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岩运动的伤害与预防

攀岩运动的伤害与预防,第1张

攀岩运动的伤害与预防

 由于攀岩是项强调手部力量的运动,因此手指、手腕、手肘及肩部的伤害几乎占了绝大多数。然而,攀岩者对于这些运动伤害的类型及防处往往一知半解,甚而忽略其严重性或延误就诊时机,最终被迫结束攀岩生涯。下面是攀岩运动的伤害与预防,欢迎阅读了解。

攀岩运动伤害之类型

 依照1995年一项针对‘美国运动攀登协会(ASCF)’42名职业攀岩选手的医学调查报告指出,攀岩者最常见的运动伤害包含下列11种手部、肩部及肘部之损伤。接着,我们将针对前八项伤害之病因、症状及诊疗作进一步的分析与介绍。

  (一) 手部运动伤害

 1。 手指侧副韧带伤害:手指侧副韧带之扭伤或断裂是攀岩最常见的运动伤害,其中以中指、食指或无名指的‘近端指骨间关节’和姆指的‘掌骨与指骨间关节’损伤为主。当攀岩者以动态动作去抠一个岩穴(pocket)时,中间三指的‘近端指骨间关节’将在x那间承受极大施力及大幅弯曲;而捏点(pinch)的动作则易使姆指的‘掌骨与指骨间关节’扭伤。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是关节的肿涨、僵硬、慢性疼痛、及运动受限,若对患部施压时手指呈现弯屈及不稳定,则表侧副韧带已完全断裂;如果患者仅感到疼痛,但患部仍稳定,则可能只是扭伤。至于治疗方法,倘若韧带仅是扭伤,须使患部休息并施以冰敷及消肿。接着,可以‘邻指合并固定法’将患指及邻近手指缠绑在一起,并对关节变形部位背侧施予轻压,以引导其整复。固定两周后,便可让手指作试度运动。患部的肿胀及疼痛将持续数月之久,但仍可攀岩。倘若韧带完全断裂,患者便须就诊作进一步诊疗,评估手术治疗的可行性。若采非手术方式治疗,痊愈后手指可能会有难以施力的情形发生。

 2。 屈肌肌腱伤害:每一根手指皆有两条屈肌肌腱(姆指除外),其中‘屈指浅肌’可将‘近端指骨间关节’及‘掌骨与指骨间关节’弯曲;而‘屈指深肌’则可将‘远程指骨间关节’、‘近端指骨间关节’及‘掌骨与指骨间关节’弯曲。攀岩时,闭锁型抓法(close)容易导致‘屈指浅肌’的肌腱撕裂;而抠岩穴(pocket)则易使‘屈指深肌’肌腱撕裂。当‘屈指浅肌’肌腱撕裂时,‘近端指骨间关节’将难以弯曲;当‘屈指深肌’肌腱撕裂时,‘远程指骨间关节’则难以弯曲,患部的疼痛、肿胀与握力和捏力消失则是两者共同的症状。检查时,可先将‘近端指骨间关节’伸直,并尝试弯曲指尖,若患指无法将‘远程指骨间关节’屈曲,则表示‘屈指深肌’肌腱发生伤害;至于‘屈指浅肌’肌腱的检查,则可将手掌朝上置于桌面,将患指外之四指维持伸展姿势并令患指弯曲,若无法屈曲则表该指的‘屈指浅肌’肌腱受伤。至于诊疗,受伤后患者应迅速就诊以正确判断病情,并评估手术修复的可能性。倘若决定采手术治疗,则须在两周内进行。

 3。 第二环状滑车(A2 pulley)伤害:每一根手指内皆有5个环状滑车用以连接、固定骨指与肌腱(姆指除外),而肌腱的经常弯曲便会与滑车发生摩擦,并导致其撕裂。‘第二环状滑车’位于‘近端指骨’近‘掌骨与指骨间关节’处,攀岩者常因闭锁型抓法(close)时过度用力而导致其撕裂,其中以中指及无名指最常见。据统计,约有40%的职业攀岩者患有‘第二环状滑车’伤害之病历。严重时,第二环状滑车将完全断裂,导致屈肌肌腱无法再贴进指骨,并呈现弓形弯曲,即所谓的‘弓弦现象’(bowstringing)。第二环状滑车伤害之诊断较为不易,须藉由核子共振或计算机断层方能正确察出病因。至于治疗,倘若仅是滑车裂伤,可将患指以胶布缠裹,并停止攀岩2-3个月;但如果环状滑车已完全断裂,则须以手术来整复。

 4。 板机指:是一种手指屈肌腱鞘发炎的病况,最常发生在中指、无名指或姆指内的‘第一节环状滑车’(A1 pully)。正常的肌腱会在维持活动空间的滑车内前后滑动,但若肌腱因发炎而产生结节,手指弯曲时结节仍可通过滑车,但在伸展时却会卡在滑车的掌侧。轻微时,须靠外力方能将手指拉开,且在结节挤过滑车时产生如扣板机的响声。严重发炎及肿胀时,手指甚至会卡在弯曲处动弹不得。至于检查,一般可直接在患部摸到具压痛性的结节,且多位于‘掌骨及指骨间关节’。严重的话,‘近端指骨关节’亦会发生伸展或弯曲受限的情形。至于治疗方法,初期可以夹板固定‘掌骨及指骨间关节’使其呈伸展姿势(约两周)、施用短期非类固醇消炎剂(NSAIDs)或局部注射类固醇。不过,因反复注射类固醇可能导致屈肌肌腱断裂或伤及手指的感觉神经,故病情若在一个月内或注射两次类固醇后仍未好转,则应考虑开刀将粘连的腱鞘剥离或切除。

  (二) 肩部运动伤害

 一般所谓的肩关节,是介于肱骨与肩胛骨之盂唇所形成的关节,而锁骨则横于其上,与肩峰形成肩锁关节。盂肱关节是一种球窝关节,肱骨像球状被包在浅浅的盂唇窝中,以主动性的盂唇、关节囊韧带及被动性的三角肌、‘旋转带’(rotator cuff)来提供稳定。在这个狭小的空间内,关节、肌腱、韧带与滑囊间的经常性的磨擦与碰撞,将引起诸如:旋转带撕裂、肩峰下滑囊炎、肱二头肌肌腱炎、棘上肌肌腱炎等肩部伤害,我们称之为‘夹击症候群’(Impingement Syndrome)。夹击症候群常见之病况包含以下三种:

 1。 旋转带腱炎:旋转带是由肩胛下肌、棘上肌、棘下肌、小圆肌所组成,这些肌肉包围覆盖住肱骨,在肩关节稳定与手臂移动中扮演了极重要的角色。但由于旋转带紧邻由肩峰及啄突所构成的弓形突起组织,经常性的摩擦将造成旋转带破裂,其中尤以棘上肌肌腱的伤害最常见。

 2。 滑囊炎:旋转带与‘肩峰-啄突’间尚有另一组织,称为滑囊,其功能在于减少上述两者间的摩擦碰撞。经常性的撞击将使滑囊发炎,其中尤以肩峰下滑囊炎最常见。

 3。 肱二头肌肌腱炎:旋转带之破裂、肿胀及发炎将造成肌腱供血异常,进而加速肱二头肌长头肌腱之磨损,甚至断裂。

 夹击症候群的患者一般会有肩部前方和外侧疼痛、肩部运动范围变小(特别是手臂无法高举过头)、手臂肌肉无力等症状。治疗初期的目的为降低疼痛及肿胀,并调整训练方式以使患部休息。接着,可采肌力强化运动(如:下斜方肌、前锯肌之训练)及肩关节伸展牵张运动等物理治疗,必要时亦可施用短期非类固醇消炎剂或局部注射类固醇。

  (三) 肘部运动伤害

 攀岩者最常见的肘部伤害是所谓的‘上髁炎’。上髁炎依肇因及受伤点不同,可分为‘肱骨内上髁炎’(即俗称的高尔夫球肘)及‘肱骨外上髁炎’(即俗称的网球肘)。其中,肱骨内侧上髁是屈指浅肌及侧腕屈肌的起端,而肱骨外侧上髁则是伸指肌及侧腕伸肌的起端,以攀岩着重屈肌力量的特性而言,罹痪内上髁炎的机率因而较高。上髁炎是指前臂屈(伸)肌的`牵拉,而引起附在肱骨内(外)上髁起点处的撕裂、发炎、肿胀等病状,其症状包含:肱骨内(外)上髁中心之压痛、屈(伸)指肌及屈(伸)腕肌之广泛压痛等。至于治疗,患者因让患部肌肉适当休息、施以局部热敷或超音波等物理治疗及进行患部肌肉之拉筋与肌力训练,倘若疼痛复发,则可考虑施行筋膜切开手术。

