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固经汤的方剂主治

清热固经汤的方剂主治,第1张

虚热证兼肾阴虚,崩漏量多,色殷红,每日到黄昏更多,有时颧赤,身体瘦弱,皮肤干枯,头眩耳鸣或耳聋,咽喉干燥或干痛,口舌碎痛,牙齿动摇或牙龈痛,或午后潮热,或骨热酸痛,掌心灼热,心悸心烦,夜寐不安,腰膝酸软,足跟痛,夜有梦交,或兼白*,大便干燥,小溲黄涩,舌质红有裂绞,舌苔花剥,脉象虚数,尺脉虚大。

寸、关、尺是动脉上紧挨着的三小段血管的位置,它们的跳动状态应该和桡动脉总体的跳动情形一致而且彼此相同。这就像一截水管上三段紧挨着的部位,水在这三个部位的流动情形怎么会不一样呢?

寸关尺

中医在号脉时,不是用一根手指头来感觉手腕处桡动脉的跳动情形,而是用三根手指头的指尖按压桡动脉上相邻的三个地方,分别叫做“寸”、“关”、“尺”。桡骨靠近手腕处有一个突起,叫做“桡骨茎突”。它正对的桡动脉就是“关”的位置。“关”之前(朝向手掌的方向)为“寸”,“关”之后(朝向手肘的方向)为“尺”。三部的总长度约为2寸,大约是三根手指(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并在一起时的宽度,所以这三根手指头就可以同时接触这三个位置。

按照中医的理论,“寸、关、尺”的脉象各自对应体内不同的器官,而且左手和右手对应的器官不同:“左手寸脉候心,关脉候肝,尺脉候肾;右手寸脉侯肺,关脉候脾胃,尺脉候命门”。这些脏腑在身体中有不同的位置,和“寸、关、尺”的相对位置相对应。“上寸脉以候上(躯体上部),下尺脉以侯下(躯体下部)”。此外,还要结合浮、中、沉等不同的切按方法,进而与四诊(望、闻、问、切)结合分析,才能得出比较正确的诊断,既不能单凭脉诊,也不能把这三个部分与脏腑之间的对应机械地看待。

对于中医把手腕处的脉象分为“寸脉”、“关脉”、和“尺脉”,一些人表示不理解。他们的疑问是:寸、关、尺是桡动脉上紧挨着的三小段血管的位置,它们的跳动状态应该和桡动脉总体的跳动情形一致而且彼此相同。这就像一截水管上三段紧挨着的部位,水在这三个部位的流动情形怎么会不一样呢?

如果中医号脉的地方是附近没有分支或交汇的动脉,例如颈动脉和肘动脉,这个疑问是有道理的。中医在颈动脉和肘动脉上用三根手指按压,也感觉不到像手腕处那样三段动脉跳动的差别。 但是手腕处动脉的情形却不同。手腕处有两根主要的动脉,分别是尺动脉和桡动脉。它们在手肘靠下处分支,分别在前臂的左右两边到达腕部。在那里尺动脉埋藏较深,不容易摸到,而桡动脉在腕部埋藏较浅,很容易摸到,所以被用来诊病。更重要的是,这两根动脉不是彼此独立无关的,而是在手掌心处交汇,连成环状,就像一根回形针的弯曲部分,从这里再发出到手指的动脉。所以在手掌中,是尺动脉和桡动脉的交汇血

既然桡动脉和尺动脉在手掌心处连成环状,桡动脉在手腕处感受到的压力就不只是来自“上游”的桡动脉,而是也有来自通过环形血管来的尺动脉的反向压力。按压“尺”段,相当于给来自上游的桡动脉的血流增加阻力,在“尺”的下游处(寸和关)所感受到的来自尺动脉的压力就必然相对增加。由于来自尺动脉的压力要经过十几厘米的距离(即绕过尺、桡两根动脉连接环的距离)才能到达桡动脉的手腕处,压力波就和来自桡动脉的压力波有一个相位差,来自尺、桡两根动脉的压力波就会在这里发生干涉现象,使得“寸”和“关”段的压力波的波形发生变化。

反过来,如果按压“寸”段,就是给来自尺动脉的反向压力增加阻碍,来自尺动脉的压力波就会减弱,来自桡动脉上游的压力就会相对增加,两根动脉压力波的干涉就会向相反的方向变化。通过按压程度的轻重变化,以及调节各个手指按压的程度,就可以在寸、关、尺三处引起不同程度的压力波干涉,变化压力波的波形,而这些波形的变化又可以通过指尖感受到。由于血管和周围组织的弹性,通过主要动脉汇聚造成的反向压力波只能在比较短的距离上起作用。手腕离动脉汇集环很近,是一个合适的探测这种压力波干涉的地点。

