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要在意 可以试针灸

疼痛要在意 可以试针灸,第1张

一些常见止痛的辨证与方法:

全头痛:是从眉框至枕部整个头部疼痛,伴头重如裹、不清醒,多为虚性头痛,一般与少阴肾经、任脉有关,或痰湿阻窍。可取百会、上星、关元、中脘、诸穴,以毫针刺并施以捻转补法,留针,灸20分钟,隔日治疗1次。

偏头痛:为一侧头痛,或剧烈发作,或缠绵不断,分为肝阳上亢、血瘀气滞、寒饮湿困三型。治则以通调少阳为主兼祛风邪,多用泻法。取穴丝竹空、率谷、合谷、列缺、足临泣、风池、曲池、绝骨。针刺丝竹空透率谷,余穴用毫针刺。剧痛者每日治疗1次,缓者隔日治疗1次,每次留针。

关节痛:中医称为痹证,分为行痹、痛痹、著痹三类。行痹关节屈伸不利,疼痛游走不定,可伴恶寒、发热;痛痹筋肉关节酸痛显著,遇寒加重,痛有定处,伴局部肿胀;著痹关节酸痛,痛有定处,沉重无力,易受阴雨潮湿气候影响,伴纳呆。治则为调补气血、通经活络、通利关节。取穴中脘、肩腢、曲池、外关、合谷、风府、阿是、鹤顶、阳陵泉、阴陵泉,均用毫针刺,施以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隔日治疗1次,可加用灸法。

胃脘痛:是指上腹部疼痛的症,常见于各种急、溃疡病等。胃脘部疼痛有隐痛、窜痛、灼痛,多伴有、嗳气、吞酸和食纳及大便改变。治则理气和胃、通经止痛。取穴内关、,以毫针刺,实证者用泻法,虚证者用补法,留针20分钟,每日治疗1次。

、试在意、

白话解夫参博以为要,辑简而舍繁,总玉龙以成赋,信金针以获安。

我通过反复的临床实践,博览古今医籍和“玉龙歌”,择其要点,删繁就简,编撰而成“玉龙赋”,使人们认识针灸祛病保平安的方法。

原夫卒暴中风,囟门、百会;脚气连延,里、绝、三交。

对突然发作的中风,取囟门、百会穴治疗;脚气病缠绵不

愈,足三里、绝骨、三阴交是常用的有效穴位。

头风鼻渊,上星可用;耳聋腮肿,听会偏高。

头风头痛,鼻渊流浊涕、头痛,取上星穴;耳聋腮肿,取听会穴是高明的用法。

攒竹、头维,治目痛、头痛;乳根、俞府,疗气嗽痰哮。

攒竹、头维二穴相配,可以治疗头痛目痛。乳根、俞府二穴相配,可以治疗哮喘、咳嗽痰多等症。

风市、阴市,驱腿脚之乏力;阴陵、阳陵,除膝肿之难熬。

风市、阴市二穴对于感受风寒湿邪引起的股膝麻痹、迈步困难很有效;阴陵泉、阳陵泉二穴,对于膝关节肿痛之症,疗效显著。

二白医痔瘘,间使剿疟疾。

经外奇穴二白穴专用治痔瘘,间使穴治疟疾。

大敦去疝气,膏肓补虚劳。

大敦穴治疝气是针到病除的效穴。膏肓穴是主治各种虚劳病及慢性疾患的要穴。

天井治瘰疬瘾疹,神门治呆痴笑啕。

天井穴能治疗瘰疬、瘾疹;神门穴对于哭笑无常的痴呆病人效果较好。

咳嗽风痰,太渊、列缺宜刺;尪羸喘促,璇玑、气海当知。

咳嗽多痰,宜刺太渊、列缺穴;枯瘦如柴的气喘病人,取璇玑、气海穴,疗效很好。

期门、大敦,能治坚痃疝气;

期门、大敦穴上下呼应,可散结、行气、疏肝、散寒、止痛,治疗痞块疝气。

劳官、大陵,可治心闷疮痍。

劳官、大陵穴,可以治疗心胸烦闷及疮疡之症。

心悸虚烦刺三里,时疫痃疟寻后溪。

心悸、心烦虚证针刺足三里,疟疾发作取后溪穴,有显著疗效。

绝骨、三里、阴交,脚气宜此;

