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膀卡卡举不高 恐是旋转肌破裂

肩膀卡卡举不高 恐是旋转肌破裂,第1张

原来「手卡卡、举不ㄍ高」 是旋转肌破裂了

当手无法正常举起或觉得卡卡时得注意了,可能是旋转肌破裂所导致。一名男子因右边肩膀痛到无法举高、酸软无力,连睡觉翻身压到肩膀还会痛醒,于是前往嘉义大林慈济医院就医检查,才发现原来是肩膀的旋转肌破裂,经由骨科部运动医学科主任林敬兴以微创关节镜手术后,终于让他顺利摆脱疼痛之苦。

右肩疼痛影响生活 穿衣服都困难

林敬兴医师说,这位53岁苏先生于门诊时表示,半年前在一次更换车子轮胎之后,回家开始觉得右边肩膀轻微疼痛,原以为只是常见的搬运轮胎时拉伤,擦药膏过几天就会好,没想到这股疼痛持续发作,到后来对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包括工作、运动、睡眠,甚至穿衣服等日常动作都显得困难,半年以来不断饱受右肩疼痛折磨。

旋转肌破裂无法施力 手举不起好困扰

林敬兴指出,旋转肌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肩关节旋转,使肩膀能侧抬与内外旋转,一般会破裂的原因为撞击、拉扯、长期磨擦,或因年纪过了五十岁以后,逐渐形成肩关节的骨刺,进一步造成的肩关节卡住或夹击症候群产生的磨损,另一种则是因病人本身肩峰骨的形状较为弧形,容易产生磨擦。当旋转肌破裂后,病患会有肩痛、无法施力、手举不起来,或半夜睡不着,甚至痛醒等症状,若未妥善治疗,就会像「蛀牙」一样,恐怕会越来越大洞,成为重度破裂并增加手术困难度,影响预后及回复功能。

微创关节镜手术 修补旋转肌问题

苏先生经由核磁共振检查确诊后,使用微创关节镜手术,针对旋转肌腱做修补,同时手术中又发现二头肌腱撕裂伤,接着再进行二头肌腱做固定,手术后隔天就能出院。病患术后休息约一个月并建议使用三角巾,手臂吊带等固定保护,术后前一个月至三个月,须注意平时动作不可太大或提重物,待伤口复原后配合复健。林敬兴提醒,旋转肌的治疗早期在压迫,或有肌腱炎时以保守治疗为主,但若是到了肌腱破裂并影响工作及生活的地步,最好考虑开刀治疗,以免引发严重的后遗症。

加入,天天关注您健康!LINE@ ID:@ 订阅健康爱乐活影音频道,阅读健康知识更轻松 : /supply/article/35740 关键字:旋转肌破裂, 肩膀痛, 酸软无力, 嘉义大林慈济医院, 骨科部, 运动医学科

 急救办法:

 ①一般可直接在患部摸到具压痛性的结节,且多位于「掌骨及指骨间关节」。严重的话,「近端指骨关节」亦会发生伸展或弯曲受限的情形。

 ②初期可以夹板固定「掌骨及指骨间关节」使其呈伸展姿势(约两周)、施用短期非类固醇消炎剂或局部注射类固醇。

 ③因反复注射类固醇可能导致屈肌肌腱断裂或伤及手指的感觉神经,故病情若在一个月内或注射两次类固醇后仍未好转,则应考虑开刀将粘连的腱鞘剥离或切除。

 攀岩中常见的运动伤害:肩部伤害

 一般所谓的肩关节,是介于肱骨与肩胛骨之盂唇所形成的关节,而锁骨则横于其上,与肩峰形成肩锁关节。盂肱关节是一种球窝关节,肱骨像球状被包在浅浅的盂唇窝中,以主动性的盂唇、关节囊韧带及被动性的三角肌、「旋转带」来提供稳定。

 受伤原因:

 在这个狭小的空间内,关节、肌腱、韧带与滑囊间的经常性的磨擦与碰撞,将引起诸如:旋转带撕裂、肩峰下滑囊炎、肱二头肌肌腱炎、棘上肌肌腱炎等肩部伤害,称之为「夹击症候群」。夹击症候群的患者一般会有肩部前方和外侧疼痛、肩部运动范围变小(特别是手臂无法高举过头)、手臂肌肉无力等症状。夹击症候群常见之病况包含以下三种:

 1、旋转带腱炎

 旋转带是由肩胛下肌、棘上肌、棘下肌、小圆肌所组成,这些肌肉包围覆盖住肱骨,在肩关节稳定与手臂移动中扮演了极重要的角色。但由于旋转带紧邻由肩峰及啄突所构成的`弓形突起组织,经常性的摩擦将造成旋转带破裂,其中尤以棘上肌肌腱的伤害最常见。

 2、滑囊炎

 旋转带与「肩峰-啄突」间尚有另一组织,称为滑囊,其功能在于减少上述两者间的摩擦碰撞。经常性的撞击将使滑囊发炎,其中尤以肩峰下滑囊炎最常见。

 3、肱二头肌肌腱炎

 旋转带之破裂、肿胀及发炎将造成肌腱供血异常,进而加速肱二头肌长头肌腱之磨损,甚至断裂。

 急救办法:

 ①治疗初期的目的为降低疼痛及肿胀,并调整训练方式以使患部休息。

 ②采肌力强化运动(如:下斜方肌、前锯肌之训练)及肩关节伸展牵张运动等物理治疗。

 ③必要时亦可施用短期非类固醇消炎剂或局部注射类固醇。

 攀岩中常见的运动伤害:肘部伤害

 攀岩者最常见的肘部伤害是所谓的「上髁炎」。上髁炎依肇因及受伤点不同,可分为「肱骨内上髁炎」(即俗称的高尔夫球肘)及「肱骨外上髁炎」(即俗称的网球肘)。

 受伤原因:

 肱骨内侧上髁是屈指浅肌及侧腕屈肌的起端,而肱骨外侧上髁则是伸指肌及侧腕伸肌的起端,以攀岩着重屈肌力量的特性而言,罹痪内上髁炎的机率因而较高。

 上髁炎是指前臂屈(伸)肌的牵拉,而引起附在肱骨内(外)上髁起点处的撕裂、发炎、肿胀等病状,其症状包含:肱骨内(外)上髁中心之压痛、屈(伸)指肌及屈(伸)腕肌之广泛压痛等。

 急救办法:

 ①患者因让患部肌肉适当休息、施以局部热敷或超音波等物理治疗及进行患部肌肉之拉筋与肌力训练。

 ②倘若疼痛复发,则可考虑施行筋膜切开手术。

 

  满意答案

  一、肱三头肌、胸肌训练。

  在没有健身器械的情况下,俯卧撑就是这些部位的主要锻炼方法。做俯卧撑时,支撑的双手距离较大时,主要是靠胸肌发力:距离较小时,主要是肱三头肌发力。

  做俯卧撑时,可以对练习方法做一些改变,以达到不同的效果。

  击掌俯卧撑:双手快速撑起离地,完成击掌后落地。这样可以提高手臂的爆发力。

  单手俯卧撑:如果想练习最大力量,做俯卧撑又比较轻松了,可以做单手俯卧撑。如果坐不起来单手的,可以把一只手扶在凳子上,把重量尽量压在另一只胳膊上做俯卧撑,以提高强度。

  抬高脚部做俯卧撑:把脚部垫在高处(相当于上斜卧推),这样可以刺激胸肌的不同部位。

  二、腹部肌肉训练

  主要练习方法是仰卧起坐、仰卧举腿、仰卧两头起等。仰卧起坐主要练上腹部,仰卧举腿主要练下腹部,这个怎么做肯定不用我说了。

  俗称两头起的练习就是平躺着,上身和腿部同时上抬,手和腿相触后再放下。

  还有一个方法:屈膝坐在地上,双手扶住膝盖外侧,上体逐渐向后仰,直至双臂伸直。然后双手上抬至与地面垂直,这样是不是感觉上体快要倒了,坚持10秒左右,放松一下,然后接着再做几次。

  三、腿部肌肉训练

  如果没有健身器械,就主要依靠一些克服自身重量的练习。

  单腿深蹲:刚开始练习时,双手可以扶住身边某物以保持平衡,如果做不起来也可以双手使一点力。等力量上来了,就可以不用手扶做单腿深蹲了。主要练大腿股四头肌。

  半蹲跳:蹲下一半左右后,快速起跳,同时双手向上摆动,落地后立即快速跳起,连续练习。对于提高大腿肌肉的爆发力效果很好。

  单脚提踵:脚前掌站在某个较高的地方,脚踝上提后再降下,单脚做,练习小腿肌肉。

  换脚跳:主要靠脚踝发力,单脚起跳,空中换另一条腿落地,然后再次跳起。主要练习小腿肌肉的爆发力。

  四、腰背部肌肉训练

  没有健身器械的情况下,腰背部不太好练。如果有哑铃就可以用哑铃练,比如哑铃划船就可以练背部肌肉。

  社区里如果有单杠,可以练习引体向上,这是练背的好方法,注意采用不同握距来练习,可以刺激背部不同部位的肌肉。

  练习腰部肌肉,可以在家找一个重物,俯身下去双手抓住重物,再挺腰成直立。还可以做俯卧两头起,俯卧姿势,上体和腿部同时上抬。

  五、肱二头肌、小臂肌肉

  用哑铃可以做臂弯举,练习肱二头肌;腕弯举,练习小臂肌肉。如果没有哑铃,也可以用其它东西代替,比如我上中学时,就经常用装满书的书包代替哑铃做臂弯举和腕弯举。

  小臂肌肉还可以利用椅子来练习,这是我以前想出来的。双手握住椅子的双腿,拳眼向上,小臂发力使手腕上抬,再缓慢放下。还可以调整手握的部位来调整强度,效果非常好!

  六、三角肌训练

  强壮的三角肌可以使你的肩膀看起来更加宽阔,上大学时我们老师说三角肌、胸肌、肱二头肌是人体的三块“形象肌”,练好了体型会很好。

  用哑铃可以做前平举、侧平举、俯身飞鸟,分别练习三角肌前束、中束、后束。没有哑铃就可以用椅子代替(在这个训练方法中,椅子是重要的工具)。

  比如双手握住椅腿,向前平举,练习三角肌前束。

  双手各握住一个椅子做侧平举,练习三角肌中束。

  也可以用重物代替哑铃做俯身飞鸟,练习三角肌后束。

  最后再介绍一个很好的锻炼方法:立卧撑

  从直立开始,下蹲,双腿向后蹬出成俯卧撑姿势,在收腿成下蹲,然后跳起。这样反复练习。也可以做一个俯卧撑后再收腿跳起。

  这个动作看似简单,但非常累人,以前考体育学院时身体素质测试就有这一项。对于提高耐力和身体协调能力的效果非常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84971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6
下一篇2023-11-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