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要按哪个穴位

咳嗽要按哪个穴位,第1张

首先肯定你对穴位的信任,点穴位不仅没有心理负担,而且没有任何副作用,是一种很好的保健治疗办法----每天一次,每次每穴三分钟。祝你早日康复!!! 人一感冒的时候,往往会伴有咳嗽,体温也会升高。这时大部分人的鼻部、咽喉,眼睛也发痒,其主要表现为频繁打喷嚏和流清鼻涕,有些也出现咽喉发痒、流泪等症状。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应该及时到医院治疗,假如是夜晚、火车上、澡堂或者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千万不要袖手旁观,一定要记住以下几个穴位,进行点穴治疗。

一 曲池 “曲”指屈曲肘关节,取穴时该处呈现一个凹陷,形似浅池,故名曲池。

位置:位于肘横纹头的外端,肘关节挠侧的凹陷处。

主治:咳嗽、热病、头痛、高血压、手臂肿痛、荨麻疹、皮肤瘙痒、月经不调。

二 大椎 “大”指高大,“椎”指脊椎骨。穴在第七颈椎棘突起最高最大处而得名。

位置: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两肩峰连线的中点。

主治:热病、一切头痛、咳嗽、癫痫、脑炎、头闷、出虚汗等。

三 风池 “池”指浅的凹陷处,是风邪窝积的地方,故名风池。

位置:位于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平风府穴凹陷处。

主治:感冒发烧、头痛、目赤痛、近视、鼻塞、高血压、视力模糊。

四 孔最 “孔”通也,“最”极也、第一的意思,为通之极也,故名孔最。

位置:在尺泽与太渊连线的中点再向尺泽方向走一横指。

主治:热病、咽喉肿痛、咳嗽、咳血、肘臂疼痛、气喘、不能屈伸。

捏脊

穴位位置: 大椎至尾骨端成一直线。

推拿作用: 多用于治疗小儿积食、呕吐便秘、腹泻(泄泻)等疾病,又称“捏积”;除了治疗疾病还有效提高免疫力。

推七节骨

穴位位置: 位于背部正中线第四腰椎至骶骨和尾骨交接隆突处。

推拿作用: 补法止泻,清法治便秘。

按揉龟尾

穴位位置: 龟尾位于骶骨、尾骨交接隆突处下端。

推拿作用: 龟尾穴能止泻、通便。多与揉脐、摩腹、推七节骨合用,治疗腹泻、便秘等症。

拿肩井

穴位位置: 井位于大椎与肩峯连线之中点,肩部筋肉处。

推拿作用: 主治感冒、惊厥。拿按肩井可以发汗解表、宣通气血。

小儿推拿注意事项

1、“拿、掐、捏、捣”等强 手法,除急救以外,一般放在最后操作,以免小儿哭闹不安,影响治疗的进行。

2、小儿推拿手法操作时间的长短,应根据病情、体质而定,因病因人而异。在临牀实践中推法、揉法运用较多,做摩法用的时间较长。运用掐法、按法时,手法要重、少、快。如果仅推拿一侧手部穴位,可不论男女,均推拿左手。

3、一般情况下,小儿推拿一次总的时间为20--30分钟。但是由于病情和小儿年龄的不同,在推拿次数和时间上也有一定的差别。年龄大、病情重,推拿次数多,时间相对长。反之,次数少,时间短。一般每日1次,重症每日2次。需长时间治疗的慢性病7天至10天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可休息数日,然后进行下一个疗程的治疗。

4、做小儿推拿,针对不同的系统,可以进行每日1次或隔日1次的规律性推拿。做保健推拿时,穴位可以相对治疗时少取, 程度应略低,时间可以保持在15分钟左右。

5、小儿推拿手法的基本要求是:轻快、柔和、平稳、着实。

相关文章

[小儿背部推拿手法图解]

[小儿调理肠胃推拿 手法]

[小儿日常健脾胃四大推拿手法]

 感冒一般都有咳嗽症状,通常我们都选择吃药治疗,不过“是药三分毒”,药吃多了对身体有害,接下来小编给大家介绍咳嗽的中医治疗方法,用穴位按摩来治疗咳嗽,见效快又安全。

