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中蒙太奇的镜头”是什么意思?蒙太奇是谁呢

“电影中蒙太奇的镜头”是什么意思?蒙太奇是谁呢,第1张

蒙太奇手法例谈 影视拍摄中有一种表现手法叫“蒙太奇手法”,即用许多镜头适当打破时空界线,将故事剪辑组合到一起,以使上下贯通,首尾完整。剪接手法 在**,电视镜头组接中,由一系列镜头经有机组合而成的逻辑连贯、富于节奏、含义相对完整的影视片断 蒙太奇句型--前进式、后退式、环型、穿插式和等同式句型 前进式句型。按全景一中景一近景一特写的顺序组接镜头。 后退式句型。按特写一近景一中景一全景的顺序组接镜头。 环型句型。这种句型是将前进式和后退式两种句型结合起来。 穿插式句型。句型的景别变化不是循序渐进的,而是远近交替的。 等同式句型。就是在一个句子当中景别不变。 蒙太奇段落的划分-- 根据影视作品内容的自然段落来分段。 根据时间的转换来分段。 根据地点的转移来分段 根据影视片的节奏来分段。 所以,段落的划分是由于情节发展和内容的需要或节奏上的间歇、转换而决定的 蒙太奇转场--就是镜头组接中的时空转换问题。 连贯方式转场,就是实行场景与场景,段落与段落之间的直接切换,干净利落,结构紧凑。 相似性转场。利用场景与场景、段落与段落交接处上下两个镜头在形态上、数量上的相同或相似进行转场。 逻辑性转场。利用场景、段落交接处上下两个镜头在情节发展上有逻辑关系,对应关系或因果关系进行转换。 比喻性转场。利用上下两个画面之间有强烈对列作用来转场。 过渡性转场。运用运动镜头、声音、文字或空镜头转场。 分割方式转场,就是借助一定的技巧,实现场景与场所景,段落与段落之间的时空转换。 在作文写作中,我们也不妨借用点蒙太奇手法,把多组不连贯的画面按一定的顺序组织排列在一起,以此来促进人物性格的形成和故事情节的发展,共同表达一个主题。请看下文—— 面临选择 文/何俊杰 片头:人的一生,是在选择中度过的,你总会遇到这种或那种选择。[片头引出面临选择话题] 镜头一:某君吹着口哨,在街上不紧不慢地蹓跶。忽然,他眼前一亮,一个黑色的钱包!他拾起揣于怀中,正欲走人,对面一位神色慌张,像是失主的人迎面走来……[面临金钱,某君该如何选择?] 镜头二:一家五星级宾馆里,一位公务员模样的人正在灯光昏暗,很具浪漫色彩的高档茶坊里品茶,这时走过来一位身材娇好,打扮妩媚的好,她将纤纤细手搭在这位公务员的肩上,吐气若兰:“先生,要喝茶吗?……”[面临女色,人们又该如何选择?] 镜头三:泰坦尼克号就要沉没,一位绅士跑上甲板,此时救生艇只有一个位置,那位绅士正要跨上艇时,一位妇女抱着孩子匆匆赶来……[面临死亡,人们又该如何选择?] 旁白:在这个物欲横流、自私自利的世界,也许面临镜头一,你会若无其事、大摇大摆地从失主旁走过去,失主损失了金钱,你却失去了良心。面临镜头二,你也许会半推半就地完成一次金钱与肉体的交易,过上一把野花比家花香的瘾,暂得逍遥。面对镜头三,你也许会想,生死有亡之际还管什么仁义道德,你会“义无反顾”地踏上艇去。那么,事实果真如此?[人生的十字路口,有人会一失足成千古恨,有人会守望心灵深处的那一块麦田,实现人格的升华] …… 画外音:看到了吗?这才是人性。无所谓“人性本善”,也无所谓“人性本恶”,当面临选择时,我们需要的不光是果断,还要有也许是一桩小事所体现的人性。在面临选择时,据说,蚂蚁被义围困时,会迅速抱成团滚出火堆,以牺牲最外层的蚂蚁来保证种族的延续。“蝼蚁如此,人何以堪?”[揭示问题的本质,张扬人性,提倡人性。再举蚂蚁之事,反复强调,“人何以堪”令人警醒] 片尾:要相信,面临选择之时,会体现出、体会到生命的意义的。(终)[人性希望的曙光在望] 这篇文章明显采用了蒙太奇手法,选取了三个镜头,分别从金钱、女色和生死三个各不相同但又极具代表性的方面来揭示人性这个主题。作者巧妙地把三个思维跳跃性非常大的画面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既丰富了文章的意蕴,又造成了一种思维跳跃,它的满分秘诀正在于情感表达的含蓄性和内容形式的新颖性!

