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茶舞是汉族的传统文化表演之一。
1汉族敬茶舞的起源
敬茶舞起源于唐朝晚期,在宋代形成了具有规模和系统性的文艺活动。敬茶舞分为乐舞、音乐和唱词三个部分,用来祭祀祖先或招待贵宾。这个活动后来不断演变,在以后的年代中逐渐成为汉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敬茶舞的表演形式
在表演的过程中,有两名演员手持着茶盘,一位负责倒茶,另一位则负责献茶。演员身穿华丽的长袍,跳跃、扭动着身躯,展示出优雅的舞姿,表达着汉族人民对茶文化的崇敬之情。
3敬茶舞的文化内涵
敬茶舞除了表达对茶文化的崇敬外,还有着一定的宗教信仰和哲学思想。敬茶舞以其精美绝伦的艺术形式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展示出一种审美、崇尚、仪式感以及对人伦、礼义、忠孝等内在道德的沉淀和追求。
4敬茶舞的现代发展
在现代生活中,敬茶舞作为汉族传统文化的代表,已经被广泛地传承和发展。许多学校推广敬茶舞教育,使更多的人能够接触到这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活动;同时,一些地方还增加了创新元素,将敬茶舞与流行音乐相结合,以此吸引年轻人的参与。
总之,敬茶舞既是汉族传统文化中的一环,又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既富有艺术性,又充满文化内涵,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随着时代不断的变迁,敬茶舞也在不断地演化和发展着,以更加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展示出其蓬勃的生命力和不容忽视的现代价值。
敬茶舞是巴里坤草原的特色舞蹈。传统的畲族婚礼,是举行盘歌和表演民间舞的最好时机。当日,新娘由舅母穿戴盛装,在众人的簇拥下,坐上红轿,由媒人引路,前往新郎家。晚间在新郎家举行隆重的婚礼仪式,宴请亲邻好友。宴毕分几个歌场,主、客歌手进行长夜对歌。
在小型的通宵贺喜酒之前,由新郎等十名男子分别模拟男女老少的神情,面对面站成二竖排,在一名端茶者带领下,跳起“敬茶舞”。端茶者手捧茶盘,双臂向上晃一圆圈端至胸前,“踏步”屈膝向众人做“施礼”动作,众人肘部架起,双手手指交插于胸前。
同时屈膝做回礼动作。端茶者循一定路线,按东西南北方向反复做“施礼”动作。端茶者腰肢灵活,双臂晃动,茶水却毫不外溢。敬茶舞过程中,端茶者和其他表演者以吉祥话互相祝贺,整个会场充满了幸福的欢声笑语。这个带有仪式性的舞蹈至今仍保留在福建畲族传统的婚礼中。
茶舞,即以茶的生产、饮用为主题和内容的传统民间舞蹈艺术,是由茶叶生产、饮用这一体文化派生出来的一种传统茶文化现象。以茶事为内容的舞蹈,可能发轫甚早,但元代和明清期间,是中国舞蹈的一个中衰阶段,所以,史籍中,有关中国茶叶舞蹈的具体记载很少。
霓裳茶舞是哪个地方的:湖南长沙。
1、霓裳茶舞是比较受欢迎的一个奶茶店,它里面会有各种口味的奶茶饮品,味道都很不错,深受年轻人喜欢。霓裳茶舞是湖南长沙的一个本土品牌,是在2013年的时候创立的,它不是衡阳的一个奶茶品牌,一定不要弄混了啊!
2、湖南振品汇商贸有限公司旗下品牌“尼尚茶舞”致力于新中国茶饮的开发与推广。中国古代文化源远流长,茶文化深入人心。采用西式饮品制作方法,将中国茶的有机与西式饮品制作方法相结合,创造独特的口感,清新古茶,打造古茶茶馆,为现代都市人带来创新体验,重新定义中国古茶中国古风VI设计。
3、尼尚茶舞所制作的饮品,一直都是高品质的,因为它选用四种不同的茶基,搭配手工制作的工艺,让这里的茶从一开始就有高品质,让它绽放出独特的味道。消费者的舌尖。霓裳茶舞在市场上获得了非常快的前进速度,也给创业者带来了非常红火的生意。
霓裳茶舞是衡阳品牌吗:不是。
1、现在有很多新的中国茶项目,以泥尚茶舞为代表,传承传统茶文化,创新口味,打造民族风好茶!尼尚茶舞总部秉承创新、发展、品味、健康的核心精神,突破传统茶业局限,创新引进新茶、新运营模式,致力于打造一流茶业行业项目,值得您选择!
