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查询

穴位查询,第1张

穴位查询

    人身上到底有多少个穴位,因为很多朋友不清楚,有说720个穴位,也有说409个穴位的,我们可以看看现存的标准是怎么说的。按1995年版《针灸穴位图》统计:

根据十四经脉循行路线(12经脉合任、督2脉合称14经)而排列腧穴的房法有双穴309条, 任脉24穴, 督脉28穴,公认的奇穴是48个,所以人身上共718个穴位。

单穴指仅有一个的穴位,如位于身体中线上的穴位,任督脉的穴位都是单穴,所以任脉合督脉加起来的穴位是52个。

双穴是指位于身体中线双侧的,左右对称的穴位,一般是左右各一个的。so,双穴309条的话,那12经脉的穴位数就是3092=618个穴位(按409个算的没算双穴,如左手合右手)。

穴位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是针灸治疗疾病的刺激点与反应点。腧与“输’通,有转输、输注的含义;“穴”即孔隙。所以,腧穴的本义即是指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转输或输注于体表的分肉腠理和骨节交会的特定的孔隙。分为经穴、经外奇穴和阿是穴、耳穴四类。功能输注脏腑经络气血,沟通体表与体内脏腑的联系。

穴  位  查  询

按  所  属  经  络  查  询

肺经

中府穴 云门穴 天府穴 侠白穴

尺泽穴 孔最穴 列缺穴 经渠穴

太渊穴 鱼际穴 少商穴

大肠经

商阳穴 二间穴 三间穴 合谷穴

阳溪穴 偏历穴 温溜穴 下廉穴

上廉穴 手三里穴 曲池穴 肘髎穴

手五里穴 臂臑穴 肩髃穴 巨骨穴

天鼎穴 扶突穴 口禾髎穴 迎香穴

胃经

承泣穴 四白穴 巨髎穴 地仓穴

大迎穴 颊车穴 下关穴 头维穴

人迎穴 水突穴 气舍穴 缺盆穴

气户穴 库房穴 屋翳穴 鹰窗穴

乳中穴 乳根穴 不容穴 承满穴

梁门穴 关门穴 太乙穴 滑肉门

天枢穴 外陵穴 大巨穴 水道穴

归来穴 气冲穴 髀关穴 伏兔穴

阴市穴 梁丘穴 犊鼻穴 足三里穴

上巨虚穴 条口穴 下巨虚穴 丰隆穴

解溪穴 冲阳穴 陷谷穴 内庭穴

厉兑穴

脾经

隐白穴 大都穴 太白穴 公孙穴

商丘穴 三阴交穴 漏谷穴 地机穴

阴陵泉 血海穴 箕门穴 冲门穴

府舍穴 腹结穴 大横穴 腹哀穴

食窦穴 天溪穴 胸乡穴 周荣穴

大包穴

心经

极泉穴 青灵穴 少海穴 灵道穴

通里穴 阴郄穴 神门穴 少府穴

少冲穴

小肠经

少泽穴 前谷穴 后溪穴 腕骨穴

阳谷穴 养老穴 支正穴 小海穴

肩贞穴 臑腧穴 天宗穴 秉风穴

曲垣穴 肩外俞穴 肩中俞穴 天窗穴

天容穴 颧髎穴 听宫穴

膀胱经

睛明穴 攒竹穴 眉冲穴 曲差穴

五处穴 承光穴 通天穴 络却穴

玉枕穴 天柱穴 大杼穴 风门穴

肺俞穴 厥阴俞穴 心俞穴 督俞穴

