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义是什么意思 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区别

浪漫主义是什么意思 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区别,第1张

1、浪漫主义是什么意思?指的是怀有浪漫主义情怀的人。浪漫主义”一词原指一种文学上的基本创作方法,与现实主义相对,强调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

2、当浪漫主义”用于指人时,常指一类在思想与行为方式上信仰浪漫、充满幻想、富有诗意的人。

3、什么是浪漫主义?浪漫主义通常与现实主义放在一起讲。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区别:

要理解两者的区别其实不算困难,影视作品《流浪地球》是浪漫主义,《唐顿庄园》、《傲慢与偏见》是现实主义;小说《西游记》是浪漫主义,《红楼梦》、《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则偏向现实;李白、庄子、屈原这些属于浪漫主义,杜甫、白居易属于现实主义。

就随手编个故事吧:

朝九晚五的普通员工阿伟某一天下班回家,他错过了地铁,一个人郁闷地走在路边,路边上恰好开了一家大排档,他点了份晚餐一个人默默地吃着。这就是现实主义。

朝九晚五的普通员工阿伟某一天下班回家,他错过了地铁,一个人郁闷地走在路边,路边上恰好开了一家大排档,他从背包里拿出了口琴吹了起来。这就是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源于与18世纪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在思想上强调唯心主义,抒发个人的情感;在文学传统上则常常带有夸张的想象,忧郁的情感。

其实,浪漫主义的兴起与欧洲特有的环境地理、文化传统也有很大的关系。法兰西尖塔高耸的哥特式建筑、庄严肃穆的教堂;不列颠岛日复一日盛行西风带来的风和雨、凯尔特人的传说和神话故事;德意志的宗教;斯拉夫人关于狼人、吸血鬼的传说;古希腊与古罗马数不清的神、古老又雄伟的大建筑等等,这些都给浪漫主义的创作提供了良好的背景和广泛的素材。

另外我总结了一下,浪漫主义的作品通常带有以下特点:

1宏大的背景

《流浪地球》中的太阳系,《冰与火之歌》里广袤而充满未知的维斯特洛大陆,《逍遥游》中庄子创造的无限大海北冥”,《悲惨世界》里前后数十年的漫长时间线等等。与这些宏大的背景比起来,无论是多么伟大的人物,都会显得何其渺小。浪漫主义的背景,就是无限的大”,只有足够大,才能填补了一切未知与可能性。

2不可或缺的英雄人物

浪漫主义作品中的英雄人物,他们可能未必都会以人作为个体而存在。他们是雪莱笔下摧枯拉朽的西风,也可能是**《忠犬八公物语》中那只忠诚地等待的狗。他们也是大仲马故事中惩恶扬善的伯爵、身怀绝技的三位火枪手,是心怀仁义的冉阿让,是面恶心善的钟楼怪人。

他们身上具有普通人所没有的品质,他们像古罗马、古希腊神话中性情各异的神。而也只有拥有巨人一般内心,才足够支撑起宏大的故事背景吧。

3一个美好的结局

与现实主义往往乐于揭示人生的惨淡、社会的黑暗不同。浪漫主义的作品往往以一个美好的结局作为收尾。就像大仲马书中基督山伯爵客服重重困难终于能成功复仇;雨果笔下追捕冉阿让的警察能良心发现以死谢罪;雪莱诗中的西风呼啸过后,春天已经不再遥远;德拉克洛瓦画中的女神高举红色的旗帜带领人民走向胜利。

每一个浪漫主义者心中,都怀着对至真至美的渴望。

  阿尔伯特·加缪,法籍阿尔及利亚人,作为迄今最年轻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为其立传者无数,读《加缪,一个浪漫传奇》有感。相比之下,掺杂了过多个人情感的《加缪,一个浪漫传奇》或许算不上认识加缪的首选。

 不过正因如此,书中塑造的加缪有着学术性传记所没有的亲切感。作者伊丽莎白·豪斯是加缪的忠实读者和热忱的研究者,曾追随着他的足迹去往法国和阿尔及利亚,探访过许多与加缪关系密切的人,她对加缪所怀有的不仅仅是崇敬与赞叹,还有如伴侣般的亲密感。从这位追随者的角度出发,读者看到的加缪既有作为声名显赫的作家的过人之处,也有作为一位普通人的复杂性。基于作者本人深厚的学养和真挚强烈的情感,传记并没有拘泥于单一线索与简单记述,加缪的成长、肺结核于他的困扰、事业的起伏、社会环境的变化和作者本人的经历相互交织,共同推动着加缪人生的进程,将一位性格复杂的抗争者推至幕前。

 作者于书中记叙了加缪不同时期的社会活动。他关心世事且积极参与,甚至众叛亲离也要坚持政治信仰,种种做法让我深怀敬意。知识分子固然要精于学术,不过躲在象牙塔里钻进脱离现实的学术,抛弃社会责任,将手头的工作当成是精神避难所,似乎都很不妥。虽然现实的复杂性早已让许多文人疲于应对,寄情山水以抒怀的、另寻一块园地种蔷薇与地丁的大有人在,但是雨果、加缪、闻一多这样奋起抗争的人却也不占少数。正是他们,迎着巨大的阻力,背负着创伤,如过客般前行,使正义与变革之火常燃。然而被民众仰望的文人又常是悲哀的,身不由己地被钉上十字架,做人民的精神领袖,担当社会的救世主,一番标榜后形势已然脱离控制,未得满足的世人又判他为阶下囚。那些深受其苦却始终不忘责任,最终还能找回真我的文人会让人看到比货真价实的学识更宝贵的东西,即坚韧的品格和宽容的胸怀。始终被注视着的加缪经历过这样的痛苦,外界的赞誉与批评都曾令他不安,将他逼入绝境。即便如此,加缪还是坚持着一贯的立场和道德标准,关心着民族的未来,从自我怀疑中找到前进的方向,以新的著作和新的自己去挑战生活。

