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古人所以染翰慷慨,屡伸而不能己者也
这就是古人慷慨挥笔,一再抒发而难尽其情的缘故。
何旷世之无才,罕无路之不涩。伊古人之慷慨,病奇名之不立。
哪里是世世代代没有贤才,只是因条条道路皆被阻塞。古人所以感慨悲叹,忧虑功名不得建立。
1不说话的时候。沉默但目光专注地看你说话的男人,一定内心丰富,这一刻的男人,因为他身上似乎有一种至命的磁场,让你觉得他酷极了。
2含着半口饮料微笑。为了回应你,他哪怕嘴里含着咖啡或者美酒,也不急着咽下,先反馈给你一个积极友好的笑容,这样的绅士举止,当然会让你心头顿生暖意与好感。
3果决而内疚地摁灭烟火头。只是因为你的出现,正在抽烟的他,立即用这一动作欢迎你,无声,但那动作非常男性化,这比为你脱外套拉椅子,更贴心也更有说服力
4“我干, 你随意”。酒桌上说这话的男人,豪爽,但不乏柔情,非常善解人意,仿佛可以为你赴汤蹈火,但背影一点也不冰冷。
5“不要在风口接电话”。他在街头用手机给远方的女友打电话时说了这么一句话,风吹着他的脸,他眯着的眼,很迷人吧!
6一下子强有力地把你拽到怀里。一切不容置疑,男人的霸气通过一种温暖的手段淋淳尽臻地表现出来,你绝对拒绝不了。
7镜子前拉一下领带。这时的男人很认真,而且有种片刻的孩子气,这很会激发温存欲望。
中国人对养生从来都是非常重视的。健康长寿是国人普遍的希望,但是我们老祖宗的智慧里面绝对不是单纯的以活得久为标准,活出质量和幸福感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才有「 ”鹤发童颜”之说。你想象一下,就算你活到一百岁,在你六十岁的时候就一切生理机能都衰退了,终日在床上度过,你会快乐吗? 但是这些年来,我们常常对西方人的健康理念大加赞赏,殊不知,地域,气候,环境和食材的不同,人种遗传的问题,适合西方人的健康养生理念,只能做少部分的借鉴,并不能全盘照搬,中国文明能够五千年不断,不仅仅是我们一直有传承,更重要的是我们的身体素质,在很早以前就因为祖先理解了天人合一和顺其自然的道理,得以优质的保存下来。但是如今我们大多数人对古人的养生观了解浅薄,实在是让人惋惜的事情。 今天我们谈医疗这块,大家应该明白人吃五谷杂粮,没有不生病的,古人并不是认为这个生病是坏事,在古人看来,之所以生病是因为我们的一些不正确的日常行为持久累积造成的。所以传统医学里,也就是所谓的中医,有治疗「 ”未病”之说。所谓「 ”未病”不是说已经病了的就放弃治疗,又或者让人没病的时候去看病,而是通过合理的养生方法,让自己的身体机能保持正常的运转,它包括与四季,节气,饮食,情绪等等相关的日常做到和谐统一的一种状态。 古人相信,人之所以会生病和亚健康就是身体被邪气入侵了。这个邪气并不是妖魔鬼怪,而是因为不正确的行为导致我们的身体各部位出现了问题,慢慢的击垮了自己。 比如在饮食的认知上,古人就从来不推崇贪图口腹之欲,吃不仅仅是维持自己的生命,也要对自己的身体负责,他们相信一点任何东西都是相生相克。过犹不及,所以在古人看来,吃也是一种治疗和保养,药疗不如食疗就是这个意思。 我国传统医学对饮食营养的认识有悠久的历史,早在2000多年前的《周礼》中,就有食医的记载,并「 ”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黄帝内经》在饮食治疗和养生方面有明确的界尺。