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什么运动可以增加手部力量.

做什么运动可以增加手部力量.,第1张

1、提重物

平时可以多做一些提东西的运动,这些看似好像对腕力没有什么关系,其实不然,提高自己的握力是为将来发展强大的腕力的基础。

2、俯卧撑

用十个指头着地的方法做俯卧撑,这是锻炼握力和腕力的第一步,在这一环节上坚持的时间越长效果会越好。

3、单杠悬垂

时间越长握力越大。

扩展资料:

俯卧撑标准动作

要做到俯卧撑的一个完美起始姿势,身体必须保持从肩膀到脚踝成一条直线,双臂应该放在胸部位置,两手相距略宽于肩膀。这样可以确保每个动作都能更有效锻炼肱三头肌。

做俯卧撑时,应该用2到3秒时间来充分下降身体,最终胸部距离地面应该是2到3厘米距离左右;然后,要马上用力撑起,回到起始位置。

锻炼效用:

俯卧撑主要锻炼的肌肉群肱三头肌,同时还锻炼三角肌前束、前锯肌和喙肱肌及身体的其他部位。其主要作用是提高上肢、胸部、腰背和腹部的肌肉力量。

注意事项:

1、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少到多,由轻到重进行锻炼。

2、根据自己的体质情况,选择适宜的练习方法,控制运动负荷。

3、要做好准备和放松活动,防止受伤和肌肉僵硬。

4、老人禁用指式、击掌、负重练习法。心脏病、高血压患者禁用此法。

一:注意防寒 冬季的旅游线路,特别是赏雪玩雪的线路,一般都会在北方地区,而北方冬天的气温大抵在0℃—-30℃,有的地方甚至是低于-30℃,所以对于南方市民来说,防寒保暖是最重要的。

二、注意备用药品 冬季天气寒冷,容易得感冒,所以出门,要记得预备羚羊感冒片等易于携带,治疗伤风感冒的药品。另外北方地区爱吃凉菜,不习惯者易“闹肚子”,需备上黄莲片、保济丸等药片。北方地区气候干燥,南方体质的市民还需带备夏桑菊、黄老吉等清热冲剂。

三、注意保湿 北方地区的保湿是很多游客都会忽视的问题,很多南方游客到了哈尔滨等北方地区之后会流鼻血。原来是干燥惹的祸,如果没有喝上足够的水,会导致毛细血管破裂而引起流鼻血。

 

四、注意防滑  冬季北方路面多有冰雪,路面较滑,穿塑料底的鞋容易滑倒。最好穿橡胶鞋底的雪地防滑棉鞋或球鞋,尽量不要穿皮鞋,否则行动不便。在往年的许多例子中,老人家应该是重点防滑的对象,所以经验丰富的导游,都会对长者多加提醒。另外,“寒从脚下起”,从保暖的角度讲,鞋也是重要的一环,一双轻巧而保暖的鞋子是征战冬季旅游的必备“武器”。

五、注意相机保暖 电子快门的照相机和摄影机,在-20℃以下时,就会出现电池容易“放电”、快门不能按下等相机“失灵”的问题。因此,在户外拍摄完之后,要及时将相机放进外衣兜里“保暖”,用时再拿出来。此外,提醒一句,一定要多准备电池。

六、注意防雪盲 北方冬季多下雪积雪,雪的反光比较大,出门需要佩戴太阳镜,保护眼睛。如果不幸患上雪盲症的话,治疗的办法是立刻到黑暗的地方,蒙住双眼,把冰湿布放到额前,防止高温加剧疼痛,一段时间后让眼睛慢慢恢复。

七、注意滑雪安全 对于滑雪这种速度快、灵敏性强的全身运动,无论是初学者还是有高超技术的人,运动前都必须做好准备活动。游客应选择安全防护设施齐全的滑雪场,并将个人防护设备配备齐全,遵守滑雪场的规章制度,进入与自己滑雪水平相当的滑道。只有当滑雪者的技术水平达到能安全地停住,并能避开滑雪道上的障碍物和其他滑雪者时,才能去较高水准的雪场滑雪。滑雪前应学习一些基本的医学知识和急救常识,如受伤时的处理,骨折后应采取的措施等。发现他人受伤,千万不要手忙脚乱随意处置和搬动,应尽快向雪场救护人员报告。

八、注意温泉细节 如果温泉水温过高,人从温度较低的空气中骤然浸入泉水里,一般很难适应。所以要先用手或脚试探水温是否合适,再进入温泉泳池,并应该从低温泉到高温泉,逐步适应温泉水温。一般温泉浴可反复浸泡,每次为20到30分钟。如果一次浸泡的时间过长,容易出现晕眩、全身乏力。当您在泉水中感觉口干、胸闷时,就应该上池边休息,喝点饮料补充水分。温泉浴亦是一种中等强度的运动,在令身心得到全面放松的同时,灵敏度和注意力也会有所下降。所以,驾车人士在泡过温泉后,一定要休息两个小时以上方可驾车。

九、注意酒不保暖 冬季旅游者的膳食中,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3项营养素以及矿物质、维生素的摄取量都要超过平常,不能像平时一样过分地强调限制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取量。要纠正喝酒取暖的错误观念。酒精和水不能产热,相反,酒精能刺激体表的血管,使体表血液循环增加,人感到“发热”,实际上人体在丢失热量。

十、注意防抢防盗 冬季接近年关,而且处于客流出行高峰期,也成为了偷盗等犯罪行为的高发期,游客应注意保管好自身财物,提高防盗、防抢意识。

方法:

引体向上以前臂作为牵引,可先加强手臂力量,建议做哑铃重锤弯举:双手持哑铃,拳心相对,发力弯举起来,每组做6~8个,共做4组。

俯身杠铃划船:手持杠铃,与肩同宽,俯身与地面成45度,以整个背部肌肉群发力,把杠铃拉到碰到腹部,动作做到最大限度时定住1~2秒让肌肉得到更大刺激,每组做6~10个,共做5组。

引体向上是悬吊拉动自己身体重量的锻炼,可以牵引拉松腰骨,对青少年脊柱侧弯有纠正和延缓进展的作用,对中老年人的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也有好处。引体向上也是比较安全的项目,不容易造成急性损伤。

扩展资料

动作要求:

