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哥可汗和忽必烈什么关系

蒙哥可汗和忽必烈什么关系,第1张

蒙哥和忽必烈之间是亲兄弟,是同父同母的亲兄弟,蒙哥是大哥,然后忽必烈是老三,老二叫旭烈兀。

窝阔台死后,他的皇后想立长子贵由继位,但几个势力不满想要争位因而产生了矛盾。此时,就是唆鲁禾帖尼站出来带着儿子支持贵由,才稳定了局势。贵由只两年就去世了,而当时声望和势力最强的就是托雷家族,所以在母亲的支持下,长子蒙哥继位。

蒙哥去世后,忽必烈当上大汗,之后建立元朝。

扩展资料:

在蒙哥汗当上大汗之后,蒙哥汗开始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征服蒙古地区的其他地方,而南宋就是这些地区的一部分。

蒙哥汗非常器重自己的弟弟忽必烈,所以忽必烈在第2年展开了一系列的伐宋征集活动。在熟悉了南方的情况过后上书蒙哥汗要求先攻打大理国,再进攻南宋。经过争执后,蒙哥汗最终同意了忽必烈的要求。

但是在忽必烈接受命令之后掌握着大权,但迟迟没有对南宋展开进攻,这让蒙哥汗十分不满,并且还对忽必烈产生了隔阂,深怕忽必烈背叛自己,随后便派人去监视忽必烈。

这让忽必烈十分不满,他们兄弟俩之间产生了信任危机,后来两个人的矛盾被进一步激化,隔阂也变得越来越大,最后蒙哥汗,准备自己攻打南宋。

忽必烈在夺蒙古大汗之位前,整个蒙古草原上的贵族们,基本上都不支持他。但是在大家都不支持的情况下,他却获得了大汗之位。忽必烈是怎么实现这一奇迹的呢?

(忽必烈画像)

之所以整个蒙古草原上的贵族们,基本上都不支持忽必烈,有几个原因:

一是忽必烈继承大汗之位不合规矩。既不合蒙古“幼子守灶”的规矩,又不合汉人“嫡长子制”的规矩,前一任大汗蒙哥也没有立下遗嘱要传位给他。

二是在蒙哥当大汗的时候,忽必烈就在漠南搞得风生水起。当时很多蒙古贵族就对忽必烈不满,在蒙哥面前说忽必烈想闹独立。结果蒙哥对忽必烈进行查账,削夺了忽必烈的兵权。

三是忽必烈实施汉化的政策,让蒙古贵族们认为忽必烈是忘本。大家都不满意他,都反对他那样做。

也因此,在忽必烈宣布自立为汗以后,蒙古贵族们又在蒙古草原上召开了一次忽里台大会,大家一致推举蒙哥最小的弟弟阿里不哥为大汗。

不过尽管如此,最终忽必烈依然取得了全胜,夺取了蒙古的大汗之位。不被大家看好的忽必烈,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呢?

(蒙哥画像)

一、提前谋划。

忽必烈之所以最后成功,绝对是提前谋划得很好。可以说,当蒙哥上台,派他去攻打大理的时候,他就已经在提前谋划了。

为了得到南方人的认可,攻打大理的时候,他特意改变了蒙古人喜欢屠城的习惯,特别写了几十张“止杀”的牌子,让士兵们全城宣传。当时的大理王不服,一直在抵抗,忽必烈也没有为难他,最终还让他当大理的王。这让他亲善王爷的名声,得到了很好的传播。

之后,忽必烈被蒙哥安排总理漠南。在漠南期间,忽必烈广泛吸纳人才,尤其是吸纳汉人知识分子。这样一来,他的王府一时之间人才济济,远远超过了大汗蒙哥所有的人才。这为他最终夺得大汗之位,提供了强大的智力保证。

接着,忽必烈再次训练军队,囤积钱粮。

按照规定,忽必烈收起来的钱粮,有很大一部分需要上缴中央国库。但是他指示下属,瞒报数量。绝大多数钱粮,都运进了忽必烈的开平王府。这也造成蒙哥“钩考”(查账)他的事件发生。

