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第二次复训禅舞,没有期待,但比上次要轻松。
第一天是跳腹区,印象深刻的是,
1丹田碰撞,在台上和初训毛梦阳演练,我感受到自己的力量,直逼毛毛。下去时和李华香对练,还只撞她一下,她就上厕所去了,没有伴,我看着,张丹突然来到我面前,看着她单薄的身躯。以为撞她问题不大,没想到只有几下,我就肚子疼,那股修行过的力量从丹田出来,就像一座泰山压过来,让我不能呼吸,体验到什么是能量。
2和宁姣颜打架,我也记不清我当时为什么会和她打起来,就像做梦一样,那种来自身体本能的反应,就像动物一样,我自己傻了,把很多人都吓傻了,我感受到腹区的力量是什么力量。
3晚上的昆达里尼能量静心,一只脚像瘫痪了一样。
第二天跳心区,最怕又最喜欢的就是心区,但奇怪的是上半场的精华我竟然没有哭,很平静,分离也没有那么痛,爱之舞时与8号的陈云华,9号的广德,一阵心酸,看到爸爸的累,老公的痛,眼泪汪汪的掉下来。
下午的性能量之舞,由于是复训没有第一次那么好奇与保守,完全打开自己,享受力量之美,是那么的放松,那么的自在,那么的享受,以前看不惯这些。(小时候发生太多事情,接受不了开放,觉得羞耻,)
晚上再次的昆达里尼静心,念头还是有很多,但体验到有两股能量从脚底直往身体灌进去,躺下去时不累,很轻松,头天只想这样睡下去。晚上很多更老的学员大咖分享,体验到强大的能量进入身体,我以前是不相信的,现在自己体验到了,确实相信了。
第三天跳脑区,早上的天地连接唱诵,臣服跪拜,一道光从头顶灌进来,我以为是灯泡灯光睁眼一看,发现不是,后来闭眼臣服,跪拜,没多久又是一道光照来,心中一阵触动,连接,不由得大哭一场,控制不住。和大自然临在体验存在时,天空下着雨,当看到湖面上的小鱼儿嘻戏时,突然体验到那种存在感,心生感动,泪水又哗啦哗啦下来了!
每次学习都有不同的感受,不同收获,越往后走,越能接纳和包容,理解,以前场域中多少有不喜欢的人和喜欢的人,很多男性也不敢接近,现在几乎能完全融入场域,打开自己,没有评判,没有男女,只有生命。感恩司老师,感恩场域,感恩同修,长长的路,慢慢的走,身上的伤,慢慢的揉,一群人,一起走,走更远。
六月份开始学习禅舞到现在,每一期都有太多太多的感悟,禅舞演绎人生,舞出的是我们内在的生命状态。
最让我受益的是我找回了自己,释放了压抑在心灵深处的痛苦与情绪,学会了爱自己。世上没有人比你更爱你自己,在我们自己的能量还不满的时候,那就先把能量关闭,先把自己活出光来~爱满则益。
禅舞首先感动的是自己,改变的是自己。让我的心门打开,释放我的天性,每时每刻都活在当下~我爱你姝伊姐感恩你的大爱,慈悲心度化我感恩!
感恩每一位同修家人,爱的路上我们在一起!