 加缪软弱天真的一面是让他陷于困境的原因之一,然而这绝不意味着加缪是个软弱的人,读后感《读《加缪,一个浪漫传奇》有感》。伊丽莎白将加缪的性格归结于“沉默克制”,这无疑是精辟的。他始终有意识的保持私密感与独立性,习惯于一个人去战斗,与肺结核(那时候还没有抗生)、与伤害、与低迷状态、与曾经的友人,甚至与伪装的自我。这样持久而浩大的反抗,没有冷静的头脑与坚毅的内心无法办到。年轻时加缪的日记就像是写给自己看的规划书,里面几乎找不到生活细节的踪迹,就像是他不需要普通的情感交流一样。他还习惯于用幽默当做“分散注意力的武器和防卫机制”,这让人们初次见到加缪时感到他雄辩而富有魅力,却无法接近。我并不觉得加缪超出坚强的防卫是错误的,尽管一开始他对此沾沾自喜,之后却感到厌恶,因为一颗敏感的心或许能从他人身上寻得庇护与温暖,但一颗敏感又坚强的心了解自己的弱点,甘愿保持着戒备与现实碰撞,也绝不允许自己被安然地被保护着,沦为纤细易碎的摆设。我相信很多人都理解甚至是感同身受,在冷漠的世界中产生这样的想法——想要独自经历一切,并无过错。当然,像加缪一样,把这条路越走越窄、最终被迫做出改变避免毁灭也是大部分人的结果,不由得让人怀疑,这种生活态度真的可取吗?西方战后的哲学种种,也全是优越且适用的,能够取代所谓的“落后的人生观”吗?这又是一个问题了。

 在读本书之前,我曾读过加缪的《局外人》和《鼠疫》,这两部小说中有自传性质的部分带给我的不解在《加缪,一个浪漫传奇》中也得到了解答。比如书中写到了加缪的母亲,她愚昧且无助,遭受着无尽的压迫,耳聋与目不识丁将这个温顺异常的'人与世界隔绝,也使她在加缪病情危急时“表现得就像一个拥有正常理智的人对待家人普通的头痛一样”,这对加缪日后形成强烈的戒备心和自觉树立起与他人的“不可逾越的鸿沟”——即便是对待最亲密的卡萨雷斯,有着深远影响。然而加缪却将最高的赞誉献给了母亲,说她是“唯一需要忠诚对待的对象”,承认自己对母亲的爱永远无法令隔离在方寸世界中的母亲明白。这些感情,都被放在《鼠疫》里曾令我惊讶的里厄医生的母亲身上。里厄老太太是个有着清澈的棕色眼睛、充满善意与慈爱的母亲,是唯一一位让里厄明显表露出持久温情的人,连妻子也未获此殊荣。就算和奥兰的其他居民一样,因鼠疫被禁锢在城中,里厄老太太却像是有意被作者与鼠疫隔开,不仅与儿子的关系丝毫未受随时可能到来的死亡的影响,在照顾鼠疫患者时也表现如常,用几乎不变的表情将自己安置在屋角里。看得出来,与慈善一起,令年轻患病的加缪一度困惑甚至怀疑母亲对自己的爱的沉静,也被里厄老太太完整的承接。我不能理解的隔离于世的生活状态找到了原型,那是令加缪始终以自己的原则进行斗争的精神动力,是他于雄辩中时常陷入沉默的原因。母亲对加缪的影响之巨大,由此可见一斑。

 据说加缪在美国的影响力一度远超他在法国本土的,更有将阅读《鼠疫》视为理所因当的医科学生。不论加缪的影响力如何改变,法、美、英等国家的文化氛围始终浓郁,伊丽莎白无意中的描写让人感受到这种中西差距。或许我们曾在上个世纪前叶短暂地有过具有普遍性的文化氛围,那种知识精英与知识群众共同创造一齐享有的文化氛围,然而却夭折了。如今我们看似有着广博的包容性,好像是在博采众长,却改变不了始终原地踌躇着的事实,当然也有梦想凭着几个”加缪”拿下诺贝尔文学奖,从此证明了民族文化复兴的人,他们是否还盼着“加缪”充当文化大局的弄潮儿我就不得而知了。难保读了这本书,发现加缪不过是个常人,破碎了一颗枕于黄粱边上的心。

《平凡的世界》 作者:路遥

《穆斯林的葬礼》 作者:霍达

《挪威的森林》 作者:村上春树

《基督山伯爵》 作者:大仲马

《教父》 作者:马里奥·普佐

《苏菲的世界》 作者:乔斯坦·贾德

《麦田里的守望者》 作者:塞林格

《白鹿原》 作者:陈忠实

《破碎的四月》 作者:卡达莱

《万历十五年》 作者:黄仁宇

《美的历程》 作者:李泽厚

《围城》 作者:钱钟书

《汤姆叔叔的小屋》 作者:斯托夫人

《尘埃落定》 作者:阿来

《根》 作者:亚历克·黑尔

《生命从明天开始》 作者:心曼 春曼

《活着》 作者:余华

《许三观卖血记》 作者:余华

《牛虻》 作者:伏尼契

《呼啸山庄》 作者:艾米莉·勃朗特

《拿破仑全传》 作者:刘乐土

《曹禺剧本选》 作者:曹禺

1《平凡的世界》 作者:路遥

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作者在近十年间广阔背景上,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划了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铜城除过河南人之外,从北方黄土高原和南方平原地区贫困县漫流来的乡民也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从有了煤炭业,这里就成了中国西部的阿拉斯加,吸引来无数寻找生活出路的人。在这个口音五花八门的“联合国”里,由于河南人最多,因此公众交际语言一般都用河南话。在铜城生活的各地人,都能操几句河南腔,哼几句嗯嗯啊啊的豫剧。 这城市四周全是山梁土峁。山上石多土薄,不宜耕作,农业人口远比不上黄土高原腹地稠密,更不要说和拥挤不堪的中部平原相比了。因为事农者甚微,加之此地又不缺乏燃料,这些山山峁峁竟然长起了茂密的柴草,甚至还有一些树木梢林,显得比黄土高原其它地方更有风光。每当入秋之时,有些山上红叶如火,花团锦簇般夺人眼目…… 山梁土峁间,由于地层深处挖掘过甚而形成空洞,地表时有下陷,令人触目惊心的大裂缝往往撕破了几架山梁,甚至大冒顶造成整座大山崩塌陷落,引起周围里氏三级左右的地震。大山以北一二百华里处就是黄河,它带着成千上万吨泥沙沉重地喘息着淌向东方…… 城市在这条狭长的山沟里只能摆下一条主街。那商店铺面,楼房街舍,就沿着这条蜿蜒曲折的街道,沿着铁路两侧,沿着那条平时流量不大的七水河,鳞次栉比,层层叠叠,密集如蜂房蚁巢,由南到北铺排了足有十华里长。 火车站位于城市中心。一幢长方形的候车室涂成**,在这座沾灰染黑的城市里显得富丽堂皇。除过南郊军民两用的飞机场,火车站不大的广场也许是市内最为开阔的地方了。 火车从这里向南,穿越绿色的中部平原,五六个小时就可以抵达省城。而向西,向东,向北,都有公路伸出,一直可以通往邻近几个省份。这个火车站每天上下午分别和省城对开两趟快慢客车,其余就全都是运煤车了。 从陇海铁路岔出来的这条支线,它的最后一节铁轨并没有在这个车站终止。这钢铁阶梯又在这里岔出两股,一路爬坡穿洞,沿途串起了东西两面二十多个矿区。 外地人提起铜城,都知道这是个出煤的地方,因此想象这城市大概到处都堆满了煤。其实,铜城边上只有一两个产量很小的煤矿,其余的大矿都在东西两面那些山沟里。 当你沿着铁路支线拐进这些山沟,便会知道那里有着多么庞大的世界。这些相距只有十来里路的煤矿,每个矿区都有上万名工人,连同他们的家属,几乎都超过了一个山区县城的规模。密集的人口,密集的房屋,高耸的井架,隆隆的机声,喧嚣的声浪,简直使人难以置信这些小小的山沟山湾,怎么能承载了如此大的负荷?