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医书《五十二病方》中有大量食物入药的记载,《神农本草经》记载有50种左右的药用食物,《伤寒杂病论》中的食疗内容也很丰富,其中的「 ”当归生姜羊肉汤”、「 ”猪肚汤”等,至今仍是临床常用的食疗处方。 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中列有食治篇,是现存最早有关饮食疗法的专述;唐代著名学者、医学家、饮食家孟诜著有《食疗本草》,收集了本草食物200余种,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饮食疗法专著。 宋代陈直《养老奉亲书》对牛乳的食养有详细的说明。元代忽思慧著有《饮膳正要》,是我国第一部营养学专著,直到今天,在饮食搭配、合理进食和某些慢性疾病的治疗方面,仍有指导意义。明清时期,食疗本草有了进一步发展,有的还从营养学角度阐述食物的营养价值和治疗价值。近代对营养成分研究已取得较大进展,尤其是将食物进行分子量化、计算热量等,给古老的中医营养学注入了现代科学的内容。 到了今天我们老一辈人都会告诉每一个季节来临,都会吃当地的一些食材进行脏腑的调理,其实就是让自己的器官能更好的顺应四季的变化。而吃当地当季的食材,不吃反季节的食材,对我们祖先来说一直被奉为圭臬。 在古代「 ”消渴症”就是今天的糖尿病,所谓富贵病,一般穷人是不会得的,正是因为那些在食物链顶端的富人,有足够的条件去享受各种山珍海味,他们已经违背了自然养生的法则,吃这些根本就不在自己地方的东西,虽然吃起来美味可口,但是脏腑却并不能把它们吸收,反而产生了毒素,造成了邪气入侵,得了很多怪病。相反那些没有条件的贫者,除了身体瘦弱,营养不良以外,是不会得这些怪病的。 今天社会发展,人类进步,小康时代大多数人口腹之欲是能够得到满足的,所以你会看到很多以前少见的富贵病,得的人群开始逐渐增多,比如什么心脑血管疾病,痛风,高血压,高血脂等等。以前都是很少见到的。 如果你再配以西方的快餐饮食,那么我跟你说,你养生不行,养死保证错不了。 所谓水谷精微,又称谷气、食气,泛指各种饮食所提供的精微物质,是饮食营养的主要来源。正如《医宗必读》所说:「 ”一有此身,必资谷气,谷入于胃,洒陈于六腑而气至,和调于五脏而血生,而人资之以为生者也。”《千金要方》说:「 ”安生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身也。”可见只有合理饮食才是营养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的基本道理。暴饮暴食就是在给自己的身体开住院手续。 不仅是不要暴饮暴食和吃不适合自己和反季节的东西,一些传统的养生谚语,也很好的总结了古人的养生智慧。如果你细心留意,很多养生之道其实就在身边:一些口口相传的俗语,一些简单的习惯,就蕴含着行之有效的养生之道。 南方和北方都有一些关于喝汤的说法:「 ”饭前一口汤,不用进药房”;「 ”饭前先喝汤,胜过良药方”;「 ”饭前喝汤,苗条健康;饭后喝汤,越喝越胖”。 这是什么道理呢?从口腔、咽喉、食道到胃,犹如一条通道,是食物必经之路,饭前喝汤,等于给这段消化道加了「 ”润滑剂”,使食物能顺利下咽,防止干硬食物 消化道黏膜。吃饭中途不时进点汤水有助于食物的稀释和搅拌、消化和吸收。若没这种习惯,则饭后会因胃液的大量分泌使体液丧失过多而产生口渴,这时喝水,反而冲淡胃液。所以,饭前吃饭时喝汤,可减少食道炎、胃炎等的发生。 当然,喝汤要因人而异。一般中晚餐前以半碗汤为宜,早餐前可适当多些,因一夜睡眠后,人体水分损失较多。