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舞基本功初中级训练要求
舞蹈基本功教学的内容包含很多的方面,其中控制训练是舞蹈基本功教学内容中最重要最核心的教学组成部分。关于舞蹈考级,同学们必须了解一下,快来看看舞蹈考级基本功训练要求。
一、二、三级基本功训练要求
蛙式压胯 要求:腹股沟尽量贴地,双脚脚心相对。
横叉压胯 要求:腿伸直绷脚直膝外开,身体前卧,腹股沟尽量贴地。
前压腿 要求:腿直膝直脚绷,胯放松,脊椎拉长,小腹贴腿。
压旁腿1 要求:开胯,一腿折回,一腿伸直绷脚外开,背找腿。
压旁腿2 要求:横叉打开,两腿直膝,脚背向上,大腿根转开,找脚背。
腰背肌 要求:双臂夹耳起身抬头,双脚并拢上翘,快起慢落。
搬小燕 要求:双手抓脚腕外侧,手脚同时尽量往上拉起。
俯式后弯腰 要求:身体俯卧,双手腰间撑起腰,头胸腰顺次向后弯,头找屁股,双腿并拢。(腿分开,脚找齐)
跪下腰1 要求:双手抓脚腕,跨前顶,仰头找屁股。
跪下腰2 要求:双膝跪地,双手夹耳,头胸腰依次向后弯,胯前顶,仰头找屁股,双手扩指手心扶地,指尖找脚。
下腰 要求:身体直立,双手夹耳,由头胸腰顺次向后仰倒手撑地,仰头看脚,收紧腰胯。
抢脸1 要求:找到荡的感觉,脚尽量找头。
抢脸2 要求:双脚前点地,要控制住的半抢脸。
四、五、六级基本功训练要求
扶把练习
把上擦地
前擦地 要求:以脚跟带动全脚半脚到脚尖点地,有延伸感,动力腿脚尖对主力腿脚后跟。
旁擦地 要求:以脚尖带动经全脚,半脚到脚尖点地,有延伸感。脚跟前顶,大腿跟转开。
后擦地 要求:以脚尖带动经全脚,半脚到脚尖点地,有延伸感。大腿跟转平,脚背向外,动力脚尖对主力脚后跟。
(注:擦地时保持上身直立,稳定,胯正。)
把上压腿
压前腿 要求:腿直胯正,基本做到脊椎拉长,小肚贴大腿。
压旁腿 要求:双腿直立外开,胯正,基本做到后背贴大腿。
压后腿 要求:单手扶把,外侧直腿在把杆上,大腿根外开,脚背向外,主力腿蹲,上身保持直立。
把上抬腿
前抬腿 要求:小八字位,动力腿经前擦地慢慢抬起45°脚跟向上顶,延伸感。
旁抬腿 要求:双手扶把, 经旁擦起45°,大腿转开的。
后抬腿 要求:经后擦起45°,脚背向外。
把上踢腿
前踢腿 要求:动力腿经擦地向上,脚尖用力脚跟带踢。
旁踢腿 要求:经旁擦地脚尖带往耳后踢,胯根打开。脚背向外。
后踢腿 要求:经后擦地脚尖带后踢, 胯跟转开脚背向外。
(注:腿直脚绷,上身直立稳定,胯正。)
地面练习
横叉竖叉 要求:在三级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加强软度。
担叉 要求:下竖叉,前后腿膝盖伸直绷脚,成一条直线,保持胯正,双手撑地,往下担。
中间练习
直立后弯腰 要求:加强数量,甩腰。
抢脸 要求:加强控制力,加强数量。
小踢腿 要求:速度力度, 踢出25度,经擦地的。
大踢腿 要求:同把上踢腿要求,重心的转移,手位叉腰或山膀位。旁腿要求外开,向耳后。
(注:其他软度训练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强脚、膝、胯的方向,开度,直立和稳定,腿、腰、肩、胯,脚背。)
七级以上基本功训练
综合一至六级内容练习,着重能力和控制力的加强和软度的延续,使学生能自如的控制身体和腿脚的能力协调。
注:七级以上组合教学内容里包含有基本功训练,并且组合内容较多,各班的基本功训练时间缩短,以活动热身、保持身体软开度最佳状态为主。加强组合里的身韵、舞姿、表演能力的训练。
