,而阮籍善于诗作。尤其在五言诗方面,更是成为绝响。

 阮籍字嗣宗,生于公元201年,卒于公元263年。因其羡慕步兵营厨之美酒,曾一度作为步兵校尉。故后世称其为阮步兵。其父阮瑀为“建安七子”之一。但阮籍却无意继承父业,其主因可能是父亲早逝,对其影响甚少。这也使他在文学创作上独树一帜,为日后其诗的风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他早期崇尚儒学,中期倾向于儒道综合,强调自然与名教的统一,试图设计一个“天人合一”的理想政治方案。但这一切都因司马氏与曹氏两大集团展开殊死的权利之争,大批名士为此走上断头台而归于破灭。于是他毅然选择了自我意识自身,在主观领域设计一个理想的精神自由的世界。但是,“它们并未从心灵之中销声匿迹,因为没有任何曾经被人感受过的经历会终止其存在的,只不过它们被贮藏在荣格称之为个体无意识的存在之中”。所以,这使他的诗作也多了愤世嫉俗与不拘礼法诸内容。

 关于阮籍的一生,自然是在极度压抑与苦闷中徘徊的一生。如同钟嵘所言“厥旨渊放,归趣难求”。这集中反映在他的《咏怀》八十二首上。观其作品,不难发现,在失志之间,其内心仍隐藏着愤世嫉俗的内容,比如《咏怀》其一: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何所见,忧思独伤心。

 诗中难以克制作者的幽愤与苦闷心情,但在表现上却又相当隐晦。何焯曰:“籍之忧思所谓有甚于生者,注家何足于知之。”蒋师爚曰:“案此刺善笺忧生之嗟也。徘徊风月间,号者自哀,鸣者自乐,忧思者以何自见乎。以琴见焉,弹毕而无可见矣。心以是伤,怀以是咏也。”可见,由于时代的束缚,使其无法公开抒发对现实的失望与不满,无法排遣内心的郁闷,从而诗作表现出极度的悲凉、幽愤色彩。“而此时,徘徊犹豫不决已成为他政治态度的基本特点”。

 于是,之后的阮籍,也许更纵情于醉酒,企图以醉酒的方式来回避现实,也借此来冲击礼法的约束。“阮籍嗜酒任诞,不顾时俗礼法。或母丧饮酒食肉不辍,或醉后横眠邻家妇侧,或与群猪共饮。”但这种消极避世的方式在抒发对统治者的不满时又显得苍白无力,正如李白在《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所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而我认为阮籍更像罗隐所云的: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这样,诸多因素构筑了其矛盾的情感世界。

 《晋书·阮籍传》所言:“文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可见,阮籍当时的醉酒反抗是何等无力。不过,这倒使他后来逃离了嵇康、吕安式的命运,暂且保住了性命,也使他晚期的作品更加隐晦难懂。而究其主旨,应该大类于愤世嫉俗、慨叹不得志以及反对礼法等。一方面,阮籍憎恨所谓的名教,“名教已成为司马氏排除异己的有效名义。”如其在《大人先生传》中所述:“往者,天尝在下,地尝在上。反覆颠倒,未之安固,焉得不失度式而常之天因地动,山陷川起,云散震动,六合失理,汝又焉得择地而行,趋步商羽”阮籍认为“士君子”所崇尚的名教社会,似乎是个“吉宅”,即安全之地,实际上在现实世界充满着危险和布满了陷阱,这就如同“虮虱处于人的裤裆,自以为得计,但一把火可把一切烧得干干净净”。另一方面,他身处乱世,又表现对礼法的强烈不满。这也许还是一种针对现实而采取的消极的反抗。《晋书·阮籍传》言:“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由是礼法之士疾之若仇,而帝每保护之。”于是,什么礼法,在他眼里都已灰飞烟灭了。而所谓的“竹林之游”,也大同小异。主要是“七贤”集中起来,饮酒赋诗,抒发对现实的不满,大胆地表现出反对礼法。如《世说新语·任诞》的描述“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饮畅。故世谓‘竹林七贤’”。由此可知,“七贤”个个好酒,但他们饮的却是苦酒。因为谁也无法排遣心中的幽愤,只好借酒浇愁。俗语曰:一醉解千愁。可能这样才能平慰心灵、麻醉自我吧。

 不过,“竹林七贤”以饮酒抗礼法想必由来非一朝。据《世说新语·德行》注引王隐《晋书》载:“谓贵放子弟阮瞻之徒,去巾帻、脱衣服、露丑行、同野兽,不修名行也。”而关于这一点,鲁迅亦有所涉及:“他们的态度,大抵是饮酒时衣服不穿,帽也不带。若在平时有这种状态,我们就说无礼,但他们就不同。居丧时不一定按例哭泣;子之于父,是不能提父的名,但在竹林名士一流人中,子都会叫父的名号。”可见其不拘礼法的地步非常人能想象的。因为在当时不拘礼法所承受的外在阻力是非常大的。

 就这样,阮籍用醉酒来消极避世的'方式也近乎破产。因此,他只好转为潜心学习老庄思想,似乎是要做到“任逍遥”的境界。但他岂能真正从此不谙世事吗不可能。他的徘徊不定、犹豫不决的性格决定了他必定要躲在某个角落,窥视那个时代,从而抒发自己的幽愤。这也可以说是他前期不拘礼法与愤世嫉俗的继续和延伸。他曾经以其独特的方式排遣内心的郁闷。据《晋书·阮籍传》载“兵家有女才色,未嫁而死。籍不识其父兄,径往哭之,尽哀而还。”又“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返)。尝登广武,观楚汉战处,叹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登武牢山,望京邑而叹,于是赋《豪杰诗》。”叹也好,哭也罢,无不是真情流露的结果。难怪当时的礼法之士斥之为:弃圣背贤、违礼违法,是狂狷之徒。

 纵观阮籍之著作,从《咏怀》八十二首到《大人先生传》,从《乐论》到《通易论》,无不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忧思,泻之于诗的深文隐曲。于是,日学者吉川幸次郎在《中国诗史》中称其作品为“中国古诗格调最高之作”。