可以说,在争夺大汗之位前,忽必烈已经是兵强马壮。这也使得他争夺大汗之位,变得水到渠成。

(察必画像)

二、提高警惕。

蒙古人打仗,将领们有把家属带在身边,一同前往战场的习惯。这样的家属,通常都会组织成一个队伍,称为“奥鲁营”。

但是忽必烈随蒙哥南下攻打南宋的时候,他并没有把他的妻子察必带在身边,让察必留在王爷府上,观察阿里不哥的一举一动。

也正是因为察必的留守,当蒙哥去世,忽必烈还准备继续进攻南宋的时候,察必给他来信说,大鱼(蒙哥)已经死了,小鱼们都在蠢蠢欲动,你还留在南方干什么?

忽必烈接到这封信后,立刻匆匆忙忙和南宋贾似道签订了停战协议,回到北方,果断开始夺位行动。

元宪宗,即桓肃皇帝,蒙古大汗,名蒙哥。元太祖成吉思汗孙,拖雷长子。母庄献太后怯烈氏,名唆鲁禾帖尼。幼时曾受太宗窝阔台的抚养。南宋嘉定元年(公元1208年)生,南宋开庆元年(公元1259年)卒。

一、众望所归终登汗位

成吉思汗的长妻4个儿子——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拖雷随成吉思汗东讨西征,为蒙古国的奠基立下了汗马功劳。成吉思汗虽确立窝阔台为自己的继承人,但总感到对自己宠爱的幼子拖雷有一种愧疚之情,于是另作安排:王位和国家的事是桩困难的事,让窝阔台去处理吧。我的老营和家室,我所征集的军队、珍宝等交给拖雷管理。成吉思汗这种自相矛盾的安排给此后宗室内部的汗位之争埋下了隐患。按蒙古旧例和成吉思汗的安排,拖雷一系成了蒙古贵族中实力雄厚的力量。绍定五年(公元1232年)九月,即窝阔台即位后的第4年,拖雷莫名其妙地死在征金的大军中。但是,拖雷的死并未能把兄弟间的矛盾带到坟墓之中。

幼年时期的蒙哥曾被还是藩王的窝阔台所抚养,受到昂灰皇后无微不至的看顾。长大之后,又是窝阔台为他聘娶了火鲁剌部的女子火里差为妻,并分给他一部分部民。但是,蒙哥始终没有忘记要报杀父之仇。蒙哥将复仇的欲念深深埋在心中,表面上却愈加谦恭。在继承了父亲的遗产之后,蒙哥十分卖力地追随其伯父窝阔台四处征战,屡立奇功。嘉熙元年(公元1237年)春,蒙哥率领大军进攻钦察部,活捉八赤蛮。同年秋,蒙哥又与术赤的儿子拔都联兵征伐斡罗思部,一举攻克也烈赞城。嘉熙三年,蒙哥同贵由统兵征服了阿速国。蒙哥在屡次战役中,奋不顾身,功勋卓著,不仅消除了窝阔台对自己的猜疑,而且在蒙古诸王中赢得了崇高的声望,为其日后争夺汗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与此同时,其母唆鲁火帖尼亦在活动。当拖雷死时,她请客送礼,犒劳军士百姓,赢得了各方面的爱戴,使人心归向于她。窝阔台对此最清楚,他为了使这个女人就范,想把她嫁给自己的大儿子贵由,结果被婉言拒绝。险恶的政治环境使她处事谨慎。在蒙古汗位空缺期间,诸王滥发牌符,横征暴敛,唆鲁火帖尼严禁自己的儿子们违反法令。她还庇护手下的臣民,税吏、官员和士兵怕她的严刑,不敢苛虐百姓。

蒙哥刚强雄毅、洁身淡泊的品质,雄才大略的军事才能,加之唆鲁火帖尼戒子惜民的声望,使蒙哥的威望一天天地增长起来。贵由死后,朝廷无君,朝野上下均关注蒙哥。窝阔台的子孙们却很不争气,根本不可能同蒙哥竞争。