;随着时代的发展,舞蹈事业逐渐走入人们心中,国家、学校开始重视舞蹈教育,从单一的舞蹈类型,到多元化的种类,其中现代舞的发展尤为突出。人们从认识现代舞到学习现代舞,再到深入研究现代舞。现代舞着重于形势与技巧的创新,同时艺术思想上追求时代趋势。西方现代舞对芭蕾自身的变革有着历史性的意义,对古典舞与民间舞教育的影响也尤为重要。
一、什么是现代舞,现代舞的定义
现代舞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文化现象,我们很难用一种简单明了的定义来概括其全部内涵及外延。然而,现代舞就其本质而言,它属于一场舞蹈从传统向现代转换的运动,作为一种观点,它表明现代舞蹈家对舞蹈本质的重新认识以及舞蹈在当代世界中所承担艺术功能的态度。
现代舞蹈是一个开放的体系,是从欧洲近代文化衍生出的一种现代现象,20世纪以来向世界各地延伸,并以“重新返回”的方式寻找“本土”依据,形成现代的全球性的扩张局势。
二、现代舞的基本训练
(一)现代舞的基本体态
现代舞的体态是“返回自然”,但“返回自然”不是任意的自然运动,而是合乎客观规律的自然运动。它是建立在呼吸技巧和节奏上的收缩与放松技术,是以身体内部的或外来的刺激所产生的肌肉和神经反应为基础,加上夸张、粗粝、力度强劲的律动,充分发挥肢体蕴藏的运动潜能,去揭示人们的内心世界,传达各式各样的人生体验。
(二)现代舞的基本特征
现代舞的语言本身就是模糊的特征。不过语言的模糊特征并不应该成为作品涵义传达不清的理由。也就是说现代舞的某一具体舞蹈动作可以是多义的“词语”,但是作品自身涵义却应该是明确的,编导所希冀传达给观众的东西应该是清晰的,而且应该是可以让观众多少有些领悟的`。为了达到这一点,选择出最恰当的动作去作艺术内涵的全部昭示,是舞蹈艺术创作的基本出发点,也是艺术创作中最主要的一点。
(三)现代舞的基本训练方式
以邓肯为首的舞蹈家们认为,舞蹈应该是人性和精神的解放,是表达灵魂、生命和情感的最好方式,使之呈现为现代舞的动作训练体系是对人的研究,因此在训练中舞蹈往往从走、跑、跳、蹲、立、躺等日常形态入手。
现代舞对身体能力的要求,并不是一套特殊的、固定的、僵化的、不变的动作体系,而是通过训练身体的灵敏反映去感受和表现心灵,重视感觉力量和情绪力量来诱导肌肉活动,其将肌肉的收缩与情节冲动的强度成比例的表现出来,而不是像芭蕾舞演员的那样循规蹈矩地接受风格的动作规范训练。现代舞经历了一个世纪的创新、发展,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与接受。
现代舞的训练方法强调:人体作为工具,应通过特殊方式进行运用;在训练中采取不同的方向创造动作的各种形貌;通过整体动作的节奏组织和速度变化发展动作;通过加强力度的部位并组织动作片段的样式。现代舞的身体训练,十分重视对人的情感及其行为的分析,经常将各种感情作为表演主题展开。
三、现代舞训练的重要性
(一)现代舞的突出优点
现代舞是西方外来艺术,从根本上说是一种观念。它是现代社会具有时代特征的舞种。现代舞有两个突出优点:一是全身性动作,身、手、头、脚、脑并用,二是运用全身动作表意传情,在身躯的情感表达上有较大的突破。
(二)现代舞的重要体系
现代舞从创作观念到训练手法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优越性及训练价值。在现代舞学习训练过程中,会深刻的体会到经由现代舞的训练,有力的增强了自己身体的表现能力。学习的现代舞课程中,主要学习的是美国现代奠基人之一的韩芙莉训练体系,她全部技巧包含了从平衡――不平衡――平衡的发展过程。她认为舞蹈的动作产生于演员的重心移动,她把舞蹈在这两者之间称为两个平衡静止点之间的弧线。她创造厂“倒地――爬起”的技巧,以后被林蒙继承发展为“林蒙技巧”成为美国现代舞三大训练体系之一。
四、现代舞与古典舞、民间舞的教育结合