膈俞穴 肝俞穴 胆俞穴 脾俞穴

胃俞穴 三焦俞穴 肾俞穴 气海俞穴

大肠俞穴 关元俞穴 小肠俞穴 膀胱俞穴

中膂俞穴 白环俞穴 上髎穴 次髎穴

中髎穴 下髎穴 会阳穴 承扶穴

殷门穴 浮郄穴 委阳穴 委中穴

附分穴 魄户穴 膏肓穴 神堂穴

譩譆穴 膈关穴 魂门穴 阳纲穴

意舍穴 胃仓穴 肓门穴 志室穴

胞肓穴 秩边穴 合阳穴 承筋穴

承山穴 飞扬穴 跗阳穴 昆仑穴

仆参穴 申脉穴 金门穴 京骨穴

束骨穴 足通谷穴 至阴穴

肾经

涌泉穴 然谷穴 太溪穴 大钟穴

水泉穴 照海穴 复溜穴 交信穴

筑宾穴 阴谷穴 横骨穴 大赫穴

气穴 四满穴 中注穴 肓俞穴

商曲穴 石关穴 阴都穴 腹通谷穴

幽门穴 步廊穴 神封穴 灵墟穴

神藏穴 彧中穴 俞府穴

心包

天池穴 天泉穴 曲泽穴 郄门穴

间使穴 内关穴 大陵穴 劳宫穴

中冲穴

三焦经

关冲穴 液门穴 中渚穴 阳池穴

外关穴 支沟穴 会宗穴 三阳络穴

四渎穴 天井穴 清冷渊穴 消泺穴

臑会穴 肩髎穴 天髎穴 天牖穴

翳风穴 瘈脉穴 颅息穴 角孙穴

耳门穴 耳和髎穴 丝竹空穴

胆经

瞳子髎穴 听会穴 上关穴 颔厌穴

悬颅穴 悬厘穴 曲鬓穴 率谷穴

天冲穴 浮白穴 头窍阴穴 完骨穴

本神穴 阳白穴 头临泣穴 目窗穴

正营穴 承灵穴 脑空穴 风池穴

肩井穴 渊腋穴 辄筋穴 日月穴

京门穴 带脉穴 五枢穴 维道穴

居髎穴 环跳穴 风市穴 中渎穴

膝阳关穴 阳陵泉穴 阳交穴 外丘穴

光明穴 阳辅穴 悬钟穴 丘墟穴

足临泣穴 地五会穴 侠溪穴 足窍阴穴

肝经

大敦穴 行间穴 太冲穴 中封穴

蠡沟穴 中都穴 膝关穴 曲泉穴

阴包穴 足五里穴 阴廉穴 急脉穴

章门穴 期门穴

任脉

会阴穴 曲骨穴 中极穴 关元穴

石门穴 气海穴 阴交穴 神阙穴

水分穴 下腕穴 建里穴 中脘穴

上脘穴 巨阙穴 鸠尾穴 中庭穴

膻中穴 玉堂穴 紫宫穴 华盖穴

璇玑穴 天突穴 廉泉穴 承浆穴

督脉

长强穴 腰俞穴 腰阳关穴 命门穴

悬枢穴 脊中穴 中枢穴 筋缩穴

至阳穴 灵台穴 神道穴 身柱穴

陶道穴 大椎穴 哑门穴 风府穴

脑户穴 强间穴 后顶穴 百会穴

前顶穴 卤会穴 上星穴 神庭穴

素髎穴 水沟穴 兑端穴 龈交穴

分  类  查  询

按  所  属  性  分  类 

解表穴(12穴)

风府穴、大椎穴、陶道穴、玉枕穴、大杼穴、风门穴、风池穴、当阳穴、颞颥穴、太阳穴、百虫窝穴、京骨穴

清热穴(85穴)

清心热穴

天柱穴、小海穴、少海穴、通里穴、阴郄穴、神门穴、少府穴、曲泽穴、筑宾穴。

清肺热穴

上星穴、尺泽穴、孔最穴、鱼际穴、虎口穴、前谷穴、百劳穴、灸痨穴、身柱穴、灵台穴。

清肝胆热穴

阳白穴、头临泣穴、五处穴、颔厌穴、悬颅穴、悬厘穴、曲鬓穴、浮白穴、脑空穴、头窍阴穴、完骨穴、浊浴穴、五枢穴、足五里穴、胆囊穴、光明穴、中封穴、足临泣穴、地五会穴、侠溪穴。

