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潮水的诗句

描写潮水的诗句,第1张

瀑布

●断山疑画障,悬溜泻鸣琴。

唐·王勃《郊园即事》断山:悬崖峭壁。画障:贴画的屏风。悬溜:悬流的瀑布。鸣琴:形容瀑布之声。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唐·李白《望庐山瀑布》银河:天河。九天:天的极高处。极写庐山的瀑布的高、水流的猛、飞泉的白,是写瀑布的名句。充分展示诗人豪宕的胸怀。

●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

唐·李白《望庐山瀑布》形容瀑布的倾泻和洁净:风吹不散,银白如空。

●瀑布天落,半与银河争流,腾虹奔电,潈射万壑,此宇宙之奇诡也。

唐·李白《秋于敬亭送从侄专游庐山序》潈(cóng)射:喷射。壑:土沟。奇诡:奇妙怪异。描写庐山香炉峰瀑布的奇观。

●水悬三尺,泻阶隅,满石渠,昏晓如练色,夜中如环佩琴筑声。

唐·白居易《庐山草堂记》隅:角落。昏晓:黄昏、拂晓。练:白绸。环佩:身上饰玉。筑(zhù):弦乐器。描写瀑布,绘声绘色。

●正惊湍直下,跳珠倒溅;小桥流水,缺月如弓。

宋·辛弃疾《沁园春》前两句描写山上的一道湍急的瀑布倾落,水花万点;后两句形容横跨在溪流上的板桥如一弯新月。

●似白虹饮涧,玉龙下山,晴雪飞滩。

元·乔吉《双调水仙子·重观瀑布》饮涧:形容瀑布拱身之状。连用三个比喻,极写瀑布的动态。

●自天飞下龙涎,走地流为一股泉,带风吹作千寻练。

元·徐再思《双调水仙子·惠山泉》涎(xián):口吐的涎水。练:白色丝物。想象、描写、夸张,三管齐下写瀑布的水势、流速、颜色。

●新晴尽放峰峦出,万瀑齐飞又一奇。

清·何绍基《山西》新晴:天刚放晴。

大海

●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

《庄子·秋水》尾闾(lǘ):传说为海水排泄的地方。万川入海,从来没有停止过,海水也从来没有满溢过;海水排泄,也从来没有干涸过。后人每用这句子说明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周而复始的。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三国·魏·曹操《观沧海》碣石:指今河北省乐亭县西南的大碣山。何:那么。澹澹(dàn):水波荡漾的样子。竦:即耸。峙(zhì):挺立。这是作者穷追袁绍残部路经碣石时所作。描绘了海波荡漾、山岛耸立,木繁草茂的壮观图景,烘托他当时昂扬的气概。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晋·乐府民歌《西洲曲》空绿:指倒映在水中的碧空。卷起帘幕天穹自然显得高远,海水摇漾着空中的碧绿之色。境界壮阔动荡,“摇空绿”三字,奇警。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勾勒了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图景:春天潮水涌入长江,江海连平,明月潮水相伴而生。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唐·王湾《次北固山下》残夜将尽,朝阳已从海面升起;江南春早,年底江上已露春天气息。作者为客日久,日复一日,年一复一年,岁月蹉跎,回乡无日,送书无人,触景伤情,所以有上述的描绘。

●沧海先迎日,银河倒列星。

唐·杜甫《不离西阁》旭日浮于沧海,众星挂在银河。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唐·李贺《梦天》齐州:中州,亦即中国。九点烟:我国古代曾分置九州,登高远望如九点烟。一泓(hóng):一汪:绘出一幅壮观的九州高空鸟瞰图,可见作者气势不凡的胸怀和浓烈的浪漫色彩。

●八月涛声孔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唐·刘禹锡《浪淘沙》八月涛声:指浙江省塘江大潮的声响,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最为壮观。触:碰、击。两句把势大声洪的江潮描绘得如在目前,使人惊心动魄。全词是一幅精采的海边观涛画。