2、作为国风饮茶项目,泥尚茶舞团队充分利用皮影戏、京剧脸谱、青花瓷、西游记等各种国风元素进行品牌形象设计。从店面装修设计、海报宣传到产品包装,都充满了古老的韵味和寓意,让消费者瞬间爱上品牌。
霓裳茶舞怎么样:
霓裳茶舞是在传统茶的基础上,善于创新的新茶品牌。店家选用优质生叶作为泡茶汤底料,配以进口鲜奶油和水果。在任何过程中,都会有严格的审核模式,没有任何风味色素等,赢得了当地所有食客的信任和青睐。
茶舞,即以茶的生产、饮用为主题和内容的汉族民间舞蹈艺术,是由茶叶生产、饮用这一体文化派生出来的一种汉族茶文化现象。以茶事为内容的舞蹈,可能发轫甚早,但元代和明清期间,是中国舞蹈的一个中衰阶段,所以,史籍中,有关中国茶叶舞蹈的具体记载很少。现在能知的,只是流行于中国南方各省的“茶灯”或“采茶灯”。
采茶舞是一种传统的中国民间舞蹈,通常在中国南方的茶园里表演。这种舞蹈通常由女性表演,这也体现了传统中国社会中妇女的地位与角色。
采茶舞的舞蹈动作灵活轻盈,像是飘拂的轻云般优美,像是在茶花的海洋里歌唱跳跃,表达了对自然的倾慕与敬仰。舞蹈的动作有独舞、双人舞、三人舞和集体舞,舞者手持剪刀,裙摆为茶花形状,整个表演充满了生机、活力和喜庆之情。
采茶舞不仅是一种舞蹈表演,更是当地茶文化的象征。采茶舞一般都配合着各种传统音乐和唱词,来让观众更好地体验茶文化的独特魅力。
总的来说,采茶舞以其独有的表演风格成为一种受欢迎的文化艺术形式,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同时也让被表演者近距离体验到文化的魅力。
1、不同于我们常见的现代舞及健美操,采茶舞是一种极具中国特色的民族舞蹈。它起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
2、大唐期间,品茶之风盛行。茶诗、茶画比比皆是,宫廷内盛行着品茶斗茶的风气。在每年春茶采摘的时候,宫廷内便会举行一些与茶有关的庆典、茶艺或者祭祀活动,采茶舞便在其中。采茶舞是唐代的一种特殊的舞蹈,既不同于宫廷流行的歌功颂德的“软舞”,也不同于国外传入的胡旋之类的“健舞”,而是在“软舞”的风格上融进了胡旋舞色彩的一种独特的舞蹈。
3、采茶舞的表演或在大自然环境,或在民间的搭台上。一般由三个人表演,一男二女,男的被称为茶公,女的被称为茶娘。舞蹈所需的道具有麒麟、凤凰、花篮、花伞、彩色的扇子、等等。
4、舞蹈表现的是采茶人上山、走小路、穿过茶丛、拣茶和在茶叶丰收时节互相追逐,在大自然间嬉戏的场景。盈盈笑语,活泼欢快,让人仿佛置身春天的茶园之中。
5、采茶舞具有朴实大方、幽默风趣的特点。这种载歌载舞的形式,充分表现出了劳动人民勤劳且乐观的生活态度。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没少接触或者看到经典的随笔吧?随笔的创作非常随意,不需要有任何的负担,不需要华丽的辞藻,没有严密的结构,随心写。想要找更多优秀经典的随笔吗?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民间祭礼来说茶随笔散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民间祭礼来说茶
