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情况是踝关节稳定性较差的表现,所谓崴脚,就是为外力使脚踝超过其最大活动范围,让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受损。建议你平时加强踝关节稳定性锻炼。多走路对脚底摩擦和压力较大,容易引起足底筋膜炎,而且对踝关节稳定性没有多大的针对性帮助。可以适当走鹅卵石路,最好是站在平衡垫上训练踝关节稳定性,每周锻炼3-4次就可以了,大概就是隔天一次,不需要天天练,每次时间不超过10分钟。
站姿提踵
以站姿开始,非常简单的两个小动作,我们从小就会。需要注意的是,除了正向提踵,也要做反向提踵,这样才能既锻炼到小腿伸肌,也能锻炼到小腿屈肌。反向提踵时可以站在台阶或踏板上,如果站不稳定,可以手扶支撑物来平衡。
坐姿提踵
坐姿和站姿有何不一样?站姿提踵时,腓肠肌参与的更多,它距离踝关节还有一定距离。而坐姿提踵对比目鱼肌的刺激更大,它距离踝关节近一些,保护能力更强。
踝关节旋转
以坐姿开始比较方便,双腿稍抬离地面,给脚踝的旋转留出足够空间。保持腿部稳定,最大限度地旋转脚踝,逆时针与顺时针都做,可以锻炼踝关节的韧性。
芭蕾站姿
练习芭蕾站姿的好处,除了锻炼腿部肌肉,还有效锻炼核心。两脚跟相对,脚尖向外侧展开,双脚尽量呈“一”字型。膝盖绷直,腿部内侧肌肉收紧。背部挺直,腹部收紧,不要刻意挺胸,而是感觉整个躯干向上提。
弹力带勾脚
勾脚的动作既可以锻炼小腿,也能强化脚踝,最好以坐在地板上的姿势进行,辅助拉力不大的弹力带。其中弹力带勾脚有两种方法:
1、弹力带绕过脚底,双手抓住两端,用力踩到极限,然后慢慢收回。
2、弹力带绕过脚背,两端可以固定在床腿或门上,用力勾回,慢慢还原。
抓毛巾
这个练习训练可以加强我们的足底肌,这部分也和崴脚有密切关系,需要松解和激活。尤其是当你有习惯性崴脚后,更需要锻炼足底肌。可以先从坐姿开始,适应后提升到站姿。
方法:轻轻踩住毛巾,脚趾用力,模拟手抓东西的动作,把毛巾抓起来。
足弓在运动过程中主要靠主动结构和被动结构维持,主动结构包括足底的神经肌肉系统,被动结构包括足底的小关节和韧带组织,其中被动结构是不能主动改变的,而主动结构可以通过训练调整,没有内侧纵弓的人就称作扁平足,分为先天性与后天性。先天性扁平足可能是因为天生韧带松弛,或家族性遗传等原因造成的。足弓的不完整,影响到步态,身体的重心就会转换到不正确的位置上。
孩子扁平足并不少见,脑瘫等疾病伴有扁平足的就更多。脑瘫孩子扁平足多发除先天发育缺陷因素外,还有疾病的影响和不正确的康复方法促成。如脑瘫尖足时可做根骨牵拉,如果做成足背屈牵拉就能损伤足弓促成扁平足。儿童扁平足一般与儿童时期的遗传性肌肉骨骼疾病有关:运动障碍、小腿骨过度弯曲、先天性扁平足、韧带松弛等。
扁平足可以选择垫一个扁平足鞋垫从而缓解足部和脚踝的疼痛,如果扁平足很严重的选择用手术来矫正,扁平足一般是遗传先天的,常言到足下扁平,不宜远行,在以往的认识中只知道不怎么适合走远路。走路走久了脚疼,从脚型上看脚弓扁平,没有弧度,随着体重的增加对足弓的压迫就越严重,扁平足形成的原因有先天性和后天性,目前首选的治疗扁平足的方法就是使用专业的定制足弓垫,长期使用,同时定期调整。
童脚底厚厚的脂肪逐渐消退,脚掌掌纹逐渐增多,儿童走路稳定性变好,足部骨骼开始骨化,足弓逐渐形成,此时将由生理性扁平足变为正常足。大多数青少年足踝部健康问题可以通过早期发现,并采用适当的功能锻炼、穿佩正确的矫形鞋、足弓垫、减轻体重等多种方法,起到减轻支持足弓的韧带张力、减轻临床症状、改善后足对线。
体式一:金刚跪坐
做法:
1、自然跪坐,拨动臀部肌肉,坐骨坐于足跟的上方停留5-8组呼吸。
2、双手轻触地板,臀部离开脚跟,回勾双脚,脚趾推地,足跟后蹬。
3、双手有力推地伸展脊柱,同时脚跟后蹬,让臀部慢慢坐放于脚跟,直立。停留5-8组呼吸。
说明:练习时,维持下腹的回收,保持腰椎的自然曲度,双脚脚趾与脚跟持续后推,激活足底,重塑足弓。
