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髋关节脱位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髋关节脱位通常是有两类原因。
第一类原因就是关节周围的韧带松弛,或者是髋关节发育异常,这个主要见于小孩的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和由类风湿引起的,或者是髋关节结核引起的一种病理性突变。
第二就是创伤性脱位,创伤性脱位是目前髋关节脱位最多见的原因,这个通常是由交通事故,或者一些其它的高能量伤造成。 创伤性髋关节脱位前脱位和后脱位,前脱位比较少见,因为髋关节前面的肌腱和肌肉的力量比较强。还有后脱位,这个是最多见的,以及比较恐怖的中心性脱位。
2 髋关节脱位的表现髋关节脱位分为前脱位、后脱位和中心脱位,但是不管哪种脱位都有一个共同的症状:
第一、疼痛,而且是很剧烈的疼痛,很难受的疼痛。
第二、畸形,只不过是不同错位,造成的畸形方式不同。比如说前脱位是屈曲内收,后脱位是外旋外转,中心脱位是肢体短缩。
第三、功能障碍,因为正常来说髋关节,远近端的两个骨头失去了正常的对头关系,所以它这个功能基本上就丧失了,既不能站立,也不能行走,也不能屈伸髋关节,更不能做内旋内收和外展。
3 髋关节脱位疼吗髋关节脱位不但疼,而且很疼,疼痛程度甚至疼到病人一动不敢动。 因为不管是髋关节前脱位还是后脱位,都是股骨头把关节囊撕裂造成的,甚至有些时候还会造成髋臼骨折。关节囊撕裂周围软组织、肌肉、肌腱都有一定的损伤,再合并上骨折,这种情况将是非常痛苦的一种疼痛。所以说,髋关节发生脱位的病人基本上会保持一个强迫体位,基本一动也不敢动。
4 髋关节脱位怎么复位髋关节脱位之后,复位通常有两个方法:旋转法和叫提拉法。
复位前需要做一些准备:首先要进行麻醉,一般是腰麻或者硬膜外麻醉,全麻病人如果能承受也可以,复位之后能保证肌肉松弛,所以复位相对容易些。
提拉法和回旋法的基本原理就是:髋关节从关节囊内造成脱位,又会产生一个运动轨迹,或者是行走路径。复位的原理就是逆着路径从外面儿拽回到髋关节里面。
复位之后,需要对患侧的髋关节做一个固定。通常是打皮牵引,牵引时间是2~3月,作用是两点:第一点、促进已经损伤的组织,如关节囊、肌腱、韧带的修复;第二是预防股骨头坏死。
髋关节由髋臼、股骨上端,以及所附的韧带和肌肉组成。前方为腹股沟,呈轻度凹陷,有股动脉、静脉和股神经通过。后方臀肌饱满,有坐骨神经走行。
视诊:畸形髋关节畸形复合者居多,如屈曲内收内旋畸形和屈曲外展外旋畸形等。由于腰椎前凸和骨盆倾斜的代偿,畸形不明显,检查时需注意将骨盆放正。屈曲畸形:将骨盆在矢状面上放正,可将健腿极度屈曲,患髋屈曲畸形即显示出来。可用角度尺测量;展收畸形:使髂前上嵴连线与躯干直线垂直,骨盆在冠状面上摆正,患髋的内收和外展畸形显示出来;旋转畸形:使两侧髂前上嵴距床面距离相等,骨盆在横截面上摆正,患髋的内旋或外旋即显示出来,可利用髌骨面的垂线测量。有时对比双足体位,可作粗略估计;缩短畸形:因髋关节伤病引起的下肢短缩,除尺量法之外,可通过对比两侧大转子的位置来判断。
肿胀和肿块。髋关节本身的肿胀显于前方,即腹股沟饱满;而臀部的异常丰满,常反映髂骨本身的病变。髋关节外上方突起,多因先天性脱位或半脱位引起,而外下方肿胀则属大转子病变或系腰骶部感染流注的脓肿。大腿内上方肿胀,除耻骨和小转子病变外,也可考虑流注脓肿。
臀皱襞婴幼儿双侧臀皱襞不对称,可反映先天性髋脱位的存在。
臀肌萎缩脊髓灰质炎后遗症中常见。