●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半夜潮。

唐·赵嘏《钱塘》中秋:钱塘江海潮,以中秋之夜最为壮观,历来誉为天下胜境。写静景的壮阔和动景的声势,都极为出色。

●海上涛头一线来,楼前指顾雪成堆。

宋·苏轼《望海楼晚景》一线:形容浪头象一排白线涌来。指顾:指点顾盼,喻时间极短。写江潮水初上的雄浑景色。李白《横江词》有“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之句,附录于此,以供参照。

●欲识潮头高几许,越山浑在浪花中。

宋·苏轼《八月十五日看潮》几许:多少。浑:简直。极写江潮的高大。

●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宋·潘阆《酒泉子》潮水汹涌冲来的时候,真疑心,大海里的水都光了,到处都象迎接潮水的锣鼓声。两句描写钱塘江潮水排山倒海的磅礴气势。

●漫漫平沙走白虹,瑶台失手玉怀空。

宋·陈师道《十七日观潮》瑶台:传说中的神仙住所。潮水象一道白色的长虹从辽阔的沙滩上奔涌而来,又象天仙在瑶台上失手打翻了玉杯把琼浆倾泻而下。以丰富的想象,极状钱塘江潮奔腾之急,声势之大,变化之速。

●江海不与坎井争其清,雷霆不与蛙蚓斗其声。

明·刘基《郁离子》坎井:指浅井。比喻宽宏大量者不与小人一般见识。

●海水有门分上下,江山无地限华夷。

清·陈恭尹《厓门谒忠祠》这是作者写新会厓门怀古的诗。厓门三忠祠,祀宋末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三名臣。触景生情,怀古痛今,忧时伤国,溢于言表。

●地到尽时天不断,人能来时鸟难过。

清·沈受宏《渡海》写尽大海之辽阔。

●白马千群浪涌,银山万叠天高。

清·宋琬《西江月·钱塘门外作》此钱塘观潮之作,以白马奔腾,银山万叠形容潮浪汹涌壮观。

●乾坤浮一气,今古浸双丸。

清·张照《观海》乾坤:天地。浮:融。双丸:指太阳、月亮。两句写大海的景观,颇有哲理。

●海上波涛回荡极,眼前洲渚有无中。云磨雨洗天如碧,日炙风翻水泛红。

清·陈去病《中元节自黄浦出吴淞泛海》渚(zhǔ):水中陆地、小岛。磨:摩擦。炙:烤。作者于1908年由上海乘船渡海赴汕头,到广东从事革命活动。沿途看到海中壮观的景色:波涛翻滚、小岛朦胧、云天如碧、海面泛红。诗句的境界开阔、意气豪迈。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3—4自然段,了解钱塘江大潮汹涌而来的壮观气势,领 略这“天下奇观”,《观潮》第二课时。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3、 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4、体会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重点难点]

 1、“潮来之时”是全文的重点,作者写得特别细致。让学生充分体会大潮非凡的气势,感受如临其境。

 2、启发学生根据课文的描述想象出一幅幅的活动画面,从而形成再造想象的能力,同时要注重感情朗读。

 [多媒体设计]

 1、教学平台:多媒体网络课室。

 2、教师自制网络软件(基于WEB)。

 3、准备相关资料(文字、、声音、视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切入课文

 1、谈话引入:上一节课我们讲到了“天下奇观”是什么?

 2、《观潮》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呢?

 板书:潮来前 潮来时 潮退后

 3、谁来说说“潮来前”当时的情景与人们的心情怎样?

 板书:“人山人海” “昂首东望”

 4、可是到了“午后一点左右”呢?人们又怎样?学生读出相应的句子

 (1)形容声音:“闷雷滚动”

 (2)描写心情:“潮来了”(学生比读,说明急切心情);

 “踮”(学生示范,说明人多)

 “沸腾”(学生示范,说明高兴)

 5、人们的心情如此急切,想必同学们也快等不急了吧!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领略一下“潮来时“的雄伟壮观、磅礴气势,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观潮》第二课时》。

 二、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视屏导入,感受情景

 (1)、[课件]视屏放映“潮水”片段录像。

 (2)、发挥想象,当时的潮水是怎样的气势磅礴?

