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前臂(左肘部尺背侧可见约5cm斜行行伤口,可见肌肉外露,拇指背伸尚可,其余四指背伸不能,手指屈曲

左前臂(左肘部尺背侧可见约5cm斜行行伤口,可见肌肉外露,拇指背伸尚可,其余四指背伸不能,手指屈曲,第1张

病情分析: 你好,所述的情况为左前臂外伤后导致指总伸肌损伤,此处损伤如果及时进行手术吻合修复,术后按医嘱要求进行制动及功能练习,一般是不会出现粘连的,手部的功能亦会恢复。

意见建议:现在已经手术后一个月,一般是不必再固定制动了,而应该积极进行伸指的功能练习,主被动活动相结合,避免骤然用力,祝早日康复。

手上动脉是肱动脉的终支之一,较尺动脉稍小。桡动脉长约212cm,起端外径约03cm。肱动脉分出后,行向外下,先经肱桡肌与旋前圆肌之间,继而位于桡侧腕屈肌与肱桡肌之间,至桡骨下端斜过拇长展肌和拇短伸肌腱深面至手背后进入解部学鼻咽窝,穿第1掌骨间隙入手掌深部,分出拇主要动脉后,即与尺动脉掌深支吻合成掌深弓。桡动脉在桡骨下端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位置较浅,是扪脉和穿刺的理想部位。桡动脉有恒定的二静脉伴行。自肘窝中心以下25cm处向外下至桡骨茎突的内侧划一直线,为桡动脉的体表投影。

中文名

桡动脉

外文名

radial artery

类型

动脉血管

地位

临床触摸脉搏的部位

主要分支

掌浅支等

一、分支:

桡动脉的分支:①桡侧返动脉,起自桡动脉上段,行向外上方,与桡侧副动脉吻合,②肌支,为数支,分布于前臂伸肌群。③腕掌支,在旋前方肌下缘处发出,行向尺侧,在屈肌腱深面与尺动脉发出的同名动脉吻合,参加腕掌侧网。④掌浅支,在桡动脉转入手背之前发出,下行入手掌,分支分布于鱼际肌后,并与尺动脉的掌浅支吻合构成掌浅弓。⑤腕背支,在桡动脉转入手背以后发出,加入腕背网。⑥掌背动脉,在桡动脉穿入第一骨间背侧肌以前发出。分为三支,行向下布于拇指背面的两侧缘及示指背侧的桡侧缘。⑦拇主要动脉,在桡动脉转入手掌之后发出,经拇收肌斜头的深面下行,至拇掌指关节附近分为二支,分布于拇指掌面的两侧缘。拇主要动脉与掌浅弓之间往往有较大的吻合支相连,从而构成除掌浅、深弓以外的另一个动脉弓。⑧示指桡侧动脉,常发自拇主要动脉,沿示指桡侧行进并分布。

二、桡动脉痉挛:

(一)简介: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一种微创冠心病的非外科手术疗法。经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TFI)因其术后易发生多种并发症如穿刺部位血肿、血管迷走反射、下肢静脉血栓、动静脉瘘、假性动脉瘤等,遂逐渐被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TRI)取代。TRI是一种新型的介入治疗方法,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无需体位限制,更易被医师及患者接受。桡动脉极易痉挛是其应用的最大障碍。桡动脉痉挛(RAS)可引起穿刺失败、患肢疼痛、内膜损伤、桡动脉闭塞和手术时间延长,甚至无法顺利完成手术;发生RAS时如强行拔除鞘管,有引发鞘管折断和桡动脉撕裂的风险。

(二)痉挛积分定义:

以桡动脉狭窄60%积3分,出现导管因痉挛发生推送、旋转困难、操作时患者上臂疼痛、拔管时阻力大、疼痛等临床表现积4分。

是肱动脉的终支之一,较尺动脉稍小。桡动脉长约212cm,起端外径约03cm。肱动脉分出后,行向外下,先经肱桡肌与旋前圆肌之间,继而位于桡侧腕屈肌与肱桡肌之间,至桡骨下端斜过拇长展肌和拇短伸肌腱深面至手背后进入解部学鼻咽窝,穿第1掌骨间隙入手掌深部,分出拇主要动脉后,即与尺动脉掌深支吻合成掌深弓。桡动脉在桡骨下端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位置较浅,是扪脉和穿刺的理想部位。桡动脉有恒定的二静脉伴行。自肘窝中心以下25cm处向外下至桡骨茎突的内侧划一直线,为桡动脉的体表投影。