步态。臀式步态:在负重期,髋关节应呈轻度外展位,当臀中、小肌(外展肌)麻痹或髋关节脱位时,髋关节不能外展负重,而是相反的呈内收位,即显臀部下垂。为了减轻臀下垂,每走一步,主动将躯干侧向负重侧的患腿,这种跛行步态称之为臀式步态。当双侧髋脱位时,双侧臀部交替下垂,类似鸭行;下肢广泛麻痹步态:主要表现在摇摆期的腿不能作屈髋动作,靠提升骨盆(腰方肌)离地。负重期也属臀式步态,同时躯干后倾,因臀大肌麻痹,靠髋后伸紧张前方韧带来维持站立。有时病人以手扶大腿来维持伸膝站立;关节强直时,靠骨盆的扭转来移动下肢,即腰椎代偿性的伸屈动作;髋关节各类型的畸形体位,表现出各式各样的异常步态,有的难于描述,但经仔细分析即可明确。
触诊:压痛点。髋关节本身疾患可在腹股沟中点或臀部中央区寻找压痛。大转子压痛易于寻找,有的按压大转子可引起髋关节痛。
肿块。髂窝部可表现肥厚或饱满(脓肿),有时在耻骨上可触及肿块(肿瘤)。疑有髋关节感染或耻、坐骨肿瘤时,应作肛门指诊,寻找脓肿或肿块。疑有髋关节脱位时,需在臀部或髋关节外上方寻找股骨头,通过关节的旋转可触及股骨头的转动。
活动:被动活动。病人平卧位,髋关节伸直为0度,屈曲时大腿可贴腹壁,与躯干交角约为30度,屈伸角度可连续记录为0~150度,即屈曲到150度位,伸直为0度,实际活动范围共150度,外展和内收则以中立位为0度,小腿内收的角度等于髋外旋的角度,小腿外展等于股内收。检查时需要注意固定骨盆,避免骨盆的转动代替了髋关节的活动而引起误差。
主动活动主要检查肌力。有的病人主动伸屈髋关节,同时出现弹响声,即所谓的“弹响髋”,常因为阔筋膜张肌腱肥厚与大转子磨擦所致。有时在内侧是髂腰肌肥厚的肌腱与小转子磨擦而来。
髋关节由髋臼和股骨头连接构成,髋臼周缘附有髋臼唇,增加髋臼深度,髋臼切迹被髋臼横韧带填充,从而使髋臼内的月状面扩大为环状的关节面。股骨头的关节面几乎全部与髋臼的关节面相接触。髋关节的关节囊坚韧而紧张,上方附着于髋臼周缘和髋臼横韧带,下方附着于股骨颈,其前面达转子间线,后面仅包绕股骨颈的内侧三分之二。关节昂周围有韧带加强,其中前方的髂股韧带最强大,髂股韧带起于髂前下棘,向下经关节囊的前方止于转子间线,此韧带除加强关节囊外,还可防止髋关节过伸,对维持人体直立姿势有很大的作用。髋臼横韧带与股骨头之间连有股骨头韧带,内含营养股骨头的血管。髋关节可做屈伸收展旋内旋外和环转运动
髋关节的屈伸运动是围绕()的运动。
A额状轴
B矢状轴
C垂直轴
D纵轴
E水平轴
正确答案:A
在脊椎动物解剖学中,髋关节既可指代一个解剖学区域,亦可指代一个关节。髋关节区位于臀部外前侧,髂嵴内侧,覆盖了股骨大转子。
儿童髋关节发展还远远没有完成,其特点是Y的髋臼软骨没有或更大距离三个骨愈合,股骨头只出现小碎屑骨化中心,髋臼和股骨头比例的大小相差很大,两个之间的距离宽,儿童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是常见的,但已经开发了它的结构。
扩展资料:
解剖结构:
股骨关节面占头部面积的2/3,嵌在髋臼内。髋臼的月面环绕着充满脂肪的髋臼窝。髋臼唇与边缘的附着增加了髋臼的深度。髋臼横韧带封闭髋臼切口,神经血管穿过韧带下的关节。髋臼凹陷与股骨头关节面之间的间隙为髋间隙,正常成人髋间隙宽度为4~5mm。
间隙的上半部分较窄,表示两个相对的骨关节之间的距离。下半部分更宽,显示股骨头部和髋臼基部之间的距离。在正位膜上,正常人股骨颈下缘与闭孔上缘没有连接,而是一起形成一个较为自然的弧形曲线,称为顺上曲线。
关节囊一般坚硬厚实,后、下部分较弱。附着于髋臼周缘和髋骨横韧带;在股骨中,前部附着于转子间线,顶部和底部附着于大、小转子附近,后部附着于距转子间嵴约1cm处。
-髋关节