进汤时间以饭前20分钟左右为好,吃饭时也可缓慢少量进汤,进汤以胃部舒适为度,饭前饭后切忌「 ”狂饮”。 相反,饭后喝汤是一种有损健康的吃法,吃饱了再喝汤,容易导致营养过剩,造成肥胖。 饮食进入人体,经过胃纳脾运的消化吸收后,转变成水谷精微,水谷精微进一步化生为气、血、精、津、液等营养物质,对人体进行滋养,使生命活动得以延续,所以气血精津液是发挥营养作用的基本物质。喝汤也是这非常重要的导引。 《灵枢·决气》说:「 ”谷入气满,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泄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是为液”,可见津液是人体富有滋润濡养作用的正常液体。其中清稀者为津,浊厚者为液。津的流动性较大,主要分布于皮肤、肌肉、孔窍等部位,并能渗入脉中,以滋润周身;液的流动性较小,主要充养于骨节、脏腑、脑髓等部位,以滋养脏腑组织。 又如这些俗语:「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 ”朝食三片姜,胜过人参汤”;「 ”早上吃姜,胜过参汤;晚上吃姜,赛过砒霜”;「 ”一天吃颗枣,一生不知老”。 冬季人们习惯进补而日常少动,体内易生热生痰,特别是中老年人表现尤其明显。萝卜属土,按中医五行之说居中,利脾胃,益中气,在进餐时选择萝卜,可以消谷食,去痰癖,止咳嗽,解消渴,通利脏腑之气。夏天由于炎热,人们习惯贪凉,喜服寒凉之品,夜间又感受夜寒,易产生暑湿,影响脾胃,所以夏季人们胃口不好,少食厌腻。喝点姜汤或做菜时多加点姜,既可散寒祛暑,又可以治疗因吃不洁食物而引起的腹痛、腹泻、呕吐等。 但吃姜要选择早上,吃萝卜最好是晚上。清晨胃中之气有待升发,吃点姜可以健脾温胃,为一天中饮食的消化吸收做好「 ”铺垫”,且生姜中的挥发物可加快血液循环、兴奋神经,使全身变得温暖;晚上,阳气收敛、阴气外盛,因此应该多吃清热、下气消食的食物,这样更利于夜间休息,萝卜就是不错的选择。而生姜的辛温发散作用会影响人们夜间的正常休息,且晚上进食辛温的生姜还很容易产生内热,日久出现「 ”上火”的症状。 和生姜、萝卜相比,大枣是益气、养血、安神的保健佳品,对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失眠、贫血等病人都很有益。每天吃枣能提高人体免疫力,并可抑制癌细胞。药理研究发现,红枣能促进白细胞的生成,降低血清胆固醇,提高血清白蛋白,保护肝脏,并含有抑制癌细胞的物质。 以上这些其实是在体现一个四气五味是饮食营养的基本性质。 中医营养学认为食物也有「 ”四气”和「 ”五味”。四气五味理论,不仅是用药治疗的依据,也是饮食养生和饮食治疗的重要依据。 四气 又称四性,即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性质,其中寒与凉、热与温有其共性,只是程度上的不同,温次于热,凉次于寒。寒、热、温、凉四性,是与病性的寒、热相对而言的。《素问·至真要大论》曰:「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这是治疗用药之大法,同样也是选择食物时的重要依据。 五味 指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的味道。中医认为五味入于胃,分走五脏,以对五脏进行滋养,使其功能正常发挥,不同的食物对脏腑的选择性迥异,如《灵枢·五味》说:「 ”五味各走其所喜,谷味酸,先走肝。