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八年级所有计算公式

物理八年级所有计算公式,第1张

速度:V=S/t;2、重力:G=mg;3、密度:ρ=m/V;4、压强:p=F/S;5、液体压强:p=ρgh。

初中物理公式:V=S/t;G=mg;ρ=m/V;p=F/S;P=F/s=ρgh;F1L1=F2L2;w=Fs=Gh;p=W/t=Fv;η=W;I=U/R=P/U;W=Pt等。

重力公式G=mg(通常g取10N/kg,题目未交待时g取98N/kg)同一物体G月=1/6G地m月=m地杠杆平衡条件公式F1l1=F2l2F1/F2=l2/l1动滑轮公式不计绳重和摩擦时F=1/2(G动+G物)s=2h。

初中物理公式

1、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求速度:v=s/t

求路程:s=vt

求时间:t=s/v

2、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s/t

3、物体的物重与质量的关系:G=mg (g=98N/kg)

4、密度的定义式

求物质的密度:ρ=m/V

求物质的质量:m=ρV

求物质的体积:V=m/ρ

4、压强的计算。

定义式:p=F/S(物质处于任何状态下都能适用)

液体压强:p=ρgh(h为深度)

求压力:F=pS

求受力面积:S=F/p

5、浮力的计算

称量法:F浮=G—F

公式法:F浮=G排=ρ排V排g

漂浮法:F浮=G物(V排<V物)

悬浮法:F浮=G物(V排=V物)

6、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

7、功的定义式:W=Fs

8、功率定义式:P=W/t

对于匀速直线运动情况来说:P=Fv (F为动力)

9、机械效率:η=W有用/W总

对于提升物体来说:

W有用=Gh(h为高度)

W总=Fs

10、斜面公式:FL=Gh

11、物体温度变化时的吸热放热情况

Q吸=cmΔt (Δt=t-t0)

Q放=cmΔt (Δt=t0-t)

12、燃料燃烧放出热量的计算:Q放=qm

13、热平衡方程:Q吸=Q放

14、热机效率:η=W有用/ Q放 ( Q放=qm)

15、电流定义式:I=Q/t ( Q为电量,单位是库仑 )

16、欧姆定律:I=U/R

变形求电压:U=IR

变形求电阻:R=U/I

17、串联电路的特点:(以两纯电阻式用电器串联为例)

电压的关系:U=U1+U2

电流的关系:I=I1=I2

电阻的关系:R=R1+R2

18、并联电路的特点:(以两纯电阻式用电器并联为例)

电压的关系:U=U1=U2

电流的关系:I=I1+I2

电阻的关系:1/R=1/R1+1/R2

19、电功的计算:W=UIt

20、电功率的定义式:P=W/t

常用公式:P=UI

21、焦耳定律:Q放=I2Rt

对于纯电阻电路而言:Q放=I2Rt =U2t/R=UIt=Pt=UQ=W

22、照明电路的总功率的计算:P=P1+P1+……

初中化学公式

一、化合反应

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点燃 2MgO

现象:(1)发出耀眼的白光(2)放出热量(3)生成白色粉末

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点燃 Fe3O4

现象:(1)剧烈燃烧,火星四射(2)放出热量(3)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注意:瓶底要放少量水或细沙,防止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下来,炸裂瓶底。

4、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 △ 2CuO现象:铜丝变黑。

6、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 点燃 2Al2O3

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有白色固体生成。

7、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 + O2 点燃 2H2O

现象:(1)产生淡蓝色火焰(2)放出热量(3)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8、红(白)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 点燃 2P2O5

现象:(1)发出白光(2)放出热量(3)生成大量白烟。

9、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 + O2 点燃 SO2现象:A、在纯的氧气中

发出明亮的蓝紫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在空气中燃烧

(1)发出淡蓝色火焰(2)放出热量(3)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10、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 点燃 CO2

现象:(1)发出白光(2)放出热量(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1、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 点燃 2CO

12、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碳层: C + CO2 高温 2CO(是吸热的反应)

13、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 点燃 2CO2

现象:发出蓝色的火焰,放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4、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

CO2 + H2O === H2CO3 现象:石蕊试液由紫色变成红色。

注意: 酸性氧化物+水→酸

如:SO2 + H2O === H2SO3 SO3 + H2O === H2SO4

15、生石灰溶于水:CaO + H2O === Ca(OH)2(此反应放出热量)