  (1)咳嗽痰黄

  痰黄说明是肺热之证,选择的穴位当然要有泻肺热的作用,鱼际是手太阴肺经的荥穴,少商为手太阴肺经的井穴,两穴都有泻肺热的功效。

  注意这两个穴位在刺激时手法一定要重一些,因为轻柔的手法为补,而重刺激的手法则有泻的作用。

  鱼际穴位于手掌大鱼际部的中点处,靠近第一掌骨的边缘,点此穴时,拇指要立起用指尖用力点按,更易出现明显的酸胀感。

  少商是手太阴肺经的最后一个穴位,拇指桡侧指甲角旁01寸处,掐之可泄肺中之热。由于穴区窄小,不好用力,故改用指甲掐按,疼痛感较其它穴位为甚,甚至会出现灼热痛感,均属正常。除掐按外,还可用三棱针刺血,而刺血的方法还可以治疗咽喉肿痛,特别有趣的是在哪一侧少商刺血,几乎同时,同侧的咽喉疼痛就会明显缓解。

  (2)干咳咽痒

  干咳或咽痒,往往肺阴不足的表现,治疗时一方面要止咳,另外一方面还要滋阴,前者治标,后者治本,所以列缺与照海两穴合用,就是标本同治的方法了。

  列缺是肺经的络穴,功效就是止咳,所以单纯性的咳嗽,没有其他症状时,只按列缺就可以缓解咳嗽的症状了。怎么找这个穴位呢?将两手虎口交叉,手腕要伸直,将食指点在手腕的侧面,可以感觉到食指下面的骨头上有一个明显的纵向裂隙,这里就是列缺穴,名字够形象吧。因列缺位于窄小的骨缝中,所以治疗时需将拇指立起用指尖掐按。每次3-5分钟,每日5-10次。

  照海是足少阴肾经的穴位,在五脏的功能中,肺主气司呼吸,而肾主纳气,以引气归元,肾气不足时多有咳、喘等逆气之症。加上列缺与照海两穴都是八脉交会穴,列缺通于任脉,照海通于阴跷脉,而两条奇经又会聚于咽喉处,因此两穴形成了一对儿经典的组合。照海又怎么取呢?沿内踝尖向下循按到内踝的末端,可以感觉到这里有一个明显的骨缝,即为照海穴,用指尖掐按,每次3-5分钟,每日5-10次。

  (3)咳嗽痰白

  很典型的风寒咳嗽,一般发生在冬天,特点是咳嗽,咽痒,咳痰清稀,痰白稀薄,鼻塞流清涕,舌苔白等,要想防止风寒咳嗽,一定要加强抵御寒气的能力。

  低头时,摸到颈后最突起的高骨,在这块高骨的下方就是大椎穴,这里是人体所有阳经汇聚之处,阳气聚集。用手掌搓热颈后的大椎穴,以皮肤发热发红这度,帮助振奋阳气,抗御外邪。如果能洗上热水澡,那么就用热水多冲冲这个部位吧,哪怕只用热气腾腾的毛巾晤晤大椎,都能抵御寒气的侵袭。

  当然,中医的特色还是在于治未病,与其生病后想办法解决,还不如彻底杜绝疾病的发生。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咳嗽的麻烦,还是要从日常生活做起,好好爱护你的肺,比任何有效的治疗都要好上千万倍。

 主穴 肺俞 合谷 谈多加 丰隆 咽痒加 天突

利用指压法止咳 咳嗽是想咳出喉咙、气管、支气管内的异物,这是一种自然现象。若有异物进入气管之内,则在咳痰之时也会一并咳出。总之,咳嗽的产生是因痰或空气中灰尘、汽车废气、瓦斯、烟味等刺激气管所产生。如果是喉头炎、支气管炎的话,因它直接刺激气管所以才会咳嗽,支气管炎咳嗽时会连及胸部。其他如胸膜、食道、肝脏、心脏有病之时,也会产生反射性咳嗽。

 咳嗽是因身体受到刺激的防御作用,如果一味吃药,想抑制咳痰的话,会使痰积累在气管,得到反效果,这点必须加以注意。暴饮暴食、疲劳过度等等都会对咳嗽有害,平常必须加以注意,在咳嗽初期,就应医治。 喉头炎会使声音嘶哑,因此在咳嗽时,先用热毛巾将颈部烫温之后再用穴道指压法治疗,就可以收到良好效果。如果颈部附近感到凉冷可能会继续恶化。如果是气喘吐痰的话,大都是支气管炎。此时在胸部和背部用温湿布使它保持温暖的话,颇具特效。尤其是老人和孩子,容易身体变冷,这点必须多加注意。