茶叶作为祭品,无论是尊天敬地或拜佛祭祖,比一般以茶为礼,要更虔诚、讲究一些。王室用于祭典的,全部是进贡的上好茶叶,就是一般寺庙中用于祭佛的,也都总是想法选留最好的茶叶。
祭祀是中国古代社会中较婚姻更为经常的一种礼制和生活内容。那么,茶是什么时候开始用来作祭的呢?一般认为,茶是在被用作饮料以后,才派生出一系列的次生文化的。这也即是说,只有在茶叶成为日常生活用品之后,才慢慢被用诸或吸收到我国礼制包括丧礼之中。我国随葬用的明器,《释名》称“送死之器”,主要是一些“助生送死,追思终副”的物品。至于祭礼,如东汉阮?在七哀诗中所吟:“嘉肴设不御,旨酒盈觞杯”,都是死者生前享用和最喜欢吃的那些东西。在上引诗句中,可以约略看出,我国大致在东汉时,至少这时的北方,还没有用茶来作祭礼。
民间舞蹈“采茶灯”
以茶事为内容的舞蹈,可能发轫甚早。但史籍中,有关我国茶叶舞蹈的具体记载很少。现在能知的,只是流行于我国南方各省的“茶灯”或“采茶灯”。
茶灯,和马灯、霸王鞭等,是过去汉族比较常见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茶灯,是福建、广西、江西和安徽“采茶灯”的简称。它在江西,还有“茶篮灯”和“灯歌”的名字;在湖南、湖北,则称为“采茶”和“茶歌”;在广西又称为“壮采茶”和“唱采舞”。
这一舞蹈不仅各地名字不一,跳法也有不同。但是,一般基本上是由一男一女或一男二女(也可有三人以上)参加表演。舞者腰系绸带,男的持一钱尺(鞭)作为扁担、锄头等,女的左手提茶篮,右手拿扇,边歌边舞,主要表现姑娘们在茶园的劳动生活。
除汉族和壮族的《茶灯》民间舞蹈外,我国有些民族盛行的盘舞、打歌,往往也以敬茶和饮茶的茶事为内容,这从一定的角度来看,也可以说是一种茶叶舞蹈。如彝族打歌时,客人坐下后,主办打歌的村子或家庭,老老少少,恭恭敬敬,在大锣和唢呐的伴奏下,手端茶盘或酒盘,边舞边走,把茶、酒一一献给每位客人,然后再边舞边退。云南洱源白族打歌,也和彝族上述情况极其相像,人们手中端着茶或酒,在领歌者(歌目)的带领下,唱着白语调,弯着膝,绕着火塘转圈圈,边转边抖动和扭动上身,以歌纵舞,以舞狂歌。
当代茶舞蹈的优秀节目有《采茶扑蝶》等。
也许是茶散文
也许是茶,也许是因,躺在床上,卸下眼镜,瞪着黑夜里天花板,一点点的凉意拂去了倦意,开始结果,天马行空。
书到用时方恨少,每每提笔,踌躇。总想着洋洋洒洒,酣畅淋漓,总希望灵光乍现,落笔生风。永远都是纸上点点墨似梅花。
车到山前没有路,起初的兴趣,渐渐被繁琐的事情掩盖;最初的初心,慢慢被眼前的利益遮住。只是在偶尔时候呐喊着希望回到过去,却终是不加改变,浑浑噩噩。在抱怨中恍恍惚惚,在沉默中死亡。
我已记不得年少时的憧憬,身边的茶香早已不在,耳畔传来列车经过的铿噔铿噔,模糊而又遥远,钟表哒哒如马蹄声,振人清醒。牵绊你我的,只是一个江湖梦。江湖梦啊。
印象中,江湖,应该是快然磊落,爽气飒铊,应该是一袭青衫,一匹快马,携着一个少女,一路高歌,一日看尽长安花。年少时总是钟情于此类,在大喊大叫里飘然远去。那些江湖梦啊,在如今看来是多么的回味无穷,同时让人无可奈何。有多少男儿因为汉武帝的犯我华夏着,而热血滂湃;多少人,因为顾炎武天下兴亡,而磨刀霍霍,义不容辞。李贺的男儿何不带吴钩最是诛心,让多少人向往马革裹尸,封侯拜相。自古文字最害人,自古文章最风流。