〈钢的琴〉这部**是由张猛导演、王千源(饰演陈桂林)、秦海璐(饰演淑娴)张申英(饰演小菊)主演的。整部**叙事主要分为离婚事件、偷琴事件、造琴事件以及琴成四个部分组成,其中穿插一些黑色幽默的片段。故事是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东北工业的“下岗潮”时期,充满一种萧瑟、无奈的悲剧感。

**的开头是以陈桂林和妻子小菊的离婚事件为开头的,(照片中)左半边翅膀是空的、亮的,建筑风格是破败的,充满着萧瑟荒凉之感,陈桂林手中拉着手风琴,隐喻男主陈桂林是物质贫穷而又充满文艺气息的理想主义者;右半边翅膀是实的、暗的,建筑风格是整齐光亮的、充满着物质丰盈之感,妻子小菊打扮时尚、光鲜亮丽,隐喻着妻子小菊是物质基础丰富、有钱的现实主义者。两者之间的墙壁充满空隙,隐喻着夫妻两人之间的矛盾冲突。特别是关于女儿的抚养权问题,双方都在争取,矛盾无法调和。

这张照片中间,两只烟囱正冒着烟,充满着工业元素,而中间是悼念母亲的葬礼,而葬礼本来是沉重悲剧的,也象征着上世纪九十年代东北工业的落寞。

让女儿小元拥有一架自己的钢琴,是陈桂林胜诉的关键所在。

陈桂林在经历了和朋友们借钱失败之后,看到女儿在学校里半夜偷练钢琴,就和朋友们一起去学校里偷琴,最后,还是被发现了。

偷琴失败后,陈桂林坐在操场上,嘴里叼着一根烟,空中洒满了白色晶莹的梦幻泡沫,双手轻轻抚摸着琴键,弹奏起了贝多芬的《致爱丽丝》。

这张图中光亮的泡沫与周围黑夜,形成视觉上的明暗对比,优美的琴声又和黑夜的静谧形成听觉上的强弱对比,营造了一种浪漫梦幻的氛围,而这种美又和现实中失败落寞形成强烈的反差感。

陈桂林偷琴失败之后,心中充满现实的憋屈与无奈感,发泄之后,又不得不对女儿小元进行妥协。陈桂林半蹲着身子,仰视着女儿,暗示着此时陈桂林心理地位的卑微。

陈桂林来到季哥的钢厂之后,季哥的手下工友们因为一件废铁之事而打了起来,季哥不得不出来进行调和。

这张图中,人物建筑位置高低错落有致,充满着质感,透漏出现实生活的荒诞感与无奈感。人与人之间总是因为各种各样的莫名其妙的矛盾而发生冲突,也暗示了季哥成功背后的辛酸与不易。

造琴的过程也是不容易的,工友们也有着自己的生活与压力,因此,也容易发生冲突。

图中仿照的是《最后的晚餐》,也暗示着后续造琴的失败。

而陈桂林和淑娴之间,也因为造琴而发生矛盾。淑娴认为,让小元妈妈小菊领走小元,也没有什么不好,而陈桂林因造琴的不顺利而闹心,说了句重话“你们都一样,太现实”。

之后,在造琴的过程中,两人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

胖头也因为女儿怀孕之后,找到女婿之后,在怒气与女儿以后的生活之间,不得不进行妥协。

之后,陈桂林因为缺少女友淑娴的支持,以及造琴的失败之后,不得不放弃梦想。

图中男主的灯光是冷蓝光,暗示着男主的落寞与孤独,女主的灯光是暖**的,女主的面部模糊,暗示着女主的胜利,而这种“胜利”又不是女主想要的那种,心里面充满纠结与矛盾。

而季哥也因为倒卖钢铁销赃而被人举报,在走之前,他看了看自己铸造的砂模,有始有终。

钢厂的两根大烟囱,代表着上一代人的集体记忆,也最终迎来被炸掉的命运,它们象征着东北工业最后的辉煌,也象征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陈桂林放弃造琴,也放弃了女儿的抚养权之后,而“钢的琴”却奇迹般的造成了。**中以歌舞片的形式迎接着这一刻的到来,再配上[西班牙斗牛曲],使得这部“琴”充满反讽的荒诞感。

“琴”终于造成了,它就伫立在那里闪闪发光,周围一片黑暗,而它的光晕,象征着集体的力量和智慧。

“琴”的确是造成了,而他却失去了女儿,也失去了父亲,他一个人静静地坐在那里,变得一无所有了。灰暗的灯光,暗示着他麻木的内心,以及对现实生活的绝望,而生活还要继续。

