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最浪漫的表白公式

数学最浪漫的表白公式,第1张

数学最浪漫的表白公式如下:

1、r=a(1-sinθ) 据说这是笛卡尔死前寄出的最后一封情书的内容,这里面隐藏着一个刻骨铭心的秘密。

2、(x2+y2)-16abs(x)y=225 一生只为等待能手绘这个函数给我的人。出于审美需求,我们的心型图形往往是这样的。

3、 X2+(y+3√X2)2=1画出函数图像来,是一个心。Y=1/X、X2+Y2=9、Y=│-2X│、X=-3│Sin Y│一样画出函数图像来,分别是ILVE。128√e986 上面擦去一半左右,e不要擦到了就剩I LOVE YOU。

九宫格数字表白:96 24 64 表白密码“我爱你”。969426464 表白密码“我想你”。96 94 4826 64 表白密码“我喜欢你”。964269426464 表白密码“我好想你”。

化学公式表白:H(氢)At(砹)Tc(锝)--亲爱的。Ga( 镓)Os(锇)Pd(钯) --嫁给我吧。Mg+ZnSO4=Zn+MgSO4--你的镁夺走了我的锌。Os(锇)As(砷)At(砹)Ge(锗)Nb(铌)--我深爱着你。B、Ca、Al、Si,元素周期表的编号连起来就是5,20,13,14。

1高二上册数学优秀教案模板 篇一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弧度制的定义;

 (2)领会弧度制定义的合理性;

 (3)掌握并运用弧度制表示的弧长公式、扇形面积公式;

 (4)熟练地进行角度制与弧度制的换算;

 (5)角的集合与实数集之间建立的一一对应关系

 (6)使学生通过弧度制的学习,理解并认识到角度制与弧度制都是对角度量的方法,二者是辨证统一的,而不是孤立、割裂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引入弧度制度量角的大小,通过探究理解并掌握弧度制的定义,领会定义的合理性根据弧度制的定义推导并运用弧长公式和扇形面积公式以具体的实例学习角度制与弧度制的互化,能正确使用计算器

 三、情态与价值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同学们掌握另一种度量角的单位制---弧度制,理解并认识到角度制与弧度制都是对角度量的方法,二者是辨证统一的,而不是孤立、割裂的关系角的概念推广以后,在弧度制下,角的集合与实数集之间建立了一一对应关系:即每一个角都有的一个实数(即这个角的弧度数)与它对应;反过来,每一个实数也都有的一个角(即弧度数等于这个实数的角)与它对应,为下一节学习三角函数做好准备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弧度制定义;熟练地进行角度制与弧度制地互化换算;弧度制的运用

 难点:理解弧度制定义,弧度制的运用

2高二上册数学优秀教案模板 篇二

 教学目标

 1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1)正确理解等比数列的定义,了解公比的概念,明确一个数列是等比数列的限定条件,能根据定义判断一个数列是等比数列,了解等比中项的概念;

 (2)正确认识使用等比数列的表示法,能灵活运用通项公式求等比数列的首项、公比、项数及指定的项;

 (3)通过通项公式认识等比数列的性质,能解决某些实际问题。

 2通过对等比数列的研究,逐步培养学生观察、类比、归纳、猜想等思维品质。

 3通过对等比数列概念的归纳,进一步培养学生严密的思维习惯,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等比数列是另一个简单常见的数列,研究内容可与等差数列类比,首先归纳出等比数列的定义,导出通项公式,进而研究图像,又给出等比中项的概念,最后是通项公式的应用

 (2)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是等比数列的定义和对通项公式的认识与应用,教学难点在于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和运用

 ①与等差数列一样,等比数列也是特殊的数列,二者有许多相同的性质,但也有明显的区别,可根据定义与通项公式得出等比数列的特性,这些是教学的重点

 ②虽然在等差数列的学习中曾接触过不完全归纳法,但对学生来说仍然不熟悉;在推导过程中,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观察分析猜想能力;第一项是否成立又须补充说明,所以通项公式的推导是难点