身体的病变会改变血流动力学的状况,相当于心脏发出的压力波的波形就有变化。在这些压力波到达手腕时,就会出现与正常情况不一样的压力波的干涉形式。再加上手指用不同的力量按压时,在寸、关、尺三处就能够感受到与疾病有关的特征性的变化。这也许就是中医在手腕处用三根手指感受身体状况的解剖学基础。所以“切脉”是中医对手腕处的两根动脉在手心处交汇这一特殊的血管结构及其对压力波的影响的巧妙利用。问题是,这些细微的变化中医的指尖能够感受到并且辨别吗?

不要低估了指尖的感觉灵敏度和人经过训练而能够达到的敏锐的辨别能力。人的指尖是各种神经感受器密集的地方。这些感受器功能各有不同。如环层小体(Lamellar Corpuscle,又称帕西尼小体Pacinian Corpuscle)感受物体的光滑度和皮肤的快速变形;麦氏小体(Meissner’s Corpuscle)感受轻微触摸;鲁菲尼氏小体(Ruffini Endings)和梅克尔小体(Merkel endings)感受持续的压力;克氏终球(Krause’s End Bulb)感知低频振动,等等。多种感受器的密集存在使得指尖对压力的微小变化非常敏感。例如梅克尔感受器能够感受到指尖皮肤小至1微米的变形。这使得指尖可以分辨脉象的细微变化。

训练也可以使神经系统的分辨能力提高。例如经过训练的调琴师可以听出5个分音的差别(1分音是1个整音的百分之一)。乐队指挥可以从几十种乐器同时发出的乐音中,辨别出其中一种乐器是否“跑调”或者“抢拍”。有经验的修车师仅从发动机的声音,就可以辨别出由数百个零件组成的发动机哪里出了问题。微雕艺人可以在米粒甚至头发上进行雕刻。盲人的手指可以快速地辨别盲文上的那些小突点,而这是视力正常的人办不到的。这些事实都说明,经过专业训练,人的感觉器官(包括手指)可以达到极高的分辨率。普通人摸不出来的脉象的差别,不等于专业医生不能够摸出。中国古代的医生由于把切脉当做诊断病情的重要依据之一,自然会在这上面下大功夫,并且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经验,最后可以到达炉火纯青的地步。几千年来中医把“切脉”作为诊病的主要手段之一,说明对“寸、关、尺”的脉象是可以感知并且辨别的。

古代的中医是否知道尺动脉和桡动脉在手掌心处交汇,并且利用动脉的这种结构特征来诊病,现在还是未知数。更可能的情形是,细心的中医注意到手腕处的脉象比颈动脉和肘动脉处要复杂,并且对这里的脉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逐渐辨别出“寸、关、尺”脉象的差别,并且把这些差别和人的身体状况联系起来,最终发展出在手腕处“切脉”诊病的方法。如果古代的中医是在不知道手掌中动脉结构的情况下做出这些发现的话,这种发明就更加了不起。这就像古人对经络的认知一样,在偶然的机会发现体表的某些位点有镇痛功能后,主动地去探索这些位点,最后发展出了经络理论。这些都不是容易的过程,需要有观察能力的人锲而不舍地仔细观察和钻研。“切脉”和利用经络穴位治病一样,都是我们的祖先的伟大发明,身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为我们祖先的成就而感到骄傲。

⊙版权声明:本平台旨在传播中医文化知识,文章来源于中国科普博览网,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

⊙本文编辑:清半夏

⊙温馨提醒: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仅供中医思路参考。

正常人的脉象应该是寸脉最强,关脉次,尺脉相对是最弱一些。这主要是外行的人刚开始摸脉时的第一感觉。其实脉诊不但要分寸关尺三部,同时还有浮、中、沉三种取脉的方式,由于相对来说寸脉属阳,体表的阳气最先体现在寸脉上,所以浮取时寸脉最强,关脉次,尺脉是候里的,只有沉取才能感觉它的力量,所以在浮取时,因为轻取脉象,所以尺脉就会显得力弱。而寸脉主表,所以轻取时就会感觉到强壮有力,这是相对于正常人来讲。如果是病脉就不同了,不过不同的病情有不同的脉象,《脉学》是一门诊断学的课程,这时不可能讲的过多。打个比方,如果是感受风寒的患者,应该可以自己很清楚的摸到病脉,“六脉俱紧”是感受风寒的典型表现,这个所谓的“六脉俱紧”是指的“浮紧”,确切的说应该是寸关尺三部脉都是“浮数紧”,浮是“表阳虚”,数(也就是比平日脉跳的快,一呼一吸之间跳六次以上)是表示“有热”,紧则代表“寒邪盛”。由于感冒是风寒邪气侵袭体表,所以脉象为浮,数则说明人体的阳气能够抗邪于表,说明人的抗邪能力还比较强,有能力抗邪,紧则说明寒邪很盛。所以呈现这种脉象。但是这种脉象只能出现有浮脉,如果是出现“沉紧”的脉象,则说明邪也入里,伤了肾阳,而不是伤表阳了,这时的脉象寸脉浮的情况就不会再出现,而是尺脉沉紧(有力),是邪伤肾阳的表现。