体式二:英雄跪坐
做法:
1、四脚跪姿,膝盖并拢,双脚自然分开略比髋宽。
2、额头轻触地板,大拇指垂直按压小腿三头肌中央,向下并向外拨动。
3、臀部缓慢下落,于双脚的正中间。双脚脚背下压。停留5-8组呼吸。
说明:在练习过程中,保持脚外踝内收,伸展背屈肌,缓解胫骨前肌的僵紧,重塑足弓,同时平衡内外足弓。
足外翻:小腿-踝关节-足跟的连线呈“<”
足部呈现外翻状态,足部内缘下沉至平坦,大多足外翻与扁平足有关。我们可以通过瑜伽体式的练习,加强足弓的支撑能力,同时缓解代偿肌肉的僵紧。
足内翻:小腿-踝关节-足跟的连线呈“>”
足部呈现内翻状态,可能由于胫骨后肌的僵紧导致,通过下列体式可以帮助改善。
足外翻通常还伴随着足弓塌陷等问题,在瑜伽的体式习练中,我们常常要求双脚内外缘用力下压,同时激活脚趾向上,这就是为了帮助我们更好建立双脚的三个足弓:大脚趾到脚跟的内缘,小脚趾到足跟的外缘,内外缘连接的横向足弓。
只有当这三个足弓同时启动并均匀发力时,我们才能保持足踝的稳定。
因此,足内翻与足外翻往往都是因三条足弓失衡所造成的,长期的失衡则会引起其他肌肉的代偿与失稳,影响身体力线的稳定。
体式三:幻椅式
做法:
1、山式站姿站立,双脚分开与髋等宽的距离。
2、呼气,屈髋,屈膝,前倾上半身并下蹲。吸气时,手臂经体侧向上高举。
启动腰大肌完成屈髋动作,腰大肌的发力用于平衡下背部力量,更好的保护腰椎,同时避免弓背。
3、保持3——5次均匀呼吸的时长,吸气,回正。重新回到山式站姿。
说明:
练习时,双腿稍作内旋,帮助更好地完成屈髋,同时臀腿外侧发力,帮助维持平衡,避免双膝过于内扣,稳定骨盆。
在练习中,上半身并非处于垂直于地面的状态,而需要做到更多前倾。臀部稍向后靠,激活臀腿后侧力量,避免股四头肌过多的参与。
此练习可以帮助我们加强胫骨前肌的力量,同时帮助腓肠肌与比目鱼肌得到伸展,通过
无论是小孩还是成年人,都有可能出现走路不平衡现象,因此平时能坚持锻炼也是可以改善。那么,走路不平衡怎么锻炼呢
走路不平衡怎么锻炼
1、双脚提踵
双脚打开与肩同宽,脚尖膝盖在一条直线上,收紧腰腹核心,以脚趾为轴,把后脚跟缓缓向上抬起,把身体中心逐渐转移到前脚趾上,让脚踝作为中间的杠杆充分受力,达到最高点后保持2-3秒钟,使小腿和踝关节感到充分受力,然后缓缓落下。重复此动作,可以做10-15次。
2、单脚提踵
如果觉得上一个动作简单,还可以提高难度,把双脚练习变成单脚练习。因为是单脚练习,所以难度会相应增加,平衡感会增强,这时需要脚踝有更好的力量做为支撑。注意在做此动作时,腹部一定要收紧,身体的晃动才会减少,注意力集中。
走路不稳常见原因
1、因为小脑主要控制我们在行走时的姿势和平衡,小脑蚓主要帮助我们在走路时保持平衡,如果大家一旦发现自己存在走路不稳,不能保持平衡等相关症状时就要及时去医院进行相关的脑部检查。
2、如果发现自己存在夜间走路不稳的症状时,也有可能是由于眼部的疾病导致的,眼部疾病有可能会导致我们在夜间发生头晕等症状,有可能让我们不能保持平衡,出现走路不稳的情况。
小孩走路不平衡注意事项
对刚开始学走路的孩子来说,用足尖走路,全身的重心全部落在两足尖很小的面积上,更容易摔跤。小孩常常摔跤,对走路产生恐惧,就会终日缠着要抱或搀着走。摔得不巧有时还会造成关节、肌肉、韧带扭伤,甚至骨折。值得注意的是:个别孩子刚开始走路,就经常两足尖着地。遇到这种情况,家长要想到有可能是脑性瘫痪所致,应及时去医院作检查。
2岁前,小儿足底脂肪较厚,足弓还没有形成。随着年龄的增长,在独自走路的过程中,足底脂肪重新分布,通过肌肉的锻炼使足部内侧缘提起,整个身体的重心放在足外侧,才逐渐形成了足弓。人行走时足弓起着弹簧的作用,使各肌肉平衡;肌肉,韧带不致因过度劳累而损伤。如果常用足尖走路,就会影响正常足弓形成,也会影响腿部肌肉的发育,易发生足底骨骼畸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