这部**,我个人是非常喜欢的,也连续看了两遍。无论**质感、叙事、构图、色彩运用、配乐、演员演技等,都是精品之作。

(1)这部**中,用到了复现式蒙太奇手法。

例如开头两人离婚,父亲和母亲的葬礼、父子坐在烟囱下等画面,如同工业齿轮的啮合一般,使得**的叙事结构变得紧实,也使得**的质感更加突出。

**的构图也很经典,光影、镜头远近、色彩等,都值得学习。

(2)这是一曲中年人未完成的挽歌。

在造琴的过程中,每个人都充满使命感,而这种使命感,在经历了与现实生活的一次次妥协与麻木,人到中年之后,就变得更加可贵。

在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高不成低不就,却又不得不面对现实生活的压力,负重前行,而内心却感到更加地空虚,人生的虚无。

而送走了双亲之后,就不得不探寻人生的意义,而生活却依然要继续。

例如**中的季哥,他已经是江湖大哥,却有血有肉,做事有始有终,总会有一个交代。而在造琴过程中,他重新体验了年轻时所走过路,也找到了时代所赋予的使命感与生命中的烙印。

(3)这是一个时代的精神。

上一辈的集体生活,让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不是那么明显。随着烟囱的倒塌、父母的离世,这些记忆终究化为历史的尘埃。辉煌与萧条,本来就是一体,而造成的“钢的琴”积聚了上代人的心血与智慧,也是一笔宝贵的资产,它象征着上代人敢打敢拼、敢想敢做的钢铁精神,就如同《老人与海》中“人可以被消灭,但不能被打败”的精神。

(4)这是对现实生活的辛辣嘲讽。

当年轻心怀梦想,一心一意想要做点实事时,却总是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最后,只能胎死腹中。当有条件做这件事时,却已经不再年轻,而事情却莫名其妙地做成了,而意义与动机,却已经变质。

总之,这是一部值得细细品味的经典**。悲剧的内核,却已轻喜剧的黑色幽默而娓娓道来。

文科生的专属极致浪漫文案

你是黄赤交角,我是蓝色星球我的冷暖变化,由你决定。

这辈子我们注定要在一起

用我们文科生的话来说,这叫命运共同体。

我本是灰头土脸的石灰岩

终有一天为你而脱变成一块精致的大理石。

我是盛行西风吹拂下的大西洋水汽,跨过千山万水

只为温暖伊犁河谷的你。

你在北极,我在南极,相隔一万九千九百九十八米

我一路向北,只为走到你心里。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是你,冰河也是你。

你是我几千年诗经扉页浅草池塘边最纯粹的悸动,也是我满船星河压不动的梦。

我是坚定的唯物主义,直到遇见你,

我才相信唯心主义。

辩证法的发展,是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的过程

但你在我心里,永远无法被取代。

你是蓝色星球我是黄赤交角,春夏秋冬冷暖由你。

月色与雪色之间你是第三种绝色日月与星辰之间你是第四种难得。

你可以帮我拍一个长镜头吗时长一辈子,不需要蒙太奇。

我是冷锋,你是暖锋,我们一相遇,便是一场雨季。

你是远方星球的引力,所以我潮汐不止。

总会有人捡起七零八落的你,然后安安稳稳地爱你。

这是**《巴黎我爱你》的其中一个短片,出现在48分钟左右处。这部**很好看,由二十多个导演联合拍摄,围绕巴黎的20个区展开十八个故事短片。你说的这段刚好是讲浪漫的埃菲尔铁塔区的。说两个默剧演员如何相爱的故事。由法国导演Sylvain Chomet制作。

音意兼译 — 外来语中翻译译之首选

 胡清平

 (江苏理工大学 人文学院, 江苏 镇江 212013)

 摘要:针对汉语里使用外来语的方式多样化的现状,本文从多视角来剖析译词现象,回顾词语翻译的历史,分析翻译方法多样化的原因,进而提出外词中译应当首选音意兼译法的主张。基于汉语的特点,作者论证音意兼译(即语音转写和语义摆布相结合)的可行性,指出音意兼译的优点,并且总结出一套规律性的模式供制定当代音意兼译的规范时参考。

 关键词:外来语;翻译;音意兼译;语音转写和语义摆布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3X(2001)06-0028-04

 Semantic Transliteration-the Best Strategy for Translating Foreign Words into Chinese

 HU Qing-ping

 (College of 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 Jiangsu University of Sci & Tech, Zhenjiang 212013, China)

 Abstract: The diverse ways in which foreign words are translated and used in the Chinese language today is a phenomenon the present paper seeks to analyze, and from a number of different angles First, a review of the history of word translation is given The reasons as to why there is such a diversity of translation techniques are also analyzed Then the author puts forth the view that the best strategy for translating foreign words into English is that of semantic transliteration, ie a combination of phonetic transcription and semantic manipulation of the original word He elaborates on the advantages of such a strategy, and lays down a set of formulas for establishing present day norms of semantic transliteration

 Key words: foreign words; translation; semantic transliteration; phonetic transcription and semantic manipulation