  攀岩伤害预防措施

  (一) 基本原则

 以下几点原则将协助攀岩爱好者辨视运动伤害之警讯,并将其防范于未然

 1。 逐步提升训练强度,给予身体足够的适应期

 2。 倘若把点非在指力负荷范围内,切勿逞强

 3。 培养正确的训练方式、改正易受伤的攀登风格或习惯

 4。 在受伤时须尽快变更计画,勿因求好心切而使病情加重

 5。 尽量将攀登动作做到平衡,使压力由各肌群平均分担

 6。 勿因观众之压力或期许,做出超出体能负荷之动作

 7。 避免将关节伸展至极限,否则将对周围肌腱或组织造成伤害

 8。 确实依照个别能力决定训练强度

 9。 为使肌肉平衡发展,须同时训练拮抗肌之力量

 10。 对锻炼中之肌肉施以柔软度训练,可避免伤害

 11。 勿忽略发炎肿痛之征状,否则将延缓患部之复原

 12。 勿过度依赖止痛剂,因在消肿止痛的同时,亦将掩饰患部所发出之警讯,并减少自我免疫力

 13。 无论症状多细微,皆须保持警觉和积极防范。

  (二) 实施方式

 1。 热身与整理运动:运动前热身是预防运动伤害的首要之务。就攀岩而言,可先在横渡墙上攀爬简单路线2-3分钟以促进血液循环,直至身体些微出汗为止,但须以手臂不至硬化(pump)为原则。接着,为了增加肌肉弹性、避免拉伤,可进行20分钟的柔软操。伸展运动的原则如下:每个动作静态维持10秒;勿在肌肉拉紧后用力弹压;肌腱有被拉扯的感觉,但非疼痛;进行时保持轻、慢之原则,且不停地深呼吸;重复每个动作2-3次。攀岩后的整理运动则旨在刺激血液循环、带走代谢物,并减少肌肉疼痛,实施步骤与热身时相同。

 2。 柔软度训练:柔软度训练可加强肌肉的伸展性,对于增加关节运动幅度及防止肌肉拉伤十分重要。此外,伸展度愈好的肌肉,肌力增加的幅度愈大,而柔软度差的人罹痪肌腱炎的机率亦较高。为了防止手部、肩部及肘部的伤害,上半身的柔软度训练应包含:颈关节、肩关节、二头肌、三头肌、三角肌、屈指肌、伸指肌及背部群肌等部位之伸展。

 3。 肌力训练:肌力发展不健全往往是许多运动伤害的肇因,如某些攀岩者的肌腱炎便是由于二头肌之强度远大于其拮抗肌-三头肌,而使三头肌肌腱撕裂所致。对于攀岩者而言,拮抗肌的训练应着重于前臂伸肌、三头肌及背肌之强度,以与前臂屈肌、二头肌及腹肌之发展相称。其次,为减少肩部‘夹击症候群’的罹痪率,则须强化旋转带肌群、下斜方肌、前锯肌等,以增加肩关节的稳定度。

 4。 训练计画的排定:正确的训练计画不仅可避免运动伤害的发生,受伤后,训练计画的适度调整更可协助患部的复健。为了使生理状况得到充分复原,须在一连串的攀登日中安插休息日,原则上爆发力训练须隔两天,力量耐力训练可连续两天,但须有等量的休息日。肌耐力训练则可连续3~6天后,再休息1~2天。其次,攀爬时每条路线之间亦须有足够的休息时间,一般而言是5-10分钟。此外,训练时应避免反复尝试同一动作或选择固定型态的路线。

 5。 避免尝试危险动作:除微创伤外,有时候一些如:动态、倒扣、闭锁型抓法、抠岩穴之危险动作,亦可能引起肌肉、肌腱拉伤或韧带扭伤等急性运动伤害。原则上应尽量以静态及平衡动作攀爬、避免将肢体伸展到极限、且在感到些许疼痛时即得选择放弃。

;

1瑜伽

瑜伽是主动采用身体练习调动身体潜力的锻炼方法,它不仅在减肥塑形、提高心肺功能上具有一定作用。更是目前公认的一种具有预防和治疗效果的体育活动,属于最自然有效的物理治疗方法之一。

美国大学运动医学学会指出,每周两次,每次一个小时的瑜伽能够有效提高女性柔韧性和缓解更年期症状。还有多项研究结果显示,瑜伽对糖尿病、肿瘤、关节炎等疾病的康复具有促进作用。此外,瑜伽降低焦虑和压力的效果显著,而且在情绪增进上也有正面效果。

注意事项:有既往病史、身体不适、生理期等状况的人群需与教练及时沟通,以便其安排合适的瑜伽课程内容,避免意外和运动损伤。

2肚皮舞

肚皮舞的起源有一种说法为:它是中东地区妇女为准备生产而练习的舞蹈。科学研究证实了这一说法的可信性,练习肚皮舞能够促进女性体内催产素的分泌,这种垂体神经激素能够起到催生、产后止血、刺激乳汁分泌的作用。

而且由于肚皮舞中腹部肌肉的快速重复抖动和滚动动作,可以有效地扩大和放松骨盆和髋关节,对减轻分娩时的痛苦也有一定的作用。肚皮舞不仅对女性的腹部、腰部、手臂的赘肉有很好的塑身效果,并且因其小幅度、高频率的腰腹部动作,能够有效缓解腰背部小肌肉群的紧张程度。

注意事项:因需要裸露肚皮,健身者尤其是生理期女性要做好保暖工作。

3有氧舞蹈

有氧舞蹈是1970年前后美国人发明的,它配合音乐节奏将舞蹈动作健美操化,根据动作、音乐的不同特点分:爵士(jazz)、街舞(hip-hop)、庞克(funk)、萨尔萨(salsa)等风格。

有氧舞蹈动作不像健美操动作比较操化,它的动作形式更为复杂,变化也多样迅速,不仅能够改善心肺功能,而且在促进肢体协调性、平衡性等作用上更突显运动优势。

注意事项: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同时不急于求成,要注意自身身体基本素质的提高。

4有氧健身操

有氧健身操活动范围涉及全身关节,有节奏的、循序渐进的有氧运动简单易学、重复性高,同时动作变化具有规律性,是初学者或没有舞蹈基础的女性首选。虽然动作简单,但燃脂效果却相当出色的。

有研究者组织肥胖女大学生进行每周4次,每次1小时,强度为60%-75%最高心率的有氧健身操运动。持续16周练习后发现,肥胖女大学生的体脂含量和体脂百分比均出现显著下降。

注意事项:运动时穿有胸托文胸,以承托力较强为好。穿有护垫、鞋身不太软的健身鞋以减缓足部与地面撞击而造成的震荡。

5动感单车

有人把这项运动称做“自行车上的舞蹈”。这种自行车可以根据需要自行调节运动负荷,运动量可大可小、易学、易练又动感十足,通过运动时车轮不停地旋转、达到减少腰部赘肉、健美下肢和提高心肺功能的效果。

注意事项:关节疼痛者最好暂停练习,体能差的人要量力而行。

仰卧起坐伤腰椎,负重深蹲做法不当会伤腰,深蹲的时候微微抬头能有效避免伤腰,抬头幅度依个人舒适度而定。

参考资料:

人民网——女性健身房健身要走出5大误区

我是个16岁女生,如何能使肩变宽一些?

打羽毛球

我18岁男生,肩比较窄,请问如何锻炼能使肩变宽

俯卧撑吧亲,每天早晚一组,每组100个。不光可以宽肩 胸腹肌也会得到锻炼 哑铃主要训练肱二头肌 对开肩作用不大。 还有 到了一定年龄会长的 楼主18岁 如果要长应该就在20岁以前。 我19岁长的环胚(pei 不知道是不是这字 家里长辈这样说的) 前一年的衬衣忽然就穿不了咯~

怎样才能使肩膀变宽,我是一女生 要简单点的运动

我觉得你现在就很好,不要强迫自己去改变,小心点,不要让别的男的占了便宜。

如何能使胸部变小。我是个女的 !但是我比较讨厌胸大的

你有点小肥的话

减肥是最好的方式

人家MM减肥最烦恼的就是胸部也随着小

你的话 就合意了

如果你完全不肥

平时可以穿一些比较宽大的衣服 休闲的衣服 把背佝起来

这样可以达到你的期望

最后是在不行 买束胸吧

我是个13岁女生,想问下如何让胸变平

不要有这样的想法,正常的身体发育,觉得不习惯就看看相关的书籍。

男生17岁如何可以让肩变宽些

你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运动,比如躺到床上做卧推。用哑铃做,等到你累的不想做的时候,在坚持多做几个。一个月后,你会发现效果,记得每天坚持。

我是个女生,13岁以后肩会不会再长宽,我168,肩宽42,好宽的

肩膀宽度跟你的身高和骨架有关,如果你继续长高当然可能会有所增长。

我是个16岁的女生,怎样调理才能使手脚上的青筋不凸?