清胃肠热穴

曲池穴、手三里穴、下廉穴、合谷穴、三间穴、二白穴、下极俞穴、下腰穴、尾穷骨穴、长强穴、阳纲穴、肓门穴、小肠俞穴、阑尾穴、下巨虚穴、解溪穴、冲阳穴、内庭穴。

清三焦热穴

瘈脉穴、消泺穴、天井穴、支沟穴、外关穴、阳池穴、渊腋穴。

清热解毒穴

夹承浆穴、地合穴、龈交穴、颊里穴、角孙穴、耳尖穴、颧髎穴、肘尖穴、温溜穴、偏历穴、阳溪穴、二间穴、臂间穴、八邪穴、大指甲根穴、乳上穴、腰俞穴、昆仑穴、外踝尖穴、八风穴、内踝尖穴。

止咳平喘化痰穴(31穴)

天突穴、气舍穴、水突穴、天府穴、列缺穴、小指尖穴、璇玑穴、华盖穴、紫宫穴、玉堂穴、肋头穴、胸堂穴、俞府穴、彧中穴、神藏穴、灵墟穴、神封穴、气户穴、库房穴、屋翳穴、膺窗穴、云门穴、中府穴、周荣穴、天溪穴、崇骨穴、灸哮穴、定喘穴、魄户穴、譩譆穴、丰隆穴。

消食导滞穴(16穴)

上脘穴、中脘穴、建里穴、下脘穴、脐中四边穴、幽门穴、不容穴、承满穴、梁门穴、关门穴、太乙穴、长谷穴、食窦穴、腹哀穴、接脊穴、四缝穴。

益气壮阳穴(28穴)

百会穴、石关穴、商曲穴、神阙穴、气海穴、石门穴、关元穴、胃上穴、大巨穴、提托穴、脊中穴、命门穴、腰阳关穴、脾俞穴、肾俞穴、中膂俞穴、意舍穴、胃仓穴、志室穴、京门穴、环跳穴、足三里穴、仆参穴、束骨穴、太溪穴、商丘穴、公孙穴、太白穴。

补阴穴(9穴)

肺俞穴、膏肓穴、腰眼穴、小儿龟胸穴、脐上脐下穴、大赫穴、横骨穴、照海穴、然谷穴。

温里穴(13穴)

龙颔穴、三角灸穴、大横穴、腹结穴、胃俞穴、气海俞穴、大肠俞穴、关元俞穴、会阳穴、关仪穴、地机穴、漏谷穴、大都穴。

平肝息风穴(15穴)

鼻交頞中穴、发际穴、神庭穴、前顶穴、本神穴、率骨穴、天冲穴、后顶穴、强间穴、滑肉门穴、筋缩穴、太冲穴、行间穴、足心穴、里内庭穴。

理气穴(49穴)

天容穴、人迎穴、缺盆穴、极泉穴、天泉穴、侠白穴、青灵穴、经渠穴、中泉穴、中魁穴、膻中穴、中庭穴、步廊穴、胸乡穴、辄筋穴、天池穴、乳根穴、期门穴、日月穴、大包穴、鸠尾穴、巨阙穴、腹通谷穴、阴都穴、肓俞穴、天枢穴、外陵穴、章门穴、府舍穴、气冲穴、羊矢穴、急脉穴、至阳穴、中枢穴、血压点穴、厥阴俞穴、督俞穴、胃管下俞穴、肝俞穴、胆俞穴、肘椎穴、膈关穴、魂门穴、痞根穴、后腋穴、上巨虚穴、阳陵泉穴、外丘穴、中都穴。

理血穴(10穴)

太渊穴、养老穴、阴交穴、膈俞穴、竹杖穴、阳刚穴、闾上穴、血海穴、三阴交穴、合阳穴。

调经止带穴(26穴)

中注穴、经中穴、四满穴、气穴、气门穴、绝孕穴、维胞穴、归来穴、子宫穴、冲门穴、带脉穴、维道穴、上髎穴、次髎穴、中髎穴、下髎穴、白环俞穴、阴廉穴、阴包穴、曲泉穴、阴谷穴、蠡沟穴、交信穴、营池穴、水泉穴、独阴穴。

利水通淋穴(15穴)