注意: 碱性氧化物+水→碱

氧化钠溶于水:Na2O + H2O =2NaOH

氧化钾溶于水:K2O + H2O=2KOH

氧化钡溶于水:BaO + H2O ==== Ba(OH)2

16、钠在氯气中燃烧:2Na + Cl2点燃 2NaCl

17、无水硫酸铜作干燥剂:CuSO4 + 5H2O ==== CuSO4·5H2O

二、分解反应:

17、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 通电 2H2↑+ O2 ↑

现象:(1)电极上有气泡产生。H2:O2=2:1

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负极产生的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18、加热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 2CuO + H2O + CO2↑

现象:绿色粉末变成黑色,试管内壁有水珠生成,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9、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2KClO3 MnO2 2KCl + 3O2 ↑

20、加热高锰酸钾:2KMnO4 △K2MnO4 + MnO2 + O2↑

21、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2H2O2 MnO2 2H2O+ O2↑

现象:有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2、加热氧化汞:2HgO 2Hg + O2↑

23、锻烧石灰石:CaCO3 CaO+CO2↑(二氧化碳工业制法)

24、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 === H2O + CO2↑

现象:石蕊试液由红色变成紫色。

25、硫酸铜晶体受热分解:CuSO4·5H2O 加热 CuSO4 + 5H2O

三、置换反应:

(1)金属单质 + 酸 -------- 盐 + 氢气 (置换反应)

26、锌和稀硫酸反应:Zn + H2SO4 === ZnSO4 + H2↑

27、镁和稀硫酸反应:Mg + H2SO4 === MgSO4 + H2↑

28、铝和稀硫酸反应:2Al + 3H2SO4 === Al2(SO4)3 + 3H2↑

29、锌和稀盐酸反应:Zn + 2HCl === ZnCl2 + H2↑

30、镁和稀盐酸反应:Mg+ 2HCl === MgCl2 + H2↑

31、铝和稀盐酸反应:2Al + 6HCl === 2AlCl3 + 3H2↑

26-31的现象:有气泡产生。

32、铁和稀盐酸反应:Fe + 2HCl === FeCl2 + H2↑

33、铁和稀硫酸反应:Fe + H2SO4 === FeSO4 + H2↑

32-33的现象: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

(2)金属单质 + 盐(溶液) ---另一种金属 + 另一种盐

36、铁与硫酸铜反应:Fe+CuSO4==Cu+FeSO4

现象:铁条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的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

(古代湿法制铜及“曾青得铁则化铜”指的是此反应)

40、锌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CuSO4+Zn==ZnSO4+Cu

现象:锌片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的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

41、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2AgNO3+Cu==Cu(NO3)2+2Ag

现象:铜片表面覆盖一层银白色的物质,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

(3)金属氧化物+木炭或氢气→金属+二氧化碳或水

38、焦炭还原氧化铁:3C+ 2Fe2O3 高温 4Fe + 3CO2↑

39、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 高温 2Cu + CO2↑

现象:黑色粉未变成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5、氢气还原氧化铜:H2 + CuO △ Cu + H2O

现象:黑色粉末变成红色,试管内壁有水珠生成

34、镁和氧化铜反应:Mg+CuO Cu+MgO

35、氢气与氧化铁反应:Fe2O3+3H2 2Fe+3H2O

37、水蒸气通过灼热碳层:H2O + C 高温 H2 + CO

四、复分解反应:

1、碱性氧化物+酸→盐+H2O

Fe2O3+6HCl==2FeCl3+3H2O Fe2O3+3H2SO4==Fe2(SO4)3+3H2O

CuO+H2SO4==CuSO4+H2O ZnO+2HNO3==Zn(NO3)3+H2O

2、碱+酸→盐+H2O

Cu(OH)2+2HCl==CuCl2+2H2O Cu(OH)2+H2SO4==CuSO4+2H2O

NaOH+HCl==NaCl+H2O 2NaOH+H2SO4==Na2SO4+2H2O

NaOH+HNO3==NaNO3+H2O Mg(OH)2+2HNO3==Mg(NO3)2+2H2O

Ba(OH)2+H2SO4==BaSO4↓+2H2O

3、酸+盐→新盐+新酸

CaCO3+2HCl==CaCl2+H2O+CO2↑ Na2CO3+2HCl==2NaCl+H2O+CO2↑

HCl+AgNO3==AgCl↓+HNO3 H2SO4+BaCl2==BaSO4↓+2HCl

Ba(NO3)2+H2SO4==BaSO4↓+2HNO3 NaHCO3+HCl==NaCl+H2O+CO2↑

4、盐1+盐2→新盐1+新盐2

KCl+AgNO3==AgCl↓+KNO3 NaCl+AgNO3==AgCl↓+NaNO3

Na2SO4+BaCl2==BaSO4↓+2NaCl BaCl2+2AgNO3==2AgCl↓+Ba(NO3)2

5、盐+碱→新盐+新碱

CuSO4+2NaOH==Cu(OH)2↓+Na2SO4 FeCl3+3NaOH==Fe(OH)3↓+3NaCl

Ca(OH)2+Na2CO3==CaCO3↓+2NaOH NaOH+NH4Cl==NaCl+NH3↑+H2O

五、其它反应:

1、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

CO2 +Ca(OH)2 ==CaCO3↓+ H20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用澄清石灰水可以检验CO2,也可以用CO2检验石灰水)

2、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硫反应:SO2 +Ca(OH)2 ==CaSO3+ H20

3、氢氧化钙和三氧化硫反应:SO3 +Ca(OH)2 ==CaSO4+ H20

4、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除去二氧化碳):2NaOH + CO2 ==== Na2CO3 + H2O

5、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硫反应(除去二氧化硫):2NaOH + SO2 ==== Na2SO3 + H2O

6、氢氧化钠和三氧化硫反应(除去三氧化硫):2NaOH + SO3 ==== Na2SO4 + H2O

注意:1-6都是:酸性氧化物 +碱 -------- 盐 + 水

7、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 点燃 CO2 + 2H2O

现象: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水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8、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 3O2 点燃 2CO2 + 3H2O

现象:发出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水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9、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 CuO 加热 Cu + CO2

现象:黑色粉未变成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0、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 Fe2O3 高温 2Fe + 3CO2

现象:红色粉未变成黑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冶炼铁的主要反应原理)

11、一氧化碳还原氧化亚铁:FeO+CO高温Fe+CO2

12、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Fe3O4+4CO高温3Fe+4CO2

13、光合作用:6CO2 + 6H2O光照C6H12O6+6O2

14、葡萄糖的氧化:C6H12O6+6O2 == 6CO2 + 6H2O

化学方程式汇总

一. 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

1 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点燃 2MgO

2 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点燃 Fe3O4

3 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 加热 2CuO

4 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 点燃 2Al2O3

5 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 + O2 点燃 2H2O

6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 点燃 2P2O5

7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 + O2 点燃 SO2

8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 点燃 CO2

9 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 点燃 2CO

(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10 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 点燃 2CO2

11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 点燃 CO2 + 2H2O

12 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 3O2 点燃 2CO2 + 3H2O

二.几个分解反应:

13 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 通电 2H2↑+ O2 ↑

14 加热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加热 2CuO + H2O + CO2↑

15 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2KClO3 ==== 2KCl + 3O2 ↑

16 加热高锰酸钾:2KMnO4 加热 K2MnO4 + MnO2 + O2↑

17 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 === H2O + CO2↑

18 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 高温 CaO + CO2↑

三.几个氧化还原反应:

19 氢气还原氧化铜:H2 + CuO 加热 Cu + H2O

20 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 高温 2Cu + CO2↑

21 焦炭还原氧化铁:3C+ 2Fe2O3 高温 4Fe + 3CO2↑

22 焦炭还原四氧化三铁:2C+ Fe3O4 高温 3Fe + 2CO2↑

23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 CuO 加热 Cu + CO2

2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 Fe2O3 高温 2Fe + 3CO2

25 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4CO+ Fe3O4 高温 3Fe + 4CO2

四.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关系

(1)金属单质 + 酸 -------- 盐 + 氢气 (置换反应)

26 锌和稀硫酸Zn + H2SO4 = ZnSO4 + H2↑

27 铁和稀硫酸Fe + H2SO4 = FeSO4 + H2↑

28 镁和稀硫酸Mg + H2SO4 = MgSO4 + H2↑

29 铝和稀硫酸2Al +3H2SO4 = Al2(SO4)3 +3H2↑

30 锌和稀盐酸Zn + 2HCl === ZnCl2 + H2↑

31 铁和稀盐酸Fe + 2HCl === FeCl2 + H2↑

32 镁和稀盐酸Mg+ 2HCl === MgCl2 + H2↑

33 铝和稀盐酸2Al + 6HCl == 2AlCl3 + 3H2↑

(2)金属单质 + 盐(溶液) ------- 另一种金属 + 另一种盐

34 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 + CuSO4 === FeSO4 + Cu

35 锌和硫酸铜溶液反应:Zn + CuSO4 === ZnSO4 + Cu

36 铜和硝酸汞溶液反应:Cu + Hg(NO3)2 === Cu(NO3)2 + Hg

(3)碱性氧化物 +酸 -------- 盐 + 水

37 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38 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

