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主义是一种哲学思想。这种哲学思想认为在意识与物质之间,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互联网纾在人脑中的反映。物质占第一位,意识占第二位。物质和意识之间谁决定谁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间的根本差别,根本问题。
唯物主义又分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就是不能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
唯美主义 19世纪末流行于欧洲的一种文艺思潮。这种思潮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超然于生活的所谓纯粹的美,颠倒艺术和社会生活的关系,一味追求艺术技巧和形式美。唯美主义的兴起是对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的功利哲学、市侩习气和庸俗作风的反抗,它受18世纪康德的美学的影响。康德把美区分为自由美和附庸美,强调审美活动的独立性和无利害感,并力图调和审美标准与道德、功利以及愉快之间的矛盾。康德的美学思想曾在德国的歌德、席勒,英国的柯尔律治、佩特等人的作品中得到阐发。 唯美主义运动的倡导者是法国浪漫主义诗人戈蒂耶。他发挥关于“自由美”的思想,提出“为艺术而艺术”的口号;强调艺术的永久性,声称艺术本身就是目的,任何艺术以外的观点对于艺术创作都是有害的;标榜文艺脱离社会,文艺不受道德规范的约束,提倡纯粹美,追求抽象的艺术效果。这种艺术观点后来在英国作家王尔德的作品以及画家比亚兹莱为《**杂志》所作的插图中得到全面的体现。英国文艺理论家佩特更使之系统化。王尔德认为,不是艺术反映生活,而是生活模仿艺术。现实社会是丑恶的,只有“美”才有永恒的价值。艺术家不应带有功利主义的目的,也不应受道德的约束;艺术家的个性不应受到压抑。 唯美主义的绘画发展了一种抽象的形式美,提倡培养精细的艺术敏感性。这对20世纪的工艺美术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唯美主义在艺术上开拓了各种美的领域,例如从怪诞、颓废、丑恶、乖戾等现象中提取美,从而扩大了艺术表现的范围和能力。然而唯美主义片面强调美的无利害感和美的超功利,导致否定艺术的功利性和社会作用,宣扬“艺术至上”、纯粹形式主义,走上耽乐主义和反理性主义的道路。因此,唯美主义的文学艺术大多带有颓废倾向,成为颓废主义文艺的一个组成部分。 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相对立的哲学基本派别。它对思维与存在,精神与物质的关系问题,作了正确的回答,承认宇宙统一于物质,精神或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客观物质世界离精神而独立存在,人的认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唯物主义通常总是反映先进阶级或集团的利益的。在中国,唯物主义的代表有战国时的荀子,东汉的王充,南朝的范缜,明清之际的王夫之,清代的戴震等。在西方唯物主义的发展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古希腊罗马的朴素唯物主义;十六—十八世纪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或机械唯物主义;十九世纪以来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
还有:幻想主义,拜金主义,极权主义,素食主义,遐想主义,浪漫主义,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现实主义,悲观主义,机会主义,和平主义,社会主义,资本主义,自由主义,无政府主义,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
主义:就是指最高理想和基本原则,一切活动、行为都为此准则。
比如,拜金主义,把追求金钱作为最高理想和基本原则,一切活动都是为了金钱;社会主义,以社会团体的价值、利益作为最高理想和准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