1、做动作时保持身体垂直。

2、不能只拉过下颏,而要上拉到胸部。

3、宽握引体向上可以把背阔肌上部练出来。

4、反握引体向上可以练肱二头肌,很窄的握距可强烈刺激手臂肱二头肌。

部分健美专业人士在腰间绑缚重物做引体向上,才容易造成背阔肌、肱二头肌、斜方肌的肌腹和肌肉止点拉伤。肩周炎的患者不主张练引体向上,以免造成肩部肌腱和肩袖拉伤。

人民网-专家支招如何练好引体向上

重庆主城那些地方可以攀岩在网上查了一下,大部分都是这个答案

1重庆天晴攀岩馆

2 江北北城天街人工攀岩场

3 南岸浪高凯悦攀岩(南坪西路,浪高百盛后面)

4 银泰百货5楼运动休闲馆近期建成重庆市最高的室内攀岩馆

6重庆山鹰攀岩运动俱乐部

山鹰攀岩馆,月卡160元,年卡1060元

由于攀岩对人的体能、胆量,对人的身体协调性、柔韧性要求均极高,所以与蹦极、滑雪、探洞、攀冰等项目同被列入极限运动。在室内攀岩安全有可靠的保障,野外攀岩危险性大,故初学者宜从室内攀岩学起。

一、三点固定法

三点固定法是攀岩的基本方法,要领是:对身体各部位的姿势和动作有一定的要求。

·身体姿势:攀登岩石峭壁时身体要自然放松,以3个支点稳定身体重心,而重心要随攀登动作的转换移动,这是攀岩能否稳定、平衡、省力的关键。

·手臂的动作:在人工岩壁攀登时,要求第一指关节用力抠紧支点的同时,手腕要紧张,手掌要贴在岩壁上,小臂也要随手掌紧贴岩壁而下垂,在引体时,手指(握点)有下压抬臂动作。但攀登自然岩壁时其动作就变化很大,要根据支点不同采用各种用力方法,如抓、握、挂、抠、扒、捏、拉、推压、撑等。

·脚的动作:脚的动作要领是,两腿外旋,大脚趾内侧贴近岩面,两腿微屈,以脚踩支点维持身体重心,在自然岩壁支点大小不一和方向不同的情况 下,要灵活运用。但要切记,膝部不要接触岩石面,另外,在用脚踩支点时,切忌用力过猛,并要掌握用力的方向。

·手脚配合:学习攀岩,首先要练好上肢力量,上肢又要以手指和手腕、手臂力量为主,再配合以脚腕、脚趾以及腿部的力量,使身体重心随着用力方向的不同而协调地移动,手脚动作的配合也就自如了。

二、攀岩的基本技术

(一)、攀登保护

攀登者是在保护人通过登山绳给予的保护下进行攀登的。登山绳的一端通过铁锁或直接与攀登者腰间的安全带连接,另一端穿过保护者身上与其腰间安全带相连的铁锁和下降器,中间则穿过一个或多个固定的安全支点上的铁锁。保护者在攀登者上升时不断给绳(或收绳),在攀登者失手时,拉紧绳索制止坠落。发生突然坠落时,冲击力是很大的,直接手握绳索很难拉住,冲击力主要是通过绳索与铁锁及下降器的摩擦力而抵消的。由于在保护支点上有很大的摩擦力,所以体重较轻的人是可以保护体重较重的人的。保护的形式一般按保护支点的相对位置分为以下两种:

1、上方保护(TOP ROP):

保护支点在攀登者上方的保护形式。在攀登者上升过程中,保护人不断收绳,使攀登人胸前不留有余绳,但也不要拉得过紧,以免影响攀登者行动,这点在登大仰角时尤应注意。上方保护对攀登者没有特殊要求,发生坠落时冲击力较小,较为安全。进行下方保护时,使用的器材一般有安全带、铁锁和下降器。保护人收绳时,应注意随时要有一支手握住下降器后面的绳索(或把下降器两头的绳索抓在一起),只抓住下降器前面的绳子是难于制止坠落的。

2、下方保护(LOW ROP):

保护支点位于攀登人下方的保护方式。没有上方预设的保护点,只是在攀登者上升过程中,不断把保护绳挂入途中安全支点上的铁锁中。这是领先攀登人唯一可行的保护方法,实用性较大,而且是国际比赛中规定的保护方,但这种保护方法要求攀登者自己挂保护,而且发生坠落,坠落距离大,冲击力强,因此一般由技术熟练者使用。

攀岩要有良好的身体条件,但更重要的要有熟练的技术。学习攀登技术实践性很强,必须在不断攀登中练习,如果能有技术熟练者在旁指导,将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手法:

攀登中用手的根本目的是使身体向上运动和贴近岩壁。岩壁上的支点形状很多,常见的也有几十种。攀登者对这些支点的形状要熟悉,知道对不同支点手应抓握何处,如何使力。根据支点上突出(凹陷)的位置和方向,有抠、捏、拉、攥、握、推等方法。但也不要拘泥,同一支点可以有多种抓握方法,像有种支点是一个圆疙瘩上面有个小平台,一般情况是把手指搭在上面垂直下拉,但为了使身体贴近岩壁,完全可以整个捏住,平拉。又如有时要两只手抓同一支点时,前手可先放弃最好抓握处,让给后手,以免换手的麻烦。抓握支点时,尤其是水平用力,受臂位置要底,靠向下的拉力加大水平摩擦力;要充分使用拇指的力量,尽量把拇指搭在支点上,对于常见的水平浅槽的支点,可把拇指扭过来,把指肚一侧扣进平槽,或横搭在食指和中指指背上,都可增加很大力量。攀登中手指的力量十分重要,平常可用指卧撑、引体向上、指挂引体向上、提捏重物等方法练习。现在国外一些高手已能达到单指引体向上的力量水平。在攀登较长路线时可选择容易地段两只手轮换休息。休息地段要选择没有仰角或仰角较小,且手上有较大支点处,休息时双脚踩稳支点,手臂拉直(弯曲时很难得到休息),上体后仰,但腰部一定要向前顶出,使下身贴近岩壁,把体重压到脚上,以减小手臂负担,做活动手指、抖手动作放松,并擦些镁粉,以免打滑。

(三)、脚法:

攀岩要想达到一定水平,必须学会腿脚的运用。腿的负重能力和爆发力都很大,而且耐力强,攀登中要充分利用腿脚力量。攀岩一般都穿特制的攀岩鞋,这种鞋鞋底由硬橡胶制成,前掌稍厚,鞋身由坚韧的皮革制作,鞋头较尖,鞋底摩擦力大。穿上这种鞋,脚踩在窄到不到一厘米宽的支点上都可以稳固地支撑全身重量。

在选购这种鞋,大家一定要注意,千万不能买大了。只要能穿进去就行,大脚趾在里面是抠着的,不能伸直。鞋越紧脚,发力时越稳固。一些选手比赛时甚至要用快挂钩在鞋后帮上硬把脚塞进去的。新手买鞋往往太大,一段时间后就会觉得脚上松松垮垮踩不上劲。一只脚,能接触支点的只有四处:鞋正前尖;鞋尖内侧边(拇趾);鞋尖外侧边(四趾趾尖)和鞋后跟尖(主要是翻屋檐时用来挂脚),而且只能踩进一指左右的宽度,不能太多,比如把整个脚掌放上去,为的是使脚在承力的情况下能够左右旋转移动,实行换脚、转体等动作。

换脚是一项基本的技术动作,攀登中经常使用。常见到一些初学的朋友换脚时是前脚使劲一蹬,跃,后脚准确地落在前脚原在的支点上,看起来十分利落,但实际上是错的,因为这样一方面使手指吃劲较大,另一方面造成身体失衡,更重要的是在脚点较高时无法用这种方法换脚。正确方法要保证平稳,不增加手上的负担,以从右脚换到左脚为例,先把左脚提到右脚上方,右脚以脚在支点上最右侧为轴逆时针(向下看)转动,把支点左侧空出来,体重还在右脚上,左脚从上方切入,踩点,右脚须势抽出,体重过渡到左脚。动作连惯起来,就像脚底抹了油一样,右脚从支点滑出,左脚同时滑入,体重一直由双脚负担,手只用来调节平衡。双脚在攀登过程中除了支承体重外,还常用来维持身体平衡。脚并不是总要踩在支点上,有时要把一条腿悬空伸出,来调身体重心的位置,使体重稳定地传到另一只脚上。

(四)、重心:

攀登中,应明确地意识到自己重心的位置,灵活地控制重心的移动。移动重心的主要目的是在动作中减轻双负荷,保持身体平衡。一开始学时动作大都十分盲目,不知道体会动作,一心只想一升高度,其实初学者最好不要急于爬高,先做一段时间的平移练习,即水平地从岩壁一侧移到另一侧,体会重心、平衡、手脚的运用等基本技术。

在最基本的三点固定,单手换点时,一般把重心向对侧移动,使手在没离开原支点之前就已经没有负荷,可以轻松地出手。横向移动时,要把重心向下沉,使双手吊在支点上而不是费力地抠拉支点。一般情况下,应把双脚踩实,再伸手够下一支点,而不要脚下虚踩,靠从手上拉使身体上移。一定要注意体会用腿的力量顶起重心上移,手只是在上移时维持平衡。一般常认为身体要尽量贴近岩壁,这是对的,可常见一些高手往往身体离岩壁很远,这是因为他们常用的侧拉、手脚同点、平衡身体等技术动作的准备动作需要与岩壁间有一定空间,只是身体上升的一刻,身体贴向岩面。通常重心调节主要由推拉腰胯和腿平衡来达到。腰是人体中心,它的移动直接移动重心,较大的移动往往形成一些很漂亮的动作,把腿横向伸出,利用腿脚的重量来平衡身体也是常见的做法。

(五)、侧拉:

侧拉是一项很重要的技术动作,它能极度大地节省上肢力量。使一些原本困难的支点可以轻易达到,在过仰地段时尤其被大量采用。其基本技术要点是身体侧向岩壁,以身体对侧手脚接触岩壁,另一只腿伸直用来调节身体平衡,靠单腿力量把身体顶起,抓握上方支点。以左手抓握支点不动为例,是身体朝左,右腿弯曲踩在支点上,左腿用来保持平衡,右腿蹬支点发力,右手伸出抓握上方支。由于人的身体条件,膝盖是向前弯的,若面对岩壁,抬腿踩点必然要把身体顶出来,改为身体侧向岩壁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身体更靠墙,把更多体重传到脚上,而且可利用上全身的高度,达到更高的支点。

侧拉动作有以下方面应当注意:身体侧向岩壁,踩点脚应以脚尖外侧踩点,不要踩得过多,以利换脚或转身。若此点较高,可侧身后双手拉牢支点,臀部向后坠,加大腰前空间,抬脚踩点,再双手使劲把重心拉回到这只脚上,另一条腿抬起,不踩点,保持平衡用,固定手只负责把身体拉向岩壁,身体完全由单腿发力顶起,不靠手拉,以节省手臂力量。发力前把腰肋顶向岩壁,体重传到脚上,千万不能松垮垮地坠着,这点在攀仰角时尤应注意。移动手应在发力前就向上举起,把肋部贴向岩面,否则蹬起后再把手从下划到头上,中间必会把身体顶离岩壁,加大固定手的负担。一次侧拉结束后,视支点位置可做第二个连续侧拉,双手抓稳后,以发力脚为轴做转体,脸转向对侧,平衡腿在发力腿前交叉而过,以脚尖外侧踩下一支点,这时平衡腿变成了发力腿,移动手变成了固定手,做下一次侧拉动作。其间脚发力脚踩点一定要少,否则不易做转体动作。侧拉主要在过仰角及支点排列近于直线时使用。

(六)、手脚同点:

手脚同点是指当一些手点高度在腰部附近时,把同侧脚也踩到此点,身体向上向前压,把重心移到脚上,发蹬起,手伸出抓握下一支点,这期间另一手用来保持平衡,这样的一种技术动作。手脚同点需要的岩壁支点较少,且身体上升幅度大,做此动作时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若支点较高,应打身体稍侧转,面向支点,腰胯贴墙向后坠,腾出空间抬腿,不要面向岩壁直接抬腿。脚踩实后,另一脚和双手发力,把重心前送,压到前脚上,单腿发力顶起身体,同点手放开原支点,从侧面滑上,抓所握下一支,另一手固定不动调整身体平衡。手脚同点技术主要用在支点比较稀少的线路上。