绝骨、足三里、三阴交三穴相配,不论干湿脚气病,均可医治。

睛明、太阳、鱼尾,目症凭兹。

睛明、太阳、鱼尾(丝竹空)三穴,可治疗眼病。

老者便多,命门兼肾俞而着艾;

老年人小便不禁,尿意频数,夜尿多等,可取命门及肾俞穴等艾灸,效果较好。

妇人乳肿,少泽与太阳之可推。

妇女乳腺炎,可取少泽、太阳穴治疗。

身柱蠲嗽,能除膂痛;

身柱穴可祛除咳嗽之症,还能治疗脊梁骨痛。

至阴却疸,善治神疲。

至阴穴能治疗黄疸病,还善治精神疲劳之症,有健脾胃、清热退黄、振奋精神之效果。

长强、承山,灸痔最妙;

艾灸长强、承山二穴,治疗痔疮效果。

丰隆、肺俞,痰嗽称奇。

丰隆、肺俞二穴相配,治咳嗽痰喘有奇效。

风门主伤冒寒邪之嗽。

风门穴对感受寒邪导致的咳嗽效果较好。

天枢理感患脾泄之危。

天枢穴对脾胃病消化不良所致的泄泻效果很好,可刺可灸。

风池、绝骨,而疗乎伛偻;人中、曲池,可治其痿伛。

筋脉拘急,成为背曲身俯,难以伸直的形态,可取风池、

绝骨二穴为主治要穴;人中、曲池穴,可以治疗肌肉痿弱无力,脊背弯曲的病证。

期门刺伤寒未解,经不再传;

伤寒未解,可以针刺期门穴,使这一经的证候不至于传为其他经的证候,病可因此而转愈。

鸠尾针癫痫已发,慎其妄施。

癫痫发作,可针刺鸠尾穴,但这个穴部位较为特殊,针刺时有一定的危险性,应谨慎。

阴交、水分、三里,蛊胀宜刺;

三阴交、水分、足三里三穴相配,可治疗各种虫、水臌胀病。

商丘、解溪、丘墟,脚痛堪追。

足关节附近肿胀灼热,剧烈疼痛,商丘、解溪、丘墟三穴相配合,自可发挥相得益彰的妙用,使病痊愈。

尺泽理筋急之不用,腕骨疗手腕之难移。

尺泽穴对于上肢筋脉拘挛,不能自由伸屈运用的病有效;腕骨穴对于手腕无力或疼痛、活动不利的病均有疗效。

肩脊痛兮,五枢兼于背缝;肘挛痛兮,尺泽合于曲池。

肩背脊柱疼痛,可取五枢、脊缝穴治疗;肘关节周围筋肉挛急,屈伸不利,并有肿胀疼痛的现象,尺泽、曲池相配,可发挥舒筋镇痛的疗效。

风湿传于两肩,肩髃可疗。

风湿病侵袭到两个肩关节,肩髃穴是不可少的效穴。

雍热盛乎三焦,关冲最宜。

三焦热盛,取关冲穴效果。

手臂红肿,中渚、液门要辨;

手臂红肿,中渚配以液门穴,可以治疗。

脾虚黄疸,腕骨、中脘何疑。

慢性发作,或体力衰竭,长期不愈,属于阴黄之类的黄疸,可以取腕骨、中脘穴治疗,能补虚祛黄。

伤寒无汗,攻复溜宜泻;伤寒有汗,取合谷当随。

外感风寒,如果无汗,针泻复溜;如果有汗,则取合谷穴治疗。

欲调饱满之气逆,三里可胜;

足三里可以治疗胸腹胃脘部胀满,气逆不舒之证。

要起六脉之沉匿,复溜称神。

对于病邪人于少阴,六脉沉伏之病,取复溜有神效。

照海、支沟,通大便之秘;内庭、临泣,理小腹之。

照海、支沟二穴相配,可以祛除大便秘结,排便困难的症状;内庭、临泣二穴,治疗小腹胀满效果好。

天突、膻中医喘嗽;

