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大家对“五十肩”这个词并不陌生,所谓的“五十肩”指的就是肩周炎,很多人都有或曾经历过它的困扰。
肩部僵硬,根本就举不起来,如果用力举,肩部就非常的疼痛,感觉肩关节严重运动受限。
什么是肩周炎?
肩周炎,全称为肩关节周围炎,是以肩关节疼痛和活动不便为主要症状的常见病症。本病的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多见于体力劳动者。
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治疗,有可能严重影响肩关节的功能活动。
早期肩关节呈阵发性疼痛,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以后逐渐发展为持续性疼痛,并逐渐加重,昼轻夜重,肩关节向各个方向的主动和被动活动均受限。肩部受到牵拉时,可引起剧烈疼痛。肩关节可有广泛压痛,并向颈部及肘部放射,还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三角肌萎缩 。
肩周炎的表现
1、肩部疼痛
起初时肩部呈阵发性疼痛,多数为慢性发作,以后疼痛逐渐加剧,钝痛或刀割样痛,且呈持续性。
气候变化或劳累后,常使疼痛加重,疼痛可向颈项及上肢(特别是肘部)扩散。当肩部偶然受到碰撞或牵拉时,常可引起撕裂样剧痛 。
肩痛昼轻夜重为本病的一大特点,多数患者常诉说后半夜痛醒,不能成寐,尤其不能向患侧侧卧。若因受寒而致痛者,则对气候变化特别敏感。
2、肩关节活动受限
肩关节向各个方向活动均可受限,以外展、上举、内外旋更为明显。随着病情的发展,由于长期废用而引起关节囊及肩周软组织的粘连。
肌力逐渐下降,特别是梳头、穿衣、洗脸、叉腰等动作均难以完成,严重时肘关节功能也可受到影响,屈肘时手不能摸到同侧肩部,尤其在手臂后伸时不能究成屈肘动作。
3、怕冷
患肩怕冷,不少患者终年用棉垫包肩。即使在暑天,肩部也不能吹风。
4、压痛
多数患者在肩关节周围可触到明显的压痛点,压痛点多在肱二头肌长头腱沟、肩峰下滑囊、喙突、冈上肌附着点等地方。
5、肌肉痉挛与萎缩
三角肌、冈上肌等肩周围肌肉早期会出现痉李,晚期可患上废用性肌萎缩。
肩周炎的发病原因
肩部原因:
①本病大多发生在40岁以上中老年人,软组织退行性病变,对各种外力的承受能力减弱是基本因素。
②长期过度活动、姿势不良等产生的慢性致伤力是主要的激发因素。
③上肢外伤后肩部固定过久,肩周组织继发萎缩、粘连。
④肩部急性挫伤、牵拉伤后治疗不当等。
肩外因素:
颈椎病、心、肺、胆道疾病引发的肩部牵扯痛,因原发病长期不愈使肩部肌肉持续性痉挛、缺血而形成炎性病灶,转变为真正的肩周炎。
肩周炎发病机制
肩关节前面观、后面观、侧面观
完整的肩关节运动主要由四个关节完成,即盂肱关节、肩锁关节、胸锁关节及肩胛胸壁关节。
肩周炎主要发生在盂肱关节,其由肱骨头及肩胛骨的关节盂组成。因肱骨头比肩胛骨的凹窝相对大很多,塑造了肩关节特殊的功能。
活动度极大,可做多方面的活动,包括前举、后伸、侧抬及内外旋转;
相对不稳定,且容易松脱。
