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刮痧方法图解 刮痧对颈椎有好处吗

颈椎病刮痧方法图解 刮痧对颈椎有好处吗,第1张

1 颈椎病刮痧方法图解 1选穴

外关穴、风池穴、肩井穴、大椎穴、足三里、血海穴、天柱穴、肩中俞穴、肩外俞穴、合谷穴、局部阿是穴。

不同穴位的刮痧功效:

(1)颈椎病选手少阳三焦经的外关穴和足少阳胆经的风池、肩井穴,可祛风通络;

(2)选督脉的大椎穴,可祛湿寒;

(3)选足阳明胃经的足三里穴,可生气化血;

(4)选足太阴脾经的血海穴,可活血化瘀,补血养血;

(5)选足太阳膀胱经的天柱穴,可润筋骨、滋阴血、通经气;

(6)选手太阳小肠经的肩中俞、肩外俞穴,可舒筋活络、祛风止痛;

(7)选手阳明大肠经的合谷穴和局部阿是穴,可通经止痛。

2简便取穴方法

(1)外关穴:位于人体的前臂背侧,手脖子横皱纹向上三指宽处,与正面内关相对。

(2)风池穴:人体风池穴位于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穴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3)肩井穴:位于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前直对乳中。

(4)大椎穴:背部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5)足三里:外膝眼下四横指处,胫骨前缘旁开一横指。

(6)血海穴:屈膝,于髌骨内上缘2寸,当股内侧肌突起中点处取穴,或正坐屈膝,按摩者面对被按摩者,用手掌按在被按摩者膝盖骨上,掌心对准膝盖骨顶端,拇指向内侧,当拇指尖所到之处即是本穴。

(7)天柱穴:端坐低头,位于颈后区,触摸颈后两条大筋,在其外侧后缘发际边缘可触及以凹陷处即为该穴。

(8)肩中俞穴:在背部,当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2寸。低头,在后颈部最突起的椎体往下数第7颈椎棘突,在其下方旁开2寸处即是肩中俞。

(9)肩外俞穴:在背部,当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处。前倾坐位或俯卧位,在第1胸椎棘突下,陶道(督脉)旁开3寸,当肩胛骨脊柱缘的垂线上取穴。

(10)合谷穴:在手背第1,第2掌骨之间,近第2掌骨桡侧缘的中点;或以拇指指关节横纹正对虎口边,拇指按下,当拇指尖处。

(11)阿是穴:没有固定位置,身体疼痛点即为阿是穴。

3刮痧方法

(1)涂抹红花油:先在需要刮拭的位置上涂抹红花油,准备好刮痧板。

(2)刮颈后及肩部:沿颈侧肌肉走行,由风池穴刮拭肩外俞穴,重点加强风池、天柱、肩中俞、肩外俞穴的刮拭。

(3)刮下肢:沿足阳明胃经走行,由外膝眼自上而下刮拭,重点加强足三里穴。沿足太阴脾经走行,自上而下刮拭至膝关节上方,重点加强血海穴的刮(4)刮上肢:分别刮拭或点按外关、合谷穴。

(5)刮局部痛点:刮拭或点按局部阿是穴。

注意:在进行刮治时要嘱患者尽量放松,术后嘱其进行功能锻炼,以活血通络。

2 刮痧对颈椎有好处吗

采用正确的刮痧手法,对颈椎是有好处的。

一般颈椎病不好,主要是由于颈项部反复挫伤及劳损有密切关系,疼痛的程度因劳累或受寒而加剧,疼痛部位与经络的循行有密切关系。而采用刮痧手法,能够刺激身体的经络穴位,充分发挥营卫之气的作用,使经络穴位处充血,改善局部微循环,起到疏通经络、祛风散寒、活血化瘀消肿镇痛的作用,能有效缓解颈椎问题。

3 颈椎病的症状表现

颈椎病在临床上多为混合症状:

1初起表现为颈肩部疼痛不适,颈项强直;

2若压迫神经根可见颈肩痛、颈枕痛;

3压迫第5颈椎以下者,可出现颈僵,活动受限,有一侧或两侧颈、肩、臂放射痛,并伴手指麻木、肢冷、上肢发沉、无力、手中所持之物经常不自主地坠落地面;

4若椎动脉受刺激和压迫,常有眩晕、头痛、头昏、耳鸣等症状,多在头部转动时诱发并加重;

5若脊髓受压者,可有四肢麻木、酸软无力、颈部发颤、肩臂发抖,严重者活动不便;

6若压迫交感神经,则可出现头沉、头晕、偏头痛、心慌、胸闷、肢凉、皮肤发凉,个别患者可有听、视觉异常。

4 刮痧颜色代表什么

刮痧时,皮肤表面会出现红、紫、黑斑或黑疱的现象,即出痧。一般刮拭后半小时左右,皮肤表面的痧点会逐渐融合成片,刮痧后24~48小时出痧表面的皮肤触摸时有痛感或自觉局部皮肤有热感,这些都属于正常反应。几天后即可恢复正常。

刮痧时的出痧情况,也是疾病作用于人体外部的表现,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通常,完全健康的人,刮拭后不出现痧;而一些“亚健康”人群和已经患病的人则在刮拭后会出痧。

1痧的部位浅,颜色鲜红,分布分散,阳性反应物柔软,敏感区疼痛轻,则病情轻,体内毒素产生的少。

2反之,痧的部位深,颜色紫红,分布集中,阳性反应物坚硬,敏感区疼痛重,则病情重,体内毒素产生的多。

3如果通过刮痧,出现痧色由浅变深,分布由分散到集中,阳性反应物由柔软到坚硬等现象,表示病情加重;反之,病情向愈。

武术是我国中华民族文化瑰宝,是以套路演示、攻防格斗、养生健体等内容所组成的民族体育运动专案,三者是有机联络的统一体。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阅读!