一、论述了妊娠九月而喑、息积、伏梁、疹筋、厥逆、头痛、脾瘅、胆瘅、癃病、胎病、肾风等病的病因、病机、症状、治法及预后等。

二、提出了“无损不足、益有余”的治疗原则,这是刺法和药物等疗法必须遵循的原则。

三、论述小儿先天性癫痫发病原因,是中医学中关于先天性疾病的最早记载,对后世医学有深远的影响。

原文黄帝问曰:人有重身,九月而喑,此为何也岐伯对曰:胞之络脉绝也。帝曰:何以言之岐伯曰:胞络者,系于肾,少阴之脉,贯肾系舌本,故不能言。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无治也,当十月复。《刺法》曰:无损不足,益有余,以成其疹,然后调之。所谓无损不足者,身赢瘦,无用镵石也;无益其有余者,腹中有形而泄之,泄之则精出而病独擅中,故日疹成也。

帝曰:病胁下满,气逆,二三岁不已,是为何病岐伯曰:病名日息积,此不妨于食,不可灸刺,积为导引服药,药不能独治也。

帝曰:人有身体髀股骨行皆肿,环齐而痛,是为何病岐伯曰:病名日伏梁,此风根也,其气溢于大肠,而著于肓,肓之原在齐下,故环齐而痛也。不可动之,动之为水溺涩之病也。

帝曰:人有尺脉数甚,筋急而见,此为何病岐伯曰:此所谓疹筋,是人腹必急,白色黑色见,则病甚。

帝曰:人有病头痛以数岁不已,此安得之,名为何病岐伯曰:当有所犯大寒,内至骨髓,髓者以脑为主,脑逆,故令头痛,齿亦痛,病名日厥逆。帝曰:善。

帝曰:有病口甘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日;此五气之溢也,名目脾瘅。夫五味人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治之以兰,除陈气也。

帝曰:有病口苦,取阳陵泉,口苦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病名日胆瘅。夫肝者,中之将也,取决于胆,咽为之使。此人者,数谋虑不决,故胆虚,气上溢,而口为之苦。治之以胆募、俞,治在《阴阳十二官相使》中。

帝曰:有癃者,一日数十溲,此不足也。身热如炭,颈膺如格,人迎躁盛,喘息,气逆,此有余也。太阴脉微细如发者,此不足也,其病安在名为何病岐伯曰:病在太阴,其盛在胃,颇在肺,病名日厥,死不治,此所谓得五有余、二不足也。帝曰:何谓五有余、二不足岐伯曰:所谓五有余者,五病之气有余也,二不足者,亦病气之不足也。今外得五有余,内得二不足,此其身不表不里,亦正死明矣。

帝曰:人生而有病癫疾者,病名日何安所得之岐伯曰:病名为胎病。此得之在母腹中时,其母有所大惊,气上而不下,精气并居,故令子发为癫疾也。

帝曰:有病瘥然如有水状,切其脉大紧,身无痛者,形不瘦,不能食,食少,名为何病岐伯曰:病生在肾,名为肾风,肾风而不能食,善惊,惊已,心气痿者死。帝曰:善。

译文黄帝问道:有的妇女怀孕九个月而不能说话的,这是什么缘故呢岐伯回答说:这是因为胞中的络脉被胎儿压迫,阻绝不通所致。黄帝说:为什么这样说呢岐伯说:胞宫的络脉系于肾脏,而足少阴肾脉贯肾上系于舌本,今胞宫的络脉受阻,肾脉亦不能上通于舌,舌本失养,故不能言语。黄帝说:如何治疗呢岐伯说:不需要治疗,待至十月分娩之后,胞络通,声音就会自然恢复。《刺法》上说:正气不足的不可用泻法,邪气有余的不可用补法,以免因误治而造成疾病。所谓“无损不足”,就是怀孕九月而身体瘦弱的,不可再用针石治疗以伤其正气。所谓“无益有余”,就是说腹中已经怀孕而又妄用泻法,用泻法则精气耗伤,使病邪独据于中,正虚邪实,所以说疾病形成了。

