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萤火虫小巷》,感受友情的力量

共读《萤火虫小巷》,感受友情的力量,第1张

“人生是一段孤独旅程,但我遇见了你。你不是我,却又像世界上的令一个我。”人的一生,都会是在亲情、友情、爱情的围绕中成长、度过,无论哪一种情感都是不可或缺的。

《萤火虫小巷》是一部关于女性友情的小说,读来让人感觉温暖。

第一部 七十年代《舞后》

塔莉与凯蒂,萤火虫巷姐妹花。她们有着完全不同的原生家庭与成长环境:塔莉从小是由外婆带大,父不详,母亲一直过着自己的生活。塔莉记录生活的点滴,渴望回到母亲身边,却一再被抛弃,可以说母亲从未承担起养育女儿的责任。外婆说“她软弱又迷惘,你要认清现实,自己坚强起来才行”,

14岁那年,她不再寄希望于母亲,穿紧身上衣、低腰牛仔裤,成为酷女孩。凯蒂的家庭完整、父母恩爱,并会适时地得到关爱、指点迷津。凯蒂在初二时遭遇社交问题,每天捧着《魔戒》,渴望交到朋友。她远远地看着塔莉,觉得她美如摩洛哥公主,却没有勇气迈出第一步。妈妈告诉她“人生中只有没做过的事会让我们遗憾。”在此鼓励下,她走向塔莉。

1974年,当年的少女,在战败的阴影中成长,并肩骑着脚踏车……她们为歌词感动哭泣,互相诉说每件大小事,两人的生命紧密交织,难分彼此。这份友谊有如人生中的挡土墙,扎实、牢靠且稳固,屹立不摇。两人真正的友谊始于塔莉“受伤”(参加舞会被强暴)——最脆弱的时候,她这辈子最惨的一夜,在她向凯蒂倾诉并得到拥抱后,觉得想微笑,感觉很特别。而凯蒂和塔莉成为朋友之后,觉得自己变成了另一个人,更大胆、更勇敢,愿意尝试任何挑战。

书中另一个人物,她是两人友谊的见证人,是塔莉人生选择的指引者,就是凯蒂的母亲穆勒齐夫人。是她告诉塔莉“你妈妈是怎样的人、过怎样的生活,并不代表你也一样,你可以自己选择,而且不必觉得可耻。可是,塔莉,你必须拥有远大的梦想。”是受穆勒齐夫人的影响,在那一刻,塔莉决定以后要当记者,“成为下一个珍恩•艾诺森”,这句话成为她的信念,有如神奇的密码,装载着她的雄心壮志,让梦想不再虚幻。她之后也为追逐梦想而不断努力、奋斗。穆勒齐夫人对塔莉的影响不仅于此,还有更重要的是在外婆去世后,收留她直至成年——那一刻,让塔莉从坠落变成飞翔,之后数十年的人生中,她一直记得这崭新的契机,使她成为全新的人。

第二部 八十年代爱情战场

萤火虫巷姐妹花在成长,在不断追求梦想中褪变。塔莉期待在大学里闯出一番成就,她勤奋准备:修习传播系的核心课程,每天抽出时间至少读四份报纸,尽可能多看电视新闻……她急着去报社求职却遭拒。她写了近上千封信才获准上查德•怀利教授的传播新闻课,一个曾经的传播金童、联播网的主播,因意外事业崩溃,后来开始在大学教课。在塔莉眼中,他有着落拓不羁的模样,但眼神中依然饱含智慧的光彩。而在大二即将结束的时候,她和查德教授的关系发生了质的变化,不再是单纯的、遥远的师生关系。对这段塔莉还不曾看清的关系,凯蒂忧虑重重,她担心会给好姐妹带来伤害,却因此两人在沟通中发生误会并不欢而散。由此能感到塔莉集睿智与敏感于一身。