自古以来人类为了维护生存,经过历代历史的发展,社会的变迁,曾出现过各种不同形式的武术内容。但在“武术”中富有技击特点的攻防格斗,却被视为武术内涵的主体。因此从古至今把武术的起源和本质建立在技击基础上,所以产生了各种自卫防身御敌的技能。并随着时代的发展也衍化出各种不同派别的不同搏击技术,强调技击实用之重要性,把它视为武术的灵魂“精髓”。

而任何武术都有其独特的技击技术,将技击之法运用于实践,称为“技击之道”。在古拳谱中曾将打击目标的部位,称为“要道”。所谓“要道”即是指当在与人交手搏击过程中,人体中极易致命或致残的“穴位”。这在传统武术中,各门派都很重视,并有秘不外传的门规。

武术中的实用技击打法,是经过历代武术先辈们在实用的实践中总结出有效地经验技法。在古拳谱中就有“十四打法”之论,也称之为“十四拳”。它是指个人在与敌人搏击时,身体的十四个部位都能发挥有效地打击敌人的作用,即头、两肩、两肘、两手、两胯、两膝、两脚、臀等。在这十四部位都有不同的技击打法,经常运用中多以四肢为主,其具体打法分述如下。

 一、头打

歌诀

头打落意在中央,浑身齐到无阻挡;脚踏中门夺地位,就是神仙也难防。

形意拳中头打属于一拳,形意拳谱讲“用头打击似疯狂,进步直撞敌胸膛,不是敌人身架巧,敌人不倒也受伤”。头为诸阳之首,百骸之主,头一动全身皆动,头的劲力最整最大。头打首要站中央地位,头随脚走,手要有封闭,脚要有钻踏,踩定中门去打人,才能有效。头打时,既不可超越前脚,超越就会使身体重心前栽;也不可偏离两脚纵向之中线,如偏离前进之中线,会失掉重心而自倒,使整体劲力必然分散,所以必须是“头打落意随脚走,起而未起占中央”。

头为一身之首,在技击中主要采用顶、撞、摆等法。顶有前顶和上顶,摆有左摆和右摆,撞有前撞和后撞。打击要道在头部有“灵通穴”、“太阳穴”、“素髎穴”、“耳门穴”、“气门穴”。在心胸部有“华盖穴”,“膻中穴”,“乳中穴”等处。头打时须竖项、直腰、蹬后腿、气贯百会、脚踏中门,钻身而进,如蛇吸食。侧打时前脚须进到与对方后脚相齐,方为得法。头打之力甚大,一撞即可将对方击出甚至远,但须用手的拨、拦、挑、挂手法开启对方的门户,以腰之拧转钻身而得入,以脚之蹬蹚而抢占地位,最后一顶才能成功。如我用双手将对方两臂左右分开使其胸前空隙,就可乘机前脚踏入对方中门,身向前拥靠近用头顶击其要道部位。又如我用双手将敌两肱左右交叉封闭向下按,借式进身用头撞击其要道部位。又如我进右步踩在对方右脚内侧进身以右手向左外推脱对方右肘内侧,用头向右摆击对方面部要道。此为头打。

 二、肩 打

歌诀

肩打一阴返一阳,两手只在暗处藏;左右全凭盖势取,束长二字一命亡。

肩为臂部根节,其力厚劲大,故以熊膀称之。肩打虽能撞开对方,而且也能撞死对方。在使用中多以靠打为主。肩靠打时要意在对方之先,盖住对方之意。肩在顾防对方进攻时,要两肘不离肋,防住自己的肝、脾部位。在使用肩打时必须进步近身,贴身靠打,脚扎进对方的中门,偏门,两手裹顾要严,护中护面钻挤而进。

肩有左右两肩,在技击中主要用撞、靠、点、盖、摆及上下左右等打法。所谓肩打一阴返一阳,是指肩打中的阴阳互易,左右两肩的左右互打或一前一后、一正一反和同一肩的上下、左右、正反的打法。攻击要道多为胸部“华盖穴”、“乳中穴”、“膻中穴”和肩臂前“云门穴”、“肩髃穴”,肩臂后之“风门穴”、“臑俞穴”等处。

点打用法,有走里和走外,走里主要用肩点打对方“华盖”“膻中”两穴及左右两肺;走外主要打对方之“肩贞”“臑俞”和腰肋“章门”等穴。

摆打用法,指一肩前后摆打,前摆是用肩前部肩峰关节打击对方,后䙓是用后肩峰关节打击对方,其摆肩之劲,来源于尾椎和腰椎的急剧转抖。

撞肩打法,主要用于前打和上打。前撞时身体宜侧身而进,用跌肩之法向前攻打;上撞打时身体宜侧身正直而起,如挑担之式。还有躬身前钻的直撞打法,猛烈撞击对方的肋部能使人致残或致死。

靠肩打法,用两肩的左靠和右靠,靠打时肘要藏于肋下脐侧,左手藏于右肋之下,右手藏于左肋之下,此谓之“束”。当肩靠打完,紧接速开肘直打其心窝或两肋“章门穴”、“期门穴”,此谓之“长”,故言“束长二字一命亡”,可使人致残或致命。靠打时肘横开,后靠时顺开,前击时前开。

肩打不离肘,肘打不离手,一打无不打,一开无不开,这就是上打、下打、左打、右打、前打、后打之用法。

肩打的要领要掌握“贴身靠打,阴阳互易,正反进击;或左或右,盖势而取;或上或下,以肩撞击;或左或右,以肩靠击;或里或外,以肩点选;或前或后,以肩摆击”。在运用肩打时多与对方贴近,我出两手封闭对方的两手,一脚踏入中门,用肩撞击其胸部要道部位。也可采用我右脚向对方身外侧 一步紧靠对方肩,用我右肩击其对方右肩臂后侧要道部位,此为“肩打”。

