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叶如诗风似韵,桃花似绣雨如针"意义

柳叶如诗风似韵,桃花似绣雨如针"意义,第1张

出自清朝诗人吴梅村的《鸳湖曲》

驾鸯湖畔草粘天,二月春深好放船。

柳叶乱飘千尺雨,桃花斜带一路烟。

烟雨迷离不知处,旧堤却认门前树。

树上流莺三两声,十年此地扁舟住。

主人爱客锦筵开,水闻风吹笑语来。

画鼓队催桃叶伎,玉箫声出柘枝台。

轻靴窄袖娇妆束,脆管繁弦竞追逐。

云鬟子弟按霓裳,雪面参军舞鸜鹆。

酒尽移船曲榭西,满湖灯火醉人归。

朝来别奏新翻曲,更出红妆向柳堤。

欢乐朝朝兼暮暮,七贵三公何足数!

十幅蒲帆几尺风,吹君直上长安路。

长安富贵玉骢骄,侍女薰香护早朝。

分付南湖旧花柳,好留烟月伴归桡。

那知转眼浮生梦,萧萧日影悲风动。

中散弹琴竞未终,山公启事成何用!

东市朝衣一旦休,北邙抔土亦难留。

白杨尚作他人树,红粉知非旧日楼。

烽火名园窜狐兔,画图偷窥老兵怒。

宁使当时没县官,不堪朝市都非故!

我来倚棹向湖边,烟雨台空倍惘然。

芳草乍疑歌扇绿,落英错认舞衣鲜。

人生苦乐皆陈迹,年去年来堪痛惜。

闻笛休嗟石季伦,衔坏且效陶彭泽。

君不见白浪掀天一叶危,收竿还伯转船迟。

世人无限风波苦,输与江湖钓叟知。

(一)规范的站姿

头正。两眼平视前方,嘴微闭,收颌梗颈,表情自然,稍带微笑。

肩平。两肩平正,微微放松,稍向后下沉。

臂垂。两肩平整,两臂自然下垂,中指对准裤缝。

躯挺。胸部挺起、腹部往里收,腰部正直,臀部向内向上收紧。

腿并。两腿立直,贴紧,脚跟靠拢,两脚夹角成60度。

这种规范的礼仪站姿,同部队战士的立正是有区别的。礼仪的站姿较立正多了些自然、亲近和柔美。

(二)服务岗位中的几种站姿

1.规范站姿(如前文介绍)。

2.叉手站姿:即两手在腹前交叉,右手搭在左手上直立。这种站姿,男子可以两脚分开,距离不超过20厘米。女子可以用小丁字步,即一脚稍微向前,脚跟靠在另一脚内侧。

这种站姿端正中略有自由,郑重中略有放松。在站立中身体重心还可以在两脚间转换,以减轻疲劳,这是一种常用的接待站姿。

3.背手站姿:即双手在身后交叉,右手贴在左手外面,贴在两臀中间。两脚可分可并。分开时,不超过肩宽,脚尖展开,两脚夹角成60度挺胸立腰,收颌收腹,双目平视。

这种站姿优美中略带威严,易产生距离感,所以常用于门僮和保卫人员。如果两脚改为并立,则突出了尊重的意味。

4.背垂手站姿:即一手背在后面,贴在臀部,另一手自然下垂,手自然弯曲,中指对准裤缝,两脚可以并拢也可以分开,也可以成小丁字步。

这种站姿,男士多用,显得大方自然、洒脱。以上几种站姿密切地联系着岗位工作,在日常生活中适当的运用,会给人们挺拔俊美、庄重大方、舒展优雅、精力充沛的感觉。

要掌握这些站姿,必须经过严格的训练,长期坚持,形成习惯。

在站立中一定要防止探脖、塌腰、耸肩,双手不要放在衣兜里,腿脚不要不自主地抖动,身体不要靠在门上,两眼不要左顾右盼,以免给人形成不良印象。

◎走姿稳健

走姿是一种动态美。每个人都是一个流动的造型体,优雅、稳健、敏捷的走姿,会给人以美的感受,产生感染力,反映出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一)规范的走姿