肌和肌腱:外层为三角肌,内层为冈上肌、冈下肌、肩胛下肌和小圆肌四个短肌及其联合肌腱。联合肌腱和关节囊紧密相连,附着于肱骨上端如袖套状,称为肩袖或旋转肩袖。
肱二头肌长头腱起于关节盂上方,经肱骨结节间沟的骨纤维隧道;肱二头肌短头起于喙突,经肱盂关节内前方到上臂。
滑囊:
有三角肌下滑囊、肩峰下滑囊及喙突下滑囊。其炎症可与相邻的三角肌、冈上肌腱、肱二头肌短腱相互影响。
关节囊:
慢性损伤主要表现为增生、粗糙及关节内外黏连,从而产生疼痛和功能受限。后期黏连变得非常紧密,甚至与骨膜黏连,疼痛消失但功能障碍却难以消失
肩肱关节的关节囊(前面观、后面观、额状切面)
肩周炎的特点是当肩关节的疼痛与活动限制达到某种程度之后,就不再继续发展,并且疼痛逐渐减轻以致消失,关节的活动功能也逐渐恢复,但也有少部分不能完全恢复。
肩周炎治疗
(1)在肩周炎早期,患者的疼痛症状较重。功能障碍是由于疼痛造成的肌肉痉挛所致,所以治疗主要是以解除疼痛、预防关节功能障碍为目的,缓解疼痛可采用吊带制动的方法,使肩关节得以充分休息;或用物理治疗方法除疼痛。急性期一般不宜过早采用推拿、按摩方法。
(2)在肩周炎的冻结期,关节功能障碍是其主要问题,疼痛往往由关节运动障碍所引起。治疗重点以恢复关节运动功能为目的采用的治疗手段可以用理疗、西式手法、推拿、按摩、医疗体育等多种措施,以达到解除粘连,扩大肩关节运动范围,恢复正常关节活动功能的目的。纪式筋骨贴传承人纪女士研究肩周炎理疗推拿按摩治疗几十余年,结合家族祖传经验,疗效显著。在这一阶段,应坚持肩关节的功能锻炼。除了被动运动之外,患者应积极主动地配合,开展主动运动的功能训练,主动运动是整个治疗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3)在肩周炎恢复期,以消除残余症状为主,主要以继续加强功能锻炼为原则,增强肌肉力量,恢复在先期已发生失用性萎缩的肩胛带肌肉,恢复三角肌等肌肉的正常弹性和收缩功能。
家庭训练
1) 外展:拉伸肩关节囊下部。把前臂和肘部放在桌子上,前臂渐渐远离身体滑动,轻柔外展肩关节,当滑动到最大程度或感觉到轻微疼痛时停止,保持 5 秒。
2)外旋:拉伸肩关节囊前部,站立位,屈时约 90°,手掌握住某固定物品保持不动,身体朝远离手掌的方向旋转,当旋转到最大程度或感觉到轻微疼痛时,停止转动,保持 5 秒。
3)内旋:牵伸肩关节囊后部,站立位,手掌置于腰部,肘部支在某固定物品上,身体向肘部旋转,旋转过程中时部位置固定,双脚不动,当旋转到最大程度或感觉到轻微疼痛时,停止转动,保持 5 秒。
4)摆臂运动:弯腰至上身与地面平行,患侧手臂自然下垂,健侧手可辅助,首先是前后方向的摆动,待适应基本无痛后增加左右侧向的摆动,最后增加环绕动作,逐渐增加被摆动角度。
5)爬墙运动:待肩关节外展达45°时,面对墙壁用双手或单手缓慢向上,使上肢尽量上举,然后再缓慢退下至原点,重复;而后,患侧面向墙,使上肢尽量外展。
6)水平内收、外展运动:当肩关节上举达90°时,然后双十指交扣,掌心紧贴后脑勺,先向外扩展双臂,使肘部远离头面部,双臂,使上臂贴近头面部。
7)拉环运动:如右图,利用活动拉环进行锻炼,双手分别拉住两个拉环,健侧手向下用力,使患侧手被动上举。