(一)现代舞与古典舞的教育结合
在教学中科学地运用古典舞、现代舞的技法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实践教学目的的最根本的途径。跳的高、转的多只是基本功,是一种表现的手段,一种肢体的能力。当我们在观赏一部作品时。关键是看他如何用自己的肢体,包括肢体的各种能力来表达一种特定的情感或塑造一位特定的人物。古典舞与现代舞的结合,就是现代舞能够打动现代观众的心和占典舞对于教学的重要作用。在古典舞与现代舞运用上应研究身体的控制能力、跳、转、翻等技巧。教材使用少而精,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如课前地面活动组合,可以将身体利用现代舞的方法充分得到解放和放松后进行训练。我们都知道古典舞的训练风格是对手、眼、身、法的要求细致,将神韵与基本功的训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而现代舞的训练,在开发人体多层次、多手段上给予我们一些新的启示,它是人体运动中形态的自我,体现在动作、形体、动律、节奏及运动路线,更具人体的开发应用。
(二)现代舞与民族舞的教育结合
1现代舞的训练体系对民间舞演员有着重要训练价值
我们中国的古典舞也有与自己风格相配套的训练体系,惟独我们在对民族民间舞蹈演员的训练方法,是游离于芭蕾和古典舞的训练方法之间。民族民间舞也应该建立一套完善的、科学的、又符合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风格动律特征规律的训练方法体系,能够更好地培养出具有良好身体素质条件的民间舞蹈优秀演员。
2现代舞的训练体系适用于民间舞的教学
舞蹈并不光讲究技术性,更是强调一个舞蹈演员的艺术性,而芭蕾训练容易使演员的上身形成僵化,使之不能更好的去表现民族民间舞中的“拧、转、旋、曲”的身体动态。而如现代舞中格莱姆的训练体系,是以呼吸为动力,强调用身体的脊背来带动动作,可以达到很好地训练民族民间舞蹈演员背部肌肉的能力和韧性。也有利于我们掌握不同风格民族民间舞蹈中的一些技术技巧,这些都是芭蕾训练体系所不能完全给予的。诸如现代舞中“收缩――放松”“倒地――爬起”等训练方法都能更好地帮助民族民间舞蹈演员达到松弛、灵活自如的能力。
总之,无论是继承传统的东西,还是外来的东西,都必须具备一定的鉴别能力。外来文化教育理念的吸收引进是需要且必要的,但是不能囫囵吞枣,或一味地强调与国际接轨,而不考虑自身存在的教育问题,我们应当在扎实的理论基础上认真研究,在研究中提出问题,在实践运用中找出答案。
都可以,个人认为拉丁舞更胜一筹,因为驼背跳拉丁舞是保持不了平衡的,容易矫正驼背
而且学习10年以下中国舞一般学不到什么,因为大部分中国舞机构都是幼儿启蒙机构,没有技巧,就是点点头摇摇头站起来坐下来动动手摆摆腿,中国舞的出路也不多(相比拉丁舞。哪个学校校内演出有跳中国舞的?我是没有看到过,跳拉丁舞的倒有一大堆)拥有中国舞身韵也是要有天赋的,而且学会真正的中国舞的也不多,我小时候学了好几年,不还是动动手摆摆腿,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真不知道这市面上所谓的”中国舞“和电视上优雅柔美的中国舞有什么关系!
也就是说,我不是觉得中国传统文化有什么不好,而是大部分教中国舞的真的是在教中国舞吗?相比之下,所有拉丁舞机构至少没有一个不在教拉丁舞的吧。
个人观点,有主观成分
和我观点不同的欢迎讨论,不欢迎恶意言论哟
要想练好中国舞软开度,首先需要更多的压腿和压腰。这两个在软开中很重要,另外一个是开肩和开裆。只有练好自己的软开场,才能跳好。
如何训练中国舞软开度?