肩打技法:假设对方发直拳击我胸部或面部,我乘机抓其臂腕刁拿向左或向右外领,将对方之来拳领化到或左或右两侧,使其将肋部完全敞开,此时我以头领、步进、身钻,用躬身前钻用肩头直顶,猛烈撞击对方肋部,使其肋骨致残,也可伤其内脏肝脾而死亡。

又如,假设对方右脚在前用右手崩击我腹部,我速缩身用右手捋带对方右臂向右下按推,同时顺势上步进到对方右侧,再用左肩横击对方腋下,然后速抽身右转换步前进扎入对方中门,用右肩再打对方前胸要害,以伤其内脏。此式必须进步近身,贴身靠打,脚扎中门,身走偏,两手裹顾要严,护中护面,钻挤而进。

又如,假设对方两拳连续向我头胸击来,我急向下蹲身,双手抱住对方小腿,同时低头向前倾,以肩撞击对方大腿或胯及小腹打出,使其后跌。

 三、肘打

歌诀

肘打去意在胸膛,出势好比虎扑羊;或是裹拨一旁走,两肘只在肋下藏。

肘在技击运用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位,因肘为上肢的中节,乃藏劲之所,变化之处,其发力脆,其劲力沉,屈肘成三角,并有距离短和防不胜防的优点。打意多在胸膛,硬打对方胸部,能使对方伤命。肘有左右两肘,在形意拳术语中成为“二门”,谱有“二门横竖用肘”之说。它既有明肘的运用方法,也有暗肘的运用方法,但在进击时要两手不离心,两肘不离肋,先要护住自己,再去进攻对方,即为先顾后打,同时也必须要有打中有顾,顾中有打的双管齐下。肘打在技击搏斗中主要有点、顶、掩、压、挫、提、拗、摆、砸、托等打法。打击前身要道是“华盖穴”、“乳中穴”、“膻中穴”、“中脘穴”、“脐门穴”、“章门穴”等处。打击身后要道是“命门穴”、“心俞穴”、“肝俞穴”、“胆俞穴”、“胃俞穴”及肩臂之“肩髎穴”,“臑俞穴”等处。

肘点打,主要运用肘尖骨点选对方穴位及要害部位。如前胸“膻中、鸠尾、中脘、乳根、中府、云门”等穴位。腰腹部伤其“章门、期门、脐中”等穴位。脊背部伤其“肩髎、臑俞、肩贞、身柱、灵台”等穴位。后腰部伤其腰隙“命门、中枢、脊中”等穴位。在运用肘点选打,需用抖绝之寸劲,此劲的来源全在腰脊,背脊和尾椎的转抖脆劲。

顶肘,是运用肘尖的顶撞之劲,来打击对方的目的,是一种用肘直攻打法与点肘抖绝用法不同,点肘回弹力较强,顶肘回弹力较小。另外也可用肘臂尺骨根部一段向前顶撞发放对方。

掩肘,是为封闭对方的顾法,采用柔化之劲,前臂的滚动运转圆活之劲,破解对方的拳击。但忌僵直滞钝之拙力。

压肘,是一种多用于控制或损伤对方的肘关节打法。分直压和横压,直压须有挫劲,横压须有滚劲和裁劲。

挫肘,犹如钳工用的钢锉一般,要有压贴之劲,又要有挫动之劲,运用我尺骨之劲气挫动对方之挠骨,使其负痛失掉抵抗能力,再乘虚而入,所以有“出手如钢锉”之说。

提肘,打法多用于走里,从下而上提打。

拗肘,多用肘和前臂的内侧向对方施用拗别。

摆肘,摆肘的劲是运用肱部和肘部的摆抖劲打击对方。

砸肘,就是从上向下压,如同铡刀铡草之式。

托肘,打法是横起运用横点,横点肘之后,紧接用托肘来打击对方下颌。

以上是肘打多种用法,肘打是比较凶残的攻击方法,俗话讲“宁挨十手,不挨一肘”。肘部鹰嘴骨利如牛角,肘打似疯牛斗虎,在运用时要进身才有效,俗话说“远了须用手,近了便加肘”。运用要掌握“肘顶与点,腰背运转;下砸上撞,肘肱屈弯:掩肘封闭,裹肘要严:开肘外打,夹肘如剪;压有横直,锉要动转,拗肘别劲,拐肘自然;摆打挎顾,随机应变”,此为肘打。

肘打技法:假设对方右直拳向我胸、面部击来,我用十字手接拳,身向左转向对方外侧上左脚,右手刁拿其来拳右腕向右上举,我用左肘尖点选其右肋“章门穴”,伤其肋骨。

又如:假设对方右直拳击我胸部,我采用左手从下向上挑架,刁拿住对方右腕,身向左转,脚前进插入中门,左手向外推,我右臂屈肘用肘尖横撞击对方前胸“华盖穴”、“膻中穴”、“中脘穴”等要害,伤其内脏。

 四、手 打

歌诀

手打三节不见形,设若见形不为能;钻横裹拨一旁走,手能劲发任意行。

手为左右两拳,在技击中是运用最广泛,变化最多的,既有左右之分,并有单手双手之别。拳有阴阳之分,掌也有阴阳之易,还有掌拳互变之妙用。在技击中无论是采用哪一部位打法以及擒拿、点穴、却骨、摔法等,都脱离不开两手的封闭、领化,所以说手法在技击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它包括了拳、掌、勾、爪、指等以打为主。在技击打法中主要用砸、劈、钻、拿、盖、掳、推、刁、击、撩、啄以及反背拳、切削掌、剑指等多种打法。

手为梢节,可以放长击远,能灵活机动,可变掌变拳,功能多,变化快,是攻击对方的有力武器,向前击如钢锉,回手如勾杆。发拳出掌要三节齐动,手先击,肘随之,肩催之,做到“三合一”,手到劲发。在进攻的过程中如我手被对方拨出,我即屈臂进肘,肘又被阻则速进肩。所以手的击人必有肘肩相催助力;而肩肘之击人必有手来开门,互依互助,三位一体,继而连环才能取胜,此为拳打“三节”之意。