你好,不需要调理的。一般人手上都有青筋的,严重和不严重而已。你可以早睡觉,调理好身体,一般人气血变旺盛些了青筋自动会变淡的。另外冬天不要受寒,要多穿点衣服,寒了就青筋大凸了。再会。

15岁男生如何锻炼使肩膀和胸部变宽

胸部肌肉群的锻炼

杠铃仰卧推举

A重点锻炼部位:胸大肌、三角肌和肱三头肌。绝大多数的冠军健美运动员把仰握推举作为锻炼上身最好的动作。

B开始位置:仰卧在平的卧推凳上,两脚平踏在地上。两手掌向上握

住横杠,两手间距比肩稍为宽些,两臂伸直支撑住杠铃位于胸的上部。

C动作过程:使两直臂向两侧张开,两臂慢慢弯屈,杠铃垂直落下,直至横杠接触到胸部(大约接近 线上方)。然后向上推起至开设位置,重复坐。

D训练要点:不要把背和臀部拱起或憋气,这样会使肌肉失去控制,是危险的。

哑铃卧推

A重点锻炼部位:胸大肌、三角肌和肱三头肌。

B开始位置:仰卧在平的卧推凳上,两脚平踏在地上。两手掌向上伸直握住哑铃。

C动作过程:使两直臂向两侧张开,两臂慢慢弯屈,哑铃垂直落下,下降至最低处时,即做上推动作,上推时呼气。然后向上推起至开设位置,重复坐。

D训练要点:不要把背和臀部拱起或憋气,这样会使肌肉失去控制,是危险的。

双杠双臂屈伸

A、重点锻炼部位:主要是胸大肌下部,其次是肱三头肌和三角肌。

B、开始位置:双杆间距最好宽于肩,双手握杠成直臂支撑、挺胸、收腹,两腿伸直并拢放松呈下垂状。

C、动作过程:呼气,屈肘弯臂,身体下降,直至两臂弯曲降低到最低位置时,头部应向前引,两肘外展,使胸大肌充分拉长伸展。随即吸气,以胸大肌突然收缩力撑两臂,使身体上升直至两臂完全伸直;当上臂超过杆水平位置时,臀部稍向后缩,躯干呈"低头含胸"的姿势。两臂伸直时,胸大肌处于彻底收紧状态。重复练习。

D、训练要点:动作要缓慢进行,不要借身体的振摆助力完成动作;撑起时速度要快、挺胸、抬头、收腹、不耸肩;为加大训练强度可在

腰间负重练习。

上斜杠铃卧推

A重点锻炼部位:胸大肌上部,其次是三角肌前束和肱三头肌。

B开始位置:仰卧在上斜角度为35-45度的卧推凳上。

C动作过程:两手间距比肩稍为宽些,两臂伸直支撑住杠铃位于肩的上部。放下至胸部上方(接近锁骨处)时吸气。当横杠一接触胸部时,即做上推动作,上推时呼气。

D训练要点:一般都采用较宽的握距,横杠放下在锁骨处,这种方法使胸部肌肉更用得上力。

上斜哑铃卧推

A重点锻炼部位:胸大肌上部,其次是三角肌前束和肱三头肌

。 B开始位置:仰卧在上斜角度为35-45度的卧推凳上。

C动作过程:两臂伸直持哑铃位于肩的上部。放下至胸部上方(接近锁骨处)时吸气。下降至最低处时,即做上推动作,上推时呼气。

D训练要点:练习过程将主要力量集中在胸大肌上,使胸肌始终处于紧张状态。肱三头肌作为次要的补充力量。

平卧哑铃飞鸟

A重点锻炼部位:胸大肌和三角肌。

B开始位置:仰卧在平的卧推凳上,两手各持哑铃,掌心相对,推起至两臂伸直,支撑在胸部上方。

C动作过程:两手持哑铃平行地向两侧落下,手肘稍微弯屈,哑铃落下至感到胸部两侧肌肉有充分的拉伸感,并使上臂落下至低于肩部水平线。当哑铃落下时,要深深吸气。持铃循原路举起回原位时呼气。

D训练要点:如果哑铃向两侧落下时,两臂如呈伸直状态,胸部肌肉便很难得到拉伸和肌肉收缩的感觉。

站姿双臂侧下拉夹胸

A、重点锻炼部位:主要健美胸大肌和三角肌。握把相碰的位置高,健美的是上胸部;握把的位置在中部或下部,健美的是中胸部或下胸部肌群。

B、开始位置:两脚开立,与肩同宽,身体站在拉力器的下方,两臂侧上举,肘关节稍微弯曲,两手心向下分别握住拉力器的各一端把柄。重心方向应该由上向下成45度角。(不小于30度角)。

C、动作过程:吸气,上体稍前倾,两臂由上往下斜线用力夹至胸前呈交/状,直至两拉力器把柄相碰。稍停2-4秒,然后再呼气,缓慢还原。重复练习。

D、训练要点:上体始终保持稍前倾,不准前后摆动助力;要充分伸展胸肌,动作需缓慢而有节奏地进行;完成动作时两臂均衡用力,防止猛拉或突然性还原动作。

坐姿屈臂夹胸

A、重点锻炼部位:胸大肌和肩部三角肌群

B、开始位置:坐在蝴蝶训练器固定椅上,收腹、挺胸、紧腰,上身直立,两小臂放在小臂阻力器的护垫上,小臂与地面保持垂直,上臂与地面平行。

C、动作过程:吸气,两臂同时用力向中间夹胸,使两个相分离的阻力器尽可能触到一起,稍停2-3秒,然后呼气,缓慢还原。

D、训练要点:注意动作完成要圆滑、从容,防止突然性猛夹动作。

上斜哑铃飞鸟

A重点锻炼部位:上胸和三角肌。

B开始位置:仰卧在斜的卧推凳上,两手各持哑铃,掌心相对,推起至两臂伸直。

C动作过程:两手持哑铃平行地向两侧落下,手肘稍微弯屈,哑铃落下至感到胸部两侧肌肉有充分的拉伸感。当哑铃落下时,要深深吸气。持铃循原路举起回原位时呼气。

D训练要点:如果哑铃向两侧落下时,两臂如呈伸直状态,胸部肌肉便很难得到拉伸和肌肉收缩的感觉。

肱三头肌的锻炼

仰卧后撑

A重点锻炼部位:肱二头肌、胸大肌、三角肌和大圆肌等。

B开始位置:身体仰卧,两手背后撑在稍高的凳子上,两脚放在较矮的凳子上,身体其它部分悬空。

C动作过程:呼气,两肩放松,两臂慢慢屈肘,身体尽量下沉(尤其要沉臀),稍停2-3秒,然后吸气,用力伸两臂撑起身体还原。重复做。

D训练要点:臂屈伸时中速平稳,身体要直,两肘要向内夹臂。抬高脚的高度或负重可提高训练难度,加大负荷 。

仰卧屈臂上拉

A重点锻炼部位:胸大肌、肱三头肌、前锯肌和背阔肌。

B开始位置:仰卧在长凳上,使头部露出凳端,后脑/在凳的端面,两脚着地支撑。两手握住横杠中央,两手间距比肩稍窄,两手持铃放在头后地上,使下背部稍挺起。

C动作过程:稍屈臂持铃,把杠铃 上拉起至胸部上方。然后,屈臂循原路放下至杠铃在头后稍离地面(杠铃不接触地面)。再用力上拉提起。重复做。

D训练要点:你可以用较大重量做屈臂上拉,并做直臂上拉比较一下,这样对训练会收到较大的效果

站姿颈后臂屈伸

A重点锻炼部位:主要健美肱三头肌。

B开始位置:全身直立,两手正握或反握杠铃,上臂屈曲固定在头的两侧。

C动作过程:吸气,以肘关节为轴,用力将前臂伸直上举,稍停2-3秒。然后吸气,屈臂慢慢落下还原至颈后,重复练习。

D训练要点:上臂必须紧贴耳侧,两肘夹紧,上臂保持与地面垂直状,两肘尖垂直向上,不要向前后移动借力。

窄握推举

A重点锻炼部位:胸大肌的内侧部位,三角肌前束和肱三头肌。

B开始位置:俯卧在长凳上,两脚平踏在地上,以维持身体平衡。两手握住横杠中间,间距4-6英寸,两臂伸直持铃支撑在两肩上方。

C动作过程:两臂慢慢弯屈落下至横杠触及胸部。然后向上推起至开始位置,重复练习。

D训练要点:宽握卧推主要是锻炼胸大肌,由内侧向外侧发展。

坐姿单臂颈后臂屈伸

A重点锻炼部位:肱三头肌。

B开始位置:正坐在凳上,两脚平踏在地上,右手持铃,掌心向前,伸直在头顶上方。左手托于左侧腰间。

C动作过程:右上臂紧贴右侧耳旁,不准移动。持铃以半园弧落下至左肩上方,持铃下落越低越好。然后,以右臂肱三头肌的收缩力,持铃向上举起还原。重复做。左、右手交替做时,要完成同样次数。