基本介绍 中文名 :桡动脉 外文名 :radial artery 类型 :动脉血管 地位 :临床触摸脉搏的部位 主要分支 :掌浅支等 医学方法 :将桡动脉穿刺行血气分析 经过的经络 :手太阴肺经 一、分支:,二、桡动脉痉挛:, 一、分支: 桡动脉的分支:①桡侧返动脉,起自桡动脉上段,行向外上方,与桡侧副动脉吻合,②肌支,为数支,分布于前臂伸肌群。③腕掌支,在旋前方肌下缘处发出,行向尺侧,在屈肌腱深面与尺动脉发出的同名动脉吻合,参加腕掌侧网。④掌浅支,在桡动脉转入手背之前发出,下行入手掌,分支分布于鱼际肌后,并与尺动脉的掌浅支吻合构成掌浅弓。⑤腕背支,在桡动脉转入手背以后发出,加入腕背网。⑥掌背动脉,在桡动脉穿入第一骨间背侧肌以前发出。分为三支,行向下布于拇指背面的两侧缘及示指背侧的桡侧缘。⑦拇主要动脉,在桡动脉转入手掌之后发出,经拇收肌斜头的深面下行,至拇掌指关节附近分为二支,分布于拇指掌面的两侧缘。拇主要动脉与掌浅弓之间往往有较大的吻合支相连,从而构成除掌浅、深弓以外的另一个动脉弓。⑧示指桡侧动脉,常发自拇主要动脉,沿示指桡侧行进并分布。 二、桡动脉痉挛: (一)简介: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一种微创冠心病的非外科手术疗法。经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TFI)因其术后易发生多种并发症如穿刺部位血肿、血管迷走反射、下肢静脉血栓、动静脉瘘、假性动脉瘤等,遂逐渐被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TRI)取代。TRI是一种新型的介入治疗方法,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无需 限制,更易被医师及患者接受。桡动脉极易痉挛是其套用的最大障碍。桡动脉痉挛(RAS)可引起穿刺失败、患肢疼痛、内膜损伤、桡动脉闭塞和手术时间延长,甚至无法顺利完成手术;发生RAS时如强行拔除鞘管,有引发鞘管折断和桡动脉撕裂的风险。 (二)痉挛积分定义: 以桡动脉狭窄60%积3分,出现导管因痉挛发生推送、旋转困难、操作时患者上臂疼痛、拔管时阻力大、疼痛等临床表现积4分。