头正。双目平视,收颌,表情自然平和。

肩平。两肩平稳,防止上下前后摇摆。双臂前后自然摆动,前后摆幅在30~40度,两手自然弯曲,在摆动中离开双腿不超过一拳的距离。

躯挺。上身挺直,收腹立腰,重心稍前倾。

步位直。两脚尖略开,脚跟先着地,两脚内侧落地,走出的轨迹要在一条直线上。

步幅适当。行走中两脚落地的距离大约为一个脚长,即前脚的脚跟距后脚的脚尖相距一个脚的长度为宜,不过不同的性别,不同的身高,不同的着装,都会有些差异。

步速平稳。行进的速度应当保持均匀、平稳,不要忽快忽慢,在正常情况下,步速应自然舒缓,显得成熟、自信。

行走时要防止八字步,低头驼背,不要摇晃肩膀,双臂大甩手,不要扭腰摆臀,左顾右盼,脚不要擦地面。

(二)变向走姿

变向走姿是指在行走中,需转身改变方向时,采用合理的方法,体现出规范和优美的步态。

1.后退步

与人告别时,应当先后退两三步,再转身离去,退步时脚轻擦地面,步幅要小,先转身后转头。

2.引导步

引导步是用于走在前边给宾客带路的步态。引导时要尽可能走在宾客左侧前方,整个身体半转向宾客方向,保持两步的距离,遇到上下楼梯、拐弯、进门时,要伸出左手示意,并提示请客人上楼、进门等。

3.前行转身步

在前行中要拐弯时,要在距所转方向远侧的一脚落地后,立即以该脚掌为轴,转过全身,然后迈出另一脚。即向左拐,要右脚在前时转身,向右拐,要左脚在前时转身。

举止礼仪的标准(2)

(三)穿不同鞋子的走姿

穿平底鞋走路比较自然、随便,要脚跟先落地,前行力度要均匀,走起路显得轻松、大方。

由于穿平底鞋不受拘束,往往容易过分随意,步幅时大时小,速度时快时慢,还容易因随意而给人以松懈的印象,应当注意防止。

穿高跟鞋的走姿

由于穿上高跟鞋后,脚跟提高了,身体重心就自然地前移,为了保持身体平衡,膝关节要绷直,胸部自然挺起,并且收腹、提臀、直腰。使走姿更显挺拔,平添几分魅力。

穿高跟鞋走路,步幅要小,脚跟先着地,两脚落地脚跟要落在一条直线上,像一枝柳条上的柳叶一样,这就是所谓的“柳叶步”。

有人穿高跟鞋走路时,用屈膝的方法来保持平衡,结果走姿不但不挺拔,反而因屈膝、撅臀显得非常粗俗不雅。有这种毛病的人,要训练自己,注意在行进时一定保持踝、膝、髋关节的挺直,保持挺胸、收腹、向上的姿态。

◎坐姿端庄

坐是一种静态造型,是非常重要的仪态。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离不开这种举止。对男性而言,更有“坐如钟”一说。端庄优美的坐姿,会给人以文雅、稳重、大方的美感。

(一)女子八种优美坐姿

1.标准式

轻缓地走到座位前,转身后两脚成小丁字步,左前右后,两膝并拢的同时上身前倾,向下落座。如果穿的是裙装,在落座时要用双手在后边从上往下把裙子拢一下,以防坐出皱折或因裙子被打折坐住,而使腿部裸露过多。

坐下后,上身挺直,双肩平正,两臂自然弯曲,两手交叉叠放在两腿中部,并靠近小腹。

两膝并拢,小腿垂直于地面,两脚保持小丁字步。

2.前伸式

在标准坐姿的基础上,两小腿向前伸出两脚并拢,脚尖不要翘。

3.前交叉式

在前伸式坐姿的基础上,右脚后缩,与左脚交叉,两踝关节重叠,两脚尖着地。

4.屈直式

右脚前伸,左小腿屈回,大腿靠紧,两脚前脚掌着地,并在一条直线上。

5.后点式

两小腿后屈,脚尖着地,双膝并拢。

6.侧点式

两小腿向左斜出,两膝并拢,右脚跟靠拢左脚内侧,右脚掌着地,左脚尖着地,头和身躯向左斜。注意大腿小腿要成90度,小腿要充分伸直,尽量显示小腿长度。

7.侧挂式

在侧点式基础上,左小腿后屈,脚绷直,脚掌内侧着地,右脚提起,用脚面贴住左踝,膝和小腿并拢,上身右转。

8.重叠式

重叠式也叫“二郎腿”或“标准式架腿”等。

在标准式坐姿的基础上,两腿向前,一条腿提起,腿窝落在另一腿的膝关节上边。要注意上边的腿向里收,贴住另一腿,脚尖向下。

重叠式还有正身、侧身之分,手部也可交叉、托肋、扶把手等多种变化。

二郎腿一般被认为是一种带有不严肃,不庄重的坐姿,尤其是女子不宜采用。其实,这种坐姿常常被采用,因为只要注意上边的小腿往回收,脚尖向下这两个要求,不仅外观优美文雅,大方自然,富有亲近感,而且还可以充分展示女子的风采和魅力。

(三)不同坐姿的心态

坐的动作和姿势多种多样。不同的坐姿反映着不同的心理状态,但我们不应当把某种坐姿反映某种心理状态作为固定的模式。坐姿应当从人的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交因素等多方面出发,作出大致的判断。

1.猛坐与轻坐

人在落座时,不同的心境、不同的个性,其动作的大小、快慢、轻重各不相同。一般地说:

同自己熟悉要好的亲友会面时,性格开朗的人,落座时动作幅度大,速度快;同初次交往的人相会,会见尊长时,个性文静的人,落座时动作小而轻缓。

大喜大怒时,性格强悍的人、不拘小节的人,落座时动作大而猛;悲怨沉思时,性格谨慎的人,落座时动作小而迟缓。

以上落座形式,只是指一般情况而言。对于一个文化修养程度高、自控能力强的人,以上判断就不一定是准确的。所以观察对方落座动作,分析对方的心境、性格时,要考虑多种因素。我们自己在落座时,不论当时心境如何,个性如何,都应当从礼仪出发,善于自我控制,做到轻重适度,为自己塑造良好的形象。

2.深坐与浅坐

与人交谈时,坐得靠后——深坐或坐得靠前——浅坐,可以反映不同的心理状态和待人态度。深坐,表现出一定的心理优势和充满自信;浅坐,表现出尊重和谦虚;过分的浅座,则有自卑和献媚之嫌了。

举止礼仪的标准(3)

3.张腿坐与并腿坐

男子张开双腿而坐,表示个性奔放坦率,胸怀开阔,且有较强的自信和支配欲。女性张腿而坐是不雅观的,不论何时、何地、任何情况,都不可采取这种坐姿。

男子并腿坐,表示出严肃、郑重和认真。女子常常采用这种坐姿,表现出端庄和郑重。

4.其他坐姿

有的人,在同要好的亲友交谈时,倒坐椅子,两臂扒在椅子背上,显得亲切、真挚、坦诚。当然仅限于这种场合。

有的人喜欢把脚架放在桌子上,这种姿势是一个人放荡不羁,傲慢无礼的表现,令人望而生厌。

有的人半躺半坐,形象颓废,甚至显得放肆,应当避免。在人体语言中,人的躯干、四肢、手势、面部五官各具特点,都可以作为表情的工具,显示出不同的心态。不过,在社交礼仪中,坐姿所起作用更些,所占位置更重要些,更应当重视。

◎蹲姿得体

蹲姿不像站姿、走姿、坐姿那样使用频繁,因而往往被人所忽视。一件东西掉在地上,一般人都会很随便弯下腰,把东西捡起来。但这种姿势会使臀部后撅,上身前倒,显得非常不雅。讲究举止的人,就应当讲究蹲姿。这里介绍一种优美的蹲姿。

左脚在前右脚在后向下蹲去,左小腿垂直于地面,全脚掌着地,大腿靠紧,右脚跟提起,前脚掌着地,左膝高于右膝,臀部向下,上身稍向前倾。以左脚为支撑身体的主要支点。

“玉笛裁出柳叶细,满庭胭脂无人留”,指的生肖是鸡。

鸡,是最重要的传统家禽。

在传统文化里,鸡因为与“吉”谐音,被人们赋予了吉祥的意义。自古以来,有鸡鸣犬吠的地方就有人家、有烟火,而雄鸡啼曙则作为吉祥之喻、光明之象、奋斗之声。

鸡在古代被称为“德禽”,民间常把鸡称为“凤”。

鸡的羽毛艳丽。在雉科动物中,鸡、雉、孔雀都有异常艳丽舒展的羽毛,成为“凤凰”的主要原型。

鸡的生活习性:

抗寒力差

初出壳的雏鸡,体温比成年鸡低3℃,要10天后才能达到正常体温,加上雏鸡绒毛短而稀,不能御寒,所以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强,必须依靠人工保温,雏鸡才能正常生长发育。1至30天的雏鸡都要保温,并放在清洁卫生的环境中饲养。30天以上的小鸡,羽毛基本上长满长齐,可以不用保温。体温高,发育快。一般鸡的体温在40至41℃之间,所以必须在冬暖夏凉、通风良好的环境中饲养,另外鸡的消化道短,新陈代谢旺盛,生长发育快,因此要喂给营养充足,易消化的饲料才能满足需要。

抵抗力弱

特别是雏鸡,很容易受到有害微生物的侵袭。因此,除做好环境的清洁卫生外,还要做好预防工作。如鸡舍严禁外人进出,环境和笼具要消毒,各种鸡都要定期注射各种预防针。

易惊群

鸡胆小,特别是雏鸡很容易惊群,轻者拥挤,生长发育受阻,重者相互践踏引起伤残和死掉。因此,要在安静的地方养鸡。突来的噪音,狗猫闯入,扑捉等都能导致鸡群骚乱、影响生长。