谷味苦,先走心。谷味甘,先走脾。谷味辛,先走肺。谷味咸,先走肾。”这种五味的划分,不仅适用于五谷,同样也适用于五果、五畜、五菜、五色等,这是中医饮食营养的理论基础。 了解这些常规的东西,并不是要我们变成一个老中医,也不是说你被限制在条条框框里。而是让我们能更加认识古人给我们总结的宇宙苍生的智慧。 中国的养生不是一种迷信和落后,西方的养生也不是说它不对,而是它更契合西方人的身体和地域。我们今天社会发展让大家的速度都被提高了,慢下来已经变成了很奢侈的事情,对过去的传统文化研究和考证已经少有人问津了,还不要说去笃行了,但是我觉得随着传统文化的复苏,我们年轻人应该重拾中国的养生智慧,不要让这些东西只在老一辈人当中流传。继承这些东西才是我们宝贵的财富。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文子问道。老子曰:学问不精,听道不深。凡听者,将以达智也,将以成行也,将以致功名也,不精不明,不深不达。故上学以神听,中学以心听,下学以耳听,以耳听者,学在皮肤,以心听者,学在肌肉,以神听者,学在骨髓。故听之不深,即知之不明,知之不明,即不能尽其精,不能尽其精,即行之不成。凡听之理,虚心清静,损气无盛,无思无虑,目无妄视,耳无苟听,尊精积稽,内意盈并,既以得之,必固守之,必长久之。夫道者,原产有始,始于柔弱,成于刚强,始于短寡,成于众长,十围之木始于把,百仞之台始于下,此天之道也。圣人法之,卑者所以自下,退者所以自后,俭者所以自小,损之所以自少,卑则尊,退则先,俭则广,损则大,此天道所成也。夫道者,德之元,大之根,福之门,万物待之而生,待之而成,待之而宁。夫道,无为无形,内以修身,外以治人,功成事立,与天为邻,无为而无不为,莫知其情,莫知其真,其中有信。天子有道则天下服,长有社稷,公侯有道则人民和睦,不失其国,士庶有道则全其身,保其亲,强大有道,不战而克,小弱有道,不争而得,举事有道,功成得福,君臣有道则忠惠,父子有道则慈孝,士庶有道则相爱,故有道则知,无道则苛。由是观之,道之于人,无所不宜也。夫道者,小行之小得福,大行之大得福,尽行之天下服,服则怀之,故帝者,天下之适也,王者,天下之往也,天下不适不往,不可谓帝王。故帝王不得人不能成,得人失道亦不能守。夫失道者,奢泰骄佚,慢倨矜傲,见余自显自明,执雄坚强,作难结怨,为兵主,为乱首,小人行之,身受大殃,大人行之,国家灭亡,浅及其身,深及子孙,夫罪莫大于无道,怨莫深于无德,天道然也。
老子曰:天行道者,使人虽勇,刺之不入,虽巧,击之不中,夫刺之不入,击之不中,而犹辱也,未若使人虽勇不能刺,虽巧不能击。夫不敢者,非无其意也,未若本无其意,夫无其意者,未有受利害之心也,不若使天下丈夫女子莫不欢然皆欲爱利之,若然者,无地而为君,无官而为是,天下莫不愿安利之。故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
文子问德。老子曰:畜之养之,遂之长之,兼利无怿,与天地合,此之谓德。何谓仁?曰:为上不矜其功,为下不羞其病,大不矜,小不偷,兼爱无私,久而不衰,此之谓仁也。何谓义?曰:为上则辅弱,为下则守节,达不肆意,穷不易操,一度顺理,不私枉桡,此之谓义也。何谓礼?曰:为上则恭严,为下则卑敬,退让守柔,为天下雌,立于不敢,设于不能,此之谓礼也。故修其德则下从令,修其仁则下不争,修其义则下平正,修其礼则下尊敬,四者既修,国家安宁。故物生者道也,长者德也,爱者仁也,正者义也,敬者礼也。不畜不养,不能遂长,不慈不爱,不能成遂,不正不匡,不能久长,不敬不宠,不能贵重。故德者民之所贵也,仁者民之所怀也,义者民之所畏也,礼者民之所敬也,此四者,文之顺也,圣人之所以御万物也。君子无德则下怨,无仁则下争,无义则下暴,无礼则下乱,四经不立,谓之无道,无道不亡者,未之有也。
