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本篇文章介绍了人体头颈部相应骨骼体表标志和肌性标志,以及体表各肌肉的起止点、运动功能以及神经支配,文中所配均为实体照片,尤其适合于从事疼痛科、骨科、针灸推拿、针刀等领域的医务工作者。
上项线: 位于枕外隆凸的两旁,向乳突基部伸展弯曲的横行骨嵴,有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附着。
枕外隆凸: 枕鳞中央的骨性隆起,位于头颈交界处,枕部正中线有项韧带附着乳突。
乳突: 乳突为位于耳垂后方的圆丘状骨性隆起,是颞骨乳突部的一部分。
第7颈椎: 位于颈椎与胸椎的交界处,因此形态与胸椎接近。第7颈椎棘突比其他颈椎棘突长且粗大,近似水平位的伸向后方,末端不分叉呈结节状,往往于皮下形成一隆起,故第7颈椎又名隆椎。
甲状软骨: 颈部前面的方形软骨,不成对,左右各一,由前缘相互愈着的呈四边形的左、右软骨板组成。愈着处称前角,前角上端向前突出,称喉结。
环状软骨: 紧接于甲状软骨下方,不成对,位于喉部最下方,气管最上方,与气管的最上一节相连成环形。
胸锁乳突肌
部位: 位于颈阔肌深面,两侧颈部外侧,分为胸骨部和锁骨部。 起点: 胸骨柄前面、锁骨胸骨端上缘内1/3。 止点: 颞骨乳突及上项线外侧。
运动功能: 单侧收缩,头部向同侧屈,并使头转向对侧,双侧同时收缩,肌肉合力在寰枕关节额状轴的后面使头后伸,肌肉合力在寰枕关节额状轴的前面则使头前屈(如:头顶球)。 神经支配: 胸锁乳突肌受第十一对脑神经副神经(Ⅺ)及一部分颈丛前支的支配(C3和C4)。 练习方式: 头顶垂直负重并转动,如顶沙包头颈转动。
颈阔肌
部位: 颈阔肌位于颈前部皮下,与皮肤密切贴合的一块薄而宽阔的肌肉。 起点: 颈阔肌下缘起自胸大肌和三角肌筋膜,肌纤维斜向上内方,越过锁骨和下颌骨至面部。 止点: 前部肌纤维止于下颌骨的下颌底和口角,其最前部的肌纤维左右相互交错,后部肌纤维移行于腮腺咬肌筋膜和部分面部肌肉表面。
运动功能: 收缩时牵引口角向下,并使颈部皮肤起皱褶。 神经支配: 面神经(Ⅶ)颈支。
前斜角肌
部位: 位于胸锁乳突肌的深面和颈外侧三角内。 起点: 第3~6
颈椎横突前结节。 止点: 第1
肋骨内缘斜角肌结节。 运动功能: 上提第1肋,使颈部外展,协助吸气。 神经支配: 颈神经前支(C5~C7)。
中斜角肌
部位: 位于前斜角肌的后方。 起点: 第2~6颈椎横突后结节。 止点: 第1
肋骨上面。 运动功能: 上提第1肋,使颈部外展,协助吸气。 神经支配: 颈神经前支(C2~C8)。
后斜角肌
部位: 位于中斜角肌的后方。 起点: 第5~7
颈椎横突后结节。 止点: 第2
肋骨外侧中部粗隆。 运动功能: 上提第2肋,协助吸气。 神经支配: 颈神经前支(C5~C6)。
斜方肌
部位: 斜方肌位于项部和背上部,一侧自项胸部正中线向肩峰伸展呈三角形轮廓,底朝向脊柱,尖在肩峰,两侧斜方肌合成斜方形。 起点: 上项线内1/3部、枕外隆凸、项韧带全长、第7颈椎棘突、全部胸椎棘突及棘上韧带。 止点: 上部纤维止于锁骨外1/3,中部纤维止于肩峰、肩胛冈上缘外侧,下部纤维止于肩胛冈上缘。