怕潮湿

鸡宜在干爽通风的环境中生长,如果环境潮湿,一些病原菌和霉菌易于生长繁殖。

鸡肉含丰富蛋白质,其脂肪中含不饱和脂肪酸,故是老年人较好的蛋白质食品。对体质虚弱者,用鸡肉或鸡汤作补品食用更为适宜,尤以乌骨鸡为佳。

鸡肉味道鲜美且有营养。鸡的营养物质大部分为蛋白质和脂肪,但鸡肉中欠缺钙、铁、胡萝卜素、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以及各种维生素和粗纤维,如果长期将鸡肉当作主食食用且不摄入其他瓜果蔬菜及粮食易导致身体亚健康。

这是一首充满诗意的古风词,每个句子都可以有不同的解释,以下是一个可能的解释:

移金换玉调瑶琴:比喻改换心情,改变自己的状态。移金换玉表示变换贵重之物,调瑶琴表示调整音律,象征调整自己的情绪状态。

柳叶桃根岁月深:比喻时光匆匆,时间流逝,生命也随之老去。柳叶桃根为常见的植物,其中柳叶代表柔韧,桃根代表坚强,表示生命经历了曲折和坚强,岁月的深度则暗示人生经历的丰富。

因此,这句词意味着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需要调整自己的情绪和心态,经历生命中的曲折和坚强,让人生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1用柳树表达思念的诗词句(要具体的

《诗经 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张九龄:"纤纤折杨柳,持此寄情人"

卢照邻:"攀折聊将寄,军中书信稀";

韦承庆:"万里边城地,三春杨柳节。不忍掷年华,含情寄攀折";

崔湜《折杨柳》诗:"二月风光半,三边戍不还;年华妾自惜,杨柳为君攀。"

李白《宣城送刘副使入秦》诗:"无令长相思,折断杨柳枝。"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

杨柳乱成丝,攀折上春时。——梁简文帝《折杨柳》

美人结长想,对此心凄然。攀条折春色,远寄龙庭前。——李白《折杨柳》

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李贺《致酒行》

2有关柳叶的诗句

青门柳 唐白居易 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

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 长安新柳 唐陈光 九陌云初霁,皇衢柳已新。

不同天苑景,先得日边春。 色浅微含露,丝轻未惹尘。

一枝方欲折,归去及兹晨。 临川见新柳 唐崔橹 不见江头三四日,桥边杨柳老金丝。

岸南岸北往来渡,带雨带烟深浅枝。 何处故乡牵梦想,两回他国见荣衰。

汀洲草色亦如此,愁杀远人人不知。 柳 唐崔橹 风慢日迟迟,拖烟拂水时。

惹将千万恨,系在短长枝。 骨软张郎瘦,腰轻楚女饥。

故园归未得,多少断肠思。 题柳 唐狄焕 天南与天北,此处影婆娑。

翠色折不尽,离情生更多。 雨余笼灞岸,烟暝夹隋河。

自有佳名在,秦松继得么。 新柳 唐杜牧 无力摇风晓色新,细腰争妒看来频。

绿荫未覆长堤水,金穗先迎上苑春。 几处伤心怀远路,一枝和雨送行尘。

东门门外多离别,愁杀朝朝暮暮人。 柳绝句 唐杜牧 数树新开翠影齐,倚风情态被春迷。

依依故国樊川恨,半掩村桥半拂溪。 柳 唐方干 摇曳惹风吹,临堤软胜丝。

态浓谁为识,力弱自难持。 学舞枝翻袖,呈妆叶展眉。

如何一攀折,怀友又题诗。 柳 唐韩偓 一笼金线拂弯桥,几被儿童损细腰。

无奈灵和标格在,春来依旧褭长条。 柳 唐韩琮 折柳歌中得翠条,远移金殿种青霄。

上阳宫女含声送,不忿先归舞细腰。 柳 唐韩溉 雪尽青门弄影微,暖风迟日早莺归。

如凭细叶留春色,须把长条系落晖。 彭泽有情还郁郁,隋堤无主自依依。

世间惹恨偏饶此,可是行人折赠稀。 咏柳 唐韩偓 褭雨拖风不自持,全身无力向人垂。

玉纤折得遥相赠,便似观音手里时。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柳 唐李峤 杨柳郁氤氲,金堤总翠氛。

庭前花类雪,楼际叶如云。 列宿分龙影,芳池写凤文。

短箫何以奏,攀折为思君。 垂柳 唐李商隐 娉婷小苑中,婀娜曲池东。

朝佩皆垂地,仙衣尽带风。 七贤宁占竹,三品且饶松。

肠断灵和殿,先皇玉座空。 柳 唐李商隐 江南江北雪初消,漠漠轻黄惹嫩条。

灞岸已攀行客手,楚宫先骋舞姬腰。 清明带雨临官道,晚日含风拂野桥。

如线如丝正牵恨,王孙归路一何遥。 柳 唐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题柳 唐李中 折向离亭畔,春光满手生。