 (3)、学生互相说感想。

 2、引入课文,精读句子

 (1)齐读课文: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想象,那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来描写的呢?请大家读课文。

 (2)选读课文:读出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并说说理由。

 (3)、逐句分析,感受壮观。

 A、找出描写声音的词语或句子:(板书:声)

 “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

 [课件]放声音,体会“山崩地裂”的声音。

 再读句子

 B、找出描写颜色的词语或句子:(板书:色)

 “白色”

 [课件]放,感受颜色

 再读句子

 C、找出描写形状的词语或句子:(板书:形)

 “白浪翻滚”、“白色城墙”

 [课件]放,直观形状。

 再读句子

 D、找出描写气势的词语或句子:(板书:势)

 “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飞奔而来”

 [课件]放“战马”录像,感受“浩浩荡荡”的气势

 再读句子

 (4)放映声音,展开想象。

 A、[课件]放一段潮水的声音,让学生闭上眼睛,展开想象,感受如临其境与气势磅礴。

 B、说感想,把你刚才的想象说一说,在画一画。

 C、[课件]学生展示(学生把自己的上传到教师机,全班讨论)

 三、基础教学,写作特色

 1、词语教学

 (1)看得出来同学们在阅读课文的时候,还挺注意词语的积累,不过,会不会用了 呢咱们来自我检验一下,我这儿有一段话,可是不完整,你们能不能在括号中用上今天学到的词语,使这段话表达得清楚通顺呢师出示一段话:

 [课件]屏幕显示(学生分四人一小组讨论,然后选派一作品展示。)

 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 )。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 ),一浪一浪( )。湖水声犹如( ),海堤上尽管( ),但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渐渐的,潮过去了,消失在( )的地方。

 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风平浪静)。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像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一浪一浪(像千万匹白色战马)。潮水声犹如(山崩地裂),海堤上尽管(人山人海),但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渐渐的,潮过去了,消失在(很远)的地方。

 (2)大家评论,体会用得好的地方。

 2、写作顺序

 (1)文章要有顺序,这篇文章总的顺序是什么呢?

 (2)那“观潮时“的顺序呢?大家默读课文,然后回答问题

 [课件]屏幕显示:(教师显示部分学生作品,集体反馈校对。)

 ( ),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 ),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 ),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

#四年级# 导语《观潮》是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的第一课,本文经过作者对潮的生动描述,让我们看到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更让我们领略了大自然的魅力,体会大自然那种魔术般的神奇。以下是 考 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1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观潮》说课稿

 一、说教材

 《观潮》这篇文章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一组的一篇讲读课文。作者向我们描绘了浙江省海宁盐官镇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课文结构清楚,作者按潮来前、潮来时和潮过后的顺序和大潮声、形由远及近的变化介绍了钱塘江大潮气势磅礴景象,使人读后不禁发出感叹“钱塘江大潮不愧为天下奇观”。作者还介绍了观潮的人数之多,热情之高,从侧面表现了钱塘江大潮之奇。选编这篇文章的目的一是为了让学生经过学习课文体会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奇妙感受,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二是让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想像画面,经过重点语句段体会文章表达上的特点。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将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制定为以下几条: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4自然段。

 3、边读书边想像画面,联系上下文体会词语表达上的含义。了解本文的写作特点。

 4、经过学习本篇课文,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我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点: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受到自然美的熏陶。

 教学难点:体会文中一些语句,想像课文中描绘的钱塘江大潮的景象。

 二、说教法

 四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日益增加,但他们的认知本事有限,对文字描述的景象难以构成深切体会,所以我采用创设情境法进行教学。上课时播放钱塘江大潮壮观景象,让学生结合文中的文字描述深刻感受。阅读教学中,朗读是最重要、最经常的练习,因为在朗读的过程中能够理解课文资料,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还能够培养语感。所以,我还将采用以读代讲 法进行教学,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比赛,读一读,议一议,看谁能把潮来时的那种“浩浩荡荡、山崩地裂”的气势读出来。