水分穴、利尿穴、中极穴、水道穴、曲骨穴、三焦俞穴、胞肓穴、膀胱俞穴、淋泉穴、委阳穴、箕门穴、阴陵泉穴、复溜穴、大钟穴、陷谷穴。

安神穴(19穴)

安眠穴、伴星穴、燕口穴、支正穴、阳谷穴、手逆注穴、郄门穴、间使穴、内关穴、灵道穴、大陵穴、臣觉穴、巨阙俞穴、神道穴、神堂穴、心俞穴、腰奇穴、女膝穴、足通谷穴。

开窍苏厥穴(28穴)

水沟穴、兑端穴、承浆穴、悬命穴、内迎香穴、四神聪穴、劳宫穴、后溪穴、少泽穴、少冲穴、关冲穴、中冲穴、商阳穴、少商穴、十宣穴、十王穴、夺命穴、乳中穴、会阴穴、委中穴、金门穴、隐白穴、大敦穴、厉兑穴、足窍阴穴、至阴穴、气端穴、涌泉穴。

利窍穴(63穴)

利目穴

睛明穴、攒竹穴、瞳子髎穴、球后穴、承泣穴、四白穴、鱼腰穴、上明穴、丝竹空穴、睛中穴、眉冲穴、承光穴、目窗穴、头维穴、翳明穴、天牖穴、拳尖穴、大骨空穴、凤眼穴。

利鼻穴

迎香穴、上迎香穴、禾髎穴、素髎穴、囟会穴、通天穴、承灵穴、散笑穴、鼻流穴。

利耳穴

耳门穴、听宫穴、颅息穴、听会穴、会宗穴。

利口舌咽喉穴

正营穴、脑户穴、哑门穴、颊车穴、大迎穴、上廉泉穴、廉泉穴、洪音穴、扶突穴、天鼎穴、唇里穴、聚泉穴、海泉穴、金津穴、玉液穴、龙玄穴。

通利诸窍穴

巨髎穴、印堂穴、曲差穴、上关穴、耳和髎穴、络却穴、下关穴、翳风穴、天窗穴、四渎穴、三阳络穴、中渚穴、液门穴、小骨空穴。

袪风除湿穴(12穴)

肩髎穴、臂中穴、伏兔穴、阴市穴、髋骨穴、梁丘穴、鹤顶穴、膝眼穴、犊鼻穴、条口穴、陵后穴、膝关穴。

舒筋活络穴(54穴)

牵正穴、地仓穴、肩髎穴、肩贞穴、臑会穴、臂臑穴、手五里穴、肘髎穴、上廉穴、清冷渊穴、手踝穴、腕骨穴、肩前穴、泽前穴、腰痛点穴(威灵穴精灵穴)、落枕穴、五虎穴、新设穴、颈臂穴、肩井穴、天髎穴、巨骨穴、秉风穴、曲垣穴、天宗穴、肩中俞穴、肩外俞穴、附分穴、悬枢穴、肩头穴、臑俞穴、夹脊穴、新建穴、居髎穴、十七椎穴、秩边穴、髀关穴、拇趾里横纹穴、风市穴、中渎穴、膝阳关穴、阳交穴、阳辅穴、悬钟穴、丘墟穴、承扶穴、殷门穴、浮郄穴、膝旁穴、承筋穴、承山穴、飞扬穴、跗阳穴、申脉穴。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气穴所发,各有处名。 ”说明在内经成书以前,经穴已经开始从以痛为输到定位定名,孙思邈 《千金翼方》载:“凡诸孔穴,名不徒设,皆有深意。” 说明穴位的命名不是信手拈来,而是古代医家根据对宇宙对自然的认识,从各个方面总结而成,所以穴名之间也许存在某些联系,可以利于我们掌握穴位的定位、临床应用。

穴位 根据气象分类 ,含“风”的经穴有风池、风市、风府、风门、秉风、翳风。风为阳邪,其性开泄:风邪善动不居,具有升发、向上、向外的特点,故为阳邪。风邪致病,发病速、变化快、病位游走不定。故《素问·风论》说:“风者,善行而变”,所以又有“ 风为百病之长 ”的说法。