群花岂无艳,柔质自多情。 夹岸笼溪月,兼风撼野莺。

隋堤三月暮,飞絮想纵横。 柳 唐罗隐 一簇青烟锁玉楼,半垂阑畔半垂沟。

明年更有新条在,绕乱春风卒未休。 柳 唐慕幽 今古凭君一赠行,几回折尽复重生。

五株斜傍渊明宅,千树低垂太尉营。 临水带烟藏翡翠,倚风兼雨宿流莺。

隋皇堤畔依依在,曾惹当时歌吹声。 柳 唐裴说 高拂危楼低拂尘,灞桥攀折一何频。

思量却是无情树,不解迎人只送人。 咏柳 唐吴融 自与莺为地,不教花作媒。

细应和雨断,轻只爱风裁。 好拂锦步障,莫遮铜雀台。

灞陵千万树,日暮别离回。 柳 唐徐夤 漠漠金条引线微,年年先翠报春归。

解笼飞霭延芳景,不逐乱花飘夕晖。 啼鸟噪蝉堪怅望,舞烟摇水自因依。

五株名显陶家后,见说辞荣种者稀。 咏柳 唐薛逢 弱植惊风急自伤,暮来翻遣思悠扬。

曾飘紫陌随高下,敢拂朱阑竞短长。 萦砌乍飞还乍舞,扑池如雪又如霜。

莫令岐路频攀折,渐拟垂阴到画堂。 庭柳 唐姚系 袅袅柳杨枝,当轩杂佩垂。

交阴总共密,分条各自宜。 因依似永久,揽结更伤离。

爱此阳春色,秋风莫遽吹。 柳 唐张旭 濯濯烟条拂地垂,城边楼畔结春思。

请君细看风流意,未减灵和殿里时。 柳 唐郑谷 半烟半雨江桥畔,映杏映桃山路中。

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 1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韩雄《寒食》)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3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志南:《绝句》) 4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绝句》) 6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7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刘禹锡:《竹枝词》) 8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陆游:《钗头凤》) 9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 10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1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曹操:《观沧海》)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3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贾岛:《题李凝幽居》) 4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 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8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9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10昨夜西风凋碧。

3含杨柳思念的诗句

宋·晏几道: 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

折柳赠别

折柳赠别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行旅风俗,在诗文、戏曲和小说等文学作品中对此均有反映。《三辅黄图·桥》:"霸(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折柳赠别。"这是有关折柳赠别的最早文字记载。因此一般认为此俗形成于秦汉时。这座富有特殊文化意义的古桥,迄今还横跨在西安市东郊灞水上,有"灞柳风雪"之称,列入"关中八景"。

折柳赠别习俗是如何形成的?或日战国末年,秦将王翦率兵伐楚,关中父老送至灞上。时值暮春,翠柳低垂,风吹絮落。父老们折下鲜嫩的柳枝,插在出征将士的盔甲上,以示祝吉。后来,秦军平燕灭齐,连年出关,折柳赠别逐渐成为送行定式,并随秦的统一普及为全国性的习俗。

上述民间传说于史籍记载无征。因而多数人认为折柳赠别习俗的形成,与"柳"、"留"谐音有关,折柳以赠行人,是借此表达依依不舍的留恋之情。《诗经·小雅·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歌咏,反映了这种谐音取意的民俗文化内涵在西周时已经产生。

另一种解释是,折柳赠别是对旅人行途安全的祝吉。古人视柳树为可以辟邪却鬼的"鬼怖木",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载:"正月旦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段成式《酉阳杂俎》载:"三月三日,赐侍臣细柳圈,言带之可免虿毒。"此外还有清明时节贴柳叶于鬓之俗,称为"柳叶符",也点明柳的符箓性功能。凡此,均能映证折柳赠别的避邪寓意--行人带上它,可使鬼魅望而生畏,远远躲开,确保旅程的平安。

有人指出,古人的折柳赠别不仅用于亲朋相别之际,还用于对远方家人亲友的思念,如崔湜《折杨柳》诗:"二月风光半,三边戍不还;年华妾自惜,杨柳为君攀。"李白《宣城送刘副使入秦》诗:"无令长相思,折断杨柳枝。"这种怀远之情的发展,是将折下的柳枝寄给所怀的对象,唐诗中抒写这种情怀与风俗的篇章甚多,如卢照邻:"攀折聊将寄,军中书信稀";韦承庆:"万里边城地,三春杨柳节。不忍掷年华,含情寄攀折";张九龄:"纤纤折杨柳,持此寄情人",等等。由此引出折柳赠别习俗深层的文化蕴涵:柳是故里和亲情的象征,行人游子不仅能够借以慰藉羁旅异乡的寂寞孤独,而且能够时常激发对故乡和亲人的怀念。准此,李白所谓"此夜笛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春夜洛城闻笛》)的寓意,便是最为贴切的解释。

