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鸡好养,要养好山鸡的几个条件:
1、温度温度是雏鸡正常生长发育的首要条件育雏给温的原则是:前期高,后期低;弱雏高,强雏低;小群高,大群低;阴雨天高,晴天低;夜间高,白天低温度的变化,就根据日龄增长与气温情况逐步平稳进行,绝不可忽高忽低变化无常开始温度较高,不能与孵化出雏的温度相差太大,否则雏鸡不适应,团缩打堆不愿活动,更不会采食,无法正常生长一般1~2日龄育雏温度(鸡背高度或网上5厘米高度)为34~35℃,舍内温度27~29℃以后每周降低3℃,到时第5周温度降至21℃左右,以后即保持这个温度在降温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持均衡降温,另外还要考虑天气情况,降温速度太慢不利于羽毛生长;降温速度太快雏鸡不适应,生长速度降低,死亡增加育雏温度是否适宜,主要看鸡群的行为表现,不能单凭温度测量,主要根据雏鸡的行为表现加以适当调整,做到看雏施温温度适宜时,雏鸡活泼好动,精神旺盛,叫声轻快,羽毛夹带光滑,食欲良好,饮水适度,粪便多呈条状,饱食后休息时,在地面(网上)颁布均匀,关颈伸直熟睡,无奇异状态或不安的叫声,鸡舍安静温度低时,雏鸡行动缓慢,集中在热源周围或挤于一角,并发出”叽叽”叫声,生长缓慢、大小不均严重者发生感冒或下痢致死。温度高时,雏鸡远离热源,精神不振,趴于地面,两翅展开,张口喘息。大量饮水,食欲减退,高温会导致热射病致雏鸡大批死亡。湿度雏鸡对湿度的要求不象温度那样严格,适应范围较大。湿度控制原则是:前高后低。一般前10天的相对湿度应保持60~70%,后期50~60%。如果前期过于干燥易引起脱水,羽毛生长不良、影响采食且空气中尘土飞扬,易引起呼吸道疾病。因此应在热源外放置水盆、挂湿物或往墙上喷水等以提高温度。后期由于日龄增长,采食量、饮水量、呼吸量和排泄量的增加,容易造成湿度过大的现象,因而应以防潮为主。要定期打开门窗、排气口,开动风机排出湿气。严格管理舍内用水,垫料平养要经常更换水槽周边的垫料,使其充分吸收水分,防止病原菌和寄出生虫的繁殖。同时掌握好湿度与温度的关系。防止低温高湿、高温高湿以及高温低湿带来的危害。低温高湿,鸡舍内又潮又冷,雏鸡容易发生感冒和胃肠疾病;高温高湿,鸡舍如同蒸笼,鸡体热不易散发,食欲减退,生长缓慢,抵抗力减弱;高温低湿,鸡舍燥热,雏鸡体内水分大量散失、卵黄吸收不良、绒毛干枯变脆、眼睛发干,易患呼吸道疾病。通风换气由于肉鸡采用高密度饲养,生长速成度快,代谢旺盛,吃食多,排泄多,易产生大量的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造成舍内空气潮湿污浊,以致降低肉鸡的丧生和饮料利用率,严重者将会影响肉鸡的健康,产生慢性缺氧性疾病,甚至引起死亡。因此通风换气保持舍内空气新鲜格外重要。一般情况鸡舍要求:氨气不超过0002%,硫化氢不超过0005%,二氧化碳不超过02%。可根据人的感觉来判定,即人进入鸡舍不感到憋气和刺鼻为宜。加强通风报信是改善舍内环境条件的主要措施。通风方式可采用活动天窗式自然通风,也可在鸡舍山墙的一侧安装排风扇进行纵向通风,降低舍内有害气体的浓度,保证空气新鲜。一般在第1、2周龄以保温为主适当注意通风,3周龄开始增加通风量,4周龄以后以通风为主,冬季利用中午时间通风,氨气浓度过高时先升温后通风。其次,在举架高的鸡舍可采用高床网上饲养(网与地面距离150厘米),拉大鸡与粪的距离,使鸡粪能够做到定期清理,减轻鸡粪对舍内环境的污染。