 ③对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综合研究离不开通项公式,因而通项公式的灵活运用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教学建议

 (1)建议本节课分两课时,一节课为等比数列的概念,一节课为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应用

 (2)等比数列概念的引入,可给出几个具体的例子,由学生概括这些数列的相同特征,从而得到等比数列的定义也可将几个等差数列和几个等比数列混在一起给出,由学生将这些数列进行分类,有一种是按等差、等比来分的,由此对比地概括等比数列的定义

 (3)根据定义让学生分析等比数列的公比不为0,以及每一项均不为0的特性,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4)对比等差数列的表示法,由学生归纳等比数列的各种表示法启发学生用函数观点认识通项公式,由通项公式的结构特征画数列的图象

 (5)由于有了等差数列的研究经验,等比数列的研究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教师只需把握课堂的节奏,作为一节课的组织者出现

 (6)可让学生相互出题,解题,讲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高二上册数学优秀教案模板 篇三

 一、教学内容分析

 圆锥曲线的定义反映了圆锥曲线的本质属性,它是无数次实践后的高度抽象、恰当地利用定义__题,许多时候能以简驭繁、因此,在学习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及标准方程、几何性质后,再一次强调定义,学会利用圆锥曲线定义来熟练的解题”。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我所任教班级的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强,思维活跃,但计算能力较差,推理能力较弱,使用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也略显不足。

 三、设计思想

 由于这部分知识较为抽象,如果离开感性认识,容易使学生陷入困境,降低学习热情、在教学时,借助多媒体动画,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主动参与教学,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发现、获取新知,提高教学效率、

 四、教学目标

 1、深刻理解并熟练掌握圆锥曲线的定义,能灵活应用__解决问题;熟练掌握焦点坐标、顶点坐标、焦距、离心率、准线方程、渐近线、焦半径等概念和求法;能结合平面几何的基本知识求解圆锥曲线的方程。

 2、通过对练习,强化对圆锥曲线定义的理解,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问题的不断引申,精心设问,引导学生学习解题的一般方法。

 3、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4高二上册数学优秀教案模板 篇四

 一、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及作用

 基本不等式又称为均值不等式,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5第3章第3节内容。教学对象为高二学生,本节课为第一课时,重在研究基本不等式的证明及几何意义。本节课是在系统的学习了不等关系和掌握了不等式性质的基础上展开的,作为重要的基本不等式之一,为后续进一步了解不等式的性质及运用,研究最值问题奠定基础。因此基本不等式在知识体系中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在生活及生产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价值观教育的好素材,所以基本不等式应重点研究。

 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准》对《不等式》学段的目标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特确定如下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掌握基本不等式,理解算数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的概念,学会构造条件使用基本不等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究基本不等式,使学生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是从实际中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通过数学思维认知世界,从而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掌握基本不等式,能借助几何图形说明基本不等式的意义。

 难点:利用基本不等式推导不等式

 关键是对基本不等式的理解掌握

 二、教法分析

 本节课采用观察——感知——抽象——归纳——探究;启发诱导、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以基本不等式为主线,从实际问题出发,放手让学生探究思索。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地反映了教学内容,使学生思维活动得以充分展开,从而优化了教学过程,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学法指导

 新课改的精神在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法,因此,本课主要采取以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通过让学生想一想,做一做,用一用,建构起自己的知识,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以问题为中心,以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主线展开。这种安排强调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数学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对知识的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5高二上册数学优秀教案模板 篇五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正弦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周期性、(小)值、单调性、奇偶性;

 (2)能熟练运用正弦函数的性质解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正弦函数在R上的图像,让学生探索出正弦函数的性质;讲解例题,总结方法,巩固练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探索归纳能力;让学生体验自身探索成功的喜悦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认识到转化“矛盾”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经;培养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弦函数的性质。

 难点:正弦函数的性质应用。

 教学工具

 投影仪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在数学一中已经学过函数,并掌握了讨论一个函数性质的几个角度,你还记得有哪些吗在上一次课中,我们已经学习了正弦函数的y=sinx在R上图像,下面请同学们根据图像一起讨论一下它具有哪些性质