黄帝说:有病胁下胀满,气逆喘促,二三年不好的,是什么疾病呢岐伯说:病名叫息积,这种病在胁下而不在胃,所以不妨碍饮食,治疗时切不可用艾灸和针刺,必须逐渐地用导引法疏通气血,并结合药物慢慢调治,若单靠药物也是不能治愈的。

人有身体髀部、大腿、小腿都肿胀,并且环绕肚脐周围疼痛,这是什么疾病呢岐伯说:病名叫伏梁,这是由于风邪久留于体内所致。邪气流溢于大肠而留着于肓膜,因为肓膜的起源在肚脐下部,所以环绕脐部作痛。这种病不可用按摩方法治疗,否则就会造成小便涩滞不利的疾病。

黄帝说:人有尺部脉搏跳动数疾,筋脉拘急外现的,这是什么病呢岐伯说:这就是所谓疹筋病,此人腹部必然拘急,如果面部见到或白或黑的颜色,病情则更加严重。

黄帝说:有人患头痛已经多年不愈这是怎么得的叫做什么病呢岐伯说:此人当受过严重的寒邪侵犯,寒气向内侵入骨髓,脑为髓每,寒气由骨髓上逆于脑,所以使人头痛,齿为骨之余,故牙齿也痛,病由寒邪上逆所致,所以病名叫做“厥逆”。黄帝说:好。

黄帝说:有患口中发甜的,病名叫什么是怎样得的呢岐伯说:这是由于五味的精气向上泛溢所致,病名叫脾瘅。五味入于口,藏于胃,其精气上输于脾,脾为胃输送食物的精华,因病津液停留在脾,致使脾气向上泛溢,就会使人口中发甜,这是由于肥甘美味所引起的疾病。患这种病的人,必然经常吃甘美而肥腻的食物,肥腻能使人生内热,甘味能使人中满,所以脾运失常,脾热上溢,就会转成消渴病。本病可用兰草治疗,以排除蓄积郁热之气。

黄帝说:有病口中发苦的,应取足少阳胆经的阳陵泉治疗仍然不愈,这是什么病是怎样得的呢岐伯说:病名叫胆瘅。肝为将军之官,主谋虑,胆为中正之官,主决断,诸谋虑取决于胆,咽部为之外使。患者因屡次谋略而不能决断,情绪苦闷,遂使胆失却正常的功能,胆汁循经上泛,所以口中发苦。治疗时应取胆募日月穴和背部的胆俞穴,这种治法。记载于《阴阳十二官相使》中。

黄帝说:有患癃病的,一天要解数十次小便,这是正气不足的现象。同时又有身热如炭火,咽喉与胸膺之间有格塞不通的感觉,人迎脉躁动急数,呼吸喘促,肺气上逆,这又是邪气有余的现象。寸口脉微细如头发,这也是正气不足的表现。这种病的原因究竟在哪里叫做什么病呢岐伯说:此病是太阴脾脏不足,热邪炽盛在胃,症状却偏重在肺,病的名字叫做厥,属于不能治的死证。这就是所谓“五有余、二不足”的证候。黄帝说:什么叫“五有余、二不足”呢岐伯说:所谓“五有余”,就是身热如炭,喘息,气逆等五种病气有余的证候。所谓“二不足”,就是癃一日数十溲,脉微细如发两种正气不足证候。现在患者外见五有余,内见二不足,这种病既不能依有余而攻其表,又不能从不足而补其里,所以说是必死无疑了。

黄帝说:人出生以后就患有癫痫病的,病的名字叫什么是怎样得的呢岐伯说:病的名字叫胎病,这种病是胎儿在母腹中得的,由于其母曾受到很大的惊恐,气逆于上而不下,精也随而上逆,精气并聚不散,影响及胎儿,故其子生下来就患癫痫病。

黄帝说:面目浮肿,象有水状,切按脉搏大而且紧,身体没有痛处,形体也不消瘦,但不能吃饭,或者吃得很少,这种病叫什么呢岐伯说:这种病发生在肾脏,名叫肾风。肾风病人到了不能吃饭,常常惊恐的阶段,若惊后心气不能恢复,心肾俱败,神气消亡,而为死证。黄帝说: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71113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3
下一篇2023-11-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