光照1 连续光照这种光照是肉鸡饲养的传统光照方法,其目的是让鸡最大限度地采食,从而获得最高的生长速度,达到最大的出栏体重。其光照原则是时间不宜过长,光照不宜过强,只要能保证看到饲料、饮水和有足够的采食、饮水时间即可。一般是前2天采用24小时光照,目的是使雏鸡在明亮的光线下增加运动,熟悉环境,尽早饮水、开食。3天后23小时光照,1小时黑暗,目的是适应突然停电,以免引起鸡群骚乱。从第2周起,白天利用自然光照,夜晚在吃料和饮水时开灯。肉鸡对光照强度的要求是随着日龄的增加而减弱,一般前一周采用较强的光照,目的是熟悉环境,有利于活动、采食和饮水,以后降低照度,限制活动量有利于增重,也可减少或防止啄癖的发生。光照控制一般是2米高度吊一个加罩灯泡,灯间距3米,第1周采用40W的灯泡,第2周以后改用15W灯泡即可满足需要。这种光照方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容易掌握。
2、间歇光照这是许多发达国家采用的肉鸡光照方法,我国也有部分省开展了这方面的试验,取得了较好的饲养效果。比较适合我国的间歇光照程序是:第0~7日龄采用连续光照,即23小时光照,1小时黑暗,8日龄后采用间歇光照,即1小时光照,3小时黑暗。这各光照程序从体重是看,可使28日龄前的生长速度减缓,但由于28日齿后的裣生长,使肉鸡在49日龄出栏时体重与连续光照肉鸡的体重一样。从采食量上看,49日龄全程耗料量低于连续光照的耗料量,从而提高了饲料和耗氧量,而缺氧是引起腹水症的主要原因。因而间歇光照可减少缺氧性疾病的发生。还有的材料介绍,间歇光照可以降低腹脂,还可以提高氮的利用率。缺点是开放式鸡舍操作困难。
密度现代“饲养密度”的完整概念应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单位面积养鸡数量,二是每只鸡占的料槽位置,三是每只鸡占的水槽位置。饲养密谋因饲养方式、饲养日龄不同而不同。一般地面平养0~4周龄饲养密谋为每平方米20~25只;5~8周龄每平方米10~12只,网上饲养比地面平养可增加50%,笼养比地面平养增加约1倍。每只鸡占的料槽位置是5厘米,每只鸡占的水槽是15厘米。
一亩地养跑山鸡大概250至300只就好,鸡群不宜过大,一般根据山地草场类型和牧草的数量与质量而定。鸡野外自由觅食的自然营养物质,远远不能满足鸡生长的需要。应根据鸡的日龄、生长发育、林地草地类型、天气情况决定人工喂料次数、时间、营养及喂料量。放养早期多采用营养全面的饲料,以保障鸡群的健康生长。
养跑山鸡的注意事项
饲养目的是使鸡得到充分的发育,为后期的育肥打下基础。这个时期,土鸡的饲养方式一般是放牧结合饲养。一般土公鸡羽毛长得较慢,争斗性强,对蛋白质及其中的赖氨酸等物质利用率较高,饲料效率高,母鸡由于内分泌激素方面的差异,增重慢,饲料效率差。
公母分养有利于提高整齐度。要适时放养,放养前做好信号训练,以哨音为信号,在吹哨的同时给予饲料,让鸡采食,经一周的训练,当鸡听到哨音就可立刻回到饲养员身旁,以保证及时收拢鸡群。加强鸡群看护,防止暴雨、兽害等意外事故的发生。春天至晚秋放养时,应选择无风的晴天。
放养的头几天,每天放2至4个小时,以后逐渐延长时间。鸡放养不宜太远,一般控制在1千米以内。实行分区轮牧,将一定面积的草场划分为几个放牧小区,用15米高的尼龙网或篱笆相互分隔,每个小区内采用满天星队形放养。合理组织鸡群,强弱分群放养,每群以250至300只为好。