 1. 现状和任务

 中西语言的根本差别在词汇形态上,而词汇翻译的难点是新的外来语的翻译。外来语又叫外来词、借词,在进入汉语时都是我国文化的缺项,人们采用了不同的方法来使用它们,包括音译、意译、音意兼译、照抄不译。有时老百姓抱怨听不懂,语文专家也惊呼汉语的纯结性和统一性正在遭受破坏。针对这种现状,达成外来语翻译方法的共识,已经成为翻译界刻不容缓的任务。本文以许钧(1998)对“怎么译”三个问题的论断为基础,以许渊冲(2000)的“优势竞赛论”为指针,拟从多度视角来剖析译词现象,提出外词中译应当首选音意兼译法的主张。

 2. 要“怎么译” — 意愿或目的

 Bloomfield(1993)主张:“语言学家应该毫无偏见地观察一切言语形式。”让我们观察一下外来语在中国多样化的使用方式,以及隐藏在各种用法背后的意愿或目的。

 21 经济利益驱动的纯音译

 几年前,我看见一种货物,包装袋上印着“朱苦力威化曲奇”,估计是Chocolate Wafer Cookie之音译。我买了一袋,果然是巧克力薄脆饼干。厂商给这种商品起名时,采用英文名的音译,目的是以新奇促销售。克力架(cracker)为人们熟悉之后,厂商换了另一个英语词cookie的粤语译音“曲奇”。

 纯音译只作语音转写,几乎等于不译。不译的极端是照抄外文。中外混杂的语言主要用于同行之间的交流。VCD广告接二连三,又出现了 SVCD、CVD、DVCD、DVD等产品,都可称作影碟机,但太笼统。视听设备更新太快,干脆以不变应万变,照搬英文。广告里常有SOD、MM、 MFP2之类的英语缩写词,故弄玄虚。更有甚者,由外国人做广告。老百姓虽然听不懂Haier is confidence或Haier-famous brand, 但从电视面画上可以猜出大意:老外都在夸奖,海尔必是上品。用外语做广告而不翻译,目的是用当代国际社会的价值来影响观众(Crystal, 1997:350),服务于发展外向型经济同时扩大内需的政策。

 22 政治因素造成不同的译法

 戊戌变法前夕,京城里小市民风传谣言:谭嗣同要慈禧太后,自己来当“普列西登特”,兴穿呢子西装。那些卖绸缎长袍的商人听了这话,虽不知“普列西登特”是什么玩意儿,却立即对那个姓谭的南蛮产生了反感(北影厂,1994)。其实,同文馆对president一词已有意译“总统领” (Masini,1993)。但守旧派造谣时偏不用此新词而用音译,目的不是让民众知道这个洋玩意儿是什么。无独有偶,当telephone从西方传入中国时,清政府按懿旨只准“德律风”用于宫廷和达官;到了民国,电话才开始用于公司和庶民。“五四”运动迎来了“德先生”和“赛先生”,揭去了罩在 democracy和science上的面纱 — “德谟克拉西”和“赛因斯”,让“民主”和“科学”的真面目显露出来。翻译受政治约束或为政治斗争服务(Tymoczko,2000),这种政治因素不仅表现在文学翻译中,也反映在词语翻译中。

 23 翻译方法多样化的其它原因

 同一个西词有时会有音译、意译、音意兼译三种不同的形式,出现于不同的历史时期或不同的华人群体中。Proletariat, bourgeoisie先音译“普罗列塔利亚、布尔乔亚”,后来意译“无产阶级、资产阶级”。Laser先音译为“莱塞”,后在大陆意译为“激光”,在港台音意兼译为“镭射”。motor摩托/马达/电动机;engine引擎/发动机。

 同一个外来词若有两个以上的中译形式,则是下列情况之一:1)音意比例不同,如vitamin维他命,维生素。2)译名用途不同,如 opium鸦片(毒器),阿片(制药成分)。3)行业不同,如wafer威化(饼干 — 食品业),微发(晶片 — 电子业);robust坚固性(电脑),Robust乐百氏(饮料)。4)视角不同,如pizza俗称“经萨饼”让人想到一种意大利馅饼,辞典编者煞费苦心译作“皮杂饼”,欲求者准意切,却失去了国别标记(于海江,1999)。5)导向不同,把人们的思路引导到不同的方向,多见于商标,如Human洪恩、豪门,Welcome胃康、卫康、为康、维康。相反地,同一中译词偶尔译自不同的外语,如“苦迭打”译自法语coup d‘ etat(政变),又是一种日本膏药的译名。6)隐瞒真相,如Nippon本来译为“日本的”,但Nippon Paint打进中国市场时故意译成“立邦漆”,掩盖“日本漆”的真面目,免遭抵制日货。