4关于柳叶的诗句

1、柳叶,自然在嫩的时候最好吃,老了,便又苦又硬,难以下咽。柳叶儿一长出来,便长得疯快,能够吃的日子,只有那么七八天,至多十几天。

2、看着嫩绿的柳叶我和朋友都忍不住摘了一片慢慢放入嘴中,轻轻的咀嚼着。也许是出于走了很长时间路,口渴了的原因,我口中的柳叶是苦中带甘的,没有宋学孟那时代的柳叶是即苦又涩的感觉,与宋学孟笔下那靠柳叶来度过一个一个的春秋感受无缘,我有点儿遗憾。

3、刚刚入秋时,柳叶还依然是一片绿色,像一把巨大的绿雨伞。过了几天,柳叶开始变色了:有的变成了黄绿色草绿色,还有的叶子长出了红红的小斑点,让柳树看起来真像一把花色的巨伞。

4、初嚼柳叶是非常苦的,它会毫不留情的让你从头苦到心,但只要你继续慢慢的一直嚼,你会发现,其实咀嚼柳叶,就像友谊一样,既甘甜又苦口。所以友谊和柳叶一样,都是先苦后甜的,它需要你长时间的品味它,发现它,包容它让你觉得苦的地方,这样才能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平台,才不至于被风浪所击溃。

5、长江两岸,几排柳树挺着腰尽情地沐浴着春风。新抽出的柳丝在微风中轻轻地摇曳。才长出的黄绿色的柳叶儿,几片抱在一起。几天后,叶子就分开来,像绽开的绿色的花。

5关于柳叶的诗句

青门柳 唐白居易 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

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 长安新柳 唐陈光 九陌云初霁,皇衢柳已新。

不同天苑景,先得日边春。 色浅微含露,丝轻未惹尘。

一枝方欲折,归去及兹晨。 临川见新柳 唐崔橹 不见江头三四日,桥边杨柳老金丝。

岸南岸北往来渡,带雨带烟深浅枝。 何处故乡牵梦想,两回他国见荣衰。

汀洲草色亦如此,愁杀远人人不知。 柳 唐崔橹 风慢日迟迟,拖烟拂水时。

惹将千万恨,系在短长枝。 骨软张郎瘦,腰轻楚女饥。

故园归未得,多少断肠思。 题柳 唐狄焕 天南与天北,此处影婆娑。

翠色折不尽,离情生更多。 雨余笼灞岸,烟暝夹隋河。

自有佳名在,秦松继得么。 新柳 唐杜牧 无力摇风晓色新,细腰争妒看来频。

绿荫未覆长堤水,金穗先迎上苑春。 几处伤心怀远路,一枝和雨送行尘。

东门门外多离别,愁杀朝朝暮暮人。 柳绝句 唐杜牧 数树新开翠影齐,倚风情态被春迷。

依依故国樊川恨,半掩村桥半拂溪。 柳 唐方干 摇曳惹风吹,临堤软胜丝。

态浓谁为识,力弱自难持。 学舞枝翻袖,呈妆叶展眉。

如何一攀折,怀友又题诗。 柳 唐韩偓 一笼金线拂弯桥,几被儿童损细腰。

无奈灵和标格在,春来依旧褭长条。 柳 唐韩琮 折柳歌中得翠条,远移金殿种青霄。

上阳宫女含声送,不忿先归舞细腰。 柳 唐韩溉 雪尽青门弄影微,暖风迟日早莺归。

如凭细叶留春色,须把长条系落晖。 彭泽有情还郁郁,隋堤无主自依依。

世间惹恨偏饶此,可是行人折赠稀。 咏柳 唐韩偓 褭雨拖风不自持,全身无力向人垂。

玉纤折得遥相赠,便似观音手里时。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柳 唐李峤 杨柳郁氤氲,金堤总翠氛。

庭前花类雪,楼际叶如云。 列宿分龙影,芳池写凤文。

短箫何以奏,攀折为思君。 垂柳 唐李商隐 娉婷小苑中,婀娜曲池东。

朝佩皆垂地,仙衣尽带风。 七贤宁占竹,三品且饶松。

肠断灵和殿,先皇玉座空。 柳 唐李商隐 江南江北雪初消,漠漠轻黄惹嫩条。

灞岸已攀行客手,楚宫先骋舞姬腰。 清明带雨临官道,晚日含风拂野桥。

如线如丝正牵恨,王孙归路一何遥。 柳 唐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题柳 唐李中 折向离亭畔,春光满手生。