风流人物,俱往矣。在这个快时代的节奏里,一寸光阴一寸金,寸寸光阴寸寸金。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楚有冥灵者,千岁一春秋。而在天地之间,也不过是弹指,片刻光阴。人生在世,如白驹过隙。在有限的时间里,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终其一生不悔。
对比于当年明月,花开彼岸,我想这个时候的我,尽管羡慕那时的自己,然后终究是求不得。并且现在的我是更那时的我一步一步走出来的,自然也是接近现实的我,这样的我,又何必再羡慕当时的我呢。所有年轻时候所付出的代价,时间早就给出了答案,与其在后悔中撕裂自己,倒不如回味咀嚼,把握现实。
叶落乌啼霜满天,夜里寝室空荡荡,叶色之下夜斑驳,夜色之下叶影重。夜夜翻书夜夜读,夜夜窗前寂寞回。夜里闻声难入睡,夜半钟声到客船。
写书的人最无情,读书人假正经。临了停笔时候,莫名想起那些走过的山川河流。
书上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纸作舟。鱼跃此时,彼岸花开。
如果说让我选择一种生活方式,我想应该是朝九晚五,夜半挑灯。
功夫茶散文
潮汕功夫茶即潮汕茶道,是我国古老的茶文化之一,据考,在唐朝时期茶文化已经十分完善,沿海一带人们都十分喜欢饮茶,在潮汕当地更是把茶做为了待客的最佳礼仪并加以完善,这不仅是因为茶在许多方面有着养生的作用更因为自古以来茶就有“待君子,清心身”的意境。
所谓功夫茶,并非一种茶叶或茶类的名字。而是一种泡茶的技法。之所以叫功夫茶,是因为这种泡茶的方式极为讲究。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功夫,此功夫,乃为沏泡的学问,品饮的功夫。功夫茶起源于宋代,在广东的潮州府(今潮汕地区)及福建的漳州、泉州一带最为盛行,乃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承袭和深入发展。苏辙有诗曰:“闽中茶品天下高,倾身事茶不知劳。”
品功夫茶是潮汕地区很出名的风俗之一,在潮汕本地,家家户户都有功夫茶具,每天必定要喝上几轮。即使侨居外地或移民海外的潮汕人,也仍然保持着品功夫茶这个风俗。可以说,有潮汕人的地方,便有功夫茶的影子。
功夫茶以浓度高著称,初喝似嫌其苦,习惯后则嫌其他茶不够滋味了。功夫茶采用的是乌龙茶叶,如铁观音、水仙和凤凰茶。乌龙茶介乎红、绿茶之间,为半发酵茶,只有这类茶才能冲出功夫茶所要求的色香味。凤凰茶产自潮州凤凰山区,茶汤色泽微褐,茶叶条索紧、叶质厚实,很耐冲泡,一般可冲20次左右。凤凰单丛茶最有名,具桂花、茉莉、蜂蜜的风味,曾在福州举行的全国名茶评选会上荣获桂冠。
功夫茶的茶具,包括炉子,是红泯小炭炉,一般高一尺二寸,茶锅为细白泥所制,锅炉高二寸,底有碗口般大,单把长近三寸,冲罐如红柿般大,乃潮州泥制陶壶,茶杯小如核桃,乃瓷制品,其壁极薄。
……
晒伴茶散文
曾经,晒伴茶是我们家乡的习俗之一。
何谓伴茶?就是招待客人吃茶时的几碟小点心。说白了,就是自家晒制的一些黄瓜茄子之类的干脯——但是加了糖,吃起来别有一番风味呢!记得小时候每次跟着母亲出门做客,母亲必得再三叮嘱,等会到了别人家里,你不要把人家端来的伴茶全吃光了啊!