 三、说学法

 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中,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合作者,教师任务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他们在自主能动的学习过程中发现学习的欢乐。所以在这堂课中我将运用自主探究式学法。“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为什么这么说,“奇”在哪儿。让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说说自我对钱塘江大潮的了解。语文课堂应是开放而有活力的,所以我还将采用合作交流式学法,组织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自我的独特感受,议一议文中的哪些词和句用得好。

 四、说教学程序

 《观潮》这篇课文结构十分清楚,作者分别按潮来前、潮来时和潮头过后这三个方面向我们详细介绍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为总写,重点描述了潮来时的景象。这篇课文不仅仅能够让学生积累好词佳句,还是一篇写作的好范文。为了使本课教学到达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质疑导入,激起探究兴趣

 (二)初读文章,整体感知

 1、学生分四人小组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找出不理解的词、句,小组成员合作解决问题。

 2、小组成员讨论这篇文章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介绍钱塘江大潮的,重点写了哪一部分?{意图:小组之间互相讨论交流,有助于带动学生的思维,在文中找出问题,发现问题,共同解决问题,也促进了成员之间的团结。}

 (三)品读课文,深入感知

 这篇文章结构十分清楚,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很快就能够明白文章是按潮来前、潮来时和潮头过后的顺序来写的,教师就按照这个顺序来组织教学。

 1、指名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一说这一段给我们介绍了什么?潮来前江面是什么景象?

 结合课文插图看一看人们都在干什么?这么多人都来看潮水说明了什么?他们此刻是怎样的心境?如果你也在场会是什么心境?

 2、播放潮来时录象,师生之间交流感受后再回到课文。学生自由朗读3、4自然段,想一想作者又是按什么顺序描述潮来时的景象的,抓住了哪些特点来具体描述的?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按由远及近的顺序和声、形变化的特点来描述潮水来势汹涌的。指导朗读3、4自然段,异常是第四自然段。指名让学生读,小组齐读,比赛读,看谁能把那种山崩地裂、万马奔腾的气势读出来。

 再播放潮来时录象,请学生当解说员,按照顺序和声形变化介绍潮来时的景象。评一评,哪位解说员解说得。

 3、霎时,潮头就奔腾西去,这时江面又是怎样的景象?潮水西去后有什么变化?人们此时又会是怎样的心境?你要发出怎样的感叹?{意图:利用影像资料进行直观教学,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第一次播放录象让学生有初步映像,在这个基础上结合课文学习,使学生很快地把刚才看到的画面在头脑中重现一遍,从而更深地理解课文资料。第二次播放录象,让学生不看书,直接对照画面做现场解说,利用孩子好胜的心里,进取调动孩子的思维,使课堂气氛活起来。}

 4、总结:钱塘江大潮为什么被称为天下奇观?(学生在学完课文后很快就能回答上来。)

 (四)回顾课文,加深印象

 学完全文后,我再次让学生自由读自我最喜欢的地方,并给予时间让学生展示自我。这样既巩固了学生的感受,又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进取性。

 (五)课后练习,拓展运用

 1、把今日看到的钱塘江大潮的景象和感受讲给家长听,既锻炼了学生运用词汇的本事,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本事。

 2、小练笔。让学生以《观潮》这篇课文做范文,按照必须的顺序写一处你印象最深刻的景观。学会了的方法,应及时运用,这样有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五、说板书

 板书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部分,它是教师精心设计的结晶,是课堂教学的精髓,不仅仅能够体现主要资料,并且能使学生抓住板书资料掌握整个课堂教学资料,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我的板书设计正是体现了这一点,具有代表性,一目了然,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观潮