手打在打击前身头面部位要道时,可掌盖“百会穴”头顶,指啄“灵通穴”两眼球,拳钻“廉泉穴”咽喉,掌击“太阳穴”头眩晕,拳砸“素茆穴”鼻准,指扼“气舍穴”颈气管。在前胸各部要道,掌劈“华盖穴”,拳钻“鸠尾穴”,指啄“中府穴”,掌推“膻中穴”。在后背各部要道,拳砸“脑户穴”,掌盖“心俞穴”,拳钻“命门穴”。在上肢各部要道,掌劈“天府穴”,手拿“少海穴”,手刁“内关穴”。在下肢各部要道,掌撩“前阴穴”,掌劈“血海穴”,拳砸“犊鼻穴”等,此为手打。手打在遇敌技击的运用技法是广泛变化无穷的,任何技击都离不开双手,任何门派拳种都有其独特的打法技艺,仅形意拳技击打法就有“七十二技法”。

手打技法:假设对方用右摆拳横击我头部,我即用左臂向上迎架再向外推,用右手炮拳直冲击其心胸要害部位,紧接速用左上架之拳顺势从上向下向前砸击对方头面部要害部位。并要连续运用一式三招打法。

又如,假设对方用右直拳向我头部击来,我速向右侧身,同时用右手臂横切对方小臂,左手随势从下向上接对方被拨臂腕握住按压,我右臂速顺对方右臂向上横击用反背拳或削掌打其头侧要害部位,并要连续运用一式三招打法。

又如,假设对方用左摆拳横击我右面部,我用右手直臂上伸,迎架来拳向右外拨,紧接迅速顺对方来拳内侧用砸拳或劈掌向对方头面部要害部位击去,并要连续运用一式三招打法。

 五、胯打

歌诀

胯打中节并相连,阴阳交合必自然;外胯好似鱼打挺,里胯插步变势难。

胯为下腹根节,肉厚骨粗,力大无穷,胯分左右两胯,有里外之分。外胯是指用自己的胯尖打击对方,找对方的胯骨对准部位,掌握好时机对准而击之,一下可以将对方击出好远,直至摔倒在地。其劲力疾脆,干净利索,不拖泥带水。此我为动势而对方为静势,为外胯打人。里胯打人,必须将步上前进,将对方逼住使之不能变化,退又退不掉,进又进不来,此时用我的胯将人打出去,此为里胯打人。用里胯、外胯打人,以步为先,两脚换步须自然,阴阳相合,乘机得势,才能一击而中。

胯打也谓两拳,由于胯的活动范围比较小,所以在技击中有一定的局限性,只能用左右的横撞打以及向下的坐打。胯在技击中的打击要道限于人体中节之间,主要是运用挤、靠、撞、坐的打法。

挤打,挤有控制对方的作用,即谓之“里胯抢步变势难”。

靠打,靠有外发的作用和动摇其全身的作用,如拳经所讲“外胯好似鱼打挺”,既可以直接用胯将对方发出,同时也可以在使用摔法进行背挎,其目的是为了使对方失掉根节的中正劲气,不能抵抗。

撞打,撞有击伤对方的作用。运用时进左必先上右,进由必先上左,左右阴阳之互换,必须相合又必须自然,先宜松后宜紧,进胯好似鱼打挺,要突发出巨大的抖绝劲和撞劲。

坐打,坐有折其大腿骨的作用,要运用自己全身向下之落劲向下坐来打击对方,但坐必须做到落有分寸,向后不可超过自己的脚跟。

掌握胯打要领:外胯用靠,里胯用挤,横胯用撞,侧胯用挎,撞裆要狠,坐胯要毒。即挤要紧,靠要猛,撞要狠,坐要毒。胯对胯打以实击虚必出,胯对裆打必伤,胯对股打必折,总之要狠、毒、快、绝。此为胯打。

胯打技法:假设对方进右步用右冲拳向我胸部击来,我左脚向左前方横跨一大步,落在对方右脚外侧,同时用我右手向右接对方右拳反扣对方右腕,并向下、向我右侧领推,右脚紧接向前进一步,踩到对方右脚外侧,右腰胯紧贴对方右胯尖,用胯打猛烈靠击对方右胯,将对方打出使其跌倒,此为外胯打。

又如:对方进右步,冲右拳击我面部,我左脚后腿半步,同时用右小臂之尺骨一侧向左横裹拦截对方右臂肘内侧,右脚紧接进步踩至对方右脚内侧,以身紧靠用里胯逼住,使对方不能换势,我身体随之向左旋转,并用右胯猛击对方 ,此为内胯打。

又如:假设对方进右步,用右劈拳击我左侧锁骨。我用左小臂向右横格对方右肘,身体也随之微向右旋转,左脚向右前方进步,以左胯贴近对方右大腿,然后屈膝下蹲,用左胯骨猛烈下坐击断对方大腿骨,此为坐胯打。

又如,设对方用两掌左右搂抱从斜身抱住使我不能活动时,我可用横胯打,猛烈撞击对方裆部,使其松手,此为横胯打。

 六、膝 打

歌诀

膝打几处人不明,好似猛虎出木笼。浑身动转不停势,左右明拨任意行。

膝为下肢的中节,虽然它发打的尺寸没有脚、手伸的长,但是它的打击力量却是最大的,不仅发力勇猛,并能打死人命。膝分左右两膝为两拳,其打法尚多,只要对方来拳为中平或在中平以下,我皆可以膝作拳用,或防或打,皆能解难奏功。但膝打须要进身,并要手脚配合得当,随身合胯,不能强行。拳经云:“远来用脚踢,近了便加膝”,即说明膝打要上步近身之意。