39 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CuO + 2HCl ==== CuCl2 + H2O

40 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CuO + H2SO4 ==== CuSO4 + H2O

41 氧化镁和稀硫酸反应:MgO + H2SO4 ==== MgSO4 + H2O

42 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CaO + 2HCl ==== CaCl2 + H2O

(4)酸性氧化物 +碱 -------- 盐 + 水

43.苛性钠暴露在空气中变质:2NaOH + CO2 ==== Na2CO3 + H2O

44.苛性钠吸收二氧化硫气体:2NaOH + SO2 ==== Na2SO3 + H2O

45.苛性钠吸收三氧化硫气体:2NaOH + SO3 ==== Na2SO4 + H2O

46.消石灰放在空气中变质:Ca(OH)2 + CO2 ==== CaCO3 ↓+ H2O

47 消石灰吸收二氧化硫:Ca(OH)2 + SO2 ==== CaSO3 ↓+ H2O

(5)酸 + 碱 -------- 盐 + 水

48.盐酸和烧碱起反应:HCl + NaOH ==== NaCl +H2O

49 盐酸和氢氧化钾反应:HCl + KOH ==== KCl +H2O

50.盐酸和氢氧化铜反应:2HCl + Cu(OH)2 ==== CuCl2 + 2H2O

51 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2HCl + Ca(OH)2 ==== CaCl2 + 2H2O

52 盐酸和氢氧化铁反应:3HCl + Fe(OH)3 ==== FeCl3 + 3H2O

53氢氧化铝药物治疗胃酸过多:3HCl + Al(OH)3 ==== AlCl3 + 3H2O

54硫酸和烧碱反应: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

55硫酸和氢氧化钾反应:H2SO4 + 2KOH ==== K2SO4 + 2H2O

56硫酸和氢氧化铜反应:H2SO4 + Cu(OH)2 ==== CuSO4 + 2H2O

57 硫酸和氢氧化铁反应:3H2SO4 + 2Fe(OH)3==== Fe2(SO4)3 + 6H2O

58 硝酸和烧碱反应:HNO3+ NaOH ==== NaNO3 +H2O

(6)酸 + 盐 -------- 另一种酸 + 另一种盐

59.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60.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61.碳酸镁与稀盐酸反应: MgCO3 + 2HCl === MgCl2 + H2O + CO2↑

62.盐酸和硝酸银溶液反应:HCl + AgNO3 === AgCl↓ + HNO3

63硫酸和碳酸钠反应:Na2CO3 + H2SO4 === Na2SO4 + H2O + CO2↑

64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反应:H2SO4 + BaCl2 ==== BaSO4 ↓+ 2HCl

(7)碱 + 盐 -------- 另一种碱 + 另一种盐

65.氢氧化钠与硫酸铜:2NaOH + CuSO4 ==== Cu(OH)2↓ + Na2SO4

66.氢氧化钠与氯化铁:3NaOH + FeCl3 ==== Fe(OH)3↓ + 3NaCl

67.氢氧化钠与氯化镁:2NaOH + MgCl2 ==== Mg(OH)2↓ + 2NaCl

68 氢氧化钠与氯化铜:2NaOH + CuCl2 ==== Cu(OH)2↓ + 2NaCl

69 氢氧化钙与碳酸钠:Ca(OH)2 + Na2CO3 === CaCO3↓+ 2NaOH

(8)盐 + 盐 ----- 两种新盐

70.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NaCl + AgNO3 ==== AgCl↓ + NaNO3

71.硫酸钠和氯化钡:Na2SO4 + BaCl2 ==== BaSO4↓ + 2NaCl

五.其它反应:

72.二氧化碳溶解于水:CO2 + H2O === H2CO3

73.生石灰溶于水:CaO + H2O === Ca(OH)2

74.氧化钠溶于水:Na2O + H2O ==== 2NaOH

75.三氧化硫溶于水:SO3 + H2O ==== H2SO4

76.硫酸铜晶体受热分解:CuSO4·5H2O 加热 CuSO4 + 5H2O

77.无水硫酸铜作干燥剂:CuSO4 + 5H2O ==== CuSO4·5H2O

物理量 单位 公式

名称 符号 名称 符号

质量 m 千克 kg m=pv

温度 t 摄氏度 °C

速度 v 米/秒 m/s v=s/t

密度 p 千克/米³ kg/m³ p=m/v

力(重力) F 牛顿(牛) N G=mg

压强 P 帕斯卡(帕) Pa P=F/S

功 W 焦耳(焦) J W=Fs

功率 P 瓦特(瓦) w P=W/t

电流 I 安培(安) A I=U/R

电压 U 伏特(伏) V U=IR

电阻 R 欧姆(欧) R=U/I

电功 W 焦耳(焦) J W=UIt

电功率 P 瓦特(瓦) w P=W/t=UI

热量 Q 焦耳(焦) J Q=cm(t-t°)

比热 c 焦/(千克°C) J/(kg°C)

真空中光速 3×108米/秒

g 98牛顿/千克

15°C空气中声速 340米/秒

安全电压 不高于36伏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概要

一、测量

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主单位:千克; 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二、机械运动

⒈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⒉匀速直线运动:

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 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b 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②公式: 1米/秒=36千米/时。

三、力

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 m=G/g

g=98牛/千克。读法: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⒋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线上。

物体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⒌同一直线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 ;合力方向与F1、F2方向相同;

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

⒍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接触面材料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

7.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四、密度

⒈密度ρ: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公式: m=ρV 国际单位:千克/米3 ,常用单位:克/厘米3,

关系:1克/厘米3=1×103千克/米3;ρ水=1×103千克/米3;

读法:103千克每立方米,表示1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3千克。

⒉密度测定:用托盘天平测质量,量筒测固体或液体的体积。

面积单位换算:

1厘米2=1×10-4米2,

1毫米2=1×10-6米2。

五、压强

⒈压强P: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压力F: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单位:牛(N)。

压力产生的效果用压强大小表示,跟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压强单位:牛/米2;专门名称:帕斯卡(Pa)

公式: F=PS S:受力面积,两物体接触的公共部分;单位:米2。

改变压强大小方法:①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②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

⒉液体内部压强:测量液体内部压强:使用液体压强计(U型管压强计)。

产生原因:由于液体有重力,对容器底产生压强;由于液体流动性,对器壁产生压强。

规律:①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上压强大小相等②深度越大,压强也越大③不同液体同一深度处,液体密度大的,压强也大。 [深度h,液面到液体某点的竖直高度。]

公式:P=ρgh h:单位:米; ρ:千克/米3; g=98牛/千克。

⒊大气压强:大气受到重力作用产生压强,证明大气压存在且很大的是马德堡半球实验,测定大气压强数值的是托里拆利(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管倾斜后,水银柱高度不变,长度变长。

1个标准大气压=76厘米水银柱高=101×105帕=10336米水柱高

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气压计(水银气压计、盒式气压计)。

大气压强随高度变化规律:海拔越高,气压越小,即随高度增加而减小,沸点也降低。

六、浮力

1.浮力及产生原因: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向上托的力叫浮力。方向:竖直向上;原因:液体对物体的上、下压力差。

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

即F浮=G液排=ρ液gV排。 (V排表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3.浮力计算公式:F浮=G-T=ρ液gV排=F上、下压力差

4.当物体漂浮时:F浮=G物 且 ρ物<ρ液 当物体悬浮时:F浮=G物 且 ρ物=ρ液

当物体上浮时:F浮>G物 且 ρ物<ρ液 当物体下沉时:F浮<G物 且 ρ物>ρ液

七、简单机械

⒈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力臂: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通过调节杠杆两端螺母使杠杆处于水位置的目的:便于直接测定动力臂和阻力臂的长度。

定滑轮:相当于等臂杠杆,不能省力,但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动滑轮:相当于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杠杆,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⒉功:两个必要因素: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②物体在力方向上通过距离。W=FS 功的单位:焦耳

3.功率:物体在单位时间里所做的功。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的物理量,即功率大的物体做功快。

W=Pt P的单位:瓦特; W的单位:焦耳; t的单位:秒。

八、光

⒈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小孔成像、影子、光斑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最大为3×108米/秒=3×105千米/秒