(一)鸡的养殖技术雉鸡饲养阶段的划分:0-6周龄为育雏期,7-12周龄为繁殖期。(1)适时饮水和进食:雏雉应在孵出后24~36小时进食。吃饭前,他们应该喝水。建议在饮用水中加入5%的葡萄糖或01%的高锰酸钾。对于不懂喝水的小野鸡,要尽早喝水。喂完水后,它们要进食1~2小时。食材要松软适口,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前3~5天要喂湿的食材。每次投料前清理余料。刚开始进餐时,每隔2~3小时诱导一次食物,以后逐渐加大间隔。0~2周每天6次,3~4周每天5次。一般随着年龄的增长,采食量也随之增加,长到接近成年体重时,对饲料的需求趋于稳定。(2)温湿度控制:育雏的适宜温度为1-3天35-34℃,4-7天33-32℃,2周31-28℃,3周27-24℃,4周23-22℃,5周后保持常温。相对湿度在1~10日龄为65%~70%,11日龄后为55%~65%。(3)密度:随着年龄的变化,其重量和需水量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应及时调整饲养密度,增加水槽和食槽的数量。网箱或箱式育雏的密度为:1~10日龄50~60窝/m2,10~20日龄30~40窝/m2。之后可转入立体笼(蛋雉育雏用四层笼),21~42日龄20~30窝/m2,43~60日龄10~20窝。(4)通风与室内环境控制:室内空气流通不畅、氨气浓度过高会直接影响野鸡的生长发育,可诱发慢性呼吸道疾病、眼疾等疾病。经常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及时清理粪便和清洁地面,保持适宜的温度,定期给鸡消毒,及时疏散密度。改善室内环境是提高雏雉成活率的重要措施之一。(5)光照时间控制:幼龄山鸡对光照没有严格要求。第一只野鸡24小时光照1-3天,20-22小时光照4-7天。之后根据野鸡的喂食情况,会很快转为自然光照。3周左右山鸡转入立体笼时,第一天晚上要充分光照,让山鸡尽快适应新环境。使用3瓦/平方米以上为宜。大部分野鸡进食饮水后,可以利用自然光照。(6)免疫:根据本领域情况制定免疫方案。(2)成鸡育种技术幼雉可关在笼子里6~7周,然后转移到地面平养或转移到饲养的雉鸡笼子里。从18周龄到18周龄,山鸡生长迅速,平均日增重10~15克,达到20周龄,基本接近成年山鸡体重。因此,对6~20周龄雉鸡的饲养管理是保证繁殖雉鸡生长发育的关键。在做好各项日常管理工作的同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转群时间及注意事项:一般3月底至4月中旬孵化的雏鸡,饲养至6-8周龄时转群,夏季孵化的山鸡饲养至5-6周龄时转群。换班前3天,应安排专人在夜间工作,并给予24小时照明。还要注意隔离饲养弱雏,及时淘汰病残雏。翻地后1~2周,选择温暖无风的天气,打开门窗,让其在室内和室外运动场做短期活动,然后逐渐延长,晚上在室内行驶。(2)后备雉鸡的限量饲养:确定后备繁殖的配种雉鸡,除了在6-8周龄进行初步选择外,还要控制体重,防止过度育肥,以保证繁殖期有较高的产蛋率和受精率。具体措施是:降低膳食中蛋白质和能量的含量;增加粗纤维和青饲料的用量;减少喂食次数;增加运动量;限制喂食量等。(3)第二次破喙防止啄癖:野鸡是野生的,喜欢啄异物。饲养的雉鸡生长迅速。如果某些营养素缺乏,或者环境不理想,或者密度过高,更容易发生啄癖。为了有效防止啄癖,第二次切喙可以在5-10周龄之间进行,方式与家鸡相同。(4)禁止霉变变质饲料预防曲霉菌病:配种初期的山鸡易患曲霉菌病,该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因此,在饲养管理中应注意禁止霉变变质的饲料和发霉的垫料,控制好室内环境,保持所需的湿度,经常用过氧乙酸对鸡进行消毒,在转移到鸡群前用火焰喷射器将地面和可燃器具焚烧,以预防此病。