8)毛巾运动:肩肱关节后伸达30°时,健侧上肢在上,患侧在下,双手在背后拉住一条毛巾。
运动后体内肌肉中的乳酸会大量的堆积增加肾脏排泄的负担,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出现急性肾功能损伤、肾功能衰竭的情况。放松肌肉的最好的办法,第一是牵伸,第二是按摩,第三是热敷,这些方法都可以加速肌肉的血液循环,促进肌肉的恢复,而且可以增加肌肉的乳酸代谢。牵伸的方法主要是,在上肢牵伸肱三头肌、上臂、肩胛的肌肉;下肢主要牵伸股四头肌、腘绳肌、跟腱;还要牵伸躯干,就是脊柱的牵伸,可以做一些弯腰摸脚尖的动作,进行牵伸后背的肌肉;还要牵伸胸大肌,可以做扩胸运动。每次牵伸是最好到最大范围维持在6s以上,牵伸10次为1组。还可以通过热敷、按摩、泡热水澡等方式,来加速血液循环放松肌肉。按摩主要是按摩比较丰厚的、大块的肌肉,比如三角肌、腰背肌、臀肌、股四头肌,还有腓肠肌,也可以进行肌肉的拍打,都是非常好的。
肌肉的放松训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首先就是肌肉的抖动训练,也就是肢体的抖动训练。训练目的就是缓解肌肉轻度的痉挛,促进肌肉局部血液循环,当肢体进行抖动的动作时,肌肉产生横向的规律的震动,会使正常保持纵向收缩的肌肉,产生机械性的牵张作用,从而达到放松肌肉的目的。
其次就是肌肉的拉伸训练,拉伸的作用是可以使肌肉产生纵向的、持续性的张力性收缩,使肌肉内部的血管和肌肉细胞出现瞬间的收缩现象,当放松被拉伸的肌肉时,血管和细胞会产生明显扩张,从而使局部的软组织得到有效的放松。最后可以进行轻运动量的有氧运动,例如中速的走路可以使肌肉得到有效放松。
肌肉酸痛的自我处理
一,休息:
休息能减缓肌肉酸痛的现象,并可慢慢促进血液循环,能加速代谢产物的排除,并能消除肌肉酸痛部位营养的供给与修复,使之恢复正常。
二,静态伸展:
牵伸肌肉可加速肌肉的放松和拮抗肌的缓解,有助于痉挛肌肉的恢复。对酸痛局部进行静态牵张练习,保持伸展状态2分钟,然后休息1分钟,重复进行,每天做几次这种伸展练习有助缓解痉挛。
三,拍打按摩:
对酸痛局部进行按摩,使肌肉放松,促进肌肉血液循环,有助损伤修复及痉挛缓解。当然也可以进行自我放松治疗,一般以颈背、四肢为主,头部和胸腹为辅,具体手法是:
1 捶打腰背:双手握成空拳,轻捶肩背和腰部。也可以使用拍打棒依次交替拍打双肩、后背、腰部和下肢等部位。拍打时,注意背部宜轻,下肢可偏重。
2 推拿腿部:从上至下在大腿的前内侧及前外侧反复推拿。
3 抖动双腿:站或坐位,腿部肌肉放松并抖动,同时可进行踝关节的上下左右环形活动。
4 分推印堂:用双手拇指从印堂穴(眉心)向左右分推至太阳穴,反复8~10次,每次之间停顿5~10秒钟,然后五指分开,由前额发际推擦至百会穴5~6次,反复操作30次,每次间隔5~10秒钟。
5 按揉胸腹:从上而下依次按揉前胸,反复20次;并从左至右环形推揉腹部,反复做20次。
四,热敷:
是最有效的一种方式,对酸痛的局部肌肉进行热敷,可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新陈代谢,加速肌肉酸痛的缓解和恢复,尤其是配合轻微的伸展运动或按摩,将更能加速消除延迟性肌肉酸痛,促其恢复正常