2《穆斯林的葬礼》 作者:霍达

一个穆斯林的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揭示了他们在华夏文化和伊斯兰文化的撞击和融合中独特的心理结构,以及在政治、宗教的氛围中对人生真谛的困惑和追求。展现了古老的民族风情和充满矛盾的现实垂涎。作品清新流畅、质朴无华,以细腻的笔触探测人的心灵,读后荡气回肠,留下深沉的思索。

3《挪威的森林》 作者:村上春树

一本风靡全亚洲百分之百的恋爱小说,曾高居日本文学史上的“超级畅销书”。

这当然要被算成是村上春树的代表作。许多人认识这位日本人就是从这本书开始。全书以回忆为线索,表达了青少年面对青春期的孤独困惑以及面对成长的无奈、无聊。村上通过年轻人在社会压力下无法摆脱的生存痛苦,第一次明明白白地强调了他在以后书中不断反复强调的主题:生命的悲哀与无力感。

这是一部伤感,又有痛苦,百分之百的恋爱小说。小说主人公渡边展开他同两个女孩间的爱情纠葛。渡边的第一个恋人直子原是他高中要好同学木月的女友,后来木月自杀了。一年后渡边同直子不期而遇并开始交往。此时的直子已变得娴静腼腆,美丽晶莹的眸子里不时掠过一丝难以捕捉的阴翳。两人只是日复一日地在落叶飘零的东京街头漫无目标地或前或后或并肩行走不止。直子20岁生日的晚上两人发生了性关系,不料第二天直子便不知去向。几个月后直子来信说她住进一家远在深山里的精神疗养院。渡边前去探望时发现直子开始带有成熟女性的丰腴与娇美。晚间两人虽同处一室,但渡边约束了自己,分手前表示永远等待直子。返校不久,由于一次偶然相遇,渡边开始与低年级的绿子交往。绿子同内向的直子截然相反,“简直就像迎着春天的晨光蹦跳到世界上来的一头小鹿”。这期间,渡边内心十分苦闷彷徨。一方面念念不忘直子缠绵的病情与柔情,一方面又难以抗拒绿子大胆的表白和迷人的活力。不久传来直子自杀的噩耗,渡边失魂魄地四处徒步旅行。最后,在直子同房病友玲子的鼓励下,开始摸索此后的人生。

我本人认为,内容错综复杂,不仔细看,容易弄不明白

4《基督山伯爵》 作者:大仲马

《基督山伯爵》是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的代表作。法老号大副唐泰斯受船长委托,为拿破仑党人送了一封信,遭到两个卑鄙小人和法官的陷害,被打入死牢。狱友法里亚神甫向他传授了各种知识,并在临终前把埋于基督山岛上的一批宝藏的秘密告诉了他。唐泰斯越狱后找到了宝藏,成为巨富。从此化名基督山伯爵,经过精心策划,报答了恩人,惩罚了仇人。本书充满浪漫的传奇色彩,章章奇特新颖,引人入胜。

故事性很强, 很耐读!

5《教父》 作者:马里奥·普佐

这是是1969年美国出版的长篇小说,是美国出版史上的头号畅销书,曾连续70周排名畅销榜,37年销量达2000万册。早在七十年代初已拍成**,发行世界各国,受到普遍欢迎,据小说改编的三部**有两部获奥斯卡奖。《教父》的故事提供了某种根植于美国人心中的可怕的愉悦因素,使读者近距离观察到一个令人震颤的黑暗而暴力的非法阶层,献给读者一场凶险生活方式的飨宴。 黑帮故事的经典~!

6《苏菲的世界》 作者:乔斯坦·贾德

风靡全球、超级畅销的哲学奇书

全世界最易读懂的哲学书

一本关于哲学史的小说

20世纪百部经典著作之一

1994年获"德国青少年文学奖"与"最优秀作品奖"

《苏菲的世界》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发展的历程。由前苏格拉底时代到萨特,以及亚里士多德、笛卡儿、黑格尔等人的思想都通过作者生动的笔触跃然纸上,并配以当时的历史背景加以解释,引人入胜。评论家认为,对于那些从未读过哲学课程的人而言,此书是最为合适的入门书,而对于那些以往读过一些哲学而已忘得一干二净的人士,也可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

7《麦田里的守望者》 作者:塞林格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塞林格唯一的一部长篇,虽然只有十几万字,它却在美国社会上和文学界产生过巨大影响。1951年,这部小说一问世,立即引起轰动。主人公的经历和思想在青少年中引起强烈共鸣,受到读者,特别是大中学生的热烈欢迎。他们纷纷模仿主人公霍尔顿的装束打扮,讲“霍尔顿式”的语言,因为这部小说道出了他们的心声,反映了他们的理想、苦闷和愿望。经过30多年来时间的考验,证明它不愧为美国当代文学中的“现代经典小说”之一。现在大多数中学和高等学校已把它列为必读的课外读物,正如有的评论家说的那样,它“几乎大大地影响了好几代美国青年”。