群花岂无艳,柔质自多情。 夹岸笼溪月,兼风撼野莺。

隋堤三月暮,飞絮想纵横。 柳 唐罗隐 一簇青烟锁玉楼,半垂阑畔半垂沟。

明年更有新条在,绕乱春风卒未休。 柳 唐慕幽 今古凭君一赠行,几回折尽复重生。

五株斜傍渊明宅,千树低垂太尉营。 临水带烟藏翡翠,倚风兼雨宿流莺。

隋皇堤畔依依在,曾惹当时歌吹声。 柳 唐裴说 高拂危楼低拂尘,灞桥攀折一何频。

思量却是无情树,不解迎人只送人。 咏柳 唐吴融 自与莺为地,不教花作媒。

细应和雨断,轻只爱风裁。 好拂锦步障,莫遮铜雀台。

灞陵千万树,日暮别离回。 柳 唐徐夤 漠漠金条引线微,年年先翠报春归。

解笼飞霭延芳景,不逐乱花飘夕晖。 啼鸟噪蝉堪怅望,舞烟摇水自因依。

五株名显陶家后,见说辞荣种者稀。 咏柳 唐薛逢 弱植惊风急自伤,暮来翻遣思悠扬。

曾飘紫陌随高下,敢拂朱阑竞短长。 萦砌乍飞还乍舞,扑池如雪又如霜。

莫令岐路频攀折,渐拟垂阴到画堂。

6关于杨柳的表达思念之情的诗句

宋·晏几道: 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

折柳赠别

折柳赠别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行旅风俗,在诗文、戏曲和小说等文学作品中对此均有反映。《三辅黄图·桥》:"霸(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折柳赠别。"这是有关折柳赠别的最早文字记载。因此一般认为此俗形成于秦汉时。这座富有特殊文化意义的古桥,迄今还横跨在西安市东郊灞水上,有"灞柳风雪"之称,列入"关中八景"。

折柳赠别习俗是如何形成的?或日战国末年,秦将王翦率兵伐楚,关中父老送至灞上。时值暮春,翠柳低垂,风吹絮落。父老们折下鲜嫩的柳枝,插在出征将士的盔甲上,以示祝吉。后来,秦军平燕灭齐,连年出关,折柳赠别逐渐成为送行定式,并随秦的统一普及为全国性的习俗。

上述民间传说于史籍记载无征。因而多数人认为折柳赠别习俗的形成,与"柳"、"留"谐音有关,折柳以赠行人,是借此表达依依不舍的留恋之情。《诗经·小雅·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歌咏,反映了这种谐音取意的民俗文化内涵在西周时已经产生。

另一种解释是,折柳赠别是对旅人行途安全的祝吉。古人视柳树为可以辟邪却鬼的"鬼怖木",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载:"正月旦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段成式《酉阳杂俎》载:"三月三日,赐侍臣细柳圈,言带之可免虿毒。"此外还有清明时节贴柳叶于鬓之俗,称为"柳叶符",也点明柳的符箓性功能。凡此,均能映证折柳赠别的避邪寓意--行人带上它,可使鬼魅望而生畏,远远躲开,确保旅程的平安。

有人指出,古人的折柳赠别不仅用于亲朋相别之际,还用于对远方家人亲友的思念,如崔湜《折杨柳》诗:"二月风光半,三边戍不还;年华妾自惜,杨柳为君攀。"李白《宣城送刘副使入秦》诗:"无令长相思,折断杨柳枝。"这种怀远之情的发展,是将折下的柳枝寄给所怀的对象,唐诗中抒写这种情怀与风俗的篇章甚多,如卢照邻:"攀折聊将寄,军中书信稀";韦承庆:"万里边城地,三春杨柳节。不忍掷年华,含情寄攀折";张九龄:"纤纤折杨柳,持此寄情人",等等。由此引出折柳赠别习俗深层的文化蕴涵:柳是故里和亲情的象征,行人游子不仅能够借以慰藉羁旅异乡的寂寞孤独,而且能够时常激发对故乡和亲人的怀念。准此,李白所谓"此夜笛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春夜洛城闻笛》)的寓意,便是最为贴切的解释。