老子曰:至德之世,贾便其市,农乐其野,大夫安其职,处士修其道,人民乐其业,是以风雨不毁折,草木不夭无,河出图,洛出书。及世之衰也,赋敛无度,杀戮无止,刑谏者,杀贤士,是以山崩川涸,蠕动不息,野无百蔬。故世治则愚者不得独乱,世乱则贤者不能独治,圣人和愉宁静,生也,至德道行,命也,故生遭命而后能行,时而后能明,必有其世而后有其人。
文子问圣智。老子曰:闻而知之,圣也,见而知之,智也。圣人尝闻祸福所生而择其道,智者尝见祸福成形而择其行,圣人知天道吉凶,故知祸福所生,智者先见成形,故知祸福之门。闻未生圣也,先见成形智也,无闻见者,愚迷。
老子曰:君好义则信时而任己,秉智而用惠,物博智浅,以浅赡博,未之有也。独任其智,失必多矣,好智,穷术也,好勇,危亡之道也,好与则无定分,上之分不定,则下之望无息,若多敛则与民为仇,少取而多与,其数无有,故好与,来怨之道也。由是观之,财不足任,道术可因明矣。
文子问曰:古之王者,以道邪天下,为之奈何?老子曰:执一无为,因天地与之变化,“天下大器也,不可执也,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执一者,见小也,小故能成其大也,无为者,守静也,守静能为天下正,处大,满而不溢,居高,贵而无骄,处大不溢,盈而不亏,居上不骄,高而不危,盈而不亏,所以长守富也,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富贵不离其身,禄及子孙,古之王道其于此矣。
老子曰:民有道所同行,有法所同守,义不能相固,威不能相必,故立君以一之。君执一即治,无常即乱,君道者,非所以有为也,所以无为也,智者不以德为事,勇者不以力为暴,仁者不以位为惠,可谓一矣。一也者,无适之道也,万物之本也。君数易法,国数易君,人以其位达其好憎,下之任惧不可胜理,故君失一,其乱甚于无君也,君必执一而后能群矣。
文子问曰:王道有几?老子曰:一而已矣。
文子曰:古有以道王者,有以兵王者,何其一也?曰:以道王者德也,以兵王者亦德也。用兵有五:有义兵,有应兵,有忿兵,有贪兵,有骄兵。诛暴救弱谓之义,敌来加己不得已而用之谓之应,争小故不胜其心谓之忿,利人土地,欲人财货谓之贪,恃其国家之大,矜其人民之众,欲见贤于敌国者谓之骄。义兵王,应兵胜,恣兵败,贪兵死,骄兵灭,此天道也。
老子曰:释道而任智者危,弃数而用才者困,故守分循理,失之不忧,得之不喜。成者非所为,得者非所求,入者有受而无取,出者有授而无与,因春而生,因秋而杀,所生不德,所杀不怨,则几于道矣。文子问曰:王者得其欢心,为之奈何?老子曰:若江海即是也,“淡兮无味,用之不既”,先小而后大。“夫欲上人者,必以其言下之,欲先人者,必以其身后之”,天下必效其欢爱,进其仁义,而无苛气,“居上而民不重,居前而众不害,天下乐推而不厌,”虽绝国殊俗,蜎飞蠕动,莫不亲,无之而不通,无往而不遂,“故为天下贵。”
老子曰:执一世之法籍,以非传代之俗,譬犹胶柱调瑟。圣人者,应时权变,见形施宜,世异则事变,时移则俗易,论世立法,随时举事。上古之王,法度不同,非古相返也,时务异也,是故不法其已成之法,而法其所以为法者,与化推移。圣人法之可观也,其所以作法不可原也,其言可听也,其所以言不可形也。三皇五帝轻天下,细万物,齐死生,同变化,抱道推诚,以镜万物之情,上与道为友,下与化为人。今欲学其道,不得清明,玄圣守其法籍,行其宪令,必不能以为治矣。