8《万历十五年》 作者:黄仁宇

明万历十五年,即公元1587年,在中国历史上原本是极其普通的年份。作者以该年前后的史事件及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物为中心,抽丝剥茧,梳理了中国传统社会管理层面存在的种种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索现代中国应当涉取的经验和教训。作者以其“大历史”观而闻名于世,本书中这一观念初露头角,“叙事不妨细致,但是结论却要看远不顾近”。本书自80年代初在中国大陆出版以来,好评如潮,在学术界和文化界有广泛的影响。

《万历十五年》由黄仁宇先生于1976年在美国所著,在国内直到近些年才引起大众的注意。其实这一年大明王朝并没有发生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所以不为一般研究者所注意,但在这一年发生的许多琐细小事,却如青萍之末成为帝国走向崩溃的前兆。

元辅张居正已去世五年,海瑞在这一年也故去了,一代名将戚继光也在年底殁了,时年29岁的努尔哈赤在东北崛起了:始建宫室,布教令于部中,禁暴乱,戢盗窃,立法制……然而朝廷却未予注意;西班牙无敌舰队即将出征英吉利,揭开世界历史新的一页……

  

9《美的历程》 作者:李泽厚

《美的历程》从宏观鸟瞰角度对中国数千年的艺术、文学作了概括描述和美学把握。其中提出了诸如原始远古艺术的“龙飞凤舞”,殷周青铜器艺术的“狞厉的美”,先秦理性的“儒道互补”,楚辞、汉赋、汉画像石之“浪漫主义”,“人的觉醒”的魏晋风度,六朝、唐、宋佛像雕塑、宋之山水绘画以及诗、词、曲各具审美的三品类,明清时期小说,戏曲由浪漫而感伤而现实之变迁等等重要观念,多发前人之所未发,此书于一九八一年初版,多次再版理印达几十万册。已有英文、德文、日文、韩文等多种译本问世。这篇文章真的很好。

10《围城》 作者:钱钟书

《围城》是中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作者钱钟书1910—,江苏无锡人,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后留学英、法,是位学贯中西而富才情的学者。《围城》动笔于1944年,完稿于1946年,其时,作者正蛰居上海,耳闻身受日本侵略者的蛮横,“两年里忧世伤生”《围城·序》,同时又坚韧地“锱铢积累地”把自己对人生、对学术的感悟与思考付诸笔端,先后完成了小说《围城》和学术著作《谈艺录》。

就凭这部唯一的长篇小说,钱钟书成为中国现代文学中小说大师级人物。本书自四十年代末出版以来,有多少人为它哭,为它笑,为它深深长叹,为它久久思索。人生是围城,婚姻是围城,冲进去了,就被生存的种种烦愁包围。钱钟书以他洒脱幽默的文笔,述说着一群知识分子的快乐与哀愁。钱钟书的深入骨髓的洞见,通达超脱的生存智慧足以让读者品评再三。。

11《活着》 作者:余华

这部作品的题目叫《活着》,作为一个词语,“活着” 在我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自来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作为一部分作品,《活着》讲述了一个人和他的命运之间的友情,这是最为感人的友情,因为他们互相感激,同时也互相仇恨;他们谁也无法抛弃对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他们活着时一起走在尘土飞扬的道路上,死去时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与此同时,《活着》还讲述了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难,就像那句老话:千钧一发。让一根头发去承受三万斤的重压,它没有断。《活着》还讲述了眼泪的宽广和丰富;讲述了绝望不存在;讲述了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而活着。

12《许三观卖血记》 作者:余华

《许三观卖血记》是余华1995年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它以博大的温情描绘了磨难中的人生,以激烈的故事形式表达了人在面对厄运时求生的欲望小说讲述了许三观靠着卖血渡过了人生的一个个难关,战胜了命运强加给他的惊涛骇浪,而当他老了,知道自己的血再也没有人要时,精神却崩溃了法国《读书》杂志在评论《许三观卖血记》时说道:这是一部精妙绝伦的小说,是朴实简洁和内涵意蕴深远的完美结合余华目前正在创作一部长篇小说,讲述的是一个时间跨度很大的爱情故事,从文学风格上说,这将是一部与《许三观卖血记》迥然不同的作品,这部小说将于明年初完成 这本书表达了作者对长度的迷恋,一条道路,一条河流,一条雨后的彩虹,一个绵延不绝的回忆,一首有始无终的民歌,一个人的一生这一切尤如盘起来的一捆绳子,被叙述慢慢拉出去,拉到了路的尽头 在这里,作者有时候会无所事事因为他从一开始就发现虚构的人物同样有自己的声音,他认为应该尊重这些声音,让它们自己去风中寻找答案于是,作者不再是一位叙述上的侵略者,而是一位聆听者,一位耐心,仔细,善解人意和感同身受的聆听者他努力这样去做,在叙述的时候,他试图取消自己作者的身份,他觉得自己应该是一位读者事实也是如此,当这本书完成之后,他发现自己知道的并不比别人多 书中的人物经常自己开口说话,有时候会让作者吓一跳,当那些恰如其分又十分美妙的话在虚构的嘴里脱口而出时,作者会突然自卑起来,心里暗想:"我可说不出这样的话"然而,当他成为一位真正的读者,当他阅读别人的作品时,他又时常暗自得意:"我也说过这样的话" 这似乎就是文学的乐趣,我们需要它的影响,来纠正我们的思想和态度有趣的是,当众多伟大的作品影响着一位作者时,他会发现自己虚构的人物也正以同样的方式影响着他 这本书其实是一首很长的民歌,它的节奏是回忆的速度,旋律温和地跳跃着,休止符被韵脚隐藏了起来作者在这里虚构的只是两个人的历史,而试图唤起的是更多人的记忆 马提亚尔说:"回忆过去的生活,无异于再活一次"写作和阅读其实都是在敲响回忆之门,或者说都是为了再活一次

13《牛虻》 作者:伏尼契

牛虻:为信仰赴死如散步

他,牛虻——一个为了自己的革命信仰,甘愿被命运折磨的人。他深爱过两个人——父亲蒙坦里尼和高洁的女人琼玛,但后来的他一生都没有再给机会让他们来爱他。他的内

既是慷慨动人的革命书籍,又是高雅纯正的文学名著,本书充满深刻描写人情人性的艺术感染力。在人口最多的中国和土地最宽的前苏联,《牛虻》拥有着无数的、几代人的崇拜者。 主人公牛虻,是上流社会的叛逆。年轻时经历过几番刻骨铭心的感情苦难。他曾因无知而铸成大错。他最热爱的姑娘,给予他惨痛的心灵伤害;他尊敬的生父,却是凶残的政敌!然而他义无反顾地追真理,抛弃了爱情与生命――为意大利的独立与自由。牛虻,成为青年人心中“坚强”的化身! 小说围绕牛虻,恋人琼玛以及性格复杂的蒙泰尼里主教展开,线条简明而又写得波澜起伏、惊心动魄,显示了作者激越的感情世界和浓厚的艺术功力。