 探究新知

 让学生一边看投影,一边仔细观察正弦曲线的图像,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正弦函数的定义域是什么

 (2)正弦函数的值域是什么

 (3)它的最值情况如何

 (4)它的正负值区间如何分

 师生一起归纳得出:

 1定义域:y=sinx的定义域为R

 2值域:引导回忆单位圆中的正弦函数线,结论:|sinx|≤1(有界性)

 再看正弦函数线(图象)验证上述结论,所以y=sinx的值域为[-1,1]

1高三下册数学教案范例

教学目标

 进一步熟悉正、余弦定理内容,能熟练运用余弦定理、正弦定理解答有关问题,如判断三角形的形状,证明三角形中的三角恒等式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熟练运用定理

 教学难点:应用正、余弦定理进行边角关系的相互转化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写出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及推论等公式

 2讨论各公式所求解的三角形类型

 二、讲授新课:

 1教学三角形的解的讨论:

 ①出示例1:在△ABC中,已知下列条件,解三角形

 分两组练习→讨论:解的个数情况为何会发生变化

 ②用如下图示分析解的情况(A为锐角时)

 练习:在△ABC中,已知下列条件,判断三角形的解的情况

 2教学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的活用:

 ①出示例2:在△ABC中,已知sinA∶sinB∶sinC=6∶5∶4,求角的余弦

 分析:已知条件可以如何转化→引入参数k,设三边后利用余弦定理求角

 ②出示例3:在ΔABC中,已知a=7,b=10,c=6,判断三角形的类型

 分析:由三角形的什么知识可以判别→求角余弦,由符号进行判断

 ③出示例4:已知△ABC中,试判断△ABC的形状

 分析:如何将边角关系中的边化为角→再思考:又如何将角化为边

 3小结:三角形解的情况的讨论;判断三角形类型;边角关系如何互化

2高三下册数学教案范例

 一、教学内容分析

 圆锥曲线的定义反映了圆锥曲线的本质属性,它是无数次实践后的高度抽象。恰当地利用定义来解题,许多时候能以简驭繁。因此,在学习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及标准方程、几何性质后,再一次强调定义,学会利用圆锥曲线定义来熟练的解题”。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我所任教班级的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强,思维活跃,但计算能力较差,推理能力较弱,使用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也略显不足。

 三、设计思想

 由于这部分知识较为抽象,如果离开感性认识,容易使学生陷入困境,降低学习热情。在教学时,借助多媒体动画,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主动参与教学,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发现、获取新知,提高教学效率。

 四、教学目标

 1、深刻理解并熟练掌握圆锥曲线的定义,能灵活应用定义XX问题;熟练掌握焦点坐标、顶点坐标、焦距、离心率、准线方程、渐近线、焦半径等概念和求法;能结合平面几何的基本知识求解圆锥曲线的方程。

 2、通过对练习,强化对圆锥曲线定义的理解,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问题的不断引申,精心设问,引导学生学习解题的一般方法。

 3、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对圆锥曲线定义的理解

 2、利用圆锥曲线的定义求“最值”

 3、“定义法”求轨迹方程

 教学难点:

 巧用圆锥曲线定义XX

3高三下册数学教案范例

 一、教学过程

 1复习。

 反函数的概念、反函数求法、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定义域值域的关系。

 求出函数y=x3的反函数。

 2新课。

 先让学生用几何画板画出y=x3的图象,学生纷纷动手,很快画出了函数的图象。有部分学生发出了“咦”的一声,因为他们得到了如下的图象(图1):

 教师在画出上述图象的学生中选定'

 生1,将他的屏幕内容通过教学系统放到其他同学的屏幕上,很快有学生作出反应。

 生2:这是y=x3的反函数y=的图象。

 师:对,但是怎么会得到这个图象,请大家讨论。

 (学生展开讨论,但找不出原因。)

 师:我们请生1再给大家演示一下,大家帮他找找原因。

 (生1将他的制作过程重新重复了一次。)