7有关柳叶的诗句

青门柳 唐白居易 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

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 长安新柳 唐陈光 九陌云初霁,皇衢柳已新。

不同天苑景,先得日边春。 色浅微含露,丝轻未惹尘。

一枝方欲折,归去及兹晨。 临川见新柳 唐崔橹 不见江头三四日,桥边杨柳老金丝。

岸南岸北往来渡,带雨带烟深浅枝。 何处故乡牵梦想,两回他国见荣衰。

汀洲草色亦如此,愁杀远人人不知。 柳 唐崔橹 风慢日迟迟,拖烟拂水时。

惹将千万恨,系在短长枝。 骨软张郎瘦,腰轻楚女饥。

故园归未得,多少断肠思。 题柳 唐狄焕 天南与天北,此处影婆娑。

翠色折不尽,离情生更多。 雨余笼灞岸,烟暝夹隋河。

自有佳名在,秦松继得么。 新柳 唐杜牧 无力摇风晓色新,细腰争妒看来频。

绿荫未覆长堤水,金穗先迎上苑春。 几处伤心怀远路,一枝和雨送行尘。

东门门外多离别,愁杀朝朝暮暮人。 柳绝句 唐杜牧 数树新开翠影齐,倚风情态被春迷。

依依故国樊川恨,半掩村桥半拂溪。 柳 唐方干 摇曳惹风吹,临堤软胜丝。

态浓谁为识,力弱自难持。 学舞枝翻袖,呈妆叶展眉。

如何一攀折,怀友又题诗。 柳 唐韩偓 一笼金线拂弯桥,几被儿童损细腰。

无奈灵和标格在,春来依旧褭长条。 柳 唐韩琮 折柳歌中得翠条,远移金殿种青霄。

上阳宫女含声送,不忿先归舞细腰。 柳 唐韩溉 雪尽青门弄影微,暖风迟日早莺归。

如凭细叶留春色,须把长条系落晖。 彭泽有情还郁郁,隋堤无主自依依。

世间惹恨偏饶此,可是行人折赠稀。 咏柳 唐韩偓 褭雨拖风不自持,全身无力向人垂。

玉纤折得遥相赠,便似观音手里时。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柳 唐李峤 杨柳郁氤氲,金堤总翠氛。

庭前花类雪,楼际叶如云。 列宿分龙影,芳池写凤文。

短箫何以奏,攀折为思君。 垂柳 唐李商隐 娉婷小苑中,婀娜曲池东。

朝佩皆垂地,仙衣尽带风。 七贤宁占竹,三品且饶松。

肠断灵和殿,先皇玉座空。 柳 唐李商隐 江南江北雪初消,漠漠轻黄惹嫩条。

灞岸已攀行客手,楚宫先骋舞姬腰。 清明带雨临官道,晚日含风拂野桥。

如线如丝正牵恨,王孙归路一何遥。 柳 唐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题柳 唐李中 折向离亭畔,春光满手生。

群花岂无艳,柔质自多情。 夹岸笼溪月,兼风撼野莺。

隋堤三月暮,飞絮想纵横。 柳 唐罗隐 一簇青烟锁玉楼,半垂阑畔半垂沟。

明年更有新条在,绕乱春风卒未休。 柳 唐慕幽 今古凭君一赠行,几回折尽复重生。

五株斜傍渊明宅,千树低垂太尉营。 临水带烟藏翡翠,倚风兼雨宿流莺。

隋皇堤畔依依在,曾惹当时歌吹声。 柳 唐裴说 高拂危楼低拂尘,灞桥攀折一何频。

思量却是无情树,不解迎人只送人。 咏柳 唐吴融 自与莺为地,不教花作媒。

细应和雨断,轻只爱风裁。 好拂锦步障,莫遮铜雀台。

灞陵千万树,日暮别离回。 柳 唐徐夤 漠漠金条引线微,年年先翠报春归。

解笼飞霭延芳景,不逐乱花飘夕晖。 啼鸟噪蝉堪怅望,舞烟摇水自因依。

五株名显陶家后,见说辞荣种者稀。 咏柳 唐薛逢 弱植惊风急自伤,暮来翻遣思悠扬。

曾飘紫陌随高下,敢拂朱阑竞短长。 萦砌乍飞还乍舞,扑池如雪又如霜。

莫令岐路频攀折,渐拟垂阴到画堂。 庭柳 唐姚系 袅袅柳杨枝,当轩杂佩垂。

交阴总共密,分条各自宜。 因依似永久,揽结更伤离。

爱此阳春色,秋风莫遽吹。 柳 唐张旭 濯濯烟条拂地垂,城边楼畔结春思。

请君细看风流意,未减灵和殿里时。 柳 唐郑谷 半烟半雨江桥畔,映杏映桃山路中。

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 1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韩雄《寒食》)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3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志南:《绝句》) 4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绝句》) 6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7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刘禹锡:《竹枝词》) 8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陆游:《钗头凤》) 9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 10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1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曹操:《观沧海》)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3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贾岛:《题李凝幽居》) 4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 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8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9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10昨夜西风凋碧。

8有关“柳叶”的诗句有哪些

有关“柳叶”的诗句有

1《咏柳》

年代: 唐 作者: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初春小雨)》

年代: 唐 作者: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3《杨柳枝》

年代: 唐 作者: 温庭筠

织锦机边莺语频,停梭垂泪忆征人。

4《新柳》

年代: 宋 作者: 杨万里

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

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

5《菀柳》

年代: 先秦 作者: 诗经

有菀者柳,不尚息焉。上帝甚蹈,无自昵焉。

俾予靖之,后予极焉。

有菀者柳,不尚愒焉。上帝甚蹈,无自瘵焉。

俾予靖之,后予迈焉。

有鸟高飞,亦傅于天。彼人之心,于何其臻。

曷予靖之,居以凶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708329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