 时代的约束压制不了“叛逆精灵”的反抗,正如鲁迅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的关系》中指出:“然而后人就将嵇康、阮籍骂起来,人云亦云,一直到现在,一千六百多年。季扎说:‘中国之君子,明于理而陋于知人心’,这是确的,大凡明于礼义,就一定陋于知人心的,所以古代许多人受了很大冤枉。例如嵇阮的罪名,一向说他们毁坏礼教。但据我个人的意见,这个判断是错的。魏晋时代,崇奉礼教的看来似乎很不错,而实在是毁坏礼教,不信礼教的,表面上毁坏礼教者,实则倒是承认礼教,太相信礼教。”而阮籍,却将礼教反抗到底,实为真正的时代之叛逆。

 都说一定时代的文化反映一定的时代政治特点,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阮籍的愤世嫉俗、不拘礼法的作品风格的形成也不例外。可以说正是魏晋乱世促成了其作品的特立独行的风格。

;

1 高中文言文(有司不敢绳以法)翻译

《王赞传》原文:

王赞,澶州观城人。少为小吏,累迁本州马步军都虞候。周世宗镇澶渊,每旬决囚,赞引律令辨析中理,问之,知其尝事学问,即署右职。及即位,补东头供奉官,累迁右骁卫将军、三司副使。

时张美为使,世宗问:“京城卫兵岁廪几何?”美不能对,赞代奏甚析,美因是衔之。及征关南,言于世宗,以赞为客省使,领河北诸州计度使。

五代以来,姑息藩镇,有司不敢绳以法。赞所至,发擿奸伏,无所畏忌,振举纲领,号为称职,由是边臣切齿。师还,复为三司副使。

建隆初,始平李重进,太祖素知赞材干,可委以完葺,即令知扬州。既行,舟覆于阊桥下,溺死,亲属随没者三人。上甚嗟悼,谓左右曰:“溺吾枢密使矣!”盖将大用也。赙其家绢三百匹,米、麦各二百斛。

译文:

王赞,澶州观城人。年少时当的是小官,慢慢升迁至澶州马步军都虞候。后周世宗(柴荣)镇守澶渊时,每十天要决断一些人为死囚,王赞就引用律法辨别分析其中的道理。打听之下,得知王赞做过学问,世宗就安排他担任重要职位。等到世宗即位,就让他补任东头供奉官,渐渐升至右骁卫将军、三司副使。

当时张美担任三司使,世宗问他:“守卫京城的士兵每年的俸禄是多少?”张美无言以对,王赞代为禀报且回答得很详细,张美于是怀恨在心。待到世宗征讨关南,王赞进言献策,世宗就让他担任客省使,兼任河北各州的计度使。

五代以来,历代君王姑息纵容地方长官,官吏不敢绳之以法。王赞到任之后,揭发检举那些隐匿已久的奸佞之徒,丝毫没有畏惧顾忌,于是纲纪律法得以整顿,时人称赞德行和职位相符,从此守卫边防的要员对他极为痛恨。世宗还师京城之后,王赞再任三司副使。

北宋建隆初年,才平定李重进,太祖(赵匡胤)向来就知道王赞的才能,可以授予重任让他去修整颓败的局面,于是命他掌管扬州。已经出发了,船却在阊桥下面倾倒,王赞溺水而死,一起淹死的还有三个亲属。世宗听说噩耗悲痛叹息,对近臣说道:“淹死的是我的枢密使啊!”言下之意是王赞若非溺水身亡日后将授以重任。世宗赠送给王家办理丧事的有三百匹丝绢,米和麦各有两百斛。

2 文言文翻译

高登,字彦先,漳浦人。幼年失去父亲,致力学习,用法度来约束自己。绍兴二年,在朝廷上接受皇帝询问,完全按照自己的心意回答,知无不言,无有什么顾忌回避的,主管部门厌恶他的正直,就授予他富川主簿一职,接着又命了兼任贺州学事。州学过去有田舍,州里出台法讼将其撤掉交由买马司经管,高登请求恢复过去的制度,太守说“买马、养士哪一个更急迫?”高登说:“买马固然紧急,然而学校是礼义诞生的地方,一旦废弃,读书人与堂下卒有什么区别?”太守说:“你这是违抗长官!”高登说:“治理天下所依仗的标准,只有礼义与法度罢了,既然两者都可以抛弃,还说什么!”太守不能改变他的想法,最终听从了他。任期结束,士民乞求他留任没有如愿,就相约馈赠钱币五十万,不留姓名,告诉太守说:“高君贫困没有什么来养家,希望太守劝他全部接受。” 高登想不接受它(或赠金),未被允许,又无法归还,(就)请求把钱放到学府里,(用来)买书以答谢百姓。

被授予静江府古县县令,经过湖州,湖州太守汪藻安置他在宾馆里。汪藻想留他一起修订《徽宗实录》,坚决推辞,有人说:“这可以作为升官的阶梯。” 高登说:“只是我间下不想这样。”就出发了。广西驻军首领沈晦问高登如何治理县事,高登条列十余事告诉他。沈晦说:“这是古人的做法,今人奸诈,恐怕不可行。”回答说:“忠信可在蛮貊之地推行,说不能行,是诚心不到罢了。”豪民秦琥雄霸乡里,挟持官吏把柄,号“秦大虫”,邑大夫以下都被他屈服。高登到达,他颇有改变,高登也喜其变好,增补他担任学职。一日琥有私人请求,高登拒绝了他,秦琥心生怨愤,企图通过诬陷来中伤高登。恰逢有人控告秦琥侵占州学钱财,高登咸秦琥来到,当面责备他,声气严厉,喝令他下去,告诉郡中及主管部门按法律鼾他,秦琥气忿而死,全郡的人们都为此感到快意。

3 文言文翻译翻译~

周朝的楚庄王。

造了一个很高的台。那个台的面积。

差不多有一百里的大。国里的大臣、去劝谏楚王不要造这个台的人。

都给楚王杀死了。这时候、有个种田人叫诸御己的。

在楚国百里以外的郊野里种田。他就对着同伴种田的人说。

我要去劝谏楚王了。同伴说。

我晓得去劝谏国王的。一定是人情很谙练。

事理很通达的人。现在你不过是个老农夫吧了。

去谏什么呢。诸御己说。

你 同我种田。那末我们两个人的能力是相等的。

至于去劝谏国王。那我和你两个人的智力。

就大不相同了。于是就丢弃了锄头。

到楚宫里去劝谏楚王。楚王竟赞成他的话。

就不再造高台了。并且又把以前叫来做工的百姓。

也都叫他们回去。

4 法文言文翻译:“法”的意思

法fǎ

古写作“灋”(会意。从“水”,表示法律、法度公平如水;从“廌”(zhì),即解廌,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据说,它能辨别曲直,在审理案件时,它能用角去触理曲的人。基本义:刑法;法律;法度)