 咳嗽严重的话,时常引起肋间或腹筋疼痛,这是因为咳嗽牵动筋肉而痛,不必过分担心。

 止咳的穴位及指压法

在第五胸椎上部左右2厘米是“厥阴俞”穴,只要在此处用力压6秒钟,不论是急性咳嗽或喉咙有异物存在,会立即止咳。采用这种方法时,必须边吐气边进行,只要重复三次就能见效。另一种方法是在锁骨中间“天突穴”采用相同指压方法,止咳效果也非常显著。如果小孩的话,不妨减轻压力,增加次数,也会收到相同的止咳功效。

 厥阴俞穴取穴方法:

取穴时通常采用正坐或俯卧姿势,该穴位于人体的背部,第五胸椎棘突上方,左右二指宽处(约二厘米左右)。(详见此背部穴位图解相关图示)

 主治疾病: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指压该穴,可以治疗疾病性气喘、止咳;此外还能使胸部伸张,使怯弱性格者缓解紧张,降低自我防卫意识,从而增加自信,克服掉懦弱的性格。

天突穴位取穴法:

取穴时,可采用仰靠坐位的姿势,天突穴位于人体的颈部,当前正中线上,两锁骨中间,胸骨上窝中央。(详见此胸部穴位图相关图示)

主治疾病: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打嗝、咳嗽、哮喘、胸中气逆、咯唾脓血、咽喉肿痛、舌下急、暴喑、瘿气、噎嗝、梅核气。

人体穴道胸部腹部穴位图 天突 璇玑 华盖 紫宫 玉堂 膻中 中庭 鸠尾 巨阙 上脘 中脘 建里 下脘 水分 神阙 阴交 气海 石门 关元 中极 曲骨 会阴 横骨 大赫 气穴 四满 中注 肓俞 商曲 石关 阴都 腹通谷 幽门 步廊 神封 灵墟 神藏 或中 俞府 缺盆 气户 库房 屋翳 赝窗 乳中 乳根 不容 承满 梁门 关门 太乙 滑肉门 天枢 外陵 大巨 水道 归来 气冲 髀关 足五里 阴廉 急脉 冲门 府舍 腹结 大横 腹哀 日月 期门 天池 食窦 天溪 胸乡 周荣 中府 云门穴道位于“经络”——能量的通路上。而人体中,五脏六腑“正经”的经络有12条(实际上,左右对称共有24条)。另外,身体正面中央有“任脉”,身体背面中央有“督脉”,各有一条特殊经络,纵贯全身。这14条经络上所排列着的人体穴道,称为“正穴”,全部共有365处。 仅仅如此,便是个相当可观的数目了,更何况其他的地方也有穴道。经络以外的人体穴道,称为“正穴”,后来又陆续发现了“新穴”,这些穴道若全包括,人体穴道的总数远超过1000个。头部穴位(正面):头维穴、发际穴、阳白穴、印堂穴、攒竹穴、晴明穴、承泣穴、四白穴、迎香穴、水沟穴、瞳子髎穴。头部穴位(背面):百会穴、后顶穴、风府穴、哑门穴、完骨穴、风池穴、天柱穴。头部穴位(侧面):太阳穴、下关穴、客主穴、耳门穴、听宫穴、翳风穴、颊车穴、大迎穴、人迎穴。腹部胸部穴位:天突穴、膻中穴、鸠尾穴、巨阙穴、中脘穴、水分穴、气海穴、关元穴、中极穴、气舍穴、俞府穴、或中穴、期门穴、日月穴、天枢穴、气穴、大巨穴、大赫穴。人体背部穴位:大椎穴、陶道穴、身柱穴、神道穴、至阳穴、脊中穴、治喘穴、肩井穴、曲垣穴、天宗穴、命门穴、腰俞穴、腰阳关穴、上仙点穴、六华灸穴、风门穴、肺俞穴、心俞穴、膈俞穴、肝俞穴、膏肓穴、志室穴、肩外俞穴、厥阴俞穴、三焦俞穴、大肠俞穴、关元俞穴、小肠俞穴、膀胱俞穴。人体上肢穴位:内关穴、外关穴、曲池穴、尺泽穴、治痒穴、孔最穴、列缺穴、阳池穴、神门穴、合谷穴、中渚穴、少冲穴、落枕穴、指间穴、太渊穴、口内穴、胃肠穴、手三里穴。人体下肢穴位:膝眼穴、梁丘穴、复溜穴、阴谷穴、血海穴、承山穴、解溪穴、委中穴、足三里穴、阳陵泉穴、阴陵泉穴、三阴交穴、百里穴。人体足部穴位:涌泉穴、大敦穴、太冲穴、太白穴、太溪穴、申脉穴、丘墟穴、昆仑穴、足临穴、行间穴、里内庭穴、下痢穴、高血压点穴、第二厉兑穴、第三厉兑穴、阿基里斯腱穴