运动功能: 当脊柱固定时,上部肌束收缩时,使肩胛骨上提、上回旋、后缩,及使肩胛骨向脊柱靠拢;中部肌束收缩,使肩胛骨后缩;下部肌束收缩,使肩胛骨下降,上回旋;两侧同时收缩,使肩胛骨后缩;当肩胛骨固定时,一侧上部肌束收缩,使头向同侧收缩,使头后仰和脊柱伸直。此肌上部纤维提肩胛骨,下部纤维降肩胛骨,其瘫痪时,可出现塌肩现象。
神经支配: 受第十一对脑神经副神经(Ⅺ)支配。 练习方式: 提拉负重耸肩;负重直臂侧上举和低头双臂伸直外展负重(持哑铃)扩胸。
肩胛提肌
部位: 位于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的深面。 起点: 第1~4颈椎横突后结节。 止点: 肩胛骨脊柱缘内侧角。 运动功能: 近固定时,上提肩胛骨并使肩胛骨转向内上方。远固定时,一侧收缩,使头颈向同侧侧屈、后伸和下回旋;两侧收缩,使颈伸直。 神经支配: 颈丛的C3~C4,和臂丛的肩胛背神经。
胸骨舌骨肌
部位: 位于颈前正中线两侧。 起点: 胸锁关节囊后面、胸骨柄和锁骨胸骨端的后面。 止点: 舌骨体内侧部。 运动功能: 下降舌骨。 神经支配: 颈襻(C1~C3)。
肩胛舌骨肌(上腹肌)
部位: 位于胸锁乳突肌深面,分为上下二腹。 起点: 下腹起自肩胛骨上缘和肩胛横韧带。移行成中间腱斜向内上方转为上腹。 止点: 舌骨体外侧部下缘。 运动功能: 下降舌骨。神经支配:颈襻(C1~C3)。
1、头颈旋转
头尽力向左侧旋转至最大限度,目视左前方,停留片刻,然后还原;再转向右侧至最大限度,目视右前方,停留片刻还原,重复10--20次。
2、头颈屈伸
头颈部缓慢前屈至胸前停留片刻,还原;然后,头颈部尽力后仰,使枕部接近后背,停留片刻,还原,重复10-20次。
3、头颈侧屈
颈部缓慢地向左侧屈,使左耳垂接近左肩,然后,颈部向右侧屈,尽量使右耳垂接近右肩,重复10-20次。
4、捶打颈部坐位,头部自然伸直,两眼平视,用左手持保健锤,捶打左侧颈部肌肉,换右手捶打右侧颈部,方法及次数与左侧颈部相同。然后,捶打后颈中部风池穴,捶打时用力适中,次数由少到多,逐步增加,循序渐进。捶打之后,以颈部有舒适、轻松的感觉为宜。
斜方肌
双侧收缩:后仰头颈部。
单侧收缩:同侧屈对侧旋。
整体收缩:使肩胛骨贴合胸廓,并在承重和推举时提供强大支撑。
上束:肩胛骨上提上回旋。
中束:肩胛骨缩回。
下束:肩胛骨下降,上回旋。
拉伸:小臂按住肩峰,头做对侧屈低头同侧旋。
上斜方紧张,会导致后脑勺浅层疼痛。
肩胛提肌
双侧收缩:后仰头颈部。
单侧收缩:同侧屈同侧旋。
整体收缩:肩胛骨上提,下回旋
拉伸:小臂压住肩胛骨上角,头做对侧屈低头对侧旋。
肩胛提肌紧张会导致肩胛骨上角疼痛。
头、颈夹肌
双侧收缩:后仰头颈部。
单侧收缩:同侧屈同侧旋。
枕骨下肌群
枕骨下肌群紧张会导致后脑勺深层疼痛。
放松:手拖住脑袋手指在颈后枕骨下打圈儿。
胸锁乳突肌
双侧收缩:后仰头部和颈部上段,颈部下段的屈曲
单侧收缩:颈部和头部的同侧屈对侧旋
拉伸:用小臂压住胸锁关节,头做对侧屈同侧旋。
紧张会导致颞骨乳突周边疼痛。(偏头痛)
放松:
颈阔肌
头颈部屈曲,使口角向下。
放松:仰头张嘴闭嘴拉伸。用手向下抚摸放松。
斜角肌
提肋助吸气。
双侧收缩:前中束使头颈部屈曲
单侧收缩:头颈部同侧屈对侧旋
紧张会压迫神经和动脉。
拉伸:用肘部或手压住锁骨窝,对侧屈,拉伸中束,同侧旋拉伸后束,对侧旋拉伸前束。