又有记载云“法”是一种与鹿和牛类似的神兽,在古代人们将它作为断案的工具,每当办案时出现多个嫌疑人的时候,人们通常把它放出来,它如果用犄角顶谁,谁就是罪犯。

1、同基本义 [act;law passed by legislative body;penal law;law]

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会意。——《说文》

利用刑人,以正法也。——《易·蒙》

惟作五虐之刑曰法。——《书·吕刑》

法者,刑罚也。所以禁 也。——《盐铁论·诏圣》

杀戮禁诛谓之法。——《管子·心术》

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大戴礼记》

失期,法当斩。——《史记·陈涉世家》

故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度则悖。——《吕氏春秋·察今》

2、法令;规章;制度 [rules and regulations]

汉法令非行也。——汉·贾谊《治安策》

法不阿贵,绳不绕曲。——战国·墨翟《墨子》

3、标准;模式 [norm;standard;model]

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宋·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

4、方法;办法 [method]

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孙子·九变》

其法,用胶泥刻字。——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古法采草药多用二月八月。——《梦溪笔谈·采草药》

5、尊称佛家的事物 [Buddhist]

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清·全祖望《梅花岭记》

又如:法施(以佛法度人);法嗣(佛教称继承衣钵的弟子为法嗣。后亦泛指继承人);法界(佛教指整个现象界);法华(佛经名。《妙法莲华经》的简称。佛教主要经典之一)

5 求薛综传文言文翻译 拜托

薛综字敬文,沛郡竹邑人也。

少依族人避地交州,从刘熙学。士燮既附孙权,召综为五官中郎(将),除合浦、交址太守。

时交土始开,刺史吕岱率师讨伐,综与俱行,越海南征,及到九真。事毕还都,守遏者仆射。

西使张奉于权前列尚书阚泽姓名以嘲泽,泽不能答。综下行酒,因劝酒曰:"蜀者何也?有犬为独,无犬为蜀,横目苟身,虫入其腹。

"奉曰:"不当复列君吴邪?"综应声曰:"无口为天,有口为吴,君临万邦,天子之都。"于是众坐喜笑,而奉无以对。

其枢机敏捷,皆此类也。吕岱从交州召出,综惧继岱者非其人,上疏曰:"昔帝舜南巡,卒于苍梧。

泰置桂林、南海、象郡,然则四国之内属也,有自来矣。赵佗起番禺,怀服百越之君,珠宫之南是也。

汉武帝诛吕嘉,开九郡,设交址刺史以镇监之。山川长远,习俗不齐,言语同异,重译乃通。

民如禽兽,长幼无别,椎结徒跣,贯头左衽,长吏之设,虽有若无。自斯以来,颇徙中国罪人杂居其间,稍使学书,粗知言语,使驿往来,观见礼化。

及后锡光为交址,任延为九真太守,乃教其耕梨,使之冠履;为设媒官,始知聘娶;建立学校,导之经义。由此已降,四百余年,颇有似类。

自臣昔客始至之时,珠崖除州县嫁娶,皆须八月引户,人民集会之时,男女自相可适,乃为夫妻,父母不能止。交址糜泠、九真都庞二县,皆兄死弟妻其嫂,世以此为俗,长吏恣听,不能禁制。

日南郡男女倮体,不以为羞。由此言之,可谓虫豸,有腼面目耳。

然而土广人众,阻险毒害,易以为乱,难使从治。县官羁縻,示令威服,田户之租赋,裁取供办,贵致远珍名珠、香药、象牙、犀角、玳瑁、珊瑚、琉璃、鹦鹉、翡翠、孔雀、奇物,充备宝玩,不必仰其赋入,以益中国也。