14《呼啸山庄》 作者:艾米莉·勃朗特

《呼啸山庄》是一部震撼人心的“奇特的小说”,是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毕生的唯一力作。弃儿希刺克厉夫被“呼啸山庄”的主人恩萧收养,恩萧的女儿凯瑟琳与他从小友爱,产生了炽烈的爱情。而庄主的儿子辛德雷却仇恨他,老恩萧死后,把他降为奴仆,百般凌辱。凯瑟琳为了得到“画眉山庄”主人林顿的财产资助希刺克厉夫而嫁给了林顿。希刺克厉夫得知后愤然出走。几年后,希刺克厉夫致富归来,使辛德雷倾家荡产,并诱骗林顿之妹与他成婚,恣意虐待。凯瑟琳终因不能同希刺克厉夫结合而凄然病逝。

15《尘埃落定》 作者:阿来

《尘埃落定》是青年藏族作家阿来的小说,该小说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 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的四川阿坝地区,当地的藏族人民被十八家土族统治着,麦其土司便是其中之一。

《尘埃落定》讲述的是康巴藏族的故事,这当然是一个很民族化的题材。因为作家的族别,他的生活经历,这个看似独特的题材的选择其实是一种必然,但小说并不囿不于民族题材,小说中涉及到的权力、英雄、宗教、信用、仇杀、爱情等话题都具有现代意义。这使《尘埃落定》在题材上不仅有特殊性,更具有普遍意义。《尘埃落定》写的是历史,但历史也是一种现实,而这种现实得到更为充分的表达,它的面貌会更加文阔,更加深远。同一种空间,也就是具有演绎多种故事的可能。关于这段历史,阿来说“史是写出了它的一种状态,或者说是我对它某一方面的理解。”

16《拿破仑全传》 作者:刘乐土

1804年,在一个盛大无比的典礼中,拿破仑波拿巴为自己加冕,成为法国的皇帝。他的法语带着浓厚的科西嘉口音,看起来好像不大适宜做法国的***。可是他却几乎征服了整个世界。 他是一个军事天才,铁蹄踏遍了整个欧洲大陆和埃及……1815年,英国和普鲁士联军在滑铁卢战役里使他一败涂地。拿破仑被放逐到南大西洋的一个英国的小岛上,6年之后与世长辞。 拿破仑还是一位既爱江山,也爱美人的大丈夫。其一生风流情债无数……他猎取美女芳心的招法,与他天才的军事才干一样出类拔萃…… 本书是迄今为止最全面、最公正、最生动、最细腻展示拿破仑军旅生涯和情感世界的著作!

17《破碎的四月》 作者:卡达莱

乔戈的哥哥被仇家杀死,从那一刻起,乔戈的生活便离他而去。根据统治阿尔巴尼亚北部高原地区的卡努法典:如果一个人被杀死,他的家人必须为他报仇。乔戈无法摆脱宿命,三月十七日,他成功地射杀了那个凶手。在被死者家属追杀之前,他被允许了三十天的休战协定,于是他的四月破碎成了两部分:在四月十七日之前,是“白色”的,安全的;之后便是“黑色”白,亡命的。

与乔戈的命运交织在一起的是一对新婚夫妇。他们来自都市,对高原文化充满向往。新娘迪安娜对被死亡威胁着的乔戈一见钟情,与此同时,乔戈也想在四月转成黑色之前再次邂逅迪安娜。

当人一降生在这个世界上,就陷入一场追杀或者杀人的宿命中,生命只能如破碎的四月般短暂和仓煌。《破碎的四月》以简洁、诗一般的笔调讲述了一个人一个月的故事,却反映了一个民族几百年的固扰和悲剧性。

情感心理学书籍

 情感心理学书籍一:

 两性情感实用宝典之这样读懂男人心(麻辣漫画版)

 如果你的情敌先看了,你就完了!如何拆穿他的花言巧语如何识破他的虚情假意如何让他甘心俯首帖耳欧洲顶级“男性管理专家”,首度揭秘男性语言密码!扯掉男人的最后一块遮羞布!……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

 色随心动 :发掘真正属于你的情绪色彩

 黑色到底是一只可爱、讨人喜欢的小狗的颜色,还是可怕的女巫和夜行妖怪的颜色绿色到底是你最爱吃的甜筒上面三重脱水开心果的颜色,还是你吃完了整个甜筒后的面部颜色……本书切入角度新颖,作者文笔风趣。让颜色唤起长期被你遗忘的情感——有些是积极的,有些消极,还有一些则是你根本没有感觉到的。

情感勒索

 《纽约时报》畅销榜第1名,再版8次,20种语言出版,亚马逊网站5颗星评价,令百万读者受益的心理学经典著作。

 本书最重要的用处之一,就是能帮助你减轻控制情感勒索者所引起的内疚感。当你为了摆脱本不应有的内疚感而去着手改变你的行为时,作者会告诉你如何才能忍受随之而来、无法避免的不适。以健康和自我肯定的方式做出改变,会减轻内疚感,而一旦你彻底摆脱了内疚感,情感勒索者就会无能为力了。

 别独自用餐

 《别独自用餐》是法拉奇的第一部作品,多次再版,畅销欧美多个国家。在书中法拉奇用他的亲身经历讲述了一个来自贫穷家庭的孩子,从给人当球童起就悟出了人际交往和人脉对成功的重要性。这让他在寻求和接受别人帮助的同时,也热情地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以此形成良好的社交圈。 这让他从一个小镇上默默无闻的孩子,成为人才济济的哈佛商学院一员,又成为全美顶尖的职业经理人,后又创建法拉奇绿讯营销咨询顾问公司(Ferrazzi Greenlight)。