足底的穴位的分布1、肾上腺反射区:位于双足足底第2、3跖骨体之间,距跖骨头近心端一拇指宽处。

2、肾脏反射区:位于双足足底第2、3跖骨体之间,近跖骨底处。

3、尿管反射区:位于双足足底自肾脏反射区斜向内方,至舟状骨内下方,呈弧形带状区。

4、胱反射区:位于双足内踝前方,舟状骨下方,拇展肌内缘旁。

5、额窦反射区:位于双足十个脚趾趾端。右边额窦反射 ace=Verdana>1、肾上腺反射区:位于双足足底第 2、3跖骨体之间,距跖骨头近心端一拇指宽处。

6、垂体反射区:位于双足拇趾趾腹中央部位。

7、小脑及脑干反射区:位于双脚拇趾根部靠近第二趾骨处。右半小脑及脑干反射区在左脚,左半小脑及脑干反射区在右脚。

8、三叉神经反射区:位于双脚拇趾近第二趾的一侧。右侧三叉神经反射区在左脚,左侧三叉神经反射区在右脚。

10、头部(大脑)反射区:位于双脚拇趾趾腹全部。右半大脑反射区在左脚,左半大脑反射区在右脚。

11、颈项反射区:位于双脚拇趾趾腹根部横纹处。右侧颈项反射区在左脚,左侧颈项反射区在右脚。

14、甲状腺反射区:位于双脚脚底拇趾与第二趾蹼处沿第一跖骨头向内呈“L”形带状。

15、眼睛反射区:位于双脚脚底第2趾第3趾额窦反射区至中节趾骨根部。右侧眼睛反射区在左脚,左侧眼睛反射区在右脚。

16、耳反射区:位于双脚脚底第4、5趾额窦反射区至中节趾骨根部。右侧耳反射区在左脚,左侧耳反射区在右脚。

17、斜方肌反射区 :位于双脚脚底眼睛、耳反射区的近心端,自甲状腺反

射区至肩反射区之间,约一拇指宽的横带状。

18、肺及支气管反射区:位于双脚斜方肌反射区下方一拇指宽处。支气管敏感带自肺反射区的中部向第3脚趾延伸。

19、心反射区:位于左脚底第4跖骨与第5跖骨间,在肺脏反射区后方(向脚跟反向)。

20、脾反射区:位于左脚底第4跖骨与第5跖骨间,心脏反射区下一拇指处。

21、胃反射区:位于双脚脚底第1跖骨底远心端。

22、胰反射区:位于双脚脚底胃反射区与十二指肠反射区之间。

23、十二指肠反射区:位于双脚脚底第1跖骨与楔骨关节前方(向脚趾方向),胃及胰反射区的后方(向脚跟方向)。

24、小肠反射区:位于双脚脚底中部凹入区域。第1、2、3楔骨、骰骨至跟骨前缘所形成的凹入区域,被大肠反射区所包围。

25、横结肠反射区:位于双脚脚底第1至3楔骨、骰骨交界处,横越脚底中部的带状区。

26、降结肠反射区:位于左脚脚底第5跖骨沿骰骨外缘至跟骨前缘,与脚外侧平行的竖条状区。

27、乙状结肠及直肠反射区:位于左脚脚底跟骨前缘呈一横带。

28、肛门反射区:位于左脚脚底跟骨前缘 乙状结肠及直肠反射区的末端,拇展肌外侧缘。

29、肝反射区:位于右脚脚底第4跖骨与第5跖骨间。30、胆囊反射区:位于位于右脚脚底第4跖骨与第5跖骨间,肝脏反射区的内下方

31盲肠(及阑尾)反射区:位于右脚脚底跟骨前缘,第4、5趾间的垂直线上。

32、回盲瓣反射区:位于右脚脚底盲肠(及阑尾)反射区的远心端。

33、升结肠反射区:位于右脚脚底从跟骨前缘,沿骰骨外侧至第5跖骨底,在小肠反射区外侧与脚外侧平行的带状区

34、腹腔神经丛反射区:位于双脚脚底第1至4跖骨体处,分布在肾脏反射区附近的椭圆形区域。

35、生殖腺反射区:位于双脚脚底脚后跟跟骨中央。

(二)足内侧反射区9、鼻反射区:位于双脚拇趾远节趾骨内侧,自拇趾趾腹边缘延伸到拇趾趾甲根部呈L形。左鼻反射区在右脚,右鼻反射区在左脚。

12、颈椎反射区:位于双脚拇趾趾关趾根横纹内侧尽头。

13、甲状旁腺反射区:位于双脚第1跖趾关节内侧。