然在九甸之外,长吏之选,类不精核。汉时法宽,多自放恣,故数反违法。

珠崖之废,起于长吏睹其好发,髠取为髲。及臣所见,南海黄盖为日南太守,下车以供设不丰,挝杀主薄,仍见驱逐。

九真太守儋萌为妻父周京作主人,并请大吏,酒酣作乐。功曹番歆起舞属京,京不肯起,歆犹迫强,萌忿杖歆,亡于郡内。

歆弟苗帅众攻府,毒矢射萌,萌至物故。交址太守士燮遣兵致讨,卒不能克。

又故刺史会稽朱符,多以乡人虞褒、刘彦之徒分作长吏,侵虐百姓,强赋于民,黄鱼一枚收稻一斛,百姓怨叛,山贼并出,攻州突郡。符走入海,流离丧亡。

次得南阳张津,与荆州牧刘表为隙,兵弱敌强,岁岁兴军,诸将厌患,去留自在。津小检摄,威武不足,为所陵侮,遂至杀没。

后得零陵赖恭,先辈仁谨,不晓时事。表又遣长沙吴巨为苍梧太守。

巨武夫轻悍,不为恭服。(所取)(辄)相怨恨,逐出恭,求步骘。

是时津故将夷廖、钱博之徒尚多,骘以次锄治,纲纪适定,会仍召出。吕岱既至,有士氏之变。

越军南征,平讨之日,改置长吏,章明王纲,威加万里,大小承风。由此言之,绥边抚裔,实有其人。

牧伯之任,既宜清能,荒流之表,祸福尤甚。今日交州虽名粗定,尚有高凉宿贼;其南海、苍梧、郁林、珠官四郡界未绥,依作寇盗,专为亡叛逋逃之薮。

若岱不复南,新刺史宜得精密,检摄八郡,方略智计,能稍稍以渐(能)治高凉者,假其威宠,借之形势,责其成效,庶几可补复。如但中人。

近守常法,无奇数异术者,则群恶日滋,久远成害。故国之安危,在于所任,不可不察也。

窃惧朝廷忽轻其选,故敢竭愚情,以广圣思。" 黄龙三年,建昌侯虑为镇军大将军,屯半州,以综为长史,外掌众事,内授书籍。

虑卒,入守贼曹尚书,迁尚书仆射。时公孙渊降而复叛,权盛怒,欲自亲征。

综上疏谏曰:"夫帝王者,万国之元首,天下之所系命也。是以居则重门击柝以戒不虞,行则清道案节以养威严,盖所以存万安之福,镇四海之心。

昔孔子疾时,托乘桴浮海之语,季由斯喜,拒以无所取才。汉元帝欲御楼船,薛广德请刎颈以血染车。

何则?水火之险至危,非帝王所宜涉也。谚曰:'千金之子,坐不垂堂。

'况万乘之尊乎?今辽东戎貊小国,无城池之固,备御之术,器械铢钝,犬羊无政,往必禽克,诚如明诏。然其方土寒埆,谷稼不殖,民习鞍马,转徙无常。

卒闻大军之至,自度不敌,鸟惊兽骇,长驱奔窜,一人匹马,不可得见。虽获空地,守之无益,此不可一也;加又洪流滉瀁,有成山之难,海行无常,风波难免,倏忽之间,人船异势。

虽有尧、舜之德,智无所施,贲、育之勇,力不得设,此不可二也;加以郁雾冥其上,咸水蒸其下,善生流肿,转相洿染,凡行海者,稀无斯患,此不可三也。天生神圣,显以符瑞,当乘平丧乱,康此民物;嘉祥日集,海内垂定,逆虏凶虐,灭亡在近。

中国一平,辽东自毙,但当拱手以待耳。今乃违必然之图,寻至危之阻,忽九州之固,肆一朝之忿,既非社稷之重计,又开辟以来所未尝有,斯诚群僚所以倾身侧息,食不甘味,寝不安席者也。

"惟陛下抑雷霆之威,忍赫斯之怒,遵乘桥之安,远履冰之险,则臣子赖祉,天下幸甚。"时群臣多谏,权遂不行。

正月乙未,权敕综祝祖不得用常文,综承诏,卒造文义,信辞粲烂。权曰:"复为两头。

使满三也。"综复再祝,辞令皆新,众咸称善。

赤乌三年,徙选曹尚书。五年,为太。

6 文言文翻译

阮籍曾从容不迫地对他说:“我平时曾经游历过东平,喜欢那里的风土人情。”

司马昭很高兴,便授予他东平相的职位。附:阮籍传全文选自《晋书》中列传第十九: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也。

父瑀,魏丞相掾,知名于世。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

或闭户视书,累月不出;或登临山水,经日忘归。博览群籍,尤好《庄》《老》。

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

时人多谓之痴,惟族兄文业每叹服之,以为胜己,由是咸共称异。 籍尝随叔父至东郡,兖州刺史王昶请与相见,终日不开一言,自以不能测。

太尉蒋济闻其有隽才而辟之,籍诣都亭奏记曰:“伏惟明公以含一之德,据上台之位,英豪翘首,俊贤抗足。开府之日,人人自以为掾属;辟书始下,而下走为首。

昔子夏在于西河之上,而文侯拥彗;邹子处于黍谷之阴,而昭王陪乘。夫布衣韦带之士,孤居特立,王公大人所以礼下之者,为道存也。

今籍无邹、卜之道,而有其陋,猥见采择,无以称当。方将耕于东皋之阳,输黍稷之余税。

负薪疲病,足力不强,补吏之召,非所克堪。乞回谬恩,以光清举。”

初,济恐籍不至,得记欣然。遣卒迎之,而籍已去,济大怒。

于是乡亲共喻之,乃就吏。后谢病归。

复为尚书郎,少时,又以病免。及曹爽辅政,召为参军。

籍因以疾辞,屏于田里。岁余而爽诛,时人服其远识。

宣帝为太傅,命籍为从事中郎。及帝崩,复为景帝大司马从事中郎。

高贵乡公即位,封关内侯,徙散骑常侍。 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

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皆以酣醉获免。

及文帝辅政,籍尝从容言于帝曰:“籍平生曾游东平,乐其风土。”帝大悦,即拜东平相。

籍乘驴到郡,坏府舍屏鄣,使内外相望,法令清简,旬日而还。帝引为大将军从事中郎。

有司言有子杀母者,籍曰:“嘻!杀父乃可,至杀母乎!”坐者怪其失言。帝曰:“杀父,天下之极恶,而以为可乎?”籍曰:“禽兽知母而不知父,杀父,禽兽之类也。

杀母,禽兽之不若。”众乃悦服。

籍闻步兵厨营人善酿,有贮酒三百斛,乃求为步兵校尉。遗落世事,虽去佐职,恒游府内,朝宴必与焉。

会帝让九锡,公卿将劝进,使籍为其辞。籍沈醉忘作,临诣府,使取之,见籍方据案醉眠。

使者以告,籍便书案,使写之,无所改窜。辞甚清壮,为时所重。

籍虽不拘礼教,然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性至孝,母终,正与人围棋,对者求止,籍留与决赌。

既而饮酒二斗,举声一号,吐血数升。及将葬,食一蒸肫,饮二斗酒,然后临诀,直言穷矣,举声一号,因又吐血数升,毁瘠骨立,殆致灭性。

裴楷往吊之,籍散发箕踞,醉而直视,楷吊唁毕便去。或问楷:“凡吊者,主哭,客乃为礼。

籍既不哭,君何为哭?”楷曰:“阮籍既方外之士,故不崇礼典。我俗中之士,故以轨仪自居。”

时人叹为两得。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

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

由是礼法之士疾之若仇,而帝每保护之。 籍嫂尝归宁,籍相见与别。

或讥之,籍曰:“礼岂为我设邪!”邻家 有美色,当垆沽酒。籍尝诣饮,醉,便卧其侧。

籍既不自嫌,其夫察之,亦不疑也。兵家女有才色,未嫁而死。

籍不识其父兄,径往哭之,尽哀而还。其外坦荡而内淳至,皆此类也。

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尝登广武,观楚、汉战处,叹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登武牢山,望京邑而叹,于是赋《豪杰诗》。