(七)、节奏:

攀岩讲究节奏,讲究动作的快慢和衔接。每个动作做完,身体都有一定的惯性,而且如果上一动作正确到位体平衡也不成问题,这时可以利用这一惯性直接冲击下一支点,两个动作间不做停顿,这样你经常可以发现原来很困难的一些点,不知不觉间就通过了,否则过分求稳,一动一停,每个动作前都要先移动重心、调节平衡,然后从零开始发力,必然导致体力消耗过大。动作要连惯但不能毛草,各个细节要到位,上升时一定要由脚发力,不能为快手拉脚蹬。手主要用作保持平衡和把身体拉向岩壁。动作不要求太快,要连惯。每个动作做实,一般做一两个连惯动作稍稍停顿一下,调整重心,观察选择路线,困难地段快速通过,容易地段稳定、调整。连惯--停顿--连惯--停顿,间歇进行,连惯动作时手脚、重心调整一定要到位,冲击到支点后要尽快恢复身体平衡。有必要时,可选好地段稍事休息,放松双手。进行练习时可以干脆把各个动作分解成几个步骤,细细体味各处细节,分析如何才能节省体力。这样作熟了,实际攀登时根本不用考虑,条件反射似的就能做出正确动作。

(八)、线路规划:

一面岩壁安装着众多的支点,选择不同支点可以形多条攀登线路,各人身体条件不同,都有各自不同的最优路线。练习时可以先看别人的攀登路线,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选择一条最优路线,并锻炼自己的眼力发现、规划新的线路,在正式比赛时,是不能观看别人路线的,必须自己规划。这就要对自己的身高臂长、抬腿高度、手指力量等有较要的了解。

在练习当中,一面岩壁,在已经能够登顶后,往往还有不尽的利用价值。可以通过规划不同的线路来增加难度,一般是自觉地限制自己,放弃一些支点,如放弃某几个大点,或故意绕开原线路上的某个关键点,或只使用岩壁一侧或中间的支点,或从一条线路过渡到另一条线路。

三、攀岩的素质练习

攀岩运动同其它体育运动一样,不仅要掌握各种持巧,同时需要进行艰苦的专项身体素质训练,并且特别要具有沉着和冷静的良好心理素质。

在攀岩过程中,最基本的技术,就是支点固定攀登法。就这种基本技术而言,结合岩壁上不同的支点情况,可以大致将攀岩过程中的用力归纳为:

(1)抓---主要是指用手抓住岩石凸起部分;

(2)抠---是指用手抠住岩面上的棱角、台阶和裂缝;

(3)拉---是指在抓住前上方牢固支点的前体下,小臂贴于岩面,用力下拉使身体上攀;

(4)撑--指利用台阶裂缝或其它地形、以手、掌和臂的力量使身体向上移动,或左右移动;

(5)推---主要是指利用侧面、下面的岩体或物体,以手、臂的力量使身体向上或左右移动;

(6)蹬---是指用瓣脚掌内侧或脚趾的蹬踏力把身体支撑起来,减轻上肢的负荷;

(7)跨---是指利用自身的柔韧性,避开难点,以寻求有利于攀登的支点;

(8)挂---主要是指用脚尖或脚跟挂住岩面凸起或下凹处维持身体平衡或使身体移动;

(9)踏---主要是指利用脚前部下踏较大的支点,登身体移动,以减轻上肢的负荷;

(10)摩擦---是指利用岩石鞋与岩壁形成的合理角度所产生的短暂稳定,使身体向上或左右移动。

力量是攀岩运动员的基本素质,而如何将力量灵活、协调地分配利用,则需经过系统的专项身体素质训练方可达到要求。下面将浅谈一下攀岩运动专项身体素质及常用的训练方法。

攀岩运动员的专项身体素质一般指:

(1)肌力,包括四肢、腰背、腹部等的肌肉力量;

(2)平衡能力,即在运动中的维持身体稳定性的能力;

(3)柔韧性,主要指肌肉、肌膜、韧带的可动范围、伸展程度;

(4)灵巧性,即脑、神经、肌肉三者间的协调能力;

(5)呼吸循环机能,主要体现在运动中呼吸节奏的调整方面。

(一)、 肌力训练的常用方法

人体骨胳分布很广泛,约有434块,这里主要介绍几个与攀登运动员力量素质关系密切的肌肉群的力量训练方法。

⑴ 上臂肌----分为前、后群,前群主要是肱二头肌,即屈肌;后群主要是肱三头肌,前群屈肌一般可采用负重弯举、引体向上等方法加以训练;后群伸肌则采用双杠支撑臂屈伸,手倒立臂屈伸等方法。伸肌。前群屈肌一般可采用负重弯举、引体向上等方法加以训练;后群伸肌则采用双杠支撑臂屈伸,手倒立臂屈伸等方法。伸肌。前群屈肌一般可采用负重弯举、引体向上等方法加以训练;后群伸肌则采用双杠支撑臂屈伸,手倒立臂屈伸等方法。

⑵ 前臂肌----分为前群肌和后群肌,前群肌主要作用是屈腕、屈指和使前臂内 旋,所以可采用反缠重锤、反握负重腕屈伸等方法;后群肌主要作用是伸腕、伸指和使前臂外旋,所以可采用正缠重锤,正握负重腕屈伸等方法。手肌----即指手指力量,一般常用手指悬垂、握力器、指卧撑和手指抓重物等方法。

⑶ 盆带肌----分为前群肌和后群肌,前群肌主要是骼腰肌,其作用是使大腿屈 和外旋,一般采用悬垂举腿,仰卧起坐等方法;后群肌主要是臀大肌,其作用是使大腿伸和内旋,一般彩后蹬跑,跑斜坡、俯卧背腿等方法。

⑷ 大腿肌----分前、后群肌,前群肌主要是股四头肌,其作用是使小腿伸直, 一般彩负重深蹲、蛙跳、鸭子步走等方法;后群主要是股二头肌,其使用是小腿屈和外旋,一般可采用负重腿屈伸,后踢腿等方法。

⑸ 背肌----主要是指背阔肌,其机能是使上臂伸、内收和内旋,一般彩单杠引 体向上,爬绳,向后或向体侧拉拉力器等方法;另外,还有竖脊肌,它是人体强大的伸脊柱肌,一般彩提拉杠铃(或壶铃)、负重体前屈等方法。