第一:热身
在室外热身的前提下,可以做一些腰、臀、膝、踝、腿、腿部肌肉准备活动,因为肌肉和韧带的伸展性与肌肉的温度有关。如果之前锻炼,有助于提高肌肉的温度,有利于腿部的训练,同时可以防止韧带的手部损伤。所以在跳舞之前,一定要做好身体的热身工作,这样才能有效的更好的保护身体的肌肉免受拉伤。
二:打开臀部。
我们可以用最普通的方式,青蛙党。这种青蛙趴的重点是像青蛙一样趴在地上,然后叉开双腿。注意保证双腿呈90度,并保证膝盖和臀部在同一水平线上,尽量与地面交叉。在训练的过程中,会有疼痛,所以疼痛会导致身体的变形。这时候为了保证身体的准确性,可以把脚掌靠在墙上,重心放在臀部,千万不要放在腰部或者手臂上支撑。然后,身体会放松,慢慢呼吸,感受气息,让臀部慢慢下沉,达到完美的效果。
三:卷腰
重点!腰部对孩子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又脆弱的地方。在训练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孩子的安全。没有老师的帮助,只好用撑地后卷腰的方法,难度不大。首先趴在地上,脸自然朝下或者右耳侧贴,然后脚跟并拢。你的屁股一定要收紧,然后双手放在身体两侧,然后双手放在地上支撑身体。然后,你的头,脖子,肩膀,胸部,最后是你的腰。然后双腿向上吸,膝盖尽量保持闭合。你的手臂必须伸直,不能弯曲。然后,你的脚背被拉伸了,你就可以用了。
四:压脚背
压脚背时,双膝并拢,然后双膝脚跟并拢抬起,然后臀部向上抬起,双手放在身体两侧支撑,向上推脚背,用自己的身体和脚背挤压,保持三分钟。一定要注意,训练的时候脚背一定要绷直,千万不能脚背或者脚尖跳。如果动作不规范,会严重导致脚型变形,严重影响身体的发育!
中国舞软开度培训的最佳时代
根据人体的生长规律,要解决软开问题,首先要把握好训练期,也就是人八到十岁的骨骼钙化期。当然,11岁到13岁的孩子正处于附中和中专的年龄,这是训练的第二好年龄。作为一个古典舞学生,要解决的重点部位是开肩、松腿、柔腰、开臀、韧带延长和关节能力的提高。训练方法需要科学,不一定要咄咄逼人。应根据各阶段的培训需求,坚持严格控制和适度原则。训练范围从小到大,动作速度从慢到快,量少次数多。不同的学生应该有不同的要求,因材施教。同时,要有目的性强、针对性强的案例培训计划。要防止教师因为教学的兴奋而加快教学进度,随意改变教学计划。教学过程和计划的变化应随着学生学习的进展而变化。
中国舞软开度好练吗?
很难。中国的舞蹈复杂多样,技术难度大,动作幅度大而难。它需要身体各部位关节的灵活性和肌肉的高弹性。它要求肌肉有很强的爆发力、控制力和耐力,但更重要的是肌肉的柔韧性好,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软开。运用软开场的基础,不仅可以保证舞蹈动作的质量,提高训练效率,还可以拓展中国古典舞的表演范围,极大地丰富舞蹈动作的表现力和表演手段。所以,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国古典舞舞者,必须具备全方位的软开能力。
中国舞蹈技巧有哪些?
舞蹈基本功有压腿、压肩、推脚背、踢背、开球、大踢、开球、小跳等。
舞蹈是人体动态造型美的本质。科学协调的舞蹈训练,会提高学生身体各部位的协调性和灵活性,促进儿童骨骼发育,增强儿童消化功能,刺激食欲,提高身体素质。
中国舞有哪些基本功呢
中国舞培训班教学是面向广大幼儿、儿童、少年及青年,推行国民素质教育的舞蹈课程,把中国古典舞和中国民族舞中一些基本舞姿、动作和舞步,按不同年龄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划分。那么大家知道中国舞有哪些基本功呢?下面一起来看看!