景元四年冬卒,时年五十四。 籍能属文,初不留思。

作《咏怀诗》八十余篇,为世所重。著《达庄论》,叙无为之贵。

文多不录。 籍尝于苏门山遇孙登,与商略终古及栖神导气之术,登皆不应,籍因长啸而退。

至半岭,闻有声若鸾凤之音,响乎岩谷,乃登之啸也。遂归著《大人先生传》,其略曰:“世人所谓君子,惟法是修,惟礼是克。

手执圭璧,足履绳墨。行欲为目前检,言欲为无穷则。

少称乡党,长闻邻国。上欲图三公,下不失九州牧。

独不见群虱之处裈中,逃乎深缝,匿乎坏絮,自以为吉宅也。行不敢离缝际,动不敢出裈裆,自以为得绳墨也。

然炎丘火流,焦邑灭都,群虱处于裈中而不能出也。君子之处域内,何异夫虱之处裈中乎!”此亦籍之胸怀本趣也。

译文为:《阮籍传》译文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父亲阮,魏国的丞相掾,在当世知名。阮籍容貌奇美俊伟,志气开阔奔放,傲然独立,任性不受羁绊、喜怒不显露在表情上。

他博览群书,尤其喜好《老子》《庄子》。嗜酒并能够长啸,又很会弹琴。

当他得意时,竟忘记了自己的形骸和举止。当时人多说他痴呆,只有他同族兄长阮文业每每赞扬佩服他,认为他超过自己,因此大家都一齐称赞他奇异的才能。

阮籍本有剂世之志,正当魏晋之际,天下多有变故,名士很少有能保全自己的,阮籍为此不参与世事,便经常饮酒至醉。文帝司马昭想为武帝司马炎向阮籍求婚,阮籍醉了六十天,文帝没有说话的机会才中止。

钟会多次问他。

1 文言文翻译

译文:汝州有一个土财主,家产很多,但是几辈子都不识字。有一年,请了一位楚地的先生教他的儿子。这位先生开始教他儿子握笔临帖。写一画,教他说:“这是一字”;写两画,教他说:“这是二字”;写三画,教他说:“这是三字”。那孩子便喜形于色地扔下笔跑回家里,告诉他父亲说:“孩儿全会了!孩儿全会了!可以不必再麻烦先生,多花学费了。快把他辞了吧。”他父亲一听很高兴,就照他说的办了。准备好了钱打发走了这位先生。过了些时候,他父亲打算请位姓万的亲友来喝酒,让他早晨起来就写请帖。过了好长时间也不见写完,便去催促。这孩子气愤地说:“天下的姓那么多,干嘛姓万!害得我从早晨到现在,才写完五百画。”

寓意:一般初步学习的人,往往对所学的知识只有一点了解,就志得意满的以为自己已经懂得很多了,以为全学会了,这般人的幼稚无知,差不多就类似这位写万字的孩子一样。

2 翻译文言文

出自老子道德经 正文 第六十六章

译文:

江海之所以能成为千百河谷之水归顺之处,是因为它在河水的下游,所以才能成为千百河谷的统帅。因此,要想作万民之君王,必须在言语上表示谦下,要想站在百姓前面,必须先把自己放在百姓后面。因此,圣人在百姓之上,但百姓不觉得他是累赘,虽在百姓前面,但百姓不觉他能造成侵害。

这段话实际上表述了老子的治国之道,他认为道作为万事万物的本原和根本规律,是自然而然的,即道法自然,人道的运行也必须以大道运行为依据,即人法道。这个“法道”,就是法道之自然,即法天地之自然,人之自然。依照大道运行规律,就应当贵谦处下,贵阴守柔。这个观点集中体现在治国之道上就是无为。

3 文言文翻译

译文: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我与小儿子苏过游白水佛迹院,在汤泉中沐浴,水很热,其源头估计能把东西煮熟。沿着山向东走,有稍稍偏北的地方,又一百丈瀑布。山上有八九个弯道,每个弯道就有谭。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系石坠入五丈,还到不了底。潭水像雪花般飞溅,声音如雷鸣般轰响,令人既喜又惊。水边有几十个巨大的脚印,大概就是所谓佛的痕迹吧。傍晚时我们顺来路返回,在夕阳映照下山仿佛在燃烧,十分的壮观。或弯腰或抬头看这些山谷。到了江边,此时月亮出来,江水击打着,用双手捧着象碧玉般的水。回到家已是二股时分,我与苏过再次饮酒。吃着橄榄菜,有种萧索感,再也睡不着了。写下这些文字交给过儿,东坡记。

字词: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2],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3],浴于汤池[4],热甚,其源殆可熟物[5]。循山而东,少北[6],有悬水百仞[7],山八九折[8],折处辄为潭,深者磓石五丈[9],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10],可喜可畏。水际有巨人迹数十[11],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12],观山烧火,甚俛仰[13],度数谷。至江上月出,击汰中流[14],掬弄珠璧[15]。到家二鼓[16],复与过饮酒,食馀甘煮菜[17],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

注释

[1]白水:山名,在今广东博罗县东北。《舆地纪胜》说:“山有瀑布泉二十丈,下有石坛,佛迹甚异。”可与本文所记参看。

[2]绍圣元年:即1094年。绍圣,北宋哲宗的年号。

[3]幼子过:苏轼的第三子苏过。

[4]汤池:即汤泉。据宋人记载,佛迹院中有相距很近的二泉,东为汤泉,水热,西为雪如泉,水凉。

[5]殆:大概,恐怕。

[6]少北:稍向北。

[7]悬水:瀑布。百仞:这是夸张的说法;苏轼《答陈季常书》说此山“布水三十仞”,则是据实估量。仞:古时以八尺或七尺为一仞。

[8]折:这里是弯转的意思。

[9]“深者”二句:谓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系石坠入五丈,还到不了底。磓(zhuì):当作“缒”,音同字误。缒,用绳子拴住人或物放下去。