情感自由 by Orloff

 美国畅销书《正向能量》作者朱迪斯·欧洛芙博士2009年再次引起轰动的一部著作,《纽约时报》和《华尔街日报》畅销书。

 长踞亚马逊网站心理干预类图书排行榜第一名。

 书中提供了七个实现自我解放的转变工具,

 分别将恐惧、沮丧、孤独、忧虑、抑郁、嫉妒、气恼等七种消极情感

 转变为勇气、耐心、融洽、镇定、希望、自尊、同情等七种积极情感。

情感心理学书籍二:

 做幸福的丈夫

 在一对对平凡的夫妻哭哭笑笑、大吵大闹过后又化干戈为玉帛的日常故事当中,我们可以找到属于各自的感动和教训。 如果你是在婚姻的起跑线上发誓要找到幸福,那么就请你牢牢记住自己的誓言:“我们夫妻一定能够拥有幸福!”并与你的另一半坚持跑到终点。这本书将变成一根绳索,向你传递夫妻之间爱的震颤。

  那些渐行渐远的爱情

 本书分为暖爱、枝节、流年、腔调四个部分,包括《渐行渐远的信仰-爱情的图腾》《渐行渐远的坚韧-请一定不要被打倒》等篇,对当下都市白领们的小资情调作了细腻、真挚的阐释和抒发,既是一本都市白领的情感慰藉书,又是一本都市白领内心情感的告白书。

解读情感

 《解读情感》以跨学科的独特视角,从人类学、心理学、神经科学和人工智能等方面解读人类情感,引领你体验一种别样的心灵之旅。爱到底是中世纪的欧洲诗人创造出来的还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赢得**是否能让人更幸福怎样才能更快乐未来的机器人会有情感吗

20岁懂得爱,30岁爱对人

 全球知名的婚恋咨询专家区斯坦夫妇教你学会:勇做女王却不败犬的单身修炼术,识别命中注定的白马王子辨别术,游刃于全家老小间的美好沟通术,赶走第三者的彪悍术,打造浪漫金婚的炼金术。

学习爱

 心灵导师的智慧之语,如同涓涓细流,流入每个人的心田,温暖而有力量,帮助困惑在路上的人们拨开情感迷雾,找到真实的自己和幸福。

;

读书会笔记2

书籍:《拥抱你的内在小孩》

内容:第九章 面对爱的迷妄

(P88-104)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这是匈牙利诗人裴多菲一句很出名的诗句,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

爱情在世人的眼里是多么美好、浪漫而又甜蜜。大家还记得灰姑娘的童话故事吗?

从前,有一位长得很漂亮的女孩,她有一位恶毒的继母与两位心地不好的姐姐。她便经常受到继母与两位姐姐的欺负,被逼着去做粗重的工作,经常弄得全身满是灰尘,因此被戏称为“灰姑娘”。有一天,城里的王子举行舞会,邀请全城的女孩出席,但继母与两位姐姐却不让灰姑娘出席,还要她做很多工作,使她失望伤心。这时,有一位仙女出现了,帮助她摇身一变成为高贵的千金**,并将老鼠变成马夫,南瓜变成马车,又变了一套漂亮的衣服和一双水晶(玻璃)鞋给灰姑娘穿上。灰姑娘很开心,赶快前往皇宫参加舞会。仙女在她出发前提醒她,不可逗留至午夜十二点,十二点以后魔法会自动解除。灰姑娘答应了,她出席了舞会,王子一看到她便被她迷住了,立即邀她共舞。欢乐的时光过得很快,眼看就要午夜十二时了,灰姑娘不得已要马上离开,在仓皇间留下了一只水晶鞋。王子很伤心,于是到全国探访,找出能穿上这只水晶鞋的女孩,尽管有后母及姐姐的阻碍,但王子仍成功的找到了能够穿上水晶鞋的灰姑娘。王子很开心,便向灰姑娘求婚,灰姑娘也答应了,两人从此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

童话故事总是在男女主角在一起后,来一句“两人从此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就结束了。童话在涉及到现实这个话题时,都不敢深入面对,因为,两个人在一起之后,生活并不可能都是一帆风顺,这其中还有无数的阻挠与障碍需要跨越。

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渡过美好而又甜蜜的热恋期后,彼此的缺点慢慢露出来,生活上的各种磨擦不断,对方做什么事都觉得不合自己心意,冷漠了、平淡了、话少了,或者总是因为一点小事争吵,一时为了今天买的菜吵,一时又为今天对方没有及时回电话吵,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能引发非要决定谁强谁弱之类的权力争斗。

为什么爱情开始的时候总是充满了美好和期待,最后却常常变成一场梦魇?而我们为什么每次面对爱情时,又总是像飞蛾扑火一样奋不顾身地投入进去,然后一次又一次地重蹈覆辙?

追求爱情的戏码,其实是因为我们的内在小孩想要寻求解脱,“爱情”被我们无意识地当成逃离恐惧的惯性模式。我们内心的恐惧和痛苦是如此难以承受,我们渴望爱情就像童话一样,一定会有一位白马王子,骑着高大英骏的白马,把我们从疲惫、痛苦、狼狈不堪的生活里拯救出来,让我们从此幸福快乐地生活。

童话永远在别处:被真实生活压得喘不过来气的人们,总是一厢情愿地试图营造出虚幻但美好的精神避风港。爱情不过是我们逃避面对恐惧的手法。

我们是怎样利用爱和亲密关系来逃避恐惧的呢?一般会通过下面三种方式:

1、 浪漫幻想——紧抓着这种信念:由于害怕孤单的恐惧,我们以为最终能遇到某人将我们的恐惧和痛苦带走。

2、 自我依赖——自欺欺人地相信:我们是自给自足的。

3、 怨天尤人——认为痛苦或恐惧之所以出现,都是别人或外在事物的错。

浪漫幻想

我们先来听一首关于爱情的诗《致橡树》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的红硕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远,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

诗人舒婷的一首《致橡树》曾经带给我们多少对爱情的憧憬?