 潮来前平静

 声:闷雷滚动越来越大山崩地裂

 潮来时形:一条白线横贯江面两丈水墙

 潮头过后平静涨水

 六、说效果

 经过充分读,学生实现了在读中自学,读中自悟,读中自得,读中展示;经过自我领悟,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和情感体验;经过自由评,使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得淋漓尽致。“读中感悟,议中深入”学生不仅仅读懂得了课文,并且体会到祖国河山的壮丽,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之美。

2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观潮》课件

 教学目标

1认识“盐、屹”等12个生字,会写“潮、据”等15个字。理解“笼罩、人声鼎沸、水天相接、横贯”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4自然段。

 3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4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感受钱塘潮来时的神奇壮观,能够根据语言描写想象画面。

 教学难点

 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怎样既生动又有层次地描述钱塘江大潮雄奇景象的。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拼读12个会认字,书写15个会写字,理解“笼罩、人声鼎沸、水天相接、横贯”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吟诵古诗,导入新课

 1同学们,古代诗人王在晋曾经在《望江台》中写道:“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水自天来。”唐代大诗人刘禹锡也曾经写道:“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的脚步去钱塘江观潮。(课件出示2)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观潮)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读后释题

 课题《观潮》的“观”是什么意思?“潮”指什么地方的潮水?(观:观看。潮:指钱塘江大潮。观潮:观赏钱塘江大潮。)(课件出示3)

 2.交流自学字词的情况。教师检查、指导。

 (1)教师用生字卡片检查“盐、屹、昂、顿、鼎、沸、贯、浩、崩、震、霎、余”的读音,并组词语。(课件出示4)

 字音难点:“崩”在本课读(bēnɡ),避免读成(pēnɡ),“震”“霎”为翘舌音,注意读准确。

 (2)书写“潮、据、堤、阔、笼、罩、盼、滚、顿、逐、渐、犹、崩、震、余”(课件出示5)

 字形难点:“堤”的偏旁是提土旁,“震”的上半部不要错写成“雨”。“罩”的上半部是“四”,不要错写成“日”。

 ③理解词义。(课件出示6、7、8)

 天下奇观:奇观、奇异、少见而又壮观景象。本课是指钱塘江大潮是世界上少见的壮观的景象。

 横卧:横躺着。原是表示人的动作的词语,课文里用来描述钱塘江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样子,这里把钱塘江比作人。

 水天相接:水和天连接在一起。形容水域广阔。

 横贯:横着通过去。课文里是说大潮滚滚而来,横着漫过整个江面。

 浩浩荡荡:课文里是讲大潮滚滚而来,水势很大的样子。

 山崩地裂:“崩”是倒塌。“裂”是裂开。真正的“山崩地裂”多半发生在强烈地震的时候,用来形容很响时,便带有夸张的意味。

 人声鼎沸:形容许多人在一起大声讲话,声音喧闹,像开了锅一样。

 若隐若现:若,好像,仿佛。隐:藏起来,看不见。现,表露在外面,使人可以看见。本课指几座小山在云雾中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又看不清。

 余波:本课指潮头过去后,剩下的波浪。

 漫天卷地:本课指远远看去,潮水像连着天地卷滚过来。形容声势大,来势猛。

 风号浪吼:狂风在号叫,波浪在怒吼。形容风浪大,叫声响。

 三、再读课文,理清段落。

 1.先按自然段阅读,弄清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再按“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来之后”划分段落层次。

 2.请按作者观潮的过程给课文分段:(课件出示9)

 第一段(第1自然段):概括介绍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第二段(第2自然段):潮来之前,作者观潮的时间、地点及观潮人的心情。

 第三段(第3、4自然段):潮来之时,作者听到的声音和看到的景象。

 第四段(第5自然段):潮过之后江面上的情景。

 全文也可分为两段。(课件出示10)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第二段(第2—5自然段):写观潮的经过。

 四、合作交流,反馈检查。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3.继续搜集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重点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意思,体会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与壮观,指导背诵。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品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1.出示词语:(课件出示13)

 横贯江面浩浩荡荡山崩地裂漫天卷地

 霎时屹立昂首东望人声鼎沸

 教师:这些词语是描写钱塘江大潮来临场面的成语,让我们根据它们想象一下画面吧!