[10]雪溅雷怒:形容瀑布坠入深潭,溅起雪白的水花,发出轰鸣的声音。

[11]水际:水边。

[12]倒(dào)行:顺来路往回去。

[13]甚:厉害。俛仰:即俯仰,指弯身抬头,形容一上一下时的样子。

[14]击汰(dāi):击水。汰,水波。

[15]掬(jū):用双手捧取。璧:平圆形的玉,这里用来比喻映在水中的月亮。

[16]二鼓:二更;古代击鼓报时。

[17]馀甘:即橄榄。

4 文言文翻译

阮籍曾从容不迫地对他说:“我平时曾经游历过东平,喜欢那里的风土人情。”

司马昭很高兴,便授予他东平相的职位。附:阮籍传全文选自《晋书》中列传第十九: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也。

父瑀,魏丞相掾,知名于世。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

或闭户视书,累月不出;或登临山水,经日忘归。博览群籍,尤好《庄》《老》。

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

时人多谓之痴,惟族兄文业每叹服之,以为胜己,由是咸共称异。 籍尝随叔父至东郡,兖州刺史王昶请与相见,终日不开一言,自以不能测。

太尉蒋济闻其有隽才而辟之,籍诣都亭奏记曰:“伏惟明公以含一之德,据上台之位,英豪翘首,俊贤抗足。开府之日,人人自以为掾属;辟书始下,而下走为首。

昔子夏在于西河之上,而文侯拥彗;邹子处于黍谷之阴,而昭王陪乘。夫布衣韦带之士,孤居特立,王公大人所以礼下之者,为道存也。

今籍无邹、卜之道,而有其陋,猥见采择,无以称当。方将耕于东皋之阳,输黍稷之余税。

负薪疲病,足力不强,补吏之召,非所克堪。乞回谬恩,以光清举。”

初,济恐籍不至,得记欣然。遣卒迎之,而籍已去,济大怒。

于是乡亲共喻之,乃就吏。后谢病归。

复为尚书郎,少时,又以病免。及曹爽辅政,召为参军。

籍因以疾辞,屏于田里。岁余而爽诛,时人服其远识。

宣帝为太傅,命籍为从事中郎。及帝崩,复为景帝大司马从事中郎。

高贵乡公即位,封关内侯,徙散骑常侍。 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

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皆以酣醉获免。

及文帝辅政,籍尝从容言于帝曰:“籍平生曾游东平,乐其风土。”帝大悦,即拜东平相。

籍乘驴到郡,坏府舍屏鄣,使内外相望,法令清简,旬日而还。帝引为大将军从事中郎。

有司言有子杀母者,籍曰:“嘻!杀父乃可,至杀母乎!”坐者怪其失言。帝曰:“杀父,天下之极恶,而以为可乎?”籍曰:“禽兽知母而不知父,杀父,禽兽之类也。

杀母,禽兽之不若。”众乃悦服。

籍闻步兵厨营人善酿,有贮酒三百斛,乃求为步兵校尉。遗落世事,虽去佐职,恒游府内,朝宴必与焉。

会帝让九锡,公卿将劝进,使籍为其辞。籍沈醉忘作,临诣府,使取之,见籍方据案醉眠。

使者以告,籍便书案,使写之,无所改窜。辞甚清壮,为时所重。

籍虽不拘礼教,然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性至孝,母终,正与人围棋,对者求止,籍留与决赌。

既而饮酒二斗,举声一号,吐血数升。及将葬,食一蒸肫,饮二斗酒,然后临诀,直言穷矣,举声一号,因又吐血数升,毁瘠骨立,殆致灭性。

裴楷往吊之,籍散发箕踞,醉而直视,楷吊唁毕便去。或问楷:“凡吊者,主哭,客乃为礼。

籍既不哭,君何为哭?”楷曰:“阮籍既方外之士,故不崇礼典。我俗中之士,故以轨仪自居。”

时人叹为两得。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

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

由是礼法之士疾之若仇,而帝每保护之。 籍嫂尝归宁,籍相见与别。

或讥之,籍曰:“礼岂为我设邪!”邻家 有美色,当垆沽酒。籍尝诣饮,醉,便卧其侧。

籍既不自嫌,其夫察之,亦不疑也。兵家女有才色,未嫁而死。

籍不识其父兄,径往哭之,尽哀而还。其外坦荡而内淳至,皆此类也。

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尝登广武,观楚、汉战处,叹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登武牢山,望京邑而叹,于是赋《豪杰诗》。

景元四年冬卒,时年五十四。 籍能属文,初不留思。

作《咏怀诗》八十余篇,为世所重。著《达庄论》,叙无为之贵。

文多不录。 籍尝于苏门山遇孙登,与商略终古及栖神导气之术,登皆不应,籍因长啸而退。

至半岭,闻有声若鸾凤之音,响乎岩谷,乃登之啸也。遂归著《大人先生传》,其略曰:“世人所谓君子,惟法是修,惟礼是克。

手执圭璧,足履绳墨。行欲为目前检,言欲为无穷则。

少称乡党,长闻邻国。上欲图三公,下不失九州牧。

独不见群虱之处裈中,逃乎深缝,匿乎坏絮,自以为吉宅也。行不敢离缝际,动不敢出裈裆,自以为得绳墨也。

然炎丘火流,焦邑灭都,群虱处于裈中而不能出也。君子之处域内,何异夫虱之处裈中乎!”此亦籍之胸怀本趣也。

译文为:《阮籍传》译文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父亲阮,魏国的丞相掾,在当世知名。阮籍容貌奇美俊伟,志气开阔奔放,傲然独立,任性不受羁绊、喜怒不显露在表情上。

他博览群书,尤其喜好《老子》《庄子》。嗜酒并能够长啸,又很会弹琴。

当他得意时,竟忘记了自己的形骸和举止。当时人多说他痴呆,只有他同族兄长阮文业每每赞扬佩服他,认为他超过自己,因此大家都一齐称赞他奇异的才能。

阮籍本有剂世之志,正当魏晋之际,天下多有变故,名士很少有能保全自己的,阮籍为此不参与世事,便经常饮酒至醉。文帝司马昭想为武帝司马炎向阮籍求婚,阮籍醉了六十天,文帝没有说话的机会才中止。

钟会多次问他。

5 翻译文言文

汉朝末年,宦官当权,何进谋划诛杀宦官,太后不许,何进于是下令四方将领进京,想要以此来恫赫威胁太后。

[陈琳进谏说:“《易》称‘到了山脚下就用不着看林人做向导了’,谚语有‘蒙住眼睛捕捉麻雀’,这些都是自欺欺人的做法。微小的东西,尚且不可以通过欺诈得到,何况国家大事,怎么能用欺诈的手段办成呢?现在,将军你掌握国家大权,以龙虎之威雄视天下,决断由心。