深层颈屈肌
深层颈屈肌要多做训练:靠墙、仰卧
痉挛性斜颈,看名字,能够想起,颈部歪斜,是歪的。医学中又叫颈肌张力障碍。所说肌张力障碍,通俗的说,便是肌肉的焦虑不安水平出现了阻碍,发生不由自主的,持续性的牵张反射(收拢不放松),造成姿态的歪曲。痉挛性斜颈,关键累及头颈和肩部的肌肉,体现为,头顶部水平旋转(斜颈),头颈侧屈(歪头)、头顶部屈式(低下头),或头顶部后伸(仰着头)。大概有一半的痉挛性斜颈病人会有肌肉组织疼痛。
先天因素:一部分成年人肌张力障碍局限性型发病是通过基因遗传所决定的。全身肌张力障碍的细胞生物学科学研究层面已获得了非常大的发展,则在危害低限局性肌张力障碍的细胞生物学科学研究也有了点点滴滴的进度。、创伤要素:创伤一直被称之为痉挛性斜颈的病因,参考文献报导9%-16%的患者以往有头顶部或颈部外伤史,一般发生在病发以前的几个星期至数月。
作用出现异常:有报导痉挛性斜颈病人的前庭功能-眼反射面反应性提高或不一样,在使用肉毒杆菌治疗后不可以改正。前庭功能出现异常并不是归属于原发性出现异常,其他类型的局限肌张力障碍。失聪、晕眩和小脑共济失调不属痉挛性斜颈的特点。作息不规律,压力难以减轻,长久的维持座姿,
人体长期性着凉等导致内脏器官神经功能紊乱失衡,头颈缺血性氧气不足产生肿块,头颈侧歪是一侧的肌力上升,牵扯人体部位姿态出现异常表现的。比较严重肌肉损伤痉挛性斜颈造成可能与长期性一侧承受力过多所导致的脊椎侧弯,导致两侧肌肉组织承受力不均匀成的筋挛。凉气侵蚀人体任一位置部分受凉,都可能造成此位置的机构,肌肉组织,神经系统,毛细血管,毛细管的收拢,进而表现出了出现异常的病症,无数,庠,筋挛,肿,乃至组织坏死。
1、颈阔肌
位于颈部浅筋膜中,为一皮肌,薄而宽阔,也属于表情肌。起自胸大肌和三角肌表面的深筋膜,向上止于口角。拉口角向下,并使颈部皮肤出现皱褶,使嘴向下伸张的肌肉。
2、胸锁乳突肌
这是颈部浅层最显著的肌肉。下固定时,一侧作用可使头 转向对侧,并向同侧倾斜;当头部处于正常姿势时,肌肉合力通过寰枕关节横轴的后面而使头前屈。上固定时,上提胸廓帮助吸气
3、三角肌
位于肩部皮下。它是一个呈三角形的肌肉,肩部的膨隆外形即由该肌形成。两侧肌肉纤维呈梭形,中部肌纤维呈多羽状,这种结构肌肉体积小而具有较大的力量。 采用负重直臂平举和侧平举等练习,可发展该肌力量。宽阔、有力、浑圆发达的双肩,是优秀健美运动员的标志。
4、背阔肌
位于腰背部和胸部后下外侧的皮下,是全身最大的阔肌。上部被斜方肌遮盖。 近固定时,使上臂伸,如向后摆臂动作,还能使上臂内收和旋内。远固定时,可拉引躯干向上臂靠拢,如单杠引体向上等动作。由于背阔肌部分纤维起于肋骨,在远固定时,可提起肋骨,所以也称吸气辅助肌。采用单杠引体向上、向后拉力器、俯立划船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
5、骶棘肌
背部一细长的肌肉称为骶棘肌。位于脊柱两侧,象两根大立柱从头部的枕骨到脊柱的最末端(骶骨),脊柱置于骶棘肌之间明显的凹形槽内,是一块强大的脊柱伸肌。下方固定时,两侧同时收缩,使头及脊柱伸,抬头、挺胸、塌腰动作;一侧收缩时使躯干向同侧屈,如体侧屈运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