在贵由死后的第二年,即公元1249年,推选汗位的库里勒台上,与窝阔台一系有宿仇的术赤之子拔都率先推举蒙哥为汗位的继承人,使参加会议的人一边倒。这样,蒙哥依靠他所树立的威信以及与拔都结盟形成的强大的军事力量,终于把汗位从窝阔台系手中夺了回来。1251年夏,蒙哥在大多数蒙古宗王的支持下,终于在斡难河畔登上了大汗的宝座,实现了拖雷一系复兴汗位的宿愿。

二、政无定制热衷分封

13世纪初期的蒙古族仍旧处于奴隶制社会的发展阶段,蒙古贵族对被征服地区土地与财富的掠夺是无限制的。他们主张把先进的中原农业区变成牧场,中原地区在蒙古铁骑的践踏下,蒙受了巨大的灾难。窝阔台继位之后,为了安定中原局势,曾任用耶律楚材于1230年进行了一系列剥削方式的改革,主要用中原地区行之已久的赋税办法来改变蒙古贵族的杀掠政策与不时需索。中原人民生活稍有好转。端平元年(公元1234年),窝阔台以失吉忽秃忽任中州大断事官,总领中原汉地诸道以后,中原人民重又回到水深火热之中。

到蒙哥即位前夕,汉地不治的局面已十分严重,人民困敝已极,只有武装反抗这惟一出路了。面对这一局势,登基伊始的蒙哥在1251年下令,凡是贵由汗死后,诸王滥发的扰民令旨牌符,一律全部收缴;今后有关各省的财政事务,未经与宫廷官员磋商,任何人不得发布文书;除成吉思汗特免的木速蛮、也里可温、和尚、道士外,斡脱、官员人等均应按其财产交纳贡赋;汉地人民按贫富交纳不同的税额。然而,蒙哥上述一系列令旨不过是一般的应急措施而已,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相反,他以牙剌瓦赤、不只儿、斡鲁不、睹答儿等管理燕京行省,结果是旧弊未去,新弊又来。比如蒙哥确立的包银制度,牙剌瓦赤等人倡言把包银改为正式税收,每户征银6两。由于汉地官员的力争,才改为4两,其中2两可以用实物折纳。由于缴纳不起,人民逃亡者日趋增多。

为控制中原,蒙哥命弟弟忽必烈管理中原汉民地区。忽必烈从小受汉文化影响,故推行汉法。然而,蒙哥却反对忽必烈在中原地区执行的汉法试点。1257年夺回了忽必烈控制的地区。

蒙哥在统治方式上也基本保持了其祖父、伯父的统治模式。成吉思汗用来鼓励其兄弟、子侄们进行侵略战争的一句口头禅是:取天下,各分地土,共享富贵。成吉思汗建国后不久,就把蒙古百姓及土地、牧场分封给了他的诸弟、诸子。由于所征服地区民族、语言、文化各不相同,分封诸王都有极大的独立性。大蒙古帝国出现分裂趋势。

蒙哥继位之后,为了挽回大蒙古国的逐渐分裂,采取了一些措施:首先,利用曲出之子失烈门与贵由之子脑忽、察合台之孙也孙脱企图推翻蒙哥汗权的事件,将三王遣发到汉地军前从征,并将窝阔台领地瓜分数块,分别授予窝阔台的后人,用这种分而治之的办法使他们任何人也无力对抗中央。此外,蒙哥对诸王领地权做了一些限制,规定诸王驰驿最多允许乘3匹马,远行也不准超过4匹;诸王不得擅自征招民户等。

在贵由执政时期,由于赋税差役过分沉重,人民纷纷逃亡。蒙哥继位之初,为了保证蒙古统治者和贵族的剥削收入,支持巨大的行政、军事开支,补充兵员,于1252年重新编集户口,搜括各地漏籍与寄居的逃户,增加户口20余万。在重新编集户口之后,蒙哥仍重蹈窝阔台的覆辙,按照蒙古传统的共享习惯,在宗室、贵族中进行一次权益的分配和赏赐,分别赐予驸马及军将、功臣共近两万户。1253年,为了把全国的权力控制在拖雷系宗族的手中,蒙哥又进行了更大规模的分封。使得大蒙古国的分裂日趋严重。