怎样饲养珍珠鸡 珍珠鸡抗寒耐热能力极强。人工饲养在零下20℃至零上40℃均能正常生长。它性情温和,不善争半,喜群居,可几十只甚至几百只或更多数量饲养在同一棚舍。它飞翔能力不强,最高飞3m即落下,但喜欢走动。胆小怕惊,遇有异常响动即惊吓逃跑,易撞伤,往往影响生长和产蛋率。同时,它的食性也比较广杂。珍珠鸡饲养5个月,体重即可达2kg。6个月龄开始产蛋,年产蛋120-160枚。每枚蛋重45g左右,珍珠鸡孵化期为27天,因成年鸡没有抱窝习性,所以必须人工进行孵化。 1 鸡舍与设备 珍珠鸡一般适宜于平养。作为商品肉鸡或蛋鸡,也可笼养。最好选择安静之处, 建坐北朝南、地面干燥、通风良好的棚舍。室外运动场地要拉网圈围,场内垫以木屑或切碎的稻草,并要经常翻晒更换,饲养珍珠鸡的饮水和料槽,用养鸡的设备即可,食槽以长方形为宜,大小高低以鸡的情况而定。 2 饲料 珍珠鸡的食性广而杂,常用的养鸡饲料均可用来饲喂珍珠鸡,如玉米、豆饼、糠麸、鱼粉、麦类、骨粉、贝壳粉、食盐、维生素、微量元素及添加剂等。饲养珍珠鸡,应尽量饲喂配合饲料,其配合比例为:谷物类占45%-70%,糠麸类占5%-15%, 动物类占15%-25%,矿物质类占3%-7%,添加剂类占05%-1%。值得注意的是,珍珠鸡特别喜食青绿饲料,如青草、蔬菜、树叶等,多喂青绿饲料,即可降低饲料成本,还可改善珍珠鸡肉的品质和口味。珍珠鸡有沙浴的习性,需在舍内设沙浴地,便于其在池内清洁羽毛,益于健康,饲喂珍珠鸡既可喂干料,也可喂湿料。 3 饲养 31 育雏 珍珠鸡的育雏方式可分为地面散养和笼养。地面散养时,春秋季应在舍内铺5-7cm厚的垫草,夏季铺沙土再加一薄层垫草。房舍面积小的可采用叠层电热育雏笼,每笼4层,可育雏1200-1600只。珍珠鸡的育雏密度为1周龄时50-60只/m2,2周龄时30-40只/m2,3周龄时期0-30只/m2。刚出壳的雏鸡要饲养在35-38℃的保温伞下,随日龄增长可每周下降3℃左右。育雏室内相对湿度应保持在60-65%。要注意通风焕气,保持舍内空气新鲜。育雏的光照为:1周龄时23-20h/d,2周龄时16-12h/d,3周龄时14-12h/d。开放鸡舍白天可利用自然光照,时间不足时再补充灯光。光照强度为:0-10日龄时每平方米3瓦:11-21日龄时2瓦。雏鸡出壳重小,饲料消耗少,增重速度快,因此,要求饲料质量好,营养水平高,每只鸡需要长形料槽25cm,水槽06cm。 32 肉用鸡 肉用珍珠鸡一般采用散养,育肥阶段要喂给全价饲料,粗蛋白比例应提高到20%,其中动物性蛋白饲料应占日粮的7%以上,每晚要增喂一次。可适当加大饲养密度,限制活动。舍内要注意适当通风,防止空气污染;要经常清扫鸡舍,保持舍内卫生。 33 蛋用鸡 蛋用珍珠鸡的饲料中粗蛋白不得低于16%,并注意补充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骨粉、贝壳粉应占日粮的5%,光照保证14-16h/d,在日短夜长的季节,要加电灯补光。平养为6只/m2,笼养14只/m2。珍珠鸡在第一个产蛋年产蛋量最高,第三个产蛋年是第二年的80%。因此,鸡群要适时更新。 34 种用鸡 饲养方法基本与蛋鸡相同,但不宜笼养。 种鸡公母配比应为1:4。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