D训练要点:持铃向头后对角线落下要比直接向后方落下的训练效果要好。

俯立臂屈伸

A重点锻炼部位:肱三头肌。

B开始位置:自然站立在凳的一端,上体前屈至背部与地面平行,左手以手掌支撑在凳上,右手持哑铃,屈肘,使右上臂紧贴体侧与背部平行,前臂下垂。

C动作过程:手持铃,上臂贴身,固定肘部位置,持铃向后上方举起至臂伸直,再慢慢放下还原。只有前臂上下活动。

D:训练要点:采用"孤立训练原则",持铃至全臂伸直时,使肱三头肌彻底收缩,保持静止并默数1、2、3,然后再放下还原。

站姿双臂胸前屈肘下压

A、重点锻炼部位:肱三头肌和肘肌。

B、开始位置:面对臂力训练机两脚分开站立,身体呈挺胸收腹紧腰状,屈臂两手紧握阻力杠两端把柄,两手间距小于肩宽。肘关节紧贴体侧

C、动作过程:吸气,小臂用力向下压撑阻力杠,使臂伸直,稍停2~3秒钟。然后呼气,缓慢还原。重复练习。

D、训练要点:注意动作要舒展,时关节紧贴体侧,防止猛压或 压到中途未能完成功作。身体不要前伸后仰借力。

肩部肌群锻炼

颈后宽握引体向上

A、重点锻炼部位:背阔肌和肩部肌群。 B、开始位置:两臂悬垂在单杆上,两手宽握距,正手握紧横杆,使腰背以下部位放松,背阔肌充分伸长,两小腿弯曲抬起。

C、动作过程:吸气,集中背阔肌的收缩力,屈臂引体上开至颈后,使之接近或触及单杠,稍停2-3秒。然后呼气,以背阔肌的收缩力量控制住,使身体慢慢下降还原。重复练习。

D、训练要点:动作过程中身体不要前后摆动利用惯性给予助力;全身下垂时,肩胛部要放松。使背阔肌充分伸长。

杠铃俯立划船

A重点锻炼部位:主要是锻炼上背部最大的肌肉群-背阔肌,其次是斜方肌、冈下肌、挺直脊柱、三角肌后束、肱二头肌和前臂部有效。

B开始位置:两脚开立同肩宽,上体前曲与地面平行,两膝稍驱使下 背肌群没有拉紧感。两手掌心向内,间距同肩宽,两臂下垂伸直持铃

C动作过程:使两上臂移向两侧,横杠贴身提起,直到横杠接触上腹部 然后慢慢放下还原,重复做。

D:训练要点:大多数运动员在练这一动作时,采用较宽的握距,这就使不同部位的肌群受到 。在提铃时,应感到运用背部肌群的收缩

力,而不是只是把重量向上提而已。

俯卧挺身

A重点锻炼部位:主要健美骶棘肌等要部肌群。

B开始位置:俯卧垫上或鞍马上,上体前屈,两足固定,两手抱头或肩负杠铃。

C动作过程:吸气,上体向前满满弯下,然后再以腰背肌肉的力量,挺身还原,还原后再自然呼吸。重复练习。

D训练要点:在动作过程中,腰背部必须始终挺直,不准松腰含胸弓背;上体前屈时,尽量慢些,切忌突然快速屈体,防止腰背部肌肉拉伤。

杠哑铃俯立划船

A重点锻炼部位:上背肌群,特别是背阔肌以及上臂肱二头肌。

B开始位置:一腿屈膝跪在长凳上,一手扶在凳面上。另一手拳眼向前握住哑铃,下垂体侧。另一腿伸直站立,以及上体前屈至背部与地面平行。

C动作过程:持铃贴近腿侧向上提起至肩前或更高些,提铃上拉时,集中用背阔肌肉的收缩用力。然后循原路慢漫放下还原。重复做。一手

练完,再换另一只手。

D:训练要点:当哑铃提起至最高点(肩前高度)时,同时使上体稍稍 向另一侧转体,这样会更有利于背部肌群的彻底收缩。

站姿负重俯身弯起

A重点锻炼部位:主要健美骶棘肌等要部肌群。

B开始位置:两脚持铃置于颈后肩上,挺胸、收腹、紧腰,两手必须托牢杠铃,全身直立。

C动作过程:吸气,上体向前满满弯下,至腰背部与地面平行为止,这时臀部应向后移,使身体重心处于脚跟后方,稍停3-4秒。再以腰背肌肉的力量,挺身起立还原,还原后再自然呼吸。重复练习。

D训练要点:在动作过程中,腰背部必须始终挺直,不准松腰含胸弓背;上体前屈时,尽量慢些,切忌突然快速屈体,防止腰背部肌肉拉伤。。

坐姿颈后下拉

A重点锻炼部位:三角肌后束、斜方肌、上背肌和上臂肌

B开始位置:坐在拉背练习机的固定坐位上,两手分别握住上方横杠两端的把柄。

C动作过程:吸气,从头上方位置垂直下拉横杠至颈后与肩平,稍停2-3秒钟。然后呼气,沿原路缓慢还原。重复做。

D训练要点:注意完成动作时两臂均衡用力,防止猛拉或无控制地突然还原。采用宽握距抓握把柄。也可以采用颈前下拉的方法来练习,即下拉时把横杠拉至胸脯前。

坐姿对握平拉

A、重点锻炼部位:背阔肌和上背肌群。

B、开始位置:坐在垫子上,两手握住拉力机把手,上体前屈,同时屈膝,脸朝下置于两臂之间。

C、动作过程:吸气,两臂向后方拉动牵引绳,同时上体后仰,挺胸。当拉力机的把手触及胸腹部后,稍停2-3秒。然后呼气,缓慢还原。重复练习。

D、训练要点:动作做得要完整,肌肉收缩要充分,防止猛拉或猛放动作。

坐姿颈前下拉

A重点锻炼部位:三角肌前束、斜方肌、上背肌和上臂肌

B开始位置:坐在拉背练习机的固定坐位上,两手分别握住上方横杠两端的把柄。

C动作过程:吸气,从头上方位置垂直下拉横杠至胸前,稍停2-3秒钟。然后呼气,沿原路缓慢还原。重复做

D训练要点:注意完成动作时两臂均衡用力,防止猛拉或无控制地突然还原。采用宽握距抓握把柄。也可以采用颈后下拉的方法来练习。

俯立正握上拉

A、重点锻炼部位:背阔肌中上部肌群。

B、开始位置:两脚分开站立在"T"形划船机上,两腿自然伸直,挺胸塌腰体前屈,两手臂伸直正握住"T"形杠把柄。

C、动作过程:呼气,用背阔肌的收缩力量,使"T"杠提起至胸腹间,稍停2-3秒。然后呼气,持杠缓慢放下还原。

D、训练要点:提拉"T"杠时两臂要贴近体侧,上体要始终保持挺胸,这样就有利于背阔肌的收缩。放下至两臂下垂时,两肩胛骨应放松,使背阔肌充分伸长,但"T"杠不能触地。动作过程中身体不要上下起伏借力。

颈前宽握引体向上

A、重点锻炼部位:背阔肌和肩部肌群。

B、开始位置:两臂悬垂在单杆上,两手宽握距,正手握紧横杆,使腰背以下部位放松,背阔肌充分伸长,两小腿弯曲抬起。

C、动作过程:吸气,集中背阔肌的收缩力,屈臂引体向上至颈前锁骨处,使之接近或触及单杠,稍停2-3秒。然后呼气,以背阔肌的收缩力量控制住,使身体慢慢下降还原。重复练习。

D、训练要点:动作过程中身体不要前后摆动利用惯性给予助力;全身下垂时,肩胛部要放松。使背阔肌充分伸长。

肱二头肌群

俯坐弯举

A重点锻炼部位:肱二头肌

B开始位置:坐或俯立,上体稍向前倾,一手握哑铃下垂于一腿内侧,另一手臂自然地屈肘,以手掌或肘部搁在一侧大腿上。

C动作过程:持铃慢慢屈肘向上弯起至胸前,上臂不准移动,紧贴大腿内侧。

D训练要点:当持铃弯起时,腰背部不要放松。当持铃弯起至胸前时,使肱二头肌尽量收紧,并保持静止3秒钟。然后,再慢慢放下。也可以立姿进行。

杠铃弯举

A重点锻炼部位:主要是肱二头肌,其次是前臂肌。

B开始位置:自然站立,掌心向前,两手间距与肩同宽,在整个动作过程中,两上臂始终贴于体侧,杠铃下垂在腿前。

C动作过程: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由腿前向上成半圆状弯起至肩前。然后,慢慢地循原路放下至腿前。

D训练要点:当杠铃弯起时,上臂不准移动,在举杠铃的同时,使躯干稍微向后仰起会、

更有效些。弯起至完全收缩后,杠铃再循原路放下。放下动作要慢些,当杠铃放下还原时,前臂要下垂伸直。每次试举必须做到完全伸展和彻底收缩。

坐姿斜托双臂反握弯举

A重点锻炼部位:主要健美肱二头肌等屈肘肌群

B开始位置:身体骑坐在固定的凳上,上体稍前倾,两臂伸直搁在斜板上,使腋窝卡在斜板的上沿,拳心向前,两手反握哑铃与肩同宽。

C动作过程:吸气,两臂以肘关节为轴用力弯举举至铃/近锁骨,稍停2-3秒,然后呼气,两臂放松还原,重复练习。

D训练要点:屈臂上举时上臂保持不动,伸臂时要缓慢且充分伸直。做此动作时因受斜板的限制,不可能借用身体其它部位的力量,所以对肱二头肌的训练效果显著。但对于初练健美的人,开始不宜做此动作,达到初级锻炼水平或具有初级训练水平的人可做此练习。

