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赛艇青少年训练规律上总结身体素质技战术心理和作风训练的经验体会

从赛艇青少年训练规律上总结身体素质技战术心理和作风训练的经验体会,第1张

(1)热身:早上起来先围绕篮球场跑10圈,不需要快,放松跑。

(2)热身完之后压韧带。这很重要,我们知道韧带直接关系到你的协调性和爆发力。

(3)俯卧撑,上肢力量是你对抗的保证,不需要做多组,第一次就用全力,能做几个就几个。关键是尽全力一次做完。

(4)仰卧起坐,快起慢下,起来的时候身体快,放下去是身体放慢速度,别小看这细节,这很重要。

(5)蛙跳,10个一组,来回3组。腿部力量是你一场比赛坚持下来的保证。

至于篮球技术。没有捷径,就需要楼主发时间去练习,多看视频对你的技术提高有帮助。

祝你成功

国内真正大学crewteam是真的挺少,倒是专业队和俱乐部挺多(相比之下)

我是到美国读本一接触的赛艇。我这种高中没有过划船经验的叫做walk-on

就我这半年的训练和比赛来开(室内室外),需具体具备的必要素质有两点:1身体上的fitness健康程度2心理上的坚毅程度

第一点好理解任何运动都是非常困难的但是rowing是异常的考验你的身体素质,腿腰熊背手臂全都起决定作用,关键是你整个身体状况是否能承受下来高强度的耐力爆发力的结合。据某些(我也不知道可靠不可靠)数据显示,赛艇运动时体内血液乳酸含量处在各个运动项目前几位,这个乳酸含量也就决定了你身体的防御机制(也就是说此时你会累的不行,想要放弃,此时你身体整体情况越好,你越能坚持)。当你开始滑船前几分钟会觉得轻松。但是随着你每一下的全力输出,你会觉得全身缺氧(注意赛艇不是龙舟)你需要比马拉松运动员还要坚毅的心才能坚持下来。而且这是一个团队运动248人都有最重要的就是别坑了你的队友don'tletyourteammatedown。所以心里的要求有多高也可想而知了。

如果你是新手一定注意事项;

上船单脚踩中间(只能踩中间那个地方,safetyzone),然后坐下,调整脚的位置,绑紧。

绿色标记浆是左手,红色是右手,划船时始终左手在右手上方。

握浆手,靠边握,大拇指放在握干头的地方。

滑的那一下尽量只让浆头在水中,不多不少。推的那一下轻轻抬起就好,浆会自己漂在水面上

频率,就跟着你前面那个人就可以了。所以坐第一个的人很重要。

板的颜色就像旗子一样的作用,每个俱乐部的花色都有区分。

1)划船器,又称划船机,是以训练为目的,用来模拟水上赛艇运动的机器。划船器对腿部、腰部、上肢、胸部、背部的肌肉增强有较大的作用,每划一次,上肢、下肢、腰腹部、背部在过程中都会完成一次完整的收缩与伸展,可以达到锻炼全身肌肉的效果

2)英派斯的明星产品HSR007 Ski&Row滑雪划船综合训练器,是集划船和滑雪两种训练模式于一体的健身运动器械。既可以满足大家日常的体能健身训练,也可以作为专业赛事比赛用的器械。HSR007 Ski&Row滑雪划船综合训练器在滑轨水平放置状态下可进行常规划船训练,还可以利用手柄进行手臂,肩部以及核心肌群的力量训练,搭配脚步拉力附件,还可以实现小腿前屈后伸,髋关节内外收展等训练功能。

3)滑雪划船综合训练机在滑轨直立状态时,可进行滑雪训练。利用滑雪手柄可以进行核心上肢拉力等抗阻训练。划船机不只可以做高强度的间歇性训练,也可以做低负荷有氧运动的健身器械,能够降低运动给身体带来的损害。

一 、多功能滚轮式跑步机

多功能滚轮式跑步机是一种模拟跑台、划船器、推举器、脚踏车 和墙顺械运动的健身器;同时还附装按 摩器。

主要操作项目及锻炼部位:

1跑步运动:锻炼腿部各肌

2腰部健美运动:腰部、臀部健美。

3手臂健美运动:增强手臂肌力和健美。

4腿部健美运动:锻炼腹肌,健美腿部。

5脚踏车运动:增强腿部诸肌和腹直肌。

6仰卧起坐运动:增强腹部肌力、健美腹部。

7立推运动:增强大腿、臂部和下背肌力。

8360度划船运动:增强胸大肌、腰 背肌、腿部诸肌和手部肌力

9交替划船运动:增强二头肌、户部和腰肌力。

10反向划船运动:增强臂部、胸部肌力。

11俯卧撑运动:增强肩部、臂部、胸部肌力。

12臂部、腰部、背颈部、腹部、腿部按摩运动:使有关部位得到振动性按摩。

锻炼者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当的运动方式进行锻炼,对人体的心肺功能及上下肢功能肌肉的增强有较好的作用。适用于田女老 少家庭健身。

注意事项:运动前先做些伸展运动,运动量逐步加大。用餐前不宜进行运动,用餐后1小时方可运动。

二、划船器

划船器采用铝合金中心滑道,表面喷砂氧化防腐不锈,滑道光滑平整,对称型油缸阻尼,手感阻力均匀可调3档,是一种模拟划船运动的器材,对腿部、腰部、上肢、胸部、背部的肌肉增强有较好的作用。

主要操作项目和锻炼部位:

锻炼人曲腿坐在滑凳上,手足同时施力,腿部伸直后腰部后仰,双臂向两侧后划,模似划船。

适用对象:专业训练、家庭健身。

注意事项:餐前餐后请勿运动,注意施力要领,防止后脚跌倒。

三、多功能平板跑步机

多功能平板跑机是一台可模拟跑台、划船器、推举器、脚踏车等器械进行跑步运动、腰部健美运动、手臂健美运动、腿部健美运动、脚踏车运动、仰卧起坐运动、立推运动、360度划船运动、交替划船运动、反向划船运动、仰推运动、俯卧撑运动、按摩放松运动等13种运动功能。锻炼者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当的运动方式进行锻炼,对人体的心肺功能及上下肢肌肉力量的增强有较好的作用。本机采用平板跑带式,噪声小、阻力平稳、步履感强。适用于男女老少、家庭健身。