天突、膻中穴,可以治疗咳嗽气喘病。

地仓、颊车疗口㖞

地仓、颊车相配,可以治疗口角㖞斜。

迎香攻鼻窒为最,肩井除臂痛如拿。

鼻塞不通可以取迎香穴,肩井穴对于臂痛之症可以针到病除。

二间治牙疼,中魁理翻胃而即愈;

二间穴治疗牙龈红肿疼痛之症,中魁穴治疗翻胃呕恶均能立见神效。

百劳止虚汗,通里疗心惊而即瘥。

百劳穴能祛除虚劳病的自汗盗汗;通里穴能够治疗心惊的病。

大小骨空,治眼烂能止冷泪;左右太阳,医目疼善除血翳。

大小骨空穴,能够治疗睑缘溃烂、流泪的病;两侧太阳穴可治疗眼睛疼及血脉贯布,遮满黑睛,不能视物的病。

心俞、肾俞,治腰肾虚乏之梦遗;

心俞、肾俞相配可以治疗腰虚困乏,梦遗病。

人中、委中,除腰脊痛闪之难制。

人中、委中相配,可以治疗脊背强痛、腰痛腰酸及外伤闪挫所引起的腰背痛。

太溪、昆仑、申脉,最疗足肿之迍;

太溪、昆仑、申脉穴,最长于治疗足肿、行走困难的病。

涌泉、关元、丰隆,为治尸劳之例。

涌泉、关元、丰隆穴,可以治疗尸劳病(肺痨)。

印堂治其惊搐,神庭理乎头风。

印堂穴治疗惊风抽搐,神庭穴治疗头风痛效果很好。

大陵、人中频泻,口气全除;

针泻大陵、人中穴,能祛除口臭。

带脉、关元多灸,肾败堪攻。

多灸带脉、关元二穴,可治疗肾虚之疾。

腿脚重疼,针髋骨、膝关、膝眼;行步艰楚,刺三里、中封、太冲。

腿脚发沉、疼痛,针刺髋骨、膝关、膝眼;走路艰难、痛楚,针刺足三里、中封和太冲穴。

取内关于照海,医腹疾之块,

内关配照海,治疗气血痰浊在腹内凝结而成的痞块之类的病。

搐迎香于鼻内,消眼热之红。

眼目红赤之实证,用三棱针刺入内迎香(经外奇穴),血出热泄,病可立愈。

肚痛秘结,大陵合外关与支沟;

大陵、外关、支沟穴相配,可以治疗腹痛、大便秘结。

腿风湿痛,居髎兼环跳与委中。

两腿风湿疼痛,取居髎、环跳、委中三穴,疗效很好。

上脘、中脘,治九种心痛;

上腹、前胸部的疼痛,可以针刺上脘、中脘穴治疗。

赤白带下,求中极之异同。

赤带、白带的病因性质虽是各异,但在中极穴施行治疗,却能同样地获得满意的效果。

又若心虚热壅,少冲明于济夺;

