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肩膀处的肌肉叫法

人体肩膀处的肌肉叫法,第1张

人体肩膀处的肌肉包括三角肌和斜方肌等。

三角肌俗称“虎头肌”,因为它位于肩部,形状凸出上臂,酷似虎头。 三角肌是一块很大的厚实的、三角形的肌肉,它始于锁骨和肩胛骨之间,肌束逐渐向外下方集中并插入上臂。 三角肌由前、中、后束三部分组成。它的基本功能是使肩关节外展,其前束肌纤维收缩可使肩关节前屈并略旋内,中束肌纤维收缩可使肩关节向侧面伸展,后束肌纤维收缩可使肩关节后伸并略旋外。

斜方肌是一块平的、三角形的肌肉,位于上背及中背的表层肌肉,并根据其肌纤维走向分成上、中、下三部分。它从颈部开始外伸,向下延伸,到达两块肩胛骨之间。它的基本功能是拉肩胛骨向中线靠拢,上部纤维提肩胛骨,下部纤维降肩胛骨。 另外,斜方肌可以协助头部完成转动动作。

此外,肩膀还有冈上肌、冈下肌、肩胛提肌、背阔肌、大圆肌、小圆肌、肩胛下肌等肌肉。这些肌肉相互协同,可以完成肩关节的各项运动。如果肩部出现了疼痛,大部分是这些肌肉的问题。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可以咨询运动健身方面的专业人士或者查阅相关书籍获取更多有用的肩膀处肌肉信息。

肩部训练是保持肩膀稳定性和健康的重要一环。以下是在健身器械上进行肩部训练、增强肩膀稳定性的一些方法:

1 坐姿推举训练:坐在器械上,双手握住哑铃或杠铃,手掌朝前,将器械从肩膀高度推至头顶上方,再缓慢放回起始位置。这个动作可以锻炼本体稳定性,增加肩关节的力量和稳定性。

2 高位下拉训练:站在器械前面,手握把手,抬起双臂,手臂伸直,托住重物,然后向下拉动,使肩关节向下移动,直到肩胛骨靠近脊柱,再缓慢松开。这个动作可以刺激肩胛骨周围的肌肉,提高肩关节的稳定性。

3 侧平举训练:站在器械两侧,双手握住哑铃或杠铃,然后将手臂自然垂下,缓慢地向两侧举起,直至与地面平行,再缓慢放回起始位置。这个动作可以训练肩部中部的肌肉,提高肩关节的稳定性。

4 肩部外旋训练:坐在器械前面,抬起双臂,手臂伸直,手握上臂处的把手,然后用肩膀的力量使两个把手向外旋转,训练肩部的外旋肌群,提高肩关节的稳定性。

5 面拉训练:站在器械前面,双手握住把手,将手臂自然垂下,然后向上拉起把手,直至与脸平行,再缓慢放回起始位置。这个动作可以刺激肩胛骨周围肌群,增加肩关节的稳定性。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肩部训练时,应选择适合自己的负重,控制动作的幅度和速度,并避免过度使用肘部和手腕的力量。定期进行肩部训练可以增强肩膀稳定性,防止受伤和疼痛。

1腿部肌群〈thighs〉:腿部肌群主要是指大腿部位的整体肌群而言,由耻骨肌、长收肌、股薄肌、大收肌四个部分组成。

2、胸部肌群〈chest〉:人体上半身胸腔当中,最显而易见的重要肌群,即是胸部肌群,主要包含胸大肌、胸小肌以及前锯肌。

3、背部肌群〈back〉:背部肌群是由斜方肌、小圆肌、岗下肌、大圆肌、背阔肌、竖脊肌六个部分组成。

4、腹部肌群〈abdominal〉:腹部肌肉,简称腹肌,包括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当它们收缩时,可以使躯干弯曲及旋转,并可以防止骨盆前倾。腹部肌肉对于腰椎的活动和稳定性也有相当重要的作用,还可以控制骨盆与脊柱的活动。

5、肩部肌群〈shoulder〉:肩部肌群主要有三角肌以及斜方肌所构成。肩膀肌肉所伴随的是手臂运动与上身的活动。

扩展资料:

肌肉群是指相同或邻近部位肌肉组成的功能统一的群体。了解人体各部位肌肉群的目的,是为了弄明白每肌肉在类型、作用及功能等方面的不同区别,从而做到正确完成各种健美动作,促进各部位肌肉的发展,增大肌肉块的体积,使肌肉隆起,线条清晰。

肌肉在人的身体中分布很广泛,全身约有520块肌肉,几乎占体重的40—50%,可见人体肌肉是身体的主体。其名称一般来说都是按肌肉的类型、形状、位、功能等分类起名。

-肌肉群

肩部肌肉是十分重要的肌肉,是衔接手臂和躯干的枢纽。想要身体结实好看,想要穿衣有型且有力量感,一定要将肩部锻炼加入你的健身计划中。

肩部肌肉包含前三角肌(三角肌前束)、侧三角肌(三角肌中束)、后三角肌(三角肌后束)和肩袖肌群。肩袖肌群含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今天我们重点说下如何锻炼三角肌后束和中束,因为肩袖肌群几乎看不到,许多人也没有锻炼他们的欲望,而前三角肌,在大多数锻炼中,都会锻炼刺激得到。如俯卧撑、引体向上、平板支撑等,另外许多人的含胸驼背,也是因为前三角肌强而后三级弱造成的。所以此文先不谈。

好的,直接步入整体,从难到易的来说下该如何锻炼我们的肩部吧。只要长期锻炼,有个壮实好看的肩部,可不是梦想哦。

第一个动作:EZ杠直立划船

此动作主要刺激三角肌中束,新手尽量避免锻炼,或在有人指导下进行,新手很容易造成肩部拉伤。若是想试试此动作,可以选择轻度重量,切勿贪重。

此动作注意最高点肘部不能太高于肩部,不然会刺激到斜方肌,也是新手较容易出现的错误,收握距和肩同宽即可。

第二个动作:颈后肩推

此动作主要锻炼三角肌后束,新手和第一个动作一样,切记贪重,锻炼时候记得全握杠铃,或者用拇指横撑握着杠铃。做时候,可以手掌打点镁粉,防止打滑。注意节奏,发力呼气,放下时候吸气,动作缓慢,不要贪快。腰背挺直,紧贴器械椅,让发力都集中在三角肌。

第三个动作:俯身侧平举

此动作主要刺激三角肌后束。俯身侧平举基本都能锻炼到后束,角度从和躯干垂直到60度即可,不用和肩膀成一直线,不然又会刺激到斜方肌,我们主要是为了锻炼三角肌。此动作对新手友好,建议一开始锻炼肩部动作时候,可以从此动作开始练习。

最后一个动作:直臂侧平举

双脚自然开立,与肩同宽。双手抓握哑铃,做侧平举动作,最高点和躯干垂直,此动作主要是锻炼三角肌中束,和上胸大肌。如果没有器械椅,可以从此动作开始锻炼。

  肌肉牵伸练习的方法

  1、牵伸股四头肌练习:两膝跪地、作呕干后伸位,亦可屈膝、屈髋跪坐位、两手向后撑床或地面,然后作挺腹伸髋练习,重复10~20次,每次维持5~10秒,注意两膝不离地。

  2、牵伸腘绳练习:可站立位或伸膝屈髋坐位进行,尽量前屈体,注意不有屈膝、体踵,重复10~20次,每次维持5-10秒。

  3、牵伸小腿三头肌和跟腱练习:可有两法:一为面向墙、离墙站立、两手撑墙,身体向前尽量使腹部接近墙,重复10-20次,每次维持5-10秒。注意两足跟不离地,离墙距离可根据需要调整。如只需牵仲一侧跟健,可将另一腿靠近墙即可、另一种方法是一腿置另腿后侧,然后,作屈膝下蹲动作,后腿的牵伸大于前腿,重复10一20次,每次维持5一10秒,注意足跟不离地,可逐渐增加下蹲深度。