 2.播放课件中潮来时的声音(课件出示14)

 教师:听!这是什么声音?你听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说)

 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那么潮来之前又是什么景象呢?(板书:潮来前:风平浪静人山人海)

 (学习第2自然段段,体会:平静、人山人海)

 2.深入学习课文3、4自然段,感受钱塘江大潮。

 (1)教师:潮来时的壮观景象,课文中也有描写,现在请你认真默读课文3、4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样把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写具体的?可以边读边画出你喜欢的、感受深的语句,还可以在旁边做批注。

 (学生边默读,边画批)

 (2)小组内交流,边读边想象,把你感受到的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3)全班交流,深入体会。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以下内容:

 ①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课件出示15)

 教师指导:闷雷的响声是怎么样的?(低沉的)“轰隆隆”这个响声,作者用哪个词来形容?(闷雷滚动)指导读好这句话。

 重点体会:人声鼎沸

 教师:怎么沸腾的,能表演一下吗?

 学生表演:跳着叫着,挥手喊着:潮来了,潮来了

 教师:刚才的场面可以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人声鼎沸,人们说话的声音就好像开了锅的水一样。(课件出示16)

 教师总结:潮来时的声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从课文中找出来吧!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板书:声音:闷雷滚动——越来越大——山崩地裂)(课件出示17)

 理解“水天相接”的意思(看指出位置)。

 看到白线出现时,人群有什么反应?这个场面可以用哪个词来形容?(人声鼎沸)指导朗读。(课件出示18)

 ②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重点体会:横贯江面、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水墙,同学们,这时你们的心情怎么样?

 指导朗读:带着激动的感情读。

 读到这儿,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面对这么壮观的潮水,你还有什么样的心情?吃惊、惊喜

 体会两丈多高的水墙,引入范仲淹的诗句: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课件出示19)

 ③比较句子(课件出示20)

 ɑ浪潮越来越近,犹如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B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C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小组讨论:体会潮来时声音之大,形态之壮观。)

 (板书:形状:一条白线——白色城墙——白色战马)

 指导朗读:多精彩的语句呀!我们来比赛,看谁把雄伟的气势给读出来了。要读出潮水越来越有气势的样子。

 个人准备后指名读,评价后小组赛读,最后齐读。

 (4)引入文字资料:钱塘江大潮来临时,另外一位作家这样写到:(课件出示21)

 潮头已经带着雷鸣般的声响铺天盖地的来到眼前,后浪推着前浪,前浪引着后浪,浪拍着云,云吞着浪,云和浪绞成一团,水和天相撞在半空,好象千万头雪狮踏江怒吼,乱蹦乱跳,撕咬格斗你撞我,我撞你,一起化为水烟细沫,付之流水,波涛连天,好象要和九天银河相汇,大浪淘沙,好象要淘尽人间的污染,潮水腾跃,好象要居高临下,俯瞰风云变幻的世界。

 (自己读,并说说体会到了什么?)

 (5)播放视频。(课件出示22)(快看,钱塘江大潮来了!)

 你有什么新的感受?假如你是一个游人,你会怎样赞叹?

 教师:同学们,请闭上眼睛想:成千上万的游人来到钱塘江观潮,这观潮的人山人海当中有老人,有小孩,有中国人,有外国人,有普普通通的平民百姓,有国家元首,有胆大的人,有胆小的人,有走遍世界的旅游者,也有很少到外面的乡下老奶奶,他们看到了这伟大的钱江潮,会发出怎样的赞叹?(教师随机采访学生)

 (6)教师:是啊,不论是谁,当看到了钱江潮的壮观景象后,无不发出赞叹。请你把自己的感受送入课文之中再来读一读。

 (7)同学们,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潮来时的情景的呢?(板书:顺序:远—近)

 3.潮过后,还能称作是奇观吗?