膝打,在运用击打时,主要用顶、提、转、跪、摆、拨等打法。其打击力量颇大,主要用于攻对方前胸部位“鸠尾穴”、“脐门穴”、“气海穴”、“前阴穴”、“章门穴”及其后身的“俞门穴”、“腰俞穴”及大腿的内外和股骨等处。

膝提打,是向上提抬的用法,也是最多见的一种打法。提膝既可运用于对方的裆部,也可打击对方的心胸肋部要害,还可以打击对方之面部。只要运用得法,配合得当,均可达到最佳的效果。

膝顶打,是向前打击对方的一种用法。也是最常用的一种打法。顶膝分里顶和外顶,都是为损伤对方的膝关节。

跪膝打,分里跪和外跪。里跪是向自己的内侧跪压对方的腿;外跪是向自己的外侧跪压对方的腿。里跪要脚尖朝里,外跪要脚尖朝外。如要跷起脚尖为下肢擒拿技法,里跷为里擒拿,外跷为外擒拿,都是为断其对方膝关节。

转膝打,是随身碾转而向侧面横击的一种用法,分走里和走外两种。

拨膝打,多用于顾法,是破解对方进膝的一种用法,所谓“左右明拨任意行”。在对方进腿正落未落之际,采用拨膝打法,使对方失掉平衡而被我所攻。

摆膝打,提膝以后向外横打谓之摆膝打。此打法只限于外摆,但因其发力不足和身体较难稳固,运用时多加谨慎。

膝打在运用时要掌握要领。即用于身前、身后都可用顶撞,也可向左右摆膝横击。转膝里外采用跪法,向外可用拨法。此为膝打。

膝打技法:设对方身手向前扑打。我用两掌刁扣其两臂腕向两侧分开下按,使其身向前俯,我贴进对方前身,同时一腿提起用膝猛顶其前胸各部要道。也可用膝尖顶撞其下阴要道部位。

又如,设对方进右步,用右冲拳击我胸部。我速出左手抓拿对方右腕内侧,向左、向下猛力领捋,使对方上体向前栽。同时右手向上抓住对方头发,猛向下拉拽使其低头,我速用右膝向上提打对方面部。

又如,设对方进右步,用右钻拳击我颈部。我用左手刁抓对方右腕内侧,向下、向左领拽,同时身向左转,右手变掌,手心向下,顺对方右臂向上、向前平砍对方右颈部,紧接右膝提起猛撞对方大腿内侧。

 七、脚打

歌诀:

脚打踩意不落空,讯息全凭后脚蹬;蓄意须防被敌觉,进步必用卷地风。

脚在下节为捎节,但在全身仍为根节。脚有左右两脚,技击中常与手法结合,脚既是支援全身的支撑点,又是进攻敌人的有力武器。在技击运用中的地位远远超过对手,所谓“脚打七分”,“全凭脚胜人”。它的用法多,变化快,是七星八打的主打之一,故拳谱曰“脚打七分手打三”。脚打要踢要踩,向前发脚如“卷地风”,脚打七寸为妙。谱曰:“脚打踩意不落空,讯息全在后脚蹬”。脚打要注意“远去不发脚,发脚必不灵”。发脚要低、要快,迟必自误。拳经云:“起脚望膝”,即脚打高不过膝之意。

“脚打”用于技击在谱中有踩、蹼、撩、削、勾、挂、摆、跺、踏、磕、扫等法。在打法中主要有寸踢、崩踢、蹬踢、趟踢、弹踢等法,在技击中对交手对方身体各部位均可用脚击踢,并常与手法相结合。

踢脚,分点踢、平踢两种。点踢是用脚尖部的力量点踢对方的胫骨、脚腕骨的前侧、里侧、外侧和内外踝骨,也可点踢小腿内侧的“承山穴”及“三阴交穴”。平踢是用脚面部的劲力,上踢对方 ,侧踢腰部和腹部。要因势而用,灵活多变。

蹬脚,分正蹬和横蹬两种,并有单脚蹬和双脚蹬之分。正脚蹬是脚尖向上,用脚蹱向前领劲,以满脚掌接触对方身体,谓之正蹬脚。横蹬脚是脚尖向里,使用脚蹱外侧和脚掌外沿横击对方,谓横脚蹬。单脚蹬是正蹬和侧蹬的用法;双脚蹬是先用前脚踩其大腿,借踩时冲劲将我身提起,立在对方大腿之上,再用后脚直蹬其头、颈及心胸等部,谓之双蹬脚。

踹脚,是运用脚蹱之内侧和脚掌的内侧横击对方,谓之踹脚。在技击时运用外横脚,脚尖向外。踹起的高度不超过对方的膝盖用前踹下踹。

截脚,有里截和外截之分。里截是运用脚内侧;外截是用脚外侧,是破解对方脚打的一种脚法。如对方用踢、蹬向我击来,当其脚尚未抬高未超过髌骨高度时,我使用横脚截击其小腿的胫骨,即为截脚。

勾脚,是运用脚腕骨和脚面内侧的劲力,来勾动对方之前脚,使其失中。分为起勾、横勾和斜勾。起勾,也叫上勾,用于对方当前腿虚时,勾其膝窝。横勾,是在对方腾挪时前脚尚未落实,我抓此时机用脚擦地面横勾。斜勾,是向自己身体的左右方斜勾。在使用横勾和斜勾时,自己的脚内侧一定要勾往对方的脚蹱才生效。