使用时和多功能滚轮式跑步机一样,运动前先做些伸展运动,运动量逐步加大,运动后不要马上进食,餐后1小时方可运动。

四、MMT-2型磁电式等动力量健身器

MMT-2型磁电式等动力量健身器为一种机电一体化的带电脑的新一代室内健身吕,它的运动阻力不同于重块式、液压式健身器,而是一种电磁阻力。这种阻力与使用者的体办大小始终自动平衡。不管是运动员还是老人、儿童均是如此,因此使用时锻炼效率高。

老人、儿童使用该器械均十分安全。

MMT-2型健身器的电脑系统能提供功、功率、心率、有效运动时间等多种人体运动参数,有助于不同年龄的使用者达到各自的锻炼目的。

MMT-2型健身器通过简单的转换可以产生30多种运动形式,以达到健身、康复、娱乐及自测体能等目的。

方法及对象:

中老年可根据电脑提供的心率或功率等参数进行能控制运动强度的有氧锻炼,每天或隔天一次,每次20—30分 钟以增强心肺功能。

学龄少年儿童每天进行1—2分钟的最大肌肉力量锻炼。可迅速提高身体体能。能自动计时、记录数据。

主要操作项目及锻炼部位:

1曲拉运动:手臀、背部、臂部、腿部肌肉。

2仰卧起坐:腹部肌群。

3赛艇练习:上、下肢肌群、腹、背部肌群。

4荡桨运动:全身休闲运动。

5俯卧撑运动:上肢、腹部、腿部肌群。

6滑行运动:背部和腹部肌群。

7自由泳运动:手臂肌群、腹部肌群。

8腹部减肥:手臂肌群、腹部肌群。

9坐式颈后举:臂肌群、背部肌群。

10蹬式颈后举:双臂肌群、背部肌群、双腿肌群。

11蹬式颈前举:双臂、双腿肌群、背、胸部肌群。

12蝶泳运动:双臂肌群、腹部肌群。

13蛙泳运动:双臂肌群。

14蹬式下拉:双臂、腿肌群、背、胸部肌群。

15双臂阔胸运动:臂部肌群、胸部肌群。

16单臂阔胸运动:臂部肌群、胸部肌群。

17单臂背部运动:臂部肌群、背部肌群。

18双臂前推:臂部肌群。

19曲体提拉:臂部肌群、腹部肌群。

20坐式滑雪:全身肌群。

21坐式滑雪(II):双臂肌群、腰部肌群。

22功率车运动:双腿肌肉、臀部肌群。

23腕部锻炼:腕部、小臂肌肉。

24被动锻炼:用于康复上、下肢损伤后,肩周炎神经瘫痪者康复。

25前臂曲运动:小臂、腕肌肉。

26双臂上举运动:双臂肌群、背、胸部肌群。

27侧弯练习:腹外斜肌。

28坐式下拉:双臂肌群。

29坐姿 抬拉:双臂肌群、胸、腹、背部肌群。

少年、中年、老年都可根据自身条件选择使用。

锻炼时应注意:使用心率传感器时,应先在静态下使显示心率与实际的脉动一致,然后进入运动状态。

使用心率传感器应避免强光直射耳夹,运动时不应大声说话或较大幅度晃动耳更何况。

有氧锻炼时,室 内应保持空气流畅。绳索应按规定方式安装,禁止绳索间相互摩擦。

五、健身车

健身车是根据自行车运动的原理,通过飞轮与摩擦带之间产生的摩擦阻力,从而达一以健身、强体、调节人体生理循环及活动下肢关节。

该健身车采用优质矩、圆型钢管为主要原材料;高惯性飞轮安装于车体下半部,使踏行平滑无阻;按照人体工程学原理设计的踏脚部分能使运动更加自然、协调;软握把手角度可以调整,车的底部前杆两端配有滚轮,搬移整车少力。

整机采用静电喷塑处理,色彩和谐,先进的电子仪表能准确及时并定量反映锻炼状态,时间-速度-路程-热量-脉搏等数据,以便自己控制适当的运动量。

训练方法:类似踏自行车,用脚踏,运动阻力可任意调节。

适用对象:男女老少不同年龄的人均适用。

注意事项:运动前需作5—10分钟的热身运动,包括暖身及伸展等轻微运动。运动时不可憋住呼吸,如呼吸有困难,应立即停止运动。运动时阻力勿太大,以免产生损伤。调节旋钮切犭用力过猛而产生破损。饭后1小时后方可开始训练,锻炼后至少半小时不能进餐。

六、38功能家庭豪华跑步机(宁静型)

38功能家庭豪华跑步机为多功能豪华型家庭健身器械。为打开国际市场,跑步机的不少部件,如立架、底板阻力器、显示仪表都采用进口材料。

该跑步机包括磁疗扭腰盘、按摩机。

主要操作项目及锻炼部位:

1健步运动:腿部肌群

2平衡支撑:臂、腰、腿和背部肌群。

3引体向上:手臂肩部和胸大肌。

4扭腰练习:腰、腹部肌群。

5定位按摩:颈至小腿全方位肌群。

6屈拉运动:颈肩肌和科方肌。

7骑车练习:大腿肌和腹直肌。

8臂部健美:上、下臂肌肉。

9仰卧起坐:腹部肌群。

10赛艇练习:背部、手臂和胸部肌肉。

11荡桨运动:肩部、手臂肌肉。

12滑行运动:背脊和腹部。

13俯卧撑:肩带、臂和胸肌。

14收腹举腿:腹肌、股四头肌。

15交替划船:肱二头肌、肩带和腰肌。

16360度划船:胸大肌、腹直肌、腰肌。

17磁疗按摩:脚底各穴位。

18正向蝴蝶:肱三头肌、基角肌。

19反向蝴蝶:胸大肌。

20立工蝴蝶:三角肌、肱头肌、腿肌。

21背阔肌练习:背阔肌、三角肌。

22卧式蝴蝶:胸大肌、肱二头肌。

23跪式蝴蝶:股四头肌、胸大肌、肱三头肌。

24坐姿推举:胸大肌、臂部肌群。

25颈后推举:斜方肌、背阔肌、肱二头肌。

26卧姿推举:胸大肌、肱二头肌。

27立姿抬拉:背阔肌、肱二头肌、三角肌。

28屈体提拉:腰肌、臂部肌群。

29挺腰练习:长背肌、臂大肌。

30负重蹲站:股四头肌及臂部肌群。

31侧弯练习:腹斜肌。

32背式提举:肱三头肌、背阔肌、三角肌。

33坐姿下压:肱三头肌。

34反手下推:尺侧伸腕肌、斜方肌、肱三头肌。

35背式下推:三角肌、背阔肌。

36卧姿下推:胸大肌、二头肌。

37立姿下推:尺侧伸腕肌、斜方肌、肱三头肌。

38背蹲练习:斜方肌、三角肌、背阔肌。

适用对象:家庭、活动室、学校、康复中心、健身房等。

注意事项:(1)每次锻炼前进行热身整理活动(5—8分钟为宜)以防止运动受伤。(2)锻炼过程中,用力时吸气,还原时呼出。(3)操作前务必仔细检查机器,排除松脱、错位等故障。确保操作安全。