 (学习第5自然段:重点体会“漫天卷地”“风号浪吼”等词语)(板书:潮来后:漫天卷地风号浪吼恢复平静)

 小结: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正像诗人苏轼所说的: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板书:天下奇观)

 4.指导背诵。

 ①教师引入:作者把钱塘江大潮写得雄伟、壮观,有声有色,让人如身临其境,难怪你们喜欢这些句子。可是,我们刚才读句子的时候,把顺序给打乱了。作者写观潮的顺序是怎样的呢?现在我们来完成一个听的练习。我读一段话,请大家听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几处描写连接起来的,并把它记下来。(学生每人一张填空练习纸)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惦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六七米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课件出示23)

 ②教师读句子(包括括号里的词语),学生听后记下词,填在括号里。(指名板书)

 (出示括号内的词语,校对)。现在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潮水的。

 (作者由远及近地观察,随时间的推移和潮水位置的改变来描写潮水的变化。)(课件出示24)

 ③引读这段话(教师读括号里面的词,学生读后面的句子)。

 ④画线的部分留下括号里的词,再请学生背诵后面的内容。(机动:学生看书试背)

 ⑤现在我们一边看视频,一边有感情地背诵课文的第3自然段,感受钱江潮的气势。(课件出示25)(如果不会背,可以看看书,会背的站起来背)

 三、内化语言,拓展延伸。

 教师:同学们,这么壮观的景象,我们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现在,就让我们再来完整地感受一下钱塘江大潮吧!请大家看完之后做一次小导游,把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介绍给更多的人。(课件出示26)(放视频)

 1教师:你觉得作为导游应该怎样介绍呢?

 2出示小组活动建议:

 (1)可以选择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中的任意一部分进行介绍。

 (2)介绍时可以用课文中的语言,也可以加入自己的一些感受或运用资料中的知识,可以一个人介绍,也可以小组成员分工合作进行介绍。

 (3)介绍的语言要符合导游的身份。

 3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4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熟悉的景点按照顺序来介绍。

 小结:听了你们的刚才介绍,相信一定会有更多的人前往观潮。希望同学们下课以后,继续关注钱塘江大潮,同时也可以关注更多的天下奇观。

一、解读文本,感知“天下奇观”

 《观潮》这篇课文介绍了农历八月十八日钱塘江大潮涌来时的雄伟壮观、惊心动魄的景象。“奇”作为主线始终统领全文。潮来之前,作者通过观潮人群急切心情的描写,从侧面突出了一个“奇”。潮来之时,作者把潮水由远及近的声音和看到的景象交织在一起描写,再现了大潮的势不可挡,进一步突出了一个“奇”。潮头过后,余波“漫天卷地地涌来”,可见潮头虽去,气势犹在,留给我们的仍是一个“奇”。

 1、根据对教材的分析,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⑴ 理解“浩浩荡荡”、“山崩地裂”等精彩词句,提高学生品读词句的能力。

 ⑵ 通过语感训练,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⑶ 让学生感悟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对自然奇观,壮美山河的热爱之情。

 2、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讲述描写“潮来之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生动而有层次地描述钱塘江大潮的雄奇。

 二、以学定教,探究“天下奇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四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读自悟能力,所以在教学中可以放手让学生去读去悟,去感受文中的思想感情。

 根据对文本的解读和对学生的分析,我采取了以下教学策略:

 1、创设情景,感受大潮的雄奇:

 在教学《观潮》这一课时,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情寓其中,更好地理解课文。

 2、重点切入,体验大潮的雄奇:

 重点讲述课文最扣人心弦的潮来时雄伟壮观的景象,让学生充分地品味课文中的精彩语言,受到感染和熏陶。这样教学,既抓住了本节教学的重点,又突破了难点。

 3、品读赏析,感悟大潮的雄奇:

 以读为本,熟读成诵,是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教学中,我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读,让学生读得有情有趣,读得津津有味。通过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感受语言的美