想知道它的原因就需要了解以下两个原理,交互抑制当支配一肌肉的运动神经元受到传入冲动的兴奋,而支配其拮抗肌的神经元则受到这种冲动的抑制,此种生理活动现象称为交互抑制。反射性抑制,支配一肌肉的运动神经元受到持续的传入冲动的兴奋,而支配其神经元则受到这种抑制,这种抑制是机体为了避免自己的肌肉组织损伤而引发的一种保护性反射,此种生理活动现象称为反射性抑制。能够抑制放松神经肌肉就是根据这两个原理来的。
肌肉酸痛的原因无非是肌肉损伤、痉栾、分裂或乳酸堆积后而起。
一般用温热水泡洗,采取局部热敷和涂擦药物的方法。涂擦油剂、糊剂或按摩擦剂也可减轻疼痛。服维生素C和维生素E,或含这两种维生素高的食物,也有助于加速受损组织的修复和缓解酸痛。
应这样防止酸痛:
1、 锻炼安排要合理。根据不同体质、不同健康状况科学地安排肌肉锻炼负荷。经过一段时间锻炼后,原先出现的肌肉酸痛症的运动量,就较少出现症状了。并且表现有特异性。例如下坡运动锻炼一段时间后能减轻下坡锻炼带来的肌肉酸痛症。
2、锻炼时,尽量避免长时间集中练习身体某一部位,以免局部肌肉负担过重。
3、做好锻炼时的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准备活动做得充分和整理运动做得合理有助于防止或减轻肌肉酸痛。准备活动中,注意对即将练习时负荷重的局部肌肉活动得更充分。整理运动除进行一般性放松练习外,还应重视进行肌肉的伸展牵拉练习,这有助于预防局部肌纤维痉挛。
4、局部温热和涂擦药物。锻炼后用温热水泡洗可减轻肌肉酸痛。局部涂擦油剂、糊剂或按摩擦剂也可减轻疼痛。
5、牵伸肌肉的运动可减轻酸疼。牵伸肌肉可加速肌肉的放松和拮抗肌的缓解,有助于紧张肌肉的恢复。这种肌肉牵伸练习也为预防锻炼时的拉伤打下基础。
对酸痛局部进行静力牵拉练习,保持伸展状态2分钟,然后休息1分钟,重复进行,每天做几次这种伸展牵拉练习有助于缓解肌肉痉挛;
6、口服维生素C和维生素E有促进结缔组织中胶原合成的作用,有助于加速受损组织的修复和缓解酸痛。经常参加运动的人比普通人更需要补充维生素,这是因为充足的维生素供应不仅能提高运动效果、预防运动性疾病,还能使肌肉得到充分的恢复和休息。
维生素C参与肌肉组织的生物氧化过程,促进物质代谢等,对提高机体的运动能力有重要作用。
维生素C不仅是连接组织间的润滑液的主要成分,还可保护细胞免遭毁坏和防止衰老。每日需要量:最少量是90毫克,大运动量的人可以超过2000毫克。分成2~3次摄入,主要来源:柑橘类水果和果汁、青椒、红辣椒、水蜜桃和猕猴桃等。
同维生素C一样,维生素E也是一种抗氧化物,抵抗自由基对身体的副作用。经实践和研究发现,运动之后服用维生素E有助于减轻肌肉酸痛。每日需要量:400~800国际单位,主要来源:坚果类、种籽类、深绿色蔬菜、菜籽油、全谷类等。
我们长期久坐的工作生活方式,会对身体造成各种各样的影响,从呼吸到姿势再到内脏功能,影响无处不在。
随着久坐,髋部每天都在保持弯曲,久而久之髋屈肌就发生了问题,这些问题除了会产生腰部和髋关节疼痛,还会带来骨盆前倾、圆肩驼背等一系列姿势的改变。
髋屈肌是什么,为什么对我们身体影响这么大?我们又该怎么改善他们呢?