⒉光的反射定律:一面二侧三等大。入射光线和法线间的夹角是入射角。反射光线和法线间夹角是反射角。

平面镜成像特点:虚像,等大,等距离,与镜面对称。物体在水中倒影是虚像属光的反射现象。

⒊光的折射现象和规律: 看到水中筷子、鱼的虚像是光的折射现象。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光线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光线作用。 光的折射定律:一面二侧三随大四空大。

⒋凸透镜成像规律:[U=f时不成像 U=2f时 V=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物距u 像距v 像的性质 光路图 应用

u>2f f<v<2f 倒缩小实 照相机

f<u<2f v>2f 倒放大实 幻灯机

u<f 放大正虚 放大镜

⒌凸透镜成像实验: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使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在同一个高度上。

九、热学:

⒈温度t: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是一个状态量。

常用温度计原理:根据液体热胀冷缩性质。

温度计与体温计的不同点:①量程,②最小刻度,③玻璃泡、弯曲细管,④使用方法。

⒉热传递条件:有温度差。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是过程量

热传递的方式:传导(热沿着物体传递)、对流(靠液体或气体的流动实现热传递)和辐射(高温物体直接向外发射出热)三种。

⒊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方式:蒸发和沸腾,汽化要吸热。

影响蒸发快慢因素:①液体温度,②液体表面积,③液体表面空气流动。蒸发有致冷作用。

⒋比热容C: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单位:焦/(千克℃) 常见物质中水的比热容最大。

C水=42×103焦/(千克℃) 读法:42×103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物理含义:表示质量为1千克水温度升高1℃吸收热量为42×103焦。

⒌热量计算:Q放=cm⊿t降 Q吸=cm⊿t升

Q与c、m、⊿t成正比,c、m、⊿t之间成反比。⊿t=Q/cm

6.内能: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内能单位:焦耳

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内能是等效的)

7.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能量即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它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十、电路

⒈电路由电源、电键、用电器、导线等元件组成。要使电路中有持续电流,电路中必须有电源,且电路应闭合的。 电路有通路、断路(开路)、电源和用电器短路等现象。

⒉容易导电的物质叫导体。如金属、酸、碱、盐的水溶液。不容易导电的物质叫绝缘体。如木头、玻璃等。

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导体。

⒊串、并联电路的识别:串联:电流不分叉,并联:电流有分叉。

把非标准电路图转化为标准的电路图的方法:采用电流流径法。

十一、电流定律

⒈电量Q:电荷的多少叫电量,单位:库仑。

电流I:1秒钟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叫做电流强度。 Q=It

电流单位:安培(A) 1安培=1000毫安 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方向。

测量电流用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并考虑量程适合。不允许把电流表直接接在电源两端。

⒉电压U: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作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电压单位:伏特(V)。

测量电压用电压表(伏特表),并联在电路(用电器、电源)两端,并考虑量程适合。

⒊电阻R:导电物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符号:R,单位:欧姆、千欧、兆欧。

电阻大小跟导线长度成正比,横截面积成反比,还与材料有关。

导体电阻不同,串联在电路中时,电流相同(1∶1)。 导体电阻不同,并联在电路中时,电压相同(1:1)

⒋欧姆定律:公式:I=U/R U=IR R=U/I

导体中的电流强度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导体电阻R=U/I。对一确定的导体若电压变化、电流也发生变化,但电阻值不变。

⒌串联电路特点:

① I=I1=I2 ② U=U1+U2 ③ R=R1+R2 ④ U1/R1=U2/R2

电阻不同的两导体串联后,电阻较大的两端电压较大,两端电压较小的导体电阻较小。

例题:一只标有“6V、3W”电灯,接到标有8伏电路中,如何联接一个多大电阻,才能使小灯泡正常发光?

解:由于P=3瓦,U=6伏

∴I=P/U=3瓦/6伏=05安

由于总电压8伏大于电灯额定电压6伏,应串联一只电阻R2 如右图,

因此U2=U-U1=8伏-6伏=2伏

∴R2=U2/I=2伏/05安=4欧。答:(略)

⒍并联电路特点:

①U=U1=U2 ②I=I1+I2 ③1/R=1/R1+1/R2 或 ④I1R1=I2R2

电阻不同的两导体并联:电阻较大的通过的电流较小,通过电流较大的导体电阻小。

例:如图R2=6欧,K断开时安培表的示数为04安,K闭合时,A表示数为12安。求:①R1阻值 ②电源电压 ③总电阻

已知:I=12安 I1=04安 R2=6欧

求:R1;U;R

解:∵R1、R2并联

∴I2=I-I1=12安-04安=08安

根据欧姆定律U2=I2R2=08安×6欧=48伏

又∵R1、R2并联 ∴U=U1=U2=48伏

∴R1=U1/I1=48伏/04安=12欧

∴R=U/I=48伏/12安=4欧 (或利用公式 计算总电阻) 答:(略)