大蒙古国历任大汗如下:

第一代,成吉思汗(1206-1227):孛儿只斤铁木真

第二代,窝阔台汗(1229-1241):孛儿只斤窝阔台

第三代,贵由汗(1246-1248):孛儿只斤贵由

第四代,蒙哥汗(1251-1259):孛儿只斤蒙哥

第五代,阿里布哥汗(1259-1266):孛儿只斤阿里布哥。忽必烈(1260-1271):孛儿只斤忽必烈

其中,忽必烈大汗未经过大蒙古国的“忽里勒台”推举,因此遭到其他黄金家族成员的抵制。1259年11月黄金家族和其他蒙古贵族在大蒙古国首都哈拉和林举行“忽里勒台”大会,推举阿里布哥为大汗。但是,1260年忽必烈在开平自立为汗,并于1264年打败阿里布哥。

 

1268年,窝阔台汗国的海都,意图夺回汗位,联合钦察汗国与察哈台汗国反忽必烈,致使蒙古帝国陷入内乱,史称“海都之乱”。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至此,大蒙古国分裂为五个汗国:大元汗国、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以及伊利汗国。

蒙古帝国(英语:Mongol Empire),又称蒙古汗国 ,是后世学者对13世纪蒙古人所建政权的称呼。狭义上的帝国指的是作为统一体存在的蒙古帝国(1206年-1259年或1260年)。广义上的蒙古帝国还包括了分裂后的元朝和四大汗国,时间范围大体从1206年到元朝、四大汗国灭亡。

忽里台大会,是古代蒙古草原上的议事会,由此可以推举出部落的首领及可汗,同时也可在会上批准相应的军事行动。这样的议事会,在蒙元时期则发展成为蒙古和元朝的诸王大会,除了原来推举可汗、进行相关军事决策的功能之外,还在大会上对有功之臣进行加官进爵。

忽里台大会,是古代蒙古推举大汗最重要的方式。

当然它不是唯一的,如果你有实力,也可以自立为王。但是,这样得来的汗位是绝对坐不长久的,因为它缺乏正统性。古代蒙古人是最讲求正统性的,如果没有得到其他部落的支持,那么这个汗位就属于来路不正。同样,在部落内部也是一样,如果没有部族长老的支持,那么也同样不能当首领!

「说蒙」:推举蒙古可汗的“忽里台大会”

我们知道,中国古代历史上有两种继承制度,一种是“嫡长子继承制(立长不立贤)”,另外一种则是“立贤不立长”。但在古代蒙古,这两种继承制度都不存在。选举可汗,除了本身的实力之外,最重要的一点则是需要在忽里台大会上得到各个部落代表的支持。

例如元朝的开国皇帝忽必烈,他虽然实力强大,同时也自己举行了忽里台大会获得了东部诸王的支持,但是蒙古三大汗国以及很多部落的首领是不承认的他的正统地位的。因为在蒙哥汗死后,按照蒙古人“幼子守灶”的传统,汗位应该由他的幼弟“阿里不哥”继承。所以忽必烈最后是打败了他的弟弟阿里不哥,并且建立元朝成为皇帝以后,他的合法地位才在大会上被正式被承认。

这里要注意的是,忽里台大会是不进行正式投票的,因为游牧民族都是“用脚投票”。如果你拥护新可汗,那么你就来,如果你不拥护他,那么就不用来。但如果你来了,却表示反对的话,那么其结果就很悲惨了。

举个例子,公元1251年,蒙哥汗举行忽里台大会准备登基为蒙古新一任大汗,窝阔台和察合台系宗王本来就不支持蒙哥汗,却又故意迟到赶赴忽里台大会。随即不久,他们便受到了蒙哥汗的严厉镇压,一场战役打下来,先后处死窝阔台和察合台两系宗王达一百多人。而蒙哥汗的母亲还亲自下令处死贵由汗的皇后。所以,对于蒙古人所尊崇的忽里台大会,是不能够随意对待的,否则就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蒙古草原上的王爷们反对忽必烈,是从蒙哥派忽必烈前往南方经略的时候,就开始了。