 24 社会和地域的差异

 时空的变迁、社会和地域的差异也是造成译法不同的因素。在二十年代vitamin译为“维他命”,五十年代在大陆改成“维生素”,现在又常见“维他命”的药名和广告。大陆倾向于意译,是为了避免“洋腔洋调”而把外来语当成俘虏加以改造。港澳倾向于音译,是在殖民地氛围里逼出来的“洋泾浜”。由于时空的分隔,海外和大陆对同一事物称呼不同(鲍世修,1998)。例如:镭射影碟 — 激光视盘,的士 — 出租汽车,巴士 — 公共汽车,巴仙 — 百分比,派对 — 聚会……。对此情形,我们不必大惊小怪、痛心疾首,又不可坐视不理、泰然处之,而应该分析择优、取长补短(显然“打的”比“坐出租汽车”更受欢迎,有口皆碑),制定一套译法指南,为全球华语的逐步统一及健康发展铺平道路。

 3. 能“怎么译” — 现实或能力

 能怎么译的问题包括翻译的客观现实和译者的主观能力。

 31 从认知心理看翻译行为

 最先接触某个外来词的人可能不懂它的意思,只好囫轮吞枣,音译过来,逐渐理解之后改为意译或音意兼译。例如:grammar先音译为“葛郎玛”,后意译为“语法”。也有音译和意译并存,互换使用的,如microphone既可叫“麦克风”,也可称“扩音器、微音器、话筒”。还有些词的音译和意译分别具有不同的词性,如hysteria音译“歇斯底里”用作形容词,而音意兼译“癔病”是名词。同一个词先音译后意,是外来语大量涌入时翻译中常见的现象。从行为主义语言学的角度来看,它类似于牛的反刍,或鼠和猴的颊囊,先吃进口里,再慢慢咀嚼。

 32 词语翻译的历史回顾

 文化的缺项造成词汇的缺项(许钧,1998)。早期外来词的翻译不得不照葫芦画瓢 — 音译。佛经翻译曾大量地采用音译,甚至不惜造字、造句。从释迦牟尼在世到玄奘法师译经,时隔一千二百年,梵文已经成为死去的文字。唐僧在印度留学时,寺院里当时的地方话为教学用语(滕大春,1985:110),佛门弟子对佛经原文不甚了了。唐僧回国后译经时遵循“五不翻”的原则,碰到“此无故”等五种情况,仅译其音:理得音正,尽经微旨(陆谷孙,1984)。于是,佛教经典里出现了大量的音译词语。一些音译词读来拗口,套用佛教用语造的句子,只有少数人懂得其意。在讲经说法过程,为了通俗易懂,众高僧把原先的一些音译词改成音意兼译。例如:阎魔罗阎 — 阎罗王 — 阎王,魔罗 — 魔鬼。

 明末徐光启大学士继承音意兼译的传统,与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合译《几何原本》时,把geometry译为“几何”,既记录了词头geo-的音,又表达了“测量土地之学问”的意,绝妙至极!几 — 面积多大,何 — 形状如何。“几何”当奉为音意兼译之楷模。利玛窦带来的《几何原本》是他在罗马神学院的老师对拉丁文译本的注释本。它距Euclid写《几何原本》已有一千七百年,而且几经转译,从希腊文经阿拉伯文翻译成拉丁文(刘增羽,1996),根词geo-保持不变。印欧语系继承了希腊语和拉丁语的遗产,有许多根词作为共同的构词成分。语系内各语言之间的词汇互译往往按字母直译或语音转写就行了,充其量改一下词尾。同一语系内这种单词水平上的语言转换,易如反掌。

 33 从汉语的特点看音意兼译的可行性

 从印欧语系到汉藏语系,翻译就难得多了。有两个隔阂:一是汉字独立于印欧语系而存在,与西语无共核。二是汉字既代表音节,又是语素甚至单词;既记录语音,又表示语义。而西文字母只代表音素,未构成语素。所以,西词中译应该把词作为整体为翻译(葛留青,1987)。音译是以音节或音素为单位,进行语音转写,其结果即音译词,它会引起某种联想。每个汉字皆有意思,望文生义乃中文之必然,因而联想是免不了的。既然如此,为何不力求音意兼译、两全其美呢?

 音意兼译的可行性如何呢?译音不成问题:汉语的24个声母和16个韵母拼成400个音节,足以准确或近似地转写世上所有音素和它们拼成的音节(钟述孔,1983:552-553)。译意呢?也没问题:一个音节对应于多个汉字,这就给选择汉字提供了很大的范围。利用汉语富有同音字的特点,文豪们写出了无数不朽的韵文和绝妙的散文。现举三例。苏东坡的友人吟联:“游西湖提锡壶锡壶掉西湖惜乎锡壶”。赵元任用一个音节si/shi写了一个完整的故事:“石狮市施氏,食死尸。……”许渊冲(1991)用一个音节yi连写译论八篇:“译者一也,译者依也,译者异也,译者易也,译者意也,译者艺也,译者移也,译者贻也。”合称翻译八论。这些学者对汉语一音多义现象的活用和巧用可称典范,展示了同音字的达意能力。一音多字的中文让译者可以在语义上对原词随意摆布,包括忠实的翻译、近似的解释、灵活的再创、武断的改写(Hermans,1999)。译词的具体形式取决于译者的意图、观点、审美情趣,中华文化的掺入量和表现度,以及对接受者的考虑,等等。只要译者细心琢磨,融会西中,就能再创音意兼译之佳作。