髋屈肌是什么
在了解怎么运动和锻炼这些肌肉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他。
髋屈肌简单来说就是连接髋关节和双腿并进行屈曲动作的一组肌肉,主要包含;髂腰肌、股直肌、缝匠肌、耻骨肌、腰大肌、阔筋膜张肌、长收肌、短收肌。突然的运动或跌倒都会导致髋屈肌拉伤或撕裂。
这些肌肉会协同运作,将我们的腿或腰屈曲在一起,但是当我们髋关节已经屈曲了,比如坐着的时候,这些肌肉将不再运作。所以久坐的生活方式会导致髋屈肌无力或紧张,因为这些肌肉总是处于一个缩短的位置。
过度紧张的髋屈肌会导致髋关节活动范围受限、姿势不良、腰部或臀部疼痛甚至导致受伤。
构成髋屈肌的肌肉
髂腰肌:髂腰肌是一块位于骨盆深处的扁平三角形肌肉。它起自髂窝,止于股骨小转子,它的主要动作是屈曲和旋转大腿。
股直肌:股直肌是大腿前面中部较浅的一块肌肉。它起自大腿根部外侧、髂前下棘和髋臼上缘,包绕膝前方髌骨后借韧带止于胫骨粗隆。有伸膝关节和屈曲大腿的功能。
缝匠肌:缝匠肌呈扁带状,是人体内最常的肌肉,起自髂前上棘,斜向内下方,经膝关节内侧,止于胫骨上端内侧面沿。它是人体最长的肌肉,有助于弯曲膝盖和腿。
耻骨肌:耻骨肌是一种扁平的四边形肌肉,位于股骨小转子下方,起自上耻骨支,止于近端股骨干后方耻骨线,通常称为腹股沟肌。它主要负责髋关节屈曲,但它也会旋转大腿和内收肌。
腰大肌:腰大肌起自第12胸椎体、第1~5腰椎体和椎间盘的侧面,以及全部腰椎横突的前面和下缘。肌束向下与髂肌结合,形成肌腱,穿过腹股沟韧带的肌腔隙,沿髂耻隆起的前面及髋关节囊的前内侧面下行,止于股骨小转子。它可以使躯干屈曲、侧弯和转向对侧。
阔筋膜张肌:位于大腿上部前外侧,起自髂前上棘,肌腹被包在阔筋膜的两层之间,向下移行为髂胫束,止于胫骨外侧髁。它的作用是屈曲大腿
有利于髋屈肌的伸展
每周伸展髋屈肌3-4次有助于预防髋关节和腰部的疼痛。它还可以提高身体的整体灵活性。在做动作时,慢慢地深呼吸。
身体姿势定位
1、双膝跪坐
跪在垫子上,脚尖支撑在垫子上。
背部挺直,双手放在大腿上。
注意:如果没有垫子。铺一条厚毛巾也是可以的。如果膝盖不舒服,可以在柔软的地毯、床垫上做伸展运动。
没有必要一直保持这个姿势,这一步只是为下一步姿势定位动作做准备,如果跪坐感觉很不舒服就尽快进行下一步动作。
医学上的三角巾状胸部下垂系整个胸部呈扁平状,像挂在胸壁上的三角巾,故得名。多见于中老年妇女,特别是绝经后的妇女。胸部基底部冠状面呈长椭圆形,胸部纵径大于横径,没有明显的胸部组织疝坠至乳晕区域皮下。 牛角状轧房下垂的胸部基底部冠状面及远端冠状面基本相等,或者运端略小,胸部纵径较长,乳头位于胸部下线,外观如牛角,胸部内纤维及脂肪组织相对增多,乳腺组织较少,胸部手感较致密,皮肤弹性较好,此类胸部下垂多见于青年女性。 关于胸部下垂的矫治方法,有许多术式,如真皮固定术、胸部上提固定术、双环固定术等,其基本原理都是将下垂松懈的胸部组织上提固定,并相应去除形成“皮肤乳晕”,以获得正常的胸部外观。 胸部松垂是一种生理现象,常见于历经妊娠并授乳之后的中老年妇女,系由于胸部内的腺体和结蒂组织增生使胸部增大,其后又发生萎缩,随着胸部增大而被牵伸扩展的皮肤和悬吊支撑结构等弹性降低,加以重力的作用,不再回缩复原,致使胸部松弛而向下垂坠,形状似袋。 胸部下垂的外观形态一般有三种,纺锤状胸部下垂、三角巾状胸部下垂及牛角状胸部下垂。纺锤状胸部下垂是胸部基底部的横经径缩短为特征的胸部下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