⑹ 胸肌----主要是指胸大肌,它能使上臂屈、内收、内旋;一般彩双杠臂屈伸、 卧推杠铃、俯卧撑和拉力器等方法。

⑺ 腹肌----主要是指腹直肌、腹内、外斜肌、腹横肌和腰方肌,其机能是使脊 柱前屈(两侧收缩)、侧屈(一侧帐缩)和旋转体等方法。

必须指出的是,在每次进行力量训练之后,要特别注意肌肉的放松及拉伸,以防止肌肉僵化,失去弹性。

(二)、平衡能力训练的常用方法

平衡能力在攀岩过程中,主要体现在身体重心的移动和支点的选择方面。所以,对平衡能力的训练,重要的是注意培养攀登者对时间和空间的判断能力,提高确定方位、方向的能力,培养在不同情况下控制身体姿态的能力。

经常采用的训练方法有:走平衡木、过独木桥、跨跳栏、跳跃台阶、滑冰、垫上翻、过绳索桥、云梯、伏虎圈等。

(三)、柔韧性训练的常用方法

发展柔韧素质有被动和主动两种形式。一般常用的方法有:双人操(如相互压肩、压背等)、体前屈、正、侧压腿、跪躺、体侧运动等。但是在使用具体的练习方法时,应注意轻重缓急,要循环渐进,有些姿势应保持一定的时间,以促进韧带的伸展。

柔韧性通过训练相对来说发展较快,易见效;可是消退得也快。所以柔韧性的较好时机。注意在训练前一定要做好准备活动,防止肌肉、韧带拉伤。

(四)、灵敏性训练的常用方法

灵敏性通常是指人体在各种复杂条件下,快速协调、准确、灵活地完成动作的能力。发展灵敏性应彩多种多样的练习方法,并要经常地变换练习手段。若长期使用同样的练习手段,就会形成动力定型,不利于灵敏性的发展。灵敏性对于攀岩者来讲是非常重要,它可使攀登者过程中动作敏捷和协调,给人一种美的感受,其常用的训练方法也很多,如:球类练习、各种游戏、垫上技巧、跳跃、游泳及多种器械体操等。

(五)呼吸循环机能训练的常用方法

呼吸特环机能,主要是通过耐力训练来实现和提高的。而构成耐力训练负荷时间长,心率一般控制在150次/分左右。另外在进行有氧耐力训练时,应十分注意呼吸方式,培养用鼻子呼吸,节奏和动作节奏协调一致的能力。

进行有氧耐力训练经常彩的方法有:匀速负荷跑、变速负荷与休息的比例,其原则是休息时间要短;彩匀速负荷练习时,练习中基本不休息;彩小强度间歇训练时,练习与休息之间的比例大约为1:1/2,休息也必须是积极性的。

增大肌肉块的14大秘诀:大重量、低次数、多组数、长位移、慢速度、高密度、念动一致、顶峰收缩、持续紧张、组间放松、多练大肌群、训练后进食蛋白质、休息48小时、宁轻勿假。

1. 大重量、低次数:健美理论中用RM表示某个负荷量能连续做的最高重复次数。比如,练习者对一个重量只能连续举起5次,则该重量就是5RM。研究表明:1-5RM的负荷训练能使肌肉增粗,发展力量和速度;6-10RM的负荷训练能使肌肉粗大,力量速度提高,但耐力增长不明显;10-15RM的负荷训练肌纤维增粗不明显,但力量、速度、耐力均有长进;30RM的负荷训练肌肉内毛细血管增多,耐久力提高,但力量、速度提高不明显。可见,5-10RM的负荷重量适用于增大肌肉体积的健美训练。

2. 多组数:什么时候想起来要锻炼了,就做上2~3组,这其实是浪费时间,根本不能长肌肉。必须专门抽出60~90分钟的时间集中锻炼某个部位,每个动作都做8~10组,才能充分刺激肌肉,同时肌肉需要的恢复时间越长。一直做到肌肉饱和为止,“饱和度”要自我感受,其适度的标准是:酸、胀、发麻、坚实、饱满、扩张,以及肌肉外形上的明显粗壮等。

3. 长位移:不管是划船、卧推、推举、弯举,都要首先把哑铃放得尽量低,以充分拉伸肌肉,再举得尽量高。这一条与“持续紧张”有时会矛盾,解决方法是快速地通过“锁定”状态。不过,我并不否认大重量的半程运动的作用。

4. 慢速度:慢慢地举起,在慢慢地放下,对肌肉的刺激更深。特别是,在放下哑铃时,要控制好速度,做退让性练习,能够充分刺激肌肉。很多人忽视了退让性练习,把哑铃举起来就算完成了任务,很快地放下,浪费了增大肌肉的大好时机。

5. 高密度:“密度”指的是两组之间的休息时间,只休息1分钟或更少时间称为高密度。要使肌肉块迅速增大,就要少休息,频繁地刺激肌肉。“多组数”也是建立在“高密度”的基础上的。锻炼时,要象打仗一样,全神贯注地投入训练,不去想别的事。

6. 念动一致:肌肉的工作是受神经支配的,注意力密度集中就能动员更多的肌纤维参加工作。练某一动作时,就应有意识地使意念和动作一致起来,即练什么就想什么肌肉工作。例如:练立式弯举,就要低头用双眼注视自已的双臂,看肱二头肌在慢慢地收缩。

7. 顶峰收缩:这是使肌肉线条练得十分明显的一项主要法则。它要求当某个动作做到肌肉收缩最紧张的位置时,保持一下这种收缩最紧张的状态,做静力性练习,然后慢慢回复到动作的开始位置。我的方法是感觉肌肉最紧张时,数1~6,再放下来。

8. 持续紧张:应在整个一组中保持肌肉持续紧张,不论在动作的开头还是结尾,都不要让它松弛(不处于“锁定”状态),总是达到彻底力竭。

9. 组间放松:每做完一组动作都要伸展放松。这样能增加肌肉的血流量,还有助于排除沉积在肌肉里的废物,加快肌肉的恢复,迅速补充营养。

10. 多练大肌群:多练胸、背、腰臀、腿部的大肌群,不仅能使身体强壮,还能够促进其他部位肌肉的生长。有的人为了把胳膊练粗,只练胳膊而不练其他部位,反而会使二头肌的生长十分缓慢。建议你安排一些使用大重量的大型复合动作练习,如大重量的深蹲练习,它们能促进所有其他部位肌肉的生长。这一点极其重要,可悲的是至少有90%的人都没有足够重视,以致不能达到期望的效果。因此,在训练计划里要多安排硬拉、深蹲、卧推、推举、引体向上这5个经典复合动作。