风池 ,头项之上,唯风可到,为风所入之池;风市,为风所聚之处; 风府 ,风邪所入之府; 风门 ,是太阳主一身之表,为风邪入侵之藩篱; 秉风 ,秉,柄也,治疗背风邪之权柄所在。这些含“风”的穴位在主治病症中大都与风邪相关,例如 风池主治头痛、眩晕、中风、不寐、癫痫、颈项强痛 等等。

由此可以得出, 含“风”穴位是治风的要穴, 凡在临床看到属于风的症状,可以考虑到运用穴名中带“风”的穴位,也许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治疗效果 根据气象命名的还有很多,例如其中的列缺。列缺,天隙电照也,又列缺指闪电,闪电的形状类似天上的裂缝,就好像天上的门一样,古人取名很形象。

列缺 是属于手太阴肺经,肺在上,藏之盖,至高为天,列缺为手太阴之络,至此别走阳明,脉气由此别裂而去,好似天上的裂缝。列缺穴在腕的 桡侧两筋间的裂缝处 ,在扎针的过程中要注意扎到两筋的间隙中。

针感常窜到头面,就如闪电一样。即为天门,我想列缺对头面部的病症治疗效果好,闪电快而亮,说明这个穴用好以后,对于疾病立竿见影,有奇效。

根据地理分类 ,例如含“溪”的穴位有阳溪、后溪、侠溪、解溪。 阳溪 在腕背横纹桡侧,手拇指上翘起时,当拇短伸肌健与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 后溪 在手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五掌指关节)后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 侠溪 在第4、5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解溪 在足背踝关节横纹中央凹陷处,当 拇长伸肌踺与趾长伸肌腱 之间。溪,山洼流水之沟,又筋膜连接之处,溪流都是在河流的上游,和山谷一带,湍流和不平坦的河床亦较常见到。由此可以联想到带有“溪”的穴位在身体不平的地方的小类似山谷后的凹陷处,没有池、海大。

还有以山名命名的承山、昆仑, 承山 在丰肉分叉之下,可为承上丰肉之山而得名; 昆仑 ,高山名,穴在高大外踝的后方。山高大稳重,有承担重量的意思,能起到支柱的作用。一旦山倒,那么所依附它的就倒了,下肢支撑人体,一旦脚出问题人就不能行走如常。所以这两穴主治 腰背疼痛,脚重战栗不能立,脚肿 等等症状。

根据活动场所分类 ,例如风市和阴市,市,集结之处为市。 阴市 是足阳明胃经的腧穴,穴在辅骨后,大筋下,小筋上,内属阴,所以 阴市是阴气聚集的地方 ,那么针刺阴市穴可以达到 温经散寒 的疗效,主治寒疝、膝冷等。

风市 是足少阳胆经的腧穴,穴在膝外两筋之间,手垂直时中指头凹陷处,是风气聚集之处,所以是治风要穴,主治中风偏枯,祛风。

根据建筑分类 ,例如穴名含“窗”的穴位目窗、膺窗、天窗。窗的本义是在墙和屋顶上开个洞口,让光线和空气进入室内。 目窗 ,顾名思义也就是通目气的孔穴。

由此可见,目窗有 善治眼疾,明目 的功效。

膺窗 ,膺是肩臂连胸之膺,所以它释义为 胸膺所通气的孔穴处 ,根据穴义可以理解为膺窗对于胸部疾病,如胸满短气,乳痈等有帮助,根据它的意思是胸上的窗子,针刺它,打开窗子,迎进阳光,有开窍的作用,那么膺窗对与妇女通乳是否好的效果呢

天窗 ,穴在颈部,位于天位,义为天部通气的孔穴。这穴在曲颊下,与耳近,窗的引申义有通的意思,所以天窗有开耳治疗耳聋的疗效。

根据解剖分类 ,例如穴名中含“髎”的穴位瞳子髎、巨髎、肘髎、颧髎、居髎、八髎。髎,空穴也,窟也,深空之貌。

根据对“髎”的理解,我们就能准确掌握含“髎”字的穴位取穴定位,要在空阔孔隙凹陷处取,在针刺的过程中,因为是深空之貌,所以进针应该深一点,且进针时应该没有大的阻碍,倘若进针不顺,就应该考虑到进针的位置、方向是否错误,要善于掌握手下的感觉及时调整进针的方向达到得气的效果。