一、压腿
这是少儿民族舞基本功训练中最基本的训练,分为压前、旁、后腿。
压前腿:少儿45。斜角面对把杆,双脚“五位站立”。一手扶把杆,一手自然下垂,挺胸、收腹。然后将重心移至主力腿,动力腿旁吸后向前伸直抬至把杆之上,向前压腿;
压旁腿:在压前腿的基础上,少儿的直立腿旁转90度即变为压旁腿;
压后腿: 少儿在前面两个动作基础上,直立腿再旁转成后腿,一手扶把杆,一手三位,向后压腿。
建议:少儿压腿训练时建议选用节奏感比较强的音乐。
二、踢腿训练
踢腿训练是训练少儿腿部肌肉的力量和柔韧性,分为小踢腿训练和大踢腿训练。
在踢腿时,少儿上体要保持正直,收腹挺胸立腰,收臀、收背,两腿外开,重心在主力腿上。而当向前做小踢随时,动力腿有速度地经过擦地绷脚面,向前踢出35。或45。,然后,经过脚尖着地收回。需要注意的是,在做小踢腿训练时要注意绷直膝盖。
少儿一手扶把杆,一手七位,双脚小八字站立。以大腿的力量急速向上踢起,上身保持平稳,脚背要绷直,膝盖要绷紧,腿踢得越高越好。向前、向后踢时要对准动力腿的肩,向侧踢时要对准耳根。踢起和落回时,要经过擦地,落回时要求具有控制力,轻轻落地。
三、把杆训练
把杆练习是进行形体训练的最基本的训练,主要通过把杆的辅助,帮助少儿掌握最基本的姿态,分为双手扶把和单手扶把两种方式。由于少儿年龄较小,手部的力量较小,因而少儿在做把杆训练时适合双手扶把的方式。
面对把杆,身体离把杆约1尺左右,双腿贴紧,脚跟并拢,膝盖绷直,双手放松弛,轻轻地放在把杆上,与双肩同宽,两肩放松,双肘下垂,肩胛放松,稍稍往后打开。腹肌,背肌和臀肌收紧向上提,头部正直,面部表情松弛。
此外,少儿在进行把杆训练时可以与其他动作组合进行训练,比如下腰、脚尖点地、蹲姿、压脚跟等。
四、劈叉
劈叉是舞蹈训练时训练韧带柔韧性的高级阶段,需要循序渐进的练习。
将腿左右分开成一字形,双手在体前撑地,使上身正直,而后努力使身体向下振压,至两腿左右分开成一线并坐于地下方为合格即为横劈叉;将腿前后分开成1字形,双手撑地,使上身正直,而后努力使身体向下振压,至两腿前后分开至一条线坐于地下为合格则为竖劈叉。
五、下腰
少儿在做下腰时,由于手脚缺乏力气,往往支撑不住身体,常常是用头顶住地面下腰。通过下腰训练,找的用力的部位和下腰的要领,能很好的锻炼少儿腰部的柔韧性。
双脚打开至肩宽,双臂向上伸直,五指打开,手心朝前。下腰时,上半身向后仰,头抬起来向后找自己的脚后跟,身体和手都向脚后跟靠齐并往里卷下好腰以后,手臂和膝盖都尽力撑直,眼睛看脚后跟。
六、压肩
压肩是打开少儿肩部韧带的练习。
压肩时,双手臂伸直放在把杆上。两腿之间的距离略等于肩宽。头部和脊柱都要放松,向下压时能够感觉到肩部韧带被拉长。
;压脚背在舞蹈中非常重要,起着延伸和美观的作用。它既可以延长肢体线条(如:出腿更长、更有力);又可以提高半脚尖的稳定性(如:旋转更稳、更快);还可以增强腿部肌肉群组的爆发能力。
舞蹈对动作的美学要求上升到了艺术的层次,舞蹈表演更需要的是通过优美的舞蹈动作表现出独特的情感。所以在舞蹈学习过程中,注重舞蹈动作的娴熟与完美是必须的,但是同样要注意情感的表达。
扩展资料:
1、基本功第一要素:站
“站”不好,不要谈其他基本功和动作,所以站为第一要素!提高方式:开脚、直膝、包臀、立腰、立背、展肩、立项、沉气、拔头顶。
2、基本功第二要素:立
立是站的延伸,在立的过程中在保留站的所有要领同时,还需稳定身体的重心。立得好则姿态准、脚下稳、旋转稳、舞步轻。提高方式:把杆半脚尖、单脚半脚尖;把下半脚尖、单脚半脚尖。
3、基本功第三要素:直
“直”主要指腿直、后背直这两大块,腿直又包含脚背、膝盖两个大关节的直。提高方式:把杆所有动作都贯穿着“直”的要求,脚背压到最低、膝盖骨绷到凹陷,腿的“直”方得以实现。后背直则为包臀、立胯、立腰、立背、立项、沉气、拔头顶。
4、基本功第四要素:行