我们憧憬着自己的爱情就像诗里的橡树和木棉一样浪漫、一样坚贞。我们满怀希望地期待着开始一段新的恋情,期待自己终于找到那个一直在等待我的人。我们把“那个人”想象成一个完美的对象,仿佛一旦找到他(她),所有的痛苦与孤独都将结束;这个完美对象会深深地了解我、懂我、爱我,让我沐浴在甜蜜的支持、尊重和温柔体贴里。

当我们一旦发现“那个人”并不是我们曾经以为的完美对象的样子时,我们可能就会告诉自己:我认错人了,赶紧结束这段关系,不要把时间浪费在吵架或者试图让他(她)改变的事情上,这是在浪费时间和精力,赶紧重新去寻找那个对的人。

我们爱的并不是具体的某一个人,一个有血有肉有优点有缺点的具体的人,我们爱的是自己浪漫情绪想象出来的完美对象。对方的容貌,对方的性情,对方的思想,对方曾经与将来的生活,一切我们都看不到。对方在我们的心中无非是一具浪漫情绪做成的躯壳,没有灵魂,没有心。

我们常说,相恋容易相处难。热恋时,其实我们没有和对方的真实存在打交道,我们是将自己的幻想投射到对方身上,然后与自己的幻想打交道。相处时,我们就看到了彼此的真实存在。我们有时常常会惊讶地发现,这个最亲密的爱人,根本就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他(她)似乎完全是另外一个人。

他(她)的确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我们其实是将自己的想象强加在对方的头上,当我们看到他(她)时,我们看见的不是对方真实的存在,而是我们加诸在他(她)身上的幻想。

我们有许多的困惑都来源于对理想恋情的执着和迷恋,但实际上这只是掩盖了一个我们不愿意接受的事实,那就是——完美对象不可能满足我们所有的需求。

只要还紧抓着幻想不放,我们就永远不必面对自己的缺乏信任以及不被爱时的痛苦和害怕。我们借由浪漫幻想,投射出生活应该是如何如何的想法,而一直生活在期待中。

否认和虚假的自我依赖

自我依赖和浪漫幻想正好相反,为了逃避面对需求的恐惧,自我依赖干脆否认自己对爱和亲密关系有需求。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总是会收到很多来自社会来自家长的价值传递:我们要做一个独立自主的人,努力学习、努力工作,我们需要克服来自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困难,主宰自己的命运。这些价值观看上去确实很有价值,我们大部份的人也是按照这样的价值观来要求自己的。

但是,当我放下头脑里关于正确价值观、关于积极人生态度的判断,用心去感受这些有关价值观的文字的时候,我感觉到自己有情绪在升起,我感觉到脑子发麻发胀,心很堵,呼吸困难。我感觉到脆弱是不被承认、不被允许的,我们被要求必须活在坚强的、积极进取的、自尊自重的、挑战困难和独立自主的自我形象里。

当我们遵循着这样的价值观长大以后,我们可能会形成这样一种观念:我比任何人都更能自己照顾好自己的需要,真的没有什么东西是我无法给予自己的,我不需要依赖任何人,没有任何人能比我更了解我自己,就算只有我自己一个人生活,我也觉得没有任何问题。

这种人在爱和亲密关系中有个名称,叫做“反依赖者”。反依赖型的人需要关系,但又担心被困住,像美好的监狱。他会担心,如果向一个人敞开,就必须照顾别人,自己就会消失。这是很深的恐惧,而不是一点点。

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个关于反依赖者的故事。

小美今年35岁,她是一个大学老师,身材修长,言谈举止充满了知性美。追求小美的人很多,小美也谈过几次恋爱,但是都没有结果,直到现在,小美也还是一个人过。眼看着自家这么优秀的闺女都快奔四了,却还一直没有成家生孩子,小美的妈妈实在想不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小美自己倒不是很在意,她觉得只要自己过得开心,一个人也过得挺自在的。她自己也不明白,每次谈恋爱,刚开始的时候两个人都挺有感觉的,但是随着了解的加深和关系的亲近,自己莫名地感觉到恐慌,原来自由自在的自己,好像慢慢变得无法动弹,感觉什么事情都被对方管着,都得需要向对方交待。小美感觉自己的空间在被一点一点入侵,对方的需求,就像海啸一样,要把自己吞没,让自己感到窒息。等到忍无可忍的时候,小美每次都选择落荒而逃。

当我们带着一份理解来检视这个模式时,就很容易发现,那个内在小孩,因为体验了不被接纳欣赏、不被鼓励、不被爱的痛苦,早就选择了放弃,缩回壳里,并找到一种求生存的方式,那就是不要依赖别人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这种凡事只能靠自己的虚假自立自强,就跟浪漫幻想一样,强而有力地将我们的恐惧屏障在外面。靠着躲在孤立隔绝的背后,我们就永远都不用体验恐惧或面对恐惧。这是一种掩饰恐惧的高明欺骗手段,因为它遮盖了所有我们对亲密关系和被遗弃的害怕。

我们为此而付出的代价,就是感受不到我们的脆弱。而且很确定的是,如果我们无法感受脆弱,就无法真的拥有爱。

怨天尤人

怨天尤人的人会认为一切都是别人的错、别人的问题,或者是环境不对、情况不对。用我儿子的话来说就是“都怪你!都怪你!”,反正自己一点责任也没有,都是别人的错。作为一个孩子,责怪外界是很自然的,因为他还没有掌握承担责任的力量。

凡事喜欢怨天尤人的人,总是觉得除非改变了外在的人、事、物,否则自己无法感到有能力给予自己所需要的东西或者力量。我们在把责任推卸到别人头上的时候,我们的内心掩藏着深深的愤怒。

大部分时候,我们都不会意识到是什么让我们如此愤怒,我们习惯了把愤怒和伤害不知不觉地投射到爱人或朋友身上,投射到让自己感到挫折、沮丧和拒绝面对的情况上。当失望和挫折的烈火熊熊燃烧的时候,我们总是本能地怨天尤人,而不是与痛苦的感觉共处。为什么呢?因为责怪可是比感受痛苦来得轻松容易多了。

责怪别人是相当普遍的行为!在那一刻,我们大概连想都没有想到,有些事情或者真的是自己不对。

又到了讲故事的时间了。

故事说的是一位年轻人在生活中处处碰壁,他有一种厌倦尘世的感觉。于是,有一天,他来到一座寺庙,请一位得道高僧为他指点迷津。年轻人说:“大师,如今这世道实在太险恶了,处处充满了冷漠和陷阱。不是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就是互相倾轧,争得你死我活。人情薄得就像一张纸,一不小心就捅破了。不知为什么,我看到的总是人们虚伪的面孔,感受到的总是人们的自私自利。请问大师,我该怎么办呢?是找一个无人的深山隐居起来,还是与浑浊的社会对抗到底?”