如果心内虚热壅盛,应取少冲穴,或补或泻,自可获得一定的疗效。

目昏血溢,肝俞辨其实虚。

视物模糊不清,眼目充血的病,不论虚实,都可取肝俞穴治疗。

当心传之玄要,究手法之疾徐。

我们接受了先哲遗留下来的丰富经验,包括其中的高深学理和主要的治疗原则,再能进一步研究操作手法的快慢补泻,就可在临床上实际应用了。

或值挫闪疼痛之不定,此为难拟定之可祛。

如果遇到挫闪等外伤,出现疼痛,除了一般常用的经穴之外,即以痛处为穴,亦可获得祛邪止痛的功效,这是难以拟定部位的。

辑管见以便诵读,幸高明而无哂诸。

就我短浅的见解所及,选辑编成“玉龙赋”,以便于初学者记诵阅读,如有未尽完善之处,希望高明者不要见笑。

手六白:上白、中白、下白内白、外白、分白。

在手掌背2、3、4掌骨缝上、白字表示、手掌背处的穴位,所以可以治疗腰背问题,只要是后头至尾骶区域的病症全部都可以治疗。

上白穴:食指掌骨与中指掌骨之间,距掌指关节近端5分处。

中白穴:无名指掌骨与小指掌骨之间,距掌指关节近端5分处。

下白穴:无名指掌骨与小指掌骨之间,距掌指关节近端15寸处,即中白穴上1寸处。

内白穴:中指掌骨与无名指掌骨之间,距掌指关节近端5分处。

外白穴:中指掌骨与无名指掌骨之间,距掌指关节近端15寸处,即内白上1寸。

分白穴:中指掌骨与食指掌骨之间,距掌指关节近端15寸处,即上白上1寸处。

分白、上白:入心、肺、肾三经。

外白:入肺、胃二经。

内白:入肺、脾二经。

下白:入肝、肾二经。

中白:入肾、膀胱二经。

上白:疏风泻火,滋阴明目,疏经镇痛。

中白、下白:疏经活络,利水消肿,利道下焦。

内白:疏风解表,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外白:疏风解表,舒经活络。

分白:疏风泻火,滋阴明目。

直刺3~8分。

双手取穴效佳。

临床上常用六针齐下,为加强倒马针法。

一、腰背脊椎区域:

腰疼、腰闪岔气、颈椎、胸椎、腰椎、背痛、膏肓痛。

二、头面五官脑部区:

后头痛、头晕、眼花、头顶痛、脑鸣、脑中风后遗症、脑供血不足、脑瘫。还可以治疗白发及脱发,主治一切脑病

三、坐骨下腹区域:

坐骨神经痛、髋关节炎,腹股沟痛、妇科炎症、膀胱炎、尿频,尿急,尿痛、腿脚屈伸不利、中风后遗症、半身不遂。

手六白穴临床应用处方

1、董氏针灸坐骨神经痛处方,坐骨神经痛在临床上非常常见,很多都是因为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造成的,除了坐骨神经痛、腿部发麻、有时还会引发行动不便,甚至严重到下不了床!这组处方就是肩六、手六、手千金、手五金

2、董氏针灸腿脚水肿处方,这个病症大多是因身体的水液循环代谢功能失调,又无法靠身体的阳气推动,只能停留在腿脚上,造成严重水液循环障碍,导致腿脚水肿!此种情况临床多见于脾肾功能不足的老人身上!董氏针灸临床有许多穴位都有疗效,这组处方就是手六、肩六、通肾通胃通背、