一、 保持良好的体位。保持正确的残肢肢体位置,防止残肢关节挛缩与畸形。由于截肢后部分肌肉被切断,会引起肌力不平衡,发生关节挛缩。如:髋关节屈曲、髋外展、膝关节屈曲、踝关节跖屈,其结果将影响假肢的对线。术后应将关节置于功能位,并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使关节灵活无畸形。可于手术后24小时内在患肢下方垫枕头以减轻肿胀,24小时后即应移去枕头,以预防关节挛缩变形。
因此,大腿截肢者术后应注意把残肢伸平(髋后伸),尽量向身体中间并拢(髋内收)的位置。截肢者可以每日俯卧位两次,每次30分钟。仰卧时,应注意不要图舒服些或为减轻疼痛而抬高患处或把残肢垫高、在会阴部垫枕头而使大腿外展;长期乘坐轮椅、用木拐将残肢抬起等不良姿势;不要把残肢向外分开或把腰垫高;小腿截肢术后应注意将残侧膝关节放置在伸直位,不应该在大腿或膝下垫枕头,不应该屈膝躺在床上,也不应该屈膝坐在轮椅上或把残肢放在拐杖的手把上。
二、 消除残肢浮肿。术后手术创伤和肌肉收缩力不足,静脉回流障碍,都会引起残肢浮肿。这种浮肿是暂时性的,待残肢循环建立后可消肿,一般需3-6个月。但使用弹性绷带,合理包扎残肢,可以减轻浮肿、促进定型。
近年来,国际上采用术后即装假肢,即在手术台上,截肢手术结束后麻醉尚未清醒时,给截肢者装上临时假肢,术后一、两天可下床练习走路或作其它功能训练,这种方法不仅对截肢者心理上有很大的鼓舞,对加速残肢定型,减少幻肢痛和其他痛苦也很有帮助。还有采取环境控制治疗法,即在手术后将没有任何敷料覆盖的残肢置入一个空气调节器相连的透明气囊中练习走路。容器内压力可以调整变化使残肢收缩定型,促进残肢早日定型。
三、 减缓残肢疼痛:疼痛原因比较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手术对神经刺激; 2) 残肢血循环障碍; 3) 残肢被切断的肌肉异常紧张; 4) 残肢有神经瘤; 5) 中枢神经损伤。 在装配残肢前必须消除疼痛,根据病因采取手术、服药、物理治疗、封闭、针炙、注射或心理治疗等,避免恶性疼痛刺激在大脑中枢形成灶。大部分可治愈仅少数需手术治疗。
四、 保护残肢的卫生。每日就寝前需用肥皂水清洗残肢,若使用残肢专用的护理液、润肤露则预防残肢感染的效果更佳。
五、 残肢窦道或溃疡。窦道的形成多由于感染后伤口深部有异物存在,如粗丝线头、死骨。溃疡多由于皮肤血运不良,残端瘢痕组织过多,神经障碍等因素,又在承重部位。创面不愈会影响假肢装配,其治疗的方法是根据情况,消除异物、处理伤口或再次截肢。
六、 残肢滑囊炎。残肢上发生滑囊炎,若常在负重部位摩擦会继续变大、难以消退,称为异常滑液囊。一般情况下无影响,如滑液囊过大或已感染,则需治疗,同时应消除产生滑液囊的原因。
七、 瘢痕。术手瘢痕是不可避免的。但也会因手术不当或炎性变化使线条状瘢痕扩大、粘连或挛缩,少数有瘢痕体质的人则会产生瘢痕疙瘩。
屈髋关节的肌肉有:髂腰肌、股直肌、缝匠肌、阔筋膜张肌和耻骨肌等。
伸髋关节的肌肉有:臀大肌、大收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和半膜肌等。
外展髋关节的肌肉有:臀中肌、臀小肌、臀大肌上部和梨状肌等。
内收髋关节的肌肉有:大收肌、长收肌、短收肌、臀大肌下部、股薄肌和耻骨肌等。
外旋髋关节的肌肉有:髂腰肌、臀大肌、梨状肌、臀中、小肌后部和缝匠肌等。
内旋髋关节的肌肉有:臀中、小肌前部和阔筋膜张肌等。
髋关节的肌肉很多,也不容易锻炼,主要就是:股四头肌,臀大肌、臀小肌、臀中肌肉,腘绳肌群,内收肌群等等 可以做 蹲起,剪蹲,俯身后摆腿,肩桥挺身来锻炼,也可以看看网上的髋关节保健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