七、38功能健身器

38功能健身器是一种设计具有新意的新型家用力量训练健身器。它利用人体体重和自然系统,为锻炼者提供不同类型的训练,而无需用重物、像皮带、钢丝绳和弹簧。这种设计使器材部件的作用发挥得较充分。

该器械设计利用了美国专利,为了销往国际市场,器械的主材料均是进口的。器械结构简单,故改变训练项目所需调节时间只需几秒钟即可。

训练若以身体部位划分可分为胸部、背部、双肩、小腿、小臂腹部。

主要操作项目及锻炼部位:

1坐式前推:胸肌、三角肌。

2斜坐式前推:上部胸肌、三角肌。

3斜坐式坚握前推:内侧胸肌、三头肌。

4立式胸前下压:胸肌、三头肌。

5跪式下拉:上部腰肌、二头肌。

6坐式胸前下拉:上部腰肌、肋间肌。

7跪式胸前下拉:上部腰肌、二头肌。

8屈体上摆:上背肌肉。

9背部大幅度扩展:下背肌肉。

10直腿提升:上背肌肉。

11坐式颈后上举:三角肌、颈后肌。

12跪式胸前上举:三角肌。

13耸肩:颈后肌、三角肌。

14直立式上摆:三角肌、颈后肌。

15并脚侧提:肩部肌肉。

16坐式颈后上举:三角肌、颈后肌。

17分脚侧提:三角肌、颈后肌。

18向前提升:三角肌前部、颈后肌。

19前蹲:四头肌、臂部肌群。

20提腿(三个位置):腓长肌、臀部肌群。

21体后提升:后背肌群、蝈绳肌。

22负重下蹲:四头肌、臀部肌群、腓长肌。

23三头肌下压:夺头肌。

24三头肌下压高级训练:三头肌。

25背后曲伸肘:二头肌。

26传统双臂屈伸:胸大肌、三头肌。

27集中收约定俗成 :二头肌。

28反向收缩:前臂肌群、二头肌。

29手臂收缩:前臂肌群。

30背后曲伸肘:三头肌。

31法式上举:三头肌。

32坐式屈膝:腹肌。

33起—坐:腹肌。

34侧弯提伸:腰斜肌、齿状肌前部。

35扭转:肋间肌。

36腿部提升:腹肌。

37罗马式坐椅起—坐:腹肌。

该健身器适用于各种年龄、不同体质状况的人,中青年、长期缺乏运动肌肉萎缩者尤为合适。不同强度的训练可适应不同人进行高速性、建设性或消耗性训练以达到各自增强力量、强壮肌肉、减缩脂肪的目的。

注意:锻炼前需作5—10分钟的热身运动,训练要循序渐进,不要超过限度。

八、登山机

登山机是一种模拟登山的有氧训练健身器。采用美国专利设计;材料进口,电子表头能自动显示锻炼的时间、步数、频率并有屏幕储存功能和目标频率设置,有助于用户检验训练效果。该健身器具有十二档的液压阻力调节,可满足各种不同身体素质用户的需求。通过选择适当的锻炼范围,有计划地进行本器械的有效锻炼,有助于改善用户的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并使四头肌、腹肌、臀肌、腓 肠肌等身体大部分肌肉得到增强。

该健身器适用于各种年龄、不同体质水平的人使用。由于该健身器的上部安有扶手,故对年老体弱、下肢伤病者康复期的锻炼、下肢瘫痪者的功能恢复较为方便和安全,对控制体重、保持良好的体形,消除精神压力也有一定的作用。

使用该健身器应注意以下几项:将登山机安置于空气流通的地方;避免短时间内作大量运动;锻炼前先将油缸阻力调低,作几种的慢踏步使心率达到目标范围,然后提高油缸阻力到所希望的范围;锻炼时避免步子过大,左右油缸阻力应保持一致;锻炼结束后,慢踏步几分钟使心率恢复正常。

九、多功能跑步器

多功能跑步器是一种集健症状、体疗于一体的运动模拟器它可模拟跑步、划船、骑自行车、举重等运动项目及扭腰、扩胸等动作,同时,还具有运动速度显示、健身运动计时和自动报时之功能。能检定运动时间、速度及所消耗的能量,还能通过按摩带对腰、颈、肩、背部进行振动按摩。

操作项目及锻炼部位:

1划船:大腿、臂肩、背部和腰部的肌肉。

2扭腰运动:腰部和腹部。

3跑步:腿部肌肉。

4脚底按摩:脚底。

5反向划船:三角肌、臂肩肌肉。

6腿部按摩:可活化细胞、刺激穴道。

7腰部按摩:可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疲劳。

8肩部按摩:可活动经脉。

9腹部按摩:可起到减肥作用。

10仰卧起坐:腰部和腹部肌肉。

11卧姿蝴蝶 机运动:腕关节、臂部肌肉。

12躺式举重:胸大肌、肱二头肌。

13卧推:肩部、三角肌及胸部肌群。

14坐式扩胸;背部、上肢和胸部肌群。

15正坐蝴蝶机运动;肱二头肌、胸大肌。

16坐姿单手运动:三角肌、肱二头肌。

17反坐蝴蝶机运动:背阔肌、三角肌。

18翻腕上推:掌腱膜、肱二头肌、三角肌。

19肩后坐举:斜方肌、三角肌、背

20立姿肩后拉举:肱三头肌、三角肌。

21坐式背部下压:臂部肌肉。

22卧姿下拉:三角肌、肱二头肌。

23弯腰拉举:臂部、腰部肌肉。

24卧姿下拉:掌腱膜、肱二头肌。

25弯腰下拉运动:腰部、臂部、腹部肌肉。

26坐式后拉运动:三角肌、肱二头肌。

27俯卧撑:背部、上肢和胸部肌群。

28手冲淡健美:三角肌。

29踏车:小腿和大腿肌肉。

30深蹲运动:斜三角肌、小腿、臂部肌肉。

31立姿背部运动:背阔肌、三角肌。

32立姿蝴蝶机运动:胸大肌、肱二头肌。

适用范围:各大体育场馆、健身房、疗善意院、福利院、活动室及现代家庭健身健美和康复。

十、YZ95A阳子蹦蹦球

阳子蹦蹦球活动特点是占地空间小,活动方法简单易学;运动量可大可小;既可单人活动,又可供群体游戏。蹦蹦球运动对儿童、表少年、老年人健身都能适用。尤其是对幼儿、少年,经常活动对发展跑、跳能力,提高心肺功能均有很好作用。儿童合理使用对大脑平衡,下肢关节的协调生长,起着良好作用。