1 中脘穴

位置:中脘穴位于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平躺好,本穴在人体的上腹部,前正中线上。

功效:本穴的气血物质直接作用于胃腑,可直接调控胃腑气血的阴阳虚实,主要可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如腹胀、腹泻、腹痛、腹鸣等,对一般的胃病,食欲不振等效果也很好。

按摩:用手推揉本穴3—5分钟,或者手角刮法拭本穴,以出痧为宜隔天一次,可治腹胀,呕吐等,尽快排出胃里的气。

2 内庭穴

位置:内庭穴属足阳明胃经,在人体足背上,需正坐垂足或者仰卧,在足背第2、3趾的趾蹼正中略后一些的地方,也就是第2、3跖趾关节前,按压有酸胀感处,即为本穴。

功效:穴位具有清胃泻火、理气止痛之功效。常用来治疗胃痛胃胀、消化不良、胃肠虚弱及急、慢性肠炎引起的泻下等疾病,有时候还可以用来治疗牙痛、牙龈炎、扁桃体炎、失眠多梦以及头面痛、足背肿痛等疾病。经常按摩此穴可以有效地缓解胃部疾病,改变消化不良、胃部痉挛等症状。

按摩:手指指端点压足部的内庭穴约1分钟,可以有效地缓解胃胀、胃痛等症状,排出胃里的气。

 

3 内关穴

位置:内关穴位于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

功效:本穴为八脉交会穴,具有宁心安神、理气止痛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本经经病和胃、心、心包疾患等,可改善脘腹疼痛、恶心呕吐、手臂疼痛、头痛头晕、目赤肿痛等症。

按摩:用一只手握紧另一只被按摩手臂的下端,垂直按在本穴上,有节奏地进行按压,至产生酸、麻、胀之感为宜,每天按摩两次,每次约2—3分钟,可排出胃里的气。

4 肝俞穴

位置:位于背部,当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功效:清利肝胆,宁神明目,补血消瘀。主治脘腹胀痛、胸胁支满、黄疸结胸、吞酸吐食、饮食不化、目赤痒痛、目生白翳、雀目、青盲、癫狂等病症。

按摩:用拇指指腹揉按肝俞穴100 ~ 200次,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帮助排出胃里的气。

 

肩部紧张和僵硬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问题之一。你可能会感到意外的是,按摩肩部紧张的穴位可以迅速缓解肩痛。下面我将为您介绍一些经典的穴位,并告诉你如何正确按摩以获得最佳效果。

我们来看看「风池」穴位。这个穴位位于颈背部正中央,两侧颈椎的凹陷处。用温柔的手指按压这个穴位,每次持续约1分钟,可以缓解颈部和肩部的紧张感。可以配合自然呼吸,放松身体和心情。

除了「风池」穴位,还有一个重要的穴位是「天突」。它位于胸骨正中央上方,两个锁骨之间的凹陷处。按压这个穴位可以缓解肩部僵硬和疼痛。同样地,用温柔的力度按摩1分钟左右,并配合深呼吸来放松身体。

还有一个重要的穴位是「外关」。它位于手臂内侧上臂二头肌腱与三头肌腱之间的凹陷处。轻柔地按摩这个穴位可以缓解肩部的紧张感和疼痛。每次按摩1分钟左右,并注意保持舒适的姿势。

「肩井」穴位也是缓解肩痛的好选择。它位于肩胛骨下方,两个背椎骨之间的凹陷处。用指腹轻轻按压这个穴位,每次约1分钟,可以帮助放松肩部肌肉,减轻肩部的不适感。

还有一些其他的穴位可以缓解肩痛,如「天突」穴位、「大椎」穴位、「青灵」穴位等。如果你在按摩过程中遇到特别疼痛或不适的感觉,请立即停止按摩并咨询医生的建议。

需要注意的是,在按摩过程中要保持温柔和稳定的力度,并避免使用过大的力量。配合深呼吸和放松身体,可以增强按摩效果。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应注意良好的姿势和坐姿,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造成肩部紧张和僵硬。

按摩肩部的穴位可以迅速缓解肩痛和紧张感。通过正确的按摩手法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我们可以保持肩部的舒适和健康。希望这些穴位图解能够对您有所帮助,祝您身体健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58079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4
下一篇2023-12-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