 生3:问题出在他选择的次序不对。

 师:哪个次序

 生3:作点B前,选择xA和xA3为B的坐标时,他先选择xA3,后选择xA,作出来的点的坐标为(xA3,xA),而不是(xA,xA3)。

 师:是这样吗我们请生1再做一次。

 (这次生1在做的过程当中,按xA、xA3的次序选择,果然得到函数y=x3的图象。)

 师:看来问题确实是出在这个地方,那么请同学再想想,为什么他采用了错误的次序后,恰好得到了y=x3的反函数y=的图象呢

 (学生再次陷入思考,一会儿有学生举手。)

 师:我们请生4来告诉大家。

 生4:因为他这样做,正好是将y=x3上的点B(x,y)的横坐标x与纵坐标y交换,而y=x3的反函数也正好是将x与y交换。

 师:完全正确。下面我们进一步研究y=x3的图象及其反函数y=的图象的关系,同学们能不能看出这两个函数的图象有什么样的关系

 (多数学生回答可由y=x3的图象得到y=的图象,于是教师进一步追问。)

 师:怎么由y=x3的图象得到y=的图象

 生5:将y=x3的图象上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交换,可得到y=的图象。

 师:将横坐标与纵坐标互换怎么换

 (学生一时未能明白教师的意思,场面一下子冷了下来,教师不得不将问题进一步明确。)

 师:我其实是想问大家这两个函数的图象有没有对称关系,有的话,是什么样的对称关系

 (学生重新开始观察这两个函数的图象,一会儿有学生举手。)

 生6:我发现这两个图象应是关于某条直线对称。

 师:能说说是关于哪条直线对称吗

 生6:我还没找出来。

 (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几何画板找出两函数图象的对称轴,画出如下图形,如图2所示:)

 学生通过移动点A(点B、C随之移动)后发现,BC的中点M在同一条直线上,这条直线就是两函数图象的对称轴,在追踪M点后,发现中点的轨迹是直线y=x。

 生7:y=x3的图象及其反函数y=的图象关于直线y=x对称。

 师:这个结论有一般性吗其他函数及其反函数的图象,也有这种对称关系吗请同学们用其他函数来试一试。

 (学生纷纷画出其他函数与其反函数的图象进行验证,最后大家一致得出结论:函数及其反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y=x对称。)

 还是有部分学生举手,因为他们画出了如下图象(图3):

 教师巡视全班时已经发现这个问题,将这个图象传给全班学生后,几乎所有人都看出了问题所在:图中函数y=x2(x∈R)没有反函数,②也不是函数的图象。

 最后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

 点(x,y)与点(y,x)关于直线y=x对称;

 函数及其反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y=x对称。

 二、反思与点评

 1在开学初,我就教学几何画板4。0的用法,在教函数图象画法的过程当中,发现学生根据选定坐标作点时,不太注意选择横坐标与纵坐标的顺序,本课设计起源于此。虽然几何画板4。04中,能直接根据函数解析式画出图象,但这样反而不能揭示图象对称的本质,所以本节课教学中,我有意选择了几何画板4。0进行教学。

 2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学习过程当中,可借助于生动直观的形象来引导人们的思想过程,但常常由于图形或想象的错误,使人们的思维误入歧途,因此我们既要借助直观,但又必须在一定条件下摆脱直观而形成抽象概念,要注意过于直观的例子常常会影响学生正确理解比较抽象的概念。

 计算机作为一种现代信息技术工具,在直观化方面有很强的表现能力,如在函数的图象、图形变换等方面,利用计算机都可得到其他直观工具不可能有的效果;如果只是为了直观而使用计算机,但不能达到更好地理解抽象概念,促进学生思维的目的的话,这样的教学中,计算机最多只是一种普通的直观工具而已。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计算机更多的是作为学生探索发现的工具,学生不但发现了函数与其反函数图象间的对称关系,而且在更深层次上理解了反函数的概念,对反函数的存在性、反函数的求法等方面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当前计算机用于中学数学的主要形式还是以辅助为主,更多的是把计算机作为一种直观工具,有时甚至只是作为电子黑板使用,今后的发展方向应是:将计算机作为学生的认知工具,让学生通过计算机发现探索,甚至利用计算机来做数学,在此过程当中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促进数学思维,发展数学创新能力。