3、董氏针灸眩晕处方只要头痛、头晕、眩晕,梅尔尼氏症均可取用这组处方就是手六,三顶,火菊火连火散,木斗,木留

下白穴非十四经之液门穴,正确位置在液门穴下五分。

中白穴上一寸为中渚穴,有人误以中白为中渚,实为错误。

中白穴为董氏奇穴的重要穴位之一,其主治范围很广,其入肾经,对骨骼方面疾病,常取用此穴,搭配下白穴效果更好。

1急性咽痛 其症恶寒发热、咽干、疼痛继而肿胀,甚至咽不下饭,呼吸困难。 针:三棱针急刺少商出血数滴,既能止痛又退烧,能起到「 ”立竿见影”的效果。 2暴发火眼 主要症状为结膜充血、眼球微痛,有异物感、怕光、流泪、分泌物增多。 针:患侧耳尖放血。 或太阳穴放血。 或内迎香放血。根据病情轻重,灵活应用。 3偏头痛 本病特征多数为左侧头部发生剧烈疼痛,数日或数月反复发作,有时恶心呕吐、目(眼)流泪、影响视力等。 针:一针两穴,丝竹空透率谷,留针30分钟,即可治愈。 4落枕 其症颈项强直,酸楚疼痛,左右不能回顾。 针:绝骨,用「 ”龙虎交战”手法,针感可以窜至颈项,效较显著。如治疗不及时成为慢性者,效不佳。 5漏肩风 肩背部疼痛,有压重感及发冷感,不能高举及外展。痛得严重时彻夜不眠。 急性针刺条口,慢性针刺膏肓。 6胸胁痛 本症多为发作性刺痛或剧痛。咳嗽及呼吸时疼痛加重。 针:丘墟透照海。 7心绞痛 主要症状是心窝部突然发作,收缩性剧痛,如灼、如刺、如钻,甚至有时痛从前臂尺侧窜到腹部或小指。大发作时胸内闷塞,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出虚汗,脉搏不整。临床上多数病人巨阙穴处有压痛,阴郄穴处有条索。如紫宫处有压痛,乃心脉梗死之症。 针:内关(双穴)重补。或针极泉。不效加膻中、然谷。 8胆道蛔虫(中医称蛔结痧) 主要有吐蚴或便蚴史,剧烈绞痛、恶心、呕吐,脉象乍大乍小,面色忽红忽白。无手术指征。 针:至阳一穴即可。 9急性腰疼(包括风寒和外感) 其症腰部疼痛,动转困难,不能弯腰,不能后仰及翻身。 针:委中,缓刺放血。血色由深变浅即止。疗效往往都很突出,或刺养老。 10腿股风(坐骨神经痛) 从臀部、大腿之后外侧至膝关节附近疼痛,直立时痛更甚,抬腿时痛亦加重。 针:环跳重 ,不留针。如慢性可刺气冲,确能助气血之运行,起到镇痛之作用,昆仑更佳。 有人认为针灸只能止痛治点急性病,这种认识非常片面,事实可以驳倒这种错误论点。例如: 11慢性关节炎 膝关节疼痛,屈伸困难,气候变化时加重,有时肿胀及关节作响。 针:阳关透曲泉或阳陵泉透阴陵泉,一针即有效,如效果不显著,可刺风府,搜一身之风即可取效。 12网球肘 针冲阳。 13阳痿 柔靡不能勃起,或 顷刻泄精。常伴有腰酸、头晕、耳鸣、健忘、脉细弱,有两组处方: (1)双环跳:针尖斜下内下方,使针感窜至小腹或阴束。 (2)双大赫:针感直达 。 14输尿管结石 中封。 15胃肠炎 尺泽、委中。 16失语 哑门、通里。 17聋症 听宫、翳风、中渚。 18高血压 曲池。 针灸对传染病也有奇效。例如: 19痢疾 为外感病,有传染性,其症酸痛下痢赤白,有黏液,恶寒发热,里急后重,天枢处有压痛。 针:曲池穴,有消炎止痢作用。 20疟疾 主要症状为寒热往来,发有定时,至汗出后而热退身凉,有一日一发或间日一发的,还有三日一发的。 针:以三棱针在大椎处点刺数下,拔一火罐于其上,吸出恶血,疗效甚佳。久疟灸脾俞。 针灸对神经、精神方面的疾患疗效更为满意,比一般镇静药的优点为多。例如: 21癫痫 其症陡然跌仆,不省人事,抽搐,口吐白沫,目斜视,发作后移时而起。 针:长强周围(前后左右)以三棱针点刺出血。或针刺大椎、腰奇,均有抑制发作的功能。 22癔症 本病起于诸般精神功能障碍,故其症发作千差万别,发病前多有精神不快。 针:双内关同时进针,行强 ,可起到通心开窍之作用,必要时人中可刺。 针灸在临床上还有止血作用,在紧急药品供应不上,特别是在战争年代里,就更有意义,大家应积累一些这方面的经验,以备急需。例如: 23鼻衄 鼻内出血,通常为一侧鼻孔出血,也有两侧多量出血,常引起头疼、眩晕、耳鸣、面色苍白、肢体倦怠等。 针:上星穴,需 ,或刺少商出血。 24鼻炎 针飞扬。 25脑溢血(属于中风闭证者) 中风是一种发病急骤,并很严重的疾患,凡患此病,就有九死一生的危险。其症猝然仆倒,不省人事,痰盛,牙关紧闭,面色潮红、脉弦硬。 针:①四神聪放血,平肝息风。②十二井穴放血,通经开窍,止血。脱证:灸关元。 26先兆中风 四神聪、合谷、太冲。 针灸除治疗内科病以外,还能治疗皮外科方面的疾患,而且疗效也很满意。 27乳痈 其症 红肿,热痛。 针:足临泣,针尖向上刺, 量加大,使针感沿经向上窜至肋部。 28瘰疬 多生于颈下或腋下,小如粟,大如核桃,肿胀疼痛,破溃后经年累月难以收口,渐至骨蒸潮热,形体消瘦。 针:曲池透臂臑或火针点刺局部。 29湿疹 急性局部红斑,发生水疱,以后则成红痂,周围糜烂,瘙痒,多发于乳、面、肘、手足等部。 针:曲池。用烧山火疗法。 30痤疮 背部痣点。 31发际疟 大椎放血。 32肠痈 本症初发,突然腹痛,恶心、呕吐、恶寒、便秘或下痢,其痈初期多漫及全腹,但不久即固定于右下腹,右腿不能伸直,麦氏点出现压痛。 针:阑尾点。足三里和上巨虚之间的向外处,重 。 33 瘙痒 会阴及 剧烈瘙痒。 针:公孙。 34痔 阳溪、后溪。 35肛裂 孔最。 36牛皮癣 委中放血,坚持治疗有效。 37鹅掌风 手掌皮肤发硬、发干、刺痒、脱皮。 针:劳宫。 38发际疮 多于项后,形如黍豆,痛时如锥如燎,痒时坐卧不宁,顶生白头,破后流水,此起彼伏,俗名「 ”气不忿”。 针:大椎放血或委中放血,以泄太阳经湿热。 39串腰龙 水疱累累珠形,大小不等,灼热疼痛。 针:龙眼点刺出血。 有人污蔑针灸是精神作用,小儿科有许多疾病适宜用针灸治疗,用事实驳斥了说针灸是暗示作用的人。因为小儿思想尚未开展,还没有思维能力。但针灸疗效很突出,例如: 40小儿腹泻 乳食不节,下痢不止,有时腹痛,不欲饮食。 针:曲池、足三里,或刺会阳。 41小儿疳积 体瘦、腹胀大、毛发焦落,不欲食,大便异常秽臭,小便混浊,潮热,哭时涕泪皆少。 针:四缝。挤出少量黏液或血液。 42阴痒 阴门初感灼热,次即瘙痒难堪,重时影响睡眠。 针:蠡沟。 43崩漏 隐白。 44缺奶 少泽,回乳,光明。 45子宫肌瘤 灸痞根。 46断奶 因某种原因,乳儿不需哺母亲的乳汁,两 胀大,乳汁流溢。 针:光明。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尺泽穴