望着一脸沮丧的年轻人,大师知道,给他讲再多的道理,他也不一定听得进去,关键是要让他的心灵深处有所顿悟,所谓“解铃还需系铃人”,要想走出阴霾,还得靠年轻人自己。

就在这时,树上一只鸟儿叽叽地叫了几声,随后,一滩鸟粪不偏不差,正好落在了年轻人的身上。年轻人怒不可遏(E四声),放声骂道:“你这该死的鸟,没看见下面有人吗?呆会儿我找个弹弓打死你!”大师听罢,双手合十,微笑着说:“善哉!善哉!施主,这不是鸟儿的过错,因为树林本来就是它们栖身的地方,有鸟粪落下也是很正常的事,怪只怪我们站错了地方,不该打扰了鸟儿的宁静。”

年轻人一脸迷惑,仍有些不明白。见此,大师继续说道:“施主,请看看你伸出的手,你在指责鸟儿时,食指指着小鸟,而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则指着自己。也就是说,当你在指责别人时,你要承担三倍于别人的责任。因此,对于人情世故,要与人为善,宽以待人,能让人时且让人,能容人处且容人,那样你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听了大师的诉说,年轻人恍然大悟,原来不是人心险恶,世态炎凉,而是自己缺乏一颗理解的心,一颗宽容的心。从那以后,年轻人不再抱怨别人,而是在自己的身上寻找原因,多年后,他成了一位德高望重的名士,人们纷纷称颂着他的贤德。

很多时候,我们在责怪别人时,恰恰是因为自己站错了地方。在面对一件事时,我们往往只看到了自己的利益,而忽略了别人的利益,所以总认为自己是对的,而别人是错的。

当我们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时,我们也就拥有了选择、决定和转变的力量。学习将焦点带回内在,并看清他人是我们认识自己的一面镜子,需要我们保持不间断的觉知。

舍弃责怪的心态,并不表示在需要的时候不必设定界限,设定界限不等同于责怪。当我设定界限,能量就保留在我的内在。我不把能量丢到别人身上,让虽人去承担错误。设定界限能够提升自尊自重,责怪则不然。

走入内在的决心

浪漫幻想、自我依赖和怨天尤人这些迷妄,让我们的行为得以合理化,我们无意识地利用它们来隐藏自己,好感受安全和受到保护。如果舍弃它们,将会把我们投入到未知里,我们的脆弱将赤裸裸地无所遁形。

面对伤口令人感到害怕,爱和亲密关系引动我们嫉妒、被遗弃、被拒绝的情绪,也揭开我们不被了解、不被爱或不被支持的情感伤疤。然而,透过对内在小孩的学习,我们确信一旦将能量转回内在,并诚恳地看待自己,转化便会发生。

我同意你的说法,分享欲在一段感情中非常重要。当人们对彼此感到兴趣和兴奋时,他们会分享自己的想法、感受和经历,这有助于建立更紧密的关系。通过分享,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对方,增加彼此之间的信任和共鸣。

浪漫是一种情感和体验,可以激发人们的美感和情感,让人们感到特别和被爱。分享欲可以是一种浪漫的表达方式,因为它是人们向自己所爱的人表达情感和关注的一种方式。通过分享自己的生活、感受和梦想,人们可以向对方展示自己的情感和感受,这可以增强彼此之间的吸引力和感情。

然而,分享欲也需要适度。如果一个人总是想要掌控对方的信息和行踪,可能会让对方感到压力和不舒服。因此,在建立感情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平衡分享欲和对方的隐私和个人空间。

世界上只有两种可以称之为浪漫的情感,一种叫相濡以沫,另一种叫相忘于江湖,我们要做的是争取和最爱的人相濡以沫,和次爱的人相忘于江湖,也许不是不曾心动,不是没有可能,只是有缘无分,情深缘浅,我们的爱在不对的时间回首往事的时候,想起那些如流星般划生命的爱情,我们常常会把彼此的错过归咎为缘分,其实说到底,缘分是那么虚幻抽象的一个概念。真正影响我们的,往往就是那一时三刻相遇与相爱的时机,男女之间的交往,充满了犹疑忐忑的不确定与欲言又止的矜持,一个小小的变数,就可以完全改变选择的方向。

补充一些人对浪漫感情的看法语句,具体如下:

1、浪漫的性格。我们说某某人很浪漫,是指这人生活不为世所羁,自由自在依自己的天性而生活。这往往是一个人表现出的性格。古代的李白“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去访名山”、“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这种侠风亮节,便属浪漫。2、浪漫的生活方式(或工作)。同事们中多少人倾慕美国西部牛仔那种豪放的浪漫生活,又有多少人梦想成为着一身军装,做英姿飒爽的壮士。3、浪漫的行为。某些行为充满诗情画意,很浪漫。我的一个同学常到雨中散步,自称心里感到很浪漫。又有一对很好的恋人,平时紧张工作,每逢周末,便手拉手迎着朝阳,漫步十里长堤,至傍晚迎着夕阳回来。这些行为,其实是一种特殊心情的外在表现。4、浪漫的心境。浪漫可以体现在做某一件很小的事情上,或在一种工作中,或是一生中生活的某个方面,是一种很高的精神活动。1、要有质朴清纯的性格。很显然,没有一定的诗人气质的人纵使被大雨淋透也体会不出浪漫来。这种性格是自然而然依天性而成的,追功逐利,虚情假意只能削弱这种天性。2、浪漫的行为不是刻意追求所能得到的。这是一种很美好的心境,一种很美好的形象,只有对诗情画意敏感的人才能体会到。对自然,对人,对事物深深地喜欢、用心爱着的时候,往往会悄然升起这种感受。刻意模仿别人,那不是源于自然,所以很难体会到这种心境。浪漫纯乎是一种灵性的浮现。3、提高自己的艺术欣赏能力,增加对美的体会能力,可以使自己更易体验到美好的心境。诗人、艺术家、文学家中多浪漫人物,与他们本人的艺术修养有很大关系。由此看来,同学们勿须抱怨自己缺乏浪漫,也勿须羡慕别人,自己用美好的心境,纯真的感情,去生活,去工作,小至走路散步,大至人生理想、终生事业等等,都有一种天然的真意。这种心境会使人体会到很高的人生境界,使你感到周围充满诗情画意,生活得悠然自得。浪漫虽然可以算是青春的一部分,但青春的内涵并不全是浪漫,以浪漫为动力的头脑是经不起挫折考验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34938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4
下一篇2023-08-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