挂脚,它与勾脚运用的部位、方向正好相反。勾脚是用脚腕,挂脚是用脚蹱,勾脚是朝前,挂脚是向后,左脚挂时向左后方,右脚挂时向右后方。

踩脚,是用脚趾的劲力,向下踩或向前踩。下踩脚是踩对方之脚要碾,前踩脚是踩对方之膝要猛。

踏脚,是用脚掌的劲力,控制对方下肢的变化。踩踏要碾要狠,碾要有入地三分之劲,踏要有狠踏毒物之意,踏住对方之脚使之不能动转潜逃。

跺脚,是由上向下直跺对方前脚用法,下落时要使整个脚掌落地可使劲力非常大。其用是为了断伤对方脚面骨和脚趾骨。

铲脚,是运用脚外沿,由上而下斜铲对方小腿技法。铲有正面铲脚,主要伤其胫骨。侧面铲脚伤其腓骨。后面铲脚伤其膝窝等。

撩脚,有前撩和后撩两种打法,前撩用脚尖的劲,后撩用脚蹱的劲。前撩脚以斜进、直进为主,要走其里以上 为主。后撩用脚蹱的劲以转身撩打伤其 ,还可打击穴道。

切脚,也是扫法,切脚是用脚掌外延之劲,扫切对方脚腕和跺骨。

崩脚,是使用膝关节以下小腿的弹力和脚尖上的挺劲向对方侧面进行横打的技法。主要是伤损对方重要穴位和要害部位,使用时一要侧身二要转,支撑身体的脚要稳,崩发之脚要猛,是锐利的打法。

蹼脚,分里蹼和外蹼。里蹼脚是向自身之内侧,由外向里蹼打对方脚腕外侧;外蹼脚是向自身之外侧,由里向外蹼打对方脚腕内侧的踝骨上方。

在脚打要道应掌握要领:寸踢在臁骨,崩踢要凶猛,蹬踢须直出,趟踢脚要横,踹踢从侧攻,弹踢击下阴。更应“脚去如踩毒物,下用里外蹼脚,撩有前后撩法,削铲小腿胫骨,勾有横斜上勾,挂用脚蹱向后,截分里截外截,摆可里外击头,跺要全掌用力,踏要入地三分,磕击里外踝骨,扫前扫后均行”。此为脚打。

脚打技法:设对方用左直拳攻我头部。我用左掌向上撩磕对方左拳,速翻腕刁拿左手腕向左推,右掌端肘上抬使其左肋露空。我同时微左转提起右腿用横脚趟踢其左肋。

又如:设对方用右式劈拳打来。我用右手从下向上接拳刁领,左掌捋其肘。我左手由下向上操起刁抓对方右脚腕,我右手也一齐抓对方右脚腕,先向右摆动,紧接再向左摆动。然后再抬高对方右脚。同时我用右脚蹬对方左腿膝关节或 。

又如:设对方左脚用左拳击我胸部。我用右掌将其按下,同时向对方发劈拳击脸,脚下边同时以脚横踩对方脚面、迎面骨或膝盖骨。此即拳经云:“脚打踩意不落空”之意。

又如:设对方用右拳向我进击。我用左手迎接向上托对方右肘,我向右拧身急抬左脚向对方腰部或膝部横踹。

又如:设对方用左拳来击。我用左掌刁腕下撅,右掌托其肘向上挺往左推颌同时身微向左转,提起右腿用横脚趟踢对方左肋要道。

 八、臀 打

歌诀:

臀尾打人人不知,神龙调尾不见形;猛虎坐坡起落势,一旦击中神鬼惊。

臀打指尾闾打,也称臀尾打为一拳。由于它活动范围小,在技击中是较为少用的一种打法,只有在得机得势时运用。主要打法有调、撅、坐等法。尾闾在拳术技击中最主要的作用就是转抖,它是在发放抖绝劲时不可缺少的劲节,故有“龟尾以转抖”之训。尾闾的打法有后掀和下坐的用法。后掀是在我被对方从身后抱住时,为了控制对方发出劲力,故用掀臀来将对方中节腰向后逼弯,然后再接用头打。坐是为了稳固身体,而使重心下移的一种方法。当对方从身后抱住我腰部时,我用下坐之劲,使身体蹲低,伸手向后抓抄对方腿,然后再用坐法下压达到断其膝关节。打击要领要掌握“插外调臀尾,用手向前摔。后掀向上撅,下坐搂敌腿。撅坐可合用,使敌倒尘埃”。在具体运用时一般多撅坐合用。此为臀尾打。

臀打技法:设对方从我身后抱住我腰。我猛向后撅,将对方背起,我右腿向后撤半步,顺势右手从下搂其腿。同时我猛力向后坐下蹲,使其倒地而松手。

又如:设对方从后用双手抱住我腰,我先用臀猛撅向后击,使对方的腹、裆、前身与我接触稍松,我随即转腰用左右肘连击对方两肋。

又如:设对方以右拳顺步向我进击时。我用双手接其右臂,右脚向左前上步,身向左转用臀尾抵住对方小腹,急弯腰将对方背起向前掷出。  

身边有很多女性朋友告诉我,快来例假了乳房胀痛,有的检查出来是小叶增生,有的是乳腺结节,有的是纤维瘤,导管瘤,切了又长,长了又切,还有一个朋友一年前检查出来是乳腺癌中期,没有及时治疗,前一阵子居然转移到骨髓了,让我非常震惊。

从大数据来讲,我国女性乳腺癌每年新增病例约21万,发病率最高年龄为42岁,女性乳腺癌发病平均年龄比西方国家提早了10年!乳腺癌成为威胁女性健康的最大的疾病,中国乳腺癌发病率的增速是全球平均增速的两倍,在全世界排第一。

这样的事实,让我觉得,好好地探寻解决之道,不仅仅是我个人的学习兴趣,而是变成了一种责任,如果能自利利他,便是最大的收获。

所有的问题都有根源所在,要解决乳腺问题,我们要好好地追根溯源,中医学里,人体是统一的整体,不能割裂开来孤立地看待,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能是治标而不治本。急症治标,缓症养本,标本兼治才是上上策。

首先,请所有的女生内观自己,内观心理,情绪,生活,工作,学习,压力,焦虑,婚姻,亲子,欲望,等等。百病之源来于心,你的所思所想,所吃所喝,所行所居,所有的一切成就了现在的你,你的成功,你的失败,你的幸福,你的悲哀,你的健康,你的疾病。所以,内观,是追根溯源的第一步。找到内心的症结,打开它,放下它,忘掉它,打破恶性循环。