蒙哥上台以后,就把攻灭南宋作为他的首要目标。他先是派忽必烈前去灭掉大理,接着再把忽必烈召回来,让他到原先金国的地盘(蒙古人称之为“漠南”)去经营,为今后攻打南宋做准备。

忽必烈到了漠南以后,开始大肆招募原先金国地盘上的那些汉人知识分子。包括姚枢、郝经、廉希宪等很多人。在这些汉人知识分子的帮助下,忽必烈的思想很快出现了汉化的倾向。比如住进了汉人的房子,建造了汉人的王城,按照汉人的那一套制度来进行地方管理。按照汉人的办法设置行政体制,开办学堂、收税等等。

忽必烈的这种做法,立刻就遭到了蒙古草原上那些王爷们的极大不满。他们反对的地方主要有三点:一是忽必烈变更祖宗之法,不按照草原上的规矩,而按照汉人的规矩来做事情。这是数典忘祖,大逆不道。二是忽必烈按照汉人的办法来收税,但是他收的税并没有上交到中央国库,大部分被他截留了。三是忽必烈在南方搞独立王国。包括姚枢、郝经这样一些大臣,他们都只认得忽必烈,认不得蒙哥大汗。所以蒙古草原上的王爷们,都不断在蒙哥面前说,让蒙哥必须处分忽必烈。

蒙哥起初并没有当回事,但是蒙古草原上的王爷们说得多了,他也就动心了。开始对忽必烈手下的那些大臣们进行“钩考”。所谓“钩考”,主要也就是查他们的账,看看他们的税收究竟交到哪里去了。

这一次“钩考”,把蒙哥手下的那些人折磨得够呛。不过最后蒙哥心慈手软,停止了这次行动。又把忽必烈的兵权给解除了,让他回家去当一个“富家翁”。

然而这种解除,没过多久,又被忽必烈恢复了。因为当时遇到了蒙哥率军攻打南宋。蒙哥的这次军事行动分成了三部分,一部分由塔察儿率军,从中原地区向南方进攻;一部分由蒙哥率军从四川向东进攻;还有一部分是由兀良合台率军,从大理由南往北进攻。

蒙哥和兀良合台的进攻,还马马虎虎,但是塔察儿的进攻就打得非常糟糕。因此蒙哥不得不把在家赋闲的忽必烈叫出来,让他率军打仗。

在这次军事行动中,蒙哥让他的小兄弟阿里不哥在漠北镇守大本营。

很快,蒙哥就在四川钓鱼城被打死了

蒙哥死后,就遇到了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争夺汗位的问题。当时阿里不哥几乎得到了整个草原王爷们的支持,而忽必烈则几乎没有得到什么支持。但是最终的结果是,忽必烈获得了汗位,而阿里不哥却失败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忽必烈先下手为强。

蒙哥去世以后,阿里不哥就多次带信来给忽必烈,让忽必烈赶紧回漠北去,商量开忽里台会,推荐新大汗的事情。

阿里不哥的想法很明确,就是让忽必烈回到北方后,把他控制起来,然后想怎么处置就怎么处置。

忽必烈当然不会受他摆布,所以就先下手为强,召集一部分人开忽里台,推荐他为大汗。这样,他一下就把大旗举起来了。古代通讯不发达,普通老百姓也并不了解真相。他们看见忽必烈当了大汗,就以为他真的是大汗了。

忽必烈当了大汗以后,阿里不哥再召开忽里台,让大家推他为大汗。

虽然他获得了蒙古草原上王爷们的集体支持,但已经迟了一步,在舆论上,他没有占到主动权。

二、忽必烈掌控着兵权。

忽必烈的军队,就是他带领从北向南进攻南宋的那一部分军队,这一部分军队在他的训练下,骁勇善战,在南宋战场上得到极好的锻炼。同时,忽必烈本身经营南方多年,自身还是有很大的军事实力的。