如果象你那样做的话,无异于烧旺炉火而燎毛发。应当速发雷霆之威,进行通变,立即决断,虽然违背常道,但是合乎天理,上天百姓也都顺着你。

但现在你反而放下自己的权力,征求外部援助,大兵一旦聚集京师,势力强大的就会称雄,所以说‘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必定不会成功,只是导致祸乱的台阶。”何进不采纳陈琳的建议。

]董卓率军到京师,废灵帝为弘农王,立献帝。京师大乱。

6 文言文翻译

风停了,烟雾都消散得净尽,天空和远山呈现出相同的颜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流荡漾,随心所欲,任船所至,观赏景物。从富阳县到桐庐县,(相距)一百里左右,奇山异水,是天下独一无二的美景。

江水呈青绿色,(清澈得)千丈深也能见到水底。游动的鱼,细小的石子,一直看下去,毫无障碍。(那飞腾的)急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波浪猛似奔马。

两岸的高山,都长着耐寒常绿的树木,高山凭依山势,争着向上,互相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的向上形成了成千成百的山峰。泉水冲击着石头,发出泠泠的清响;美丽的鸟儿相互鸣叫,唱出和谐而动听的声音。(树上的)蝉儿不停地叫,(山中的)猿猴也鸣啼不已。像老鹰飞到天上,为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追名逐利的心就会平静下来;那些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可以见到阳光从中透露出来。

7 文言文翻译

译文我年幼时就爱学习。因为家中贫穷,无法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懈怠。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得以看遍许多书籍。到了成年时,愈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担心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游,曾往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向同乡前辈求教。前辈道德高,名望大,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低身侧耳向他请教;有时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貌更为周到,不敢答覆一句话;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得到不少教益。

当我寻师时,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严冬寒风凛冽,大雪深达几尺,脚和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到学舍后,四肢冻僵了不能动弹,仆人给我灌下热水,用被子围盖身上,过了很久才暖和过来。住旅馆主人处,每天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锦绣衣服,戴着穿有珠穗、饰有珍宝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着刀,右边备有香囊,光彩鲜明,如同神人;我则穿着破旧的衣袍处于他们之间,毫无羡慕的念头。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并不觉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我的勤劳和艰辛就是这样。现在我虽已年老,没有什么成就,但所幸还得以置身于君子的行列中,承受着天子的恩宠荣耀,追随在公卿之后,每天陪侍着皇上,听候询问,天底下也不适当地称颂自己的姓名,更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

现在学生们在太学中学习,朝廷每天供给膳食,父母每年都赠给冬天的皮衣和

夏天的葛衣,没有冻饿的忧虑了;坐在大厦之下诵读经书,没有奔走的劳苦了;有司业和博士当他们的老师,没有询问而不告诉,求教而无所收获的了;凡是所应该具备的书籍,都集中在这里,不必再像我这样用手抄录,从别人处借来然后才能看到了。他们中如果学业有所不精通,品德有所未养成的,如果不是天赋、资质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这样专一,难道可以说是别人的过错吗!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中已学习二年了,同辈人很称赞他的德行。我到京师朝见皇帝时,马生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拜见我,写了一封长信作为礼物,文辞很顺畅通达,同他论辩,言语温和而态度谦恭。他自己说少年时对于学习很用心、刻苦,这可以称作善于学习者吧!他将要回家拜见父母双亲,我特地将自己治

8 文言文翻译

课文注释

风烟俱净:烟雾都消散尽净。风烟,指烟雾。俱,都。

共色:一样的颜色。

从流飘荡:(乘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从,顺、随。

自富阳桐庐:富阳与桐庐都在富春江沿岸。富阳,在富春江下游。桐庐,在富春江中游。

独绝:独一无二。

缥(piǎo)碧:青白色。

直视无碍:可以看到底,毫无障碍。形容江水清澈见底。

甚箭:甚于箭,比箭还快。为了字数整齐,中间的“于”字省略了。

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寒树: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形容树密而绿。

负势竞上:凭借(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

轩邈:意思是这些树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轩,高。邈,远。这两个字在这里作动词用。

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指,向。

千百成峰:意思是形成无数的山峰。

泠(líng)泠作响:泠泠地发出声响。泠泠,拟声词,形容水声的清越。

相鸣:互相和鸣。

嘤(yīng)嘤成韵:意思是,鸣声嘤嘤,和谐动听。嘤嘤,鸟鸣声。韵,和谐的声音。

千转:长久不断地叫。千,表示多。转,通“啭”,鸟叫声。

无绝:就是“不绝”。与上句中的“不穷”相对。

鸢(yuān)飞戾(lì)天:意思是鸢飞到天上。这里用这句话比喻那些为名为利极力攀高的人。鸢,古书上说是鸱一类的鸟。也有人说是一种凶猛的鸟,形状与鹰略同。戾,至。

望峰息心: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经纶世务者:治理政务的人。经纶,筹划、治理。

窥谷忘反: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反”通“返”。

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木在上边遮蔽着。柯,树木的枝干。

在昼犹昏: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

疏条交映: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

译文

风尘烟霭全部散尽,天空与山峰显露出同样清澄的颜色。让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任凭它或东或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水路,奇峭的山峰奇异的流水,天下独一无二。

江水全都呈现出一片青苍之色,千丈深也能见到水底。游动的鱼和细细的卵石,都可以看得十分清楚。湍急的流水快于飞箭,汹涌的江浪势如奔马。

两岸夹峙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耐寒常青的树木。山依恃地势争着向上,互相比高比远。争着向高处笔直地指向天空,形成千百座峰峦。泉水冲击着石块,发出泠泠的声响;好鸟彼此和鸣,织成嘤嘤的谐美旋律。蝉儿则无休止地鸣叫不停,猿猴则千百遍地啼叫不绝。在仕途上鹰一般冲天直上的人,望一眼这么美的峰峦就会平息热衷名利的心;整天忙于筹划治理世俗事务的人,看一看如此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方遮蔽天日,即使白天也像黄昏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view/528470