文子问政。老子曰:御之以道,养之以德,无示以贤,无加以力,损而执一,无处可利,无见可欲,方而不割,廉而不刿,无矜无伐,御之以道则民附,养之以德则民服,无示以贤则民足,无加以力则民朴。无示以贤者,俭也,无加以力,不敢也,下以聚之,赂以取之,俭以自全,不敢自安。不下则离散,弗养则背叛,示以贤则民争,加以力则民怨。离散则国势货,民背叛则上无威,人争则轻为非,下怨其上则位危,四者诚修,正道几矣。
老子曰:上言者下用也,下言者上用也,上言者常用也,下言者权用也,唯圣人为能知权。言而必信,期而必当,天下之高行,直而证父,信而死女,孰能贵之。故圣人论事之曲直,与之屈伸,无常仪表,祝则名君,溺则捽父,势使然也。夫权者,圣人所以独见,夫先迕而后合者之谓权,先合而后迕者不知权,不知权者,善反丑矣。
文子问曰:夫子之言,非道德无以治天下,上世之王,继嗣因业,亦有无道,各没其世而无祸败者,何道以然?老子曰:自天子以下至于庶人,各自生活,然活有厚薄,天下时有亡国破家,无道德之故也。夙夜不懈,战战兢兢,常恐危亡;纵欲怠惰,其亡无时。使桀纣循道行德,汤武虽贤,无所建其功也。夫道德者,所以相生养也,所以相畜长也,所以相亲爱也,所以相敬贵也。夫聋虫虽愚,不害其所爱,诚使天下之民皆怀仁爱之心,祸灾何由生乎!夫无道而无祸害者,仁未绝,义未灭也,仁虽未绝,义虽未灭,诸侯以轻其上矣,诸侯轻上,则朝廷不恭,纵令不顺,仁绝义灭,诸侯背叛,众人力政,强者陵弱,大者侵小,民人以攻击为业,灾害生,祸乱作,其亡无日,何期无祸也。
老子曰:法烦刑峻即民生诈,上多事下多态,求多即得寡,禁多即胜少,以事生事,又以事止事,譬犹扬火而使无焚也,以智生患,以智备之,譬犹挠水而欲求清也。
老子曰:人主好仁,即无功者赏,有罪者释,好刑,即有功者废,无罪者。及无好憎者,诛而无怨,施而不德,放准循绳,身无与事,若天若地,何不覆载。合而和之,君也,别而诛之,法也,民以受诛无所怨憾,谓之道德。
老子曰:天下是非无所定,世各是其所善,而非其所恶。夫求是者,非求道理也,合于己;非去邪也,去迕于心者。今吾欲择是而居之,择非而去之,不知世所谓是非也。故“治大国若烹小鲜”,勿挠而已。夫趣合者,即言中而益亲,身疏而谋当,即见疑。今吾欲正身而待物,何知世之所从规我者乎,若与俗遽走,犹逃雨,无之而不濡。欲在于虚,则不能虚,若夫不为虚,而自虚者,此所欲而无不致。故通于道者如车轴,不运于己,而与毂致于千里,转于无穷之原。故圣人体道反至,不化以待化,动而无为。
老子曰:夫亟战而数胜者,即国亡,亟战即民罢,数胜即主骄,以骄主使罢民,而国不亡者即寡矣。主骄即恣,恣即极物,民罢即怨,怨即极虑,上下俱极而不亡者,未之有也。故“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平王问文子曰:吾闻子得道于老聃,今贤人虽有道,而遭*乱之世,以一人之权,而欲化久乱之民,其庸能乎?文子曰:夫道德者,匡衰以为正,振乱以为治,化*败以为朴,淳德复生,天下安宁,要在一人。人主者,民之师也,上者,下之仪也,上美之则下食之,上有道德则下有仁义,下有仁义则无*乱之世矣。积德成王,积怨成亡,积石成山,积水成海,不积而能成者,未之有也。积道德者,天与之,地助之,鬼神辅之,凤皇藉其庭,麒麟游其郊,蛟龙宿其沼。故以道邪天下,天下之德也,无道治天下,天下之贼也。以一人与天下为仇,虽欲长久,不可得也,尧舜以是昌,桀纣以是亡。平王曰:寡人闻命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