“行”因其重心移动较快,“行”练得好,能有效提高舞姿的准确性,同时辅助提高舞蹈过程中的重心操控能力。提高方式:步伐单一练习;步法组合;步法舞姿综合组合。
5、基本功第五要素:韧
“韧”是指身体的柔韧能力,也就是软开度,包括脚背、腿、胯、腰、肩等,韧带及关节的柔韧及拓展。“韧”解决得好身体的空间表现力就强,完成动作的阻力就小。提高方式:压、踢、耗、甩。
6、基本功第六要素:快
“快”是指动作的速度快,快而不紧、快而不懈“快”练得好,灵巧度就高,快速变换舞姿的能力随之提高。提高方式:把杆的小踢腿、弹腿、大踢腿,甩腰,把下的小跳、打击。
7、基本功第七要素:轻
“轻”指动作完成要轻松,腾空要轻飘、落地要轻缓。轻”解决得好,动作飘逸流畅、空中轻盈洒脱、落地无声。提高方式:蹲组合、控制组合、跳跃组合都可直接提高轻的质感。
8、基本功第八要素:稳
“稳”是指动作平稳、舞姿准确。
稳练得好,动作行云流水、舞姿转换精确
提高方式:移重心组合、气息控制组合和舞姿静立均可有效提高稳的品质
凤凰网-提高舞蹈基本功的8字决!
-舞蹈
中国古典舞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的一颗明珠,作为一个独立的舞种,它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五六十年代产生的。它以舞蹈艺术特有的审美规律出发,借鉴中国戏曲舞蹈,吸收中华传统武术精华,兼以融入新的时代精神,这使中国古典舞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时代特点和民族精神。中国古 典 舞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具备高度民族审美表现力的具有全面技巧的中国古典舞演员。这就要求舞蹈演员除了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和技术技巧外,还须同时具有在中国古典舞特定的艺术规范和审美特征要求下的重要表现手段— 身韵。身韵使古典舞突破了戏曲程式动作的限制,“变其形,扬其神”,从审美高度把握住了古典舞的核心审美特征,达到了“神”与“形”的独特结合,并在古典舞教学训练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 、身韵概念及形成特点
身韵是身法韵律的总称,身法属于外部的技法范畴;韵律则属于艺术的内涵体现。身韵具有相对独立的教学目的,即以艺术形体上身的基本动律元素训练为主,剖析了民族传统中的动律元素,提出了提、沉、冲、靠、含、腆、移等基本元素,细致地整理了头、眼、肩、手臂、腕、掌、指、躯干、腰、下肢、脚型及步伐等各种基本位置、姿态、造型、运动路线、各种步伐的训练目的及训练方法,吸收了武术、戏曲中的典型动作,并给予最大的变化、派生和变形,如风火轮、云手等。身韵元素为动作的的拧、倾、圆、曲的曲线美和刚健挺拔、含蓄柔韧的气质美,它的三“圆”运动翻U变和“动静”、“点线”互含以及“形神兼备”、“以神领形”、“形止神驰”的审美原则,体现了古典舞最本质的特征,实现了古典舞民族性的神与形的统一,从而抓住了传统舞蹈中最美、最有表现力、最有民族特点的规律,使之成为贯穿在一切动作、技巧中的灵魂,成为一切技术转化为艺术表现的关键要素。
二、 身韵— 民族化的神与形的熔铸
1、身韵训练— 内蕴与外势的灵魂