在塔莉为追求“记者梦”而凡事做到极致之时,凯莉却陷入浪漫故事难自拔,并乐此不疲地与男生交往,在塔莉看来是“一脸晕陶陶的蠢样”,最重要的是,凯蒂开始有不同的梦想,想上法学院、想写小说、想恋爰,但又不知如何告诉塔莉。因为是塔莉编织出两人搭档报新闻的美梦。她该如何开口说“我不可能永远跟随你”。与姐妹花关系密切又纠葛的男主人公“强尼”,他是塔莉实习电视台的制作人。出场时出乎塔莉预期,这个男人太过俊美,凌乱黑发、钴蓝眼眸与淡淡胡楂……无论塔莉怎样雄心勃勃,依然摆脱不了刚刚走入职场的靑涩。而凯蒂在纠结着如何向大家尤其塔莉说,她不想成为记者、主播,却阴差阳错地在毕业之际被拉来强尼的电视台工作,并且因为被强尼吸引而违心地答应下来。强尼、塔莉与凯蒂在工作上成为无坚不摧的团队,在感情上,强尼被热情的塔莉吸引,而塔莉有查德教授,所以他从未开口;凯蒂深爱强尼,却也小心深藏,不曾让强尼发现。日复一日,怪异的三角关系持续着。

塔莉的事业急速发展,即将去往新的电视台发展,而深爱她的查德教授参透了二人之间的无法契合,最终离她而去。他明白塔莉在这世界上想要的东西很多很多,或者说因为童年时被母亲抛弃,让她不知如何去爱一个人。凯蒂虽没有那么热烈地追求新闻事业,没有那么光芒四射,但她有自己的智慧与对情感的敏锐,她有一颗对爱情炙热的心。因爱而不得选择离开之际,终于向强尼敞开心扉,强尼也被她的感情深深震撼、打动。两人最终放下心结走到一起。

第三部  九十年代 我是每个女人

凯蒂与强尼结婚,但也并非如童话般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就结局了。凯蒂如世上大多数女人一般,嫁给了心爱之人,婚后生活有甜蜜有隐隐担忧,随后就开始孕育小生命……而塔莉艳光照人地继续追求事业、追求传媒梦想,成为事业型女人,感情(或者说男人)只是她忙碌生活的调剂、放松。塔莉与凯蒂仍是彼此重要的存在。在凯蒂结婚、生子的时刻,塔莉无论怎样紧忙都出现,并成为凯蒂女儿玛拉的干妈。与现代所有妈妈一样,凯蒂在初为人母时,一度陷入焦虑:身材变形、昼夜照顾宝宝、没有自我时间,但也有穆齐勒夫人出现代为照顾,使她和强尼去过二人世界,重温新婚的你侬我侬。生活并不会总是平静的。强尼与塔莉一样,有“新闻”梦想,当巴格达战事响起时,他再也无法沉寂,欲弥补曾经心中的缺憾,在和凯蒂商议后,奔赴前线。凯蒂无论多么不舍、多么担忧也无法去阻止,她了解强尼,知道他心中所想所求。凯蒂与塔蒂这对萤火虫小巷姐妹花,从14岁开始可以说陪伴了半生的好友,发生了争执与冲突:强尼在战地受重伤,凯蒂前往照顾陪护,塔莉也第一时间赶过去,这让凯蒂顿时有了依靠,她十分感激。但她却不知塔莉身负重任,即对强尼的伤势进行独家报导,这却是凯蒂极力反对的,做为妻子,她要保护无法表达意愿的丈夫,为此,她用尽全力打了塔莉一耳光……这是 凯蒂与塔莉人生追求已完全不同后的冲突爆发。强尼苏醒,各种检查后,凯蒂想要找个人庆祝,但这个人不是随便一个人,从小到大,塔莉永远是第一个陪她庆祝的人。恰在此刻,塔莉拿着保丽龙杯装的伯爵茶,与凯蒂和解,眼中满是恳求,嘴上却没有道歉……转眼间,两人又一起开心欢笑起来。做妻子、做母亲是一种事业,但它是一种消磨人意志的事业,甚至会失去自我。

凯蒂在度过难挨又考验重重的一年后,照顾家庭、孩子,塔莉在电视上不断更换着发型……转眼玛拉就要上小学二年级了,而这一年发生了一件令她猝不及防的事情:戴安娜王妃逝世……戴安娜王妃是她们那一代少女 ——女神般存在,是一个梦,一个信仰。“生命说结束就结束了,而她才刚开始过自己的人生”。凯蒂也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我要去华盛顿大学报名写作班”。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凯蒂与塔莉的人生泾渭分明,以家庭为重无事业;以事业为重无家庭。而现代女性,担负工作与家庭双重重任,可能是集凯蒂与塔莉于一身,仅养育孩子一项,就会导致出现无数焦虑的妈妈。

第四部 千禧年 这样的一刻

生活在继续。凯蒂又有了双保胎儿子,如同千千万万的妈妈一样,每天的生活过得像龙卷风过境一般,被各种杂事吞噬;塔莉事业成功,但到了40岁,她也很难像从前般经历繁忙工作、彻夜狂欢后依然能够神采奕奕,她越来越想念那些真正了解她、关心她的人,她在质疑“拥有成功的事业必须要牺牲人生吗?假使没有人能分享,成功又有什么意义?”