根据取穴的方法分类 ,例如侠白、箕门、居髎。 侠白 取穴时,需令两手直伸夹之,夹通侠,肺色白,故为侠白。 箕门 取穴时应需展其足,状如箕舌,脾气所出之门故为箕门,这里的箕就是类似簸箕,一般在农村用来装东西的器物,箕门就是它的形状类似簸箕的前口。

居髎 取穴时要蹲着,居,踞也,蹲也。了解穴的释义可以推测古代医家对于穴的理解,从而可以准确定位。

对于腧穴的命名,不是空穴来风,古人是很有讲究的,我们可从了解当时的文化背景,站在古人的角度去理解腧穴名的含义,也从穴位的释义中去窥探古人的思想与智慧,更重要的是对于我们掌握腧穴,准确取穴定位,在临床上灵活运用腧穴有很大的帮助。

十四经循行及穴位歌诀

1:任脉

� 循行: 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上颐,循面,入目。

‚ 穴位:

任脉穴行二十四,会阴潜伏两阴间。

曲骨之前中极在,关元石门气海边。

阴交神阙水分处,下脘建里中脘前。

上脘巨阙连鸠尾,中庭膻中玉堂里。

紫宫华盖循璇玑,天突廉泉承浆止。

2:督脉

� 循行: 脉起下极之腧,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脑上巅,循额至 鼻柱 ,属 阳脉之海 。

‚ 穴位:

督脉行背之中行,二十八穴始长强。

腰俞阳关入命门,悬枢脊中上中枢。

筋缩至阳归灵台,神道身柱陶道周。

大椎哑门连风府,脑户强间后顶排。

百会前顶通囟会,上星神庭素髎对。

水沟兑端在唇上,龈交上齿缝之内。

3:手太阴肺经

� 循行: 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 穴位:

手太阴肺十一穴,中府云门天府列。

侠白尺泽孔最存,列缺经渠太渊涉。

鱼际拇指白肉际,抵指少商如韭叶。

4:手阳明大肠经

� 循行: 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 穴位:

手阳明穴起商阳,二间三间合谷藏。

阳溪偏历温溜济,下廉上廉三里长。

曲池肘髎五里近,臂臑肩髃巨骨当。

天鼎扶突禾髎接,鼻旁五分迎香列。

5:足阳明胃经

� 循行: 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之交頞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上入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 下廉 ,出 大迎 ,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 额颅 ;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 缺盆 , 下膈 ,属胃,络脾;其直者,从缺盆 下乳 内廉,下挟脐,入 气街 中;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 髀关 ,抵伏兔,下膝膑中,下循胫 外廉 ,下足跗,入中指内间;其支者,下廉叁寸而别,下入中指外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趾间,出其端。

‚ 穴位:

四十五穴足阳明,承泣四白巨髎经。

地仓大迎登颊车,下关头维对人迎。

水突气舍连缺盆,气户库房屋翳寻。

膺窗乳中下乳根,不容承满出梁门。

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里。

水道归来达气冲,髀关伏兔走阴市。

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连条口底。

下巨虚下有丰隆,解溪冲阳陷谷同。

内庭厉兑阳明穴,大趾次趾之端终。

6:足太阴脾经

� 循行: 脾足太阴之脉 ,起于大指之端,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踹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挟咽,连 舌本  ,散舌下。

‚ 穴位:

足太阴脾由足,隐白先从内侧起。

大都太白继公孙,商丘直上三阴交。

漏谷地机阴陵泉,血海箕门冲门前。

府舍腹结大横上,腹哀食窦天溪连。

胸乡周容大包尽,二十一穴太阴全。

7:手少阴心经

� 循行: 心手少阴之脉 ,起于心中,出属 心系 , 下膈 ,络 小肠 ;其支者,从心系,上挟咽,系 目系 ;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肺,下出 腋下 ,下循 臑内 后廉,行 太阴 心主 之后,下肘内,循臂内后廉,抵 掌后 锐骨 之端,入掌内后廉,循 小指 之内出其端。