舞蹈表演不仅注重动作规格与韵律,更重要的是把握人物特有的气质神貌。中国的文学传统、国画宗旨、戏曲风格与诗词雕塑等艺术门类共同的原则都是神似重子形似。艺术表现与表演抓住了神即抓住了魂。神即神 韵 、心意,是表达情感的手段,起主导支配作用。就本体意义而言,神韵是身韵训练的本质所在,是中国古典舞在其形成、演变、发展过程中始终追求的目标之一,也是其得以生存发展的内在动力。神韵作 为 一个概念和训练要义,它极富中国传统审美形态的精要,而神又与气相贯通,在身韵训练中神韵与气韵实质上是不可分割的,理解并区分两者的内涵和不同效应是十分重要的。气韵和 神 韵的关系:《辞海》中对气韵的解释是神气和韵味;对神韵的解释是神采气度。在身韵训练中,气韵是指人的生理呼吸在形体动态中的艺术化投射,而神韵是人体内传达知觉运动组织中的心力、心思。
从身韵训练中出发,人们普遍比较重视气息的开发和应用,因为通过对气韵的控制,可以使舞蹈演员的身体各组织部位与神经充分调动和协调,当这种协调达到完美的统一,便可舞台空间完全变成展现内在情感的外部空间,以此营造出意境,体现出作品的思想内涵。中国古 典 舞的身韵训练首先从气的训练开始,的第一训练步骤为盘腿坐地,使下半身固定在地面,通过人体内深呼吸而带动的身体上下运动,使学员把全的注意力放置在对气息的开发训练上,强化训练出驾驭气息的制能力,这种最基本的一张一弛动作结构开发训练,形成了一个对气的循环圈,把一种无需意识操纵的自然行为,改变为一种有意识操纵的艺术呼吸行为,使人的自然形体成为富有表现力的艺术形体。肢体舞 动 过程中的神韵并不是玄虚抽象而不可知的,恰恰相反,它起着主导作用,支配艺术灵魂的主观控制力。由内心情感因素牵引,始终运行在舞者的举手投足之间。重神 似 乃艺术创造之根本。以身韵训练中对眼神的要求为例,在表现眼睛聚、放、凝、收、合等艺术形式的时候,都通过内涵支配和心理节奏变化而形成外在的表现力。这种外在的风采与魅力,本质上就是神韵的体现。戏曲表演艺术大师李少春曾说过:“形未动,神先领,形已止,神不止。”不难看出,李少春先生对神韵的要求用的是线行动作解构法,他要求在完成动作时,都始终要用戏曲舞蹈中人物的内在神韵去统领形体并强调内气导引,用神韵这一条线,像串珍珠一样,把戏曲舞蹈中的个体动作符号串在一起,从而产生出一种较大的张力和较强韧性的动态化逻辑结构。正是这种逻辑结构,使它形成了一种世公认的中国式的戏曲艺术形象塑造方法,即表现生活、传达I感的独特手段,这种戏曲舞蹈中基本的神韵原则,其实也就是身韵训练的动态显现。总体 来 说 ,气韵和神韵在身韵训练中彼此依存、密切关联,又有相对独立的特性。以气韵为支点,神韵为顶点,贯穿身韵训练的全程。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大大增强了学生对神韵理解与把握的认知度,使身韵教学中技能与思维同步开发,以达到动作过程中形神统一的完美境界。
2、 形 — 神韵与气韵的归宿
形在中国古典舞身韵中,即客观存在的外部舞蹈动作,包含姿态及其动作连接的运动路线。形是 神 韵 与气韵的归宿,神韵的具体化。形是神的外延,神则贯穿形的始终。神、形二者的有机结合的渗透,形成了中国古典舞特有的韵律美感。我国民族具有的内向、收敛、中和、节制、安分、持久的特点,正是这种民族文化识,形成了我们古典舞身韵中以神领形、以形传神的文化渊源。因此,光靠几个外部动作无法替代中国古典舞身韵之形的真正涵义,而应是受着内涵的支配和心理的节奏所表达的结果,是所谓的神形兼备、内外合一。也就是说,身韵的形离不开“意”、“气”、“力”,是靠这三者引动并综合而成的。中国古 典 舞讲究“舞以尽其意”。“意”是一切动作的先导,同时也贯穿形体运动的全过程。它既可以导致气息自然贯通,使形的运动和表现有充实的基础,又可引导形的活动范围,达到形情溶汇、神态完美,舞蹈动作超群脱俗。身韵之 形 每时每刻也都是和呼吸联系在一起。如身韵中“含”、“腆”“提”、“沉”呼吸必然要带动肌肉的收缩与运动,动作与呼吸是紧密联系,互为作用的。动作是呼吸状态的扩大,呼吸赋予动作以生命力和表现力,从而产生适应的力,以达到支配动作所需要的力度。呼吸在动作达到完美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同时它在动作表现情感中也是举足轻重的。呼吸的长短、缓急、轻重,可导致情感的变化,来区别各种人物__的性格和特点,如“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结”这种情感的变化都与呼吸密切联系。