阿里不哥的军队相对来说要少很多,当时留在国内的军队本来就非常少。蒙哥在四川战场上被打死以后,逃到蒙古漠北的军队其实只剩下两万人,而且还是一部分疲弱之兵。

所以在战斗力量上,忽必烈是远远高于阿里不哥的。

三、忽必烈获得旭烈兀支持。

当时蒙古的军队分成了四部分:一部分是蒙哥率领的主力军,一部分是忽必烈率领的从北向南的左翼军,一部分是兀良合台率领的由南向北的右翼军。还有一部分由旭烈兀率领,进攻西亚。

蒙哥的军队最后只有两万人回到漠北归阿里不哥指挥。兀良合台的军队,最后融入到忽必烈手中。剩下的就是旭烈兀的军队,旭烈兀的军队,也左右着整个战场的走势。

然而,在旭烈兀的问题上,忽必烈再一次先下手为强。他派人和旭烈兀联系,对旭烈兀说,如果你支持我,那么我将允许你独立。也就是说,你可以在西亚建立起自己的独立王国。

这一点对旭烈兀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诱惑。因为旭烈兀如果支持阿里不哥的话,那么他最多也就是一个王爷。但他如果选择支持忽必烈,那么他就会成为独霸一方的可汗。

更何况阿里不哥还没有找人联系过他,所以他就支持了忽必烈。

忽必烈的势力是绝对占优的,同时他又想用武力解决问题。因此,就算阿里不哥获得整个草原王爷们的支持,他依然不是忽必烈的对手。

谢谢邀请。这个问题指的是蒙古大汗蒙哥死后,他的两个弟弟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之间争夺汗位的历史。

蒙哥死前蒙古帝国的版图

历史背景

1259年8月蒙古帝国大汗蒙哥在四川攻宋前线死亡,死前没有留下关于继承人的遗命。由于蒙古帝国通常是采用召开忽里台大会的形势推举大汗,因此蒙古的两个弟弟忽必烈和阿里不哥均对汗位虎视眈眈,一场针对蒙古帝国汗位的争夺蓄势待发。1260年4月,忽必烈先发制人,在开平召开忽里台大会称汗;随后,阿里不哥也在哈拉和林召开忽里台大会称汗。双方爆发夺位大战。

忽必烈和阿里不哥

双方基本情况分析

阿里不哥是幼子,也就是蒙哥和忽必烈最小的弟弟,在夺位中也打出自己符合蒙古人的“幼子守灶”习俗(即幼子继承父母辈的财产)的旗号。再加上按照这个习俗阿里不哥一直驻守蒙古帝国的“王庭”哈拉和林,和留守在哈拉和林的蒙古贵族关系密切,也是坚定的“反汉化派”。因此得到大部分蒙古贵族王爷的支持。

忽必烈在兄弟中排行第二,在大哥蒙哥汗在位的时候,总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即管辖原金国、西夏两国的领土,并负责攻击南宋的事宜。因而长期控制蒙古帝国东线攻击南宋的军队,同时接触了大量的汉族贵族,受汉文化的影响,积极主张“汉化”。但是忽必烈的汉化政策得不到哈拉和林的贵族王公的支持,同时他在 的地盘召开的忽里台大会是不符合法统的,因为蒙古帝国的规矩忽里台大会必须在哈拉和林一带召开才能视为有效。所以忽必烈在夺位之争开始得到的支持是较少的。

1596年的中亚美术作品,取材于阿里不哥与前支持者阿鲁忽反目后将其击败的史实。

那为什么忽必烈最终击败阿里不哥成功登上汗位呢?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忽必烈在战场上击败了阿里不哥

这是最直接的理由,草原上信奉强者为尊,什么制度习俗都不如战争胜利来的直接有效。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的夺位战争中,早期阿里不哥率先发起攻击,兵分两路,一路进攻在开平的忽必烈大本营,一路越过六盘山出击关陕。两路大军都被忽必烈击败,后来忽必烈率兵攻击哈拉和林,阿里不哥又一路败逃。连续的失败使得阿里不哥的支持者逐渐转而支持强者忽必烈。