‚ 穴位:

手少阴心起极泉,青灵少海灵道全。

通里阴郄神门穴,少府少冲小指边。

8:手太阳小肠经

� 循行: 小肠手太阳之脉 ,起于 小指 之端,循手外侧 上腕 ,出踝中,直上循 臂骨 下廉 ,出肘内侧两筋之间,上循臑外后廉。出 肩解 ,绕 肩胛 ,交肩上,入 缺盆 ,络心,循咽, 下膈 ,抵胃,属 小肠 ;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 目锐眦 ,却入 耳中 ;其支者,别颊,上䪼,抵鼻,至 目内眦 ,斜络于颧。

‚ 穴位:

手太阳经小肠穴,少泽先行小指末。

前谷后溪腕骨间,阳谷须同养老列。

支正小海上肩贞,臑俞天宗秉风合。

曲垣肩外复肩中,天窗循次上天容。

此经穴数一十九,还有颧髎入听宫。

9:足太阳膀胱经

� 循行: 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 内眦 ,上额,交巅。 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

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髆内, 夹脊 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其支者:从腰中,下夹脊,贯臀,入腘中。其支者:从髆内左右别下贯胛,夹脊内,过 髀枢 ,循髀外后廉下合腘中,以下贯踹内,出外踝之后,循 京骨 至小趾外侧。

‚ 穴位:

足太阳经六十七,晴明攒竹眉曲差。

五处承光接通天,络却玉枕天柱边。

大杼风门引肺俞,厥阴心督膈肝胆。

脾胃三焦肾气海,大肠关元小膀胱。

中膂白环皆二行,去脊中间一寸半。

上髎次髎中下髎,会阳须下尻旁取。

还有附分在三行,二椎三寸半相当。

魄户膏肓与神堂,噫嘻膈关魂门旁。

阳纲意舍及胃仓,肓门志室连胞肓。

秩边承扶殷门穴,浮郄相邻是委阳。

委中再下合阳去,承筋承山相次长。

飞扬跗阳达昆仑,仆参申脉过金门。

京骨束骨近通谷,小趾外侧至阴寻。

10:足少阴肾经

� 循行: 肾足少阴之脉:起于小指之下,斜走足心,出于然骨之下,循内踝之后,别入跟中,以上踹内,出腘内廉,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络膀胱。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

‚ 穴位:

足少阴肾二十七,涌泉然谷出太溪。

大钟水泉连照海,复溜交信筑宾立。

阴谷横骨趋大赫,气穴四满中渚得。

肓俞商曲石关蹲,阴都通谷幽门直。

步廊神封出灵墟,神藏彧中俞府毕。

11:手厥阴心包经

� 循行: 心主手 厥阴 心包络之脉,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下膈,历络 三焦 。其支者:循胸出胁,下腋三寸,上抵腋下,循臑内,行 太阴 、 少阴 之间,入肘中,下臂,行两筋之间,入掌中,循中指,出其端。其支者:别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

‚ 穴位:

心包九穴天池近,天泉曲泽郄门认。

间使内关逾大陵,劳宫中冲中指尽。

12:手少阳三焦经

� 循行: 三焦手少阳之脉,起于小指次指之端,上出两指之间,循手表腕,出臂外两骨之间,上贯肘,循臑外上肩,而交出足少阳之后,入缺盆,布膻中,散络心包,下膈,遍属三焦。其支者,从膻中,上出缺盆,上项,系耳后,直上出耳上角,以屈下颊至出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过客主人,前交颊,至目锐眦。

‚ 穴位:

少阳三焦所从经,二十三穴起关冲。

液门中渚阳池立,外关支沟会宗逢。

三阳络入四渎内,注入天井清冷中。

消泺臑会肩髎穴,天髎天牖经翳风。

瘛脉颅息角耳门,和髎上行丝竹空。

13:足少阳胆经

� 循行: 胆足少阳之脉 ,起于 目锐眦 ,上抵 头角 ,下耳后,循颈行 手少阳 之前,至肩上,却交出手少阳之后,入 缺盆 ;其支者,从耳后入 耳中 ,出走耳前,至目锐眦后;其支者,别 锐眦 ,下 大迎 ,合于手少阳,抵于, 下加 颊车 ,下颈、合缺盆,以下 胸中 ,贯膈,络肝,属胆,循胁里,出 气街 ,绕 毛际 ,横入 髀厌 中;其直者,从缺盆下腋,循胸过 季胁 ,下合髀厌中,以下循 髀阳 ,出 膝外 廉,下 外辅骨 之前,直下抵 绝骨 之端,下出 外踝 之前,循 足跗 上,入 小指次指 之间;其支者,别 跗上 ,人 大指 之间,循大指 歧骨 内出其端,还贯 爪甲 ,出 三毛 。

‚ 穴位:  

足少阳经瞳子髎,四十四穴行迢迢。

听会上关颔厌集,悬颅悬厘曲鬓翘。

率谷天冲浮白次,窍阴完骨本神至。

阳白临泣开目窗,正营承灵脑空是。

风池肩井渊腋长,辄筋日月京门乡。

带脉五枢维道续,居髎环跳市中渎。

阳关阳陵复阳交,外丘光明阳辅高。

悬钟丘墟足临泣,地五侠溪窍阴闭。

14:足厥阴肝经

� 循行: 肝足厥阴之脉 。起于 大指 丛毛 之际,上循 足跗 上廉 ,去 内踝 一寸,上踝八寸,交出 太阴 之后,上腘 内廉 ,循 股阴 ,入毛中,过 阴器 ,抵 小腹 ,夹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 胁肋 ,循 喉咙 之后,上入 颃颡 ,连 目系 ,上出额,与 督脉 会于巅;其支者,从目系下 颊里 ,环唇内;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

‚ 穴位:

足厥阴经一十四,大敦行间太冲是。

中封蠡沟伴中都,膝关曲泉阴包次。

五里阴廉上急脉,章门才过期门至。

《井荥俞原经合穴歌》

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

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阴陵泉要知,厉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随。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所宜,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知。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传曲泽,关冲液门中渚焦,阳池支沟天井索。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

《十五络穴歌》

列缺偏历肺大肠,通里支正心小乡;

心包内关三焦外,公孙丰隆脾胃详;

胆络光明肝蠡沟,大钟肾络膀飞扬;

脾有大络名大包,任络尾翳督长强。

《八会穴歌》

血会隔俞气膻中,脉会太渊筋阳陵,

骨会大杼髓绝骨,脏会章门中脘腑。

《十二募穴歌》

肺募中府心巨阙,肝募期门脾章门;

肾募京门胃中脘,胆募日月焦石门;

小肠关元大天枢,膀胱中极膻中络。

《下合穴歌》

大肠下合上巨虚,小肠下合下巨虚,

三焦委阳胆阳陵,膀胱委中胃三里。

《十六郄穴歌》

肺郄孔最大温溜,脾郄地机胃梁丘,

心郄阴郄小养老,胆郄外丘肝中都,

心包郄门焦会宗,膀胱金门肾水泉,

阳维阳交阴筑宾,阳跷附阳阴交信

《八脉交会八穴歌》

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

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锐眦外关逢,

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

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隔喉咙。

《原穴穴名》

肺经太渊心经神门,心包经大陵,大肠经合谷,小肠经腕骨,三焦经阳池脾经太白,肾经太溪,肝经太冲,胃经冲阳,膀胱经京骨,胆经丘墟

《十二经纳天干歌》

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乡,

庚属大肠辛属肺,壬属膀胱癸肾脏,

三焦亦向壬中寄,心包同归入癸水。

《十二经纳地支歌》

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

申胱酉肾心包戌,亥焦子胆丑肝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37848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4
下一篇2023-11-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