 三、建构过程,感悟“天下奇观”

 1、创设情景,感受大潮的雄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上课伊始,我用潮水作衬托,同时我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看过潮水吗?说说你们有什么感受”。学生看到波涛汹涌的潮水后不断地赞叹,我顺势引导学生:“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钱塘江观潮。”通过创设情景,勾起学生想去观潮的强烈欲望,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带入了文本当中,身临其境地感受大潮的雄奇。

 2、重点切入,体验大潮的雄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潮来时是课文的重点,我让学生组建学习小组,采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学习。遇到困难的地方,我适当地点拨,引导学生抓住潮水声音变化的词语和潮水形态变化的词语,来理解大潮的雄伟气势。

 ⑴ 听“潮声”体会声音之奇:

 “潮来时的声音很大,最能表现潮水声音的词是……”我引导学生思考。“闷雷滚动、山崩地裂”。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很快地抓住了潮水声音变化的词语。我再借助课件,让学生感受“闷雷滚动”、“山崩地裂”的声音,使学生逐步感受到大潮越来越强的声势。这时,学生读着文本上的文字,耳边回响着闷雷滚动、山崩地裂的声音,情寓其中,体会到潮来时声音之奇。

 ⑵ 观“潮形”感受形态之奇:

 在课堂教学中,我让学生重点体会“一条白线、白色城墙、白色战马”等关键词句,让学生感受大潮的雄伟气势。特别是在感悟“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这句话时,有学生提问:“老师,作者为什么把潮水比作战马呢?”

 “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我先表扬了学生。接着,我通过句子的对比,让学生体会逐步添上的词语有什么作用?同时进行一些小镜头“精彩回放”。

 ①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②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③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观看了视频后,我反问学生:“作者为什么把潮水比作战马呢?千万匹、齐头并进、浩浩荡荡有什么作用?”此时学生已经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潮来时的形态和战马向前奔很像。战马马不停蹄地向前,潮水也是后浪推着前浪,前浪引着后浪,铺天盖地地涌来。通过形象直观的课件帮助学生理解了关键词句,让学生感受到课文中语言文字的魅力,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这样教学,既抓住了本节教学的重点,又突破了难点。

 3、品读赏析,感悟大潮的雄奇:

 以读为本,熟读成诵,是中国传统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充分重视朗读和背诵的指导和训练,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特点。比如朗读课文“潮来时”这一段,我设计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进行精彩部分的巩固。通过学生试读、教师导读,师生评价读、多样的朗读形式对学生进行了读的能力的培养。熟读自然成诵,有意识地让学生背一背,有效地促进语言的积累。学生在学中读,读中品,品中悟,最后实现了“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四、直观形象,再现“天下奇观”

 板书设计

 观潮(天下奇观)

 潮来前 江面很平静

 声音:闷雷滚动──越来越来──山崩地裂

 潮来时

 形状:一条白线──白色城墙──白色战马

 潮来后 依旧风号浪吼

 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一种直观的教学方法。本篇板书我是依照作者的思路,将文中作者的思路线、重点词语线,按照观察的顺序,设计了词语式的板书,从而辅助了教法的实施。

 教学反思

 “为学生营造充满诗意的课堂”是我们语文教师共同的追求。面对《观潮》这样一篇大气磅礴,诗意十足的课文,我们更应该以强烈的人文意识、多样的学习方式、丰富的读书实践催生孩子独特的情感体验。让孩子们在充满诗意的课堂上与文本实现心灵的晤对,享受阅读的快乐!

有关。海沧湖水秀公园这是亚洲第一,厦门首个海水音乐喷泉,每到夜晚可观赏由48台投影机组成,水幕长度设计达到180米长的海水喷泉秀。根据官方网站查询得知,厦门海海湖水秀公园的彩色喷泉与潮水有关。海沧湖内,是高盐度的海水加上潮汐、海沙等生态环境对水秀项目的建设,特别是配套声、光、电系统的维护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44413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29
下一篇2023-06-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