茶道技巧,即茶人如何点茶、如何调制、如何饮茶、如何挑选组合茶具、如何摆放花与挂轴等形式。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茶道之美的内容,一起来看看。
茶道之美的内容茶道技巧与自然美
在茶道技艺中,体现的是“和清”的自然美。从茶道的鼻祖村田珠光开创佗茶开始,茶人就致力于在寂静与质朴之中,探求淡泊生活中的趣味。珠光之前人们以唐物为贵,茶会以有唐宋茶具而显得上档次,茶具尚华美精致,一味追求奢侈华丽,以至于“斗茶”风气出现。而珠光选择茶碗器具时,反对奢侈华丽之风,提倡清贫简朴,认为和式黑色陶器色彩幽暗,自有朴素、清寂之美。用这种质朴的茶具,真心实意地待客,既有审美情趣,也利于道德情操的修养。在选用和物的基础上,多选用朽叶色、青色茶具等适应闲寂气氛的茶具。茶道的集大成者千利休,则为茶道仪式建立独立的茶室、露地、待合、石灯笼等。
茶礼与人情之美
举办茶会之前,在仪式上日本的茶道有烦琐的规程,主人须先认真打扫、整理庭院、擦洗茶具,茶叶要碾精细,茶具要擦干净,插花也要根据季节和来宾的名望、地位、辈份、年龄和文化教养等来选择。主人的动作要规范敏捷,“既要有舞蹈般的节奏感和飘逸感,又要准确到位”。种种行为都表示了对来宾的尊重,体现出了主人的真诚的待客之道主人之心。同样,客人须穿着与茶室背景颜色协调的衣着;进入待合之处等待时,武士需解下佩刀,再尊贵的权势进入茶室都须跪爬入室;就坐时必须安静,并先向主人安置于床之间的书画行礼致敬。之后主人要让客人观赏茶器,品尝点心,吸饮抹茶,以真诚的心情来招待客人,达到人与人交流的和敬气氛。而作为茶人对客人最好的招待就莫过于有着悟道意味的茶室氛围,因此供奉着佛画或山水花鸟画的床间里常常也供奉已经开悟的禅宗和尚的墨宝,来表达禅茶一味的最高境界,包括对佛、客、我的真诚与崇敬。
茶与道教的关系天人和一
中国茶道吸收了儒、佛、道三家的思想精华。佛教强调“禅茶一味”以茶助禅,以茶礼佛,在从茶中体味苦寂的同时,也在茶道中注入佛理禅机。
1、人化自然
人化自然,在茶道中表现为人对自然的回归渴望,以及人对“道”的体认。具体地说,人化自然表现为在品茶时乐于于自然亲近,在思想情感上能与自然交流,在人格上能与自然相比拟并通过茶事实践去体悟自然的规律。这种人化自然,是道家“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唯一”思想的典型表现。中国茶道与日本茶道不同,中国茶道“人化自然”的渴求特别强烈,表现味茶人们在品茶时追求寄情于山水,忘情与山水,心融于山水的境界。元好问的《茗饮》一诗,就是天人和一在品茗时的具体写照,契合自然的绝妙诗句。
宿醒来破厌觥船,紫笋分封入晓前。
槐火石泉寒食后,鬓丝禅榻落花前。
一瓯春露香能永,万里清风意已便。
邂逅化胥犹可到,蓬莱未拟问群仙。
诗人以槐火石泉煎茶,对着落花品茗,一杯春露一样的茶能在诗人心中永久留香,而万里清风则送诗人梦游华胥国,并羽化成仙,神游蓬莱三山,可视为人化自然的极至。茶人也只有达到人化自然的境界,才能化自然的品格为自己的品格,才能从茶壶水沸声中听到自然的呼吸,才能以自己的“天性自然”去接近,去契合客体的自然,才能彻悟茶道、天道、人道。
2、自然化的人
“自然化的人”也即自然界万物的人格化、人性化。中国茶道吸收了道家的思想,把自然的万物都看成具有人的品格、人的情感,并能与人进行精神上的相互沟通的生命体,所以在中国茶人的眼里,大自然的一山一水一石一沙一草一木都显得格外可爱,格外亲切。
在中国茶道中,自然人化不仅表现在山水草木等品茗环境的人化,而且包含了茶以及茶具的人化。
对茶境的人化,平添了茶人品茶的情趣。如曹松品茶“靠月坐苍山”,郑板桥品茶邀请“一片青山入座”,陆龟蒙品茶“绮席风开照露晴”,李郢品茶“如云正护幽人堑”,齐己品茶“谷前初晴叫杜鹃”,曹雪芹品茶“金笼鹦鹉唤茶汤”,白居易品茶“野麝林鹤是交游”,在茶人眼里,月友情、山有情、风有情、云有情,大自然的一切都是茶人的好朋友。诗圣杜甫的一首品茗诗写道
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
石阑斜点笔,桐叶坐题诗。
翡翠鸣衣桁,蜻蜓立钓丝。
自逢今日兴,来往亦无期。
全诗人化自然和自然人化相结合,情景交融、动静结合、声色并茂、虚实相生。
苏东坡有一首把茶人化的诗:
仙山灵雨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匀。