十二、电能

⒈电功W: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电流作功过程就是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

公式:W=UQ W=UIt=U2t/R=I2Rt W=Pt 单位:W焦 U伏特 I安培 t秒 Q库 P瓦特

⒉电功率P: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作的电功,表示电流作功的快慢。电功率大的用电器电流作功快。

公式:P=W/t P=UI (P=U2/R P=I2R) 单位:W焦 U伏特 I安培 t秒 Q库 P瓦特

⒊电能表(瓦时计):测量用电器消耗电能的仪表。1度电=1千瓦时=1000瓦×3600秒=36×106焦耳

例:1度电可使二只“220V、40W”电灯工作几小时?

解 t=W/P=1千瓦时/(2×40瓦)=1000瓦时/80瓦=125小时

十三、磁

1.磁体、磁极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物体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叫磁性。具有磁性的物质叫磁体。磁体的磁极总是成对出现的。

2.磁场:磁体周围空间存在着一个对其它磁体发生作用的区域。

磁场的基本性质是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磁场方向:小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磁体周围磁场用磁感线来表示。

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3.电流的磁场:奥斯特实验表明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通电螺线管对外相当于一个条形磁铁。

通电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与螺线管两端极性的关系可以用右手螺旋定则来判定

初中物理公式汇总

1、速度:V=S/t

2、重力:G=mg

3、密度:ρ=m/V

4、压强:p=F/S

5、液体压强:p=ρgh

6、浮力:

(1)F浮=F’-F (压力差)

(2)F浮=G-F (视重力)

(3)F浮=G (漂浮、悬浮)

(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

7、杠杆平衡条件:F1 L1=F2 L2

8、理想斜面:F/G=h/L

9、理想滑轮:F=G/n

10、实际滑轮:F=(G+G动)/ n (竖直方向)

11、功:W=FS=Gh (把物体举高)

12、功率:P=W/t=FV

13、功的原理:W手=W机

14、实际机械:W总=W有+W额外

15、机械效率:η=W有/W总

16、滑轮组效率:

(1)η=G/ nF(竖直方向)

(2)η=G/(G+G动) (竖直方向不计摩擦)

(3)η=f / nF (水平方向)

热 学

1、吸热:Q吸=Cm(t-t0)=CmΔt

2、放热:Q放=Cm(t0-t)=CmΔt

3、热值:q=Q/m

4、炉子和热机的效率:η=w有/Q燃料

5、热平衡方程:Q放=Q吸

6、热力学温度:T=t+273K

电 学

1、电流强度:I=Q电量/t

2、电阻:R=ρL/S

3、欧姆定律:I=U/R

4、焦耳定律:

(1)Q=Iˆ2Rt普适公式)

(2)Q=UIt=Pt=UQ电量=Uˆ2t/R (纯电阻公式)

5、串联电路:

(1)I=I1=I2

(2)U=U1+U2

(3)R=R1+R2

(4)U1/U2=R1/R2 (分压公式)

(5)P1/P2=R1/R2

6、并联电路:

(1)I=I1+I2

(2)U=U1=U2

(3)1/R=1/R1+1/R2 [ R=R1R2/(R1+R2)]

(4)I1/I2=R2/R1(分流公式)

(5)P1/P2=R2/R1

7定值电阻:

(1)I1/I2=U1/U2

(2)P1/P2=I12/I22

(3)P1/P2=U12/U22

8电功:

(1)W=UIt=Pt=UQ (普适公式)

(2)W=Iˆ2Rt=Uˆ2t/R (纯电阻公式)

9电功率:

(1)P=W/t=UI (普适公式)

(2)P=Iˆ2R=Uˆ2/R (纯电阻公式)

10电磁波:c=λf

数学:乘法与因式分 a2-b2=(a+b)(a-b) a3+b3=(a+b)(a2-ab+b2) a3-b3=(a-b(a2+ab+b2)

三角不等式 |a+b|≤|a|+|b| |a-b|≤|a|+|b| |a|≤b-b≤a≤b

|a-b|≥|a|-|b| -|a|≤a≤|a|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b+√(b2-4ac)/2a -b-√(b2-4ac)/2a