11. 训练后进食蛋白质:在训练后的30~90分钟里,蛋白质的需求达高峰期,此时补充蛋白质效果最佳。但不要训练完马上吃东西,至少要隔20分钟。

12. 休息48小时:局部肌肉训练一次后需要休息48~72小时才能进行第二次训练。如果进行高强度力量训练,则局部肌肉两次训练的间隔72小时也不够,尤其是大肌肉块。不过腹肌例外,腹肌不同于其他肌群,必须经常对其进行刺激,每星期至少要练4次,每次约15分钟;选三个对你最有效的练习,只做3组,每组20—25次,均做到力竭;每组间隔时间要短,不能超过1分钟。

13. 宁轻勿假:这是一个不是秘诀的秘诀。许多初学健美的人特别重视练习重量和动作次数,不太注意动作是否变形。健美训练的效果不仅仅取决于负重的重量和动作次数,而且还要看所练肌肉是否直接受力和受刺激的程度。如果动作变形或不到位,要练的肌肉没有或只是部分受力,训练效果就不大,甚至出偏差。事实上,在所有的法则中,动作的正确性永远是第一重要的。宁可用正确的动作举起比较轻的重量,也不要用不标准的动作举起更重的重量。不要与人攀比,也不要把健身房的嘲笑挂在心上。

ヤ云淡风清メ 2008-03-19 01:40 检举

练肌肉重要是的在坚持:俯卧撑 要点:两臂伸直撑地,手指向前,两臂距离同肩宽或略宽于肩。两腿并拢伸直,脚趾支地。身体垂直,从头到脚成一直线。臀部和腰部既不能弓起,也不能塌下。然后屈臂,身体降至与地面平行,随即伸直两臂,撑起身体,胸大肌极力绷紧,稍停,再屈臂重做。身体撑起时吸气,下降时呼气。 直臂支撑的开始姿势,应使肩部的垂线在手掌支撑面之前,这样才能使胸大肌得到充分的锻炼。身体下降时,除两手、两脚趾支地外,身体其他部分都不得接触地面。身体下降与撑起时,动作应平稳,从头到脚应始终保持一条直线。只有在最后一二次撑起时(即力竭的情况下),才允许塌腰,俯卧撑时上臂应靠近体侧。 为了提高锻炼效果,可以在肩部负重,也可用提高脚的位置(如搁在凳子或台阶上)来增加难度。两手撑地的距离可宽可窄。而体力较差的初练者,则可在身体下降到一半时即撑起,或采用提高手的位置(手撑凳或台阶)来减小难度。 俯卧撑除了锻炼胸大肌外,还能锻炼前锯肌、三角肌前束、肱三头肌及前臂肌群,也能使腹直肌、腹内斜肌、腹外斜肌、骼腰肌、股四头肌及小腿三头肌等到锻炼。 变腹部脂肪为腹部肌肉,犹如进行健美运动,所不同的是健美有招式,而增强腹肌减肥功有招法。不论练健美,还是练增强腹肌减肥功,只能是利大于弊。 练法:此功共6式。 第1式:腹式呼吸法 ①姿势:仰卧位,两手分别放在胸、腹部,做缓慢呼吸动作。 ②作用:增强脯肌。 ③时间:每次练3—5分钟。 第2式:双腿直上抬法 ①姿势:仰卧位,双腿伸直抬高,再放下,反复进行,呼吸自然,意守丹田。 ②作用:增强腹部及髋部肌力。 ③时间:每次练3—5分钟。 第3式:仰卧起坐法 ①姿势:仰卧位,做起坐练习,可两臂后屈,两手抱枕部,做起坐运动;还可以做仰卧直角坐,手触脚尖,意守丹田。 ②作用:增强腹部肌肉力量。 ③时间:每次练3—5分钟。 第4式:屈双膝挺腰法 ①姿势:仰卧位,两臂屈肘或伸直,足跟靠近臀部,以两脚掌、肘关节或肩头部为支点,做挺腰动作,同时吸气并提肛收腹,放松时则呼气,练功时意守命门。 ②作用:有培补肾气、增强腹部与腰背部肌力的作用。 ③时间:每次练3—5分钟。 第5式:压腹练功法 ①姿势:仰卧位,用双手抱双腿压腹部。 ②作用:增强腹肌,伸展腰肌。 ③时间:每次练3—5分钟。 第6式:蹬自行车练功法 ①姿势:仰卧位,两腿悬空,膝关节屈曲做蹬自行车运动;呼吸随自然,意守丹田。 ②作用:增强镑腰肌、腹肌及骨盆底肌。 ③时间:每次练3—5分钟。 注意事项:全套动作,每日锻炼1—2次,坚持1个月,即有效果。 机理:肥胖病患者,由于腹部脂肪增厚,行动不便,体力活动时往往会引起呼吸困难或造成血压升高。本功法可改善腹部血液循环,使腹肌得到充分锻炼,从而消除腹部多余脂肪而达到减肥目的。 上部主要采用双臂撑:用两把带扶手的椅子,在身体左右分开放,比肩略宽,2手握住,身体下放,两脚前伸,用力撑起,3-5组,每组8-12下。主要锻炼胸肌、三角肌和弘三头肌。这是全面锻炼上身的最好办法。其次是俯卧撑,2-3组。每组之间休息时间不超过2分钟。锻炼后72小时再重复。2个月后你的胸肌会和上臂会膨胀起来。记住,一定要做到涨、酸、满的感觉才最有效。腹肌最好是睡觉前练。要求是:仰卧起坐不低于15次/组,这是减肥动作。肥肉消了,腹肌自然就出来了。看自己的能力了,多做更好。白天做肚皮会酸,因乡影响工作。最好是每天都练,30天就有效果。

希望对你有用!

新手怎么安排训练量?