呼吸虽然看不到,摸不着,却在人的精神受到外在刺激时,情感色彩会做出鲜明的反映,同时推动人体做出同步的形态,成为表情的内在核心。内凡呼吸的感觉还讲究力发于腰而达于梢(肢体末端),必须从身休的中段开始一直贯穿到眼睛、手臂。舞蹈 艺 术 是人有意识的情感活动和人体表现,要达到形体与情感和谐统一,呼吸是中介,只有有意识的呼吸才能使二者完美的协调一致。所以正确的呼吸运行产生适宜形态、情感的力度;可以提高身体表现力,使动作更完善;可以扩大其特殊的表现情感的功能。身韵之形同样也需要细致动作的力。所谓“力与形合”,就是要通过神韵的释放使肢体动作产生出的力和表现力,去溶化、融汇身韵训练中具体动作之形。根据动作的不同特点发出不同的力,做动作时发力的时间、部位、大小、轻重、快慢都要适时适量,才会气力顺随,给人以轻松、自然协调、流畅的感觉;相反如发力不适时,不适位、不适量,就会将刚做成软,将柔做成僵,将腾空做成下落,将下沉做成浮飘,形成气不顺,动作不协调,肢体僵硬笨拙的现象,影响动作完成的效果。由于传 统 文化的影响,对宇宙运动循环论的观念,导致了中国艺术具有的“给必须回到起点”的划“圆”特征。所以古典舞的动律以“划圆”为基本原则。特别是在高年级的教学任务中,要把已经成形的跳、转、翻等技术、技巧和身韵训练中的主干动作,根据音乐的旋律和组合动作的高、低、起、伏合理的结合在一起,也就是把艺术语言的抒情t和技术语言的规范性有机合理的结合起来,进一步强化身韵训练的生命力。或按照身韵训练的三圆运动轨迹,平圆、立圆、8字圆来融合技术、技巧。平圆可以和技术、技巧动作中的“转”等平圆w',动作结合。立圆动作又可以和技术、技巧中的“翻身”、“跳跃”等立圆V'-1动作结合。8字圆更适合综合性组合的运用,它的动作是由多元素组合而成,比其它动作更富于形象性。
综上所述 ,身韵训练体现了民族的神韵和风格,使艺术语言的抒情it和技术语言的规范性结合起来,以新的舞蹈形式培养了更高标准的中国古典舞演员,从而达到古典舞高度完美、高度统一的美学原则。身韵展现不仅体现了古典舞的风貌,凝结着古典舞神与形之精髓,而且渗浸着现代人的理解,溶入了中华民族舞韵之魂灵,愿这朵绚烂之花在舞蹈艺术的肥沃土壤中结出更多硕果,为舞蹈艺术风景中增添一抹绚丽的色彩!
如果没有强壮宽厚的背部,那么无论你怎么练都不会让你看上去更加强壮。想要V字型的身材,背部的训练必不可少,这里给大家分享锻炼肌肉的方法,坚持训练你的背部肌肉。不过任何锻炼都要循序渐进,先从比较基本的背部训练开始,三个月之后就可以进行更加高级的背部训练,等到下一个夏季到来的时候撑爆你的T恤,
端先来看我们的计划方案,如下:
项目组数每组次数
屈身杠铃划船315,12,10
宽握器械划船212
单臂哑铃划船212
前高拉背训练器212
方法/步骤
屈身杠铃划船
身体前屈,膝盖稍微弯曲,双手握杠铃,两手距离略比肩宽,提杠铃至腹部,然后慢慢回原位。
宽握器械划船
坐在器械上,双手宽握器械臂,用力拉至胸口下方,然后回原位。
单臂哑铃划船
单臂握哑铃,另一只手支撑,用力提拉哑铃与胸部平行,然后回原位。
前高拉背训练器
宽握拉杆,用力拉至胸口锁骨上方,然后慢慢回原位。
注意事项
屈身杠铃上提的重量一定要慢慢加,不可过猛,否则容易伤到腰部。
后三项训练要选择正确的重量,就是每组达到12次一定要有力竭的感觉。这样才能达到效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