36、胸椎反射区:位于双脚足弓内侧缘,第1跖骨头下方到第1楔骨前。

37、腰椎反射区:位于双脚足弓内侧缘第1楔骨至舟骨、上接胸椎反射区下连低骶骨反射区。

38、骶骨反射区:位于双脚足弓内侧缘,起于舟状骨后方经距骨下方到跟骨前缘。

39、尾骨内侧反射区:位于双脚跟骨内侧,沿跟骨结节后内侧呈L形区域。

40、前列腺或子宫反射区:位于双脚跟骨内侧,内踝后下方的近似三角形区域。

41、尿道及阴道反射区:位于双脚内侧,自膀胱反射区斜向后上方延伸经距骨至于内踝后下方。

42、内侧髋关节反射区:位于双脚内踝下缘呈弧形区域。

43、直肠及肛门反射区:位于双脚胫骨内侧,踝后沟内,从内踝后方向上延伸四横指的带状区域。

44、腹股沟反射区:位于双脚内踝上方凹陷处。

45、内侧坐骨神经反射区:位于双腿内踝关节后上方起,沿胫骨后缘上行至胫骨内侧髁下。

(三) 足外侧反射区

35、生殖腺反射区:位于双脚外踝后下方跟腱前方的似三角形区域。与内踝下前列腺、子宫反射区位置相对称。

42、外侧髋关节反射区:位于双脚外踝下缘呈弧形区域,与内踝下的内侧髋关节反射区相对称。45、外侧坐骨神经反射区:位于双腿外踝前缘沿腓骨前侧上至腓骨小头处。

46、尾骨外侧反射区:位于双脚跟骨外侧,沿跟骨结节后外侧呈L形区域。

47、下腹部反射区:位于双脚腓骨外后方,自外踝向上延伸四横指的带状区域,与脚内侧的直肠及肛门反射区相对应。

48、膝反射区:位于双脚外侧跟骨前缘,骰骨、距骨下方形成的半园形凹陷处。

49、肘反射区:位于双脚外侧第5跖骨粗隆前后凹陷处。

50、肩反射区:位于双脚外侧第5跖趾关节后方凹陷处。

(四) 足背反射区

51、肩胛骨反射区:位于双脚脚背第4、5跖骨间延伸到骰骨处稍向两侧分开的带状区域。

52、上颌反射区:位于双脚脚背拇趾趾关节横纹下的带状区域。

53、下颌反射区:位于双脚脚背拇趾趾关节横纹上的带状区域。

54、扁桃腺反射区:位于双脚脚背拇趾近节趾骨,拇长伸肌的左右两侧。

55、喉与气管及食管反射区:喉反射区位于双脚脚背第1跖趾关节的内侧;气管及食管反射区位于双脚脚背第1跖骨体内侧。

56、胸部淋巴腺反射区:位于双脚脚背第1、2跖骨底间,延伸至第1、2趾蹼处。57、内耳迷路反射区:位于双脚脚背第4、5趾蹼至第4、5跖趾关节间。

58、胸反射区:位于双脚脚背第2、3、4趾蹼至第2、3、4跖骨底的似园形区域。

59、横膈膜反射区:位于双脚脚背第2、3、4跖骨底部,与楔骨、骰骨之间,横跨脚背的带状区域。

60、肋骨反射区:内侧肋骨位于脚背第1、2楔骨与舟骨之间;外侧肋骨位于骰骨、舟骨与距骨之间。

61、上身淋巴腺反射区:位于双脚外踝与腓骨、距骨间形成的凹陷部位。

62、下身淋巴腺反射区:位于双脚内踝与胫骨前肌肌腱形成的凹陷部位。

拇长伸肌腱的作用是伸拇指,拇短伸肌腱的作用是伸拇指。拇长展肌起自桡骨、尺骨的背面和前臂骨间膜的肌腱,其走行于桡侧腕伸肌,指伸肌的深面和拇短伸肌的上方,在伸肌支持带深层。拇长展肌与拇短伸肌腱走行于同一个纤维鞘中,随后拇长展肌腱向下止于第一掌骨底。

1三者起止点不同:拇长伸肌腱受桡神经支配,起自桡、尺骨背面和骨间膜,止于拇指末节指骨底。拇短伸肌腱受桡神经支配,起自桡、尺骨背面和骨间膜,止于拇指第1节指骨底。拇长展肌起自桡骨、尺骨的背面和前臂骨间膜,止于第一掌骨底。

2三者位置不同:拇短伸肌腱位于拇长展肌腱尺侧。拇长展肌腱位于拇短伸肌腱桡侧,拇长展肌腱及拇短伸肌腱于前臂位于桡侧腕长、短伸肌腱浅层,拇长伸肌腱位于前臂深层。

扩展资料:

拇长伸肌腱断裂多发生在男子体操运动员中,发生部位常在桡骨的拇长伸肌腱沟处,该肌腱磨损后容易发生慢性炎症或变性,容易断裂,断裂后拇指末节不能主动背伸,但拇指外展和近节指骨背伸功能正常。拇短伸肌腱出现问题可能会导致轻度拇外翻,拇短伸肌腱收缩时除可使拇指背伸外还可使其外展。

解剖学上,鼻烟窝是指腕背面靠外侧的三角形凹窝,其内侧缘为拇长伸肌腱,该肌腱穿出骨纤维鞘管后止于拇指末节基底部。外侧缘为拇长展肌腱及拇短伸肌腱。

参考资料:

-拇长伸肌

-拇短伸肌

-拇长展肌

桡神经由颈5~8的神经根组成,支配前臂伸肌(肱三头肌、肘肌) 、腕部伸肌(桡侧伸腕肌)、手指的伸肌(伸指总肌)、 前臂旋后肌、展拇长肌和肱桡肌等,其主要功能为伸肘、伸腕、 伸指。因桡神经位置表浅且与肱骨贴近,因此在上肢外伤,肱骨、 桡骨骨折或脱位,铅中毒,酒精中毒,炎症,肿瘤,全身麻醉, 腋部或上肢受压时,很容易引起桡神经损伤,导致桡神经麻痹。 本病以感觉障碍为主时,属中医“麻木”的范畴, 如果除感觉障碍外,还有明显的运动障碍,则属中医“痿症” 的范畴。通称垂腕症,古称腕瘫风。 病因病理: 现代医学认为,桡神经麻痹主要由于肱骨干骨折、损伤、 神经纤维瘤、铅中毒、酒精中毒、炎症、 腋窝拐杖压迫或睡眠时姿势不当,压迫桡神经等原因所致。 中医学认为,由于外伤所致瘀血阻滞、气血运行不畅, 或因受压使气血运行受阻、筋脉肌肤失养,而出现肌肤麻木不仁, 甚者可出现前臂无力、腕下垂等运动障碍,或外感风寒(热) 之邪侵袭络脉受阻所致。 诊断要点: 一、辩病 腕下垂为最明显的症状,腕及指不能伸直,拇指不能伸直外展。 如受伤部位较高(如腋部),则可产生完全性桡神经麻痹, 上肢诸伸肌皆瘫痪,腕、肘及掌指关节等皆不能伸直, 因肱桡肌瘫痪致前臂在旋前位不能屈曲肘关节。如在肱骨中1/ 3处受伤时,肱三头肌功能完好,余诸伸肌瘫痪。 病损在肱骨下端或前臂上1/3处时,肱三头肌、肱桡肌、 旋后肌和伸腕肌功能保存。若前臂中1/3以下出现病损, 仅有伸指功能丧失,而无腕下垂。如病损位于腕关节, 因桡神经的各运动支均已发出,则不产生桡神经麻痹的运动障碍。 此外手背桡侧及拇指背侧可有感觉障碍, 肱三头肌及肱桡肌反射可消失。 肌电图检查可见桡神经感觉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 二、辨证 (一)气血两虚 肘腕、掌指关节均不能伸直,或只表现腕下垂,第一指节不能伸直, 有些病例仅限于拇指与食指运动障碍。可出现麻木不仁。舌质淡, 苔薄白,脉沉细无力。本症多为素体气血两虚,再感受外感风邪( 寒、热、湿)而发病。 (二)瘀血阻络 肘、腕、掌指关节不能伸直,部分病人只表现为腕下垂 ,拇指不能伸直。亦可出现麻木不仁。舌质紫暗或正常,苔薄白, 脉涩或缓。本症多为外伤、病久,或药物中毒而发病。 治疗方法: 体针取穴:太阳,攒竹,风池,大椎,陶道,曲池,手三里,外关, 阳溪,合谷,大陵,劳宫等。 随证选穴:病久致肝肾不足者加肝俞,肾俞,气血两虚者加关元( 灸),脾俞,气海,掌指关节不能伸直者加八邪。方法: 首先针太阳,攒竹,后针风池,曲池,合谷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62259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5
下一篇2023-12-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