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为什么在古代留长发

中国人为什么在古代留长发,第1张

中国自古就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这种说法,发指的就是头发,可以看出古人对于头发的重视以及珍贵。

当时的人们对人的体毛进行了非常详细的归类,汉朝时整理的《说文解字》记载了九千三百五十三个字,归结为五百四十个部首,其中关于人体毛的部首就有五个:表现长毛的“髟”、表现颚须的“须”、表现眉毛的“眉”、表现“腮须”的“而”、表现下垂腮须的“垂”。就“髟”部里,从形容头发长、头发多、头发美等状态,到描述头发绾结方法、对头发的动作加起来就有四十一个字,光形容头发长就有四个专门的字,每一个字都有微妙的区别比较头发的长短。而在甲骨文当中,“长”这个字本来就是长发的意思,以后才演变成长短的长。

  春秋时期的先民每日梳头,每隔三日后洗发,成人后不再剪发,而且成年男性还用假发补充头发。当时的人们很看重浓密的头发,使用假发就是为了在视觉上增加头发的分量。

  头发的多少,也被视为衡量一个人贤良的尺度。《国语·晋语九》记载的判断优秀贵族继承人标准的“五贤”,最重要的是“美鬓长大”,就是说长发美髯,身材高大,而非折冲樽俎,运筹帷幄。

  一个好的国君贤臣,比如周文王管夷吾,必须须发茂密,而他的身边总是围绕着长鬓美髦的君子。国家刑罚中的剃发、剃须也具有刑罚的实际效果,而普通人剪掉他人的头发或胡须在当时被视为是一种犯罪行为。

  对当时人来说,丧失须发与肉刑丧失手足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前者是精神上的痛苦,后者是肉体上的痛苦,人们对失去须发存有畏惧感。为了保卫头发,他们用布将头包起来避免头发裸露。吕思勉在《先秦史》中反复强调,当时人认为头发是不能给别人看的。我想,古人披头散发某种意义上,就像阿拉伯妇女被扒掉面巾,朝鲜女性被扒去裤子。

  不难想见,毛发在当时必然是被赋予极其重要的意义,方才在语言文字当中留下绵绵痕迹。许多人认为剃须技术的不便,是促使古人留长发的直接原因。

  诚然,春秋时期生产力极度落后,虽然被后人视之为青铜器时代,但青铜器在这个时代始终是奢侈品,普通人不一定能够购置,事实上直到东汉末依然存在农民使用木制乃至骨制农具耕作的现象。更何况先民留长发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夏商周三代以前的石器时代,也就是说传说中的黄帝的时代。使用不够锐利的石器刮除体毛,无异于一场酷刑。

古时候,不论男女都要蓄留一头长发。古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头发,是从父母那里继承来的,随便割掉不仅大逆不道,而且还是不孝的表现。国家刑罚中的剃发、剃须也具有刑罚的实际效果,而普通人剪掉他人的头发或胡须在当时被视为是一种犯罪行为。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服饰和长发是我国古人的一大典型特征,这一点无论是在历史的遗留画像中,还是典籍文献中,甚至现在的影视作品中都有着极大的展现。那么。为什么古代男子都是留长发?对于这一个问题,笔者认为需要自我国的文化方面展开追溯。

一、儒家思想的影响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一文化派别形成之后,儒家思想在我国的整个封建时期都占据着极为重要的统治地位,作为正统思想而存在,在长达几千年的潜移默化中,对人们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在儒家思想中,“孝”是极为重要的,以孝治天下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特点,讲究忠孝两全。如果出现与孝道相悖的事情,那将是一个人一生的污点,受到诟病甚至定罪制裁。

二、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在儒家思想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是不能轻易伤害的,否则就是不孝。因此,头发这一自父母而来的东西,自然也是不能剪的,只能蓄留。随意剪发的行为,在当时看来是一种大不孝,要受到人们的指责。在封建社会时期,甚至剪发除了剃度出家之外,还一度成为了一种刑罚,是为人们所不耻的。

三、妆容仪表

在儒家思想中对礼仪有着高度的重视,其中须发也是儒家思想中礼的表面体现方式,强调威严大义。可见,古人的头发,所体现的不仅仅是个人的舒适度,更重要的还要是符合当时时尚潮流的美观。甚至,在当时,能否入朝为官,外表、身高、妆容仪表等方面都有着严格的要求,须发更是在要求的范围之内。

可见,古代男子留长发,是受当时的正统思想所影响的结果,代表着自己的孝心、仪表、是符合当时的时尚潮流的,否则就是与正统思想相悖逆。

这里面最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就是孝经说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如若擅自损毁身体,则是不孝;第二,古代把把头发剃光的刑法叫:髡(kun 1声)刑,中国上古五刑之一,为将人头发全部或部分剃掉的刑罚,是一种耻辱刑,主要流行于中国古代夏商周到东汉。

髡,指剃光犯人的头发和胡须,髡刑是以人格侮辱的方式对犯者所实施的惩罚,古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也,孝之始也!所以剃光了是对他的一种羞辱。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流行;因为佛教徒是剃光头的,而且又不结婚,是大不孝行为,所以当时的人蔑称他们为“髡人”。

髡刑源于周,王族中犯宫刑者,以髡代宫,即断长发为短发。至秦时,失去了这一性质,成为一种剃除受刑者须发的刑罚。蓄发留须是中国古代男子的正常状态,此类刑罚采取的是将罪犯的发须强行剃除,使罪犯处于一种明显的非正常状态,并因此感受到痛苦。

有一个有名的故事,可能朋友们都很熟悉,就是有一次在行军的时候曹操下达了一个命令,不得践踏农田,他要保护农民,谁的马如果踩了麦田那是杀头的罪,所以曹操的那些骑兵全部下马步行,一只手牵着马,另外一只手用武器,用戈啊什么东西把麦子护住,小心翼翼地走。曹操自己没有下马(一说是一只雉从地里飞出),结果马惊了,跳到麦田里面,曹操的马践踏了麦田。曹操马上下马,把军法官叫来说,该当何罪?军法官说,杀头。曹操说那就请你行刑吧。唉呦,那怎么可以呢,反正古代有这个传统,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法不施于尊者,统帅怎么能够杀头呢。曹操说那没有办法,那就割一把头发吧,自己拔出剑来把头发割了一片扔在地上,表示受过罚了。

所以,古代人留长发其实是有更多的内在因素,并不是说短发不好看,或者长发很好看,我猜想若不是清朝满人入关,那我们的长发传统必然会遗留很多,虽然现代社会的生活工作方式使长发有时候显得很不方便,但是必定将会有很大一部分人会遵从传统保留长发,那些留长发的男性必然也不会被认为是伪艺术,娘娘腔等等了

希望被采纳,谢谢

古时候,按照封建礼教的规矩"身体发束受之父母,不能自行随意处置",所以,不论男女都要蓄留长发的,等他们长到一定的年龄,要为他们举行一次“成人礼”的仪式。男行冠礼,就是把头发盘成发髻,谓之“结发”,然后再戴上帽子,在《说文》里:冠,弁冕之总名也。谓之成人。在《礼记·曲礼上》记有:男子二十冠而字。意思是,举行冠礼,并赐以字。冠岁,意思就是男子二十岁了,说明他刚刚到了成人年龄,二十岁也称“弱冠之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717153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