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
要知冰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
戏作小诗君莫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正因为道家“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融入了茶道精神之中,在中国茶人心里充满着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中国茶人有着回归自然、亲近自然的强烈渴望,所以中国茶人最能领略到“情来爽朗满天地”的激情以及“更觉鹤心杳冥”那种与大自然达到“物我玄会”的绝妙感受。
南方小城,这个十一月,秋天都在,本以为天空落了雨,冬天就要来了,没等得冷风吹起,落叶又飞扬在了温暖的风里。这里的秋,仿佛就是诗里说的怀念,怀念那个夏日、过往。
秋天的日子适合喝茶,阳光、午后、小院、在落叶纷飞的小树下,一方茶桌,和一个眼神就可以交流的人,我们把茶喝到黄昏。喝茶的境界是人茶合一,人若懂茶性,每次举杯都是无言的拥抱,这份温暖,是茶遇知己的通透。
喝茶的人应该懂茶性,制茶之人也是如此,只有心对茶的顿悟,才有茶在人心里的涅槃。
茶人懂了茶性,凋稠、回水、摇青、杀青、烘焙就如一场关于茶的修行和对话。在制茶过程中,掌控时间于心,用身体感受气温、用鼻尖捕捉茶气,眼观茶色,每一次出手,都有力道和时长的不同。焙火更是见心性,既要除水去活,又要权衡香气的留存、培育滋味的生成,还要蒸发咖啡碱的苦度。火候过轻则味不醇,过重则茶又失去活力。每一次都是在茶性与人性间,用“得与失”,最大限度的塑造“香清甘活”。
一款茶人用“心”创作的茶,又必须在遇见一个懂“它”的茶客,用“心”将它还原。懂茶性的人总有和茶人的默契,轻闻干茶就知道茶人想表达的内涵,于是醒茶、投茶的举手投足中都有惺惺相惜的温存。冲泡时契合茶性,讲究水温、每次冲水力度和范围,坐杯时间长短更是各不相同。
茶遇到了知己,就开始了新的生命,人遇到了知己就仿佛遇到了下半生,一切都是无以言表的快乐。知己的快乐是内在的,在面不改色的从容里,心已经开始交流,心的快乐最真切。
交流倘若到了通透的境界,人与人、人与茶、茶与茶,一样都因为默契而成为知己。我一直认为,大红袍是武夷岩茶的灵魂境界,好的大红袍是不同茶因为茶性的默契,组合在了一个名字下,用顺畅的“香清甘活”的体验,来诠释茶与茶作为知己的定义。所以,茶的组合,是茶性层面的交流,不是简单的不同茶的组合,组合过于简单,总是有矛盾的。茶性不苟同,就有如人与人价值观念的冲突,那怕组合,也是因为利益的妥协,貌合神离。这样的茶,个中滋味总是贫乏的。人与人的快乐缘起心性,茶与茶的完美是缘起茶性。
有灵魂的大红袍,茶的组合是用对不同茶的“茶性理解”来互补缺失的平衡。这里有“色香味”的提升、“滋味”的培育。在组合过程中,还要考虑不同茶在品饮还原过程中,能否步调一致,于是又要有:拼配比例,品种拿捏,不同茶种过水冲泡释放时间先后的考量。这个拼配显然又是一次人与茶的对话,人对不同茶茶性的把握,让拼配拼出灵魂,这种灵魂赋予了茶,就让茶在一方天地有了生命。
岩茶版“湖畔鸣泉”是一泡大红袍,不同茶的拼配,就像心灵相通的知己相遇,自然而默契。新老茶组合,让茶滋味醇厚;不同品种让茶“色香味”俱足;用心的烘焙让茶在同个屋檐下和谐共存,“和谐”体现在冲泡还原上就是口感的顺滑,这种顺是自始至终的。
我拿了这茶和很多朋友分享,他们喝着这茶仿佛知己相伴,我们又因为这茶成为知己。相视不语,心绪的欢乐犹如这茶带来的舌底鸣泉。秋天,让我有了诗一般的怀念,那年西子湖畔的某次相遇,至今还有留存心底的满满富足。于是觉得,叫“湖畔鸣泉”再贴切不过了。
这茶的格局并不宏大,它没有费尽心思追求“香清甘活”的极致,和与之带来的强烈冲击。茶喝多了,有时候谋求的是一种回归,回归平稳和安定的口感。它的香是浅浅的“汤香合一”,它的清是不狰狞的“茶水合一”,它的甘是润物无声的“甘香合一”,它活在“人茶合一”的境界里。和人一样,人们终其一生奋斗追求那些所谓的“与众不同”,却发现真正的伟大莫过于“回归平凡”,安享内心的宁静。在这五彩斑斓的季节,我们喝着这茶,茶香随着清风飞舞,“心绪”安静的徜徉在了细水长流的诗意里。
2020年11月于龙岩听雨禅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