  开放分类: 生理、人体、穴位、针灸、经脉

  定位

  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解剖

  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分布;深层有桡神经干经过,并有桡神经深支、肌皮神经肌支和桡侧副动脉前支(桡深动脉分支)分布。

  主治

  ①咳嗽、气喘、咯血、咽喉肿痛等肺系病证。

  ②肘臂挛痛。

  ③急性吐泻,中暑,小儿惊风。

  操作

  直刺08~12寸,或点刺出血。

  临床应用

  治疗肺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结核、急性胃肠炎、中暑、肘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等。配列缺、肺俞等主治咳嗽、气喘;三棱针点刺出血主治急性咽喉肿痛;配合谷等主治肘臂挛痛、肘关节屈伸不利;配委中主治急性吐泻、中暑等。

  取穴方法:

  取此穴位时应让患者采用正坐、仰掌并微曲肘的取穴姿势,尺泽穴位于人体的手臂肘部,取穴时先将手臂上举,在手臂内侧中央处有粗腱,腱的外侧外即是此穴(或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桡侧凹陷处)。该穴上方3-4厘米处用手强压会感到疼痛处,就是“上尺泽”。(详见此手臂穴位图相关图示)

  主治疾病:

  此的主治疾病为:喉咙疼痛、感冒、肘部疼痛、手臂疼痛、心悸等。该穴为人体手太阴肺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本站有关该穴的治病穴道指压法有:治疗喉咙痛、鼻塞。

  补充内容:(国家针灸穴位取穴标准)

  尺泽穴 Chǐ zé(LU5)

  〖取穴方法〗 人体尺泽穴位于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解剖〗 在肘关节,当肘二头肌腱之外方,肱桡肌起始部;有桡侧返动、静脉分支及头静脉;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直下为桡神经。