训练方法:(1)单人跳方法:首先将联在球上的圆环套在右脚踝上部,右手将球按箭前沿指示方向,由左向后旋转乃出。当球与绳索转到左脚时,左脚向上跳起,以不碰到球;套入圆球的右脚则继续旋转,左脚也再次向上跳起,反复循环,以此类推。当右脚旋转速度与左脚跳起的频率能熟练默契时,则可随心所欲,向多样化发展。采用右脚么旋转或左脚套环,右脚起跳,正转跳,反转跳均可。

(2)双人3人跳方法:先将圆环套的绳索放长,由单人跳熟练起跳,其他人可以从后面或左或右迎合旋转速度起跳,反复循环。

适用对象:不同年龄的人均能适用。但儿童必须满5足岁者才可活动,并应由家长指导进行。

注意事项:

1不要将此球拿在手上旋转,乃动\以免碰伤他人。

2勿将圆环直接接角皮肤,因旋转可能因摩擦而擦伤皮肤请穿上补救子后操作。

3勿将绳索套在颈部晃动,以免勒住脖颈造成伤害。

4户外游玩时,注意车往车辆,不要在马路车道上游玩。

十一、SL-06多功能健身棒

多功能健身棒的特点是根据弹性原理设计而制成的具有“推、压、拉”等功能的健身器具,使用该棒锻炼时,几乎无需运动场地或配合器械,无论在室内、室外、办公室、教室内均能进行锻炼。用健身棒锻炼,可使腕、臂腿、胸、腹、腰等各部的肌肉群增加力度。有利于血液循环。

锻炼时用力可大可小,最大锻炼用力为392牛顿,最小锻炼力为49牛顿。

训练方法:

1单臂锻炼:一手握住棒的一侧绳,另一手反复拉、放锦纶绳。

2双臂锻炼:(1)两手相向压紧二手盖,然后放松(反向),反复循环。(2)两手分握二根锦纶绳,反复拉放。

3腹部锻炼:双腿分开微曲,上身前倾,两手同握一手盖,另一手盖着地,利用上身力量使健身棒弹簧压紧,然后放松,么复压放。

4腹、腰部锻炼:两脚前后分开,将一根锦纶绳踩在前脚底下,用双手握持另一根锦纶绳,然后借助上身前倾,后倾反复拉放。

适用对象:男女老少均可使用,尤其适合小孩及体弱者。

赛艇比赛的起点有一个叫“叠标”的东西,

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两部分相距若干米(具体我忘了)

两部分都是**,中间有很粗的黑色线条

运动员背向终点划行的全过程,都可以通过看起点的叠标判断方向。

如果黑线重合,代表没有偏离航道,而不重合则意味着偏离航道了。

赛艇会拐弯,只不过可以通过划桨或者舵来调整(比如八人单桨有舵手项目)。

这是我的回答,希望你会满意。

赛艇(rowing)是奥运会最传统的比赛项目之一。赛艇是由一名或多名桨手坐在舟艇上,背向舟艇前进的方向,运用其肌肉力量,通过桨和桨架简单杠杆作用进行划水,使舟艇前进的一项水上运动。舟艇上可以有舵手,也可以无舵手。

赛艇运动多在江河湖泊等大自然水域中进行,空气清新,阳光充足,受到大自然的沐浴,能有效地提高人体的心血管和呼吸系统功能,增强全身肌肉力量,调节神经系统平衡,有利于提高人体的健康水平。赛艇运动员的肺活量在各项体育项目中占第一位,可达7000毫升,有人把赛艇运动称为肺部体操。

赛艇比赛开始时,各艇在起航线后排齐。发令员发令后,各艇以最快的速度划向终点,以艇首到达终点的先后判定比赛胜负。在天然水域比赛,天气情况对比赛成绩会产生影响,甚至前后两组比赛时的天气也会发生变化,因此比赛成绩也不具有绝对的可比性。所以,赛艇比赛成绩没有世界纪录。

[编辑本段]赛艇历史

赛艇运动起源于英国。17世纪泰晤士河的船工们经常举行划船比赛。1715年为庆祝英王加冕,首次举行赛艇比赛。1775年英国制定赛艇竞赛规则,同年成立了赛艇俱乐部。

1811年伊顿公学首次举行八人赛艇比赛。1829年牛津大学、剑桥大学首次举行校际赛艇比赛。民众对这种比赛非常感兴趣,观众较多。以后又逐渐增设一系列的杯赛,参加比赛者已不限于两校,除英国外,还有几十个国家派队参加。1839年举办赛艇杯赛。

1846年英国人在艇舷上安装了桨架,增加桨的长度,提高划桨效果;1847年又将重叠板的外龙骨艇改装成平滑的内龙骨艇,提高了赛艇速度。

1857年美国的巴布科克(Babcock)发明滑座,运动员划桨时身体能前后移动,可以有效地利用腿部力量。 1882年俄国人将封闭式桨栓改为活动式桨环,增大划桨幅度。 1890年英国制定类似现代的赛艇竞赛规则。

1892年,在意大利都灵成立国际赛艇联合会,当时有6个会员。当年举行第1届欧洲赛艇锦标赛。此后,国际赛艇比赛一直在国际赛艇联合会的领导下组织进行。 国际赛艇联合会目前拥有120个国家和地区的会员协会。1923年国际赛艇联合会的总部由都灵迁至瑞士,从1997年起设在瑞士的洛桑。

1962年在瑞士举行第1届世界赛艇锦标赛,至1974年共举办4届。从1975年起每年都举办一届世界锦标赛。 赛艇运动项目较多。目前,国际赛艇联合会设立的世界赛艇锦标赛有23个项目,分4个级别。即:男子公开级、轻量级;女子公开级、轻量级。每一个级别又按运动形式分单桨和双桨;按参加人数分单人、双人、四人、八人赛艇;有些项目还分有舵手、无舵手。 为了简化,各项目名称用字母、数字和符号的组合来表示:"M"为男子,"W"为女子,"L"为轻量级,数字为桨手人数,"×"为双桨,"+"为单桨有舵手,"-"为单桨无舵手。因此赛艇运动根据桨手人数、体重、操桨方式及有无舵手,可分成8种赛艇比赛项目。