  4、牵伸骼胫束练习:患侧侧向墙,离墙站立,一手撑墙,一手叉腰作侧向墙动作,使患侧髋部尽量接触墙,即可牵伸该侧骼胫束。重复I t)~20次,每次保持5秒左右,注意两脚平放于地,不要离开地面。离墙距离可逐渐增加。 5、牵伸股内收肌群练习:两足开立,两手叉腰,向一侧移重心,该侧稍屈膝,另侧内收肌即被牵伸。重复10-20次,每次维持5秒左右如两侧需要牵伸,即可左右一练习,开立距离可根据需要增加或缩小。 上肢肌肉牵伸方法原则与下肢相似。

骨骼肌是运动系统的动力器官,广泛分布于人体各部 ,在神经系的指挥下,完成随意运动 。

1肌肉的形态结构

肌肉按形态可分为长肌、短肌、阔肌和轮匝肌四类。

每块肌肉按组织结构可分为肌质和肌腱两部分。肌质位于肌肉的中 央,由肌细胞构成,有收缩功能;肌腱位于两端,是附着部分,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每块肌肉通常都跨越关节附着在骨面上,或一 端附着在骨面上,另一端附着在皮肤。一般将肌肉较固定的一端称为起点,较活动的一端称为止点。

2肌肉的辅助结构 肌肉的辅助结构主要有筋膜、滑液囊和腱鞘,是肌肉周围的结缔组 织所形成的结构,有保护肌肉和辅助肌肉运动的作用。

3全身各部的主要肌肉 人体全身的肌肉可分为头颈肌、躯干肌和四肢肌。

(1)头颈肌:头颈肌可分为头肌和颈肌 。

头肌可分为表情肌和咀嚼肌。表情肌位于头面部皮下,多起于颅骨 ,止于面部皮肤。肌肉收缩时可牵动皮肤,产生各种表情。咀嚼肌 为运动下颌骨的肌肉,包括浅层的颞肌和咬肌,深层的翼内肌和翼 外肌。

(2)躯干肌:躯干肌包括背肌、胸肌、膈肌和腹肌等。

背肌可分为浅层和深层。浅层有斜方肌和背阔肌。深层的肌肉较多 ,主要有骶棘肌。

胸肌主要有胸大肌、胸小肌和肋间肌。 膈位于胸、腹腔之间,是一扁平阔肌,呈穹窿形凸向胸腔,是主要 的呼吸肌,收缩时助吸气,舒张时助呼气。

腹肌位于胸廓下部与骨盆上缘之间,参与腹壁的构成。可分为前外 侧群和后群。前外侧群包括位于前正中线两侧的腹直肌和外侧的三 层扁阔肌,这三层阔肌由浅而深依次为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 、肌。后群有腰方肌。

(3)四肢肌:四肢肌可分为上肢肌和下肢肌。

A上肢肌:上肢肌结构精细,运动灵巧,包括肩部肌、臂肌、前臂 肌和手肌。 肩部肌分布于肩关节周围,有保护和运动肩关节的作用。其中较重要的有三角肌。 臂肌均为长肌,可分为前后两群。前群为屈肌,有肱二头肌、肱肌 和喙肱肌;后群为伸肌,为肱三头肌。前臂肌位于尺、桡骨的周围,多为长棱形肌,可分为前、后两群。 前群为屈肌群;后群为伸肌群。 手肌位于手掌。分为外侧群、内侧群和中间群。

B下肢肌:下肢肌可分为髋肌、大腿肌、小腿肌和足肌。

髋肌起自躯干骨和骨盆,包绕髋关节的四周,止于股骨。按其部位 可分为两群。 髋内肌位于骨盆内,主要有髂腰肌、梨状肌和闭孔内肌。 髋外肌位于骨盆外,

主要有臀大肌、臀中肌、 臀小肌和闭孔外肌。

大腿肌分为前、内、后三群,分别位于股部的前面、内侧面和后面。

前群有股四头肌和缝匠肌。 内群位于大腿内侧,有耻骨肌、长收肌、短收肌、大收肌和股薄肌 等。

后群包括外侧的股二头肌和内侧的半腱肌、半膜肌。 小腿肌可分为前、外、后三群。 足肌可分为背肌与足底肌

http://mp3ylcom/pic/pic_3766_2html 手部肌肉图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826621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5
下一篇2023-09-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