对于人生的真谛,每个人都是在一边向前走一边思考着,究竟是夫妻恩爱、儿女双全还是事业有成?执着于找到答案的人是塔莉,与曾经的恋人查德的偶遇,使她从心底感到震撼:他成了显眼的记号,标识出她为了事业所放弃的一切。受到查德的点醒,塔莉意识到她不是一个人,还有母亲——“白云”。然后,她又有了重新追逐的目标,尝试与母亲和解。当然,她又按照自己一贯的行事风格,全程以纪录片形式,邀请强尼做制片人。尽管凯蒂对他们二人合作共事心有芥蒂,强尼无法抵挡对丰厚的受益以及事业成功的诱惑,依然说服了妻子。

随着女儿玛拉青春期的到来,凯蒂与之关系越发的剑拔弩张。玛拉与所有十四五岁女孩子一样,渴望独立、自由,参加聚会、学习艺术,而这些都受到妈妈的限制,这种限制激起她强烈的不满。与女儿关系的恶化,使凯蒂非常焦虑。眼看着妻子在生活中辛苦劳作,又因教育儿女烦忧,强尼感到心疼又无可奈何,他向塔莉诉苦、求助,希望曾经的姐妹能够伸出援助之手。

然而,这一次却爆发了“萤火虫小巷姐妹花”平生最为严重的嫌隙,或者说争吵。塔莉又一次因自己主观、自以为是的方式伤害了凯蒂,她未经强尼、凯蒂事先许可,请来教育专家开现场直播为“过度保护的母亲与痛恨这种保护的青春期女儿”做双方对话。在凯蒂看来,这是在指责她是一个“坏妈妈”,是一个失败的母亲,压抑了女儿娇嫩的心灵。对于此时凯蒂的心情,我十分的理解,当母爱被曲解,所有母亲都会委屈,甚至会愤怒。何况是她最为亲近、最为信赖的好姐妹,在自己毫不知情时,给了如同当头棒喝。

至此,塔莉与凯蒂“断交”,互不联系。

当我们以为会有天长地久,会有无数个明天等着我们再相聚时,我们错了。天意弄人,凯蒂罹患恶性乳腺癌。对一家人来说,开始了一段痛苦、艰难的旅程。在病痛中,凯蒂十分思念好姐妹塔莉,与生死相比,曾经的矛盾都如此渺小又不值一提。她放下过往,给塔莉打去电话。却被塔莉只听到部分留言而忽略掉,数月后才获知凯蒂生病且不久与人世。塔莉感觉情绪澎湃,仿佛无法一次承受,里头包含恐惧、忧伤、内疚与后悔。此时才发现,一句“对不起”很容易说出口,可为什么要在已经太迟的时候才肯说。

《萤火虫小巷》一书在最后,对于癌症晚期的凯蒂的心理描写十分细致,非常有带入感,和家人最后的时光,有爱有不舍;在被病痛折磨时,有假装坚强有隐忍;一个人时,有对死亡的恐慌、恐惧。当玛拉对妈妈说“以前我对你很坏”时,凯蒂却在想愿意用一切换取再次和她吵架,因为那代表他们还有时间。而与女儿的拥抱,如此美妙,以致凯蒂想这么抱着永远不放。无论谁陪到最后,死亡都是一件孤独的事,无论多么不舍,最终也是要放手。

塔莉在街头,突然感觉到好友就在身边,在四周,也在她的内心。她听见凯蒂的轻声细语,在风声的呼啸里,在金黄落叶扫过人行道的窸窣中。萤火虫小巷姐妹花----- 她们拥有超过三十年的感情,经历过起起落落,什么也无法夺走她们的回忆。

我始终认为毛姆是位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的一生赚了大把的稿费,居住的是别墅,全世界旅行,有钱到成立毛姆文学奖,派对上邀请的全是名流,甚至与首相丘吉尔都可以称兄道弟…