国际赛艇联合会主办的比赛还有世界23岁以下赛艇锦标赛、世界残疾人赛艇锦标赛、世界杯系列赛和世界老将赛艇比赛等。

1896年第1届奥运会已将赛艇列为正式比赛项目,但由于天气恶劣临时取消。1900年第2届奥运会上举行了赛艇比赛,设6个单项。但当时的比赛规则不完善,比赛的距离、航道和比赛细则都不明确。1934年,国际赛艇联合会规定比赛必须在2000米的直道上举行,宽度至少可容纳3条艇比赛。

由于奥运会设立赛艇项目,并设有较多单项,促使各国对赛艇运动高度重视,推动了这项运动的发展。 历届奥运会赛艇比赛的项目已有多次变化,具体情况见表。

从1976年开始,允许女子运动员参加奥运会赛艇比赛。历届奥运会女子赛艇比赛项目变化见表。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轻量级赛艇比赛及新规则被引入奥运会,男子、女子同时设立了轻量级赛艇项目,比赛仍为14项。

[编辑本段]场地设施

比赛必须在静水水面上进行。从起点到终点,应是同样宽度的直航道。航道长2000米,宽度为135米。一般为6条航道,最多为8条航道。比赛的航道除有2000米的比赛距离外,还有适当的准备活动水域。终点线外至少留有100米的自由水域。航道两边,应各留有一条航道宽度的安全警戒水域。

航道由串联在一起的浮标区分。浮标的间隔为10米或125米,浮标表面应该是柔软的,直径不得超出15厘米。整条航道上的浮标颜色呈规律分布。浮标从起点至100米为红色,从100米后至1750米为橙色或白色,从1750米后至终点为红色。在整个赛道两侧每间隔250米应有明显的距离标志。

同时,为了表示起航区的结束,在100米处应有两面白旗置于航道两侧,以标明这个界限。从起航线算起,中间每隔250米,应用颜色不同的浮标表明这段距离。在起航线和终点线上不设置浮标。 在终点线的外航道两边至少5米处,设置两个白色的大浮标(水鼓),在它的上面各固定一面红旗,以标明航道的终点。

发令塔(Start Tower)是赛艇比赛的专用设施。赛艇比赛开始时,运动员的船艇排在起航线后面,由位于起航线一侧的起点裁判员和取齐裁判员负责使各艇的艇首在起航线上排齐,发令员则站在专门设置的发令塔上。发令塔设在起航线外30~50米处,航道水域中心线的延长线上。

为了让各艇的运动员均能清晰地看到和听到发令员的各种信号,塔上供发令员工作的发令台至少要高于水面3米,但不超过6米。当取齐员在起点线一侧用白旗示意各艇已排齐,可以发令时,发令员即开始逐道点名。点名结束,发令员用英语喊"Attention"(注意),然后举起红旗。在不定长的间歇后再叫"Go",同时挥下红旗。运动员看到和听到发令员的信号后,即可起航,比赛开始。

如果在"Go"发出前有舟艇出发,即为抢航。出现抢航,应召回重新出发,并给予抢航艇警告处罚。由于发令员在发令塔上居高临下,可及时发现和处理运动员出发时出现的各种意外情况。

阿格苏出发系统(Agsostart Starting System)又名"取齐控制器",简称起航器,是赛艇比赛的专用器材设备。这种控制器在每一条航道的起航线上有一个单臂挡板,挡板呈凹形。出发前运动员将船头顶在挡板凹陷处排齐,在音响出发令下达的同时,挡板向水中下坠。如果抢航,则船头顶向挡板弹回,避免过去抢航人工扶船现象。取齐控制器是电动液压装置,最先用于皮划艇比赛,1995年引进赛艇,并于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正式使用。此系统采用的是灯光发令方法,在每个出发台上都装有红、绿两盏灯,当发令员发出"Attention"时,红灯亮起,发出出发信号时,绿灯亮起,比赛开始。

[编辑本段]比赛器材

艇(canoe)

赛艇是一种专门用于比赛、训练的船艇。艇身狭长,两头尖瘦,状如织布的梭子。赛艇的制作材料,除优质木材外,有玻璃钢、铝合金及碳素纤维等。最长的八人艇长达17~18米,宽只有57厘米。最小的单人艇有8米长,最宽处仅29厘米。赛艇规格见表。

桨(oars)

桨(oars)是赛艇的附属器材,是供运动员划动赛艇前进的主要工具,分双桨(scull)和单桨(sweep)两种。用优质木材或碳素纤维或两种材料相结合制成。桨的一端为圆杆,用于运动员握住后拉推桨,称为桨柄;另一端为桨叶,呈长铲状。桨叶的大小和形状是非常重要的。

赛艇器材改革的成功之处就是使用斧形桨,斧形桨把桨叶面改变成斧形并加大,使用相同的力量于桨柄会产生更大的推进力。

稳 舵(fin-rudder)

稳舵是赛艇艇壳下部的固定装置。因状如鱼鳍,故又称鳍舵。稳舵一般用金属制成,安装在艇壳下面纵轴线上,靠近艇的尾部,对赛艇起着稳定的作用,不需要人力操纵。

安全球(bow-ball)

赛艇运动员背向前进方向,无法看见划行前方的情况。为了安全和尽可能地减轻伤害事故,规则规定赛艇的船头上必须装置一个直径为4厘米、用软橡胶或类似材料做成的白色圆球作为保护措施,称为安全球。

桨 架(rigger,oar-rack)

早期的赛艇运动没有桨架,只用两臂牵拉和上体摆动来划桨。桨架的结构和形式有多种,通常用4~5根铝合金细管组合成一个桨架。桨架的外端是一个类似桨叉的桨环,可以开启和闭合。桨放在桨环间,桨叶在水中,运动员划桨时,力量传递到桨栓轴,利用简单的杠杆作用推动赛艇前进。桨架在双桨艇上是左右对称的,在单桨艇上则左右交错排列。

脚蹬架(stretcher,footstretcher)

脚蹬架使运动员在艇上用力拉桨时有一个很好的"立足点"。脚蹬架上有供运动员穿着的专门运动鞋。这种鞋既要使运动员相对"牢固"地结合在艇上,又使运动员拉桨、推桨运行自如。在鞋跟处有一细绳与脚踏板相连,在出现意外或翻艇时,运动员两脚能很快地脱出,称为"快脱型"鞋。