那么,从中医角度来讲,乳腺问题的症结来自于什么方面呢

① 肝气郁结

中医讲,肝主情志,肝气郁结,会导致精神抑郁、情绪波动大、精神紧张,容易引起“气滞”。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气郁时间久了,乳腺部位的经络堵塞、血液循环不畅,就会导致疼痛、结节和增生等乳腺病变。

艾灸配穴:期门、大敦、行间

② 肾虚血弱

肾为人体阳气的藏纳之所,肾阳起到温煦全身的作用。有的人经常感觉疲乏、脸色黄、黑眼圈、眼袋、腰酸无力,手脚发凉表现出肾虚血弱。久而久之,乳房部位得不到肾阳温煦和充足的血液濡养,就容易出现增生、结节。

艾灸配穴:膈俞、关元、肾俞、血海

③ 宫寒血瘀  

很多女性爱穿露脐装、超短裤,夏天空调风扇直对着吹,喜欢吃冷饮、雪糕,甚至冬天也是如此,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宫寒。寒凝则气滞,气滞则血瘀,其结果是堵塞经络、血脉,造成月经血块、乳腺增生结节。

艾灸配穴:关元、归来、八髎、三阴交

④ 脾虚痰湿     

脾主运化水谷、喜燥怕湿,易虚。喜欢吃重口味的,大鱼大肉,暴饮暴食,嗜食烧烤、啤酒,贪食海鲜螃蟹,都会加重脾胃负担,造成脾胃虚弱,脾胃虚弱的结果是不能化解人体湿气。湿气久郁又成痰,痰湿夹杂,阻塞乳腺部位的经络,从而形成结节、增生病变。

艾灸配穴:中脘、丰隆、承山、解溪

艾灸的时候,以上的配穴需要加上乳腺的相关穴位,下面就来详解乳腺的穴位。

膻中穴是治疗乳腺增生的要穴,如果女性朋友心胸部的气机不通畅,就容易引起胸乳的病症。膻中是气会,又离得近,可就近治疗,所以像产后乳少、乳腺增生、乳腺炎等问题,膻中也管。

大家都来摸一下膻中,有的人这个地方痛不可触,有的人非常酸胀,就要多多按揉,或者艾灸,不要怕疼,越是疼痛酸胀越要按揉,等到不疼的时候,就说明这里不郁结了。

有一个人患有乳腺增生,平时常感胸闷、胸痛、气短、心悸,她说自己的胸骨正中处有巴掌大小的一块地方像压了一个重物一样,只有经常长出一口气才能减轻,有时晚上睡眠时还会憋醒,但做心电图和心脏彩超时却没有阳性发现,为此很是郁闷。这其实是心脏病心肌缺血的典型表现,由于没有发展到器质性病变的程度,临床检查未必能发现问题。她所指的巴掌大小地方的正中正是膻中穴,痛不可触。后来她每天轻轻按揉,一开始按的时候特别痛,但一直忍着,一天按好多次,结果慢慢就不疼了,现在怎么碰都没问题了,胸口也不压了,晚上也不醒了,原来的症状都减轻了,关键是现在不像以前那么烦了,心情也好多了。再过了几个月,她的乳腺增生竟然消失了,应该也跟按摩膻中穴有关。

《黄帝内经》说:“膻中者,臣史之官,喜乐出焉”,意思就是喜悦的心情从膻中这块迸发出来的。有的人心里不舒服就爱捂着胸口,这时候用中指点按一下膻中穴,心里就会舒服很多,没事的时候多按揉,慢慢人会变得坚强乐观。所以膻中穴是一个调节情志的要穴。

如果你想哭但是哭不出来,心里难受,就揉这里,把心里的愁闷,委屈哭出来,哭了之后对身体非常有好处,一哭解千愁,因为毒素顺着眼泪排出来了,心中的郁结之气也散了很多。有的人艾灸,明明没有不开心,但是灸着灸着就哭了,也是非常好地给郁结之气一个出口。

四个穴位皆属足阳明胃经,循经经过乳房正中。

屋翳穴,位于胸部,在第二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屋乃深室,翳即隐蔽,穴在肺之中段,呼吸之气至此如达深室隐蔽。屋翳有降逆平喘,消痈止痛,理气安神,活络通乳的作用。

膺窗穴,位于胸部,在第三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膺即胸膺,窗即窗户,可疏泄胸中郁气,凡胸中积闷之症,均能治之。膺窗有止咳宁嗽,消肿清热,宽胸理气,消痈止痛的作用。

乳中穴,在乳头正中。产后按摩产妇乳中穴、乳根穴能有效促进乳汁分泌,方便实用。乳中有调气醒神的作用。朱丹溪曰:“乳房,阳明经气所经;乳头,厥阴肝气所经”,所以乳中穴亦能治目病。

乳根穴,位于胸部,在乳头直下,乳房根部,第五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乳根穴有通乳化瘀,宣肺利气,降逆定喘,消痈催乳的作用。乳根穴位于胸部足阳明经上,阳明经乃多气多血之经,有理气活血,痛经下乳的功效,是治疗乳房疾患及心前区疼痛的主穴。

天即天空,池即池塘,此穴在乳房,乳房之泌乳,有如水自天池而出,故名天池。天池穴位于胸部,在第四肋间隙,乳头外1寸,前正中线旁开5寸。天池穴具有理气宽胸,清热散结的作用。

有的人有副乳,有的人腋下有肿块,这些都和乳腺问题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艾灸天池穴,热达乳房深部,且有热线传到腋下,对疏通腋下肿块有帮助。