客来沏茶,这是日常待客的基本礼节。随即桌上端放一碟碟的伴茶,那是主人看得重,对来客盛情款待。一般寻常客进门是两到四个碟子,若桌上摆上六个七个八个碟,必定是贵客临门,稀客!稀客!
乡下人接人待客,讲究的就是这份热情。小小伴茶,便是主人欢喜的笑脸。如此,家家必晒一堆伴茶招待客。只是,伴茶也不是说晒就晒。首先,你园地里有吃不完的黄瓜茄子么,家里有剩下的白糖么?这其中大有说头呀!
小时候常听母亲讲,想多晒伴茶园里就得多栽菜。不然,拿什么去晒?怪不得人们但凡说起谁谁家的伴茶晒得多,那家女主人听了则不住显露出骄傲的神色。因为不勤快劳作的人,菜园里连吃的菜都不够,何谈晒伴茶。去买菜晒伴茶,那可是极少数人的做法,背后一定会有人嚼舌根,说这家女的怎么怎么不会过日子,是不是钱多了烧手。
这还只是其次,晒伴茶最最重要的是得会晒,这可是女人大显身手的地方啊!
这样说吧,有时客人看着主人桌上端来的伴茶,根本无须品尝,只一眼,便知这家女主人是不是手巧,是不是会做事。千万别小看了晒伴茶这活,毛毛燥燥笨手笨脚的人是做不好的,无论是颜色还是味道还是口感,晒出来都要差人一等,只有心灵手巧的主妇才晒得好看又好吃呢!
我母亲晒的伴茶那是没说的。一到炙热的夏天,我们屋前的竹架上,那圆圆的笸箩里不是晒着黄瓜干、茄子干,就是苦瓜干、南瓜干,什么西红柿啊藠头啊糖辣椒啊,母亲都会晒,味道可好吃了。小时候嘴特馋,不管晒没晒干,常和小伙伴躲在竹架下偷偷抓一把吃,母亲见了也只能远远骂我们一声。等到晒干后,笸箩里也就只剩几小撮了,但母亲依然会认真地分别一一装进那些坛坛罐罐里,然后,藏在我们找不到的柜橱里。客来了,它就是上好的伴茶。
不过,说到南瓜干,这个倒不拿来做伴茶的,南瓜干只是我们儿时的零食。说起来,母亲晒的南瓜干又比外婆晒的要逊色不少。外婆晒的南瓜干是一个个圆圈圈,颜色黄里泛黑,咬一口,像撒了糖似的甜,嚼在嘴里,回味绵长。母亲晒的是一条条一片片的,颜色黄里泛白,吃在嘴里有甜味,但不是特别甜。这是省了一道工序。外婆的南瓜干晒干后,再放到饭甄里去蒸一次,蒸了后又拿去晒,晒了又再蒸一次。所以颜色黄里泛黑,但好吃。母亲晒的南瓜干很少蒸两次,她没这功夫。她说,蒸一次你们不也吃完了?可能也只有外婆喜欢蒸两次吧!因为她是慈爱的外婆,什么吃的她都是希望我们这些孩子们吃得有滋有味呢!