脚蹬架的安置如果过于靠近船头,会造成入水角大而出水角小;如果过于靠近船尾,又会造成入水角小而出水角大。因此,脚蹬架的正确安置,可以保证运动员有一个正确的划桨结束姿势和合理的划水幅度。

滑 座(slide seat)

滑座又叫座板。座板下有四个可以灵活转动的轮子。赛艇运动员对滑座轮子要求很高,不能有松动或过度磨损,更不能因轮子有差异而造成滑行困难。滑座的使用,可使赛艇运动员腰背和腿部力量得到充分地发挥。

滑 轨(tracks)

滑座下有两条平行于赛艇纵轴的滑轨,滑座的四个轮子在滑轨上前后运动。不同艇别的赛艇,滑轨的间距不同,如宽18厘米、23厘米和28厘米等。滑轨的长度从65厘米到85厘米不等。为了保证划水的有效长度,滑轨的长度一般为70厘米到85厘米,而从靠近船头处的滑轨顶端到垂直于桨栓横联线的长度不少于65厘米。

[编辑本段]赛艇术语

正力(positive rorce)

赛艇运动技术术语。各种类型船艇的动力来源,有的是发 动机有的是风帆。无论是发动机驱动的螺施桨或一帆满风吹 着风帆,其动力都是连续不断的。赛艇运动的推进力却是断断 续续的,因为运动员拉桨时,桨叶在水里有力的作用,这时产 生推进船艇前进的积极力量,这是正力。当桨叶出水后,船艇 只依靠惯性力作用,这里正力的作用消失。

负力(negative force)

赛艇运动技术术语。赛艇运动的推进力和其它船艇不一 样,当运动员拉桨时,桨叶在水里可以产生积极的推进力。而 桨叶出水后就没有推进力的作用,而且由于滑座的运动和身 体质量的方向转换,对船艇产生一个很大的负力,这个负力对 抗前进着的船艇,是一个消极力量。赛艇技术好与差的标志之 一,就是要限制消极力量的作用,充分利用积极力量。

划距(stroke distance)

赛艇运动技术术语。指比赛中每划一桨船艇移动的距离, 即比赛全程距离除以该艇所划的桨数。例如赛艇比赛全程为 2000米,某艇共划了250桨,说明其每桨的划距为8米。因此 划距反映了运动员划水的效果,它与运动员的划幅、桨频等因 素有关。初学者和青少年运动员应强调划距,从每桨的划分效 果来改进划桨技术。

划桨周期(stroke eycle)

赛艇运动技术术语。指次划桨动作的全过程。赛艇运动 的划桨周期由桨叶入水、桨划分、某叶出水、回桨所组成。从运 动员的动作来说,是提桨、拉桨、按转桨、推桨。整个划桨周期 是连贯而不间断的。如果以每分钟划40桨计算,每一桨的周 期时间约为1.5秒。 划桨节奏(stoke rhythm) 赛艇运动技术术语。是指一个划桨周期内部各阶段速度 和力量的比例。在一个划桨周期中,通常要求拉桨快而回桨慢,拉桨用力而回桨时放松。例如,假定每分钟划40桨,则每 一桨的周期为1.5秒。划桨节奏要求拉桨用0.5—0.6秒,而回桨要用0.9一1秒。划桨节奏是运动员技术是否合理的标志

平桨(feathering)

赛艇运动技术术语。是指运动员将桨叶平放在水面上,平桨时运动员身体放松,桨叶背面着水,桨叶的前面向天。平桨 也是一种口令,当运动员在划进中,遇到障碍物或靠近码头需 要停止划桨时,舵手或教练员可以用“平桨”口令,要运动员停 止划桨。

回桨(recovery)

赛艇运动技术术语。桨叶出水后,运动员两手轻快流畅地 把桨柄向前推出。当两臂完全伸直把桨柄推过膝盖后,滑座 才起动向前移,同时上体也随着自然前到下一桨的预备姿势。 整个回桨过程中,桨叶水平地在空间前移,离开水面约15—20厘米。回桨时要求身体平稳、自然、放松,动作比拉桨的速 度相对要慢,回桨与拉桨的时间比例约为2:1。如果一桨的 周期为1.5秒,则回桨约需0.9—l秒,而拉桨为0.5—0.6 秒。由于回桨时较为放松,使运动员每次拉桨都能得到短暂的 体力恢复。因此可以认为回桨与拉桨是放松与用力的交替。

拉桨(drive,dull)

赛艇运动技术术语。桨叶入水后,运动员的体重通过腿部 用力传递到脚蹬架上,与此同时运动员动用各部分肌肉积极 地拉桨。从肌肉用力的顺序看,一般认为拉桨开始时主要依靠 腿部力量,然后是背部肌肉,最后是肩臂积极用力。蹬腿拉桨 开始时,滑座在滑轨上向艇首移动,这时要求运动员充分利用 自身体重,有如悬挂在桨柄上以便把力量全部传递到桨叶上 去。从另一方面看,桨叶在水中的移动越小,划水的效果就越 好。在整个划桨周期中,拉桨阶段是使赛艇推进的动力阶段, 这个阶段要使运动员充分发挥其体能。

按桨(press)

赛艇技术名词。拉桨后,两腿在转道上蹬直,躯干在滑座 垂直位置后仰35度左右。双臂曲拉至膈肌部位,双手用掌心轻 夺桨柄移至腹部,用手腕关节作弧形下按动作,使桨叶迅速垂 直出水。要求干净利落,动作快而轻巧。否则,桨叶掠水,会影 响速度。这是赛艇划桨动作进入第2周期的准备过程。

桨叶入水(entry)

赛艇运动技术名词之一。运动员在回桨以后,自然地使两 臂充分向前,桨叶的正面即划水面从向上已转向向前,桨叶与 水面垂直或稍微前倾,利用桨叶的首身重量下落,两臂和两手 则同时自然上抬.使桨叶切入水中,形成桨叶和桨颈没入水中 的最佳深度。这时运动员通过抬体和手臂牵拉,迅速使桨叶抓 住水,同时把自身体重和力量完全传递到脚蹬架上,使船艇受 到力的作用而推动向前进。桨叶入水是一个划桨周期的开始, 要求动作迅速而不是猛力,要求没有水花飞溅。

桨叶出水(release)

赛艇运动技术术语。在两腿蹬直拉桨结束时,上体后仰大 约25度,同时屈臂拉桨至膈肌部位。这时用掌心和掌根轻轻 压桨柄,作弧形的按转动作,使桨叶从水中垂直地跳出水面, 并迅速转成水平状态。这一按转桨的动作要求轻柔而迅速,使 桨叶出水时干净利落,没有挑水或停顿的现象。因为拉桨结束 后,船艇获得了推进力,正以最快的速度在滑行。如果桨叶出 水的动作慢于艇速.就形成了桨叶挡水,从而影响艇的前进速度。