站姿哑铃锤式弯举

A重点锻炼部位:主要健美肱肌和肱二头肌肌群。

B开始位置:直立或坐姿,两手臂伸直自然下垂,手握哑铃,虎口朝前。

C动作过程:两上臂同时以肘为轴经体侧弯起带哑铃,上前臂用力收紧,稍停2-3秒,然后呼气,持铃缓慢放下还原至体侧,重复练习。

D训练要点:对握弯举时,两上臂固定不动,直腕握铃,不得借助上体摆动的惯性力。

站姿拉力器单臂反握弯举

A重点锻炼部位:主要健美肱二头肌和肱肌

B开始位置:自然站立,两脚间距和肩同宽,挺胸收腹紧腰。右臂向下伸直置于体侧,掌心向前握住把柄一端。

C动作过程:吸气,屈肘慢慢向上拉开拉力器置右手接近右肩部,稍停2-3秒钟,然后呼气,缓慢还原,重复做。

D训练要点:上拉时,上体要保持平直,肘部不要前后摇动。

坐姿哑铃交替弯举

A重点锻炼部位:肱二头肌

B开始位置:正坐在凳的一端,两手各持哑铃,下垂体侧。

C动作过程:把一手持铃弯起至肩前然后慢慢放下,同时另一手持铃 弯起两手交替做弯举。

D:训练要点:有些健美冠军喜欢在开始时掌心向下,弯起时,使手腕 向外转至肩前。放下时再转回还原,他们认为这样练更有效。

肩部肌肉群锻炼

立正推举

A重点锻炼部位:主要是三角肌和肱三头肌,其次是胸大肌,斜方肌和背部。

B开始位置:两手握住横杠,间距与肩同宽,把杠铃提起至肩上,掌心向上。

C、动作过程:把杠铃贴脸向上推起至两臂伸直在头顶上方。然后,慢慢循原路放下至肩上。再重复做。

D、训练要点:上推时,上体不要后仰。最好是在腰围上束上举重护腰皮带来练。另外不要在推举时憋住气。

哑铃推举

A重点锻炼部位:这个动作是锻炼躯干上部的大肌肉群。例如:三角肌、斜方肌、上胸肌、肱三头肌、和上背肌群。

B开始位置:双手持铃握于头部两侧

C动作过程:两手垂直方向把哑铃推起至两臂伸直。然后再慢慢放下至起始位置。

D训练要点:哑铃握法比杠铃有很大的自由度。

颈后推举

A重点锻炼部位:这个动作是锻炼躯干上部的大肌肉群。例如:三角肌、斜方肌、上胸肌、肱三头肌、和上背肌群。

B开始位置:把横杆置于颈后肩上。

C动作过程:两手握距比肩稍宽,把杠铃推起至两臂伸直。然后再慢慢放下至颈后肩上。

D训练要点:如果定期改变两手间的握距,就可锻炼到不同的部位的肌肉。宽握对锻炼三角肌较有利,窄握则集中锻炼肱三头肌。

俯立侧平举

A重点锻炼部位:三角肌后束和上背肌群。

B开始位置:两脚分开站立同肩宽,两手掌心相对持哑铃,上体向前屈体至与地面平行,两腿稍屈,使下背部没有拉紧感。

C动作过程:两手持铃向两侧举起,直至上臂与背部平行(或略为超过),稍停,然后放下哑铃还原。重复做。

D训练要点:如果在持铃向两侧举起时,使肘和腕部稍微弯屈,你会感到能使三角肌群获到更好的收缩。在整个动作过程中,思想要集中在收缩的肌肉群上。

侧平举

A重点锻炼部位:三角肌外侧中束部位。

B开始位置:自然站立,两手各持哑铃下垂体前,两肘部稍弯屈,拳眼向前。

C动作过程:两手持铃同时向两侧举起,直到举起至与头部齐高位置。然后,慢慢地循原路落下回原位,再重复做。

D训练要点:在持铃提起和放下过程中,使肘和腕部始终稍微弯屈,对三角肌的收缩更为有效。当哑铃向两侧提起时,同时使手腕向上转起至比大姆指稍高些,直到提起至

最高位置。哑铃落下时,手腕再转回。

立正划船

A重点锻炼部位:三角肌和斜方肌,其次是肱二头肌和前臂。

B开始位置:自然站立,手背向前握住横杠中间,间距6英时,两臂下垂腿前。

C动作过程:持铃慢慢贴身提起,两肘上提始终处于握手上方直到上拉至接近颈前水平位,稍停。然后,循原路慢慢贴身放下至下垂于腿前。重复做。

D训练要点:每次放下杠铃要慢些,上提时要比放下时还要慢些,这样训练效果会更好。

"前平举"用哑铃或杠铃

A重点锻炼部位:上胸部和三角肌前束。

B开始位置,自然站立,两手各持亚铃或持杠铃下垂于腿前。

C动作过程:把哑铃或杠铃向前上方举起(肘部稍屈),直至与视线平行高度。然后,慢慢放下还原,重复做。

D训练要点:如果采用哑铃时,以拳眼向前,持铃于体前上举。这种方法是单独集中锻炼三角肌前束。

耸肩

A重点锻炼部位:肩侧斜方肌、颈肌和上背肌群。

B开始位置:自然站立,两手背向前,持杠铃或哑铃,下垂在腿前。

C动作过程:两肩同时向上耸起,使肩峰尽量触及耳朵,然后在这个顶点位置上慢慢地使两肩向后转,再慢慢由后向下转至两臂下垂的原位。重复做。在耸肩过程中,不要曲肘。

D:训练要点:如果你使手腕稍屈,并使两肘尖向外转,这对肩侧斜方肌的收缩效果更有效些。

绳索俯立侧平举

A重点锻炼部位:三角肌后束和上背肌群。

B开始位置:两脚分开站立同肩宽,两手掌心相对握住拉力器把柄,上体向前屈体至与地面平行,两腿稍屈,使下背部没有拉紧感。

C动作过程:两手持柄向两侧举起,直至上臂与背部平行(或略为超过),稍停,然后放下把柄还原。重复做。

D训练要点:因拉力器的阻力在动作过程中始终存在,所以对三角肌的 很明显。

绳索侧平举

A重点锻炼部位:三角肌外侧中束部位。

B开始位置:自然站立,单手持把柄下垂体前,两肘部稍弯屈,拳眼向前。

C动作过程:两手持柄同时向两侧举起,直到举起至与头部齐高位置。然后,慢慢地循原路落下回原位,再重复做。

D训练要点:因拉力器的阻力在动作过程中始终存在,所以对三角肌的 很明显。

女生怎么让肩膀变宽些

游泳啦!用哑铃做操也不错

  恐惧心理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恐高的影响。

 恐高是初学者在攀岩过程中出现的正常反应,产生恐高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视觉差异引起的不平衡。视觉是人们认识高度落差的第一感觉,也是引起恐高症状的主要原因。当人们身处一定高度时,视野与平时的变化较大,获得的视野相对广阔。从高处往下看,地面物体又远又小,就不能作为平衡信息回馈的根据了,这时视觉信息传递回小脑的意识视野比人眼所看到实际视野小。这种视觉上的差异,使初学者在岩壁上无法找到身体平衡,平衡系统崩溃,继而出现眩晕。

 生理影响身体平衡。经研究表明,相对胆小的人,其敏感度也相对较高。一般来说,初学者对攀岩运动项目的不了解,在攀岩过程中把恐惧的心态放大,此时对环境的变化会产生过度反应,接受压力的能力变差。想象、观看、亲身处在一定的高度环境中,都会让人感觉紧张、警惕性增加,并产生较大的生理反应,激素分泌液会增多,从而影响到身体的系统平衡,产生眩晕、身体酸软、心跳加速、呼吸困难等症状。但是其症状的严重程度因个体恐高的程度而不同。

二、与身体能力和身体状况有紧密联系。

 对初级运动员来说,80%是生物力学因素,20%是心理因素。在攀岩项目的初学者中,有恐高心理无疑是致命的,因为由此所导致的不仅仅是心理稳定因素所造成的成绩好坏的差异,而更主要的是直接决定了受训者是否能在这个项目上坚持下来。在克服恐高心理的前提下,身体能力和身体状况成了比较重要的因素。[更多惊喜请添加徒步十年微信号:TBSN-TBSN]如果初学者本身的身体素质较差或者身体不适的情况下,在参与攀岩训练中会对自身能力产生怀疑,训练过程中由于身体原因导致技术动作失败,或承受不了该项目的运动负荷,所以容易有挫败感,有过多的压力,心理恐惧感自然地蔓延出来。

三、与过去的心理感受和亲身经历有关。

 如果初学者在接受攀岩训练之前有过因为爬高或者攀岩造成过伤害或者恐惧的类似经历,就会留下心理阴影,使得他们的大脑中形成一个兴奋点,当再遇到同样情境,过去的经验被唤起,就会产生恐惧感。

四、对攀岩项目的安全防护技术和装备的不信任。

 初学者对安全防护措施的不了解,不懂装备的性能,害怕在攀爬过程中由于脱落发生伤害事故,从而对攀岩项目产生恐惧心理。

五、攀岩教学或培训中的漏洞。

 在初学者刚接触这个运动项目时,施教者为了急于求成,没有循序渐进的辅导性练习和过渡性练习,使初学者感到非常吃力,信心动摇,从而产生恐惧心理。

 攀岩过程中恐惧心理产生的因素还有一些,由于个体的差异性没有一一例举。攀岩初学者如何才能克服恐惧紧张的心理,尽快投入到攀岩运动的乐趣中?如果你想尽快享受“空中芭蕾”带来的快感请按照提示,积极训练吧。

克服恐惧心理的方法

 在攀岩项目中,针对各种恐惧心理的产生因素,可以找到相应的克服方法:

 一、克服恐高的方案。

 系统脱敏和药物相结合。“系统脱敏法”是由交互抑制发展起来的一种心理治疗法,所以又称交互抑制法。当患者面前出现焦虑和恐惧刺激的同时,施加与焦虑和恐惧相对立的刺激,从而使患者逐渐消除焦虑与恐惧,不再对有害的刺激发生敏感而产生病理性反应。

 系统脱敏的具体治疗:

 1、想象自己在岩壁或者高空中,感到紧张时,深呼吸,调节情绪。让自己在这种不断地想象中,获得对高空那种可怕情景的免疫力。

 2、在攀岩的过程中,观看别人攀爬,告诉自己这没有危险。

 3、在高空和岩壁的环境中,将自己的恐高情绪爆发出来并慢慢抑制,告诉自己可以做到。不断地模拟和制造自己在高空,纠正惧怕的心理,增强心理的承受力。

 以上的方法只适合于恐高症状适中的人,症状比较严重者,还需要服食一定量的缓解焦虑的药物,降低对恐高源的警觉和敏感度。

 运动建立多种身体平衡。当人体参加不同的运动时,身体会处于相对不平衡的状态,大脑就会调整适应,自动找寻参考点来调节身体平衡。因此,克服恐高时,平时除了多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的综合免疫力之外,还需要做一些让身体处于临界平衡状态的运动,如倒立、转圈、走独木桥等。

 二、加强训练,切莫贪快求进。

 体能训练。这里的体能训练不仅仅是基础训练,里面包括基础的体能训练,还有力量训练、耐力训练。 基础的体能训练可以通过大强度有氧运动的方式来提高体能。力量训练的主要负荷训练流程:首先有适当的热身练习,然后对腹背肌、拉力肌还有腿部力量有一定的针对性练习,还有握力和爆发力也是重中之重。

 基本技术训练。攀岩的基本功非常重要,最初的横移更应该做好,只有身体素质提高了还有基本技术掌握好了,才有信心去挑战高难度或者有一定高度的动作,恐惧心理自然会减轻很多。[更多精彩内容请添加徒步十年微信号:TBSN-TBSN]

 三、克服自卑胆怯心理,积极挑战自我。

 树立学习攀岩的兴趣,在训练过程中,施教者充分调动初学者的积极性,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优良的意志品质中挑战困难,克服恐惧心理。但这不仅要求队员的自身努力,也需要施教者和初学者之间的相互鼓励,让他们在对攀岩项目的看法上得到改观,这也对克服恐惧心理有很大好处。

 四、对攀岩项目中的安全防护技术与装备进行系统了解和学习。

 安全防护是攀岩运动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它直接关系到攀登者的安全,甚至严重影响到攀岩运动的开展,有很多初学者因为对安全防护技术的不信任,而产生对攀岩运动的恐惧心理,从而对攀岩运动敬而远之。所以在初学者接触攀岩运动前就让他们学习了解安全防护和装备的科学性,让他们心理上有安全感。

 在攀岩运动中,恐惧心理是客观存在的。初学者经过上面陈列的恐惧因素,还有解决方法,肯定有初步的了解,大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纠正和克服自己的恐惧心理,激发自己的积极性和兴趣,这不仅能让你尽快地参与到攀岩运动中来,也能让你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得到提高,意志品质得到加强。

上墙之前先想好怎么下来,才能感受到长久的乐趣,即使在矮墙上掉落,也有可能受伤,或是误伤他人。放松精神,感受不一样的世界。预热身体,让体验更舒适,同时减少受伤的概率。与不同的攀爬者交流,能帮助你了解攀岩。爬前想想动作,能带来更多乐趣。结束后记得拉伸,能改善身体的柔韧性,促进恢复,并使肌肉线条更修长。

跟普通运动不一样的我感觉更多是要心理准备跟注意安全。反正从没攀岩过的人到时候肯定会酸疼,小臂、核心、背肌总有一块地方的力量跟耐力跟不上。怎么沐浴更衣净手焚香也改变不了一个从没攀岩过的人只能是个渣的本质。心理上就是要做好自己是渣,然后做好会肌肉痛,以及会摔的准备。注意安全一个是落地姿势啊,我第一次尝试就一个背部朝下摔了个惨样。其他注意事项岩馆的馆主都会跟你说的。爬的时候尽量要求自己手保持伸直,脚踩岩点像在跳天鹅湖,和注意身体重心,尽量用脚推而不是用手拉。

不要在抱石垫上溜达!小心被脱手的攀爬者砸到。 经常会看到新人在岩壁下摆拍和在垫子上聊天发呆的时候完全不注意上方是否有人会随时掉到自己身上!除了安全相关的修剪指甲,摘掉首饰,绑好长发,学习脱落姿势之外,做好手皮痛的心理准备吧 ,初次攀岩柔嫩的小手抓握粗糙的支点 感觉不要太爽 !如果有攀岩鞋的可以自己带过去,没有的话一般攀岩馆都可以租鞋,一定根据自己的脚大小选择合适的鞋子,一般攀岩鞋穿着会有一点挤或者顶脚的现象,这属于正常的,不建议穿太宽松的鞋子。

正确的发力姿势以及动作会使得攀岩更加轻松。其实攀岩并没有那么困难,初学者不用有心里负担,心里想着自己的姿势,很多交叉动作或者发力跳起的时候需要注意姿势和发力。

女性长期蛙泳的身型变化是能够减轻体重,并且能够塑型。

在进行蛙泳运动时,背部肌肉需要不断地收缩和放松,这样才能保持良好的姿势和动作。长期从事蛙泳运动的女性,其背部肌肉会得到更好的锻炼,线条也会变得更加优美。在进行蛙泳运动时,需要保持良好的呼吸节奏,并且需要不断地收紧和放松腹部肌肉,所以长期从事蛙泳运动的女性,腹部线条也会变得更加平坦,也能够减轻体重。

总之,长期从事蛙泳运动的女性身形确实会发生一些变化。尽管这些变化可能不是非常明显,但它们确实存在,并且可以让女性身体更加健康、优美。因此,如果你想要拥有一个紧实、优美、平坦的身材,不妨考虑练习蛙泳。

蛙泳的特点价值

1、锻炼价值大

蛙泳要求上下肢协调配合用力,是游泳中锻炼价值最大、实用性最强的泳式。

2、游进时声音较小

由于蛙泳要求臂和腿的动作都在水下进行,所以游进时声音较小。蛙泳还适合慢游、原地游和做踩水动作。这使蛙泳便于水上隐蔽、侦察和游动,在科硏和军事上可以发挥特殊作用。

3、塑造健美的体形

一些研究人体形体和形态的专家指出,蛙泳可以帮助人矫正某些不正常的体形,可以使身体各部位机体和肌肉得到均衡和全面的发展。所以,经常参加蛙泳锻炼,有助于塑造一个健美的体形。

4、其他游泳姿势的基础

绝大多数游泳姿势都与蛙泳有着不同程度的联系,所以学会蛙泳能为学习其他各种游泳姿势打下良好的基础。

重庆主城那些地方可以攀岩在网上查了一下,大部分都是这个答案

1重庆天晴攀岩馆

2 江北北城天街人工攀岩场

3 南岸浪高凯悦攀岩(南坪西路,浪高百盛后面)

4 银泰百货5楼运动休闲馆近期建成重庆市最高的室内攀岩馆

6重庆山鹰攀岩运动俱乐部

山鹰攀岩馆,月卡160元,年卡1060元

由于攀岩对人的体能、胆量,对人的身体协调性、柔韧性要求均极高,所以与蹦极、滑雪、探洞、攀冰等项目同被列入极限运动。在室内攀岩安全有可靠的保障,野外攀岩危险性大,故初学者宜从室内攀岩学起。

一、三点固定法

三点固定法是攀岩的基本方法,要领是:对身体各部位的姿势和动作有一定的要求。

·身体姿势:攀登岩石峭壁时身体要自然放松,以3个支点稳定身体重心,而重心要随攀登动作的转换移动,这是攀岩能否稳定、平衡、省力的关键。

·手臂的动作:在人工岩壁攀登时,要求第一指关节用力抠紧支点的同时,手腕要紧张,手掌要贴在岩壁上,小臂也要随手掌紧贴岩壁而下垂,在引体时,手指(握点)有下压抬臂动作。但攀登自然岩壁时其动作就变化很大,要根据支点不同采用各种用力方法,如抓、握、挂、抠、扒、捏、拉、推压、撑等。

·脚的动作:脚的动作要领是,两腿外旋,大脚趾内侧贴近岩面,两腿微屈,以脚踩支点维持身体重心,在自然岩壁支点大小不一和方向不同的情况 下,要灵活运用。但要切记,膝部不要接触岩石面,另外,在用脚踩支点时,切忌用力过猛,并要掌握用力的方向。

·手脚配合:学习攀岩,首先要练好上肢力量,上肢又要以手指和手腕、手臂力量为主,再配合以脚腕、脚趾以及腿部的力量,使身体重心随着用力方向的不同而协调地移动,手脚动作的配合也就自如了。

二、攀岩的基本技术

(一)、攀登保护

攀登者是在保护人通过登山绳给予的保护下进行攀登的。登山绳的一端通过铁锁或直接与攀登者腰间的安全带连接,另一端穿过保护者身上与其腰间安全带相连的铁锁和下降器,中间则穿过一个或多个固定的安全支点上的铁锁。保护者在攀登者上升时不断给绳(或收绳),在攀登者失手时,拉紧绳索制止坠落。发生突然坠落时,冲击力是很大的,直接手握绳索很难拉住,冲击力主要是通过绳索与铁锁及下降器的摩擦力而抵消的。由于在保护支点上有很大的摩擦力,所以体重较轻的人是可以保护体重较重的人的。保护的形式一般按保护支点的相对位置分为以下两种:

1、上方保护(TOP ROP):

保护支点在攀登者上方的保护形式。在攀登者上升过程中,保护人不断收绳,使攀登人胸前不留有余绳,但也不要拉得过紧,以免影响攀登者行动,这点在登大仰角时尤应注意。上方保护对攀登者没有特殊要求,发生坠落时冲击力较小,较为安全。进行下方保护时,使用的器材一般有安全带、铁锁和下降器。保护人收绳时,应注意随时要有一支手握住下降器后面的绳索(或把下降器两头的绳索抓在一起),只抓住下降器前面的绳子是难于制止坠落的。

2、下方保护(LOW ROP):

保护支点位于攀登人下方的保护方式。没有上方预设的保护点,只是在攀登者上升过程中,不断把保护绳挂入途中安全支点上的铁锁中。这是领先攀登人唯一可行的保护方法,实用性较大,而且是国际比赛中规定的保护方,但这种保护方法要求攀登者自己挂保护,而且发生坠落,坠落距离大,冲击力强,因此一般由技术熟练者使用。

攀岩要有良好的身体条件,但更重要的要有熟练的技术。学习攀登技术实践性很强,必须在不断攀登中练习,如果能有技术熟练者在旁指导,将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手法:

攀登中用手的根本目的是使身体向上运动和贴近岩壁。岩壁上的支点形状很多,常见的也有几十种。攀登者对这些支点的形状要熟悉,知道对不同支点手应抓握何处,如何使力。根据支点上突出(凹陷)的位置和方向,有抠、捏、拉、攥、握、推等方法。但也不要拘泥,同一支点可以有多种抓握方法,像有种支点是一个圆疙瘩上面有个小平台,一般情况是把手指搭在上面垂直下拉,但为了使身体贴近岩壁,完全可以整个捏住,平拉。又如有时要两只手抓同一支点时,前手可先放弃最好抓握处,让给后手,以免换手的麻烦。抓握支点时,尤其是水平用力,受臂位置要底,靠向下的拉力加大水平摩擦力;要充分使用拇指的力量,尽量把拇指搭在支点上,对于常见的水平浅槽的支点,可把拇指扭过来,把指肚一侧扣进平槽,或横搭在食指和中指指背上,都可增加很大力量。攀登中手指的力量十分重要,平常可用指卧撑、引体向上、指挂引体向上、提捏重物等方法练习。现在国外一些高手已能达到单指引体向上的力量水平。在攀登较长路线时可选择容易地段两只手轮换休息。休息地段要选择没有仰角或仰角较小,且手上有较大支点处,休息时双脚踩稳支点,手臂拉直(弯曲时很难得到休息),上体后仰,但腰部一定要向前顶出,使下身贴近岩壁,把体重压到脚上,以减小手臂负担,做活动手指、抖手动作放松,并擦些镁粉,以免打滑。

(三)、脚法:

攀岩要想达到一定水平,必须学会腿脚的运用。腿的负重能力和爆发力都很大,而且耐力强,攀登中要充分利用腿脚力量。攀岩一般都穿特制的攀岩鞋,这种鞋鞋底由硬橡胶制成,前掌稍厚,鞋身由坚韧的皮革制作,鞋头较尖,鞋底摩擦力大。穿上这种鞋,脚踩在窄到不到一厘米宽的支点上都可以稳固地支撑全身重量。

在选购这种鞋,大家一定要注意,千万不能买大了。只要能穿进去就行,大脚趾在里面是抠着的,不能伸直。鞋越紧脚,发力时越稳固。一些选手比赛时甚至要用快挂钩在鞋后帮上硬把脚塞进去的。新手买鞋往往太大,一段时间后就会觉得脚上松松垮垮踩不上劲。一只脚,能接触支点的只有四处:鞋正前尖;鞋尖内侧边(拇趾);鞋尖外侧边(四趾趾尖)和鞋后跟尖(主要是翻屋檐时用来挂脚),而且只能踩进一指左右的宽度,不能太多,比如把整个脚掌放上去,为的是使脚在承力的情况下能够左右旋转移动,实行换脚、转体等动作。

换脚是一项基本的技术动作,攀登中经常使用。常见到一些初学的朋友换脚时是前脚使劲一蹬,跃,后脚准确地落在前脚原在的支点上,看起来十分利落,但实际上是错的,因为这样一方面使手指吃劲较大,另一方面造成身体失衡,更重要的是在脚点较高时无法用这种方法换脚。正确方法要保证平稳,不增加手上的负担,以从右脚换到左脚为例,先把左脚提到右脚上方,右脚以脚在支点上最右侧为轴逆时针(向下看)转动,把支点左侧空出来,体重还在右脚上,左脚从上方切入,踩点,右脚须势抽出,体重过渡到左脚。动作连惯起来,就像脚底抹了油一样,右脚从支点滑出,左脚同时滑入,体重一直由双脚负担,手只用来调节平衡。双脚在攀登过程中除了支承体重外,还常用来维持身体平衡。脚并不是总要踩在支点上,有时要把一条腿悬空伸出,来调身体重心的位置,使体重稳定地传到另一只脚上。

(四)、重心:

攀登中,应明确地意识到自己重心的位置,灵活地控制重心的移动。移动重心的主要目的是在动作中减轻双负荷,保持身体平衡。一开始学时动作大都十分盲目,不知道体会动作,一心只想一升高度,其实初学者最好不要急于爬高,先做一段时间的平移练习,即水平地从岩壁一侧移到另一侧,体会重心、平衡、手脚的运用等基本技术。

在最基本的三点固定,单手换点时,一般把重心向对侧移动,使手在没离开原支点之前就已经没有负荷,可以轻松地出手。横向移动时,要把重心向下沉,使双手吊在支点上而不是费力地抠拉支点。一般情况下,应把双脚踩实,再伸手够下一支点,而不要脚下虚踩,靠从手上拉使身体上移。一定要注意体会用腿的力量顶起重心上移,手只是在上移时维持平衡。一般常认为身体要尽量贴近岩壁,这是对的,可常见一些高手往往身体离岩壁很远,这是因为他们常用的侧拉、手脚同点、平衡身体等技术动作的准备动作需要与岩壁间有一定空间,只是身体上升的一刻,身体贴向岩面。通常重心调节主要由推拉腰胯和腿平衡来达到。腰是人体中心,它的移动直接移动重心,较大的移动往往形成一些很漂亮的动作,把腿横向伸出,利用腿脚的重量来平衡身体也是常见的做法。

(五)、侧拉:

侧拉是一项很重要的技术动作,它能极度大地节省上肢力量。使一些原本困难的支点可以轻易达到,在过仰地段时尤其被大量采用。其基本技术要点是身体侧向岩壁,以身体对侧手脚接触岩壁,另一只腿伸直用来调节身体平衡,靠单腿力量把身体顶起,抓握上方支点。以左手抓握支点不动为例,是身体朝左,右腿弯曲踩在支点上,左腿用来保持平衡,右腿蹬支点发力,右手伸出抓握上方支。由于人的身体条件,膝盖是向前弯的,若面对岩壁,抬腿踩点必然要把身体顶出来,改为身体侧向岩壁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身体更靠墙,把更多体重传到脚上,而且可利用上全身的高度,达到更高的支点。

侧拉动作有以下方面应当注意:身体侧向岩壁,踩点脚应以脚尖外侧踩点,不要踩得过多,以利换脚或转身。若此点较高,可侧身后双手拉牢支点,臀部向后坠,加大腰前空间,抬脚踩点,再双手使劲把重心拉回到这只脚上,另一条腿抬起,不踩点,保持平衡用,固定手只负责把身体拉向岩壁,身体完全由单腿发力顶起,不靠手拉,以节省手臂力量。发力前把腰肋顶向岩壁,体重传到脚上,千万不能松垮垮地坠着,这点在攀仰角时尤应注意。移动手应在发力前就向上举起,把肋部贴向岩面,否则蹬起后再把手从下划到头上,中间必会把身体顶离岩壁,加大固定手的负担。一次侧拉结束后,视支点位置可做第二个连续侧拉,双手抓稳后,以发力脚为轴做转体,脸转向对侧,平衡腿在发力腿前交叉而过,以脚尖外侧踩下一支点,这时平衡腿变成了发力腿,移动手变成了固定手,做下一次侧拉动作。其间脚发力脚踩点一定要少,否则不易做转体动作。侧拉主要在过仰角及支点排列近于直线时使用。

(六)、手脚同点:

手脚同点是指当一些手点高度在腰部附近时,把同侧脚也踩到此点,身体向上向前压,把重心移到脚上,发蹬起,手伸出抓握下一支点,这期间另一手用来保持平衡,这样的一种技术动作。手脚同点需要的岩壁支点较少,且身体上升幅度大,做此动作时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若支点较高,应打身体稍侧转,面向支点,腰胯贴墙向后坠,腾出空间抬腿,不要面向岩壁直接抬腿。脚踩实后,另一脚和双手发力,把重心前送,压到前脚上,单腿发力顶起身体,同点手放开原支点,从侧面滑上,抓所握下一支,另一手固定不动调整身体平衡。手脚同点技术主要用在支点比较稀少的线路上。