他确实是20世纪最受欢迎的英国作家,被称为是“英国当代的查尔斯·狄更斯”,他的作品以精湛的叙事技巧和深邃的人性洞察力而著称,但他却自居二流小说家。

当所有人都在为他的《月亮与六便士》叫好时,我却更喜欢他的《面纱》。

《面纱》以20世纪初的中国为创作背景,作品中体现了情感道德冲突以及对人性的尖锐反讽,使其被誉为女性精神觉醒的经典之作。

这本小说创作于1925年,它的灵感来源于但丁的《神曲》和毛姆的中国之行。

当然这部作品也被翻拍成了**,但**拍得过分温情显得有些陈词滥调,相对而言,小说会更加精彩。

小说细致刻画了中国背景下的瓦尔特和凯蒂夫妇之间感情的起伏问题,凯蒂的丈夫瓦尔特在得知妻子出轨后想到一个办法来报复自己的妻子,把凯蒂带到了瘟疫肆虐,环境艰苦的中国南方,以此作为对妻子偷情的惩罚,艰苦恶劣的环境使得凯蒂不断反思迅速成长,逐渐有了自我觉醒与救赎的意识。

《面纱》的女主人公凯蒂长期处于无法追求自由被动听从母亲和丈夫的各种安排的困境之中,可以说凯蒂的精神和经济都是不独立的所以她一直处于一种非常痛苦的境地之中。

凯蒂的母亲是位非常强势的人,她希望借由女儿的婚姻来改善家庭的情况,但是其实凯蒂婚前并没有相中瓦尔特先生。

因为无论从外形气质还是言谈举止等方面,这位男士均达不到自己的心理预期。

但是凯蒂已经25岁在当时的社交圈她已经成为了大龄剩女,精神上的不独立使她害怕未婚可能会带来的社会舆论以及别人的嘲笑,在这种心理状态下她冲动的与瓦尔特医生结婚了。

凯蒂和瓦尔特的婚姻一开始就是单方面的喜欢。

瓦尔特知道凯蒂是因为怕受到别人的嘲笑而嫁给自己, 他们两个的性格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瓦尔特是一名细菌研究博士,他的性格沉闷内敛,而凯蒂则是富家女,她活泼奔放。

这就注定了他们的婚姻会出现诸多的问题,比如说下雨天凯蒂会说:“哇,下雨了”。其实她希望瓦尔特能够有点回应,而瓦尔特通常都是低着头,微笑不作声。

当然瓦尔特其实是非常爱凯蒂的,他为凯蒂也做出了许多的改变。

比如说去参加一些他不想参加的社交晚会,陪凯蒂打牌,听她讲一些不好笑的笑话。但是由于这桩婚姻一开始就不单纯,所以悲剧是必然的。

事实上,毛姆在他的众多小说里都直接或间接的批判了婚姻,在他创作大部分小说里,但凡描写了婚姻男女主人公的情感,无一例外都以悲剧收尾,毛姆认为结婚了,男女双方就没有了自由,所以他的笔下对婚姻从未留情。(当然可能也与他早年丧母,后期情感之路不顺有关。)

所以故事的走向也非常的俗套,凯蒂出轨了。

她和情人查尔斯度过了一段非常欢乐的时光,但是在两人偷情暴露后,凯蒂请求情夫与自己结婚,却遭到对方的无情拒绝。她终于看清了对方的真面目,于是接受了瓦尔特的要求,一起前往中国南方的疫区。

而这段经历促进了凯蒂的觉醒,特别是在修道院做义工的时候,凯蒂亲眼目睹无私奉献的修女冒着极大危险照顾病人,这让她意识到人生应该有深层次的追求,她开始为过去愚昧,自私,浅薄和短视的自己感到羞愧。

做义工的充实生活让凯蒂收获了成就感,填补了她内心的空虚,也让她获得了精神层次的重生,找到了人生新的意义,凯蒂不断反思自己审视自己,对过去的自己进行了反思。

比如反思自己为什么会一直依附母亲,为什么会答应同自己压根不喜欢的人结婚,为什么会害怕被人嘲笑?为什么会依附瓦尔特?为什么想要和查尔斯在一起?为什么一直没有勇气追寻自己想要的生活等等?