 4. 该“怎么译” — 音意兼译

 41 音意兼译硕果累累

 事实上,大批外来词音意兼译后,融入了我们的文化,以至于人们忘记了它们源于外国。例如:“罗汉、阎王、刹那、托福、几何、系统、饼干、啤酒、香槟、酒吧、台风、苦力、幽默、浪漫、摩登、逻辑、媒体、领导、干部、公司、化石、图腾、卡车、卡片、马达、摩托、引擎、拉力赛、模特儿……”不胜枚举。如果把“宇宙、以太、坦克、雷达、声纳、派对、色拉、的士、巴士、扑克、拷贝、摄氏、背叛、阿訇、沙龙、乌托邦、苦迭打、蒙太奇、浪漫史、麦克风、嬉皮士、可乐、伊妹儿、黑客、作秀、酷”之类的词也算上,音意兼译词的总数大得惊人。人们或出自本能,或绞尽脑法,力求音意兼译。

 作者在此提出外词中译应当首选音意兼译法的主张,并且提供一些规律性的模式供制定音意兼译的规范时参考。

 42 音意兼译的优点

 外来语大多数是名词,包括普通名词和专有名词,以及对应的或转轨的其它词类。它们有别于表示中西皆有的事物和概念的一般词语,译入汉语时,应当首选音意兼译。音意兼译兼有音译和意译的优点:1)保留原词的语音或部分语音,增加目的语跟源语相通的词汇量。2)留下“这是外来词”的标记,提醒我国人民注意品味来自异国的东西 — 泊来品。3)外引内联,在引进外来语语音的同时,给出简明的意思,便于理解。同时可以避免纯意译引起的误解:中外“对应”单词往往有着不同的内涵和外延(辜正坤,1998)。4)可避免纯时译引起的误会,填补音译的语义空白,维护汉语的纯洁性。例如:media译成“梅地亚”易使人误解为外国地名,译成 “媒体”就明白了。5)可限制意译的随意生和多样化,避免“一西多中”的麻烦,为机器翻译扫除单词对译的障碍。例如:system系统(系、体系、体制、制度、制式、机体、方式、分类法……),medium媒体(传媒、媒介、介质、中介、中庸、适中、中间物、媒介物、工具、手段、环境……)。6)造成合乎需要的联想,即语义增益,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果。以Coca-Cola为例,中译名“可口可乐”使原品名增值,在中国畅销。而且“可乐”成了“汽水类软饮料”的代名词。照此命名法,又有“可伶可俐”(Clean & Clear)等商品问世,意在畅销。7)可以给一些汉字赋予新义,形成新的语素和构词成分,丰富汉语语汇。仿用外国形式,初显生硬、别扭,最终却有可能为母语文化所吸收,从而丰富母语文化(柯飞,1997)。8)音意兼译表现了中华民族对异族文化兼收并蓄的胸怀。这种以礼相待的态度已经、正在并将继续得到欧美各国的回报。丝和瓷是中国特产,英语仿照汉语造出了silk和china二词。孔夫子的英文译名Confucius很像古希腊哲学家的名字。英语词 chemistry来自拉丁语chimie,源于福建泉州话“金液”;coolie源于东南亚劳工“苦力”;原来的bean curd现在变成了畅销货toufu;早先的dumpling语义含糊,如今改成了jiaozi/wonton/tangyuan,确切而地道;昔日很少有洋人学martial arts,如今有很多老外练kungfu, gongfu或wushu;乒乓是中国的强项,因而table tennis改称ping-pong;过去只有个别外国学者研究mandarin,现在学习putonghua的外国人越来越多;吃chow mein、打mahjong、穿qipao的外国朋友也越来越多(程爱华,2000)。9)音意兼译词对于西方人来说,易学易记,有认同感,有助于对外汉语教学。10)为辞源研究提供线索,便于对词语追根溯源。