忽必烈的战争潜力比阿里不哥强大

忽必烈和阿里不哥都是黄金家族成员,手下的主要兵马都是蒙古铁骑(当然因为职位的原因忽必烈手下有不少汉族步兵),双方的在战场的实力相差不大,但是忽必烈因为倚重 ,推行汉化,得到汉族贵族阶层的支持,获得了汉地的巨大战争潜力,从后勤保障方面,人口,钱粮都比阿里不哥强大不少。而阿里不哥控制的蒙古高原是草原地带,人口较少,钱粮更是稀缺,只能主要依靠中亚的察合台汗国支持,不仅道路较远,而且沿途多数被忽必烈一系的人马控制。导致阿里不哥在夺位战争屡次因为后勤保障跟不上不得不逃亡,甚至主动放弃哈拉和林并允许当地的蒙古王公向忽必烈投降。

对待其他蒙古王公的态度和政治手段忽必烈比阿里不哥要高明

虽然早期蒙古王公和其他汗国支持阿里不哥,但是这些王公的支持不一定是坚定如一的。首先忽必烈不是没有支持者,蒙古汗国的东道诸王(主要是成吉思汗的弟弟们的后裔)是支持忽必烈的。其次忽必烈在战争中的胜利使一部分蒙古王公开始转而支持忽必烈;第三阿里不哥的政治手腕有欠缺,作为阿里不哥最坚定的支持者,察合台汗国的大汗阿鲁忽(因为他的汗位是阿里不哥支持下才坐上的)是阿里不哥最大后勤提供者,但是却因为自己把阿鲁忽推上汗位就对他颐指气使,粗暴无礼,最终导致阿鲁忽转向支持忽必烈,并扣押阿里不哥的后勤物资,气的阿里不哥退出哈拉和林,血洗伊犁,但是从此也彻底的失去了察合台汗国的支持。反观忽必烈的手腕就高明许多,不仅积极稳住东道诸王的基本盘,同时积极拉拢哈拉和林的蒙古贵族,在攻下哈拉和林后不仅没有大肆清算原来阿里不哥的支持者,同时连阿里不哥都没有穷追猛打,政治作秀满分。同时为得到西道诸王的支持,几乎公开化的承认他们的汗国地位,事实上承认他们从大蒙古帝国的版图中独立出去,这使得四大汗国的大汗们转而支持忽必烈。典型是忽必烈的另一个弟弟旭烈兀。

两点争议

一是关于阿里不哥的失败是因为他是顽固的蒙古守旧派,忽必烈的胜利是因为其是“汉化派”的观点。个人认为这是不全面的,阿里不哥和忽必烈的政治态度是因为他们所处的位子所决定的,假使阿里不哥获得胜利,他的势力挺进汉地,即使他一开始不推行汉化政策,到最后 的反抗也必然会促使他改变政策。因为不管是蒙元之前进入中原的少数民族还是后来的满清,为了稳定在汉地的统治,无一例外都推行了汉化政策,只是程度不同罢了。而且蒙古帝国在其他地方建立汗国也无一例外的都与当地的文化进行融合,比如突厥化或者 化。

二是关于阿里不哥因为“幼子守灶”习俗就是法定继承人的问题。其实“幼子守灶”只是习俗,并不是政治制度,同时也只是说在其他儿子分家出去后,幼子继承父母的私产,并不是指国家权力或者汗位。比如成吉思汗死后,虽然他的大部分兵马、财富都是幼子托雷继承(这也是为什么后来托雷的后裔实力强大,把汗位夺走),但是他的继承人是三子窝阔台。而且托雷家族夺取汗位时,也不是托雷的幼子(阿里不哥)上位,而是长子蒙哥登上大汗宝座。再着即使按幼子守灶的原则,蒙哥死后,他的幼子也在哈拉和林,为什么就一定是幼弟阿里不哥才是正统继承人呢?

一家之言,不妥之处,多多包涵,欢迎评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69406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2
下一篇2023-11-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