 3在引出两个函数图象对称关系的时候,问题设计不甚妥当,本来是想要学生回答两个函数图象对称的关系,但学生误以为是问如何由y=x3的图象得到y=的图象,以致将学生引入歧途。这样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是必须力求避免的。

4高三下册数学教案范例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所以在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下,要充分揭示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因此本节课我以建构主义的“创设问题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尝试解决问题——验证解决方法”为主,主要采用观察、启发、类比、引导、探索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手段上,则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抽象问题形象化,使教学目标体现的更加完美。

 二、教材分析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A版)数学必修四,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其主要内容是三角函数诱导公式中的公式(二)至公式(六)本节是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为公式(二)、(三)、(四)教材要求通过学生在已经掌握的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和诱导公式(一)的基础上,利用对称思想发现任意角与、、终边的对称关系,发现他们与单位圆的交点坐标之间关系,进而发现他们的三角函数值的关系,即发现、掌握、应用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公式(二)、(三)、(四)同时教材渗透了转化与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为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出了要求为此本节内容在三角函数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本校高一(1)班全体同学,本班学生水平处于中等偏下,但本班学生具有善于动手的良好学习习惯,所以采用发现的教学方法应该能轻松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四、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理解诱导公式的发现过程,掌握正弦、余弦、正切的诱导公式;

 (2)能力训练目标:能正确运用诱导公式求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值,以及进行简单的三角函数求值与化简;

 (3)创新素质目标:通过对公式的推导和运用,提高三角恒等变形的能力和渗透化归、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个性品质目标:通过诱导公式的学习和应用,感受事物之间的普通联系规律,运用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诱导公式

 2教学难点

 正确运用诱导公式,求三角函数值,化简三角函数式

 六、教法学法以及预期效果分析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鱼”,作为一名老师,我们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数学思想方法,如何实现这一目的,要求我们每一位教者苦心钻研、认真探究下面我从教法、学法、预期效果等三个方面做如下分析

 1教法

 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而不仅仅是数学活动的结果,数学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获得数学知识,更主要作用是为了训练人的思维技能,提高人的思维品质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本人以学生为主题,以发现为主线,尽力渗透类比、化归、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采用提出问题、启发引导、共同探究、综合应用等教学模式,还给学生“时间”、“空间”,由易到难,由特殊到一般,尽力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体味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2学法

 “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很多课堂教学常常以高起点、大容量、快推进的做法,以便教给学生更多的知识点,却忽略了学生接受知识需要时间消化,进而泯灭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如何能让学生程度的消化知识,提高学习热情是教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本人引导学生的学法为思考问题、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简单应用、重现探索过程、练习巩固。让学生参与探索的全部过程,让学生在获取新知识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后,合作交流、共同探索,使之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的自主学习

 3预期效果

 本节课预期让学生能正确理解诱导公式的发现、证明过程,掌握诱导公式,并能熟练应用诱导公式了解一些简单的化简问题

5高三下册数学教案范例

教学目标

 理解数列的概念,掌握数列的运用

 教学重难点

 理解数列的概念,掌握数列的运用

 教学过程

 知识点精讲

 1、数列:按照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与顺序有关)

 2、通项公式:数列的第n项an与n之间的函数关系用一个公式来表示an=f(n)。

 (通项公式不)

 3、数列的表示:

 (1)列举法:如1,3,5,7,9……;

 (2)图解法:由(n,an)点构成;

 (3)解析法:用通项公式表示,如an=2n+1

 (4)递推法:用前n项的值与它相邻的项之间的关系表示各项,如a1=1,an=1+2an-1

 4、数列分类:有穷数列,无穷数列;递增数列,递减数列,摆动数列,常数数列;有界数列,XX数列

 5、任意数列{an}的前n项和的性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56235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3
下一篇2023-07-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