  〖主治疾病〗 咳嗽,气喘,咳血,哮喘潮热,胸部胀满,咽喉肿痛,小儿惊风,吐泻,肘臂挛痛。

  〖人体穴位配伍〗 配太渊穴,经渠穴治咳嗽,气喘;配孔最穴治咳血,潮热;配曲池穴治肘臂挛痛。

  〖刺灸法〗 直刺08~12寸;或点刺出血。

  〖附注〗 手太阴经所入为“合”。

  尺泽穴 肺经合穴,属水。

  〖别名〗 鬼受,鬼堂。

  〖穴义〗 肺经浊降的阴液在此汇聚而成小泽。

  〖名解〗

  (1)尺泽。尺,小也。泽,池也。尺泽名意指侠白穴浊降之雨在地部形成的小泽。何以侠白穴降地之雨在地部只形成小泽而非大泽?这是因为人体的不同经脉分属不同的方位、不同的区域。肺应秋,属西方,为经过长夏之后的时序,土地干燥(脾部肌肉要比其它经脉所属区域的干燥),侠白穴天部的雨降大部分为脾土吸收,故而在地部只能形成小泽。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量少,性温热(即是血液)。

  〖运行规律〗 气血物质的运行分二个方面,一是汇合本穴的经水循肺经下行孔最穴,二是穴内的经水不断气化并上行天部。

  〖功能作用〗 汇聚肺经阴液并循肺经的地部渠道运行。

  〖治法〗 寒则点刺出血或灸之补之(灸胜补),热则凉药水针或泻针出气。

  取此穴位时应让患者采用正坐、仰掌并微曲肘的取穴姿势,尺泽穴位于人体的手臂肘部,取穴时先将手臂上举,在手臂内侧中央处有粗腱,腱的外侧外即是此穴(或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桡侧凹陷处)。该穴上方3-4厘米处用手强压会感到疼痛处,就是“上尺泽”。

  主治疾病:

  此的主治疾病为:喉咙疼痛、感冒、肘部疼痛、手臂疼痛、心悸等。该穴为人体手太阴肺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本站有关该穴的治病穴道指压法有:治疗喉咙痛、鼻塞。

  补充内容:(国家针灸穴位取穴标准)

  尺泽穴 Chǐ zé(LU5)

  〖取穴方法〗 人体尺泽穴位于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解剖〗 在肘关节,当肘二头肌腱之外方,肱桡肌起始部;有桡侧返动、静脉分支及头静脉;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直下为桡神经。

  〖主治疾病〗 咳嗽,气喘,咳血,哮喘潮热,胸部胀满,咽喉肿痛,小儿惊风,吐泻,肘臂挛痛。

  〖人体穴位配伍〗 配太渊穴,经渠穴治咳嗽,气喘;配孔最穴治咳血,潮热;配曲池穴治肘臂挛痛。

  〖刺灸法〗 直刺08~12寸;或点刺出血。

  〖附注〗 手太阴经所入为“合”。

  尺泽穴 肺经合穴,属水。

  〖别名〗 鬼受,鬼堂。

  〖穴义〗 肺经浊降的阴液在此汇聚而成小泽。

  〖名解〗

  (1)尺泽。尺,小也。泽,池也。尺泽名意指侠白穴浊降之雨在地部形成的小泽。何以侠白穴降地之雨在地部只形成小泽而非大泽?这是因为人体的不同经脉分属不同的方位、不同的区域。肺应秋,属西方,为经过长夏之后的时序,土地干燥(脾部肌肉要比其它经脉所属区域的干燥),侠白穴天部的雨降大部分为脾土吸收,故而在地部只能形成小泽。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量少,性温热(即是血液)。

  〖运行规律〗 气血物质的运行分二个方面,一是汇合本穴的经水循肺经下行孔最穴,二是穴内的经水不断气化并上行天部。

  〖功能作用〗 汇聚肺经阴液并循肺经的地部渠道运行。

  〖治法〗 寒则点刺出血或灸之补之(灸胜补),热则凉药水针或泻针出气

  只要定位找准, 极少会刺到的~~

针灸时的针感因人而异,主要取决于针刺的部位。一般针刺会有酸,痛,麻,胀等感觉,敏感的人还会出现某种异感沿经脉、筋络跳动走窜现象。有时在体表可以观察到,即古人所谓得气吧,也就是针感。 从解剖角度观察,针尖离血管近时易出现痛感;刺中筋膜易出现胀感;肌肉丰厚处易出现酸困感;而刺中神经时肯定出现电麻感觉。 当然,针感的强弱,和受术者的体质强弱,敏感性等有直接关系。亦和施术者的手法有-定关联。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52769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8
下一篇2023-11-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