根与系数的关系 X1+X2=-b/a X1X2=c/a 注:韦达定理

判别式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b2-4ac0

抛物线标准方程 y2=2px y2=-2px x2=2py x2=-2py

直棱柱侧面积 S=ch 斜棱柱侧面积 S=c'h

正棱锥侧面积 S=1/2ch' 正棱台侧面积 S=1/2(c+c')h'

圆台侧面积 S=1/2(c+c')l=pi(R+r)l 球的表面积 S=4pir2

圆柱侧面积 S=ch=2pih 圆锥侧面积 S=1/2cl=pirl

弧长公式 l=ar 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 >0 扇形面积公式 s=1/2lr

锥体体积公式 V=1/3SH 圆锥体体积公式 V=1/3pir2h

斜棱柱体积 V=S'L 注:其中,S'是直截面面积, L是侧棱长

柱体体积公式 V=sh 圆柱体 V=pir2h 赞同

2| 评论

2012-2-24 18:04 地之剑神 | 四级

常见的初中数学公式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 定理 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 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

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 推论 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 定理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0 逆定理 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43 定理 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44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45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46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

4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48定理 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49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5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 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

51推论 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

5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53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54推论 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55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56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7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8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9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60矩形性质定理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61矩形性质定理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62矩形判定定理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63矩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64菱形性质定理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65菱形性质定理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66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b)÷2

67菱形判定定理1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68菱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69正方形性质定理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70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71定理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

72定理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73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

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

74等腰梯形性质定理 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75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76等腰梯形判定定理 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77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78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

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

79 推论1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

80 推论2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

三边

81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

的一半

82 梯形中位线定理 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

一半 L=(a+b)÷2 S=L×h

83 (1)比例的基本性质 如果a:b=c:d,那么ad=bc

如果ad=bc,那么a:b=c:d

84 (2)合比性质 如果a/b=c/d,那么(a±b)/b=(c±d)/d

85 (3)等比性质 如果a/b=c/d=…=m/n(b+d+…+n≠0),那么

(a+c+…+m)/(b+d+…+n)=a/b

86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

线段成比例

87 推论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88 定理 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

89 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

90 定理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91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

92 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93 判定定理2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

94 判定定理3 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

95 定理 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

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96 性质定理1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

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97 性质定理2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98 性质定理3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99 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

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

100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

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

101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102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103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104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105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

径的圆

106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

平分线

107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

108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

离相等的一条直线

109定理 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110垂径定理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111推论1 ①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②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③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112推论2 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113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

114定理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

相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115推论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

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相等

116定理 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117推论1 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

118推论2 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

对的弦是直径

119推论3 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120定理 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

的内对角

121①直线L和⊙O相交 d<r

②直线L和⊙O相切 d=r

③直线L和⊙O相离 d>r

122切线的判定定理 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123切线的性质定理 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124推论1 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

125推论2 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126切线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

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127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和相等

128弦切角定理 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对的圆周角

129推论 如果两个弦切角所夹的弧相等,那么这两个弦切角也相等

130相交弦定理 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

相等

131推论 如果弦与直径垂直相交,那么弦的一半是它分直径所成的

两条线段的比例中项

132切割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

线与圆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

133推论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割线,这一点到每条割线与圆的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134如果两个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

135①两圆外离 d>R+r ②两圆外切 d=R+r

③两圆相交 R-r<d<R+r(R>r)

④两圆内切 d=R-r(R>r) ⑤两圆内含d<R-r(R>r)

136定理 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两圆的公共弦

137定理 把圆分成n(n≥3):

⑴依次连结各分点所得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内接正n边形

⑵经过各分点作圆的切线,以相邻切线的交点为顶点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外切正n边形

138定理 任何正多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和一个内切圆,这两个圆是同心圆

139正n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n-2)×180°/n

140定理 正n边形的半径和边心距把正n边形分成2n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141正n边形的面积Sn=pnrn/2 p表示正n边形的周长

142正三角形面积√3a/4 a表示边长

143如果在一个顶点周围有k个正n边形的角,由于这些角的和应为

360°,因此k×(n-2)180°/n=360°化为(n-2)(k-2)=4

144弧长计算公式:L=n兀R/180

145扇形面积公式:S扇形=n兀R^2/360=LR/2

146内公切线长= d-(R-r) 外公切线长= d-(R+r)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19599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3
下一篇2023-07-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