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适合吃泡面吗?

早上适合吃泡面吗?,第1张

流言一: 吃一包泡面需肝脏解毒32天面都经过油炸,油中添加了BHT,可怕的是碗装泡面,碗的材质是聚苯乙烯,为防止加热变形,添了BHT,但在冲泡过程遇到高温,这些物质就会溶解出来,人体每天每公斤体重摄入聚苯乙烯的危险量是0001毫克 ,一个碗装泡面所溶解出来的是0015毫克!转给你身边爱吃泡面的朋友。

  

流言二: 浙江大学诺特营养中心营养师张老师说,网友的这个说法是科学的,有根据的。但不是说泡面有毒,而是泡面的作料含有很多人体不需要的物质。“肝脏是人体的排毒器官,只要人体摄入不需要的物质,都会由肝脏整合排出去,一般32天为一个周期。人们吃泡面、油炸膨化食品等食品,那些人体不需要的物质被肝脏整合后排出,都需要这么一个周期。”

  

真相: 下面对流言中涉及到的“危险因素”分别解析。

  

一、BHT有多危险

BHT全名叫做2,6-二叔丁基对甲苯酚(Butylated Hydroxytoluene),是一种抗氧化剂。在食品中,它被广泛用于油脂的抗氧化。食用油中都含有一些不饱和键,在空气中会被氧化,产生通常所说的“哈喇味”。实际上,在哈喇味出现之前,氧化就已经发生了,哈喇味是某些氧化产物多到一定地步才产生的。有一些氧化产物,对于人体有害无益。

  

BHT的作用在于在油面临氧化威胁时,挺身而出先被氧化,从而保护油脂。作为食品添加剂,其安全性经过了广泛审查。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的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把BHT的每日容许摄入量定在每公斤体重03毫克。对于成年人,大致相当于每天20毫克左右。

  

按照现行的中国食品添加剂国家标准,BHT在不同食品中(包括油炸面)的用量一般为每公斤油脂02克。按照每包方便面100克、通常含油量20%来计算,每天吃5包泡面,长年累月地吃,其中的BHT也不会危害健康。当然,BHT还可能来自于其他食物,不过如果一个人每天吃5包泡面,大概也就吃不了什么其他的食物了。

  

大量的BHT是否影响健康的确有所争议。但国际上,中国、美国和欧盟等都允许它的使用。它也并不是唯一可用于油脂中的抗氧化剂。在食品工业界,也有使用其他抗氧化剂来代替它的趋势,比如维生素E。

  

二、泡面碗中的聚苯乙烯有多大危害

对泡面“毒性”的另一说法是泡面的碗是用聚苯乙烯制作的,在加热中会释放出单体苯乙烯,而苯乙烯有致癌性。

  

哈佛公共卫生学院等机构2002年在《Journal of 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Health, Part B》发表了一份苯乙烯对健康的潜在风险的综合评估。相关的结论简述如下:

  

1、苯乙烯是一种用途很广的工业原料。由于现代工业的发展,它在空气中也存在,典型值在1ppb的量级(1ppb等于十亿分之一)。实际上,它在一些食物中也天然存在,比如草莓、牛肉与辣椒等。在葡萄酒和奶酪的生产过程中,也会产生一定量的苯乙烯。

  

2、关于苯乙烯的安全性也做过许多研究。致癌性方面,大剂量的苯乙烯在老鼠中显示了致癌性。这个“大剂量”在每公斤体重几十毫克的量级。其他方面的健康危害方面,比如神经、呼吸系统损伤,也需要很大的剂量。

  

3、环境中含苯乙烯最高的地方是强化塑料厂。有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厂里工人的肺癌和呼吸道癌发病率要高一些。不过,进一步分析数据发现,这一升高却是来自于厂中暴露于苯乙烯最少的工人。这说明,该调查中癌症率发生率上升的罪魁祸首不是苯乙烯,而是另有它物。

  

4、目前的实验和统计数据不支持苯乙烯在常规剂量下致癌或者危害健康的结论。但是由于统计数据和实验结果的局限,也还不能排除这种可能性的存在。

  

按照“万物皆有毒,只要剂量足”的常理,需要关注的还是摄入量和安全量的差别。JECFA制定的安全摄入量是每天每公斤体重004毫克。美国FDA认为从聚苯乙烯包装材料中释放出的苯乙烯不可能达到这一有害剂量,所以允许用它来盛装食品。而欧洲、日本也都允许它的使用。

  