桨频(tempo)

赛艇运动技术术语。指单位时间内的划桨次数。即比赛全 程所划的桨数除以比赛成绩。从生物力学观点看,船速是由划 桨频率和划距决定的。这两个变量又受到技术和器材等方面 的影响。因此提高船速主要从划距和桨频两个方面提高,但是 桨频不可能无限地增加,更不能为了增加桨频而降低划水的 效果。赛艇比赛的桨频从30—40桨/分不等。以男子八人赛 艇的桨频为最高,尤以起航时的桨频更为突出,甚至高达48 桨/分。在训练中不同的桨频往往可以反映出不同的训练强度。

倒桨(backwater,go astern)

赛艇运动技术术语。赛艇正常划行时,运动员把桨叶放在水中,以桨叶正面拉桨,船艇则背着运动员方向前时。倒桨时,正好相反,运动员把桨叶放在水中,以桨叶正面推桨,船艇向着运动员前方即尾方向划进。倒桨通常在离、靠码头或其它应急情况时运用。

提桨(lift)

赛艇技术名词。将桨叶对水面转为垂直角度时立即提桨柄,桨叶自水面插入水中,深至桨颈为止。人体重心从蹬脚板上用力蹬腿迅速后移,手臂与背肌同时间后用力牵拉。要求动 作迅速有力,扎住水的支撑点,使舟艇受水支撑点的反作用力 而被推向前进,是周期性划桨时发力的第一阶段。

看过《无限挑战》的赛艇特辑之后,心里很痒痒想试一试赛艇运动。今年9月份报名了一个当地的俱乐部。报名条件:可以划赛艇的医生证明有可以联系到的紧急联系人可以游泳50米的自我声明理论上是有体重要求的。9月8号是第一次活动,一群小白在教练带领下参观赛艇仓库,维修间,室内机械训练室还有室内泳池训练室。教练首先讲的是水域,哪里到哪里可以给俱乐部开放的,而且船是靠左行驶的。然后是用concept2的划船机划了5000米,体验身体动作,呼吸和频率。教练要求浆频18到20,平均速度是2分10到2分30,链条一定一定要水平进出(这样保证船桨不会过多或者过少的进入水中)然后是去室内的池子里面体验船桨动作。我们最开始的目标是“4人双桨有舵”。教练说的新手注意事项:上船单脚踩中间(只能踩中间那个地方,safety zone),然后坐下,调整脚的位置,绑紧。绿色标记浆是左手,红色是右手,划船时始终左手在右手上方。握浆手,靠边握,大拇指放在握干头的地方。(下面有个图)滑的那一下尽量只让浆头在水中,不多不少。推的那一下轻轻抬起就好,浆会自己漂在水面上频率,就跟着你前面那个人就可以了。所以坐第一个的人很重要。浆板的颜色就像旗子一样的作用,每个俱乐部的花色都有区分。大概每个人滑了10分钟,那天就结束了。

9月17号,第二次活动。教练说我们不是新手了,可以下水了。我们都点点点。。。新手用的船是比较宽的,这样不容易翻船,人越多越不容易掌握平衡,有一个扰动大家都跟着找平衡,越找越不平衡(混沌模型啊。。。)每艘船都有名字,都很酷,还有叫“龙珠Z”的。选好之后登记。船都是扣着放在滑轨上的。4人的船,4个男生可以抬。拿好浆和舵就可以啦。船下水,装上浆。舵手先上,然后大家一起踩安全地带上船,确认浆锁。刚开始坐上去的时候真的很晃,大家把船桨平放打开可以保持平衡。舵手喊口号,类似还有“准备”,“开始”,“推”,“停”船速起来之后,回的那一下船桨就像“打水漂”一样,蹭蹭蹭的感觉好爽!教练在皮艇上穿梭于各个艇之间给大家纠正姿势什么的。划完之后要清洗,河水还是不干净嘛。

赛艇是由一名或多名桨手坐在舟艇上,背向舟艇前进的方向,运用其肌肉力量,通过桨和桨架简单杠杆作用进行划水,使舟艇前进的一项水上运动。舟艇上可以有舵手,也可以无舵手。

  赛艇运动多在江河湖泊等大自然水域中进行,空气清新,阳光充足,受到大自然的沐浴,能有效地提高人体的心血管和呼吸系统功能,增强全身肌肉力量,调节神经系统平衡,有利于提高人体的健康水平。赛艇运动员的肺活量在各项体育项目中占第一位,可达7000毫升,有人把赛艇运动称为肺部体操。

  赛艇比赛开始时,各艇在起航线后排齐。发令员发令后,各艇以最快的速度划向终点,以艇首到达终点的先后判定比赛胜负。在天然水域比赛,天气情况对比赛成绩会产生影响,甚至前后两组比赛时的天气也会发生变化,因此比赛成绩也不具有绝对的可比性。所以,赛艇比赛成绩没有世界纪录。

赛艇运动是以有氧为主的项目,比赛时间为6~7min左右,赛艇2000m比赛中有氧系统供能的比例占80%以上。决定赛艇运动员体能水平的主要机能系统是:循环系统和能量供应系统,而循环系统又包括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另外神经系统、运动系统中的骨骼、肌肉共同参与工作。

赛艇运动员要适应紧张激烈的比赛,必须发挥身体最高机能水平,产生最佳运动效果,各个器官和系统都要尽快进入工作状态。由于神经和肌肉功能大小直接影响赛艇运动员的力量、速度、爆发力、耐力等运动能力,因此合理的红白肌纤维比例、快速的肌电传导速度、较高的ATP-CP含量是赛艇运动员发挥力量速度素质的生理基础。为使赛艇运动员承受极限负荷的训练及适应长时间的激烈比赛,运动员应具有良好的心肺机能,这是赛艇运动员创造优异成绩的重要保障。概括地说就是要求赛艇运动员应具有良好的心肺功能、神经反应速度、肌肉结构。由此可见,决定赛艇运动员体能水平最主要的机能系统是心血管系统、呼吸循环系统、能量供应系统和神经肌肉系统。有针对性地对这四大系统进行科学化训练,对赛艇运动员运动素质的提高、技术水平的发挥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赛艇运动员专项体能主要构成因素分析