天宗穴位于肩胛骨,在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四胸椎相平。

天宗穴与乳房相对,所以可以治疗乳痈,气喘。很多人这个穴位按上去很酸,有的是乳腺问题,有的是肩颈问题,这个穴位还是

治疗肩颈及肩胛部疾病的要穴。

肩即肩部,井即水井,此穴在肩上,局部凹陷如井,故名肩井。肩井穴前直乳中,在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

足少阳胆经“上走腋前廉,系于膺乳”,所以肩井穴可以治疗乳痈、乳癖、乳汁少。胆经循行的位置正好从乳房旁边转一圈,所以如星如果乳房胀痛,乳腺增生,肩井穴应该是比较痛的。按揉或者艾灸此穴,到不疼痛,这些问题也就没有了。

这里,另外加一点其他的内容。“井”字四通八达,肩井穴也是一个四通八达的通经活络之要穴,这里好几条经循行经过,本属于胆经,而后背的三焦经也通过这里,胃经从这里穿梭,大肠经也从这里通过,所以其他经有了问题,按揉或者艾灸肩井穴也管用。

肩井穴是治疗痛症的要穴,牙疼、头痛,尤其是胆经的偏头痛,都能治。

肩井穴还是防治淋巴结核的要穴,淋巴结核是由于肝中郁结之气顺着胆经宣泄不出去堵塞在里(胆经通肝,肝胆相照)面而形成鞥的。记得老师曾讲过,一些病是异病同治,例如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子宫肌瘤,就像是一根藤上三个瓜,问题的根源是一样的。所以当你抓住源头的时候,不仅仅是一个病症会解决,其它相关的病症也能解决。

阿是穴就是痛点,哪里不通灸哪里,so easy。

此外,介绍两个常用穴。

太即大,冲即要冲,本穴为肝经的原穴,位于足背侧,在第一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

太冲穴平肝泄热,舒肝养血,清理下焦,双向调节肝脏和肝经的虚实。太冲穴是人体的排毒大穴,所以会艾灸的人,太冲穴灸的都很勤。下回详细讲太冲哈。

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在内踝与跟腱的间隙中。此穴为肾经原穴,原穴能激发调动身体的原动力,滋阴益肾,壮阳强腰。不仅是肾经的大补穴,还是全身的大补穴。这个穴位也是艾灸的常用穴。

其实要讲穴位,我还可以讲很多,但是,我总是觉得,穴位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去做。很多人问了很多,但是不做,等于白问。有的人边做边问,效果倒出来了。

这些穴位,按揉也很好,有条件艾灸更好,希望女性能够多多关爱自己,保养自己,对我们而言,乳房才是最贵的房子!

1 胆经不通的症状

1关节屈伸不利,胆经遍布身体重要关节,胆经气血郁滞,会让颈部、肩部、髋部等大关节出现酸乏无力之感。

2肝胆同源,胆经一旦堵塞,肝经也会受影响,造成肝气不疏,出现两肋闷胀,口苦咽干等症状。

3胆经堵塞直接影响身体气机的生发,气机不畅,会让乳房疾病丛生。

4胆经阻塞,气郁久而化热,传导给肝经,形成肝阳上亢,从而诱发高血压。

5胆经气机生发为午夜,如果胆经气血出现问题,不能很好地在午夜生发阳气,久而久之会影响人体正气,造成免疫力低下。

6出现烦躁、失眠、口腔溃疡等上火症状。

2 敲打法疏通胆经

位置:下肢上半部分,即从臀部到膝关节下端,腿部外侧正中间线上。

坐在椅子上,双腿平放,用手握拳敲大腿两侧,一般人频率为左右各100次,时间2-3分钟, 因为大腿部肌肉比较厚,所以力度相对要大一点。

通常任何时间都可以敲胆经,但注意不要饭后马上敲胆经;月经不调慎敲,如发现不适,应立即停止。

3 胆经主治病候

本经腧穴主治侧头,目,耳,咽喉,肝胆病,神志病,热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如口苦,目眩,疟疾,头痛,目外眦痛,缺盆部肿痛,腋下肿,胸胁,股及下肢外侧痛,足外侧痛,足外侧发热等。

4 胆经养生特效穴位

听会:正坐或仰卧,在面部,当耳屏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突的后缘,张口有凹陷处。主治耳,口部疾患。

风池:正坐,俯卧或俯伏,在项部,枕骨之下,与风府穴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主治头痛,颈项强痛,感冒,热病,眩晕,中风,口眼㖞斜,五官疾患等。

肩井:正坐,俯伏或俯卧,在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处。主治颈项强痛,肩背痛,手臂不举;中风,瘰疬,乳痈,难产,疝气;诸虚百损等。

环跳:俯卧或侧卧,在股外侧部,侧卧屈股,当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处与中1/3交点处。主治腰胯疼痛,下肢痿痹,半身不遂,挫闪腰痛,膝踝肿痛,遍身风疹,脚气。

阳陵泉:仰卧或侧卧,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主治胁肋痛,口苦,呕吐,黄疸,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膝肿痛,脚气,小儿惊风等。

夏日里,穿吊戴裙最能展示女人的无限风韵,但如果肩膀有缺陷,那无疑十分遗憾。小编告诉你一些方法吧。从现在开始,就要格外注意保养肩部肌肤。每次洗澡时,将按摩膏涂抹于肩部,左右手交替,轻轻按摩10分钟~15分钟。浴后擦干全身,取适量护肤品涂抹肩部,继续做按摩,让护肤品充分吸收。另外,肩部的防晒护理同样重要。乘车时,应左右手交替握把手。手提重物时,应两只手分开拿或者注意换手,以分担重量,避免造成肩部不适或因受力不均影响肩部健康。不正确的睡姿也会伤害原本就“肩负重任”的肩部。所以,合适的睡具起了关键的作用。注意调整枕头的高度和硬度。骑车女士尤其应注意肩部皮肤护理。在涂抹防晒霜的基础上,出门前还要全副武装,披肩、手套、太阳镜、遮阳帽,一样都不能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828565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5
下一篇2023-09-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