 新手怎么安排训练量?,热身的时候我们还有一些需要注意的事情,这项运动可以很好地帮助我们锻炼身体,运动的时候一定要考虑自己的身体状况,这项运动是我们经常做的,明白新手怎么安排训练量?,就快快动起来吧!

新手怎么安排训练量?1

  训练频率:一周我们该练几次

  初学者

 对初学者来讲,一周训练 3 天,可以有最大的训练效果(元分析数据)。

 一般而言,初学者的训练重点应该是大肌群,比如臀腿、肩胸(回复:新手该练哪 了解更多)。这些部位不仅是决定自己外貌看起来帅不帅、美不美的最重要因素。而且大肌群的燃脂能力也是最强的。你想想,你深蹲五十次,臀腿发力。肯定比你握住笔杆子一小时,手指很累时燃烧的脂肪要多很多了的……训练是有消耗的,而大小肌群的恢复速度也是不同的。下面会提到,肌群、神经系统、肌腱都有相应的恢复时间。而且,当你的训练时间越长,训练量越大,恢复速度越慢。

 当然,这里面很多恢复速度和疲劳程度,是可以随着训练效果的增加而变快的。但对于初学者而言如果想让自己能有比较好的回复速度,最好能让两次大肌群训练相隔 72 小时左右。

 比如我们可以一周制定三次训练,分别是 1臀腿(很难分开训练啦,男女都想要的翘臀……)2胸部(只是“简单”的俯卧撑 )。3背部(收藏版~背部训练入坑指南 )。核心训练比如腹肌(你真的知道,核心力量的作用和训练方法吗),是可以放在大肌群训练后的,最后做有氧或 HIIT 训练。

 每次训练相隔一到三天比较适宜。比如周一训练上半身肌群,周三练下半身肌群,周六练上半身肌群,依次循环(自己看时间调整啦…举个栗子)。

  进阶训练者

 对于进阶训练者,要适当的增加训练频率,进行更加针对性的训练。比如一周 4-5 练。

 进阶训练者除了一些健康、减脂方面的需求,也开始有更多希望能细心雕琢的部位。比如男性的肩部、女性的手臂、小腿等。都希望能在抗阻训练里调整和美化他们的形态。让自己看起来更好看。

 这时候就可以适当的在大肌群的训练中穿插一两天,进行更加有针对性的训练。这种中小肌群的回复速度比较快,一则因为对整体的影响不大,二则对神经中枢的也没有那么强的消耗。所以可以比较频繁的进行一些训练。

 比如在周一训练臀,周二训练手臂和肩部,周四练背,周五练小腿,周六练胸(周五、周六可以睡懒觉啦~休息的更好,所以负荷可以相对大一点)。

  高阶训练者

 恩恩……这种大咖们应该是用不着我废话的。但是就姑妄言之姑妄听之吧~

 对高阶训练者而言,训练 4-5 天,每天专项进行两次训练,对训练者的效果最好~。

 在一项针对美式橄榄球运动员的研究中,研究者发现每周训练 4-5 天,比训练 3 天或六天的训练效果更好。另一项研究中,研究者发现每天训练两次,比只训练一次的,能更有效的提高肌肉体积和力量~

 这是大牛们比较适合的训练频率。当然这一切都是建立在你要有最充足的休息时间、营养补充和食物摄取来减少疲劳。如果你吃不好、吃不健康,或者每天睡不足 7 小时以上,请你还是老老实实减少训练次数吧……

 我经常就是每周休息两天,中午去训练一次,晚上去训练一次……大咖们的计划除了大肌群,还会有自己最针对的部位和不太用管的部位。比如菲尔西斯非赛季不练手臂,阿诺着重加强自己的小腿等。我就不废话了……

  训练量:越练越好,还是越练越差

 安排好了训练频率,我们再说说训练量。训练量安排的好,可以让你健身效果倍增,精神倍儿棒,吃嘛嘛香。安排的不好,会让你疲累不堪,肌肉酸疼,精神萎靡……

 训练量是由单次训练的总负荷构成的。你可以比较简单的把它想做“训练重量 × 训练次数”。或者比较牛逼的学霸,你可以计算每次训练的总功率……不过我是懒得算。

 那么,如何去计算自己的大中小训练量虽然有很多方法,不过对于一般训练者有个更简易的。你状态最好的时候的训练重量次数是大训练量,乘以 90%,就是中等训练量,以 85%就是小训练量。比如你状态最好的时候,是 100kg 为一组深蹲训练的。那么这个就是大训练量,90kg 就是中等训练量,85kg 就是小训练量。

 (大训练量=100%max 重量、中训练量=90%max、小训练量=85%max)

 当然,你也可以训练重量不变,而是把训练总次数相应减少。比如以前是 10×3 组×4 个动作(每组 10 个,每个动作 3 组,一共 4 个动作)=120 次。那么做 108 个左右就是中重量,102 个左右就是小训练量。

 (大训练量=100%max 次数,中训练量=90%max 次数,小训练量=85%max 次数)

 为什么要分大中小因为人是不可能一直用最大训练量的!如果身体还没有及时恢复,或者没将上次健身训练的效果全部生长完全。直接用一直用大训练量训练,不仅效果很差,而且还很可能疲累、精神萎靡,甚至受伤!

 既然如此,要如何去妥善安排我们一周中的大中小三个训练量

 首先,我们要介绍一个运动健身中的基础理论“超量恢复”。超量恢复理论是目前世界运动训练的基础理论之一。由前苏联运动学家提出。大意就是:运动时,肌糖原等物质会消耗。为了准备下一次的运动消耗,身体会准备更多的肌糖原。

 一开始,超量恢复理论只是针对肌糖原的。所以以前学术界以为的超量恢复曲线是这样的。然后造成了很多误解和伤病……

 我们曾经以为,由于身体是可以超量恢复的,所以训练负荷应该一天比一天都提高。但实际上是错的……还记得哆啦 A 梦的忍术进修包吗里面有个飞檐走壁的训练器。就是一个机器树种。他先从小芽开始长,你就跳小芽。然后树一天天的增长,你跳的也就越来越高了。

  (很多正经八百的训练书也提到过类似的内容……)