 43 从规律到规范

 总结前人译词的经验,笔者发现音意兼译的一些规律,归纳如下:1)音意兼译需音义兼顾。苦二者不可行兼,则舍音取意,或舍意取音。“饼干、领导、俱乐部、伺服系统”虽稍微偏离了biscuit, leader, club, servo system的语音,却恰当地译出了原词的语义。“百老汇”(Broadway)舍“宽街”之泛意,指向众多老资格演员汇集处。2)选字要讲究表意效果。音意兼译虽不能保证准确地传达原词的全部信息,但可以近似或部分地表达所指事物的性状。Vitamin本意是“至关重要的物质”,译成“维生素”或“维他命”很贴切;“鸦片”把opium描述为乌黑的药块;“基因”把gene解释为遗传的基本因子;Sprite译成“雪碧”,像是雪水一样碧透的饮料,博得女士们青睐。另一原则是形象生动。Beetles译成“披头士”比“甲壳虫”更形象。3)要注意汉语的习惯和规范,尤其是词类、词性、搭配、字数几个方面。Bye-bye是动词,译为“拜拜”也是动词,由单字动词重叠成双字动词。leader“领导”由两个单字动词组合成双字名词,又作动词用,对应于 lead。Copy译成述宾型合成词“拷贝”,既是名词,又作动词。4)许多外来词译成合成词,由译音字加达意字两部分组成,如company公司, betray背叛。复合名词的最后一个字是名词,而且尽量在音译中带上这个字。译得好的例子有:fossil化石,opium鸦片,typhoon台风,medium媒体,shampoo香波,Celsius摄氏,hippies嬉皮士,beetles披头士,Utopia乌托邦。5)音译之后若意犹未尽,可加一个字,表示事物类别。例如:uapb沙皇,shark鲨鱼,beer啤酒,valve阀门,ballet芭蕾舞,jazz爵士乐,jeep吉普车,carbine卡宾枪,Eden伊甸园,T-shirt体恤衫,sauna桑那浴,aids艾滋病,Euro欧元,karat开金,cartoon 卡通片,rally拉力赛,Reuters路透社,Buckingham白金汉宫。原文若由专名加普名组成,则照译不误。例如:hula loop呼啦圈,Scotland Yard苏格兰场,scratch card刮刮卡,Internet因特网。6)中文译名以简短为贵,由2至4字组成。外文词太长时,应加以压缩。例如:America美国, Australia澳洲,playing card=poker扑克,sonic boom声爆,Bacille Calmette-Guerin vaccine卡介苗,cretinism克汀病,DDVP敌敌畏,Amoxycillin阿莫西林。华人嫌San Francisco的音译“圣弗兰西斯科”太长,“三藩市”有日本味,遂依San之音,照the old gold rush city之历史,给该城改名为“旧金山”。“调制解调器”比modem多三个音节,冗长口罗嗦,被电脑发烧友简称为“猫”,跟“鼠标”相对。厂商也打出了 “白猫、黑猫”的商标。7)造词要预计联想反应。“坦克”(tank)像是一种在平坦地面克敌制胜的武器。“纳粹”(Nazi)使人想到该党专门接纳纯粹的法西斯分子;“盖世太保”(Gestapo)像是权力盖世的警察。国名的中译瘰在人们的头脑中引起联想:英国 — 英通的国家,法国 — 法制的国家,德国 — 道德的国家,美国 — 美丽的国家……这些译名美化了那些国家。“阿拉伯”使人想起长站络腮胡子的在伯。8)要避免不雅、不佳的和导致歧义的联想。洋药psoralea传入中国时,曾译名“破故纸”,无人问津;后改译为“补骨脂”,始受欢迎(刘增羽,1996)。Violin初译“梵哑铃”使人误以为是体育器材,不得不改成“小提琴”。Italy未译作“意国”,免得听成“异国”,引起歧义。壮阳药“伟哥”战胜“威而刚”(viagra)可以说是高雅的译名压倒粗俗的译名的结果。9)要以目的语为依托,对源语加以再创作,把西词汉化。如“新加坡、落杉矶、好莱坞”等很像地名。Ku Klux Klan数词化为“三K党”。P&G不顾原义,译成“保洁”,合乎洗涂用品的用途。WWW本来是World-Wide web(全球网),归化为Wan Wei Wang“万维网”。反之,国内一些公司的英文名也用了普通名词,如Legend联想,Founder方正。10)通用的构词成分若有约定俗成的中译形式,则须套用。例如:-ine…因;-phone… 风;-mycin…霉素;tele-电…;-ism…主义。同一词缀跟不同的词根组合时,词缀可有不同译法,以求搭配得当。pan-可译为“泛、万、全”:Pan-American泛美的,pantheism泛神论,pantheon万神殿,panchromatic film全色胶片。中外共有的事物若中文里已有名称,要尽量套用,达到音意巧合。例如:jam=酱,germ=菌。