(一)专项力量

力量素质是各项素质的基础。总体力量是运动员在从事赛艇专项活动时各运动环节协同一致所表现出来的综合力量。它是运动员专项能力的基础和保证,取决于身体各个部位肌肉力量的发展水平。运动员各运动环节的一般力量、爆发力和力量耐力是运动员总体力量测定和评价的重要指标。也就是说,总体力量是各力量成份在专项运动中的综合表现。

随着现代训练理论的深入,人们深刻认识到总体力量训练和总体力量水平是体能训练的基础和保证。赛艇运动所需要的速度、爆发力,都是以力量为基础的,因此赛艇运动员的力量训练必须全面、系统地进行,总体力量训练必须贯彻在高水平运动员的全年训练安排中。

(二)专项速度

速度素质是赛艇运动的精髓,他是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基本素质。赛艇比赛要求运动员在比赛中快速起航、途中全力划桨,并在最后阶段全力冲刺,所以赛艇比赛中的速度又分起动速度和途中动作完成速度、冲刺划速度。赛艇运动的速度特点是每一桨的动作以快速、有力的形式为主。由于在划行过程中航道上有风和浪的影响,比赛中又有对手的干扰,因此要求运动员能够准确、快速地完成每一次划桨技术动作。

赛艇运动员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发展速度:改善划桨技术,提高划桨的效率,增加肌肉力量,提高速度耐力,提高力量耐力,快速出发,学会匀速划行,运用各种专项训练方法和手段提高运动员的专项速度素质。

(三)专项耐力

良好的耐力素质是赛艇比赛获胜的基础。赛艇单人艇运动员在2000m的比赛中,平均划桨次数是220~240次,比赛时间持续6~8min。赛艇比赛对运动员的专项耐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耐力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运动员技术水平的充分发挥。

发展耐力主要是发展运动员的呼吸和心血管系统,正确的训练使心血管系统氧的利用得到改善,肌肉的氧供应增加。耐力一般分为有氧和无氧耐力,赛艇运动是以有氧耐力为基础、无氧耐力为主导的竞技体育项目。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耐力表现为全身肌力的稳定性及神经系统抗疲劳的能力,所以进行耐力训练时必须将赛艇运动的供能特点和运动方式与划桨技术、比赛特征紧密结合起来进行训练。

(四)协调性和灵敏、柔韧素质

赛艇运动要求运动员的肩、髋、踝关节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在赛艇比赛中由于风和浪的变化,在人与船、船与水的相互参照体系中,每一个划桨动作支点都不一样,要求运动员需要有快速的反应能力、高度的灵活协调性。灵敏、柔韧素质既决定一个运动员技术水平的高低,也成为赛艇运动员体能水平的一个重要构成因素。

三、赛艇运动员体能科学化训练原则

根据赛艇运动的特点,针对赛艇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实际情况,要重点考虑下列因素:负荷量、负荷强度和间歇方式,细分即为练习内容、训练总量(包括训练重量、练习次数、练习组数)、动作幅度和速度、间歇时间和休息方式、训练节奏等。在进行体能训练的具体操作过程中,总的原则是紧密结合赛艇运动的专项特征,注重训练的效果,进行科学化训练,其主要原则如下。

(一)专项性原则(Specificity)

赛艇运动必须全面地发展运动员的身体能力,通过全面的身体训练,可使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机能、素质得以全面的提高,在运动素质全面提高的基础上发展专项运动素质,并为提高专项运动成绩打下牢固的基础。所以赛艇体能训练计划的制定必须满足专项需求,在制定训练计划时,练习的内容要尽可能地贴近赛艇实际运动情况。体能训练要具有鲜明的专项特色,体能训练的内容、手段和方法,应紧密结合赛艇技术的要求,使体能训练能有效地满足技术训练对体能的要求。体能训练也只有与专项技术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达到体能训练的目的,加快训练的进程,实现在体能训练过程中完善和检验技术、在技术训练中发展和巩固体能的目的。

(二)超负荷原则(Overload)

这条原则决定你究竟应该进行多重负荷的力量练习。训练负荷强度要大于运动员所能适应的强度。在训练中,制定的负荷总是要略高于运动员所能完成的强度,这样才能刺激机体去适应更高的负荷,如果总是能够完成计划的负荷强度,说明计划制定的负荷偏低,不足以最大限度地刺激机体向更高的水平发展。由于速度、力量及协调能力主要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支配,因此像赛艇专项速度素质和力量素质的安排,应放在运动员中枢神经系统比较兴奋时进行训练,一般安排在训练课的前半部分,像耐力、柔韧等素质可放在训练课的后半部分,这样的训练效果会好一些。

在赛艇运动员进行体能训练的过程中,应根据训练的任务及个体的情况,按人体机能训练适应规律,以大负荷为主,坚持长期、系统和节奏地安排运动负荷,最终达到科学调控运动负荷的目的。赛艇比赛实践要求运动员既能承受长时间、大运动量的刺激,又要承受长时间、大强度的刺激,强调在体能训练中训练量与训练强度这两个基木因素同步提高,这也是提高训练效果、提高运动员体能水平的最佳途径。因此训练中必须以总负荷为基础,确定好运动量与强度的最佳比例。

(三)渐进性原则(Progression)

赛艇运动员的训练量和训练强度要在一个完整的训练周期中保持持续增加。只有保持负荷不断增加,才能保持身体能力不断地提高,形成更高水平的适应。如果总是保持训练计划不变,那么在运动员对计划产生适应以后,继续进行同样的训练将不会对运动员身体形成刺激,能力的增长将出现平台现象,停滞不前。在赛艇的训练是一个不断给予运动员机体刺激、适应的过程,并经过反复刺激提高运动员机体的各种生物适应性,从而提高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因此体能训练要制定多年计划和全年计划,并且在全年计划中,系统科学地安排好体能训练的比重,尤其注重竞赛期和一般准备期(冬训期)的训练安排问题。一般来说,冬训期体能训练的比例大一些,尤其要加强基础力量、全面力量和基础耐力的训练;竞赛期尽量以赛带练、以赛促练、赛练紧密结合,突出专项耐力和专项速度力量训练。

四、小结

(一)决定赛艇运动员体能水平最主要的机能系统是心血管系统、呼吸循环系统、能量供应系统和神经肌肉系统。

(二)专项速度、专项力量和专项耐力是构成赛艇专项体能的主要因素。赛艇运动员专项速度训练应把改善划桨技术,提高划桨的效率,提高速度耐力,快速出发,置于重要位置;专项力量训练必须全面、系统地进行;发展耐力在于发展运动员的呼吸和心血管系统。

(三)赛艇体能科学化训练应遵循专项性原则、超负荷原则和渐进性原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57159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4
下一篇2023-12-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