9 文言文翻译

前赤壁赋译 文 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和客人荡着船儿,在赤壁下游玩。

清风缓缓吹来,水面波浪不兴。举起酒杯,劝客人同饮,朗颂《月出》诗,吟唱“窈窕”一章。

一会儿,月亮从东边山上升起,徘徊在斗宿、牛宿之间。白蒙蒙的雾气笼罩江面,水光一片,与天相连。

任凭水船儿自由漂流,浮动在那茫茫无边的江面上。江在旷远啊,船儿象凌空驾风而行,不知道将停留到什么地方;飘飘然,又象脱离尘世,无牵无挂,变成飞升仙果的神仙。

这时候,喝着酒儿,心里十分快乐,便敲着船舷唱起歌来。唱道:“桂木做的棹啊兰木做的桨,拍击着澄明的水波啊,在月光浮动的江面逆流而上。

我的情思啊悠远茫茫,瞻望心中的美人啊,在天边遥远的地方。”客人中有会吹洞箫的,随着歌声吹箫伴奏,箫声呜咽,象含怨,象怀恋,象抽泣,象低诉。

吹完后,余音悠长,象细长的丝缕延绵不断。这声音,能使深渊里潜藏的蛟龙起舞,使孤独小船上的寡妇悲泣。

我有些忧伤,理好衣襟端正地坐着,问那客人说:“为什么奏出这样悲凉的声音呢?”客人回答说:“‘月光明亮星星稀少,一只只乌鸦向南飞翔’,这不是曹孟德的诗句吗?向西望是夏口,向东望是武昌,这儿山水环绕,草木茂盛苍翠,不就是曹操被周瑜打败的地方吗?当他占取荆州,攻下江陵,顺江东下的时候,战船连接千里,旌旗遮蔽天空,临江饮酒,横握着长矛吟诗,本是一时的豪杰,如今在哪里呢?何况我和你在江中的小洲上捕鱼打柴,以鱼虾为伴侣,以麋鹿为朋友;驾着一只小船,举杯互相劝酒;寄托蜉蝣一般短暂生命在天地之间,渺小得象大海里的一粒小米。哀叹我们生命的短促,羡慕长江的无穷无尽。

愿与神仙相伴而遨游,同明月一道永世长存。知道这种愿望是不能突然实现的,只好把这种无可奈何的心情寄托于曲调之中,在悲凉的秋风中吹奏出来。”

我对客人说:“你也知道那水和月的道理吗?水象这样不断流去,但它实际上不曾流去;月亮时圆缺,但它终于没有消损和增长。原来,要是从那变化的方面去看它,那么天地间的万事万物,连一眨眼的时间都不曾保持过原状;从容不那不变的方面去看它,那么事物和我们本身都没有穷尽,我们又羡慕什么呢?再说那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宰者,如果不是我应有的东西,虽说是一丝一毫也不拿取。

只有江上的清风,与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它,听到的便是声音,眼睛看它,看到的便是色彩,得到它没有人禁止,享用它没有竭尽,这是大自然的无穷宝藏,是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的。” 我和客人们高兴地笑了起来,点燃蜡烛再次饮酒。

菜肴和水果都已经吃完,杯子和盘子都一片狼籍。我与客人们相互在船里睡着了,不知道天已经亮了。

译文 臣李密言:臣子因命运不好,小时候就遭遇到了不幸,刚出生六个月,我慈爱的父亲就不幸去世了。经过了四年,舅舅又逼迫母亲改了嫁。

我的奶奶刘氏,怜悯我从小丧父又多病消瘦,便亲自对我加以抚养。臣子小的时候经常有病,九岁时还不会走路。

孤独无靠,一直到成家立业。既没有叔叔伯伯,也没有哥哥弟弟,门庭衰微福气少,直到很晚才有了儿子。

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管门户的僮仆。孤孤单单地自己生活,每天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

而刘氏很早就疾病缠身,常年卧床不起,我侍奉她吃饭喝药,从来就没有离开过她。 到了晋朝建立,我蒙受着清明的政治教化。

前些时候太守逵,推举臣下为孝廉,后来刺史荣又推举臣下为秀才。臣下因为没有人照顾我祖母,就都推辞掉了,没有遵命。

朝廷又特地下了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洗马。像我这样出身微贱地位卑下的人,能够去服待太子,这实在不是我杀身捐躯所能报答朝廷的。

我将以上苦衷上表报告,加以推辞不去就职。但是诏书急切严峻,责备我逃避命令,有意怠慢。

郡县长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官登门督促,十万火急,刻不容缓。我很想遵从皇上的旨意立刻为国奔走效劳,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报告申诉又不见准许。

我是进退维谷,处境十分尴尬。 我想圣朝是以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凡是故旧老人,尚且还受到怜惜养育,何况我的孤苦程度更为严重呢?而且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蜀汉的官,历任郎中和尚书郎,本来图的就是仕途通达,无意以名誉节操来炫耀。

现在我是一个低贱的亡国俘虏,实在卑微到不值一提,承蒙得到提拔,而且恩命十分优厚,怎敢犹豫不决另有所图呢?但是只因为祖母刘氏已是西山落日的样子,气息微弱,生命垂危,朝不保夕。臣下我如果没有祖母,是活不到今天的,祖母如果没有我的照料,也无法度过她的余生。

我们祖孙二人,互相依靠,相濡以沫,正是因为这些我的内心实在是不忍离开祖母而远行。臣下我今年四十四岁了,祖母今年九十六岁了,臣下我在陛下面前尽忠尽节的日子还长着呢,而在祖母刘氏面前尽孝尽心的日子已经不多了。

我怀着乌鸦反哺的私情,企求能够准许我完成对祖母养老送终的心愿。 我的辛酸苦楚,并不仅仅是蜀地的百姓及益州、梁州的长官所亲眼目睹、内心明白,连天地神明也都看得清清楚楚。

http://hibaiducom/%D6%D0%D1%A7%CE%C4%D1%D4%CE%C4%D1%A7%CF%B0%CD%F8/blog/item/ddd7269b2af374a5c8eaf4d8html 你打开看看,晋书阮籍传的翻译和原文都有,希望帮到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286302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0
下一篇2023-08-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