 以上描述的规律性的模式可供制定当代音意兼译的规范或指南时参考。

 5. 讨 论

 外来语译成中文时既要达意,又要保持其美学特性,甚至可以创造出原词没有的美学特性,给人一种全新的美感,增加所指事物的美学价值。“创优势竞赛” — 许渊冲教授的“优势竞赛论”不仅对文学,而且对词语的翻译也有指导意义。译词要在不失真的条件下,尽可能传达原词的“意美、音美、形美”。达到这三美的必由之路是音意兼译,即语音转写和语义摆布合二为一,它应当作为外来语中译之首选方法,优先于单纯的音译或意译。本文博采众长,从多视角来剖析译词现象,总结出一套规律性的模式。作者希望我国翻译家们向世界展示中文的优势,在全球经济、文化一体化过程中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令人叫绝的译名。

 参考文献

 [1] 鲍世修,努力求大同允许存小异 — 对香港与内地译名差异现象的浅析及其解决办法初探[J],中国翻译,1998,(4)。

 [2] 北京**制片厂,**《谭嗣同》(上集)[Z],北京,1994。

 [3] 程爱华,当代美语的嬗变与翻译[J],中国翻译,2000,(6)。

 [4] 葛留青,现代汉语[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7。

 [5] 辜正坤,外来术语翻译与中国学术问题[J],中国翻译,1998,(6)。

 [6] 柯飞,从文化史的立场考察翻译[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7,(2)。

 [7] 刘增羽,中国古代的算学、医药学和地理翻译[J],中国翻译,1996,(5)。

 [8] 陆谷孙,朴则近本 — 也谈美国短篇小说《儿子》的翻译[A],《外国语》、《译林》我部,漫谈翻译[C],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4。

 [9] 滕大春,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

 [10]许钧,论翻译活动的三个层面[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8,(3)。

 [11]许渊冲,译诗六论[J],中国翻译,1991,(5、6),(《北京大学学报》1992,(3),补充成八论)

 [12]许渊冲,新世纪的新译论[J],中国翻译,2000,(3)。

 [13]于海江,谈谈英汉词典中新词的译名[J],中国翻译,1999,(4)。

 [14]钟述孔,英汉翻译手册(增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

 [15]Bloomfield, L Language [M] New York: Holt, Rinehart & Winston, 1933,袁家骅、赵世开、甘世福(译自1955版),语言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16]Crystal, David The Cambridge Encyclopedia of Language (2nd Edition) [M] Cambridge: CUP 1997

 [17]Hermens, Theo Translation in Systems [M] 李欣,“翻译研究”各流派的阐释与梳理[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2)。

 [18]Masini, Federico The Formation of Modern Chinese Lexicon and its Evolution toward a National Language: The Period from 1840 to 1898[M]赵艳芳,西方语言文化对现代汉语词汇的影响[J],国外语言学,1996,(1)。

 [19]Tymoczko, Maria Translation and political engagement[J] the Translation, 2000,(6)

 [作者简介] 胡清平,江苏理工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科技翻译,语言等摘至《中国翻译》2001年第6期。

没有人比伍迪艾伦更懂最初相识的浪漫

没有人比伍迪艾伦更懂最初相识的浪漫,如果说《午夜巴黎》是伍迪艾伦献给法国的情书,《安妮·霍尔》仿佛是一把锋锐的手术刀,就这么切开了爱情的皮囊。

1977年伍迪艾伦自编自导自演的佳作,一举拿下第50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原创剧本、最佳女主角四项大奖。

镜头语言丰富,多次打破第四面墙,用巧妙的闪回片段,拼凑出艾维不完美但完整的内心世界。打破虚幻真实界限的独白记录,做A时的灵魂出窍,有趣又动人。

妙趣横生的台词,细碎的拍摄技巧,天马行空的创意与共鸣,不经意间的好笑、忧伤和自嘲,对他的自我矛盾真是又爱又恨,刻在骨子里的浪漫无人能及。

没有一惊一乍,却又在不经意间洞悉一切。他一边想要揭开爱情的面具,一边又怀抱着对美好情感的希冀,结尾的蒙太奇恍如隔世,让人久久恍不神来。

有人说这部**是对一个“失败”爱情的完美剖析。人要怎么样才能幸福,伍迪艾伦在这部**的表达我永远忘不了,他在路上拦住一对幸福的夫妇,问你们是怎么做到的,女的说,我很浅薄,没什么见解,也没有什么有趣的话要说。男的说,我跟她完全一样。

可我说《安妮霍尔》的那句‘love fades’是整部**的精髓。

“从某个时刻开始走下坡路,但谁都没有察觉。”

他说:“不是说他们的爱情不好,这只是它的规律和宿命。”

每个人的“安妮霍尔”都没有对与错,等到发现对方离去,才想起多少次长谈与热情,却只能在日落大道的有机餐厅画上句点。

发人深省的结尾独白:有个家伙去看精神病医生,他说“大夫,我兄弟疯了,他以为自己是一只鸡”医生“那你怎么不把他带来?”那家伙说“我是想带他来着,可是我需要鸡蛋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51388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5
下一篇2023-08-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