在中国,情形比较复杂一些。按照《食品包装用聚苯乙烯树脂卫生标准(GB9692~1988)》以及《食品包装用聚苯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GB9689~1988)》,聚苯乙烯发泡塑料可以用于制作一次性餐具。不过,因为“聚苯乙烯在高温下可能释放有害物质”、“造成白色污染”以及“非法企业产品质量得不到保障”等原因,包括聚苯乙烯餐具在内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从2005年起被作列入了“淘汰产品”名单。一起地区实施了禁用这类餐具的地方法规。考虑到国外状况、安全性分析以及使用它所带来的好处,近来也有把它从该淘汰产品名单中除去的呼声。

  

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只是泡面碗的一种选择,目前市场上的泡面碗是什么材料制作的,还需要根据具体的产品来判断。不过,无论如何,流言中“人体每天每公斤体重摄入聚苯乙烯的危险量是0001毫克 ,一个碗装泡面所溶解出来的是0015毫克”都没有根据。

  

三、作料中有什么“不需要的物质”

浙江大学诺特营养中心营养师张老师说“泡面的作料含有很多人体不需要的物质”。这位张老师没有说明泡面作料中有“哪些”人体不需要的物质,但这样笼统的说辞其实是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泡面的佐料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跟其他方便食品的辅料一样,主要都是盐、油等“常规调味品”,一些香精、色素、抗氧化剂、防腐剂等“食品添加剂”。许多人把食品添加剂当作“人体不需要的物质”。从营养的角度,这些物质通常确实是不需要的。但是它们在食品中各自起到特定的作用。比如说,抗氧化剂,如果没有它,调料中的油可能很快就变味了。不同的泡面厂家生产的作料不完全相同,但只要用料符合国家标准,就不会危害健康。

  

多数的泡面作料中都含有比较大量的盐。从控制盐摄入量的角度说,泡面的调料确实不利健康。有人主张不要加入所有的作料,从减少盐摄入量的角度也是合理的。

  

四、肝脏有32天的排毒周期吗

食物中有各种各样的成分。不仅是加工食品,即使是“天然食品”,其中都有一些成分是“人体不需要的”。这样的物质进入人体,会有以下几种可能:

  

1、没有被吸收,经过胃肠道直接排出体外。比如不可溶的膳食纤维,或者在胃肠内没有溶解的固体食物。

  

2、被吸收进入血液,在肝脏被代谢成其他物质,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解毒”。

  

3、在肝脏内被分解的产物,或者没有被分解的物质,主要经过肾脏过滤随尿液排出体外(少部分随胆汁排出)。

  

4、有一部分随着血液循环到达身体某些部分,在那里危害细胞正常活动而产生危害。

  

前三种情况对健康不会产生危害。如果摄入量过大,超过了肝脏和肾脏的处理能力,第4种情况就会加剧。

  

对于泡面来说,合格产品和正常食用不会出现第4种情况。而第2、3种情况,分解和排出的速度都是由具体物质决定,而不是遵循所谓肝脏的“解毒周期”。也就是说,有的物质排出得很快,有的物质排出得比较慢。通常用排出50%或者90%的时间来衡量一种物质的排出速度。在某一组织中浓度下降一半的时间,被定义为“半衰期”。如果这个时间很短,比如几个小时或者一两天,就认为这种物质“不累积”。各种食品添加剂,都是这样的情况。如果这个时间很长,比如几个月甚至几年,就认为这种物质会在体内“累积”。许多重金属污染物,就是这样的情况。

  

举例来说,以代谢产物在尿中浓度计算,苯乙烯的半衰期在8到9个小时;以脂肪组织中的浓度计算,则在2到4天。BHT的代谢动力学比较复杂,单次喂食小鼠之后的半衰期在9到11个小时之间。其他的食品添加剂,大致也是类似的时间范围。不管按哪个数字,都不会有“32天的解毒周期”。

  

JECFA在制定安全摄入量的时候,都考虑了该物质在体内可能达到的最大含量对健康的影响。所以,只要符合安全摄入标准,就可以认为对健康没有影响。

  

结论:谣言粉碎。 泡面本身不是一种“健康食品”,它的问题是热量高,营养成分单一,往往还有比较多的盐。作为方便食品,它应该只是作为一种临时应急的食物,而不应该作为常规主食。但是,这些“泡面有毒”的流言,都是用于制造恐慌的臆测,没有科学依据的支持。

根据你的问题,我们先来看一下方便面的营养素含量:热量436大卡、碳水化合物659g、脂肪156g、蛋白质82(皆为每100克内)。看起来的确是很高热量的食物,而且在网上的确也有泡面增肌的说法,但是事实其实并非如此。

增肌基本上来讲是“锻炼加碳水化合物加蛋白质”,主要原理就是超量恢复在训练中让肌肉纤维撕裂然后在恢复中增粗的一个过程,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是组成肌肉的必要营养素。再强调一点是,肌肉和脂肪是不会互相转化的,脂肪消耗之后会给身体提供热量,而热量也是增肌的要素之一,这个过程需要经过肝来进行转换。