不断的自我追寻,使凯蒂逐渐萌生了独立意识,她意识到只有在精神上不依附任何人,任何感情和任何道德风俗的去生活,才能获得心灵上真正的平静与充实。

在故事的最后,瓦尔特先生由于感染了病毒去世了,而凯蒂选择了自己独立抚养女儿。

她也终于醒悟,在以前的岁月自己错过了大把自由独立追求精神愉悦的机会,所以她不能让女儿以后步自己的后尘,决定自己勇敢的站起来,做好女儿的表率。

但你以为故事就这样结束了?那就大错特错了,毛姆老爷子从来不会给人一个明确的答案。

当我们都以为凯蒂终于痛改前非,可以开启新的人生时,她又接受了曾经的情夫妻子的邀请,住到了她家,然后又控制不住自己,再次投入那个她已经看透了、恨透了、鄙视过的人的怀抱。

所以毛姆以一种血色浪漫的方式告诉我们:

#日更打卡# Day35

《读毛姆的<面纱>,品标题的重要性》

前段时间读毛姆的《面纱》,很有感触。

《面纱》这个小说是一个关于爱情和救赎的故事。

被丈夫瓦尔特深爱着的凯蒂偷情后被发现,瓦尔特提出,如果其情妇唐生能够离婚,并且在一周之内和凯蒂结婚的话,他们可以离婚,但是如果不能的话。他就带着凯蒂到霍乱地区去救助。

情夫唐生当然不可能离婚取凯蒂,所以凯蒂和瓦尔特去了霍乱地区。凯蒂一直以为只是瓦尔特的报复,他是为了让她死在霍乱之中,所以才一定要带着她的(当然,瓦尔特也可能是真的怀有这个目的)。

但最终凯蒂在这个霍乱横行的灾区实现了自我救赎,深爱着她的瓦尔特却死在了那里。

剧情看似简单,但故事非常有内涵。

毛姆塑造的人物非常成功,爱能让你爱到欲罢不能,恨能让你恨到不能自已。

因为瓦尔特的死,我非常难过,由此非常的不喜欢凯蒂。总觉得是作者是为了让让凯蒂的救赎之路走的更加坎坷而顺理成章,才将瓦尔特写死。

以上,是我对《面纱》这篇小说的初印象。

如果只是看这个剧情,如果这篇小说的名字改成《一个女儿的自我救赎》,或者《一个男人悲哀的爱情》,或者《爱而不得》,哪怕只是《我爱你》,都只是一个很普通的小说,不会有很多人会去深入思考关于凯蒂和瓦尔特这两个人物内心深处,最让人难以接受的那部分真实。

但是这篇小说叫《面纱》,这就很值得人深思了。

因为叫面纱,所以我们就总觉得这些表象背后还会有我们不知道的真实。

比如凯蒂的虚荣自私以及后来的放纵,最后对父亲的理解,选择最简单质朴的生活。这种种的情节推进,就是一个个面纱揭开的过程,让我们看到一个女性身上所具有的的所有优点缺点。

再比如瓦尔特对凯蒂的爱,是否始终如一。他最后的那句一句“最后狗死了”所具有的深刻含义,以及这句话中传递出的瓦尔特内心爱恨交织的情绪,和一个善良卑微的人内心可能怀有的某种阴暗的恶意。

这同样是一个个面纱揭开的过程,你以为的爱,可能怀有某种目的,你以为的恨,可能带有某种柔情。

因为面纱二字,让我们引起无数的思考与联想。换成另外的字,将会是另外的理解。

所以说,一篇文章,标题实在是太重要了。

今天读周公度译的《浮生六记》。

很多人称《浮生六记》为晚清小红楼梦,可见其文学造诣不低。坊间常将《浮生六记》与《想》与《香畹楼忆语》《影梅庵忆语》《秋灯琐忆》并称明清四大性灵随笔一起刊印。

周公度则对此表示非常愤怒,认为这几本书抵及的境界,完全不可相提并论。将《浮生六记》与其他三本并称的行径甚是粗暴。

书我还没看完,但是我觉得但看标题,觉得这四本书并称个什么也很正常啊。

记呀,忆啊,语啊,看标题就是一类的。哈哈,原谅我无知

如果把《浮生六记》中“六记”去掉,估计读者一看就觉得不搭,出版商也就不会放在一起刊印了,还搞什么并称。嘿嘿,原谅我胡说

(本文字数:1103)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982153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2
下一篇2023-10-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