 要真是这样,人类早就会飞︿( ̄︶ ̄)︿了……

 当然,现在我们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后来人类发现,不仅是肌糖原,不同器官、不同能源的消耗也都存在恢复时间和超量恢复曲线。所以在训练中,我们最好要针对人体的自然恢复时间来制定训练计划。(关于超量恢复,以后会详细说说,现在只是拿来用用)。

 有很多研究发现,超量恢复大肌群中的肌腱(筋骨)等,恢复速度大概也在 72 小时左右。而调用这些大肌群(统筹大肌群等),所耗费的神经和中枢恢复更是可能高达 80 小时左右。脏器的恢复时间也在 72 小时左右。

 每一次的训练量不同,都会导致恢复时间的不同。所以我们在制定训练计划时候,都要考虑到个人的训练水平和恢复时间。

 我们现在认为,超量恢复的曲线应该是这样的。

 按照上述理论,套用到我们实际的健身训练计划制定。最好是高中低三个训练量循环。一般是大训练量→小训练量(恢复期)→中训练量(超量恢复期)→大训练量,这类的循环。

新手怎么安排训练量?2

 1、力量训练的时候从大肌群开始训练,让大肌群带动小肌群发展,我们的背肌、胸肌、大腿属于大肌群,而腹肌、手臂、肩部、小腿属于小肌群。

 2、动作选择的时候应该从复合动作入手,可以一次性刺激身体多个肌群。因此,复合动作优先于孤立动作。

 3、选择10-15RM的重量进行训练,也就是10-15次刚好力竭的重量,就是提高肌肉维度的最佳重量。

 4、目标肌群的训练并不是锻炼越多越好,劳逸结合才能提高肌肉生长速度,提高肌肉维度。大肌群训练后需要3天时间修复,而小肌群需要休息2天时间修复,因此,我们需要合理安排身体各肌群的训练。

 下面安排一周健身训练动作,适合新手入门训练,帮你提升肌肉维度,降低体脂率!

 周一:练胸+手臂

 每个动作进行10-12次,重复4组,组间歇时间为45-60秒。

 动作1、平板杠铃卧推

 动作2、下斜哑铃卧推

 动作3、上斜哑铃卧推

 动作4、杠铃弯举

 动作5、哑铃臂屈伸

 动作6、双杠臂屈伸

 力量训练后,视情况安排30-40分钟的有氧运动刷脂,体脂率比较低的人可以选择跳过。

 周二:练背+练肩

 每个动作进行10-12次,重复4组,组间歇时间为45-60秒。

 动作1、(低位)引体向上

 动作2、杠铃划船

 动作3、绳索下拉

 动作4、杠铃推举

 动作5、杠铃硬拉

 动作6、哑铃侧平举

 力量训练后,视情况安排30-40分钟的有氧运动刷脂,体脂率比较低的人可以选择跳过。

 周三:练腿+练臀

 每个动作进行10-12次,重复4组,组间歇时间为45-60秒。

 动作1、负重深蹲

 动作2、负重深弓步蹲

 动作3、杠铃臀推

 动作4、站姿提踵

 动作5、保加利亚分腿蹲

 力量训练后,视情况安排30-40分钟的有氧运动刷脂,体脂率比较低的人可以选择跳过。

 周四:重复周一的训练内容,进行胸肌、手臂训练

 周五:重复周二的训练内容,进行背肌、肩部训练

 周六:重复周三的训练内容,进行腿部、臀肌训练

 周日:可以安排腹肌训练,选择5-6个动作全方位雕刻腹部肌群,雕刻腹肌线条。

 这个健身计划坚持4-6周时间,你的身体会获得蜕变,身材逐渐变得紧实起来。这个时候我们需要优化调整健身计划,提高训练强度跟负重,才能让肌肉继续发展,身材慢慢变得强壮起来!

蹲跳起,跑步,游泳,自行车,

哑铃是健美训练的重要器械之一。它犹如一把锤子和凿子,能雕塑身体的每块肌肉。只要有副哑铃和一条长凳,你就能随心所欲,进行种种健美训练。

一、下背部:与杠铃相比,举哑铃能减少对脊柱的压力。再说,用哑铃做动作也更舒服。如果用哑铃做直腿硬拉练习,也能有效地发达股二头肌。

二、小腿部:站立,手持哑铃进行单腿提踵练习,比用小腿机训练效果更好。也可脚前掌踏木板,将哑铃放在膝盖上进行单腿或双腿坐式提踵练习。

三、背部:与杠铃相比,用一只或两只哑铃做俯身划船练习(单臂划船对背下部更安全些)能使背部肌肉增长得更快。单臂哑铃划船一直是七届奥林匹亚先生获得者李、哈尼惯用的背部练习。仰卧凳上做哑铃屈臂上举练习,不仅能锻炼胸部的前锯肌,而且能发达背部两侧的肌群。

四、胸部:仰卧凳上,用哑铃做平卧推、上斜推和下斜推,比用杠铃做更有利于肌肉的增长,因为它能更广泛深入地刺激肌肉。也可用哑铃做多角度的飞鸟练习,以发展胸肌的各个部分。一个很好的练习方法是做完一组哑铃飞鸟之后,立即做一组哑铃卧推举练习。这样练不仅效果好,而且能减轻肩部负担,避免运动损伤。

五、肩部:各种形式的哑铃练习都可发展肩部肌肉。比如,用哑铃做侧平举、前平举和俯身飞鸟练习来发展肩部三角肌的中束、前束和后束。发展斜方肌可采用哑铃耸肩或绕环练习。

六、肱二头肌:哑铃弯举是许多健美冠军用以练肱二头肌肌“峰”的一项最佳练习。不同方式的哑铃弯举能使 上臂更加粗壮,而且从后面看肌块分离,清晰突出。

七、肱三头肌:用哑铃做单臂或双臂颈后臂屈伸练习,可使肱三头肌发达成马蹄形。练习时可将哑铃尽量放低,以加强训练效果。

八、前臂:哑铃正握腕弯举可发展前臂内侧肌群;发展前臂外侧肌群则反握弯举。

九、大腿:脚后跟垫块小木板做哑铃负重深蹲练习,可发展股四头肌。如果躺在长条凳上脚夹哑铃做弯举练习,则可发展股二头肌。

十、腹部:仰卧,将哑铃置于脑后收腹起坐,可练上腹部肌肉;收腹举腿(上体不动)可练下腹部肌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55571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9
下一篇2023-11-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