但别的伴茶母亲都晒得超好吃,在这事上她决不偷工减料,一点也不马虎,舍得费功夫,舍得倒白糖。母亲常说,给客吃的东西一定要做得好吃,不然,端出去丢人。
先说晒姜吧,母亲能晒出四种不同的味道。一种是咸味的,叫盐姜;一种是甜味的,叫糖姜;一种是酸味的,叫醋姜;还有一种是又甜又咸的味道,叫豆豉姜。
还有藠头,母亲可以晒一罐雪白雪白的带有醋味的藠头,还可以晒一罐乌黑乌黑的带辣味的藠头。更奇怪的是,那辣死人的红辣椒,母亲把它晒干后,竟然一点不辣,甜得腻人。
在这些伴茶中,最容易晒的就数黄瓜干、苦瓜干,它们只要先剔除里面的籽,再切成快,然后在热水里稍煮沸,捞起沥干,最后在脸盆中倒入糖,晒干便是。当然,糖笋子、糖辣椒的晒法,大抵也是如此。
比较麻烦的是茄子干、野弥猴桃,和糖姜等。茄子先要到热水中煮,煮到七成熟时,捞起,再用筷子一只只的钻小洞洞,然后又放到砧板下,用重物压上几个时辰,然后加上糖,待晒到八成干时,又切成块,再晒。
晒野弥猴桃最怕的就是削皮,它们一个个握在手里圆溜溜的,削起来真不好使劲,稍不留神就会削破手指头。削好皮后,切成簿片,再放锅中略煮会儿,然后捞起沥干,撒上糖,晒干。
晒糖姜也是如此。但不同的是姜一定要在锅里上糖,所以,必须掌握好火候。通常先是大火,后是小火,最后用文火。还有,在锅里的时间不能过久。久了,姜片的颜色便不好看,发黑,口感很老,硬梆梆的像牛筋糖。当然,母亲对这个火候总是掌握得恰到好处,她晒出来的糖姜口感又嫩,又脆,又甜。姜片的颜色又好,淡淡的黄,淡淡的白。
对了,母亲还有一道每年必晒的伴茶,就是柚子干,这道伴茶是最为烦琐麻烦的。先是切片,然后再用剪刀挖去瓢,最后又要用清水浸泡一夜。次日,再反复冲洗、浸泡,接着捞起来,挤干水份,(必须一片一片的叠在手掌中用力挤),再放至沸水中煮。煮好后,捞起来又得用清水反复冲洗、浸泡,然后又是一片一片的叠在手掌中挤干水。最后,才放到脸盆中,加糖,晒干。还有母亲告诉我,柚子在锅里煮的时候一定要放点明矾,而且还得放进一些带铜的东西一起煮。否则,柚子会晒得又黄又涩,难看又难吃。
可不,母亲晒出来的柚子干,绿是绿,白是白,甜中甜。
母亲说,其实晒伴茶都少不得加糖的,尤其晒柚子更要糖多,一斤柚子一斤糖。那时我真想不明白,追着问母亲,为什么晒柚子要加这么多的糖,它肯定很苦。很苦的东西,为什么加了糖就不苦了呢?
母亲说,不管是苦的酸的东西,只要加点糖,就会变成另一种味道了。
母亲的这句话我一直记得。其实,我们的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无论日子过得怎样,当我们感觉到痛、感觉到累,感觉到无奈时,何不给生活加点“糖”?只要加点糖,我们就会体验到生活的另一种感受!
那时候,家里来了客,总是看见他们一边吃着茶,一边乐滋滋地品尝着碟子里的伴茶,一边询问母亲,这个你是怎样晒的,这个又是怎样晒的,味道真好啊!
记得我和姐姐出嫁那年,母亲给我们晒了七八个大花罐伴茶,酸的甜的咸的辣的都有。母亲说,到了婆家那边要端出来给他们尝啊,要懂得做媳妇的礼数。懂哦。婆家那边的亲戚,这天都会来争着吃新人的伴茶呢!
若是新娘子进门这天没有伴茶端出来,那真是一件很尴尬的事。
可是现在,很少有人晒伴茶了,更很少有人嫁女还晒伴茶……谁还有这闲功夫去晒呢,挣钱都忙不过来。如今超市里什么蜜饯果脯没有卖,只要兜里有钱,想要什么就买什么。
现在,也不怎么作兴吃伴茶了,人们好吃的吃多了。新鲜水果都吃不过来,谁还爱嚼这些干巴巴的干东西啊!
晒伴茶也只能属于母亲那个年代了。
无比怀念,母亲晒的伴茶!
母亲晒出来的伴茶,没有添加色素,没有添加香料,没有甜味剂,没有山梨酸钾……母亲只往里面添加了糖。
如果说,晒伴茶也是一种习俗文化,那么,今天我的这段文字,就算是一种传承吧!
伴茶,我也会晒。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