好了,铺垫了那么多也应该进入正题了,首先增肌比起热量,更需要的是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在泡面中的确是还有这两项但是相比于热量来说,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其实并不是很高,只吃一两次还可以,但是如果你长期晚上吃泡面的话,会引起脂肪增多,毕竟油炸的东西很容易长肥肉的,如果要靠方便面来弥补热量盈余的话就不是很推荐了,从原理上来说是可以的,但是并不推荐。

最后总结一下:方便面只是可以当作是临时充饥的解决方案,但是要补充热量很不推荐,这会导致脂肪长得很快,而且一系列的食品添加剂对身体也不好,再加上上面所说的,在增肌期间热量盈余有效但是不是那么重要,更重要的是锻炼和补充蛋白质,要补充热量也可以吃巧克力,稍微健康一点,就算吃泡面,也不要放调料包。

不好

方便面里的食品添加剂分别起着增色、漂白、调节胃口、防止氧化、延长保存期等多种作用,这些食品添加剂按规定都是可以使用的。因此,偶尔吃方便面是无关紧要的。但是,一些人经常拿来当早餐或懒得下厨房时把它当饭吃,更有甚者长年累月吃方便面,这就有碍身体健康了。

油脂:为了延长保存期,大多数品种的方便面都用油炸过,油脂经过氧化后变成氧化脂质。它积存于血管或其他器官中,形成老化现象,加速人的老化速度,引起动脉硬化,易导致脑溢血、心脏病、肾脏病等疾病。

食盐:一包方便面含盐约6克,而一个人一天食盐的摄取量以6克为宜,所以方便面含盐量明显偏高。经常吃方便面会因摄入食盐过多而易患高血压,且损害肾脏。

磷酸盐:磷酸盐添加剂可以改善方便面的味道。但是,人体摄磷太多会使体内的钙无法充分吸收、利用,容易引起骨折、牙齿脱落和骨骼变形。

防氧化剂:方便面从制成到消费者,短时为一两个月,长时竟达一两年,其中添加的防氧化剂和其他化学药品因长期贮存,受环境影响,已经在慢慢变质,食后对人体有一定的害处。

为此,有关专家建议最好少吃方便面。为了防止和降低方便面对人体的危害,吃方便面时,将泡方便面的汤倒掉,再兑上开水或别的汤,以减少其中的盐及其他有害物质。另外,吃方便面时可加些含维生素丰富的蔬菜,如菠菜、青椒等,以便冲淡各种添加剂对人体的危害。

炸食品是我国传统的食品之一,无论是逢年过节的炸麻花、炸春卷、炸丸子,还是每天早餐所食用的油条、油饼、面窝;近年来儿童喜欢食用的洋快餐中的炸薯条、炸面包以及零食里的炸薯片、油炸饼干等,无一不是油炸食品。油炸食品因其酥脆可口、香气扑鼻,能增进食欲,所以深受许多成人和儿童的喜爱,但经常食用油炸食品对身体健康却极为不利

最近,卫生部公布了《食品中丙烯酰胺的危险性评估》报告,提醒居民改变吃油

炸和高脂肪食品为主的饮食习惯。 美国加州方面要求麦当劳、肯德基等9家快餐店必须用警告性标签标明其炸薯条、薯片中丙烯酰胺的含量。

丙烯酰胺是一种结构简单的小分子有机化合物,纯品为透明结晶状固体。可以溶解与水,在熔点时它很容易聚合,也可以在紫外线下聚合。固体的丙烯酰胺在室温下稳定,热熔或氧化剂接触时可以发生剧烈反应。淀粉类食品在高温(>120℃)烹调下就容易产生丙烯酰胺,而且随着加工温度的升高,其含量也越高。同时,有关实验还发现,淀粉含量高的食品中丙烯酰胺的含量高,而蛋白质含量高的食品中其含量相对较少。

丙烯酰胺属中等毒类,对眼睛和皮肤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可经皮肤、呼吸道和消化道吸收,并有部分在体内蓄积,主要影响神经系统。一次性大剂量摄入会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脑尤为明显,表现为脑出血症状。对职业接触人群的流行病学观察表明,长期小剂量摄入丙烯酰胺的人会出现嗜睡、情绪波动、记忆衰退、幻觉和震颤等症状,中毒可以出现或伴随末梢神经病(如出汗、肌肉无力等)。神经末梢病有一定的潜伏期,取决于剂量。小剂量接触数周就可以发病;长时间低剂量接触可数年后发病。有关动物实验证实,丙烯酰胺含量高能使动物患生殖系统癌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813769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8
下一篇2023-09-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