(七)、节奏:

攀岩讲究节奏,讲究动作的快慢和衔接。每个动作做完,身体都有一定的惯性,而且如果上一动作正确到位体平衡也不成问题,这时可以利用这一惯性直接冲击下一支点,两个动作间不做停顿,这样你经常可以发现原来很困难的一些点,不知不觉间就通过了,否则过分求稳,一动一停,每个动作前都要先移动重心、调节平衡,然后从零开始发力,必然导致体力消耗过大。动作要连惯但不能毛草,各个细节要到位,上升时一定要由脚发力,不能为快手拉脚蹬。手主要用作保持平衡和把身体拉向岩壁。动作不要求太快,要连惯。每个动作做实,一般做一两个连惯动作稍稍停顿一下,调整重心,观察选择路线,困难地段快速通过,容易地段稳定、调整。连惯--停顿--连惯--停顿,间歇进行,连惯动作时手脚、重心调整一定要到位,冲击到支点后要尽快恢复身体平衡。有必要时,可选好地段稍事休息,放松双手。进行练习时可以干脆把各个动作分解成几个步骤,细细体味各处细节,分析如何才能节省体力。这样作熟了,实际攀登时根本不用考虑,条件反射似的就能做出正确动作。

(八)、线路规划:

一面岩壁安装着众多的支点,选择不同支点可以形多条攀登线路,各人身体条件不同,都有各自不同的最优路线。练习时可以先看别人的攀登路线,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选择一条最优路线,并锻炼自己的眼力发现、规划新的线路,在正式比赛时,是不能观看别人路线的,必须自己规划。这就要对自己的身高臂长、抬腿高度、手指力量等有较要的了解。

在练习当中,一面岩壁,在已经能够登顶后,往往还有不尽的利用价值。可以通过规划不同的线路来增加难度,一般是自觉地限制自己,放弃一些支点,如放弃某几个大点,或故意绕开原线路上的某个关键点,或只使用岩壁一侧或中间的支点,或从一条线路过渡到另一条线路。

三、攀岩的素质练习

攀岩运动同其它体育运动一样,不仅要掌握各种持巧,同时需要进行艰苦的专项身体素质训练,并且特别要具有沉着和冷静的良好心理素质。

在攀岩过程中,最基本的技术,就是支点固定攀登法。就这种基本技术而言,结合岩壁上不同的支点情况,可以大致将攀岩过程中的用力归纳为:

(1)抓---主要是指用手抓住岩石凸起部分;

(2)抠---是指用手抠住岩面上的棱角、台阶和裂缝;

(3)拉---是指在抓住前上方牢固支点的前体下,小臂贴于岩面,用力下拉使身体上攀;

(4)撑--指利用台阶裂缝或其它地形、以手、掌和臂的力量使身体向上移动,或左右移动;

(5)推---主要是指利用侧面、下面的岩体或物体,以手、臂的力量使身体向上或左右移动;

(6)蹬---是指用瓣脚掌内侧或脚趾的蹬踏力把身体支撑起来,减轻上肢的负荷;

(7)跨---是指利用自身的柔韧性,避开难点,以寻求有利于攀登的支点;

(8)挂---主要是指用脚尖或脚跟挂住岩面凸起或下凹处维持身体平衡或使身体移动;

(9)踏---主要是指利用脚前部下踏较大的支点,登身体移动,以减轻上肢的负荷;

(10)摩擦---是指利用岩石鞋与岩壁形成的合理角度所产生的短暂稳定,使身体向上或左右移动。

力量是攀岩运动员的基本素质,而如何将力量灵活、协调地分配利用,则需经过系统的专项身体素质训练方可达到要求。下面将浅谈一下攀岩运动专项身体素质及常用的训练方法。

攀岩运动员的专项身体素质一般指:

(1)肌力,包括四肢、腰背、腹部等的肌肉力量;

(2)平衡能力,即在运动中的维持身体稳定性的能力;

(3)柔韧性,主要指肌肉、肌膜、韧带的可动范围、伸展程度;

(4)灵巧性,即脑、神经、肌肉三者间的协调能力;

(5)呼吸循环机能,主要体现在运动中呼吸节奏的调整方面。

(一)、 肌力训练的常用方法

人体骨胳分布很广泛,约有434块,这里主要介绍几个与攀登运动员力量素质关系密切的肌肉群的力量训练方法。

⑴ 上臂肌----分为前、后群,前群主要是肱二头肌,即屈肌;后群主要是肱三头肌,前群屈肌一般可采用负重弯举、引体向上等方法加以训练;后群伸肌则采用双杠支撑臂屈伸,手倒立臂屈伸等方法。伸肌。前群屈肌一般可采用负重弯举、引体向上等方法加以训练;后群伸肌则采用双杠支撑臂屈伸,手倒立臂屈伸等方法。伸肌。前群屈肌一般可采用负重弯举、引体向上等方法加以训练;后群伸肌则采用双杠支撑臂屈伸,手倒立臂屈伸等方法。

⑵ 前臂肌----分为前群肌和后群肌,前群肌主要作用是屈腕、屈指和使前臂内 旋,所以可采用反缠重锤、反握负重腕屈伸等方法;后群肌主要作用是伸腕、伸指和使前臂外旋,所以可采用正缠重锤,正握负重腕屈伸等方法。手肌----即指手指力量,一般常用手指悬垂、握力器、指卧撑和手指抓重物等方法。

⑶ 盆带肌----分为前群肌和后群肌,前群肌主要是骼腰肌,其作用是使大腿屈 和外旋,一般采用悬垂举腿,仰卧起坐等方法;后群肌主要是臀大肌,其作用是使大腿伸和内旋,一般彩后蹬跑,跑斜坡、俯卧背腿等方法。

⑷ 大腿肌----分前、后群肌,前群肌主要是股四头肌,其作用是使小腿伸直, 一般彩负重深蹲、蛙跳、鸭子步走等方法;后群主要是股二头肌,其使用是小腿屈和外旋,一般可采用负重腿屈伸,后踢腿等方法。

⑸ 背肌----主要是指背阔肌,其机能是使上臂伸、内收和内旋,一般彩单杠引 体向上,爬绳,向后或向体侧拉拉力器等方法;另外,还有竖脊肌,它是人体强大的伸脊柱肌,一般彩提拉杠铃(或壶铃)、负重体前屈等方法。

⑹ 胸肌----主要是指胸大肌,它能使上臂屈、内收、内旋;一般彩双杠臂屈伸、 卧推杠铃、俯卧撑和拉力器等方法。

⑺ 腹肌----主要是指腹直肌、腹内、外斜肌、腹横肌和腰方肌,其机能是使脊 柱前屈(两侧收缩)、侧屈(一侧帐缩)和旋转体等方法。

必须指出的是,在每次进行力量训练之后,要特别注意肌肉的放松及拉伸,以防止肌肉僵化,失去弹性。

(二)、平衡能力训练的常用方法

平衡能力在攀岩过程中,主要体现在身体重心的移动和支点的选择方面。所以,对平衡能力的训练,重要的是注意培养攀登者对时间和空间的判断能力,提高确定方位、方向的能力,培养在不同情况下控制身体姿态的能力。

经常采用的训练方法有:走平衡木、过独木桥、跨跳栏、跳跃台阶、滑冰、垫上翻、过绳索桥、云梯、伏虎圈等。

(三)、柔韧性训练的常用方法

发展柔韧素质有被动和主动两种形式。一般常用的方法有:双人操(如相互压肩、压背等)、体前屈、正、侧压腿、跪躺、体侧运动等。但是在使用具体的练习方法时,应注意轻重缓急,要循环渐进,有些姿势应保持一定的时间,以促进韧带的伸展。

柔韧性通过训练相对来说发展较快,易见效;可是消退得也快。所以柔韧性的较好时机。注意在训练前一定要做好准备活动,防止肌肉、韧带拉伤。

(四)、灵敏性训练的常用方法

灵敏性通常是指人体在各种复杂条件下,快速协调、准确、灵活地完成动作的能力。发展灵敏性应彩多种多样的练习方法,并要经常地变换练习手段。若长期使用同样的练习手段,就会形成动力定型,不利于灵敏性的发展。灵敏性对于攀岩者来讲是非常重要,它可使攀登者过程中动作敏捷和协调,给人一种美的感受,其常用的训练方法也很多,如:球类练习、各种游戏、垫上技巧、跳跃、游泳及多种器械体操等。

(五)呼吸循环机能训练的常用方法

呼吸特环机能,主要是通过耐力训练来实现和提高的。而构成耐力训练负荷时间长,心率一般控制在150次/分左右。另外在进行有氧耐力训练时,应十分注意呼吸方式,培养用鼻子呼吸,节奏和动作节奏协调一致的能力。

进行有氧耐力训练经常彩的方法有:匀速负荷跑、变速负荷与休息的比例,其原则是休息时间要短;彩匀速负荷练习时,练习中基本不休息;彩小强度间歇训练时,练习与休息之间的比例大约为1:1/2,休息也必须是积极性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57656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4
下一篇2023-12-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